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上海“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9:1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上海“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上海“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第一篇:9-上海“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上海市“十一五”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上海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

“十一五”期间,本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培养三支农机化队伍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市农机化发展,通过实施农业部“基层农业推广人员”培训项目、“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以及上海市“郊区农民”培训项目、“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三年行动培训计划”等项目,全面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了一支农机化管理与执法队伍,提高了管理和执法水平;培养了一支农机化技术队伍,提高了新技术运用能力;培养一批农机服务队伍,提高了农机化经营服务技能,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为顺利完成本市农机化目标任务提供了人力和技术支撑。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本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以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目的,提高整体农机队伍数质;以实施农民培训项目为抓手,加大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以购机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保障农机经营服务能力;以实行持证上岗和职业资格制度为手段,确保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举办各类农机培训班1363期,培训各类农机人员74147人次。其中各类农机管理与监理人员4531人、农机技术人员9683人、农机服务人员59928人。核发各类拖拉机、收割机驾驶证3265张,农机修理工证848 张,插秧机操作工等证 1141张。根据农机教育培训需要,本市编写了《农机经营服务》、《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植保机械化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用手册》、1

《上海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和质量指标汇编》、《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等培训教材,并为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编制了农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课件10余件。

(一)认真开展农机管理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结合贯彻落实农机化政策法规,研究农机化管理工作,学习业务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市、区县农机管理部门分别对各级农机管理人员进行多层次、多专题培训,主要由“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推进”研讨班、“农机化项目管理”、“农机化质量监管”、“农机化信息与统计”、“农机维修管理与软件应用” 培训班,以及“农机专业法规”、“农机规范化建设”、“农机规范化建设”、“农机事故防范与处理”培训班等,全面提高了农机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工作能力,为快速推进本市“水稻全程机械化”和“油菜生产机械化”进程,规范农机化管理,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全面开展农机技术人员培训,促进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农机化项目的实施,对各级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新农机技术培训,主要由“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稻麦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果蔬保险技术”、“植保机械与技术”等培训。培训中,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场展示与田头示范相结合。2009年,通过实施“基层农业推广人员”培训项目,分别对区县和乡镇在岗农机推广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机推广人员在掌握理论基础、熟悉主推技术、拓宽业务知识、提升项目实施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进步,提高了农机技术的推广水平。

(三)大力开展农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重点开展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烘干机等主要农机的驾驶操作人员培训以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一是市举办“创业农民”即农机产业化经营者培训班,二年培训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机大户66人,培育了一支农机服务带头人。二是全力举办拖拉机、收割机常规驾驶培训班,并纳入本市“三年行动培训计划”或郊区“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项目,以确保当年购机农民免费参加培训,满足农机化生产的需要。三是按需举办农机维修、新农机应用专业性强的培训班,此纳入“市农机培训计划”项目,突出行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积极开展小型农机操作维护培训和农机手安全教育的普及性培训,该纳入郊区“农民培训”(引导性)培训项目,并利用郊区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开展农机安全教育和实用新技术普及性教育培训,五年培训农机人员1万余人。通过培训项目实施,锤炼了一支农机师资队伍,培育了一支农机经营服务骨干,稳定了一支农机驾驶操作队伍。为本市农机化快速发展、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和人力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本市农机化教育培训体制不全,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善。2000年后,上海高校停办农机专业,出现农机专业人才后继乏人,造成农机师资力量不足。区县农机培训机构不完善,无培训机构或科室名称,缺少教学设施设备条件。因此,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影响,对量大面广农机手培训造成人力和财力不足。

(二)农机服务队伍不稳,维修力量薄弱。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年年培训、年年流失,更无法吸引年轻人,造成年龄结构老化,从业人员不足,农忙期间机手难找。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工作忙闲不均是农

机驾驶操作人员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社会保障低和社会地位低是缺乏新生力量的根本原因。目前,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化低,以自修为主,从事农机维修的技能要求高,服务收入不保障,因此培训持证积极性不高。

(三)农机教育培训项目及其经费不够。本市缺少实施农业部培训项目,本市农民培训项目的计划数量不能满足农机多层次、多专业培训需求,特别是专业性强、成本较高的培训班显得经费不足,影响了农机培训质量。

