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时间:2019-05-12 19:3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第一篇: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广袤而巍峨的山体架起了西部山区的骨骼,星星点点的耕地从河谷延伸到山顶,构成了西部山区延续生命的温床。千百年来,人们用一种乡土精神在贫瘠的土地上精心地耕种。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信息时代,科技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正全面解构着农村的传统价值观念,乡土情结面临着冲击。在传统乡土观和时代价值观下成长起来的中国西部农村青年,是夹缝中艰难的一代,现代媒体带来的新思想剥离心中黄土痕迹的过程注定是充满阵痛的过程。

这是四川西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它几乎包含了西部农村的典型特质:高山、少地、交通不便。

身后的一对农村妇女正在大嗓门的谈论着自己的孩子,大致是孩子初中毕业后就不在上学了,外出打工,现在读书没有什么用。旁边几位村民也在随声附和。

这是农村的“读书无用论”,在这样一个小山村,只有区区几个学生参加高考,其余的都弃考了。其实整个山村,高中生都没有几个,更不要说高考会有什么好成绩。

农村教育的凋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麦克斯调查机构显示,来自农村生源地的大学生数目所占百分比正在逐渐减少,并且随着学校的层次越高,农村学生的数目是逐渐递减的。连续的高校扩招,繁荣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但是产业化的高等教育并没有让农村教育呈现出欣荣的风貌。09年高考人数的减少和数万名的学生弃考正印证着人们对教育模式的质疑,但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学生构成了这支弃考军的主力。

在大多数西部山区里,很多学生仅仅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就开始辍学自谋生路,中国人固有的读书为上的观念在这里并不明显。荒凉的农村教育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农村薄弱的经济实力让孩子在接受教育之处就输在起跑线上,人才剪刀差抽离了大量的农村精英,整个农村处于文化真空状态,高校扩招让大学生就业变得异常艰难,小农思想不能支撑教育的长线投资……

农村青年是整个农村的未来,应该作为农村最为激进的一代去接受现代文明和科技,可是一些社会经济和农村自身结构的局限成为他们接受教育路上的绊脚石。多数西部农村青年人的文化素质是底下的,较低的文化素质让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大打折扣,在惨痛的竞争面前,他们往往碰壁。因此在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里充斥着他们年轻的身影,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更多的农村青年人将面临失业的危险。

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到西部农村青年的另一个极端——优秀的农村人永远不会再回到农村。工农剪刀差造成了人才剪刀差,抽离了大量的农村精英。这些所谓的农村精英大都是通过教育改写了自身的符号,最后远离了黄土。我们不能去责怪他们,农业是中国所有产业中的“弱势群体”,产出与投入比让市场经济中的人们望而却步,来自农村,又回到农村,决策者的一厢情愿对每个农村家庭来说却是一个悲剧。纵观这些人才的成长之路,一条明显的经济索链牵引着他们的方向——优越的经济和来自城市的符号才是他们的向往。二

西部农村青年,大都经历了小学、初中,然后迅速走入社会,外出务工,其中一部分人上完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极少数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也就是说大部分西部农村青年带着较低的学历水平涌入了外出务工的洪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东南沿海轰鸣的车间接纳了他们。

根据调查,西部劳务输出愈来愈年轻化,80后甚至90后占外出务工的比重很大,有很多青年人甚至长年累月在外,基本上远离了乡土,近乎零利润的西部农业对他们而言就像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梦。

在农村,我们也会看见很多衣着光艳、着装时尚的新农村青年,他们时尚的外形虽是俗气,却也绝不会让你联想到农民一词。他们正是长期在外务工,一直在城市环境浸润下的农村青年;他们会大声的唱两只蝴蝶讨论超级女声,他们会上QQ、斗地主、打游戏。有人称他们是二代农民工,在城市繁华的商业购物中心,你可能会认为他们是对面写字楼里面的白领。不管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么,他们都会努力从外部形象上改善,以期达到人们眼中的身份平等。顶着尴尬的身份在城市的夹缝中生存,西部农村青年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信息化的时代创造了网络世界,他就像一个漩涡一样吸引着西部年轻人的参与,不需要任何身份认证,不需要任何社会阶层的背景,零门槛的准入让任何公民都能平等地在虚拟世界中发言和搏杀。超越身份和阶层的世界正是西部农村青年内心最为渴望的地方。

时代进步的洪流将农民一词冲向了一个尴尬的角落,全球化的风浪借助现代对媒体技术将自我意识吹到了中国西部农村,在城乡巨大差距面前,西部农村青年开始思考自我,开始寻求身份改变,无奈我们的社会给与他们的上行通道还太少太少,日趋固化的阶层结构和城乡二元构成关闭了草根阶层上涌的阀门,西部农村青年只有在城市的边缘存在。多年的打工生涯里,城市的烙印深深的留在了他们的心里,和老一代农民工不同,西部农村青年的乡土意识逐渐淡薄,可在向城市求同的过程中却遭到了来自制度的阻抗,城市并不会完全接纳他们。不愿回到故园,而城市对他们来说却又很遥远;想要甩掉身份,可阶层确是存在,也许只有真的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才能改变大多数西部农村青年的这种生存状态。可是制度的破冰只是变革的开始,更深层次的改变来自人心,我们要思考的是人的观念意识能否支撑这样的社会变革。

