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县域农行的竞争力(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9:5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提高县域农行的竞争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提高县域农行的竞争力》。

第一篇:如何提高县域农行的竞争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会处 > 学术社团管理 > 动态

提升县域农行竞争力专题研讨会综述

编辑:admin 时间:2008-8-27 8:47:00

面向“三农”是农行股改的首要原则,而“三农”业务的主阵地在县域。作为连接城乡的县域业务一直是我行的传统优势,但近年来,随着其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机构网点纷纷向县域(特别是经济强县行)下伸,我行的这一优势已经受到了严峻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我行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提升县域农行的竞争力。2008年8月7日,省农金学会和省分行县域业务处联合举办了提升县域农行竞争力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65篇,其中20篇进行了会议交流。内容涉及县域农行经营定位问题、提升县域农行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县域农行的市场拓展与营销体系建设、县域基层行的网点转型问题、提升县域农行风险防范能力等等。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县域农行经营定位问题

定位问题至关重要。县域农行要在目前多元、激烈的竞争格局中保持强劲、持久地竞争力,就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战略目标。与会者普遍认为,目前县域农行的业务经营定位不够清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区域定位上,由于受前些年农行经营重心向大中城市转移的影响,县域农行在资源配置、网点设置等方面呈收缩状态,造成了在城区竞争力不如工行、建行,在乡镇竞争力比不上农村信用社的尴尬局面;二是在客户定位上比较注重大客户、大项目的营销,而对县域经济的主体中小企业和个人优质客户,缺少系统的分析研究,存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形成了经济强县行竞争力不强、特色块状经济区域没有特色行的现状;三是在产品定位上注重了城市产品的开发和大客户金融服务方案的量身定做,忽视对县域小客户、农村市场所需金融产品的研发,业务发展上简单比照城市行的管理办法,无法满足县域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关于基层行面向“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探讨》一文认为:要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模式的不同,分别建立经济强县、特色资源县、特色市场县、传统农业县的金融支农服务体系。经济强县支行要以建设全能型现代商业银行为目标,以优质中小企业、个人客户和农村城镇化为重点,全面营销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不断丰富和完善服务功能;特色资源县支行的新增涉农贷款主要投向资源开发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当地特色产业中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并根据特色经济链延伸金融服务;特色市场县支行要突出网络优势,大力发展电子银行、银行卡以及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积极介入县域特色产品生产、销售的优质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商铺按揭贷款、运营车辆贷款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个人生产经营性业务;传统农业县支行要围绕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支持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范围广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农资超市、基地内农户和种养大户。

《浅析县域农行服务“三农”策略》一文认为,目前县域农行服务“三农”的重点是:一是优先发展涉农企业,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立足农业发展现状,促进农业产业带、产业链的形成,支持旅游观光型、生态型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要有选择的支持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范围广的农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养殖大户。可以借鉴广东的成功经验,推行“农户+协会+银行”的模式对县域的农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大力支持。二是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着力扶持个私经济发展。要在分类指导,制定差别化的政策、操作流程和专门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外,还需增大县域农行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审批权限。三是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主动介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拓宽信贷营销范围。四是立足于配合国家新农村建设重大项目,支持农村地区重大交通网络、能源体系、水利工程建设,支持城市道路、供排水、公用事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纳入财政预算内由财政安排资金的乡村医院、乡村公路、学校建设等农村公益性项目,可适当给予信贷支持。五是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渠道建设工作,或开辟“绿色通道”,或是通过设立与入股村镇银行,或是成立小额信贷部,或是通过委托与合作的形式,或成立金融租赁公司等,拓展服务渠道,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

二、提升县域农行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与会者认为,竞争力是我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能否控制未来、掌握未来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根本。《对提升嘉兴地区县域农行竞争力的研究》一文指出,目前农行在县域市场的传统优势并不稳固,在大部分经营指标上都有被他行赶超的势头。当前制约县域农行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1)经济强县支行授信权限偏小,客户准入门槛高,与市场环境不匹配,在与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我行目前对非省级开发区限制进入的政策使得基层行行介入一些新投入建设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开发区项目造成困难。而他行对园区贷款相对较宽,跟开发区合作较好,由于目前政府对园区落户企业的有绝对的话语权,我行对园区贷款支持相对不足的现状也使得落户企业无法快速增加,业务发展的各

方面都受到制约。(2)网点转型较慢,布局不合理,网点功能不健全。农行虽然已在去年开展网点转型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由于起步较晚,但工、中、建三家行自从股改上市后,网点改造力度更大,目前与这些行相比在网点功能和配置上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在网点视觉形象上,建行、中行都有与其标识相统一的外观形象和装修色调,使客户一进门就有强烈的品牌认同感,相比之下农行网点的视觉形象与品牌标识不太协调。还有网点分区不明显,功能偏少。网点在人性化和多样化营销功能建设上还有很多不足。(3)尚未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营销体系。目前农行县域支行的营销体系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支行本级直接经营力度偏小,普遍存在后台管理部门多于前台经营部门的情况,且前台经营部门营销与管理职能混合,甚至更加偏重管理,而直接营销职能弱化。二是分层经营管理实施力度不够,上下联动效应不明显,项目贷款审批流程过长。在项目贷款审批上,农行仍采取县支行调查,市分行、省分行层层审批的传统流程,而工行、建行、中行则对重点项目全面确立了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系,采用层幅对称的营销机制,重点项目由市分行甚至省分行直接开展调查工作,层面高、操作流程短、运作效率高。(4)产品创新较为滞后,缺乏与市场的良好衔接。与同业比较差距在:一是在针对高端客户的投行业务方面,与工中建行相比步子较慢,目前农行在投行业务上还没有实质性开展,仍处于贷款利息收入调换的阶段,影响高端企业客户的拓展能力。二是在中小企业等潜力客户的融资需求上,农行要求新准入优质中小企业以有效房地产作抵押,对非全额房地产抵押的,销售收入与授信总额之比在5∶1以上,授信手续繁琐,进入门槛相对较高,部分信贷政策、业务流程和运作效率等方面显现出与本地县域市场不相适应的方面。(5)我行科技系统支撑力度不足,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解放。目前科技系统建设偏慢,许多业务品种尚未进入信息化管理模式,仍以手工操作为主,上级行对下级行业务情况的了解过程也以手工统计,层层上报为主,工作耗时繁琐且质量难以保证。这直接造成在县域支行业务经营人员本职营销工作时间被占用,客户经理往往将大量时间用于数据统计和报表编制等与营销无关的工作上,导致业务营销人员的人力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使本来就薄弱的客户经理队伍的有效营销能力进一步下降。

三、县域农行的市场拓展与营销体系建设

与会者认为:浙江是全国县域发展三大特色模式之一——江浙模式的发源地,这种模式主要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个私经济,特色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比较多,因此农行在县域市场拓展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各地经济的发展实际,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

对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关于县域农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提升县域农行竞争力的探讨》一文认为:农行在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拓展明显短腿。以长兴县支行为例,贷款增加主要在原有存量客户上新增贷款,优质中小企业拓展处于萎缩的态势。二是信贷体制、机制不尽人意,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三是与同业相比,我行由于对中小企业实行几乎是一刀切的信贷政策,未能一户一策,造成了大量的优质中小企业流失。四是与同业相比,我行信贷准入门槛较高,对中小企业贷款营销吸引力不大。表现在贷款进入担保方式上,严控中小企业保证贷款,片面追求贷款抵押率,失去大量优质客户。五是上下联动,务实营销力度不大。针对这些问题,该文认为:要在县域信贷业务中取得优势,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根据县域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特点,切实改进和提高信贷决策水平,再造信贷决策流程,优化信贷营销体系。首先要完善信贷业务转授权管理,科学配置信贷权力资源,对于经济强县行要特别转授权,一行一策,扩大信贷审批权限,建议授予支行单户1000万元以内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批权,个人单户100万元以内的信贷审批权。同时在信贷优惠政策、利率定价机制上要给以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不能再搞效率低下的层层审批与一刀切。要按照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和精简高效、权责对称的原则,扩大直销客户的范围。要十分注重上下联动及立体式营销。对直销的重点法人客户,由直销部门一站式调查,开一次贷审会,减少审查审批环节。对于超权限的信贷业务,实行先纵后横,由客户部门逐级报有权审批行客户部门,中间环节不再审查审议,并建立限时服务机制和利益挂钩的上下联动机制。对于优质客户信贷业务,开拓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

《县域农行发展个人信贷业务的分析与思考》一文认为,加快县域农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首先要理顺系统内个人信贷业务管理体制,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其他经营类、消费类贷款都要集中在一个管理部门,并要求做到上下对口,以保证贷款政策、办法制定的统一性,下级行贯彻执行的一致性,实现个人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同时,要严格实行个人信贷业务管理前后台分离。其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搭建一个符合我行个人信贷业务经营需要、具有较强同业竞争力的个人信贷业务经营平台。在机构功能定位上、个人贷款审查审批中心设置上不搞一刀切,关键处决于个人信贷业务经营的需要,机构该怎么设、业务怎么做、应授予哪些功能?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不能由管理部门简单决定。第三要对现有经营类、消费类个人信贷业务产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个人信贷业务产品进行整合。第四要对现有涉及个人信贷业务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凡是各制度间有不一致的地方,要进行统一;凡是一个制度能管住的,就不要再制定类似制度,包括一些产品的格式合同文本,也要进行归并,尽量不要一个产品一个格式合同文本;凡是上级行已有制度规定的,下级行就不要再制定类似制度,也尽量不要再在上级行制度外加补充条款;凡是上级行制度规定允许的,下级行不要设置门槛;凡是制度间有矛盾的,要纠正。五是要尽量简化个人信贷业务操作流程,除部分金额较大个人贷款外,个人信贷业务可以实行调查、审查岗位分离,有权审批人审批,不必上贷审会审议。第六要加强个人信贷业务的考核力度,要选择部分有条件的二级分行,建立事业部制,直接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经营,并

