8.26专题论文(关注农村、关注幼儿教育)

时间:2019-05-12 19:2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26专题论文(关注农村、关注幼儿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26专题论文(关注农村、关注幼儿教育)》。

第一篇:8.26专题论文(关注农村、关注幼儿教育)

关注农村、关注幼儿教育

远程教育开课了!今天的研修不仅让我个人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更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专题一里面提到“学前教育需要如何?”这个话题,我们都曾年幼过,也许小时候点点的创伤都能成为我们一生的阴影,学前的教育很是关键,但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不同,学前教育的层次和规模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点尤其表现的城市和乡村之间。今天,我主要对农村幼儿教育这个话题发表自己一点肤浅的看法。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总体发展良好。我作为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但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村学前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农村学前教育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民经济收入偏低,农村家长隔代教育现象严重,文化层次低,教育观念落后,不重视幼儿教育。农村多数家庭以务农为主,农民的经济收入并不高,农村家长更多的是重视幼儿身体上的健康,而忽视了幼儿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或重智力的培养,轻各种能力的培养。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很聪明,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差;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却缺乏创造力。在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不懂幼儿教育规律,许多年轻父母常为自己幼小的孩子能认多少字、算多少题感到自豪,要求幼儿写很多家庭作业,限制他们玩耍„„为迎合家长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都是三四岁,城里的孩子英语、古诗、唱歌、跳舞啥都会,村

里的孩子就会疯跑、玩沙子、玩水。”对于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年轻的农村家长都十分着急。“暑假的时候,有些家长甚至建议,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开设暑期补习班,以免孩子暑假光顾着玩儿,而把学的东西都忘了。”现在的农村家长总想着让孩子早早地就学文化、学知识。

有些家长重知识、轻能力,致幼儿整天随心所欲的玩儿、无目地的疯玩,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则成了会说不会做的宝宝,家长在这方面观念落后。《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给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和作息空间,给幼儿探索和做决定的机会,鼓励幼儿在操作中学习,在活动中发现,便成为了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改变家长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普遍农村家长都是以成绩来评定孩子,这样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是一个很不好的影响,家长要重视挖掘孩子的潜能与能力,冲破传统教育理念,将孩子的动手能力教育列为重要的教子课程。孩子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的,要想孩子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财富,家长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行,让孩子去发散他的思维,任意动手创作,让孩子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很多农村家长就是因为“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理论和实践当中做一个优秀的孩子。

随着教育部对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视,全面贯彻《纲要》内容,很多地方对幼儿教育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不过现农村家长还是对幼儿教育很陌生,在农村家长心中认为幼儿教育的好坏是以每天幼儿学会了几个字,做了几道题为标准,每天幼儿回家都会问幼儿,今

天老师教了什么?有作业吗?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没有听到孩子说出来,就认为这一天老师没有上课,没有管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对学校也会有意见,常听农村家长说“一年几百块钱能买下几个字”。这个问题也时常困扰着农村幼儿教师,让农村幼儿教师深深感到不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态度,幼教工作很难更快更好的提高,应对这些问题,农村幼儿教师因从几个方面做起:

1、农村普遍有一个现象,就是上学不送孩子、放学不接孩子、让孩子独自来学校,独自回家。转变一下观点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存在着很多不好的方面,比如幼儿在路上的安全、老师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常规等这些诸多的不方便,想见家长见不到,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在会上有必要的说明一下家长接送幼儿的好处等。提倡家与园的沟通,让家与园达到共识。

2、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时候,充分利用家长会交接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学一学《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让家长更一步认识幼儿教育,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家庭与幼儿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育措施,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帮助解决一些人力、物力、设备、技术上的困难,配合美化、绿化改善幼儿园的环境,发挥每个家长的特长,为幼儿班级服务。

3、让家长经常观看幼儿园的活动,组织参加活动,如舞蹈表演、亲子游戏活动、成果素质展等。家长的观念有了转变,就都能认识“快乐成长”是前提。大力倡导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来,建立起了家与园的联系,很多家长就会接受这样新得教育理念,这样农村