第二篇:农村青年婚恋观现状调查

农村青年婚恋观现状调查

——以佛山市农村为例

09丁颖班

何艳文

摘要:婚恋观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仅能促进家庭美满,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数据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对比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佛山市的若干个农村的青年群体的婚恋观进行了现状分析,从影响农村青年择偶的因素和从某些因素反映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两个大方面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全面了解当代农村青年的价值取向,社会心态,正确引导和教育农村青年,使之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科学的人生观,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质性建议。

研究表明,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存在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群体间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是积极向上的。关键词:农村青年

婚恋观

现状分析

问题

建议

1.研究农村青年婚恋观的现实意义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而且当代青年是否拥有正确的婚恋观也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和谐地发展。

目前,我国正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多数,他们是发展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当代农村青年的婚姻观,使其树立正确理性的婚恋观,不仅有利于家庭和谐,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让他们能有更大的活力,热情致力于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等事业上。而且庞大的农村青年群体,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从总体上说,当代农村青年正处于一个角色重置的转换期。与我国传统农民相比,他们既有传统农民的烙印,又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既受农村传统文化的约束与影响,又受城市和其他各种文化的熏陶与刺激,因此了解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从而对当代农村青年的价值取向,社会心态等有一定的认识,对于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此,本调查研究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研究将根据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向广大农村青年和社会提出一些建议,以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2.现状分析

2.1 影响当代农村青年择偶的两大因素(1)择偶方式

择偶方式是指两性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选择配偶的。一般而言,择偶方式主要包括包办婚姻,自主婚姻,媒介婚姻等几种形式。根据这几种基本形式,本研究结合实际设计了4种基本择偶方式,即“自由恋爱”,“亲友介绍”,“通过婚姻介绍所”,“通过网络”等,让被调查者进行选择。

根椐调查数据显示,佛山市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主要是靠“自由恋爱”(75.3%),其次是“亲友介绍”(22.6%),而“通过婚姻介绍所”和“通过网络”的比例都比较少(分别占 1.9%,1.3%)。按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分别进行统计,结果与总体的趋势大体一致,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图1显示,男性通过“自由恋爱”来择偶的比例高于女性,高出了约16%,这说明了男性选择配偶的自主性高于女性,而在其他的几项上,女性所占的比例则分别高于男性,特别是在“通过亲友”择偶这一项里,高出了约14%。,这说明了女性虽然在选择配偶上已有了很大的自主性,但与男性相比,还是比较依赖亲友。图2显示,受教育程度对择偶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高中(中专)及以上的农村青年在“自由恋爱”,“通过婚姻介绍所”,“通过网络”这三项里都分别高于高中(中专)以下的农村青年,而在“亲友介绍”这一项的比例则低于高中(中专)以下的农村青年,这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受教育程度越高,择偶的自主性越强,也敢于接受一些新观念,尝试一些新方式。

性别与择偶方式分析100806040200所占百分比/% 性别 男 性别 女自由恋爱亲友通介过绍婚姻介绍所通过网络择偶方式其他

图1

受教育程度与择偶方式分析100806040200所占百分比/%自由恋爱亲友通介过绍婚姻介绍所通过网络 受教育程度 高中(中专)以下 受教育程度 高中(中专)及以上择偶方式

图2

其他

总体上来说,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已从传统的父母亲友主导,较单一的模式逐渐迈向自主开放多元的现代化模式。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择偶的自主性越强,择偶的方式也越趋多元化。(2)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在择偶标准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在解放前,择偶看重的是对方的政治条件和家庭出身,而改革开放后,个人的因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在新时期会有何特点呢?根据实际情况,本研究设计了13个项目,让被调查者拫据每个项目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依次选出最重要的三项,结果见表1。

表1 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

单位%

项目 外貌 身体状况 性格 气质 人品

文化程度 能力 收入 职业

情趣爱好 家庭背景 住房 社会地位

第1位 5.6 23.7 29.3 5.2 12.8 2.1 4.6 3.3 1.6 8.5 1.3 0.8 1.2

第2位 6.5 15.7 21.9 8.6 16.1 2.9 6.8 4.6 2.3 9.1 1.1 2.1 2.3

第3位 9.3 11.5 16.1 11.1 19.1 3.2 8.6 5.8 2.6 8.8 1.6 1.5 0.8

合计 21.4 50.9 67.3 24.9 48 8.2 20 13.7 6.5 26.4 4 4.4 4.3 从表1可以看出,将各项排入前三位的百分比分别累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排在前几位是:“性格”(67.3%),“身体状况”(50.9%),“人品”(48%),“情趣爱好”(26.4%),“气质”(24.9%),“外貌”(21.4%),“能力”(20%);排在后几位的是:“家庭背景”(4%), “社会地位 ”(4.3%),“住房”(4.4%)。这一结果表示,当代农村青年在择偶时已不再把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住房等因素放在首要位置了,而是更加强调个人的性格,身体健康状况和人品等个体因素,而这也从一侧面反映了当代农村青年在选择配偶时已不再以家庭利益为重,而是更加注重个体利益,即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家庭本位”向 “个体本位”的转移。