在条件成熟时,将个人信贷业务量较大的辖属经营行纳入事业部制内,按照管理会计的原则,实行内部成本、利润核算,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农行如何加强欠发达地区中心镇金融业务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多年来,农行在中心镇的发展具有很深的根基。农行系统性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另外,从农行的产品、服务、资金等方面来说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我行应充分发挥上述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中心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一是要从中心镇的产业结构的调整、销售产值的大幅提升来重新认识中心镇地位,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方针政策。二是可对部分经济较好的中心镇可采取与城区一致的贷款审批条件。对一些规模较大、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经营效益较好的中心镇可考虑上升其经营层次,由分理处升级到二级支行,这样也便于与当地政府更好地进行对接,促进业务的全面发展。三是对中心镇客户营销时应把握其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如对一些专业市场的农产品经营大户,则主要是营销个人存款、贷记卡、个人网银,对于工业比较发达的中心镇,则可以营销其企业贷款、承兑汇票、贴现,进而营销代发工资、贷记卡、投行业务、代理保险等。四是强化产品宣传、提高农行知名度。对于市场营销体系问题,有观点认为:要加快扁平化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强化联动营销,缩短管理链条。主要是强化管理层和执行层,尽量减少中间层,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一是加强执行层建设,将客户营销体系重心下移。调整一级支行前台部门职能,充实业务一线人员,强化县级支行的经营职能,有些管理监督职能上收市分行;二是强化管理层职责,由市分行营销管理委员会统筹营销工作,统一制定全行营销计划、营销方向和重点,提供政策面信息。同时市分行委派产品经理协同客户经理做好客户授信方案设计、产品组合方案,对客户提出的产品需求进行研究;三是在重大项目贷款营销时,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合调查,尽量减少审批层次、缩短审批流程,以工作效率带动竞争力的提升。

四、县域基层行的网点转型问题

网点是农行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和最具防御力的发展资源。对于网点转型有作者认为必须从转变传统网点管理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的角度出发,从网点转型的各项具体要求着手,加大网点转型工作力度,提高县域支行的竞争力。

有作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网点布局,撤并低效网点,要继续按照网点发展规划撤并低效就近网点,特别是城区网点;二是改变网点设施陈旧的问题,要按标准化硬件水平更新改造一批现有陈旧营业网点,打造一批精品网点,提升县域农行的社会形象。三是自助设备的问题,要加快电子化办公设备的更新,增加ATM等自助服务终端设备的投放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网点功能转型的问题,要加快营业网点功能转型,完善对法人客户落地服务和低端个人客户的业务分流服务,增强网点对优质客户和优质资源的竞争能力。同时,为充分发挥网点的经营功能,提升县域农行的核心竞争力,在网点建设中要把握三点:一要树立农行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二要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三要让客户办理业务感受到尊重,员工开展工作心情舒畅。

在县域农行精品网点建设方面,《浅谈县域农行精品网点的转型与打造》认为:一是着眼挖掘网点潜力,调整柜员职能分工,打破传统的前台和后台、对公和对私岗位的分工限制,根据业务性质和种类、员工能力和素质等把员工分别设置为综合柜员、多项柜员或单项柜员,实现二线转向一线、后台转向前台。二是着眼挖掘组织潜力,调整柜员级别体系。摒弃把与客户接触的一线员工置于组织结构底层的传统做法,将一线员工视为“二阶客户”,形成一线员工直接为客户服务,其他员工为一线员工提供服务和支持的组织结构,使得客户与员工交流的信息以最低的失真程度传递给管理决策层,提高决策支持效果。三是着眼挖掘员工潜力,调整柜员培训体系。丰富柜员培训内容,加大网点员工聆听能力、营销技巧、沟通技巧、服务礼仪等的培训,在网点构建流程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交易与后台处理流程,也包括迎宾、营销、管理等各种运营流程。

五、提升县域农行风险防范能力

与会者认为,县域经济起点较低,整体信用环境不够理想,加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涉农贷款业务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有作者认为,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必须将风险控制贯穿于业务经营全过程:一是针对“三农”的特殊性,在加快产品创新的基础上,需加大制度创新,以适应服务“三农”需要。二是创新业务担保方式,扩展担保品的范围。三是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参加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分散农业经济各类风险,增强金融支持的信心。四是根据农业产业的特点,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有效控制因期限不合理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寻找那一片“蓝海”——浅析农行小企业信贷战略》认为,在规避小企业风险方面:一是要配备专门的机构人员设置,进行独立核算。可以考虑建立小企业经营中心,把小企业信贷业务从传统信贷业务中分离出来,并对小企业信贷业务进行独立核算,从而正确评价小企业客户的优劣和利润贡献度的高低,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调整细化相应的信贷制度,以适应小企业信贷金额小、笔数多、时效要求高的特点,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对传统的企业审贷流程从风险识别、审贷决策程序到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建立贷款风险定价机制,按照覆盖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风险成本和实现一定利润回报的原则对小企业信贷进行合理定价。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考核机制。必须改变传统的适合于大中企业客户业务发展的业绩考评机制,重构符合小企业信贷业务相应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企业文化。四是建立健全人员培训机制。要针对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等现实问题,加强对小企业信贷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对这些人员在业务理念、信息搜集、风险识别、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风险内控方面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另外,还有很多好的观点,如县域支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绩效考核问题、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县支行的收入结构问题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省农村金融学会秘书处 陈荣林)

相关文章

邮编:310025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CopyRight 2001 ICP备案序号:浙ICP05030524号 电话:(0571)87050498 传真:(0571)87050498 后台登陆

第二篇:省域竞争力蓝皮书

主持人 谢寿光:

尊敬的韩俊副主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2012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现在开始。

在会议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韩俊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研究员,发改委国土开发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研究员,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总编辑谢悦总编,《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王利民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福建省社联副主席、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之一李建平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出版局党组书记、《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之一李闽榕教授,《求是》杂志政治部主任常光民先生,《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王平生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原社长孙宝臣先生,福建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建建教授,国家认监委直属机关党委副调研员王秋苹博士。由于时间的原因,其他的专家就不再介绍了。

2012-02-29 09:28:53

主持人 谢寿光:

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中国网等新闻单位的朋友,我们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已经发布到第六部了,最新出炉的蓝皮书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对“十一五”期间的中国竞争力的变化用模型来进行预测,到底结果如何,今天请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一起来分享。再过几天“两会”就要正式开始了,这里面相当多的研究结论,无论是决策部门,还是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全球人士都会高度关注。我们今天通过这个会议,通过媒体,把这个成果向社会正式发布,下面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韩俊副主席致辞,大家欢迎。

2012-02-29 09:39:29

韩俊:

非常高兴参加今年《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和研讨活动,这个蓝皮书是第六本了,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和福建大学联合发布的。我是第三次参加蓝皮书的发布会,通过接触到的省级层面的一些领导来看,这本书产生的反响越来越大。很多省里非常注意,也非常在乎自己的排序,这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我上一次参加蓝皮书发布会的时候讲了一个意见,这个书是学术研究成果,不是政府机构对各个省域竞争力的考核,是研究机构发布的一个研究成果。当时我也对怎么能够进一步完善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提了一些意见,应该说今年蓝皮书有了进一步的改进,跟以往相比变得更厚、更沉了。关于竞争力的评价,特别是排序,不可能尽善尽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它确实可以为我们制定区域政策,为各个区域相互借鉴、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非常有利的借鉴和参考。

2012-02-29 09:41:28

韩俊:

借此机会就省域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第一,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四年超过东部地区。陈老师是这方面的泰斗和权威,这是一种很可喜的变化。从各个省来看,有很多省份最近两年农民收入的增速开始超过城镇居民,从全国来讲也已经连续两年了,这就说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有所增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变化。这种势头能不能保持下去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比如现在出口在沿海地区,甚至在一些中西部地区也是如此,出口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大幅度下降。

2012-02-29 09:43:40

韩俊:

第二,人口红利从全国来讲正在逐渐消失,沿海表现得更加明确,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这些经济发展快、招商引资力度大的县市都不同程度地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要素劳动力的成本迅速提高。

第三,沿海经济总量比较大的省份GDP的增速明显下滑,潜在的增长率明显回落。

2012-02-29 09:44:55

韩俊:

第四,无论是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还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推进,包括沿海的制造业向中西部的转移现在受到双重争夺,或者是双重挤压。第一个争夺,现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再工业化——刚刚开始了再工业化,我们看一下奥巴马的国情咨文,是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提出来的,这种再工业化对沿海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争夺。第二个争夺,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很低,要素很低,竞争优势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对沿海的制造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又形成一个争夺。中西部的制造业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在有些行业表现非常明显,我们企业的订单明显减少。

2012-02-29 09:45:35

韩俊:

第五,资源环境的约束,在所有省份日益加剧,这是在“十二五”或者是更长时间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支撑省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仍然存在。一是我们整个基础设施条件是日益改善的,跟周边的越南、印尼相比,我们的基础设施条件比他们好得多。贵州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省份,高速公路已经建成2000多公里,规划在建的可能超过4000公里。二是产业的配套条件,供应链的条件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也是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打下的老底。三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中国还有广阔的前景。四是虽然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但是人才红利仍有待挖掘。中西部地区错过了人口红利期,我到过很多地区,他们都在讲“我们错过了人口红利”,他们却不能错过人才红利。中国劳动力虽然价格在提高,但是在中国要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培养成一个熟练的劳动力需要的时间要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短得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怎么来抓住人才红利,挖掘人才红利是一个大问题。

2012-02-29 09:46:32

韩俊:

第六,国内市场的潜力巨大。我们的城镇化率刚过了50%,城镇化水平离峰值还有20—25个百分点,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内需,如果就业能够增加,收入能够增加,加上基础设施的投资,一定能创造最大的内需。区域经济发展怎么能够挖掘、发挥这些优势,怎么能够重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竞争优势,这本书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宽的视野,给我们提供很多有利的参考。要重塑我们国家新的竞争优势,包括区域竞争优势,从根本上来讲是要靠发展动力的转化,要靠发展方式的转化。

一是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要素资源投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必须要尽快把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向依靠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和创新驱动上。所有的地区提高竞争力都需要这么做。

二是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改变,必须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向绿色发展转型。特别是像西南一些省份,森林的覆盖率都在40%、50%、60%,甚至70%多,这些发展一定要走新路。比如天然林生态补偿机制已经建立了,但是补偿水平仍然很低。国家天然林保护,生态工业林一亩地原来是5块钱,现在是10块钱,如果提到30块钱,靠生态的补偿,他的财政日子就比较好过,为了做大财政收入要招商引资,搞一些高污染的产业,这是得不偿失的,是走弯路。