幼儿教育才有更好的将来。

“幼儿教育,先是‘保育’,然后才是‘教育’。与小学的‘德智体美’不同,幼儿教育的重点是‘体智德美’,注重的是孩子身心的协调发展,文化教育不是所有内容。”发展对农村幼儿的学前教育,首先要使农村家长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是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更要重视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教育均衡。”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进入学前儿童教育的领域,必须经历书本和实践的双重历练,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修习,思想和体验的双重积淀。要以哲学和心理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和脑科学作为学前教育的敲门砖,再学习关于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从而进入一个更为具体的层次,学习如何针对儿童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身体等方面的特点因循其规律来实施教育,还需要学习儿童游戏、儿童文学等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应重视实践性教学,从艺术实践到科研方法的训练,从教学实习到科研实习,都应有较为严谨和完善的管理。

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包括对儿童观察

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思维力和记忆力的培养,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等。这些方面是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制约的,在整个学前智育过程中缺一不可。

虽说是农村幼儿园,孩子们的祖辈大多数是农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很多家庭已经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许多孩子不知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或对他们常见的农作物熟视无睹,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让环境与孩子们说话使我们追寻的目标之一,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环境创设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并对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所以事物的认识能力都会有提高、孩子们可以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进一步地亲近大自然,从身边的农作物开始,比如从外形、颜色、作用等一些来进行,从实物到书本上的介绍,这无处不立县农村教育的特色,而其中蕴涵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则更加久远。挖掘农村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有效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教育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能反映农村的特色,使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也使幼儿有目的地、更多地接触周围环境,使农村的儿童享受到高质量的早期教育。

发展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必须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艰苦奋斗,以农村的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和教材,做到农村化、地方化,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和活动,做到幼教化、学前化,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新路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前教育为根本。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积极的态度、广泛的兴趣,积极开发儿童的脑功能,发现和发展儿童的潜能,将为人的一生充分发展奠定基础。幼儿是社会的弱势人群,幼儿是未来建设的栋梁,保护他们是政府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民心民意做出的重要决策,是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重点。只要科学规划,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新局面一定会早日到来!

第二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您可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稚嫩的心灵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一群非常普通的孩子,但他们却过早的面对了这个社会所加于他们的种种挑战。他们年幼,但他们的心智却比一般的孩子成熟;他们弱小,但他们的责任却比一般的孩子重大;他们本应拥有美好的童年,但现实却促使他们过早的有了不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沉重的喘息。他们,便是留守少年儿童!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也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

在2010年的寒假里,我通过辛苦的实地调查,实地访问,对云南省巧家县的留守少年儿童现状做了深入调查,了解到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拙见。巧家县境内最低海拔517米,位于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最高海拔4041米,故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民谚。

1.巧家县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基本情况

巧家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53.96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3114万人,9.2万农民外出务工。据巧家县教育局最新统计的24所中小学的数据显示:在一共54960

名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共有9215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6.8%;留守少年1649名,占总数的17.9%。所占比例还在上涨!其中留守少年儿童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在30%以上的有中寨乡,新店乡和红山乡,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红山乡的松林小学三甲班,该班共有33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13人之多,占到了39%的比例!

由于这样的严重比例,全县15个乡镇,要使家乡经济腾飞、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而留守儿童更是一大阻碍,因此,政府应抓住实际,全盘思考,统一规划,多渠道去减少留守儿童,能使家长都在留守儿童身边,使他们有一个舒适的坏境,温馨的家、愉快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愉快中求取知识,达到自己的理想。

2.留守少年儿童存在的问题:

突出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2.1 留守少年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

据此次调查,留守少年儿童的监护人多为三种情况:一是祖父母监护,由祖辈监护的留守少年儿童有8165人,占总数的88.6%;二是由叔伯姑姨监护,此类监护的留守少年儿童有598人,占6.5%;三是独立生活的留守少年儿童有452人,占总数的4.9%。

2.2 留守少年儿童缺失亲情,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影

响其健康成长

2.3 留守少年儿童问题还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高度重视,更加缺乏系统的应对措施

3.解决留守少年儿的措施

3.1 高屋建瓴——得到更高组织的领导与帮助,组建“五群人”帮扶队伍,构建社会帮扶网络

3.2 我们争取得到社会更多的爱心支持,优化留守少年儿童学习坏

3.3 重要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少年儿童中的作用

3.4 大家都期待的——积极并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

例如改善寄宿制学生的寝室条件,提高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提供热水,完善体育设施等等。介于巧家县财政能力有限,我们更希望广大社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为改善巧家的留守儿童问题献上您的爱心!滴水穿石,在于一点一点的积累,留守儿童的解决更是需要一步一步的进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总有一天留守儿童问题会解决!

