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
牟平区是一个农业区。全区总面积15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3万亩,65公里海岸线和30多万亩可开发的浅海滩涂,60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到80%,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区委、区政府近年来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振兴牟平农村经济的切入点,立足区情,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2001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1元,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了以水果、干杂果、畜牧、水产、蔬菜五业并进的经济格局。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牟平区委、区政府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从牟平的实际出发,按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着重抓好“两带一面”,即南部山区一带发展果品和干杂果,中北部一带发展蔬菜、瓜果,面上发展畜牧、蔬菜、瓜果、食用菌、水产品和干杂果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内在品质,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一是建立了一批农业生产基地。目前全区果园面积达22万亩,果品生产以提高果品质量为主,推广苹果套袋6亿多个,果品总产量25万吨,优质果品产量13万吨,并在武宁镇、姜格庄镇两镇为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有限公司建立了1000亩的果汁加工型苹果生产基地;蔬菜、瓜果面积8万亩,引进了蔬菜、瓜果良种10多个,促进了全区蔬菜、瓜果品种的更新换代,总产达24万吨;食用菌养殖面积120万平方米,加工出口总量3 万吨;油料作物15万亩,总产3.25万吨;粮食总产16.6万吨,优质专用小麦和加工出口型花生种植面积达50%以上,粮油生产实现了由产量型向优质高效型的转变,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为1:1.8。全区已形成了食用菌、花生制品、肉食鸡、干杂果、水果、蔬菜、水产品等15大系列产品,有些农民还把发展野生植物的种植和深加工纳入了视野。
二是大力推广了瘦肉型猪的三元杂交及肉牛、肉羊冷配改良,加速了畜牧业的良种化进程。目前全区品种猪改良达到90%以上,兔品种改良达到80%以上,牛、羊品种改良达到85%以上,鸡全部实现了良种化。同时,野生动物的饲养也成了农民开发的热点,养殖品种发展到梅花鹿、野鸡、獭兔、银狐、甲鱼、肉食犬等多个品种。
三是发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围绕果品生产,培育了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有限公司,年可加工果品30万吨;围绕食用菌、蔬菜生产培育了烟台九发食用菌有限公司和芦凤集团,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蔬菜汁加工能力8000吨;围绕畜牧业、肉食鸡的生产培育了花莲食品有限公司和蛤堆后贸工农总公司,带动了养鸡专业户近800个,使肉食鸡生产形成了从种鸡孵化、育雏到商品鸡宰杀、冷藏、包装、运输的系列化生产,年加工出口肉食鸡500万只;围绕粮油生产培育了烟台枫林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恒成集团,年加工花生、大豆等达3万多吨。这些龙头企业为牟平的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经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涌现了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示范基地。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运转的思路,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区有优质示范基地80多个,配套社会服务和科技人员2000余人,并有30多个村成立和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队。全区已形成了以区为龙头、以镇为纽带、以村为重点的科技服务队伍。由各镇政府牵头,依托各镇农技站,成立了农业产业化服务办公室。一些产业重点镇还成立了食用菌服务合作社、蔬菜瓜果协会,区里也成立了“牟平区果树协会”等,这些组织利益连接,机制灵活,具有协调生产、联合营销的重要作用,他们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从而有力地克服了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弱势,带动农民以整合优势进入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实施。
五是努力发育了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几年来,牟平区各乡镇党委、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培育各类农产品初级市场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了一批辐射能力强的大中型批发市场,如姜格庄的西瓜批发市场、大窑的大樱桃批发市场、观水的烟台观水果蔬批发市场、王家疃蔬菜批发市场、上庄蔬菜批发市场等,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卖果难、卖菜难的问题。既减少了流通环节,又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还
集散全国各地的供求信息,有序地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经验和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一些冲击,尤其是高成本、低质量、低竞争能力、低效益的农业更难以为继,为此,牟平区立足现实,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植名、优、稀、特、新产品,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
(一)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政府是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并在政策扶持、强化管理、完善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者说,没有政府的引导,就没有农业的产业化。
一是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温饱型的产品、传统的生产方式已远远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为此牟平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在区域结构的调整上要“南果北菜、南牧北渔”的区域布局,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畜牧、水产、蔬菜、瓜果、干杂果及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推进全区农业生产和经营向新的领域、新的层次进军。各镇党委、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思路。大窑镇提出了以果品经济为龙头,以畜牧养殖为龙身,以水产、粮油经济为双翼的经济发展思路。目前全镇已形成了果品、畜牧、水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王格庄镇地处山区,提出了建设“山上王格庄”的发展规划,根据本镇的实际,确立了以“山区开发为龙头,以发展干杂果为主攻方向,努力建设绿色王格庄”的工作思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全镇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干杂果,目前发展板栗2万亩,银杏1万亩,柿子、大樱桃5000亩,干杂果已经成为王格庄镇一条新的具有鲜明山区特色的经济隆起带。再如姜格庄镇地处沿海,制定了“建设海上姜格庄,建设海上蔬菜、瓜果产业镇”的海陆并举的发展模式,把瓜果生产和海产品养殖作为两个主导方向。一方面,陆上搞西瓜、甜瓜和蔬菜种植,西瓜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年总产6万斤,甜瓜4000亩,总产3000吨,蔬菜达1万亩,基本垄断了威海蔬菜市场;另一方面,他们按照“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思路,每上养殖已成规模,其中扇贝养殖5000亩,抛石养海参400亩,基本实现了海参、对虾、螃蟹、大鲮鲆、鲍鱼、藻类、贝类等海产品的立体养殖。
