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何在?

时间:2019-05-12 19:3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何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何在?》。

第一篇: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何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近年来,我们围绕农民增收,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但是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认为,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狠抓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运用行政手段的多,市场运作的少,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缺乏竞争力。二是一般性的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区域结构高度雷同,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加之,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农产品供求矛盾由总量为主转向以结构为主,从而致使大宗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相对过剩,出现“卖难”和价格下降。

2.农产品成本高。

3.非农岗位就业不足。

农民的非农收入主要来自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劳务经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度成为支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自1996年以来,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乡镇企业整体萎缩,增长速度回落,经济效益低下,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近几年来很多在乡镇企业打工的农民不得不重新加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列。由于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增幅也随之下降。与此同时,自1995年开始,国民经济连续7年缓慢增长,国有企业下岗或失业人员增加,为了给这些下岗或失业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城市都制定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给农民进城务工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加上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进城务工的难度越来越大。上述两个方面都减少了农民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农民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导致了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4.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而严重滞后。1998年,我国城市化率为30.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5%,发达国家为75%。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造成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拥挤在狭小的土地上,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造成了农民增收困难。与此相适应,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无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的就业领域窄小,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使农村经济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良性循环,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5.农民负担过重。

农民负担是农民向国家和社会无偿提供的支出,它与农民实际收入间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近几年来,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是一些地方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有关资料统计,1998年全国农民增加承担的“提留”、“统筹”等费用有180元,占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的10%以上,占上一年农民现金收入的16%,已大大超过了中央规定的“农民负担不得超过上年纯收入5%”的上限,由于农民负担加重,使得农民收入很大一部分被挤掉。

第二篇: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此,“十五”纲要中指出:“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的增长”。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一、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5.2%,农民得到了实惠。但从1997年开始,增长速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增长4.6%,1998年增长4.3%,1999年增长3.8%,2000年增长2.1%,直到2001年才出现反弹,增长4.2%。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比上年增长4.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575元,比上年增长约4%。最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一半。受“非典”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为2127元,仅比上年增长0.4%,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政府不再提高农产品价格,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幅下降。过去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靠政府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价格,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再靠提价的办法提高农民收入已经不现实。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因连年提价,加上粮食生产成本递增,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七成,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如果再提价无疑于饮鸩止渴。

(二)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特别是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逐渐减少。在一般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全社会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背景下,许多以低技术为主体的乡镇企业面临困境。一些地方原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改制,减少冗员,导致乡镇企业吸收农民就业人数下降和农民收入减少。2000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部分为1063元,与109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并不大;但在二、三产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方面,安徽省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为255元,与福建、浙江差距分别高达1018元、2181元。因此,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低,主要是差在二、三产业和工资性收入上。

(三)农民的不合理负担过重,削弱了农民收入的份额。农民的收入本来就低,却要交农业税和各种名目繁多的“费”。据统计,2002年,纯农户的人均税费负担为115.7元,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兼业户人均税费负担为81.8元,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兼业户人均税费负担为62.1元,相较之下收入较高的城市人口平均税费却只有49.5元。我国有些县乡基层政权人员过多,开支庞大,财政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口,为了维持基层政权的运转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向农民伸手要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二、农民增收缓慢的影响

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人在农村,农民长期不增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增收缓慢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1997年至2002年五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6%,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只增长3.8%。也说是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不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一半。农民收入上不去,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消除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带来负面影响,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要求。

(二)农民增收缓慢是实现扩大内需方针的巨大障碍。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通货紧缩,消费不足。为此,中央做出了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刺激9亿农民的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把农民消费的潜力挖掘出来,必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农民增收缓慢,消费欲望不强,消费模式仍然以生存性消费为主,农民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农民增收缓慢不利于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三)农民增收缓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严重的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的主题,也是我国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的主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看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同样,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难之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广大农村;关键之点,不是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而是农民收入普遍大幅度的增长。如果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必然要拖全面小康的后腿。