3.5 内心的呼唤——深入并加大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教育

3.6 治根之策——根本的事要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当然,经济问题不是我们能够立马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现在还不能对此有多大的行动,但我们能够期待,“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们期待世界经济的复苏,期待中国经济的腾飞,期待巧家经济的换新!

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留守少年儿童更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未来。解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更是希望你、我、他,乃至全社会每一个爱心同胞都来共同努力,为留守少年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让这些“留守的花朵”越开越美丽。请献上您的爱心,关爱留守儿童。

第三篇:论文《关注习惯》

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新世纪学校小学部祝建萍

摘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先天的,是在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下形成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写字、识字习惯,使用工具书的的习惯,倾听、交流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阅读,自己学习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以及培养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等。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永久性课题,要做到常提醒,常示范,讲养成。

关键词:语文学习培养学习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习惯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决定一个人将来一生的成败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强调习惯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什么是?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促进学生自然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人们常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写字相当于门面。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扔掉了手中的笔,更习惯于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生活中,常常是提笔忘字。但反

观社会,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

1、牢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脯离桌边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树立“提笔即练字的意识。”

3、写字铺纸垫。

4、尽量少使用或不用使修正液、修正带。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汉语拼音教学,促进识字教学。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促进识字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街头„„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二、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经常可发现学生见到不认识的字直接读半边,“半字先生”层出不穷。如学生常常把“别墅”读成“别野”,更有甚者是不理解的地方断章取义,闹出不少笑话。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三、培养倾听、交流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与表达和交流能力不同的是,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于文字,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形成于声音,而倾听能力却没有独立的物质外壳,似乎难以捕捉,这就为其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倾听”虽无形,却往往交融于口头表达和各种交流活动之中。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四、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顾名思义:边学边问,才有学问。要学好语

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如预习课文时,可以从题目质疑,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文,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疑问“为什么题目中出现了引号?”然后通过其它同学的解答明白了这是文中父母评价语言的概括,所以要加引号。教学《梅花魂》时,学生根据内容产生了“为什么外祖父不和莺儿一起回国?”的疑问,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白了外祖父年纪大了,所以不便长途跋涉。

五、培养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并且明确指出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这样让学生从小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使儿童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学校每周让学生背诵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并从一年级开始背诵《弟子规》。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六、培养阅读,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让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内阅读,课后复习的习惯。特别是课后复习,往往被学生忽略了,学习效率下降,作业质量很差。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总结,现在我总是要求学生每天写作业前先看课本,结合课堂笔记,想想老师当时是怎么讲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除此之外,还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励每个学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

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

课或课外学习过程中,都应养成随时圈点、批注的习惯。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做到课本即是笔记本,在课本上留下读书的痕迹。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人离不开阅读书报,但如果光读书而不做笔记,即使记忆力再好也难免有遗忘的时候,甚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留一点痕迹。但如果养成作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日后想用就会一索即得,还加深了对书籍的理解毛主席很忙,可他总是挤时间看书学习。他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提倡认真地学,反复地读,不动笔墨不看书。毛主席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八、培养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

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观察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增加人的记忆力。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天,从来都是素面朝天的我破天荒地在脸上涂了一点粉底液,看起来白了很多。走进教室后,班长眼尖地发现了我的不一样,然后问我是不是化妆了。我很高兴,他敏锐的观察力。然后,我因势利导,让全班同学一起观察我今天还有哪里与平时不一样。结果他们像是用显微镜把我从头看到脚,并和平日里的我进行了比较。还有同学提出了建议:这样涂了,脸是白了,可是手还是黑的,还是平时的自然美一些。我夸张地表扬了他们,并告诉他们这就是观察,这就可以成为你今天日记里的内容。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阅读别人的书籍时,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积累下来。同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小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而且内容