三、建议

(一)在建设培养三支农机人才队伍中,部司应加强农机化管理培训,或委托农业院校举办高层次农机专题培训班,同时,也为省市培养师资人才。

(二)对高速乘座式插秧机操作人员应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或明确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便于持证后参加保险,确保作业安全。同时,部司可以统一印制《培训合格证书》,实施规范化发放和管理,避免乱法证现象。

(三)对高级农机修理工,是否可例入农业部培训项目,由省市提出小班化办班计划,与企业开展联合培训,理论在地方,实训到企业,这样,地方能选择几家企业产品或型号进行培训,针对性强。

2010年7月5日

第二篇:新疆省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新疆“十一五”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

“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支持下,新疆农机化事业飞速发展,大踏步迈向农机化发展高级阶段。与此同时,新疆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也与时俱进实现较快发展,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培训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培训规模和培训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区农机化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才保障,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已成为新疆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一、工作成效

(一)农机化教育培训制度不断完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时期我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为规范农机培训市场行为,确保培训工作健康有序进行,我局在农业部《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围绕《农机化促进法》、《新疆农机管理条例》、《道交法》等法律法规,着手制定了《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教员考核管理办法》、《县农机化技术学校规范化建设考核管理办法》、《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表彰办法》等,从培训机构条件、资质,教师准教资格,表彰奖励等方面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各类制度。以上规章制度不仅明确了各有关

—1— 工作的目标、程序、方法和标准,还从政策上、心理上积极调动起各类人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便于指导、推动、合理协调和组织各个部门的工作。合理完善的各类规章制度使我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基本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二)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扎实有效。2004年,《道交法》和农业部《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出台后,我区积极筹措实施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组成资质认定工作组,根据统筹布局的原则制定实施方案,下发认定工作通知,对原有115所具备拖拉机驾驶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全部重新认定。根据各培训机构的申请,分别派遣工作组进行实地核查,严格按照农业部培训管理办法中有关培训机构条件的要求进行审查,对不具备申请条件、不符合办学条件的机构严格做到不开后门不审批,对部分申请机构中存在的软硬件条件的不足提出限期整改,确保审批通过的培训机构能较好的满足培训需求。自2005年起至今,已集中或分散受理110余所培训机构申请,符合条件获得拖拉机驾驶培训资质行政许可审批的共计100所(其中:地方所属学校84所,兵团所属学校7所,社会力量办学机构9所)。并不定期组织培训专项检查,对已取得拖拉机驾驶培训资质的学校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培训机构办学条件不下滑,培训质量不滑坡,教学人员不涣散。

(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为增强各级农机化技术培训机构的生存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2006年,自治区在全疆农机系统开展农机化技术学校规范化建设活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楚县、麦盖提县由县政府统一划拨土地兴建新校舍,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塔城地区沙湾县新办农机化技术学校分校等。通过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全区县级农机—2— 化技术学校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变,农机化技术培训向规范化、规模化、制度化发展步伐加快。同时,自治区农机局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起,已陆续争取下拨用于农机培训体系建设的新疆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近1500万元,重点扶持全疆以县市农机化技术学校为主体的区、地、县、乡四级农机培训机构,用于更新购置较先进适用的培训教学、办公设备及交通设备等。大量资金的集中使用,有效改善了各级农机技术培训部门的工作条件和服务装备,从而间接有效带动了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机管理水平、农机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

(四)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和教学水平的高低事关培训质量的高低,关乎农机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大局。为此,自治区农机局高度重视师资培训问题,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自2005年至2008年,自治区农机局先后共组织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教员准教证培训班9期次,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核,对通过考核的715人颁发了教员准教证(上岗证),做到全区拖拉机驾驶培训工作必须由取得准教资格的教员授课。此外,每年还举办一期农机化技术学校骨干教师知识更新培训班,邀请区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就最新最前沿的农机化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授课,组织进行相互观摩教学,加强其知识更新转化步伐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倡双语型(汉语言和民语言)、复合型(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教师,收到积极成效。通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培训措施,全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能较好地满足并适应当前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