二是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近年来,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农民改革旧的生产方式和种养结构。王格庄镇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无偿给农民提供干杂果苗木及部分新品种接穗,投资40多万元,用于扶持银杏开发及大樱桃园建设,并规定:板栗头五年,免征特产税。姜格庄镇规定,凡新上马的养殖、种植项目,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在形成经济效益后的3--5年内,给予特产税补贴,开发海上养殖项目的,在海域划分、岸边建房用地等方面为其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优惠政策,协调金融部门给予低息小额贷款。水道镇规定:农民每建一个0.5亩以上的冬暖大棚,可享受政府无息贷款3000元,发展优质长毛兔30对,享受政府无息贷款3000元。大窑镇规定,各村开发经济作物成方连片达50亩的,奖励5000元,达到100亩的,奖励10000元,成方连片建大棚10个以上的,每个大棚奖励1000元。这一政策一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仅去年一年,全镇就调出用于发展经济作物的土地6000多亩,主要用于蔬菜的开发;开发50亩的经济田方30个,100亩的经济田方11个,主要用于大樱桃、大枣、黄金梨为主的果品开发;建冬暖大棚70多个,主要发展优质油桃、葡萄为主的反季节水果种植。在土地流转上,他们灵活把握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采取返租倒包、土地入股、联合经营等形式,积极稳妥地解决了土地调整问题。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帮助农民寻找市场。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政府,但要发挥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正确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农产品的最终出路在市场,结构调整最有效的指挥棒是市场,只有让农民认识市场、进入市场、适应市场,才能获得高额利润,结构调整才能真正有动力。为此,区、镇统一规划,加强功能配套、设施完善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全区目前已建成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贸易市场36处,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各镇驻地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同时还在国内大、中城市、沿海、沿边城市设立了30多个商情、销售、服务信息窗口,利用信息网沟通了与全国各地的市场信息网络,开始步入了“网上卖菜”、“网上卖果”的“E”时代。观水镇投资560万元建起了“烟台观水果
蔬批发市场”,解决了农民卖果难的问题。再如,姜格庄镇为了解决农民卖瓜难的问题,保护农民种瓜的积极性,他们每年筹办“西瓜节”,做到“建市促销,以节育市,以市促种”,使这个镇的西瓜销往全国各地。同时,西瓜节的举办,既是西瓜商品交流会,也是种植信息的交流会,各地的商贩为瓜农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减少了瓜农种瓜的盲目性。
(二)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带动作用
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的过程。为了加快科技推广步伐,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牟平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坚持把科技放在产业化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努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引进、推广和应用体系,把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一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窑镇成立了包括果品保鲜、珍稀动物研究推广、良种蛋鸡研究、肉食鸡研究、红灯大樱桃栽培技术等7个民办科研单位。二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通过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和聘请专家举办专项技术培训、专题讲座,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全区共培训各类技术骨干1万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技术明白纸3万余份。同时还组织农村党支部书记和种养大户外出参观学习。目前,全区已有1266名农民职称,有5300人获得绿色证书,加快了科技进村入户的步伐。三是建立完善了以示范区带示范户、以示范户带千家万户的科技示范推广模式。区先后在武宁、高陵、玉林店、观水等乡镇建立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在大窑镇建立了四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600亩蔬菜开发基地、2300亩的优质果品开发基地、1000亩的酿造葡萄开发基地和500亩的良种繁育基地。另外,还建有精准农业示范园14处、科技试验示范基地73处,村也都选定了科技示范户、示范田,初步形成了相互配套、上下贯通、示范与生产相结合、生产与经济相挂钩的科技推广新体制,为农业高科技的引进和大面积推广树起了科技龙头。同时,还依托示范基地,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大力引进推广国内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农产品与国际、国内市场的接轨,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几年来,全区共引进推广国内外瓜果、蔬菜、花卉等新品种100多种。
(三)建设经济专业村,培育特色产业
建设专业村是培植特色产业的基础,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各镇立足原有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制定了专业村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发展标准。大窑镇对重点发展的专业村,实行了镇领导干部和镇直部门包村责任制,指派专人常年驻村,靠上帮扶,一包三年,通过努力,全镇已有多个具有特色的农业开发专业村,如以蔬菜加工为主的尹宋周村、以发展红灯大樱桃为主的西李山村、以红富士苹果为主的李家庄村、以特色大枣为主的西吕格庄村、以“锦丰梨”为主的石埠庄村等。同时,还积极引导和组织群众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导产业、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示范带动周边村户,形成区域性的特色主导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
(四)龙头带动,直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首先是建立在数量和规模的基础上的,没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就构不成产业,但大规模的产品需要市场,这是农民所担心的。在市场上,政府作了不少文章,但是龙头企业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明显,他们是农业产业化的催化剂。他们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是农业产业链的直接拉动者,他们比政府更具有号召力和直接的感召力。它可以直接消化产品,并能把市场信息、实用技术、管理经验等传给农户,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挂钩问题。农民需要稳定的销售渠道,龙头企业需要稳定的农产品供给,二者之间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民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交换机会和经济利益。牟平现有九发食用菌有限公司、安得利果汁有限公司、花莲食品有限公司、枫林食品有限公司、蛤堆后贸工农总公司、芦凤集团、海嘉水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九发是上市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工厂化养殖双孢菇的基地,有着广泛的国外市场,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已成集菌种繁育、原料制备、生产养殖、加工冷藏、出口外销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公司,双孢菇原料制备和双孢菇系列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均达到2万吨以上,并研究开发出了利用培养基二次发酵生产高效功能性真菌菌丝复合颗粒饲料和利用食用菌菇柄提取真菌复合多糖、制作功能性食品、免疫增强剂、饮料添加剂等,利用这一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了全区160多个村的农民养殖双孢菇,为农民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蛤堆后村是全区最大的肉食鸡养殖、加工、出口基地,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大窑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肉食鸡生产作为带动和促进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发展的骨干主导产业来抓,建起了7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养鸡场、2100多平方米的肉食鸡系列化生产线。