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只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九、培养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其中第一就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教育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信息外,还要能利用报刊、杂志、书籍、电视、电脑网络等手段来搜集信息,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每次预习课文,教师都应该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如有关这篇文章作者的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与课文描写内容相同但体裁不同的文章。如教学《北京的春节》时,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看看其它也是写春节的文章,体会它们的重点内容安排上有什么不同。教学《难忘的一课》时,我让学生在预习时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并弄懂“光复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要求学生预习时搜集有关鲁迅的生平、事迹。每当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又进行搜集,搜集与课文有关联的故事,搜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故事等,然后进行阅读,无疑会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把语文教材读厚。如学完《学会看病》,我又布置学生搜集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进行阅读;学完《最后一头战象》,布置学生搜集《狼王梦》阅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巩固,需要教师学生共同的毅力和耐力才能逐渐养成。对于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永久性课题,要做到常提醒,常示范,讲养成。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附:

少年儿童应该具有的主要良好学习习惯

1.热爱学习,2.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3.认真、及时、独立地完成作业,4.课前预习、课后复习,5.独立思考、勤于思考,6.自觉学习的态度,7.多读书、丰富知识,8.敏而好学、不会就问,9.学习用品管理好,10.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少年儿童需要改进的主要不良学习习惯

1.被动学习、积极主动性差,2.不热爱学习,3.学习不刻苦、知难而退,4.作业不独立、及时完成,5.不仔细、不认真、不求甚解,6.不求上进、不爱动脑筋,7.不会利用时间,8.不会读书和学习,9.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10.无明确学习态度

——摘自《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

第四篇:关注农民工论文

王晓委员: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上发言。

中国青年网3月10日讯(记者 佟亮 马婷婷)今天下午三点,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代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就“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大会发言。

王晓说,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在为城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渴望体验城市文明,希望能在城市成长发展,人文关怀、情感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下,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劳动强度大,工作、生活环境不够好,生活单调;长期在外,缺乏必要的亲情交流,社会交往范围狭窄;竞争压力大,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不够,缺少稳定感;休闲娱乐方式贫乏,企业提供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设施覆盖有限,很难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王晓认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既是对他们应有的关爱和对他们精神需要的尊重,也是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实际行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的、企业和社会格外关注、共同努力,把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作为近期可以实现突破的一个工作起点,充分尊重他们的精神文化偏好选择,注重针对多数人的普遍性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实事、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在工作中既要关注“文化”,开展必要的文体活动、更要关注“精神”,帮助他们理解社会变化,理解今天的工作、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增强群体自信,确立合理的工作和生活预期。在此,王晓代表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公共文化支出在关注广大农村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工业园区、企业等场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便于参与的文化服务,支持农民工业余文化组织开展活动。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通过手机、网络等新生代农民工高度依赖的媒体渠道,以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影响、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学习成长需求,支持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他们合理规划和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呼吁企业更多地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特别是关注他们在收入与闲暇、收入与劳动强度、收入与精神愉快程度等之间的选择上发生的新变化,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在开展企业生产经营工

作的同时,多关注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文化活动,帮助他们优先缓解压力,增加工作生活愉快程度,更好地在企业工作,增强企业的内在凝聚力。

三是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良好氛围。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促进城市居民与他们的情感交流。鼓励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文化产品,多创作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反应他们普遍性需求的文化作品。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开放文体活动设施,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王晓表示,新生代农民工是共青团组织联系、服务和融入的重要群体。共青团将进一步加强驻外团组织和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建立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常态化联系,因地制宜、针对需要、尽力而为地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深化“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并配合有关部门、借助社会力量,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等需求,立足团的实际做好服务和维权工作;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团属机构的文体活动设施,办好各级各类“共青团周末剧场”;加强思想引导,开展励志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把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坚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在成长道路上脚踏实地、自立自强。

代表委员认为公共文化资源应更大程度倾向农民工

中国青年网3月4讯(记者 刘洪侠)“既没时间又没钱,我们能娱乐的项目非常少,除了打打牌,聊聊天就没有其他的了。” 31岁的北京新城国际小区保安张红杰无奈地表示,“我们都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生活就像锁链,真得很难挣脱。”现在的张红杰和大部分工友一样只是简单地希望能有多一些的场所和机会让他们看看电影、打打球。