—3—

(五)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新疆地方人稀,民族类型众多,对各类语种的农机培训教材都有一定的需求,农机培训教材一直以来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特别是2004年道交法颁布实施后,以前使用的教材中有些部分已不相适宜,必须重新选定编写编译新疆适用教材。为此,自治区农机局组织力量对由农业部和内地省区编著的各类农机培训教材进行对比,选择《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考试人指南》两本书作为我区拖拉机驾驶员新训统一使用教材,并组织力量对两本书进行民语言编译印刷,以满足少数民族学员的需求。同时结合各地开展的复训、新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鼓励在使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编撰适合本地需求的辅助性教材,并陆续组织编写出版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农机经营基础知识》、《农机科普知识》、《农机知识问答》四本书,目前正在编印的还有《现代物理农业技术》、《拖拉机驾驶员考试指南》二本书,形成了较全面的教材种类,有效解决了我区培训教材的需求问题。

(六)培训数量和培训质量稳步提升。依托以县农机化技术学校为主体的区、地、县、乡四级农机培训机构,各类学校间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架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培训涵盖了农机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农机操作服务人员、农民农机户等,实现了培训数量和培训质量双赢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我区区地县乡各级农机部门围绕拖拉机驾驶员新训、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培训、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技术标准、国家农机政策法律法规培训等内容,共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培训3万余期(次),培训各级各类人员近200万人次。—4— 其中仅2009年,结合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和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等活动的开展,我区就培训各级各类人员87万人次,其中农机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12172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1752人次,农牧民科技培训349623人次,农机专业技术人员28352人次,农机大户培训228752人次,培训农机操作人员251016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驾驶员33515人,大中型19659人,占全年新训机手的58.66%)。自治区农机局每年还组织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农机化项目管理、师资知识更新、农机质量管理、农机标准化管理、农机政务信息管理及地县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等各类培训班10余期,培训各地农机管理及农机专业技术人员500人左右。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浓厚培训氛围。当前,我区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全面开展面向农机管理人员、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机操作使用人员及广大农牧民的培训,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推动新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切入点,对于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治区农机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列为农机化目标管理考核和科技兴农机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初确定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级农机部门层层分解细化培训任务,并经常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培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级农机管理、专业

—5— 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机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各地(州)、县(市)也纷纷结合实际,加大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力度。目前各地已普遍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搞好部门合作,拓宽培训领域。近年来,我区各级农机部门高度重视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除承担传统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新训复训和各类农机化新技术培训等常规培训外,还充分利用和发挥培训机构人、财、物的优势,积极想方设法拓宽培训领域,畅通培训渠道,面向 “三农”,面向社会,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地开展各类培训服务,培养德才兼备的农机化技术和管理人才以及高素质农牧民,为新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和新疆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好助推工作。

为进一步加快我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步伐,自治区农机局结合行业实际,积极与区劳人厅协调,与自治区五厅局委办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州市农机局统一组织办理所辖县市农机化技术学校纳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手续,统一办理由当地阳光办认定的阳光工程培训资质手续,并积极承担更为广泛的除农机工种之外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与自治区农业厅阳光办主动联系协调,落实分解国家六部委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要求各培训机构在完成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的同时,积极申报争取其他类别培训任务,如乌县农机校,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发掘潜力,开展农牧民特色绣花培训、农家乐烹饪小炒培训,博尔市农机校开展摩托车驾驶培训,莎车县农机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培训,还有部分学校开展诸如家政服务、建筑施工等培训项目,广泛开展面对不—6— 同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的各类培训,使全区农机管理、农机专业技术、农机作业服务、农牧民等受到及时而普遍的培训,实现了培训双方共赢,深受当地农牧民群众欢迎。