近年来,为扩大饲养规模,提高肉食鸡的产量和出口创汇能力,他们又采取了“放鸡出场、借窝下蛋”的作法,走出村外布点,扶持周边村庄和农户发展肉食鸡饲养,并向全镇、全区辅射发展。他们为养殖户提供饲料、鸡苗、药物及负责技术指导,实行保护价收购,养鸡户一律不用流动资金,全部由蛤堆后村所属企业提供,待鸡养成后统一结算,带动了养鸡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养鸡专业户700多个,肉食鸡生产形成了从种鸡孵化、育雏到商品鸡宰杀、冷藏、包装、运输的系列化生产,年出口创汇达500多万美元,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1000多元。芦凤集团、武州有机农场是蔬菜加工企业,九发食用菌有限公司也投资4900万元,新上了蔬菜加工项目。加工的蔬菜远销韩国、东南亚,主要加工出口白萝卜、圆葱、大蒜、牛蒡、青刀豆、田豌豆、大葱、胡萝卜等二十多种蔬菜。这些企业实行由企业提供种子及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产品全部出口,实现了蔬菜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产业化经营,年可带动1000多农户的6000多亩蔬菜种植面积,解决了1000多农户的蔬菜销售问题。
(五)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效应
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效应是产品能够立足国际、国内市场的关键。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农副产品供给量的加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农产品销售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品牌。为适应市场的这一需要,各镇也花了大气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依靠科技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同时,淘汰和压缩了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产品的品种结构,打造自己的品牌。素有山东红富士第一镇 的观水镇,1990年就在国家商标总局首家注册了“观水”牌商标,1997年观水苹果又被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举办的“全国农民节”晚会选为优质农产品,苹果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美国、法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姜格庄镇的西瓜也注册了“富姜”牌商标,销售渠道和产品的价格远远好于那些无牌瓜。大窑镇有6个村的3000亩苹果被省政府列为“苹果良种产业化工程示范园”,在1995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西埠庄村“锦丰梨”获金质奖,李家庄村的“新红星”苹果获银质奖,沟东村的“藤木一号”苹果获铜奖。西李山村自己培育的140多亩“红灯”大樱桃具有个大、口感好、上市早、管理简单、经济效益高的特点,个大味美,色泽诱人,畅销省内外,每年仅大樱桃一项,全村总收入达50万元,户均6000多元,西李庄村的梨枣个大、皮薄、又脆又甜,目前已发展到1000多亩,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尽管全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规模和数量还达不到产业化的要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还不尽合理。
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对农业产业化缺乏认识,误导了农民,有的甚至起了负面的作用。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大,产业内部品种布局仍然不够合理,或者说有些调整只停留在“粮经比例调整”这样低层次的调整上,农产品的质量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产业化经营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没有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甚至有的龙头企业市场前景不好,企业经营不良,内部管理混乱,市场不稳定,措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四是农产品质量不高。有竞争力的蔬菜、水果、干杂果等由于科技含量不高,内在品质较差,有的化肥污染、农药含量超标严重,达不到绿色食品的内在质量要求,再加上加工、包装、贮藏手段落后,更没法进入国内外超市。
五是农产品结构单一,花色品种不多,上市时间集中,尤其是有的农民有“人家种啥我种啥”的思想,不在花色品种上作文章,结果造成了农产品的供过于求,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六是农产品产业链普遍较短,大部分卖的是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没有多少经过精、深加工,这是造成农业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水果只能搞简单的分级,不能搞深加工和保鲜,蔬菜加工也只是停留在一个浅层次上,肉食类产品除了肉食鸡的简单加工外,其它的肉类加工还是空白。
七是农业科技推广滞后,农民的科技水平低,制约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快速稳步增长。
八是农业管理体制和保障体系不健全,适应不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大环境。
因此,我们认为,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应该讲,牟平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刚刚起步,为适应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必须放眼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和生产绿色食品。随着人类对生命健康的重视和生活质量及消费层次的提高,面对市场的需求和资源的制约,发展绿色食品已刻不容缓。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越来越成为市场上的亮点,只有发展绿色食品,才能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选准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要充分利用我区东临威海、西临烟台的地域优势,积极发展以蔬菜、瓜果生产为主的城郊农业和特色农业,要防止盲目发展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是科技兴农,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要通过品种改良和开发新品种,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在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引进、繁育、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是加大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一个龙头企业就是一个市场,就可带动一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其他县、市、区相比,牟平区的龙头企业数量还不多,其龙头带动作用也不是太强,或者发挥的作用不大,所以,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势在必行。
五是拉长农业产业链。其一是拉长生产环节,把国内外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管理手段,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其二是拉长加工环节,就是要抓农产品的系列加工、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多次增值;其三是拉长销售环节,要通过培育和拓展市场,来拉动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其四是拉长配套服务环节,要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服务行业和相关产业。