三、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同时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面对农民增收缓慢难题,我们必须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首先,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粮,增加粮食直补资金,并直接发放到户,千方百计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安徽省出台政策,规定早稻上市时,由国家指定粮食企业按每斤0.70元最低保护价收购,当市场高于保护价时随行就市。其次,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促使产品多样化和优良化,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再次,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贮藏等技术,并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名优产品。最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业从产前向产后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安徽省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试行农村税费改革,~年1月1日宣布在上年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取消农业税附加,减征农业税,为此全省可直接减轻农民负担近6亿元。2002年河南省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三乱”得到有效遏制,当年农民负担比改革前要减轻37.7%。农村税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彻底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各种费用,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三)发

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广大农村,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仍然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要积极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多种资产经营形式,把发展乡镇企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增加农民非农就业。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的重要途径。

四、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坚持“五个统筹”,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思路,加快建立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个统筹”的思路充满了辩证法,它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党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又深化了一步。用城乡统筹的观点来思考“三农“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支农、建农问题,而是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问题,通俗讲,是如何把“农民”变成“市民”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为36%,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我国工业增加值已占GDP的50%)。为了彻底解决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将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逐步解放出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的目标。

今天,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繁荣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满足了发达地区劳动力的结构性需求。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加快了城乡信息、劳力、资金、技术的交流,促进了城乡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规模经营。目前,外出打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年,全国共有近1亿农民进入城市打工,总收入达3700亿元。安徽省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人均529元,同比增长23%,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9.2%。

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的统筹,就是要逐步取消限制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不合理准入规定及不合法的收费;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年底,根据党中央、xx的部署,有关方面迅速行动,积极采取措施清理拖欠建设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截至~年1月中旬,已偿付历年拖欠农民工工资215亿元,清欠率达到68%,其中,~年发生的欠款已兑付89%。

其次是统筹城乡税收。许多国家都实行城乡一体的税收体制,农产品税负几乎为零。~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同时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总体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直至完全取消,这就为最终实现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最后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村全部贷款只占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的10%,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称,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今后制定货币信贷政策,要更加重视城乡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应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

可见,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重大的思想创新。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在统筹城乡发展框架内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第三篇: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此,“十五”纲要中指出:“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的增长”。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一、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5.2%,农民得到了实惠。但从1997年开始,增长速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增长4.6%,1998年增长4.3%,1999年增长3.8%,2000年增长2.1%,直到2001年才出现反弹,增长4.2%。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比上年增长4.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575元,比上年增长约4%。最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一半。受“非典”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为2127元,仅比上年增长0.4%,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政府不再提高农产品价格,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幅下降。过去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靠政府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价格,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再靠提价的办法提高农民收入已经不现实。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因连年提价,加上粮食生产成本递增,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七成,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如果再提价无疑于饮鸩止渴。

(二)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特别是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逐渐减少。在一般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全社会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背景下,许多以低技术为主体的乡镇企业面临困境。一些地方原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改制,减少冗员,导致乡镇企业吸收农民就业人数下降和农民收入减少。2000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部分为1063元,与109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并不大;但在二、三产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方面,安徽省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为255元,与福建、浙江差距分别高达1018元、2181元。因此,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低,主要是差在二、三产业和工资性收入上。

(三)农民的不合理负担过重,削弱了农民收入的份额。农民的收入本来就低,却要交农业税和各种名目繁多的“费”。据统计,2002年,纯农户的人均税费负担为115.7元,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兼业户人均税费负担为81.8元,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兼业户人均税费负担为62.1元,相较之下收入较高的城市人口平均税费却只有49.5元。我国有些县乡基层政权人员过多,开支庞大,财政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口,为了维持基层政权的运转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向农民伸手要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二、农民增收缓慢的影响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人在农村,农民长期不增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增收缓慢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1997年至2002年五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6%,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只增长3.8%。也说是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不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一半。农民收入上不去,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消除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带来负面影响,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要求。

(二)农民增收缓慢是实现扩大内需方针的巨大障碍。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通货紧缩,消费不足。为此,中央做出了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刺激9亿农民的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把农民消费的潜力挖掘出来,必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农民增收缓慢,消费欲望不强,消费模式仍然以生存性消费为主,农民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农民增收缓慢不利于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三)农民增收缓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严重的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的主题,也是我国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的主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看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同样,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难之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广大农村;关键之点,不是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而是农民收入普遍大幅度的增长。如果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必然要拖全面小康的后腿。