从不同性别和不同受教育程度分别进行统计,其结果与总体趋势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把“性格”,“身体状况”,“人品”等列入前5位,但也存在着某些差异,男女双方除了很重视以上3项以外,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如图3所示,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较关注末来对象的 “气质”,“外貌”,对女性的文化程度和能力却不太注重,而女性则比较重视末来对象的“能力”,“文化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也反映了传统的“郎才女貌”观念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如图4所示,受教育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上】高的农村青年更重视末来对象的“能力”“受教育程度”,这表明了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末来对象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按能力的等级分层,在同一等级的人更易于沟通交流。

以上结果表明,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这些象征物质权力背景的因素转向了个体条件“性格”,“身体状况”等,即农村青年择偶更加注重个体因素,尤其强调个人的性格,能力和学识,也从一侧面反映了择偶从“家庭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移。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朗才女貌”的思想对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性别与择偶标准分析各项排入前三位的累计百分比%20151050 性别 男 性别 女气质外貌能力择偶标准

图3

对末来对象能力的要求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上高中(中专)以下

图4

2.2 从以下因素反映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1)从结婚年龄反映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

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研究当代农村青年的可能结婚年龄或实际结婚年龄对于了解其婚恋观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农村青年结婚及生育等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43.2%的人可能在20-25岁之间结婚,23.8%的人可能在26-30岁之间结婚,而可能在31-35岁结婚的占24.8%,20岁以下的,36-40岁,40岁以上的所占的比例都很少,分别是1.2%,7%,0%。这表明了农村青年普遍趋于较早结婚,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他们对婚姻生活的向往(在本调查中,当问及“你觉得婚姻是什么”的时候,82.6%的农村青年认为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期待婚姻生活”,而且据有关调查反映,从心理认知,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来看,93%的农村青年对末来婚姻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通过双方的努力,有信心使自己的婚姻幸福)。

按不同性别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如图5所示,女性希望在20-25岁之间,26-30岁之间结婚的比例都比男性高,而在31-35岁之间,36-40岁之间的比例都比男性低。分析显示,女性的理想结婚年龄跨度比男性短。

性别与结婚年龄分析35302520151050所占百分比%男女20-25岁26-30岁31-35岁20岁以下36-40岁结婚年龄

图5 根据《中国社会婚恋调查报告》显示,女性理想结婚年龄的跨度比较小。大多数(65%)男士认为最理想的结婚对象是25岁的女性,此后,她们的结婚机会就逐年递减:30岁的时候,有25.5%的男士认为娶她还可以;35岁的时候,仅有12.5%的男士能够接受。因此大部分的女性集中在20-30之间结婚。专家董烁说,研究结果反映出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女性的适婚年龄通常比男性要短,“比如同样25岁,男性可以选择从十八九到二十五六的女孩子,但25岁的女子很难去接受十八九的男孩。”因此,女性受到的婚姻压力其实更大,大多数的女性偏于较早结婚。

而男性,同样看图5,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对比而言,男性集中在31-35岁结婚,但在20-30岁结婚的也占了挺大一部分的,说明了男性的结婚年龄跨度比女性要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好的,但经过更深层次的分析,挺大一部分的男性较晚结婚是因为社会现实对当代农村男性构成了极大的压力。专家董烁说,目前世界各国规定的法定婚龄大都在二十岁左右,而中国男性过了而立之年才最适宜结婚,以及绝大多数女性倾向于“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男性,她们也认为男性最适宜结婚的年龄在30~35岁之间,因此,也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男性在30-40岁之间结婚。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存在着就业压力大,消费水平高等一些现实压力问题,使得男性都不得不较晚结婚。

40岁以上再按不同的受教育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如图6所示,受教育程度高【高中(中专)以上】的可能的结婚年龄比受教育程度低【高中(中专)及以下】的要晚,他们可能结婚的年龄大多数集中在26-30岁之间,而受教育程度低的他们的结婚年龄大多数集中在20-25岁之间。这反映了,高学历的农村青年虽然在婚恋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已成熟,但由于许多客观因素,他们不能按照正常的法定年龄走向婚姻,他们一般不得不较晚结婚。

根据《2002年中国高学历青年婚恋及生育观的调查报告》反汇,许多高学历的青年希望的结婚年龄是在22-25岁之间,但80%的人却在25-30岁之间结婚,晚婚的原因除了无合适的对象外,主要是本人还在学习阶段,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时间。高学历青年不得不较晚结婚,这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女博士研究生,女硕士研究生的婚姻影响更大。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因为那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个人问题”,而是应当引起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因为不仅关系到高学历青年的婚姻生育问题,而且更是关系到社会末来人口素质等一系列的问题。