2012-02-29 09:48:40

韩俊: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差距过大,地区之间人均实际可支配财力差距过大。河南是中国第二产粮大省,但是河南的人均财政可支配收入只有上海的1/5,这样一来河南特别是到基层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时候,靠转移支付,靠现在的税收返还,没有办法提供像上海那样的公共服务。要加大民生的投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快建立普惠、均等、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这也是促进省域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保障。

2012-02-29 09:50:55

韩俊:

四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对这个问题社会要高度关注。社会转型明显了之后,社会结构甚至出现断裂。现在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外来常住人口比重已经超过本地的户籍人口,人口已经出现明显倒挂了,现在这些外来常住人口没有享受到同城待遇,没有享受到均等的服务。这样一来在城市内部形成了一个新的二元结构,城乡是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又形成一个新的二元结构。在一些地区社会矛盾加剧,群体事件增多,特别是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很明显。草根阶层要向上流动,现在变得更加困难。必须要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政策,特别是要下决心打破双二元结构,促进社会整合,促进社会融合。

2012-02-29 09:52:15

韩俊:

五是现在改革步伐还不适应转变发展的需要,在财税体制、资源要素价格形成的机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制、社会制定方式等诸多方面,改革的空间仍然很大。必须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以改革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为科学发展真正保驾护航。区域经济的发展、竞争力的提高,两个红利需要挖掘,一个是人才红利,一个是制度红利,这是转换增长动力的两个重要支柱。总之,省域竞争力的提高,从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从学术研究的一些建议来看,我们要重视五个方面,在指标评价方面要突出对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发展质量要好,民生服务要好,城乡环境要好,社会和谐要好,体制机制要好”。任何一个省份,你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如果这五个方面都兼顾了,都统筹考虑了,这一定会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战略,是科学发展的规划和思路。

我就讲这几点看法,谢谢大家!

2012-02-29 09:53:40

主持人 谢寿光:

谢谢韩俊副主任给我们做了非常有见地的报告,下面有请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李建平教授作“十一五”期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展的主题报告。大家欢迎。

2012-02-29 09:55:48

李建平:

尊敬的韩俊副主任,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二月的北京寒冬刚过,春意渐浓,今天我很高兴与各位领导、嘉宾和媒体的朋友再次相聚在这里。谨此,我代表标题组向长期以来关心并支持我们这项研究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自2007年以来已经连续发布了系列报告,今年是第六部。今年的主题是“十一五”期间的回眸与展望,因此今年这部蓝皮书力图对“十一五”期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评价,深刻揭示中国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

2012-02-29 09:56:29

李建平:

一、突破与创新

今年发布的和以往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创新的地方。蓝皮书发布到现在是第6部了,蓝皮书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我们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蓝皮书“最佳影响力奖”、“中国优秀皮书奖”,获得了福建省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之所以能够持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年都有创新。

1、本报告是在往五部蓝皮书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十一五”这一时间结点,对2006—2010年期间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这是最大的两点。

2、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与新特点,今年的蓝皮书对评价指标体系做了微调。我们也征求了专家意见,还有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食品安全事故数、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文化部门增加值等等。

3、在书的末尾增加了全国GDP,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业人员、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FDI,我们把数据附在后面,方便大家了解。

4、五年来变化的情况在对策里反映出来了。

2012-02-29 09:58:19

李建平:

二、评价与比较

1、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2010年在上游区有江苏、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天津、辽宁、福建、湖北,跟2006年做了一个对比。中游是内蒙古、河北、四川、安徽、河南、江西、黑龙江、湖南、重庆、陕西。下游是海南、山西、吉林、新疆、云南、青海、甘肃、西藏。可以看到这五年来的一些变化,具体来讲有几个变化。2010年和2006年相比,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上升11个省份,重庆市上升了6位,安徽上升了4位,江苏和江西排位均上升了3位,内蒙古、湖北、海南上升2位,贵州、陕西、青海上升了1位。排位下降的有11个省份,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山西,其次是河南下降了4位,吉林、黑龙江、广西三省各下降3位,河北、上海、湖南下降2位,北京、云南、甘肃下降5位。9个省份排位没有变化,天津、辽宁、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西藏、宁夏、新疆。从跨区段来看,湖北由中游区升入上游区、重庆由下游区升入中游区。

2012-02-29 10:02:54

李建平:

2、全国四大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把全国31个省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2010年东部地区分值上升0.51;中部和西部地区上升比较大,中部是2.52,西部是2.73,幅度都比较大。

四个地区分值都有明显上升,其中西部地区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2.73,中部和东部增加了2.52和1.45,东部地区平均分值上升相对小一点,是0.51。由此反映出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平均而言提升比较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呈现逐步缩小趋势,2006年的分差为19,2010年的分差为16.78。

2012-02-29 10:05:27

李建平:

3、全国四大区域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东部地区,江苏2006年是第四,2010年上升为第一;广东2006年第二,2010年保持不变;上海2006年第一位,2010年是下降到第三位;北京2006年第三位,2010年第四位,排位都在发生变化。

中部地区湖北2006年第二,2010年第一位;安徽更加突出,2006年第五,在中部地区2010年上升了3位;河南2006年排第一,2010年是第三位;江西2006年第六位,2010年第五位。包括湖南和山西都掉了两位,中部地区出现这种情况。

西部地区,12个省份有4个省份处于中游区,其他8个省份都处于下游区,西部地区平均得分只有上游区的一半,表明其竞争力与上游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但与中部地区相比很多省份的竞争力得分差距很小。

东北地区,三个省份中黑龙江省下降了4位,吉林下降了3位,使得东北地区三个省份竞争力综合排位逐渐拉开。总体来讲是上升,但是三个省还是发展不平衡的。

2012-02-29 10:06:40 社科院2012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 发布:2012-02-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李建平:

三、启示

1、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是各种要素综合积累的过程。整体上,五年内各省市区所处的排位相对比较稳定,变化幅度较小,2010年排位处于上游区的10个省市区在评价期间内基本上都处于上游区,只有湖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排位有所调整,而且排位大体上保持不变,比如浙江省、山东省和天津市在整个评价期内排位没有变化。

2、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布均衡性比较明显。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实际差距,从各级指标竞争力得分及分布情况看,各省市区综合竞争力都显偏态分布,多数省市区的综合竞争力得分集中于20—40分之间,从两年的对比情况来看,2010年各省市区得分有所提高,其中得分在30—35的省份由12个减少到10个,绝大多数地区都在增加,都在提高。

2010年得分最低的西藏自治区只有24.09分,不足第一名浙江省得分的一半。另外,相同区位内部的各省份的得分差距也比较明显。

2012-02-29 10:08:41

李建平:

3、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从2006—2010年得分升降来看,全国大部分省市区的综合得分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庆,增加了6.35分;其次是海南、安徽、江苏、贵州、江西和四川6个省份,都增加了3分以上。这表明本评价期内各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上升。

从全国平均分值来看,2010年为36.95分,比2006年增加了1.77分,表明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平均发展水平在“十一五”得到了提升。

2012-02-29 10:10:13

李建平:

4、各区段内各省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从排位波动结果来看,与以往不同的是,上游区的省市区排位交替变化比较多,其中江苏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相应的上海市则下降了2位。

5、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客观体现了各省域调控经济的水平与能力。

与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相关系数最大的二级指标是政府作用竞争力,其次是知识经济竞争力和宏观经济竞争力,高于其他几个二级指标。这表明当前政府实施针对本省发展经济、规调经济和保障经济等措施,对本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的汇报到此为止,谢谢各位。

2012-02-29 10:11:02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李建平教授的主题报告,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教授讲话。

2012-02-29 10:12:10

金碚:

今天参加这个研讨会和发布会非常高兴。这个书我刚拿到,听了李教授的介绍,看了这个稿子。首先祝贺这本书的发布,内容很丰富。我简单看了一下研讨会的材料,很有感触。我们在思考,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这本书五年以来我们中国的竞争力。简单说,为什么中国30多年来,新时期以来在世界上的排名地位上升很快。简单说其实是两个东西,第一,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比较稳定,没搞乱,政府维护了一个改革开放而稳定的环境。第二,工业,工业高速发展,中国现在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全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原因只有一个:中国工业的发展规模在扩大。这是中国到现在为止最重要的竞争手段,除此之外中国还拿不出什么更好的法宝来。

2012-02-29 10:12:34

金碚:

现在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刚才韩主任讲了,大家越来越考虑这个问题,不仅发展快,规模这么大,还要和谐平衡,还要公共服务,大家都要共享,所有这些和谐是要花钱的。你要保持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和谐不了,尽管前30年我们也比较稳定,通过和谐来稳定要花大量的银子。银子哪来,也有产业竞争力,中国前30年强大的竞争力就是工业,没有其他的。工业走到这个阶段以后也出现了问题,我看这个表一直在思考,也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外国人问我的问题。有一次我跟宝马的中国区总裁一块儿吃饭,谈起中国的竞争力。中国在世界上的排名,2015年还是2016年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规模最大的经济体,超过美国,有不同的说法,但毫无疑问,中国在规模上不用多久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你成了规模第一国家以后,中国还要怎么样呢?还会怎么样?意思就是说,工业再过多少年,我们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且毫无疑问中国会完成工业化过程。看看全世界的国家,现在完成工业化过程的有五六十个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或者是已经完成工业化了。但是完成了工业化不等于成为工业强国,这是两个概念。过去大家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以为工业化完成了就是工业强国了。不一定,大多数国家可以完成工业化,但是大多数国家成不了工业强国。

2012-02-29 10:14:47

金碚:

现在世界上工业强国屈指可数,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有60多个,问题是中国能不能,什么叫做工业强国,为什么说世界上少数国家能够完成工业化强国——屈指可数,美国、德国、日本,北欧的几个国家,瑞士、瑞典,为什么是工业强国?有强大的制造业,尖端的制造业,不管比重多高。美国的经济在衰落,但美国50年前造的飞机我们还造不出来。

2012-02-29 10:18:30

金碚:

第9页很有意思,一个省的规模相当于一个国家,有几千万人,将来中国也是这样的,所有省区大多数都可以完成工业化过程,但是只有少数省区可以成为中国工业强国的代表。有人担心,上海一直是中国制造业、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精髓,但五年以来下降了3位,不讲这个数字本身怎么样,最近我们在研究中国什么地区在10年、20年以后能够成为当今的——就像德国、瑞士、瑞典这样的国家,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但是它是最精致的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所在地,在哪里?哪个省区可以成为中国将来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精髓所在?研究省域很有意思。

2012-02-29 10:20:00

金碚:

最近在研究上海,上海很值得研究,将来这个地方就是搞金融、服务业,尖端的制造业是不是还在这个地方,是不是到江苏去了?江苏上升了4位,是不是江苏那个地方将来是中国制造业最精髓的地区,代表中国,还是广东?西部有戏吗?如果有戏,是哪个地方?我不相信所有的31个省区都能成为工业强省,这不可能,世界上没有这个情况。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宏观氛围、社会氛围、文化基础,是不是能够支撑中国成为工业制造的真正强国。尽管中国人都很勤劳,但没办法了才去打工,打工就是为了挣钱。当有更好的挣钱的机会谁也不想打工。这是一种文化,没有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愿意把孩子培养成蓝领,跟德国和瑞士不一样。这样一种氛围,各个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支撑着地区的行为,这个行为会支撑地方将来产业的前途。

2012-02-29 10:22:37

金碚: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个非常好的概念,重提实体经济,中国不是工业规模太大,大不是中国的问题。整个工业、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达到的技术水平的产业,你的精细化程度也不行,跟欧洲国家、北欧国家,德国这些国家不好比。这些国家有很强烈的工匠精神。我和宝马的老总讲,很有意思,德国人一讲就是思想家,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这就是德国人,现在德国没有思想家了,德国人的形象现在是工程师,到德国去看人家的企业,引以为豪的是德国的汽车是手工的。德国现在是竞争力真正强,抵御金融危机表现最好的欧美国家,整个欧洲看着德国了,我们讲的是竞争力。

2012-02-29 10:24:47

金碚:

中国的竞争力往哪儿走,哪一个省能够成为真正的工业强省,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北京肯定没戏,上海有戏吗?高级的尖端的制造业在哪儿呢?我看了这个报告很有感触,非常值得琢磨,研究上海,觉得上海就是中国制造最好的,那里的文化好,造的东西也比较精致,现在在衰落,意味着什么?没有仔细研究这个问题,只是借题发挥,谈一谈中国将来竞争力的走势,到底中国靠什么。前30年没什么可靠的,就是工业,拼命地干,用资源、环境、低价格的成本去拼到世界最大;现在路走不通了,因为要和谐。以后的工人不一样了,不愿意血拼,宁可在家耗着也不愿意去血拼,中国的工业竞争力在哪儿,能不能有强大的有竞争力的省域,这个非常值得研究。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2012-02-29 10:26:52

主持人 谢寿光:

金碚所长是我们国家研究工业竞争力的著名专家,提出了卓有见地的意见,也提出了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而且是不得不关注和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感谢金所长。现在有请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之一李闽榕教授作主题报告。

2012-02-29 10:29:04

李闽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两位领导对“十一五”以来加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提了意见,非常感谢。李建平校长对整个评价做了介绍,我再谈几个问题。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方面必然要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其自身的变化也会对国家竞争力的变化产生深刻影响。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和世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彼此之间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其中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2012-02-29 10:30:21

李闽榕:

一、“十一五”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新态势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十一五”以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和特点,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对中国区域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它正在结束中国近年来的高增长趋势。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享受其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能被其卷入世界经济危机的漩涡之中,使其不能独善其身。那么,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中国区域经济如何才能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呢?答案是必须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2012-02-29 10:31:41

李闽榕:

省域竞争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经济承上启下的一个层次。“十一五”以来中国经济有效克服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并率先开始经济复苏。区域经济特别是省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重要推动力之一。纵观“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新特点:

2012-02-29 10:32:59

李闽榕:

特点之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从东到西呈递减趋势。

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明显降低,占全国比重有所下降;中部一些资源型为主的地区经济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与此相反,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比重呈不断增加趋势,且同比增速加快或与全国基本持平。

2012-02-29 10:33:52

李闽榕:

特点之二:区域间经济差异逐步缩小,并开始向协调发展方向转变。

从反映某一时点的区域差异情况的锡尔系数来看,其中区域间差异系数TB由2006年的0.0812下降到2010年的0.0675,降幅为75%,年均下降15%。差距系数明显缩小,充分说明这五年当中区域的协调发展在中央的政策指导下取得了明显成就。

相比之下,2006年以后TB/T、TW/T曲线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实施的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2-02-29 10:34:44

李闽榕:

特点之三:区域内经济差异也呈逐步缩小态势,且区域内经济联动性增强。

从反映区域内经济差异的Tw系数来看,Tw值由2006年的0.0468下降到2010年的0.0149,降幅达到79.6%,年均下降接近16%。2007—2009年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缩小的趋势比较稳定,但到了2010年,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区内经济差异趋于缩小,Tw值降幅为83.4%。

从四大地带内部差异情况对区域经济差异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四大地带的内部经济差异变化有着较大的差别。尤其是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呈现持续缩小趋势,这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对应。也就是说,东部地区竞争更加激烈,较快的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其次就是中部地区,内部经济差异也在逐步缩小。

“十一五”期间,四大区域人均GDP都处于快速上升趋势,但从名义增长率来看,西部和中部最高,都超过18%,东部约为17%,东部最低,为14%。可见,中西部地区超过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新的主力,呈现“东慢西快”的趋势。还有几个数据给大家介绍一下,2006年到2010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长了60.9%,西部地区增长了一倍,99.9%,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人均GDP的增长幅度,这是主要原因之一,明显缩小了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从人均GDP来看,2005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是1:0.401,接近它的40%,到了2010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变为1:0.178,差异缩小0.77个百分点。

2012-02-29 10:35:32

李闽榕:

特点之四:省域间由单兵突进、各自为战,向区域间的融合互动和一体化发展。

在过去30多年渐进式改革中,各省区注重追逐地方利益和领导政绩,加上多数地方自身经济基础薄弱,企业以及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性弱、开展区域合作与交流的动因和实力不强,这一时期,各地区的发展主要是以行政区化,单兵突进,各自为战,自己发展自己。

2012-02-29 10:37:55

李闽榕: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面对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转移的新趋势,省域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同城效应、同区效应越来越明显,企业和居民对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适应这种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打破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加快区域整合与一体化发展,这是各省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了10多个“国”字号经济区战略规划,基本意图在于开创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新模式。

2012-02-29 10:38:28

李闽榕:

二、“万亿GDP俱乐部”的扩容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是观察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广东省于2001年率先叩开万亿GDP俱乐部的大门,有一些省市随之相继跟随登堂入室。2011年底,全国已有23个省市(不含港澳台)成为万亿GDP俱乐部成员,其中东部有9个省市,中部6个省和东北3个省均已进入,西部有5个省进入。广东、江苏和山东继续稳居三甲,广东的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达到5.3万亿元;江苏、山东分别为4.9万亿元和4.5万亿元,距离赶超和挑战广东第一GDP大省的地位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2012-02-29 10:39:06 李闽榕:

1.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是省域经济增长的一个历史性突破。五个GDP突破万亿时间进程表(图),从这个表可以看出越往后跨越时间越短。领先跨入“GDP万亿俱乐部”的有广东、山东、江苏、浙江4个省份。2006年增到7个省份,2007年又增加2个省份,此次中西部地区的俱乐部成员尚只有河南和四川。2008年,各省市区经济发展加速,猛增到13个省份,包括中部的湖北、湖南两省份。2010年则扩容到17个省份,此时中西部地区的陕西、内蒙古、黑龙江成了新成员。2011年又增加到23个省份,中西部的广西、江西、重庆、山西也叩开了俱乐部的大门。实践表明,GDP超万亿后经济将步入快速增长通道。

2012-02-29 10:41:02

李闽榕:

2.GDP超万亿是省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台阶。

“GDP万亿俱乐部”也被称为“财富俱乐部”,意味着地区财富积累将由此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区间,经济发展将由此跨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和阶段。所以对于一个省域经济来说,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不是简单的数量概念,而是预示通过经济增长通过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个质变的临界点,表明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质的飞跃。从这一意义上讲,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是观察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人批判GDP,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GDP的财税收入和税收密切相关,没有GDP谈税收无从谈起,这是紧密挂钩的。

2012-02-29 10:43:19

李闽榕:

3.GDP超万亿表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23个省份的GDP超过1万亿元,其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3,不仅表明地方财富总量在增加,而且还表明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增强,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我国各省域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有湖北、湖南、安徽、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广西、江西、重庆、山西等10个省市的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

经济快速增长、财富总量持续增加,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重要标志,进一步表明正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使中国经济一直都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这与我们近六年发布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评价结果是基本吻合的,同时也表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这五年的评价分析,对增长的态势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分析。

2012-02-29 10:44:41

李闽榕:

三、港澳台竞争优势变化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香港、澳门和台湾是特殊的区域经济体,是中国整体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台经济区与中国其他经济区的联系与合作,是为在新的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带有全局性共同利益的经济运作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经济合作开始形成,并逐步走上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道路,使中国版图内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互相依存的格局。

当然,对于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而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的形势下,在应对经济发展的同时,面对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的激烈竞争。本课题组从2009年开始,根据港澳台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构建了一个港澳台地区和内地31个省市区在内的34个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并进行综合排名。

2012-02-29 10:49:07

李闽榕:

本的指标评价体系,主要是由1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和103个四级指标组成,通过采集2006—2010年港澳台地区和内地31个省级区域的指标数据。从综合排名结果来看,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分别处于第3位、第9位、第1位。“十一五”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2009年以前均处在第2位,2009—2010年第3位,下降了1位。台湾2006—2010是第1位,澳门2008年以后是第9位。

总体而言,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没有太大的变化,特别是与内地31个省份相比排位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从相差分值来看,内地处于上游区的省市与香港、台湾的差距在明显缩小。上游区内部的省域经济分值不断上升,香港、台湾的分值下降,差距比较大。例如,2006年广东的分值43.8分,台湾的分值63.3分,相差19.5分;到2010年广东的分值49.7分,与台湾的分值56.4分相差6.7分,五年内差距缩小了12.8分。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未来几年广东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将会赶上甚至超过台湾。这不仅仅是一种集体总量和增长率的比较,也是综合竞争力的比较。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港澳台地区经济只有不断增强和提升自身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从而在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介绍这些,不正确之处请大家批评,谢谢。