(三)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质量。随着近年来农机培训领域的不断扩大,培训对象的不断延伸,对培训的形式和培训的要求也有了较大提高。为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自治区农机局于2008年联合有关知名农机生产企业,与新疆科技报联合开办为期一年的农机实用技术专版,刊登农机化实用技术科普文章,对全疆范围的广大农牧民进行农机科普宣传培训。2009年组织举办全区范围内的农机知识竞赛活动,编印下发了知识竞赛问答题册,组织各地开展知识竞赛活动的选拔。全区各地州县市农机部门及部分农机科研院所、生产企业、教学单位等参与了此项活动,并于2009年10月份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在新疆电视台进行了农机知识竞赛决赛活动的电视录播。此外,新疆农机局还组织新疆电视台等媒体拍摄了包括粮食、棉花、林果、设施农业、畜牧业生产机械化科普系列片,在新疆电视台农牧天地等栏目滚动播出,通过广电媒体对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农牧民群众进行宣传培训。

培训工作中,各地州县市也不拘泥形式,围绕农机化科技项目的实施开展新技术培训,围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新机手驾驶操作及经营管理、使用维修培训,围绕就业需求开展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等。将培训工作与群众便民服务相结合,根据农村种植养殖特点和农机具使用状况及农时季节,改进教学方式,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培训,主要有提高性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分类集中授课和宣讲相结合,区内外培训和本地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培训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科技人员讲授和

—7— 生产者、示范户现身说法相结合,农闲办班与农忙进田间地头的传授相结合等形式进行多样化培训。充分以人为本的培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培训机构的负担,但极大方便了受训对象,减轻了农民负担,受到了群众的热烈的欢迎。受训对象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到了极大提高,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培训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

(四)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培训发展。自治区农机局制定完善了相关培训管理办法和表彰奖励办法,用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用制度激励工作热情。每年初与地州市层层签定农机化目标管理责任书和科技兴农机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地各级农机部门的培训目标任务,做到责权利明晰,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在培训过程中,加大对培训实施的检查督导,不断发掘培训工作中的典型事迹,通过新疆农机网、新疆农机化等报刊杂志进行广泛宣传。年底对照目标责任书进行打分考评,同时组织开展二年一次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表彰,对评选出的单位和个人分别授予“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和“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完善的制度的约束和物质精神奖励的激励极大地调动起了各级农机部门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训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培训机构的投入不断在加大,制度不断在完善,培训质量不断在提高,农机培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规划不够。不少培训机构满足于现状,缺少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致使学校应对社会影响的能力不足,发展基础较弱。现有培训市场一旦发生变化,学校难以适应和生存发展。

—8—

(二)投入资金不足。新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机化技术学校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于事业经费严重投入不足,各培训学校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不足,培训手段落后,服务功能不强,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的各类需求。

(三)师资队伍不稳。由于新疆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各民族团结是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基层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社会行政工作,造成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工作衔接不利的严重问题,致使一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培训工作进度和培训质量。

四、建议

(一)从国家农机购机补贴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机技术培训体系建设。在购机农牧民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充实和完善各地培训机构工作条件和工作装备,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以便更好地实现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实现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出台有关扶持或大力发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加大对西北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加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培训项目资金投入及支持力度,采取异地任职、挂职、选派参加培训、高校深造等形式,加快对新疆农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减少新疆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五、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一)加大培训机构基本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专项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与新时期、新

—9— 任务相适应的培训基础设施完善、人员技术力量强大的培训基地。

(二)加强培训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建立使用农机培训管理软件,逐步对全区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质受理、教员管理及学员学籍档案实行网络化管理,使农机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时期。

(三)提高培训数量和培训质量。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改变农机培训内容单

一、对象单

一、就业单一的现状,将农机培训置身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当中,适应市场千变万化的培训需求,改农机培训由数量单一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

当前,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召开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新疆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新疆对口支援力度,自治区也提出了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任务。新疆农机化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疆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应趁势而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夯实培训发展基石,建设培训人才队伍,扎实培训工作质量,为新疆农机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一○年七月六日

—10—

第三篇:25-云南“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农业机械化

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云南省农业厅农机化管理处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效。截止2009年底,云南省129个县市共农机教育机构125所,全省共有拖拉机教练员1551人、总教练员189人、安全技术人员207人、理论教员497人。现将“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成绩斐然

(一)农机技能培训情况

2007年至2009年,全省开展汽车驾驶培训56690人、拖拉机驾驶培训117422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50人、农机操作手培训74944人、农机修理工培训9995人、青年农民科技培训23587人、绿色证书培训61020人、开展学历教育2434人、职业技能鉴定54174人。