六是完善相关机制。其一是完善利益调节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其它环节之间,所得的利益要分配合理,达到利益的动态平衡,实现互惠互利,共兴共荣;其二是完善产权实现机制,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基地之间建立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其三是完善法律保障机制,通过各方签订合同、契约,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七是引入农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增强质量意识。要按国际标准来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努力创建名牌产品,促进全区农业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我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八是要按照WTO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变单纯的管理型为管理服务型,积极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这个主题,展开全方位的服务。
第二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振兴农村经济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振兴农村经济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进一步提高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度,要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这是当今时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与生产工具更新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本文就以振兴农村经济作为基本目标,对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
农业产业化实际上指的就是将经济效益作为中心,坚持市场导向的基本原则,促进传统农业朝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前进。要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首先就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改造传统农业技术,不断解放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产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升,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农村经济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
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土地是农民最主要的产业资本,大多数农民都是通过种植业来获取经济收入,这就导致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难以形成林业、农业、渔业、牧业等相结合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而且许多地区在种植业方面也没有实现多样化的生产结构,仅仅局限于种植某一种或某一类作物,再加上作物的质量偏低,这就致使大量作物积压在仓库中,很难卖完,最终给农民的收入造成严重的影响。第二,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普遍偏低。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尽管有少部分农村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生产,但这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变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绝大部分农村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原始状态,采用的生产工具也亟待更新,而且许多农户都是采用的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在这种传统生产模式的指导下,我国农业生产的产量、技术水平等很难取得根本上的提升。第三,我国农村市场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当前,我国许多农村市场都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无固定场所等,这就导致农产品的流通受到了严重阻碍。另外,还有一些农村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偏低,这就阻挡了先进技术与资金的流入,使农村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信息建设工作未落实到位
要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就必须做好农业产业化信息建设工作。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农业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并没有将信息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信息意识薄弱。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都没有构建属于自己的科技信息服务站,这就导致农业产业化缺乏基本的信息支撑,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第二,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相对来说比较匮乏。第三,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的不足导致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工作难以得到有序开展。
(二)农业生产技术偏低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要实现土地的大规模流转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无法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这就导致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受到了严重阻碍,此外,在一些位置比较偏远的农村,大多都是采用的传统生产方式,使农村劳动力很难得到解放。由于农村土地存在明显的分散性特征,每家每户都必须安排一定的人去耕作,大型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根本不具备推广条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振兴农村经济的对策
(一)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首先,应当加快发展以农业、林业、牧业等为主的一体化产业,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直接的方式。其次,应当加大对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力度,提升小城镇的吸纳能力,这是使农民走上致富之路以及减少农民数量的有效方式。再次,应当积极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向第三或第二产业,这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方式。最后,应当强化信息引导,大力引导农民朝着沿海城市、发达城市或者国外流动,进而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更加有序化、科学化。
(二)做好资金供给、信息畅通、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工作,全方位促进农村经济的振兴
1、确保资金供给充足
首先,应当利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大好机会,为农村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政府拨款。其次,应当大力发展一些市场前景广阔、效益较高的项目,以吸收更多的银行贷款以及民间集资。最后,应当深入挖掘自身存在的优势,打造有利的外部软环境,进而增强投资吸引力。