受教育程度与结婚年龄分析302520151050所占百分比/%高中(中专)及以下高中(中专)以上

图6 20岁以下20-25岁26-30岁31-35岁36-4040岁岁以上结婚年龄

(2)从性观念反映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

性观念是对性的一种态度,评价和看法。传统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强调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把性看作是“万恶之源”,是肮脏,丑陋的。性在婚姻中的意义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人们对性讳莫如深,不能公开讨论。但时至今日,人们的性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越轨行为宽容度增加。那么受传统文化的约束与影响较大的农村青年对性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在本调查中对“是否会发生婚前性行为”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76.9%的人表示“会”,23.1%的人表示“不会”。经过分析发现,见表2,出生年代越晚,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婚前性行为容许度越高。同时,本调查还对女性的性观念进行分析研究,当代农村的末婚女性不再谈“性”色变,性开放的程度从表层趋向深层,女青年的贞操观念日渐淡薄,对婚前性行为日趋宽容。周庆行(2008)等对重庆市的女大学生性观念的研究发现,44%的女大学生否定“从一而终”的观点,66%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出轨“发生婚外性行为,约有2/3的女大学生赞同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

表2 分析婚前性行为与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关系

单位%

年龄

15-19 岁 20-25 岁 26-30 岁 31-35 岁 总计

受教育程度

高中(中专)以下

高中(中专)及以上

总计

是不会发生婚前性行为

不会

28.3 21.6 16.2 10.8 76.9 31.5 44.8 76.9

3.4 5.1 4.9 9.7 23.1 14.8 8.3 23.1

(3)从对待婚姻的态度反映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

结婚是一件人生的大事,对待婚姻的态度是否正确关系到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社会是否稳定。因此正确地对待婚姻对家庭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由于我国现在还处于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居多,所以研究当代农村青年对待婚姻的态度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俗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婚姻持正确的态度,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美满的家庭,进而为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贡献一份力。

本调查基于以上原因,设计了若干问题,对当代农村青年对待婚姻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经分析发现,当代农村青年对婚姻都很负责,认为婚姻是一件人生大事,十分看重婚姻,并且在对待婚姻上,不仅对自己的伴侣负责,而且还表示对两个家庭负责。在按不同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其基本情况与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并没有表现出过大的差异。这表明了当代农村青年在婚恋心理上,已相当成熟,在问及“如果两个人相处久了,感情淡了,你会选择?”这一问题的时候,69.6%的人选择“想办法促进彼此感情,毕竟那是一段婚姻”,19.3%的人选择的“维持原有关系,顺其自然”,而仅有少部人选择“离婚”或“有外遇”(分别是6.7%,3.2%),选择“其他”的为1.2%,这反映了当代农村青年对一段婚姻是十分看重的,并不随意地结束一段婚姻,而且对离婚,婚外恋等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持一种否定的态度。3.根据现状透视出的社会问题

根据上述的现状分析,我们知道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总体上来说是积极向上的,在很多方面呈现良好的一面,如在择偶方式上,更加地自主化,多元化,在择偶标准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家庭本位”向 “个体本位”的转移,更加重视个体因素,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也表现出对婚姻非常负责,对离婚,婚外恋等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持一种否定的态度等等,但也发现当代农村青年在婚恋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3.1 择偶的自主性问题 虽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农村青年在择偶方式上日趋自主化,多元化,但是女性在

择偶方式上还是较多地依赖亲友,这反映了当代农村女青年对于自主选择自己的配偶还是相对地被动,而且对于一些新观念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弱,较多农村女青年最后还是以传统的相亲方式来选择配偶,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低的女青年。按照这样的方式缔结的婚姻,基础是相对薄弱的,他们结婚很大程度是因为许多客观因素,而不是主要是因为爱情。而且,在日后的相处中,他们可能因为相互不够理解,而因此很容易导致许多婚姻问题,严重的话可能导致离婚或婚外恋等社会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家庭,而且对社会也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3.2 传统观念对择偶标准的影响

在择偶标准上,当代农村青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家庭本位”向 “个体本位”的转移,更加重视个体因素,但是传统观念对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传统观念的“郎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内”影响着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这促使部份女性把大部份的时间花在美化自己的外表上,追求时尚,一种“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消极观念也在不断地主导着当代农村女青年,使得她们不太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而且当代社会对女性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如在就业上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职业女性有瓶颈,在某一项调查中,66%的职业女性说,在同样工作能力下,男同事更容易得到加薪和提职的机会。还有,在企事业高管层面,女性的代表性还是远远不够,调查显示有三成企事业单位高管女性比例在50%以下,并不是女性没有这个机会和能力,而是现在的退休制度也是一个玻璃天花板,比如说,男性和女性在接近50岁时能达到事业的巅峰,这时考虑谁当总经理、谁进董事会时,人们就会想,反正男同事60岁才退休,女的55岁就退休了,那当然是给一个工作时间更长的人对企事业单位管理来说更划算,所以,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单位,一进董事会层面,女性的代表非常少。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也许与女性自身的能力问题有关,但社会的问题显然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于女性来说,对于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使得她们有些人把婚姻看作是一种投资或投机的行为,出现了“急嫁族”和带有太多功利色彩的婚姻。3.3 结婚年龄的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婚恋调查报告》显示,女性理想结婚年龄的跨度比较小,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女性的适婚年龄通常比男性要短。随着年龄增大,一路直线下降的结婚机会使得现实生活中单身女性越来越多。