有这样一群“80后”、“90后”,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他们的前一辈,他们脱离土地的程度更高也更渴望融入城市,他们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到我国农民工总数60%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远离家乡与亲人,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却面临着劳动强度大、业余时间空白等诸多问题。他们渴望更多的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和休闲娱乐,渴望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如何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

解决农民工边缘化问题迫在眉睫

“每当接触到他们,我都会觉得这是自己经历过的东西。我常常想,如果我现在漂在北京,我最需要什么呢?”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女律师协会执委刘红宇不无感慨地说到。

刘红宇表示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缘化问题更加严重,他们已经脱离了土地但在城市生活中又缺少选择的余地,他们渴望融入到主流社会中感受到群体的热情。刘红宇建议,从政府层面来讲,公共资源应该更大程度地倾向于他们,例如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等可以更多地为他们提供专场开放日。从社会层面来讲,应该广泛开展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帮助到其他人,在为他人奉献中找到乐趣,同时能够扩宽他们的接触面,实现人际关系的改善。

农民工艺人难获资金支持

已经在北京漂了很多年的王德志现在是个“文艺”人了,2002年,他和工友们成立了新工人艺术团,主要服务在京打工者,艺术团迄今已经进行了500多场演出,覆盖20多万观众。开剧场、办艺术节,所有活动都对农民工开放。但这种丰富自我精神世界的模式存在着很多的困难。“艺术团怎样发展才能覆盖更多人?一直靠企业、基金会给予资金支持的艺术团遇到撤资该怎么办?”很多现实问题困扰着像王德志这样努力提升自己并服务工友的新生代农民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华威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宏坤表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已经不只是唱唱歌、看看电影就能解决的了,还需要靠他们自己争取,以及企业的投入,让农民工雇员在工作中获得尊重。汪宏坤建议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树立一些榜样性企业,把它们的做法予以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表示,近年来农民工的各方面待遇都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还需要社会的大力推动。“‘文化’不单是艺术、娱乐等内容,更多的应该是以文教人,让更多人明辨是非,农民工群体和其亲属占到全国几亿人口,更重要的是普及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怕被嫌脏”的农民工急需平等和尊重

全国政协委员朱军对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独到的见解。朱军表示,有时候过度的关注背后就是一种不平等的体现。真正的关心是从平等出发,需要发自心底尊重他们。“我们不能鼓励每一个农民都成为‘朱之文’,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我希望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精神层面受到真正的平等对待。”朱军建议公司及政府给予他们更多平等化的关怀,从而激发这一群体更大的创造力。

同是漂在北京的一位农民工工友对朱军委员的话深有感触。作为工地干活的技工,他每个月能拿五六千块的工资,但下班却不敢坐地铁、公交,因为“怕被人嫌脏”,何时体力劳动者能够获得真正的尊重,农民工的内心才能真正的强大丰富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表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社会已经迫在眉睫。郭为建议,可以考虑利用共青团、工会等群众组织开设更多的“夜校”培训机构,通过教育培训去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自己的行业经验,郭为表示将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把继续教育转化为更实用的技能,为农民工群体提供切实的帮助。

代表委员建议:好好工作有前途 莫盲目攀比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元河表达了自己对农民工的敬意与尊重。黄元河指出农民工群体由于经济、教育与生活环境的局限从而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他强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不应该只局限于这个群体之中,应该让他们与当地市民进行更多的交流。从精神层面来讲,当一个群体的生活充实起来,他们工作上的压力就可以得到缓解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当他们知道自己是有前途的,那就会更有干劲。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对这一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俞学文表示,农民工作为农村籍的城市居民,融入城市的愿望更迫切却面临更多问题,如处理不好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多压力。作为一个从农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他希望农民工朋友们不要盲目攀比,在工作中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真正地投入到城市建设事业中来。

第五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拯救孩子的心灵

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留守儿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而开始大规模的出现。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的特殊身份,他们之间缺少沟通,造成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失衡,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形成障碍,全社会有必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予一定的关注。