(二)农机培训机构持证培训情况

2006年至2009年,全省共为农机培训机构培训理论教员497人、教练员1551人、总教练员 189人、安全技术人员207人、理论教员497人

(三)农机管理干部培训情况

2006年至2009年,全省共培训全省县处级农业管理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300人。

配合购机补贴工作的开展,为规范全省农机经销和售后服务工作,2009年对全省46家农机企业或经销商,124名农机售后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四)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情况

2009年,全省八个县市农机培训机构,顺利完成了农业部下达的2400人的农机操作手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

二、“十一五”期间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经验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围绕云南农业机构化发展需求,走“走下去、请上来、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全省农机化培训体系指导服务、规范管理及资源整合,在培训平台搭建、教学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拓展了培训领域,提升了培训层次,扩大了培训规模。

(一)围绕农机购机补贴工作,突出行业特点

(二)纳入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积极争取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

(三)拓展办学渠道,依托院校,走联合办学的路子,实现教

学资源共享。

(四)规范管理,严格把关,确保培训质量

三、“十一五”期间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

(一)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

全省125所培训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教练机具设备陈旧、教练车机型老、车况差等问题,教练场地存在无经费维修、保养等问题,使得培训工作不能较好地适应农机化教育培训市场的需求,也造成了一定的教学安全隐患。

另外,培训机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急待解决。

(二)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了全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农业部无专门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全省125所培训机构有的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有的与农机推广站二合一,有的与农机推广站和监理站三合一;

在隶属关系上同,有的农机培训机构隶属于地农业部门,有的归教育部门管理。政出多门,全省上下无法形成合力。

第四篇:31-大连“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大连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大连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我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总体目标,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思路,积极落实《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2010年工作方案》和农机推广年活动精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在全市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机化人才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我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我市现有5个县级农机化学校,分别是金州区农机化学校、普兰店市农机化学校、旅顺口区农机化学校、庄河市农机化学校和瓦房店市永青驾校。金州区农机化学校、普兰店市农机化学校和旅顺口区农机化学校行政管理分别隶属于金州区农机管理服务中心、普兰店市农机管理总站和旅顺口区农机总站。庄河市、瓦房店市农机学校已转制,为个人私营企业,具有拖拉机培训职能。这5个学校都被省农机管理部门认定为我市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目前这5所学校拥有教职员工百人,每年培训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和农机技术人员8000余人,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和农 1

机化知识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9年底,大连市农机总动力323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0.9万台,小型拖拉机4.5万台,联合收割机269台,各类农机从业人员12.8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6%,农机经营收入11.7亿元。

二、“十一五”期间农机教育培训的主要工作

一是制定农机从业者教育培训规划。结合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我市每年都制定出详细的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组织农机从业人员以“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机职业技能教育,推动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为我市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的农机技术人才,提高了农机行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截止2009年我市共培训职业技能人员402人,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389人,占培训人数的97%。

二是优化农机教育培训格局。在认真做好农机操作人员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机化专题培训。针对阶段性农民工返乡,农机部门作为服务“三农”的主要部门,围绕农民工就业,大力开展农机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广大农民工掌握了农机新技术,实现了在农村的再就业,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我们还围绕农机推广的重点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举办了保护性耕作知识培训班、设施农业知识培训

和农机合作社业务培训班等,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农机方面的人才保障,也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机服务组织的档次和水平。

三是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区市县农机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培训工作,争取相关培训业务。如庄河市、瓦房店市和普兰店市农机化学校承担低速汽车驾驶员培训业务,扩大了生源,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影响力和知名度;普兰店市农机化学校在大连市举办的下岗职工普惠制培训中被市劳动局列为定点培训机构。另外在办学形式上,我们积极探索“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培训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办学的综合效益,培养出一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用人才。

四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农机教育培训。每年利用农机科技大集举办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和作业培训,印发农机宣传材料,组织农机科技服务小分队进乡入村现场指导等开展科技技术下乡活动。仅“十一五”期间,各级农机部门送农机科技书籍下乡2万多册,组织参加科技大集300多期,农机科技人员下乡2000多人次,印发宣传材料10万余份。各级农机部门还组织大户、合作社员到国内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农机管理、农机技术等,使国内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以及先进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