而许多中国男性则过了而立之年才考虑结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绝大多数女性倾向于“找事业有成,经济条件较好”的男性,她们认为男性最适宜结婚的年龄在30~35岁之间。而这里反映出的“宜婚”与人的自然生理属性无关,甚至与“爱情”也无关,完全是社会决定和造成的:就业压力、薪酬水准、消费结构、个人对于家庭生活起码物质条件的心理底线,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男性无法早早立业。安身尚难,成家也就被迫滞后,而不断暴涨的结婚成本及伴生的婚姻态度导致众多青年“结不起婚”或“只同居不结婚”。所以一般青年男性都偏于30-35岁之间结婚。因为这时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撑起一头家。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存在着就业压力大,消费水平高等一些社会问题。

高学历青年的婚姻状况常常被人们忽视,却令人担忧。他们由于许多客观因素,导致他们不能按照正常的法定年龄走向婚姻,更不能生育。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高学历青年的婚恋及生育对中国将来的人口质量的影响十分直接。因此根据这一社会问题,相关政策措施必须出台,更好地解决高学历农村青年的婚恋与与生育问题。3.4 婚前性行为问题

当今社会,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上形形式式的性刺激因素增多,性观念也受到了冲击。性开放的程度从表层趋向深层,从性知识的开放,对性行为态度的开放到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居高不下。但婚前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带来不少坏处的,如给女方心理带来极大压力,如恐惧、自卑、冲突等;给女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在不想生育的前提下受孕,其补救措施就是人工流产,而人工流产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使恋爱关系出现不利于女方的发展趋势,在未发生婚前性行为时,恋爱双方是相互平等、自由选择的关系,可发生之后情况则有所不同,男方处在了高位,而女方则得处处听从男方;给婚后生活造成诸多不愉快等。因此婚前性行为也是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问题。

4.针对当代农村青年出现的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

1.针对择偶方式对当代农村女青年提出的一些建议:女性在择偶上应该更自主,通过自由恋爱找取自己的另一半,不要过多地依赖亲友,让婚姻更多地建立在以爱情为基础上,这样建立的婚姻才会长久。还有在择偶方式上,应当理性地接受一些新观念,这样自己在择偶方面选择的机会就会相对较多,而且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理想伴侣。

2.针对择偶标准对当代农村女青年提出的一些建议:树立理性的婚恋观,不要把婚姻当做是一种投资或趋利的行为,这样会导致很多的婚姻悲剧的发生。女性不要把过多的精力花在美化自己的外表示上,外表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而能力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值钱,所以女性应当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起来,不要在物质上过多地依靠男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男女在家庭中,社会上地位的不平等,并且由此也引发相当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女性要时刻树立起由健康物质观和独立精神意志观统一而成的理性婚恋观。而社会在对待女性就业等问题上应当更加公平,并为女性创造机会,让她们在同一公平的平台上与男性竞争。为此,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逐步打破传统僵化的社会性别分工,消除就业的性别歧视,不再根据刻板印象将男性或女性固定于某些社会角色、社会职业上,而是在承认男女自然差别(如体力、生理期等)的基础上,给予两性平等的选择机会,促进形成以个人兴趣与能力为分工标准,灵活、公平、合理的社会分工机制。这不仅有利于赋予女性更多的择业就业的自由,大大拓展女性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男性摆脱传统社会性别分工的束缚,从而获得更多就业的可能性开辟了绝佳的道路,是真正促进男女两性在就业方面自由平等的途径。同时,社会应当制定并实施扶助女性的教育政策,加强对女性再就业的培训,同时加强对女性性别认识与成就动机的教育,因为女性自身素质的提升和觉悟的提高是解决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本途径之一。

3.针对结婚年龄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社会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稳定物价,房价等,减轻农村青年特别是男性群体的负担,使得他们能尽早立业,进而成家立室。而男性也应当在青年时期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尽快实现经济独立,为他日迈向婚姻的殿堂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关于高学历农村青年的结婚年龄,这是一个应当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学校乃至会社会都应当给予这个群体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有关部门应当就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给予相关建议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社会,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使青年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建立感情,可以为高学历青年异性接触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氛围。而高学历青年本人也应当正确处理婚恋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努力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对婚前性行为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当代农村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对性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理性对待婚前性行为,不要因一时冲动而后悔莫及,尤其是女性,在这问题上更要慎重的考虑。同时学校,社会应当多宣传性知识,让广大青年对性有更深的了解,使他们更理性地对待婚前性行为。

总之,当代农村青年应当树立起由健康物质观和独立自主精神意志观相统一而成的理性婚恋观。国家社会应当就当代农村青年在婚恋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行动,为其在婚恋上提供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及其分析

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及其分析

摘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口约为2.04亿。近段时间,被人们所关注的多为城市“80后”,像韩寒,郭敬明,李宇春等城市“80后”明星以闪亮的姿势走进大众的视野,标志着城市“80后”这一代开始走入主流社会。他们的集体身份的认同和价值观都在主流社会观念中得以体现。其实,这一年龄段的这代人,农村出生的要比城市多得多,而他们却被主流话语忽视了。出生于农村的他们生存状况如何?在父辈眼里,他们是什么样子?他们身上又有什么特点?他们今后又该如何生活?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

一、80后农村青年的生活现状:

(1)、过早辍学: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以及当时的政策导向,一时间很多农村的中小学被大量裁减。幸好八六年国家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才让很多80年代初的人上起了小学。经管农村80后的幸运儿们基本上赶上了义务教育的春风,但有的因为家庭贫困,以及一些其他的各方面原因,有一部分农村80后未能坚持读完年义务教育就早早辍学在家赋闲或外出打工了。

(2)、加入“农民工”的大军:

农村的80后在他们十几岁时,面临着重要人生转折。他们离开了学校,而农村的这种现状和条件又用不了那么多人或者说养不了那么多人,因此他们也成为农民大军中的一员进入了城市。有一个机构调查显示,在外出的农民工中,1970年之前出生的人只占8.4%,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占30.2%,八十年代出生的占60.0%。也就是说,在“民工潮”最汹涌的珠三角地区,“八字头”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许多打工者都说,离开家乡到工厂里打工是他们平生做得最艰难的选择,也是他们到目前为止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但支撑他们干下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为了自豪。因为如果能在家乡的小村庄以外更广阔的世界扎下根来,就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3)、早早的结婚,“长大成人”:

9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农村青年早早的辍学外出打工了,他们在打工期间可能由于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在外找到了男(女)朋友,然后未婚同居。这时的青年男女已经不像刚走出山村的青年那样羞涩而保守了,在一起的两个人很容易突破男女的界限,又由于他们生长在相对封闭的农村和保守的中小学教育,让他们不懂得避孕等常识,致使许多青年未婚先孕,最后不得不匆忙回家结婚了事。就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说,大部分都是因为不小心怀孕而不得不回家结婚的,不管是男是女,也不管是在外自由恋爱,还是在家中相亲的,只要一同出外打工,不出半年,一般都要回家办婚事。我的好多小学同学就是如此。

(4)、考上大学,走出农村,融入城市:

农村80后的学生,祖辈生活的艰辛是他们下定了走出农村过上城市生活的决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借考试进入县城的中学,开始了三年艰苦的高中生活。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年后寄托人生梦想的高考。

来到县城上高中,学生们过上了寄宿制的集体生活。他们玩的时间几乎没有了,被严格限制于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程序”中,一个月也许会有一个周末可以回家看看。应试教育在很多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整天面对的是摆满书的课桌,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能凭借三年后的高考实现了梦想。

在大学这个处于城市因而具有城市生活风格的区域内,有些农村“80后”由于不适应环境会感觉难与人相处。绝大多数情况下,城市“80后”更开朗更有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如果说城市“80后”的孤独忧郁形成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那么农村的“80后”的忧郁更多的是来自父母哀叹时世艰辛的感染和自己对生活前景的无奈。在校园里最保守、最传统的那批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基本上一无所有,很多人把名誉当成了生命所在。

四年大学毕业后,向城市80后大学生一样,农村80后的大学生也已经或准备在职场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但是城乡差距或多或少地在求职中体现出来。从大学走出的农村“80后”大学生,他们要留在城市,实现自己的城市梦想,求职,也许是他们实现城市梦想最重要的一关。

二、产生这些现状的一些原因分析:

(1)、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造成城乡教育设施以及教育质量的差别,记得本人上小学的时候教室还是危房,每次在下雨的时候就不得不放假或是到其他地方去上课,而老师的学历也极低,顶多是一个高中学历。一方面,农村学校少,而适龄上学者又有很多,出现了一种“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很多人没有学上。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过高,高到一家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用来交学费了。一部分家庭就因为学费过高交不起或认为不值得上而辍学。因此这种差别以及这种现状深深的影响了80后群体的分化。

(2)、80后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一方面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频繁,很多农民没有了土地,以及农村机械化的发展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80后青年与其上辈辈的“工农兼职”的“候鸟式”就业为主不同,他们基本上没有种过田,也不懂得种田,且也不想务农,土地情结淡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日趋城市化。到城里打工不仅不用种地,还可以挣到“很大”一笔工钱,因此他们大都愿意放弃土地并长期在城市生活。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5.14%的农民工设想未来在城市发展定居,只有28.55%农民工想以赚钱或学到技术后回家乡生活。

(3)、面对农村80后青年早早结婚的问题我认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性观念淡薄引发未婚先孕不得不结婚。其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几千年的封建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在面对子女未婚先孕这种情况时,一般都会选择让他们结婚。这也算父母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在农村,对父母而言,只有所有子女都结婚了,自己的任务才算完了。因此,许多父母为了能在自己还是壮年的时候尽最大能力完成任务,所以也就促使子女早日相亲定亲,一旦完成任务则可以安享天年了。再次,晚婚晚育的宣传形同虚设,民政部门监管不力。很明显一个现象,近几年结婚的青年男女,多是没有达到法定婚龄的,但是婚照结,孩子照生。当事人根本没有晚婚晚育的概念,一方面跟文化学识有关,另一方面跟掌管这一事务的相关部门有关,除了看到几条标语之外,我从来没见过或听说过有相关部门的人走进村里,给人们讲解国家政策,鼓励晚婚晚育的。而且,对于结婚登记这一事件,也从来没有民政部门的人员过问。最后,就是教育的问题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已跟不上时代,确切的说是无法抵抗电视电影等“教育”的影响。这已不仅仅是农村青年问题,看现在小学生就谈恋爱,初中生打胎等事件就知道,这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和逐渐反应出来的问题。