2012-02-29 10:51:07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李闽榕教授进一步解读了我们这一部蓝皮书里的一些重要成果。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企业经济专家陈栋生教授讲话,大家欢迎。

2012-02-29 10:54:05

陈栋生: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第六版的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会,第一,这一本最大的亮点就像封面所讲的,是对“十一五”各个省域的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盘点,这对于各个省市正在落实贯彻“十二五”规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扭转各个地方过分地关注增长的速度,而对于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竞争力方面重视不够,有很大启迪意义,也是成功地应对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能够成功应对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2-02-29 10:54:32

陈栋生:

第二,我同意刚才韩主任进的,这是一个科学的成果。我是搞区域经济的,我想大家要重视第10页表3,这个表3是5行,但是它反映了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在“十一五”期间由于贯彻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市场的变化,四个板块之间的差距有明显的缩小,从2007年以后西部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从2008年以后,西部、中部、东北全面超过东部,所以这三个板块在国家经济中的份额都提升了。比如西部地区原来是占整个国家的17%左右,到“十一五”已经提高到18.7,提高了1.7个百分点,表3反映了这个过程。另一方面,从绝对的水平,不管是竞争力或者是人均GDP来看,这个差距还非常大,表3也反映了这个。中部和东北相当于东部的3/4,西部还不足东部的2/3。我用其他数据进行了验证,比如国家统计局直属的研究部门就公布过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西部大概相当于东部的70%,比东部晚7年,西部2010年的水平相当于东部的2003年,跟这个表3判断大体一致。

2012-02-29 10:55:41

陈栋生:

第三,对这本书进一步提高它的实用性的一点建议。这本书有128万字,我想最重要的是它的总报告的第12节和第13节,以及分报告的最后一节。我刚刚翻了一下,我认为12、13节讲到的一些政策建议,第一个讲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稳健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我认为这些事情是温总理管的,是国务院管的,不是省长、省委书记管的,省长、省委书记只是把宏观政策作为外部环节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每一个省市分报告的最后一节我认为也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比如河南省“十一五”竞争力如果不提中原经济区,福建的竞争力不提海西经济区,我认为就看不到这个特点。因为这本书非常好,很有价值,所以更应该提高它的适用性。我建议两点:一是重视大量数据系统分析的同时要增加必要的实地调查的研究。对区域经济我有个观点:一半用脑袋,一半用腿,不用腿的话区域经济研究不出来。二是一个研究团队人数总是有限的,可不可以跟别的省的大学和发展中心开联席会议,比如河南,河南的高校和发展中心可以把这一部分写得更贴切一点,谢谢。

2012-02-29 10:57:36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陈教授对这部蓝皮书给予大力推崇,六部书的发布没有一次缺席的,你是最重要的支持者和推进者,还提了那么好的建议。竞争力研究中心是有一个论坛的,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不仅仅是做数据分析,还要到实地去。下面有请中国社科杂志社王利民副总编辑讲话,大家欢迎。

2012-02-29 11:01:12

王利民:

我是第三次参加,第一次参加的时候就听了陈老的发言,深受启发,刚才韩俊主任和金碚主任都讲了,现在都看出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都有某种收敛的趋势。刚才李主任的讲话里面也出现了这样的词——同城同区效应越来越明显。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释这五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一系列的收敛的区县,不管从交通运输,还是从公共支出,还是从需求结构,还是从外需走向内需,还是从社保趋同等等,都可以对这些趋同化的趋势作出解释,最新的,前两天公布的关于地级城市放开户口政策,会进一步加剧收敛的趋势。

2012-02-29 11:02:30

王利民:

2010年我讲过,区域之间、省域之间的差异,更多地会体现为城市与城市的差距,更多地体现为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差异。经过这两三年各地形势的发展,这种迹象越来越明显。剩下的差异就是高考差异,未来会越来越突出。可以预计,经过十年,就像我们奋战“三农”问题一样,现在已经慢慢淡出舆论视野,对社会问题,经过未来十年的建设,到了2020年,关于差距的问题会逐步趋于平淡。可以想像,就像美国东西部差距平淡以后,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到来以后,又会进一步显示自己的特点。到了20年代以后,竞争力之间的差距会越发的突出,将使得这种已经收敛的差距显示出更有产业特点,更有技术进步特点的差异,就像我们看到的美国的西部个别地区的房价远超过东部地区,这是在60年代、70年代高速路口全面建设以后,区域差距缩小以后,展开新一轮的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差距。

2012-02-29 11:05:10

王利民:

前不久我也到了广东看了一下,发现跟前十年已经大不一样了,前十年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镇,走了一镇又镇,镇镇像村,或者说走了一市又一市,每个市像县城,现在在这些地区慢慢形成了同城化的趋势,大都市圈逐步形成。如果我们在广东已经看到一体化加深,可以预计经过十年,我们在河南的中原地区,在福建的海西地区,都能看到这种大都市圈辐射的产业链、技术链、福利链这样趋同的趋势。我就讲这些。

2012-02-29 11:08:20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王副总编,他的发言每一条都可以作为微博直接发出去,非常有见地而且很精炼,我们也有现场微博,很有水平。下面有请中国最著名的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媒体朋友最熟悉的倪鹏飞博士讲话,大家欢迎。

2012-02-29 11:09:29

倪鹏飞:

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我想讲两点:第一,祝贺报告的发布,报告连续六年来对中国的省域竞争力进行了跟踪研究,这一次又对六年进行了总结,正像报告人和前面几位领导专家的评价一样,对中国的有关竞争力问题的理论和实践都作出了非常出色的贡献。我也是做区域竞争力相关研究的,我感觉刚才两位报告人关于区域竞争力发展的一些基本判断和我们一直研究的城市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特别是最近我们正在研究的城市竞争力这十年总结的一些结论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可以互相验证的,我对他们的研究表示祝贺,同时对我们的研究也有信心。

2012-02-29 11:10:01

倪鹏飞:

第二,讲一下我的一些思考,刚才金碚所长讲了,他是搞企业竞争力,搞工业(研究)的;谈到竞争力中的工业化问题,陈老师讲了趋势方面的问题。我们主要是讲城市方面的问题,我想就城市化这个问题做一个思考。刚才陈老师和王主编都谈到区域差距缩小的问题,现在中国发展最主要的主题是转方式、调结构,尤其是“调结构”,有许多种途径和方式,无论是专家还是决策者们,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大家都希望通过推进城市化来调整我们中国经济失衡的结构。从理论上说,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确实能够起到调整结构、升级结构的作用。刚才两位老师和报告人论述的区域差距缩小这个现象,其中很大的可能是由于城市化的推动,城市化的加速所引起的。这就给我们下一步推进城市化找到了现实的积极的意义,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2012-02-29 11:11:23

倪鹏飞:

首先一个判断,健康的城市化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但是不健康的城市化,或者说目前一些区域所推进的城市化不但不能使我们的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或者使我们的结构更加升级,反而使我们的结构变得更加不合理,不能实现结构的升级,甚至是结构的倒退。这是我最近在研究城市化中的一些思考,我们现在想再研究中国城市化的战略,这个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012-02-29 11:13:49

倪鹏飞:

我感觉目前推进的粗放式的、地方政府强力主导的不健康的城市化,给我们在结构方面带来很大忧虑。一是我认为不健康的城市化可能导致区域结构不是收敛,而是进一步发展,刚才几位领导和专家讲的数据,其实我也发现了,这是收敛的,但是是从很大的方面,行政区域的角度,从四大块,或者从整个省的角度来看,尤其是通过经济总量的增长来看是收敛的。二是是用几个比较单一的指标,比如就用GDP的指标,用GDP增长速度的指标来看是收敛的,但是如果用一个更加综合的指标来看是不是这样的?我把区域结构和城乡解决和在一起,叫空间结构。我发现至少有不少区域不是在收敛,是在进一步发散,比如大北京这个地区,北京的中心区和环绕着北京的河北这一块的贫困区,这个差距是不是在进一步扩大?

2012-02-29 11:14:35

倪鹏飞:

大家都说珠三角在收敛,如果再把区域范围缩小,珠三角的八九个城市和珠三角周边往北、往西、往东,从中国的指标来衡量是不是差距在扩大?现在政府部门在搞综合试验区,这个政策的结果会导致资源要素,尤其是高端要素,会进一步向中心区聚集,边缘地区会进一步衰退、衰落。所谓综合配套区这些东西应该是好战略和政策,但是它必须是更加综合全面的,我们在考虑中心区的综合配套发展的时候也应该为边缘区的发展、边缘区的补偿机制问题、公共服务的一体化问题作出通盘考虑,作出配套考虑,但是现在没有。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去推进城市化,可能我们从表面上来看,从大的范围上来看,从行政区域上来看是收敛的,从某几个指标来看是收敛了,实质上从更具体的,或者是更小的范围来看,从更全面的指标来看应该是进一步发散了,或者是差距越来越大了。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都放在一起了,叫空间结构。

2012-02-29 11:16:12

倪鹏飞: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这是一个共识,大家对城市化寄予的厚望尤其严重,尤其多。三次产业发展之后,这是城市化滞后导致的,如果城市化上去了,我们的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了,这个结构就会调整好,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深入分析一下事实,情况未必如此。我们看到一些城市的第三产业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确实增加了,比例提升了,但是第三产业中的什么大家要仔细看一看,最近几年,无论是小城市还是中等城市,还是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尤其是自己的第三产业比例提升很快的城市,取得成效的城市,他们第三产业里的结构是房地产。由于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迅速膨胀,表面上看是城市化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比例的提升,实际上无论是从第三产业来看,还是整体的产业结构来看,还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恶化了产业结构,甚至还不如以前。过去第三产业不足,但是工业是实打实的,我们的制造是纯粹的,尤其是浙江的企业,原来是搞制造的,现在都去搞房地产了,要么转移到其他地方,要么就关门不干了。企业的行为是很正常的,问题是博弈的规则、制度的安排,这个是不是有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和城市化联系在一起了?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对土地制度的安排、金融制度的安排、产业政策的安排,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对于目前的安排是不是要有一个反思。