2、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必须积极引进和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基于这些现代化传播手段具有传播速度快、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诸多优势,可实现对市场动态的实时掌控,并实时发布相关的市场信息,这样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技术配套体系
首先,应当营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让广大优秀人才愿意投身于农村建设中。其次,应当营造一个优良的制度环境,合理使用人才。再次,当地政府加强引导,在当地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经济发展人才。此外,在一些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还可充分利用教育优势,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
(三)健全农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之所以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改变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存在极大的风险,在缺乏保障的条件下,农民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自然会选择基本不存在风险而又能给自己带来稳定收益的生产方式。由此可?,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必须健全农业保障体系,要求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同时也必须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振兴农村经济的目标。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生产技术偏低、信息建设不到位等问题,要求在今后的实践中必须提高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度,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先杰,丁运超.振兴苏北农村经济的途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0(1):117-120.[2]梁开俭.产业化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加快武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3,(10):13-14.[3]豆国兰.优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7):47.[4]寇振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29-4030,4033.[5]冉丛军.五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8):5-6,8.[6]车德彬.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9):51-51.[7]刘文华,于洪洲,曹焕新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2):133-134,153.[8]刘庆生,罗通,宋奇辉等.提升产业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吉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和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7-19.
第三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县辖*乡、*镇、*个农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余万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一些优质、高效农产品,尤其是棉花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规模优势,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本文转载自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建立和逐步完善,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已明显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产品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二是农业结构单一,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困难。四是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低下。县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面向市场,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实际,形成了“稳粮、增果、上蚕桑、优棉、强畜、壮龙头”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地区农业发展“三十字”方针为指导,围绕调优种植业、调大林果业、调强畜牧业、调快庭院经济和调壮农业龙头企业,下大力气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粮经比例进一步调整。在保障人均口粮不低于*公斤情况下,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粮经比例由*年的1:1.25提高到**年的1:2.4。
——作物品种优化,单产提高,品质改善。淘汰次劣品种,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粮棉良种率达*,棉花由过去十来个品种减至目前一至二个品种,长绒棉为新海14号,细绒棉为中棉35号,**年单产分别为*公斤、*公斤,比**年分别增*公斤、*公斤。小麦以优质鲁麦23为主,单产达*公斤,比**年增*公斤。
——畜牧和林果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形成。新植果园*万亩,种植牧草、青贮饲料***万亩,牲畜存栏*万头,出栏*万头,新增适龄母牛*头,养蚕*盒。
——小宗作物得到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初具雏形。水稻面积扩大到*万亩,蔬菜面积*亩,正播西甜瓜*万亩,复播西瓜*万亩,色素辣椒*亩,小茴香*亩。*瓜果系列、红提葡萄和*甜瓜市场影响日益扩大,产品供不应求。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的突破。在扶持和发展原棉花龙头企业**,促进棉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年以来,新组建了**公司,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连动,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效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较**年增*元,较**年增*元。预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了以下原则和方向。
1、不忽视粮食生产。近几年,粮食连续喜获丰收。粮食库存和农民存粮有明显增加,粮食总量上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从长远看,随着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人增地减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巨大的需求潜力相比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结构调整中不忽视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生产规模,保证总产,保证人均口粮,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我县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2、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品牌意识,实现名牌战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区域性特色经济,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别具一格的县域特色经济。
4、坚持协调发展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必经坚持农业各业之间,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全面需要。