(4)、对于农村80后青年来说,考上大学是他们摆脱贫困,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梦想的一次机会,也是面对父母的期望自己应付的一份责任。正是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的农村学子来挤这根拥挤不堪的高考“独木桥”。

三、面对农村80后青年的这些状况应采取的措施:

(1)、面对农村教育问题时,首先,要提高认识,保障义务教育的源泉和动力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中国要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就要加快人力资源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尽快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其次,完善办学管理体制。抓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另外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再次,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政府是发展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要进一步明确中央、省、县在发展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优先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及时下拨。第四,提高农村教

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吸引有水平的教师到农村教书。第五、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改造农村大量危房校舍,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最大限度的缩小农村与城县再教育条件上的差距。

(2)、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80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首先,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的利益。其次,加强农村80后青年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有针对性的培养技术性等使用的技能。提高他们外出闯市场的信心和勇气。再次,加强农村中社会保障的建设,减轻农村青年的负担。另外,城市中也应给与他们“市民”待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村80 后青年落户城市创造条件。

(3)、在农村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提高80后农村青年完婚晚育的意识。另外,民政部门加强监管,杜绝不到法定年龄就结婚的现象。同时学校要紧跟时代加强教育。

(4)、国家要适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降低高等教育的各项费用。同时完善生源地贷款制度,高校开通和完善绿色通道制度,为农村80 后青年上大学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四、结语

2.04亿的80后人口已经涌入或正在涌入社会,他们将成为新一轮的生力军。像城市80后一样,农村80后也已经或开始在社会上扮演各种角色。而农村大部分“80后”人群,由于这一集体在身份认同上的分化,没有受到与城市“80后”一样的重视。其实,大多数农村“80后”由于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广大而深厚的家族伦理网络里,父母、家族责任等已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人生规划中。他们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

第四篇:关爱农村青年项目实施现状工作总结

关爱农村青年项目主要是依托团省委的“五位一体”帮扶方案,争取项目,主动与帮扶单位争取资源,沟通工作,采取定点支持,结对帮扶等方式,从组织建设、项目实施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全方位推进乡镇共青团工作,主要目的是健全团的组织,活跃团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服务广大农村青年,帮助其成长、成才。项目实施以来,我镇团委主要做了

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各帮扶单位的特点,结合乡镇的实际情况,以组织建设、项目实施和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工作为重点,选好点,搞好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帮助进行村级团组织标准化建设和关爱留守儿童、青年等,结合“五位一体”帮扶单位的帮扶计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弄清楚我镇留守儿童、青年的现状,并尽力提供一些帮助;扶持农村青年创业,以技术支持等形式,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帮助。

2、抓活动及项目建设。将对口帮扶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活动和工作项目上,把各项服务措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以项目运作的方式,促进结对帮扶取得实效。同时突出重点,根据各帮扶单位的工作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争取开展帮扶活动,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三次相关活动,为留守平困学生发放了2000多元的助学奖学金。开展青年创业交流会活动,鼓励创业成功的青年去帮扶有创业愿望的青年,给他们提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

3、做好工作服务。定期与各帮扶单位联系,反馈信息,沟通工作,同时做好镇有关单位和相关村场的工作,取得其支持,使帮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目前已与武大团委和三峡总公司团委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项目实施以来,我镇的村级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覆盖率达到80%,一改以往村级组织涣散的面目,同时通过“田园小康”和“青年诚信创业计划”项目的实施,扶持了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调动了农村青年的创业积极性,也使得他们能更积极的参与共青团的各项活动,促进了共青团在基层的发展。帮扶单位开展的“送教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乡村文化进一步活跃,文化档次也进一步提高。

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了乡镇共青团的工作:首先是建立起了完善的基层团组织,使乡镇团委有了抓手,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其次是扶持联系了一大批农村青年创业致富能手,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能够有效的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再次是建立了一批青年活动基地,丰富了农村青年的业余活动,有助于从正面去引导青年提高其文化修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促进农村青年自身发展。

第五篇:浅析农村现状

浅析农村现状

——中沙镇梅口村武文渡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毕业后又一直在基层工作,所以对 农村的现状有一些了解。下面,我就对农村的农业、教育、医疗、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威胁。

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是有目共睹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的青壮劳力大多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匮乏,二、机械化水平低,虽说农村的有些地方也出现了插秧机、联合收割机,但是因为耕地零碎分散,而且梯田居多,不利于使用机械化,再加上这些机械化操作的成本比较高,农民宁愿自己多累点也不舍得雇佣或购置这些现代化的机械。

三、种田收益低,农民不愿意种。现在虽然不收农业税了,但是种田成本高,除去耕作费、秧苗费、化肥农药费、收割费以及平时付出的劳力,留在农村一年辛辛苦苦种几亩地的收入几乎等于零。四,农村水利不畅,对于耕地零碎分散的地方而言,兴修水利的成本太高,所以有一些耕地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被抛荒。