三、“十一五”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效果

(一)提高驾驶操作技能,确保培训质量。各区市县农机化学校一直是全市农机培训的主阵地,每年新训拖拉机操作人员2800人左右,复训拖拉机驾驶和其他专业机手1.6万人左右。在培训过程中,一是严格按照《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规定,规范培训程序,二是制定工作细则,对教师实行工作分工,量化工作任务,确保培训质量。

(二)向农民传授农机新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农业现代化的重点看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在于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各类农机培训机构职能,开展各类农机培训班,不断提高广大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我们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结合农业特色和农机推广重点及发展方向,制作培训课件,编写技术资料,向农民传授农机实用新技术。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已被我市农民接收,得到普遍应用,水稻机械化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拓展培训领域,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了充分发挥农机培训资源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我市农机主管部门近几年对全市农机培训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一是加大对师资队伍培训的培训力度,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二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拓宽办学领域,充分利用自身培训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培训领域,加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加大培训力度,坚持培训与大农业生产相结合,与劳务输出和就业相结合,积极为我市农村经济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服务。金州区农机学校结合阳光培训工程,培训维修工、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及各类生产技能实用型人才600余人,加快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教育培训部门待遇低,留不住需要人才。

(二)财政投入不足,培训经费短缺。

(三)校舍陈旧,设备不全,设施老化。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领导,制定我市农机教育培训规划。

(二)全面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农机教育培训。

(三)加强对农机教育培训规范化管理。

(四)争取对农机教育培训的投入。

二〇一〇年七月六日

第五篇:24-贵州“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贵州省农机化教育培训情况

贵州省农委农机办

我省各级农机部门的职能是:围绕农机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我省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为目标,以农机化管理人员、维修技术员、驾驶操作员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为培训重点,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等手段,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全省农机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着力培养一支适应贵州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我省教育培训概况

“十一五”期间,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贵州省农机保有量不断增加,新机具不断出现。本着建设好农机管理队伍、农机技术队伍和农机作业服务队伍的总体目标,我省农机教育培训需求不断多元化,培训内容日益丰富,从传统的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和修理工培训逐步延伸到耕作机械和收获机械操作手培训,以及马铃薯、水稻、茶叶、油菜、小麦等主要作物机械化作业培训;培训方式由传统的学校式培训向集训场院、田间作业、企业指导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培训渠道由单一的农机主管部门向烟草、交通、扶贫办等多部门联合培训转变;培训种类向购机补

贴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机生产企业办班等复合型领域拓展。

经过“十一五”发展,贵州省现有农机化学校29所,拥有省级科研机构1个,地级科研机构5个,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44所。省级农机化教育机构有贵州省机电学校和贵州省农业机电学校,其余教育机构分属地县农机管理部门。大中专教育机构拥有工作人员552人,其中教师314人;农机化学校拥有工作人员159人,其中教师115人;省级科研机构拥有工作人员82人,其中科技人员70人;地级科研机构拥有工作人员88人,其中科技工作人员46人。全省现有经评审合格的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44所,拥有教师371人。评审不合格的农机培训学校按照规定停业整改,或直接取缔。农机培训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采取培训学时制,按照规定的学时,经考核合格后,发放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结业证,培训合格率达98%,一定程度上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把好了安全生产的关口。

二、主要做法

(一)教育培训与购机补贴相结合。我省自2005年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以来,补贴范围已覆盖我省所有农业县,补贴机具种类已达到12大类45个小类200个品目,各级政府累计补贴资金总量达6.0亿元,新增机具18.38万台,受益农户超过20万户。我省新增机具主要集中在微耕机、拖拉机、脱粒机、碾米机、水泵等几种机型上。为做好新增机具的操作、维修培训工作,农机部门采取了经销商销售培训、田间作业演示培训、农机学校集中培