三、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对策促进农民增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同时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面对农民增收缓慢难题,我们必须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首先,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粮,增加粮食直补资金,并直接发放到户,千方百计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安徽省出台政策,规定早稻上市时,由国家指定粮食企业按每斤0.70元最低保护价收购,当市场高于保护价时随行就市。其次,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促使产品多样化和优良化,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再次,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贮藏等技术,并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名优产品。最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业从产前向产后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安徽省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试行农村税费改革,~年1月1日宣布在上年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取消农业税附加,减征农业税,为此全省可直接减轻农民负担近6亿元。2002年河南省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三乱”得到有效遏制,当年农民负担比改革前要减轻37.7%。农村税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彻底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各种费用,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三)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

第四篇:关于农民增收缓慢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缓慢的调研报告

阚文波

经过十多天的走访调研,我深入到东山屯村六个村民小组以农民增收缓慢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村组成员、党员、富裕户和贫困户,与他们亲切的交谈、交流和沟通,基本上掌握了解我村农民增收缓慢的几点原因,并加以分析,同时,根据调查,对下步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也提出了点建议和对策。

一、本地区目前的现状

(一)农民种地受制于天的局面没有太大的改变,俗话说:种在地上,收在天上,现今雨养农业是靠不住的,几年的灾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箕,煮一锅”的广种簿收簿种的局面难已改变。使单一的靠种植致富已成为泡影。

(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六合镇属丘陵地代,坡耕地较多,致使旱不能灌,有的农户自包产到户,土地始终未能深翻,造成土地板结,耕地畜水能力较弱,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越种越薄。

(三)农民的思想观念守旧,大部农民市场观念不强,市场信息不灵,结构调整不够合理,不能够围绕两个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养什么,龙头企业加工什么就种什么,而是看秋后的市场,看啥值钱来年再种哈,往往到时双掉价,总是打被动仗;还有的农民固步自封,不听劝导,只认准大豆种植,连年重茬造成严重的减产。

(四)农民文化素质低,基层科技服务人员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服务“三农”力度不够,造成农民种田不懂科学,就如邯郸学步,现代农业没实现而传统的耕作方式又废弃了,有的农民用药不科学,时间药品及药量掌握不准,不是灭不净就是药伤秧苗,造成人为的撂荒或减产。

(五)农民懒性思想严重,不能靠拾农家肥来培肥土地,三产三趟来增收,而是图清闲种地就用化肥,农药,不铲不趟,不仅使土壤板结,而且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现今的农药化肥价格高,每垧地投入得700--1000元,就会使农民自然减收。

(六)有的农民要致富苦于没有门路,农闲时节蹲墙根,打麻将,不琢磨致富路,不参加培训,一年呆半年,得过且过,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想挣,有钱就挥霍,没钱就硬靠的懒惰思想。

二、下步建议

(一)旗镇村三级要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上要有新办法,做好“水”字文章,尽快扭转靠天吃饭的局面,组织人民群众利用农闲季节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恢复现有塘坝,在平地上打抗旱井,治理侵蚀沟,退耕还林还草,对耕地进行深翻,确保土壤疏松,保护农田,使农民增收。

(二)要在科学种田上加大科技入户的高新优良品种的推广示范工作,在今年的基础上明年继续推广,并且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到试验田中参观,真正向群众摸得着、看得见、相得信。

(三)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利用农闲,组织送科下乡,到村入组,传授农村实用技术,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相培训相结合;二是电教科技片与实际指导相结合;三是技术员包片、包户指导与组织群众示范相结合,有效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

三、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对策

第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在促进农民收入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带头率领农民增收致富尤为重要,要转变多年来农民传统的种植,树立“为牧而农,为养而种”的观念,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以林护农,农牧林结合”的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真正达到灾年使群众不减收,促进农民增收。