5、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稳粮。粮食生产坚持“平衡有余,优化品质,加工转化”的方针,稳定粮食面积,优化粮食结构,增加复播、套种指数,提高种粮效益。**年小麦种植*万亩,单产*公斤,总产达*万吨;正播玉米*万亩,套种黄豆*亩,复播玉米*万亩;正播水稻*亩,复播*亩;种植高梁、红薯等小杂粮*亩。
2、优棉。在棉花生产上,坚持棉花发展战略不动摇,继续调整优化内部结构。通过科技投入、精细管理,提高棉花的单产和品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棉花品种结构,形成陆地棉、长绒棉、彩色棉共同发展格局。根据市场订单
第四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范文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县辖*乡、*镇、*个农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余万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一些优质、高效农产品,尤其是棉花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规模优势,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本文转载自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建立和逐步完善,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已明显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产品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二是农业结构单一,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困难。四是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低下。
县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面向市场,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实际,形成了 “稳粮、增果、上蚕桑、优棉、强畜、壮龙头”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地区农业发展“三十字”方针为指导,围绕调优种植业、调大林果业、调强畜牧业、调快庭院经济和调壮农业龙头企业,下大力气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粮经比例进一步调整。在保障人均口粮不低于*公斤情况下,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粮经比例由*年的1:1.25提高到**年的1:2.4。
——作物品种优化,单产提高,品质改善。淘汰次劣品种,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粮棉良种率达*,棉花由过去十来个品种减至目前一至二个品种,长绒棉为新海14号,细绒棉为中棉35号,**年单产分别为*公斤、*公斤,比**年分别增*公斤、*公斤。小麦以优质鲁麦23为主,单产达*公斤,比**年增*公斤。
——畜牧和林果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形成。新植果园*万亩,种植牧草、青贮饲料***万亩,牲畜存栏*万头,出栏*万头,新增适龄母牛*头,养蚕*盒。
——小宗作物得到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初具雏形。水稻面积扩大到*万亩,蔬菜面积*亩,正播西甜瓜*万亩,复播西瓜*万亩,色素辣椒*亩,小茴香*亩。*瓜果系列、红提葡萄和*甜瓜市场影响日益扩大,产品供不应求。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的突破。在扶持和发展原棉花龙头企业**,促进棉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年以来,新组建了**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连动,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效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较**年增*元,较**年增*元。预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了以下原则和方向。
1、不忽视粮食生产。近几年,粮食连续喜获丰收。粮食库存和农民存粮有明显增加,粮食总量上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从长远看,随着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人增地减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巨大的需求潜力相比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结构调整中不忽视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生产规模,保证总产,保证人均口粮,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我县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2、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品牌意识,实现名牌战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区域性特色经济,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别具一格的县域特色经济。
4、坚持协调发展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必经坚持农业各业之间,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全面需要。
5、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稳粮。粮食生产坚持“平衡有余,优化品质,加工转化”的方针,稳定粮食面积,优化粮食结构,增加复播、套种指数,提高种粮效益。**年小麦种植*万亩,单产*公斤,总产达*万吨;正播玉米*万亩,套种黄豆*亩,复播玉米*万亩;正播水稻*亩,复播*亩;种植高梁、红薯等小杂粮*亩。
2、优棉。在棉花生产上,坚持棉花发展战略不动摇,继续调整优化内部结构。通过科技投入、精细管理,提高棉花的单产和品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棉花品种结构,形成陆地棉、长绒棉、彩色棉共同发展格局。根据市场订单合理安排棉花品种布局和种植面积,以销定产。一是调减了长绒棉、彩棉面积,种植长绒棉*万亩,陆地棉*万亩,彩色棉*万亩,并严格按照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进行种植。二是*万亩棉花全
部与农民签订了合同,实行订单生产。三是在放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放抓并举,确保投入到位。四是大力推广高密度植棉技术,种植高密度*万亩。五是加强管理,力争细绒棉单产达*公斤,长绒棉单产达*公斤,彩棉单产达*公斤,努力提高棉花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促进棉花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3、扩瓜菜和小宗作物。加大引种试种各类小宗经济作物力度,扩大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种植双层拱棚瓜*万亩,正播西甜瓜*万亩。二是复播西瓜*万亩,其中无籽西瓜*亩。三是种植蔬菜*万亩,新建温室大棚*亩,无公害蔬菜示范*亩。四是根据订单种植色素辣椒*亩。五是种植小茴香*亩。
4、上蚕桑。以蚕桑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蚕茧单产和目的,大上蚕桑业。新栽桑树*亩,嫁接*亩,养蚕*盒,平均单产*公斤。
5、扩草强畜。加大畜牧业投入管理力度,加快畜牧业发展。一是紧紧围绕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秸秆加工,暖圈改良,科学管理”四位一体示范养殖工程,提高秸秆利用率和科学养畜水平。二是进一步优化了畜群畜种结构。在畜种结构上坚持“牛羊并重,优先养牛”原则,巩固发展羊,加快发展牛,不断提高牛在牲畜总数的比例。牛以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牛为主。绵羊以发展卡拉库尔羊为主,山羊以纯山羊改良为主。在畜群结构上把不断提高生产母畜比例作为加速畜群周转和扩大畜牧业生产的关键措施,注重良种畜的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完成黄牛冷配**头,劣质公牛去势**头,劣质公羊去势**万只,引进良种母牛**余头。三是大力抓好禽业的发展,鸡饲养量**万只,鸽饲养量**万只,特种养殖**只。四是大力发展种草业,种草**万亩,退耕还林套种苜蓿**万亩,种植青贮玉米**亩。五是制定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畜牧业投入,扶持养殖大户。新规划养殖示范小区**处,新发展四位一体养殖示范户**户,养鸡大户**户,养鸽大户**户。六是加强对兽医服务质量的监督、牲畜的定点屠宰检疫和活畜产地检疫工作,家畜免疫防治达**万头(次)。
