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菏泽市2007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仅3个,2008年发展到43个,2009年更是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会议以后,农民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热情日益高涨。截止到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4个。为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应充分认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把握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总体要求,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一、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建设现代农业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体制作出了全面部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几年由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市场需求的拉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日益高涨,农机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市大型农业机械数量迅速增加,各类农机大户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农机服务产业化也逐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市农机专业户达12.5万个,其中农机大户达1.2万户。随着农业机械的快速增长,农机作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个机械的分散式、流动式作业方式,已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作
业市场的成熟,客观上要求农机大户必须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服务实体,提高其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增强其对作业市场的适应性。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整合和优化农机、人才、技术等农村资源,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农机作业规模,提高机械利用率,提高农机经营效益。在农机大户的基础上,形成的制度健全,功能完善,服务齐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成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机化水平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市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9.8%,农机化发展已进入高级阶段的边沿。进入农机化高级阶段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必须推进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粮食作物各个生产环节及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作业,不是靠单户单机能够完成的。而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高、服务功能全、规模化作业水平高、服务质量好和信誉度高,在激烈的作业市场竞争中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不仅能满足耕种收作业的服务,也可提供浇水、植保和农产品初加工全过程作业服务,不仅能提高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而且能推动全过程机械化,是农机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市11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全市作业面积的30%,实行规模化作业面积达50余万亩,开展机械植保、浇水灌溉和田间管理作业面积达10万余亩,有效地促进了全过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三)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在不改变生产责任制的情况下,为家庭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通过合同订单作业、代耕代种作业,实行土地托管、土
地租赁承包等,达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目的,促进土地有偿流转,实现规模化作业效益。农机专业合作社既能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又能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率,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增强农业物质技术基础,提升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进程。
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正确把握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和总体要求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合当前中国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但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正确把握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总体要求。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发展方向。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坚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在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作业方面下功夫。通过订单作业、合同作业、土地托管、土地租赁实现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工作指导,切实搞好服务,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坚持“五化”要求和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建设标准化: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具有一定的注册资本。农机大户
10户以上,大中型机械10台套以上,各类作业机具齐全,能承担耕种收、植保、浇水等农业全过程机械化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场地在2.5亩以上,能存放大型机械的标准化库房不少于7间,办公室及办公、维修车间、配件仓库等设施齐全,库房为砖混结构或铁制钢架结构、铁制大门。二是管理规范化:健全组织机构和合作社章程,人员、机务、财务、安全生产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并能严格遵守运行规范。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行社长负责制,职责清晰,责任明确。三是经营企业化: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农机经营,做到产权关系明晰,责任、权利、义务明确。四是作业规模化:统一签订作业订单或合同,推广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达到作业效益最大化。五是生产科技化:推广使用先进、适用、安全、环保、可靠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提高作业科技含量和科技生产水平,最大限度的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增强农民用机积极性。通过实行“五化”要求,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趋于管理规范,程序完善,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效益,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做出贡献。
当前,建设规范标准有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农机大户流动式、即时性作业向固定式作业转变。目前开展的农机跨区作业多数采取流动式即时性地头作业交易。这种方式在前几年,大型机械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对提高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促进全国农机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大型农业机械发展速度较快,作业市场由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再无计划无目的的流动式作业,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就会大幅度降低。也会使农民盲目地购买机械,造成资源浪费。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机械组织起来,先签作业订单、作业合同,再有计划地组织作业,由流动式作业变为固定式作业