2012-02-29 11:17:48

倪鹏飞:

关于土地方面的问题,应该是推进城市化战略中,或者是制度安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使得我们的结构不合理了,不升级了,而是隐患更大了。

需求结构,最近有一个发现,究竟是谁因谁果还不太清楚,需要进一步验证,所谓需求结构就是投资、消费、出口。由于半城市化,农民工到城里去打工,不住在城里,最终还要回到农村。可能使我们的出口有优势,使我们的出口比例对中国经济增长要大得多,需求结构,外需的比重过大,过分依赖于出口的局面,是不是也与我们不健康的城市化推进战略有关?这也与我们农村的土地制度,与我们的户籍制度,服从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社保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户籍制度在改。从理论上和总体上说城市化是促进结构升级的,但是目前的一些城市化的实际推进方法或者是制度安排、战略布局是要进行调整的。

2012-02-29 11:20:40

倪鹏飞:

动力结构(要素结构),我们目前整个国家粗放式的发展,大量依靠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这可能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有关,也与我们城市化的方式有关。现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时候有很多人的脑子动在城市化身上,不是转移人口,不是把农村的人口真正转移到城市来,而是扩大城市,建城区的面积,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很大,尤其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主要是低端的要素资源,或者是土地资源等等。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推进城市化,不是通过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技能,或者是通过对劳动力的教育使得他能够在城市里就业、创业这种办法,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大规模的投资(当然我们不能说城市化不要基础设施,肯定是需要的),但是过度通过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做大GDP,这种政绩化的考量,其实这个问题很早就存在,目前比较严重,十几年前我读硕士,在家乡的时候就在思考,甚至没有上硕士的时候我就思考,很多城市里没有产业,发展就是靠自己挖坑、铺路,表面上看经济在增长,但是产业没有增长。

2012-02-29 11:22:39

倪鹏飞:

最近我们看到,很多城市觉得很风光,基础设施城市变化很大,但是看不到多少像样产业,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目前有些数据体现出来的中西部地区的所谓人均GDP的增加,所谓经济增长的加快,是不是真正的商品、产品增加了,还是基础设施造成GDP增加?中央注意到这个问题,最近一再强调发展实体经济,要把制造业做得更强,我认为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了。

2012-02-29 11:25:35

倪鹏飞:

总体上思考了这几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引起学术界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要调整我们的战略布局,重建我们的制度安排,加强规范管理,克服不健康的、冲动式的城市化,走出一个健康的、新兴的城市化道路。这些问题能够解决,不仅对结构的调整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对中国社会发展也将起到关键作用。

总之在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城市化对中国的崛起、对中国的转型至关重要,健康的城市化可以实现飞跃,或者说走出这样一个陷阱,不健康的城市化可能会使我们陷得越来越深。

谢谢!

2012-02-29 11:26:26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倪鹏飞博士从城市化角度对省域竞争力状况做了很深入的分析,我们也期待他从另外一个角度对综合竞争力进行研究的成果尽快问世,他所主持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已经连续发布第十年了,我知道的消息是,5月份和大家见面。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我们今天这场发布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发布会议程全部结束,谢谢大家!

2012-02-29 11:27:45

第三篇:如何提高竞争力

在校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校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与他们自身综合素质不足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有意识丰富自己的阅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被动竞争转向主动竞争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方法。我们要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就必须将适应环境为主的被动的竞争转换为主动的预测环境变化,积极应变,提前采取措施,提高个人核心能力。

第一,学好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一种特殊的财富。要想成为企业必需的人才,就必须做到“术业有专攻”,并且努力做到无人能比,无人能及,使自己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专业性人才。

第二,要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而富有创新精神又会促使竞争的成功。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显身手,就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第三,富有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很多成功人士在讲到团队精神时,都把大学期间参加的学生工作作为培养团队精神的最佳平台。大学是某种意义上的小社会,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例如积极的参加社团组织、公益活动等等。

第四,强化综合素质,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在校大学生要有意识的塑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好性格:坚定的信念、充沛的精力、果敢的胆识和魄力、坚韧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这些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对于成就事业至关重要。

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大学生只有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才能及富有人文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谢谢大家!

第四篇:如何提高店面竞争力

12、怎样提高店面竞争力:

区域市场是由很多不同的商圈构成的,不同的商圈又有不同的竞争格局。如果想要在区域市场占得竞争优势,我们必须占领区域市场的主要的商圈。如果加盟商条件具备,可以进驻一些大中型商场,或在不同商圈开设专卖店。如果单个商圈较大,还可以考虑在一个商圈开设多家皮具专卖店。在这里我们通过对区域市场的店面竞争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店面提升综合竞争优势的方法,达到获得区域市场的竞争优势的目的。一般来说,区域市场的皮具需求量在一个时间段内是相对恒定的,由于区域市场品牌定位、店面位置、产品风格、产品价位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所以这个需求数量的分配也是不同的,需求量的分配与店面综合竞争优势息息相关,提高店面综合竞争优势就能有效的提升市场占有率,提高店面赢利水平,店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店面位置

店面位置是指店面所属的商圈和店面在商圈中的位置,店面位置是的好坏是店面成功经营的关键,所以开店前的选址工作是非常重要。一个城市可能存在多个商圈,但由于商圈形成时间有早有晚,所以商圈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商圈的好坏与商圈的位置、交通、商业气氛、成熟度、周围的环境等是息息相关的。一般在城市步行街、繁华地段、大型百货超市附近的商圈都是有价值的商圈,这些地段人流聚集,消费能力较强,品牌众多,非常适合开设专卖店。

在选择好商圈以后,我们需要根据商圈的特性选择专卖店店址。选店要根据人流量、人流方向、人群聚集点、店面费用、大小、能见度、店面周围环境、同行分布情况等进行初步评估,然后进行立地调查、预估营业额等工作。由于选店工作的可控性差,好位置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大量的店面信息,逐个筛选,这是一个时间相对较长的工作,要有足够的耐心。虽然店面综合竞争力不单是靠店面位置决定的,但店面位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2)形象

店面的形象就好比人的形象,我们往往会从一个人的五官长相、身材、穿着打扮、内在气质对人进行评估,消费者评价一个店的优劣也有相似之处,他们会从店面位置、店面大小、装修形象、品牌形象、店面陈列、货品、员工素质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设定一个参照物,而顾客设定的参照物又恰好是你的竞争对手的店面,所以店面形象不能低于竞争对手,否则我们便会在竞争力上略输一筹。店面形象包括装修形象、产品形象和人员形象。由于良好的形象也会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所以提升店面形象也是提升店面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3)气氛

良好的销售氛围是做好店面销售的前提。由于顾客比较容易受到气氛的感染和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销售气氛对于提高顾客的进店率和成交率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些气氛的感染做出一些购买决定,所以气氛营造在销售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销售气氛营造包括橱窗、货柜的布局、产品陈列、品牌广告、节假日气氛营造等内容。橱窗、货柜的布局应考虑人流方向,原则应让顾客方便进出,吸引顾客注意力。产品陈列是通过灯光、摆位、装饰陪衬托等手法突出产品的特点,强化产品价值。售点广告的作用是引起顾客的注意,强化顾客的心理感受,营造销售氛围。

4)产品

产品是整个营销过程中的主角,由于现在的市场是买方市场,所以我们要用消费者的眼光去看我们的产品,因此在确定产品结构、组织产品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营销环境进行仔细调研,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流行趋势。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它皮具店面的销售情况结合自己店面的销售分析,合理组织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出样率,作好产品组织工作。

5)价格

其实我们所说的价格不单指商品本身的价格,很多情况下我们是看产品的性价比,由于地方经济水平的不同、产品价格对生意的影响也有不同。如果当地消费水平较低,我们就可以多组织一些低价位的产品或特价商品进行销售。在价格问题上,我们必须迎合当地市场的消费特征。只要产品性价比能超越竞争对手,我们的竞争优势就会凸显出来。

6)促销

促销活动是商家最常采用的一种提升销量的手段,但促销活动不是越多越好,促销活动不能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促销活动的目的是提高销售业绩、处理过季产品、抵消竞争对手的促销攻势,促销活动一般是在节假日或季末进行,促销活动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置。

7)广告传播

广告传播的作用是巨大的,品牌广告传播活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简单来说,广告就是广而告之,传播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些企业活动来进行品牌传播。在经营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适量投放广告。例如在促销活动之前作一些电视字幕广告、散发宣传单张、张贴海报、强化售点广告等吸引目标顾客的关注。广告传播是店面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广告传播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品牌、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多的消费者认同。

8)店面管理

良好的店面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店面的销售业绩,店面管理包括的内容较多,由于店面经营活动所涉及到的人、财、物均需要管理,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坚持不懈予以实施。只要店面管理体系明确并实施到位,店面的经营业绩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9)员工素质

店面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店面业绩,并且影响是巨大的,员工的专业技能、心态与店面的成交率有很大关系。我们必须加强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树立员工信心,提高工作热情,让员工掌握特许经营的精髓和销售技巧,提高员工素质和实战能力,才能超越竞争对手,获得竞争优势。

10)顾客管理

顾客管理工作是专卖店的一项重要工作,顾客管理工作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的,我们应该通过VIP卡管理顾客,获取顾客资料,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和信息传递工作,通过一些额外的优惠或服务,提升顾客忠诚度,让老顾客带新顾客,形成品牌在区域市场的良好口碑。

11)服务水平

专卖店不但要销售良好的产品,还要注重销售服务工作,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专卖店的业绩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通过规范化管理,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水平,提供超越顾客预期的服务来获得顾客认同,12)统计分析

统计估计分析包括对货品的统计分析和客流情况、成交率、顾客反应等的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营业情况、商品走势、顾客反应、业务能力等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措施,灵活调整产品结构,组织促销活动,加强店面培训、管理,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13)竞争分析

专卖店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环境对生意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店面有一些这方面的意识,但很少把它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常常会遇到对手搞促销,对手有意放低价格与我们竞争等情况,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市场,及时获取市场信息,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应对各种竞争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店面经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个系统每个环节都是关联的,我们只有边发展、边创新,不断超越对手,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13、专卖店如何提升销量:

专卖店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生存与发展,提升专卖店的销售业绩,提高店面的盈利能力,经营者就必须要对市场有充分认识。所谓市场,对专卖店来说就是购买我们产品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我们所说的培育市场就是维护、培育购买我们产品的消费者。一般情况下,专卖店按所处的商圈、位置、人流量不同,操作方法也有所区别,人流量大的店面是通过装修、广告、陈列、气氛的营造吸引顾客进店,并通过丰富的货品、特价、促销价、导购手段提高顾客成交率,提升销售量,提高盈利能力。人流量较小的二、三级城市店面,除了采用以上方法,还必须将顾客维护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俗话说:“大城市靠人流,小城市靠人情”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专卖店位于某个特定的商圈特定的位置,它的顾客属性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有太

大变化的,所以我们必须对专卖店的消费群进行系统的分析,了解顾客需求、流行趋势,消费习惯等,合理组织的产品,引导消费,培育市场,正确面对市场竞争,认真分析竞争对手,进行自我诊断,找到有效的方法提升店面综合竞争力,专卖店才能保持良性的发展。由于专卖店商圈、位置、装修等已经形成定局,要想从这几个方面实行突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从提高顾客进店率和成交率方面提升店面的销售业绩。

1)、如何提高专卖店的顾客进店率

在自然条件下,店铺所属商圈级别、店址选择、店面装修及交通环境等因素直接影响顾客的进店率,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在以上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顾客进店率,我们可以将进店顾客分为自然进店顾客和被吸引进店顾客两类进行分析,进店顾客一是顺路进店闲逛的顾客,一类是对皮具有实际需求的顾客,不管顾客是属于哪一类顾客,提高顾客进店率自然会提升店面销量,进店闲逛的顾客,可能是明天的潜在顾客,当看过千黛名媛皮具以后,在下次买包货比三家的时候,自然会想起千黛名媛皮具,对皮具有实际需求的顾客只要能看到自己中意,价格又能接受的产品时,就会成为我们的消费者,所以我们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顾客的进店率。一般来说,在某个商圈的某一时段,买包的顾客总数量变化不大,谁的生意好就是谁能留住顾客。由于顾客通常会有货比三家习惯,所以只要我们提高店面的能见度,提升店面的整体形象,我们就有机会获得消费者的垂青。

提升顾客进店率,我们通常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下面就一些提高进店率的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1)良好的店面形象吸引顾客进店:整洁干净的店面形象,可以给顾客良好的第一印象,专卖店应注意门前干净整洁,无障碍物影响顾客进店,门口广告画面应及时更新,促销海报用水牌张贴放在醒目位置,店内陈列应充分体现产品价值感,布置专门的特价区域,用醒目的广告招贴标注特价产品价格,通过灯光、电视广告画面、声音或陈列等手段营造店面销售气氛,吸引顾客进店,这是店面自然销售的基础。

(2)利用广告促销活动手段把顾客请进来:通过一定的广告促销宣传活动,可以将顾客请进专卖店,我们可以在专卖店门口用醒目的广告或店内的促销活动气氛将路过店面的顾客吸引进店;用各类路牌、车体广告吸引顾客的目光,宣传专卖店;配货中心也可组织专卖店进行联合广告,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报刊登载促销广告信息,并分摊费用,使各专卖店能够以少量的宣传费用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另外,专卖店还可以在繁华的路段设点办理VIP卡,散发店面宣传资料,让顾客拿宣传资料或VIP卡到专卖店领取小礼品来提高顾客进店率和店面影响力,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培养潜在的顾客。千黛名媛皮具荆门专卖店店址在黄金的商圈边缘地带,但是通过在黄金商圈设点散发宣传资料、礼品券及办理VIP卡等手段引导顾客进店领取礼品,当月业绩迅速提升两万多元。

(3)联合促销可促使不同行业共同利用顾客资源:联合促销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不同行业的顾客加以整合,实现共享顾客的一种促销手段。不同行业之间的横向联合,不仅不会影响双方的销量,还可以共享顾客资源,对双方都有好处。例如同品牌女装或内衣联合促销。

2)、如何提高店面成交率:

顾客进店率是销售额提升的前提和基础,但提高成交率才能确保店面获得更多的利润。影响店面成交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产品出样率和保持合理的产品库存:专卖店货品出样率和货品存量直接影响店面销售,进店顾客或多或少都对皮具产品有某种需求或爱好,当货品出样率丰富的时候,顾客挑选余地较大,挑中的机率相对较高,因此提高产品出样率是提高成交量的有效办法,专卖店应及时更新货品,货品存量不足时应及时补货,一般情况下,有新货到店,前十天的生意就会较好,以后随时间的推移,生意会逐渐下滑,原因很简单:好卖的产品都卖掉了。所以专卖店应及时补货,提高产品出样率,保持合理的产品库存,经常变换货品陈列位置和陈列方式,给顾客常新的感觉。

(2)、配合配货中心及时对产品销量、存量、货品走势、畅销、滞销货品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组织货品:专卖店应注意货品的组织、陈列和管理,专卖店的货品组织应针对当地的流行趋势,满足顾客的需求,如果专卖店经营者只是以自己的喜好组织货品,就会导致货品适应面窄,货品吸引的也只是跟自己审美观相似的消费群体。千黛名媛皮具拥有强大的产品研发队伍和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组织品类较为齐全的货品。专卖店还要与配货中心密切配合,根据ERP系统的分析结果,对货品的走势进行分析,及时调换滞销货品,补充畅销货品。同时,专卖店还要根据销售特点尽量组织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货品,将货品价格组织管理好,以中档消费为主力,适当用特价产品向下覆盖部分市场,争取更多的消费人群。

(3)、正确运用特价手段处理滞销或剩余货品:

特价策略是在换季之前针对部分滞销或少量的剩余货品进行降价销售的一种策略,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时候是以商品的性价比对商品进行衡量的,滞销或剩余货品在实行特价后,性价比明显上升,货品流通速度自然加快,特价策略的采用,一方面可以提升店面的销售业绩,为品牌培育更多的消费群体,一方面可以减少配货中心的库存压力,使配货中心资金链活跃起来,便于组织更多的新货,提升店面销售业绩,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方式。部分加盟商认为公司100%退换货品,不配合公司的特价政策,滞销货品全部退回配货中心,结果生意越做越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退回的货品不会自动消失,退回货品最终还是要回到专卖店销售,而配货中心反而会因为库存压力加大减少新品的订货量,因此市场上流通的新货也会减少。新货减少必然导致市场萎缩,加盟店无钱可赚,所以加盟店不配合公司的销售政策,最终是自己害了自己。我们不但要积极配合公司的特价策略,还应该将部分剩余的尾款主动降价予以处理,避免尾款留存货架,提高货架的有效使用率。

部分产品特价会减少我们的利润空间,但可以在提前处理滞销剩余货品,相对季末清仓,特价策略是在产品将滞未滞时进行处理,可以避免更大的利润损失,有效地吸引部分中低的消费群体,让他们去试用,去了解,当他们觉得我们的包比其它的包更好的时候,他就会成为我们的忠实消费者,这也是培育市场,打击竞争对手的最好手段。另外,特价货品最好集中陈列,形成阵势,配合一些广告招贴,形成一定的销售气氛,以达到吸引顾客进店、提高店面盈利能力的目的。

(4)、正确激励和管理导购人员,提升导购成交能力:

导购人员对店面的盈利能力起着作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激励和管理导购人员是店面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导购的服务质量和导购水品直接影响顾客成交率,所以专卖店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体制,加强导购人员工作心态和工作能力培训,激发导购潜能。我们目前面临的的主要问题是进店人数不少,但成交率低。这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货品组织管理不到位,一方面与导购人员的心态和导购能力有直接的关系,顾客进店无论是闲逛还是准备购买产品,导购人员都应该尽力说服顾客产生交易。很多导购人员在顾客进店欢迎光临,顾客转完一圈就欢迎下次光临,顾客看包时稍微介绍一下,说来说去就几句话,问她顾客为什么不买,她会告诉你顾客只是看看,她们并不明白,顾客看看就是在货比三家,顾客越是看看越表明有购买欲望,只是因为还没了解到我们的竞争优势,所以还在犹豫,还在比较!作为导购人员应充分了解顾客需求,同顾客认真交谈,根据顾客需求向顾客进行推荐,做好顾客的专业顾问,获取顾客的好感,消除顾客的防御心理,引导顾客顺利成交。做好以上工作,就算顾客没有成交,也会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货比三家后,顾客回头的机率就会大增。为没成交找客观原因的导购就是不称职的导购,这样的导购根本就是老板请来看包的保安!

下面就导购人员的管理激励方面提供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①慎选导购人员:专卖店应慎选导购人员,杜绝任人唯亲:招募导购人员时,应全面考核导购人员,要做到宁缺毋滥。对已有的导购人员应布置合理的销售任务,设立奖惩激励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度,使导购人员产生紧迫感,发掘培养一些优秀导购人才。

② 帮助导购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心态,提升导购水平:

专卖店应经常开会学习,分享导购经验和导购心得,每天要求导购人员集体找到三款包的卖点,并熟记,每星期定期考试,对不合格人员予以惩罚,对优秀人员予以奖励。要求导购人员树立顾客进店就是买包,没有成交就是自己还没给顾客介绍到位的观念,对成交和未成交的顾客予以总结,找到成交的突破口。③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导购潜能逼出来: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购人员也有好有差,通过培训提升导购水平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时间相对较长,所以我们要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将导购人员的工作心态和导购技能逼出来。我们都知道,要顺利成交,首先应该了解顾客需求,导购人员不与顾客交谈,就无从了解顾

客需求。所以我们要求导购应与顾客进行充分的交流,我相信,每个专卖店的导购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如何与顾客交流可能会存在一些问

题,但与顾客交流太少才是专卖店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要怕导购说错,就怕导购不说,因为导购说过之后,她能看到顾客的反应,知道自己哪些说的好,哪些说得差,她会明白自己有哪些问题处理不好,如果她说的很好,她就会更加自信。所以我们应该要求导购对每个顾客的接待时间不少于二十分钟,不到二十分钟,导购必须向店长解释原因,店长可就导购提出的问题当场给导购解答,并要求导购在下次不要再发生同样的问题。实行这种制度一段时间后,对于接待顾客时间偏少,成交率较低的导购应予以淘汰。因为要接待顾客二十分钟,导购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留住顾客,她们会充分了解顾客需求,不断向顾客推荐产品,同顾客进行交流,而这一切,都是成交的必要条件。经过积极的努力,导购水平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店面成交率也会得到长足的提升。在实行以上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导购设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那就是每天多成交一个包,也就是将每天平均销售额提升三百元以上。