第二,加大农村实用政策的宣传力度,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为农民宣传党在农村方面的实用政策,加快农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围绕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龙头企业加工什么就种什么,养什么的思路(如围绕奈伦淀粉,种植土豆,淳江油种植高油大豆等)。在牧业上做到羊起来,牛致富,从而达到牛羊当猪养,饲料当粮种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四化一贮(即投氨化、盐化、碱化、糖化,微贮)技术,提高秸秆的利用率,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舍饲养殖之路,在农业上,加大高雪消融产、高效优质的大豆,玉米、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在经济作上,以白瓜籽、葵花为主,在特色养殖方面主要以大鹅和柞蚕为养殖重点,扩大农民增收的覆盖面。

第三,加强对农民科技文化的培训力度,镇党委对科技培训做出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并且编制农民急需急用的适用技术手册。真正让农民了解,怎么种、怎么养的问题。同时还要选派农业特派员深入村组示范家中进行田间地头、坑头的技术指导,使农民掌握种养殖业的实用技术,为增收奠定基础。第四,要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的力度,在示范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示范的经验,组织群众深入到示范田参观,实地对比,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同时还要多为农民提供致富典型和经验,靠科技人员自己扶持起来的,身边的生动事例为农民致富指导迷津,而且减少农民对科技的无知对农业的减产的被动局面。

第五,积极引导,农民算帐对比的方式教育农民,放弃惰性,勤俭持家,利用农闲季节积造农家肥,由此而来不但培肥了地力而且还减少化肥农药的资金投入力度,是农民的直接增收。同时还需要引导,让农民挣攒大钱,一年365天,做到天天有事做,日日有活干。如利用农家菜园的绿色蔬菜晒制干菜,拿到城里的饭店出卖,编柳制品,利用农闲时到外地打工等等,都是攥钱的好出路。

第六,加快农村合作组织,支部加协会和经济人队伍的不壮断大,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产品流通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同旗内外的大市场联接起来,解决农户手中的产品卖难的问题,达到增产增收的目。

第七,加大对农民的资金投入力度,尽快解决家庭生产基本条件。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一时想转变群众增收缓慢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经常深入到村农户家中,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算帐对比,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等方式教育农民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户、科技示范、种养殖业大户的典型示范效益,抓试点,树亮点,建典型,创名牌,打品牌之路,建立市场需求我发展,自己需求靠市场的市场经济理念,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内蒙古阿荣旗

第五篇:影响农民增收原因

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德州市农业局

(2009年10月24日)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但受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常年偏低。

二、农业比较效益低。在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依靠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品牌农业发展相对迟缓。品牌就是生产力,就是经济效益。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没有品牌,就没有效益。近年来,虽然我市品牌农业取得较快发展,但由于各级政府投入不足,“三品”生产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弱于其他先进地区,高端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拉动效应相对较弱。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市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00余家,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16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从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看,部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连接仍比较松散,辐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互惠共赢、良性发展的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五、农民综合素质低。总体来看,农民较低的综合素质,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从事、创业能力,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下载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何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何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对合阳农民增收缓慢问题的分析

    关于对合阳农民增收缓慢问题的分析合阳县种子工作管理站作者:李宏 马宏涛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

    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问题。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农业......

    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的障碍解析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小康社会 农业产业化 合作组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全面进入......

    农民持续增收难原因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面对的重大课题。就这一课题,笔者做了一些调研,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谈几点个人看法和建议。一、对农民收入现......

    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与出路

    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与出路 赵君、刘涛 在农村发展这个问题上,国家一直在强调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从“多予、少取、放活”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再到《决定》中以“增加农民收......

    相对贫困增收缓慢问题思考

    相对贫困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家庭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明显,而且逐年拉大。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由于受区位条件和家庭自身状况的影响,地区之间以......

    相对贫困增收缓慢问题思考

    相对贫困增收缓慢问题思考相对贫困增收缓慢问题思考相对贫困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家庭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明显,而且逐年拉大。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

    促进农民增收

    白水民间资本助推经济发展澄城六大举措促进农民增收 (记者 王小丽 通讯员 杨娟)作为全省首个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意见》的白水县,今年民间资本呈现出活跃态势,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