6、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紧抓当前国家加大生态林建设力度,实施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加快了林果业发展。一是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名、优、特、稀果品,重点发展香梨、石榴、葡萄、杏、薄皮核桃等名优品种。二是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之路,在定植新果园,改造、改良老果园,确定主栽品种上下功夫。三是加强了科技示范园建设,建成两个园艺高科技示范园。四是继续以农田林网建设为中心,加大防风固沙林带的建设,建立大型乔、灌、草、网相结合防护网带,改善生态环境。五是抓好五个基地续建工程(**万亩香梨基地,**万亩石榴基地,**万亩葡萄基地,**万亩反季节秋西瓜基地,**万亩蚕桑基地),完成新增**万亩香梨,**万亩石榴,**万亩其它林果计划。**年上半年,全县林果种植面积**万亩,退耕还林**万亩,修剪果园面积*万亩,改造低产果园**亩,新育果树苗**亩,嫁接**万亩。
7、调快庭院经济。一是做好庭院改造后续。二是引导好庭院蔬菜种植。三是做好葡萄长廊建设和管理工作。四是按一有七好标准发展庭院经济,加强庭院经济发展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指导和管理。
8、调壮龙头企业。把农民引向市场,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抓好棉花主导产业,抓好棉花基地建设和科技推广,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经营机制。企业抓好订单农业,搞活农产品流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发展棉花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逐步拉长棉花产业链,实现在当地加工增值。同时加快现有企业的改造力度,积极扶持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扶优扶强**等农业龙头企业。
9、进一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是农口部门积极主动探索改进农业科技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大力抓好科技示范和推广应用,逐步健全科技推广体系,使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二是重视农机具技术改造,完善配套设施,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农田水利建设中,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10、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以节水为主的防渗工程建设;二是大力推广高科技节水灌溉技术;三是抓好高标准平整土地工作;四是加快高质量的排渠规划和建设。仅**年,全县平整土地**亿亩,改造低产田**万亩,建成滴灌**亩,完成农田水利投资**亿元。
第五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
创新结构调整模式构建优势支柱产业
近年来,永顺县不断创新农业结构调整模式,着力培植具有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支柱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我们主要推行以下五种模式:
一是大户承包模式。县委、县政府出
台政策,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对一些长期从事打工、经商者的田土,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出让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向大户转移;对乡村集体林场、园艺场等农村土地,由政府通过招标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给单位或个人;鼓励农民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大户和单位经营。通过灵活的土地使用政策,使土地向能人、向大户集中。同时还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为大户承包土地从事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了大户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促进结构调整走上了规模化、效益化的道路。如永顺县石堤镇瞿绍杰投入资金80余万元,承包山地860亩,实施综合开发,今年仅卖梨一项收入可达60万元;杉木乡农林村彭贤林承包荒山2000多亩,植树种草,养牛100多头,喂羊200多只,年创收30多万元。在大户承包模式的带动下,永顺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明显加快,据统计,全县从事经作、林果、烤烟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大户已达2000多户,退耕还林在100亩以上的大户达256户。
二是干部加农户模式。一方面我们坚持把扶贫攻坚与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规定每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必须结对扶持一户贫困户,帮助农户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开发1—2项扶贫项目。另一方面,鼓励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从事农业结构调整,领办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单位或干部以资金、技术入股,农民以土地,劳力入股等形式,将两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目前,全县已有30多个单位和近千名干部职工投身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线。在干部的扶持带动下,2000多户贫困户兴办了脱贫致富项目,共调整田土、开发荒山15.8万亩,有力地推动了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
三是招商引资模式。充分依托永顺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认真研究论证和整合包装农业产业化项目,坚持农业产业结构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积极引进湖南老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湘西奥瑞克公司、四川果王果业公司、安徽亳州名贵药材有限公司等一批强势企业前来永顺县投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在老爹果王素公司的支持下,1996年至今全县共开发的猕猴桃3.7万亩,2004年创产值2100万元,使一大批种植户走上了富裕路。与安徽亳州名贵药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草决明、金银花等中药材8160亩,涉及农户3130户,中药材逐步成为永顺县农民增收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四是项目带动模式。用好用活国家扶贫政策,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培植壮大永顺县农业支柱产业。抓住国家农业部对口扶贫永顺县的有利机遇,先后争取部援资金645万元,实施了柑橘标准化生产、莓茶产业开发等项目8个,建立了1200亩莓茶生产基地、1500亩柑桔标准化基地和麻岔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兴建了王村优质水果无病毒苗木示范园、高坪蔬菜科技示范园。争取国家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国家级桔杆氨化养牛项目、优质草种子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和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其中桔杆氨化养牛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全县共建氨化池3.3万立方米,氨化养牛示范场43个,推动人工种草1.29万亩,累计氨化桔杆养牛23.3万头,推进了永顺县畜牧产业化建设稳步健康发展。争取国家投入423万元支持永顺县能源建设和扶贫开发,共建沼气池4230座,节柴灶2500个,沼气保鲜库2座,探索出一条“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一体化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抢抓入西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目前,永顺县已实施退耕还林103.7万亩,面积居全国第一,涉及永顺县46个乡镇9.6万农户,国家无偿补贴8年,永顺县农户将得到9亿元的粮食折价补贴,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五是样板示范模式。