形式,减少机械盲目外出作业和转移费用以及农民盲目购机,有效地配置农机资源。二是从分散、零星作业向规模化作业转变。目前,机械作业地块分散零星,是造成作业效率不高,作业效益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对农民签订作业合同和订单,积少成多,达到规模化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可积极推广土地托管和土地承包等方式,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土地形成规模,达到土地规模化作业和集约化经营,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社员的经济效益。三是从农作物主要环节生产机械化向农作物全过程机械化转变。农机大户作业由于服务功能不全,只能进行耕种收作业服务。而农机专业合作社可集合各种资源,极大地提高其服务功能,在耕种收服务的基础上,向植保、灌溉、田间管理、农产品初加工拓展。一方面拓展了服务,增加了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全过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使多数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转移到非农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措施,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一)领导推动。快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农机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它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尽管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凭借独特的组织优势、灵活的机制和广泛的适应性,显示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农机化服务体系中主要力量。因此,农机部门要把合作社建设列入工作重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大力度,切实抓出成效。积极给党委、政府做好参谋,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来抓,整合农村各项政策,全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二)政策促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离不开财政、土地、工商、税务、物价、金融等部门的支持,菏泽市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在资金、场地、登记、税收、贷款等方面争取优惠政策,形成扶持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在补贴机械种类上,根据全市农机化发展实际与合作社开展作业需求,放宽补贴类型。农业项目和上级农机科技创新项目优先安排合作社承担。对达到“五化”要求的合作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库房建设或作业费进行补贴。为合作社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信息,并在技术指导、跨区作业及挂牌办证等方面提供优惠便捷服务,调动了农民组建或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
(三)市场驱动。在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导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市场求发展,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创新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给社员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等环节向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延伸,从农机作业服务向土地流转经营和生资、技术、信息服务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其自身发展的活力,带动社员共同致富的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四)典型带动。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中,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走典型带动的路子。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给予重点扶持培育,并认真总结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及时推广。为实施典型带动,菏泽市农机局积极培养典型,扶持典型,宣传典型,极大
地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2008年,菏泽市农机局下发了《关于建设示范性典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通知》。今年,又举办了两期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培训班,并对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定了标准,达到标准要求的给予1.5至2万元的奖励。组织全市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参观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全市示范性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37个,有力地带动了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第二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枣庄市台儿庄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及经验交流材料》
一、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台儿庄区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余万亩,辖5镇1街,共有211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3万。截止到2011年底全区已拥有农机总动力31.1万千瓦,各型拖拉机63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00余台,联合收割机900余台,各种配套农机具16000台套。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弱,农机新技术推广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我区农机部门把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2008年至今我区共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7家,会员298户,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80台、联合收割机127余台、免耕播种机等配套农机具600台(套),固定资产总额达2000多万元。服务于农户的数量达到38000户,从业人员达到680人。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区农业生产中带来的效益
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农业,服务社员,服务农民;诚信守约,用户至上,质量第一,合理收费;突破地域,跨区作业;提供多功能农机作业服务,创一流服务品牌的服务宗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自我造血能力,积极促进社员增收。合作社以种植业农机服务为重点,突出农机跨区作业,创合作社服务品牌。合作社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机作用,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在组织好外出跨区作业的同时,也积极吸引外地机械到本地一起参加机收会战,设立跨区作业接待处,为他们提供配件、油料供应、食宿等服务工作。几年来,与安徽的阜阳、蒙城、利辛、怀远、涡阳,河南省的驻马店、漯河以及本地相邻区市合作社结成了对子,联动互派机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作社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机具实行“五统一、一核算”管理,集体作业,单机核算,开展订单作业和合同作业2011年共签订作业合同160份,完成作业面积16万亩,年收入达到950万元,真正做到了成立一个,服务一片,带动一方。
三、树立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我们重点抓了合作社的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序地发展。2010年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1000余亩进行土豆蔬菜等种植,合作社将流转土地统一进行调整,科学规划,实行“统一机械耕作,统一供种、肥,统一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的四个统一经营之路,确保流转田的高产丰收,积极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大大节约了成本开支。带动周边土豆种植500余亩,可增加农民收入10万余元。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受到了省办的表彰和奖励,2009年获得省农机办“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奖励,同时获得台儿庄区“优秀专业合作社”称号,2011年4月12日省政府在潍坊市组织召开的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台儿庄区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全省明星农机合作社”称号,该合作社是我市唯一受到省表彰奖励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东方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投资30余万元新建办公室和车库,建筑面积达到800㎡,2011年完成作业面积1.6万亩,收入达到86万元,获得省2010年“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各家各户的机具组合到一起联合作业,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让大型农业机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又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带动走农机致富道路。
四、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我区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组织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管理不够规范,制度还不健全。
2、资金不足。农机专业合作社资金筹措困难,难以继续发展壮大,阻限发展步伐。
3、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管理人员。
4、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加强。
五、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争取落实利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扶持,促进健康发展。通过补贴资金和项目等有效手段,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扩大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社积极、稳妥、有序、健康的发展。农机部门应在其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保证农机用油等方面成为广大农机户的坚强后盾。2.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一些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术不过硬,在麦收期间盲目操作,易造成机毁人伤事件,严重影响农机户的作业收入。因此,各合作社要对全县农机手加强技术、安全培训,避免农机手出现不应有的损失。