五、农村荒废的住房增多,有一部分人在城市买了房,农村的旧房弃之不用;一部分人在交通便利之处占用耕地建新房或商品房弃旧房,这样,一部分耕地要么被荒废要么被占用,而被荒废或者被旧房占据的废地很难被恢复成耕地。

二、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1、生源不够导致很多村级小学撤消、合并。生源不够有几个原因,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二是很多孩子随打工的父母外出求学。三是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宁愿多花钱将自己的孩子转到市里面的私立学校就读。四是,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反正读不读,打工时早晚的事,读出名堂也没什么大出息。五,读书的额外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住宿生。

2、教师数量不够、专业单一,素质不够,责任心不强。每所完全小学,一般只有2到3名老师。每个老师都是一肩挑,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音乐、舞蹈和画画。与全挑相对应的是,每门都是业余水平。至于英语等教学,那就别想了,没有这个师资力量!而且有一些教师更是将教书当成混日子,他们抱着反正不是自己的孩子无所谓的态度日复一日的得过且过。

3、是学习没有目标。由于大学费用高涨、以及就业压力,现在农村读书无用论泛滥。很多家长认为,反正读多了书也找不到工作,还要加重家里人的负担,不如少读。于是,很多孩子在家长这样思想的指导下,从小学起就厌学、贪玩、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没有几个认真读书的,把读书视为9年义务教育任务,早点混完玩完。

4、农村教师待遇低,尤其是贫困偏远地方的学校。虽然国家喊着提高教师待遇但是老是只打雷不下雨,导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想一想,教师爷有家要养,而且的确,农村教学条件差,老师工作也比较辛苦,特别是那些从事复式教育的,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一般人难以想象。另外,由于现代人普遍的利益至上论,教师心理缺少平衡感。

5、农村教育设施落后,师生的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最大的不平等。

三、农村医疗水平有待加强提高

农村人有了病:不医,没钱,一进医院,不花几千出不了医院的门,在他们眼里,几千块钱需要卖多少稻谷,攒多少鸡蛋才可以凑够;不医,舍不得花钱,农民的钱都是一毛一毛积攒起来的,有病宁愿忍者,实在忍不过去,就忍痛去小门诊买些廉价的药凑合凑合,小病就这样被慢慢的扩大化了;不医,治了也白治,反正有点难度的病,乡村医生也查不出,现在到乡镇医院去看病,无论什么病一律消炎,打点滴,国民的身体素质就这样被抗生素吹跨了,更甚者,有一部分人竟然被误诊致死;不医,不知道,特别是传染疾病,如乙肝,很多人不知道,因此蔓延开来。还有癌症,一经查出已经是晚期,只有等死。农村与城市医疗条件的不平等本质上就是生命的不平等。另外,血吸虫病在农村有抬头得趋势。由于是慢性疾病,容易引起忽视,最终导致晚期不治。

四、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的青壮劳力之所以进城就是因为农村缺少就业的空间,大量劳动力闲置,生存压力大。我认为,必须尽快实施招商引资、引进技术人才等办法在农村发展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否则农村人一批批涌向城市,一方面,导致城市的承载力超负荷,另一方面,农村将逐渐走向覆灭。另外,农民的文化生活贫乏。主要是农闲时,农民得生活方式主要是打牌、打麻将、赌博,其次就是看电视。文化生活单一,精神生活空缺。我认为,社会主义新文化,应该大力发展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开展有效的民间活动,或者普及一下广播,广播通讯最大的好处就是范围广、及时,并且对于广大识字不多的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工具。党中央在农村的地位和可信任程度是很高的。农民不喜欢大而空得东西,喜欢实在得。否则,宣传会起相反得作用。文化生活问题

还有,干群的关系还亟待提升。老百姓普遍认为,中央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下面乱套了。农民不喜欢大而空得东西,喜欢实在的。农村干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解决当地农村的实际问题,不能对当地农村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导致的结果是:群众对乡镇干部不够信任和支持,农村的现状也没有什么改观,多少年还是一个样。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各位指正。

下载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农村青年劳务输出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县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欠发达县,乡镇企业又不发达,随着近几年劳动力转移的热潮掀起,我县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日趋增多。但如何实现农村青年劳动力的......

    关于对农村青年现状分析的调查报告 终

    暑假巫山县三溪乡挂职调研报告 ——关于对农村青年现状分析 调研人:任建 调研时间: 11. 07.14—08.1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农村青年入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青年入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XX市农村青年入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做好在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及时把那些符合入党条件的先进青年吸收到党内来,补充新鲜血液,保持党组织的生......

    农村青年文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活跃我区农村青年文化生活,平谷团区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主题,组织广大农村青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

    农村青年调查报告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青年朝气蓬勃,青年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为农业大国, 农村青年占国家青年的大部分,作为推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主......

    农村体育现状

    农村体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

    农村语言文字现状浅析

    浅析农村语言文字现状 慈利县高桥镇中学 陈克杰 易秋华 提要:本文分析了农村语言文字方面的不足。首先从农村方言入手,阐述了普通话不规范的原因,分析了语句不规范的成因,列举......

    农村财务管理现状

    农村财务管理现状 摘要:通过对农村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在制度、体制、监督和理念四个方面上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规范农村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