农村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后,意味着留守儿童监护人位置的缺失,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留守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即使父母回家时也难以与父母正常交流。一些孩子寄人篱下的感觉,又会使他们出现心理偏差,带来负面的心理感受。一旦监护人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致使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意、恐惧、偏执等,长期产生孤独感、紧张感、失落感和焦虑感。一般留守儿童监护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通过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85%左右,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

第二种,监护人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妈、姨父等。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频繁流动的问题。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第三种,监护人是哥、嫂或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年纪较轻,文化水平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随时都会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确定性不大。

不论哪种形式的监护,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据调查有68.2%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2.7% 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69.4%的隔代亲人及75.2%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职责。隔代监护造成老人对孩子过分溺爱,依照自己的想法尽量满足孩子,造成儿童缺乏责任感,过分封闭自己,而远在他乡的父母,又在物质上对其额外补偿,造成农村儿童的浪费攀比,无形中助长了儿童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形成,使这些儿童更早的放弃学业,进入社会“淘金”,新一代的“文盲”也将悄然产生。留守儿童最明显的特征是难以满足心理上的交流,难以得到来自父母或严厉或温暖的爱,家长也由于诸多原因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儿童缺乏安全感。一部分监护人事实上已经成为儿童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在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教育、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以至儿童出现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等不良现象,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一项长远而宏大的工程,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合力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而其中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彻底改变农村的经济状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留守儿童的心理建档工作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的统一协调下,配备专门的人力、物力资源,对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档案。同时,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培训,使心理健康档案真正成为这些人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工具和有力武器。

鉴于以上情况,学校应加大心理方面的干预,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与治疗。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学生,由于所处环境影响,其性格比较内向,更何况是这样特殊的弱势群体,相关部门有必要邀请专业人员对这些孩子进行长期的关注与引导。不能把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也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

学校要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每个教师都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科学管理。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与各类学科教育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定期开展正确的价值观讨论,建立家长与教师,特别是与班主任的定期联系,随时关注孩子心理动态。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袋,将他们的父母与孩子的生日记录下来,让“代理家长”提醒双方及时打电话问候,表示关心与祝福,并在班会课上动员同学为他送上生日祝福,让他们体会到来自同学间真挚的关怀,从而排遣孤独,减少压抑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只关注期中、期末的成绩,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体魄比成绩更有助于长远发展。

家庭依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重要点,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父母和家庭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都应给予儿童成长中的指导与关爱。首先在外出安排上,父母应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在外出期间增加回家的频率,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与子女增进交流沟通;父母和监护人应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儿童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氛围,给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引导与情感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家长要克服困难,不能一味地将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在学校,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加大整合社会资源,在农村建立类似于“留守儿童之家”,呼吁社会资助,假期组织夏令营活动,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体会父母的艰辛,缩小孩子与家长的陌生感,感受亲情的关爱,从而使他们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要提高农民工待遇,使其有能力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因此,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这项工作。

下载8.26专题论文(关注农村、关注幼儿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8.26专题论文(关注农村、关注幼儿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最终定稿)

    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宋文平您可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稚嫩的心灵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一群非常普......

    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几点建议 龚兴虎樊城区青泥湾中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的不断增多,在广大农村地区就出现了许多 “留守孩子”和“留守老人”。“留守孩......

    多关注农村食品安全

    多关注农村食品安全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城市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极大改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地区随处可见......

    关注农村稳定(最终版)

    2013广东公务员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中公教育专家对此次考试申论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解读,经中公教育专家研究发现,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一)关注农村稳定,命题设计凸显职位特色。......

    关注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5篇

    关注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黑龙江省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黄春艳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教师应强化对构建“有效活动”研究的认识,关注......

    关注留守儿童论文

    2012年度岳西县“留守儿童” 教育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之我见 ——班主任工作点滴 王业精岳西县青天辅导小学0556—2420131 我地这几年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

    关注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关注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香水学校:田德琼(***) 提要: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

    法律援助关注农村老人赡养

    法律援助关注农村老人赡养 案情简介:开鲁县东风镇姜某,今年70岁,单独生活,已丧失劳动能力。膝下两子一女,女儿远嫁外乡,两个儿子一个在家务农,一个常年在外打工。2009年年初,老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