永顺县把办点作样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县级领导创办示范片、部门和乡镇抓好示范村、技术员联系示范户、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户”的总体要求,层层办点作样,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战场,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了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几年来,全县共创建县级领导示范片10个,兴办先进示范村23个,扶持科技示范户283户。如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在王村示范片的带动下,现已推广到全县46个乡镇,全县共建沼气池6150座,节柴灶4.69万个,建成了一批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高效农业;在高坪乡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的带动下,沿张罗路的王村、高坪、西米、羊峰,石堤、青坪六乡镇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为主的农业精品走廊已初具雏形。目前,永顺县把花卉盆景产业纳入了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正多渠道筹资融资,加速做大做强这一产业。
近年来,永顺县不断创新农业结构调整模式,着力培植具有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支柱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我们主要推行以下五种模式:
一是大户承包模式。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对一些长期从事打工、经商者的田土,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出让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向大户转移;对乡村集体林场、园艺场等农村土地,由政府通过招标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给单位或个人;鼓励农民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大户和单位经营。通过灵活的土地使用政策,使土地向能人、向大户集中。同时还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为大户承包土地从事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了大户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促进结构调整走上了规模化、效益化的道路。如永顺县石堤镇瞿绍杰投入资金80余万元,承包山地860亩,实施综合开发,今年仅卖梨一项收入可达60万元;杉木乡农林村彭贤林承包荒山2000多亩,植树种草,养牛100多头,喂羊200多只,年创收30多万元。在大户承包模式的带动下,永顺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明显加快,据统计,全县从事经作、林果、烤烟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大户已达2000多户,退耕还林在100亩以上的大户达256户。
二是干部加农户模式。一方面我们坚持把扶贫攻坚与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规定每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必须结对扶持一户贫困户,帮助农户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开发1—2项扶贫项目。另一方面,鼓励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从事农业结构调整,领办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单位或干部以资金、技术入股,农民以土地,劳力入股等形式,将两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目前,全县已有30多个单位和近千名干部职工投身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线。在干部的扶持带动下,2000多户贫困户兴办了脱贫致富项目,共调整田土、开发荒山15.8万亩,有力地推动了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
三是招商引资模式。充分依托永顺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认真研究论证和整合包装农业产业化项目,坚持农业产业结构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积极引进湖南老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湘西奥瑞克公司、四川果王果业公司、安徽亳州名贵药材有限公司等一批强势企业前来永顺县投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在老爹果王素公司的支持下,1996年至今全县共开发的猕猴桃3.7万亩,2004年创产值2100万元,使一大批种植户走上了富裕路。与安徽亳州名贵药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草决明、金银花等中药材8160亩,涉及农户3130户,中药材逐步成为永顺县农民增收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四是项目带动模式。用好用活国家扶贫政策,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培植壮大永顺县农业支柱产业。抓住国家农业部对口扶贫永顺县的有利机遇,先后争取部援资金645万元,实施了柑橘标准化生产、莓茶产业开发等项目8个,建立了1200亩莓茶生产基地、1500亩柑桔标准化基地和麻岔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兴建了王村优质水果无病毒苗木示范园、高坪蔬菜科技示范园。争取国家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国家级桔杆氨化养牛项目、优质草种子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和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其中桔杆氨化养牛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全县共建氨化池3.3万立方米,氨化养牛示范场43个,推动人工种草1.29万亩,累计氨化桔杆养牛23.3万头,推进了永顺县畜牧产业化建设稳步健康发展。争取国家投入423万元支持永顺县能源建设和扶贫开发,共建沼气池4230座,节柴灶2500个,沼气保鲜库2座,探索出一条“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一体化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抢抓入西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目前,永顺县已实施退耕还林103.7万亩,面积居全国第一,涉及永顺县46个乡镇9.6万农户,国家无偿补贴8年,永顺县农户将得到9亿元的粮食折价补贴,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五是样板示范模式。永顺县把办点作样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县级领导创办示范片、部门和乡镇抓好示范村、技术员联系示范户、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户”的总体要求,层层办点作样,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战场,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了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几年来,全县共创建县级领导示范片10个,兴办先进示范村23个,扶持科技示范户283户。如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在王村示范片的带动下,现已推广到全县46个乡镇,全县共建沼气池6150座,节柴灶4.69万个,建成了一批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高效农业;在高坪乡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的带动下,沿张罗路的王村、高坪、西米、羊峰,石堤、青坪六乡镇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主的农业精品走廊已初具雏形。目前,永顺县把花卉盆景产业纳入了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正多渠道筹资融资,加速做大做强这一产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