训等方式,确保购机户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能熟知安全作业常识,能了解一定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和保养技巧;确保能培养出有一定技能水平的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满足装备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教育培训与项目实施相结合。“十一五”期间,我省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茶叶与马铃薯的机械化生产、油菜与小麦的机播等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摸索我省农机化发展的支撑点,推动农机化作业水平上新台阶。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项目的示范推广,需引进适用的农机具、探索新技术,农机部门紧紧围绕项目实施需要,采取现场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强项目区在耕、种、收关键环节的操作技术培训,使农户能了解机具的性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机具;同时,还加强管理人才和维修人才的培训,确保项目实施顺利进行。累计培养农民、农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0万人次,为农机化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

(三)教育培训与安全监理相结合。农机安全是“和谐农机”、“平安农机”的前提保障,随着农机种类的增多和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高,安全监理任务日益艰巨,通过多种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农机执法队伍的职业素质,安全教育培训从传统的拖拉机运输逐步延伸到田间耕种农机作业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场院机具使用安全等方面,培训对象也由拖拉机驾驶员逐步扩展到所有农机具操作手、农机户。农机主管部门不断强化措施,加强源头管理培

训,不断提高农机挂牌率、年检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水平,有效遏制农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教育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农机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以满足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前提,职业技能鉴定是对培训成果的认可,我省农机职业教育培训通过与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使农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人才库的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确保农机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为农机装备结构升级提供了人才保障。

(五)教育培训与企业办班相结合。随着技术含量高、专业化程度高的农机具不断涌现,对农机操作、维修等技术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农户熟练新机具的操作技能和维修人员提高维修水平,满足农机化发展需要,各级农机部门实时组织农机大户、维修人员到农机生产企业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目前的培训主要集中耕作类和收获类机械的生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的压力。

三、工作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机系统通过不懈努力,培养了大量的农机化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省农机化发展的人才需求。整个“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346期,召开现场会848次,共培训农机管理人员7752人次,农机推广人员102

3人次,农机监理人员1224人次,购机补贴工作人员467人次,教学人员831人次,农机维修人员1.68万人次,农机手86.36万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38.27万人次,新训拖拉机驾驶员60260人);两所中专学校共培养学生7000人,1326人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通过各种农机专业技术培训,极大地推动了我省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项目的顺利实施,水稻机插秧、马铃薯生产机械化、茶叶生产机械化、油菜与小麦机播等农机化技术得以推广,烟草、花卉、蔬菜、果木育苗等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得以蓬勃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顺势而出,农业产业结构正朝市场化、高效化方向调整,奠定了装备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四、存在问题

(一)基层农机技术干部严重短缺。由于机构编制的制约,目前我省农机部门干部职工年龄老化,尤其是县乡两级农机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和老化,中青年技术干部特别缺乏,这严重制约我省农机事业的发展。

(二)补贴机具缺乏有效的培训。现有的补贴机具培训规定由经销商和生产厂家进行培训,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很多经销商技术力量有限,难以做到完善的操作和养护培训,而基层农机管理部门由于培训经费欠缺,无法组织全面的购机农户培训。

(三)培训条件落后。一是省级和大部分地区至今没有完整的农机培训基地,无法满足现有的教育培训需求,特别是拖拉机

驾驶培训学校社会化后,农机部门更缺乏相应的培训场地和培训设施;二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目前农机技术发展很快,很多培训教员的知识结构已经落伍,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三是培训经费欠缺,中央没有专门的培训经费,省市县各级政府所能争取到的工作经费非常有限,难以开展充分的培训工作。

五、几点建议

行业发展,教育先行,农机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充分的教育培训,为做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争取编制职数。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争取机构编制职数,及时培养年轻的农机专业人才,缓解目前的人才荒。

(二)建立专业的补贴机具培训机制。应从补贴资金中划分出一部分作为专门的补贴机具培训经费,在补贴机具申购流程中,增加操作培训、考核这一环节,强制购机户安全使用农机具,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按照一定机具数量的比例培养专业维修技术人员,以确保机具的正常运转。

(三)建立培训基地。可以建立省级和州级培训基地,以满足农机系统内部培训需要。

(四)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根据农机化发展需求,积极组织教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对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培训,以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农机技能人才。

二〇一〇年七月七日

下载9-上海“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9-上海“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