(5)、加强顾客管理,主动寻找目标顾客:

① VIP顾客的管理

:VIP顾客的管理是专卖店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我们应该与VIP顾客保持良好的关系,不定期向VIP顾客提供新品上市、打折等信息,为其提供保养服务,在重大节日向她们发放礼品,吸引她们再次光临,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促使她们再次消费或转介绍,利用VIP顾客的转介绍扩大顾客群。

② 把握好潜在的顾客:凡是进店的顾客我们都要认真对待,为其提供咨询服务,与顾客亲切交谈,了解顾客需求,促成交易并给其留下良好的印象;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挖掘竞争对手的顾客。

③ 主动寻找目标顾客:专卖店可以利用年节或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议,发展一些团购业务,团购业务可以利用自己的关系网络,或聘请一些有丰富关系网络的兼职人员,提供底薪加提成的模式,发展团购业务。总之,专卖店经营者应改变经营观念,将自己融入一个大的集体当中,以大局出发,不要抱着一个包就要赚多少钱的观念,只要有利于竞争和发展,我们就要去做。在市场竞争中,只有比竞争对手强才能把顾客吸引过来。专卖店只要对经营的各个环节不断改善,提高店面的综合竞争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胜利者。

第五篇:如何提高物业公司竞争力

如何提高物业公司竞争力

我国的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到目前为止,全国物业管理企业近3万家,从业人员达200余万人,物业管理面积逾20亿平方米,已经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逐步形成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在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批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脱颖而出,为开创中国的物业管理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物业管理体系,有效推动了物业行业的发展进程。

一 当前物业管理的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业管理自深圳成立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

1、物业管理行业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有了提高

据建设部统计,我国目前物业管理企业进3万家,从业也员达200余万人,同时,各地以开展评选优秀物业管理项目活动为载体,加强了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这一后动的开展,提升了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水平。

2、物业管理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

近年来,行业主管部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物业管理之中,市场竞争造就了一批有实力的优秀名牌物业管理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在社会上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和赞许,在行业内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3、初步形成了行业法规的体系

自1994年以来,政府开始物业管理立法工作,以《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为标志,建设部先后制定了相关法规,各地也加快了立法步伐。这些物业管理法规的制定,使物业管理初步做到了有法可依。同时,各地主管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开展物业管理市场专项治理,查处违规行为,这标志着物业管理的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4、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品牌和实力的物业管理企业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的管理规模和品牌的物业管理企业,尤其是深圳,像万科、中海等物业管理企业在深圳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企业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的管理规模,一定的社会美誉度和发展潜力,是未来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力军。

二 目前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尚未真正形成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格局,除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物业管理市场相对成熟之外,全国大部分地方物业管理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程度偏低,从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1、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机制还未建立

政府管房、单位管房在相对多的地区还普遍存在,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不能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去推进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立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系是培育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物业管理市场发展的基本条件。

2、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许多管房所改制的物业管理公司服务不到位,开发公司开发的项目大多交给属下的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单位产权的房屋大多由单位自己管理,这种封闭的自我保护式管理运作方式极不利于物业管理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服务行业进入市场,要遵循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因此,重点就是要建立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双向选择、平等协商,根据服务内容和质量确定费用,通过签定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和条件。

3业主委员会未能在市场中确定主体地位

业主是物业的所有人,也是物业管理市场的主体,业主委员会代表产权人和使用人利益,行使物业管理的选聘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此,建立业主委员会,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是我国建立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新制的基础,也是培育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关系中的这种地位未能得到体现,应有的作用还未得到发挥。所以,业主委员会的建立,是培育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的重要内容,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快这项制度的建立。

4、总体而言,企业的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有将近3万家物业管理公司,这些企业良莠不齐,大部分的物业管理公司规模偏小,这些企业很难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此外,有获取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之外,同时还存着一些没有获得资质的“地下公司”,这些公司的存在,客观上影响了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正常经营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

5、物业管理行业的立法滞后于行业发展。

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强了物业管理行业的立法,但是,现在的立法落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例如,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很多法规暴露出了漏洞;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领域未能进行立法的问题。因此,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步伐,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业管理体系,已成为保障物业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6、行业队伍素质偏低,人才短缺。

物业管理作为专业化的管理,需要各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但目前物业管理的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大部分上岗人员是物业公司临时招聘的,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缺乏专业技术和服务意识,把物业管理的概念还停留在修修补补,收收费用上,缺乏一种成熟的物业管理经营理念。加之物业管理的利润比较低,其琐碎的日常工作并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投入进去,由此造成的物业管理行业、人力资源的极端匮乏,从业人员普遍低。促进职工服务技能全面提高、管理、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任务非常急迫。

三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竞争分析

进入21世纪,物业管理行业将面临两方面的竞争;一方面大批国外同类企业的进驻给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国内企业若不积极汲取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前瞻技术,大力加强企业在人才、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实力,将使国内物业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和冲击;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政府及开发商在行业竞争中所充当的角色将顺应市场变化而逐渐改变,政府在行业竞争中所起的调控作用也将随着市场的规范而逐步淡化,新一轮的行业竞争将不仅局限于“项目”之争,而是业内企业围绕着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综合竞争实力开展的市场价格、市场分额的竞争。随着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物业管理费价格标准寻求价值理性回归将成为必然趋势。

四 物业管理行业经营型模式的实现

在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已迅速崛起一批顺应市场变化,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的知名品牌,这些企业在突出企业品牌形象,显示竞争实力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操作性的理论依据,为中国物业行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带头作用。

1、以技术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为特色。根据企业自身优势,发展如清洁、绿化、消杀等基础服务项目,高层楼宇电梯、机电设备、消防设施、智能化系统的检验、维护、保养、设计、改造、施工、水处理系统、物业管理软件系统的研制,开发等技术服务项目,使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和关键由简单维护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维护型、知识密集型转变,通过成立专业公司的方式,开展专业经营、进入市场,参于市场竞争、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以经营性物业的经营、管理一体化发展为特点,结合企业的发展优势,实现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格局。在物业管理、物业经营、配套项目开发融为一体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经营领域。积极参与、经营房地产行业相关领域的业务,如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销售、投资业务的策划;参与、经营与物业管理密切相关的行业,如物业租赁、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建材、装饰等,通过对管辖物业经营与管理的合力运行,开发物业的整体功能,提高物业的增值潜力,增强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后劲,实现企业规模效益。

3、以资本运作为细节,有效利用品牌企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运用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通过输入管理模式,实施品牌运作、收购、兼并具备发展潜力的目标企业,借助关联性强,规模大的工、商业资本进行强强联合,从而快速完成物业管理企业集团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拓展企业生存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低成本的市场扩张,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物业管理集团。

五 使物业管理健康、有活力的发展。

1、以创新精神为企业发展的后盾,在崇尚永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能力和创新规模的竞争,经营物业管理公司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是否具备生存的源动力和永续“增长动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否能激发每位员工的内在潜力,是其转化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建立完善的机构,形成实力雄厚,优势明显的创新产业,并将创新成果有效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之中。

2、以良好的经营效益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支撑。物业管理企业作为一种资源转化体,将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技术、知识等资源转化为产品---综合性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供应给市场,并提供就业、税收等,给社会和国家,虽然这种资源转化过程本身不是简单的为了谋求利润,但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必须通过创造利润来增加积累和吸引更多的发展资金,在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充分把握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变革,运用资本运作实现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目标。

3、以寻求企业良性发展为目标避免盲目发展。根据企业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坚持以管理服务为中心。以市场变化,客户需求为导向拓展新领域、新项目,并对新领域或新经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调查、分析、研究、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降低规模避免企业经营风险,同时要敢于放弃不赢利的项目和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领域,保存企业经济实力进行有效投入。

4、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为建立物业管理竞争机制作好人才储备,建立物业管理竞争机制、培育和发展物业管理市场,智力的开发,人才的培训是关键,物业管理的竞争,人才竞争是第一位,在激烈的物业管理竞争中,企业必须面向市场,认真研究市场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并在竞争中站稳脚,除了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做到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取信于民外,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企业如果没有一支技术精、业务好、懂专业、善管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职工队伍,难以在竞争中取胜。因此,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加速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使之适应现代化物业管理的需要。

5、物业管理逐渐走向法制化。以《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为基础,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规范性文件作为配套,实现物业管理竞争的规范化,法制化,有关部门必须加速物业管理的法律条文,使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竞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法律作保证,物业管理行业才能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

总之,新时期的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正确对待现阶段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转变、更新观念、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下载如何提高县域农行的竞争力(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提高县域农行的竞争力(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1 一、民营企业概述„„„„„„„„„„„„„„„„„„„„„„„„„„2 (一)民营的发展历......

    提高网点竞争力

    如何提升网点竞争力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以及同志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营业部的***,我演讲的题目是《如何提升网点竞争力》。银行网点是银行竞争客户的主战场,位于市场竞争的......

    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

    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 我觉得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目标是提升自己的素养,他是一个人全部知识和人生阅历的总和,他所学的所想的,他的成功失败,都点点滴滴地汇入了他的素养之河.......

    如何提高幼儿园竞争力?[合集]

    如何切实提高幼儿园竞争力? 作者:崔文生 2010/02/23 中国有十五万所幼儿园,真正有竞争力的、与时代同步的应该不到一万所,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这样就有十几万所幼儿园......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 编辑:admin 时间:2011-3-25 21:47:00 昨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20......

    浅谈如何提高工业城核心竞争力

    浅谈如何提高工业城核心竞争力----------缪端森工业城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租金单价高,出租率高,客户满意度高。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

    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

    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 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四年的风雨历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使得银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正是因为这一转变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与各家股份制商业......

    浅谈如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上传: 梅文魁更新时间:2013-12-27 9:34:32汕头市澄海汇璟中学 王培锋【摘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着重从“师德、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