3、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要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引导农民要尽最大可能流转土地,实行连片整地,实现土地连片种植,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化,大大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空间。
4、树立典型,确保发展方向。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农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应当采取引导和扶持的方法,以典型示范推动其发展。要推出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它们的做法和经验,带动更多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在多方面加以完善,予以支持。合理制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争得更多财力资金扶持以及加强配套服务和强化示范带动等。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升合作社成员的业务素质,引进推广优质高效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农机合作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多渠道争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资金,强化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完善合作社服务功能,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
第三篇: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浅谈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浅谈
齐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山东省农机化示范县,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县。全县总人口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耕地128万亩,常年种植小麦113.6万亩,玉米85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09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216万千瓦,农机总值6.5亿元,拖拉机保有量5.2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20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132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190台。小麦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75%。农机合作社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化的生力军,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机化科学发展。近两年来,齐河县农机局以创新理念引导发展,以优惠政策推动发展,以一流服务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并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
一、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意义重大
1、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土地流转的重要力量,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机具、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既发挥大型农机具的优势,又突破土地、行政区域的制约,在农户与农户之间发挥着聚合作用。
2、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升农机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机手集中起来,为农机管理服务构筑了平台,搭建了载体。安全生产、农机新技术推广、机手培训、维修服务等更有效、更到位,在农机主管部门与农户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
3、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农机合作社通过耕地托管形式,集中管理,统一经营,既能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安心从事二、三产业,又能通过规模化种植订单农业,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
二、如何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1、提高认识、理清思路
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媒体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织广大农机管理人员放弃节假日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发动,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调研。2009年组织调研组6个、130人次到乡村,在调研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确立了“自发、自愿、自主建”和“民办、民营、民受益”和“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边规范边发展”的思路。按照“指导不决策、服务不干预、扶持不包办”的工作要求。工作中重视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是保证。二是认识到位是前提。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四是经济建设是根本。五是规范动作是关键。
2、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农机局长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各科室分工明确。县委、县政府把合作社建设列为各乡镇、有关部门的考核目标,制定了发展计划,多次召开现场会和合作社社长经验交流会议,对社员进行培训,强化了对合作社的指导作用。
3、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政策倾斜。对全作社主要成员购买农机具放宽标准,最大的量优先满需要。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对发展前景好,运行规范的合作社优先给予项目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服务手段强化。三是把其它项目优先给农机合作社,给予作业补贴。四是协调县、乡镇部门给予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五是协调工商部门及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六是做银行和合作社的搭线人,协调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三、如何才能把合作社做大做强
怎样才能把合作社做大做强,要围绕如何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做文章。
1、牢固确立服务意识
作为合作社理事长,必须牢固确立服务意识,服务是合作社的根本,服务是合作社实现利润的主要渠道。要想法设法、挖空心思为农户搞服务。为社员找活干,提高机械利用率,增加机手收入;为无机户找机械,发挥合作社无可替代的作用。
2、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要不断提高装备水平。随着农业产业和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农机技术由产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由重要粮食作物向优势经济作物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服务能力,除了拥有常规的农业机械外,还应拥有植保机械、设施农业机械、水利机械、工程机械等,能为农、林、牧、渔业等各类行业提供服务。
二是要有精湛的操作技术。同类机型有的作业多,有的作业少,操作技能最为关键。如:晏城镇兴合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董刚一,同样是一台小麦收割机,她却能将机械的性能发挥到最佳,从而保证了作业的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赢得了用户的好评。
3、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一、做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一种模式是:订单作业拓展市场→托管土地全程服务→承包土地规模经营。像齐河县大刘农机合作社一样,先与附近的农户签订作业合同,让他们体验合作社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让农民认可你的服务,然后逐步转向托管。托管初期,由于农户生活来源渠道不多,过早让农民流转土地,心里总
会感到不踏实,而且过多农民贸然失去土地经营权,搞不好会引发社会问题,而当农民经过几年土地托管尝到甜头之后,对这种做法的认知度有了提高,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托管,特别是当他们经过几年打拼有了固定的打工收入之后,更愿意将土地的经营权彻底放手,这时,土地流转就会水到渠成。要实现由订单到托管,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合作社的服务质量,质量越好,过程越短,这种模式适合于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高的乡镇,如:胡官镇、刘桥乡等可采取这种模式。对经济条件较好,土地收入不是主要来源的地方可直接采取由托管到流转,如晏城镇、潘店镇镇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合作社可采取这种模式。其他合作社也可积极探索承包经营、全程托管、菜单式服务、股份合作等模式,创新不同的服务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
二、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壮大合作社实力。农机合作社根植于农村、服务于土地,合作社要生存、要发展,关键在于有无大量稳定的土地可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每个社员的收入,同时,要有赢利。当合作社有了土地之后,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种植,在种植品种、时间及农艺等方面能达到标准化生产,为充分利用农业机械,使用农机新技术提供了条件。同时,随着服务半径的扩大,有了固定的服务对象,就可以开展多种经营,如产前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经营,产后的粮食烘干、加工、运输、销售等。也可以围绕农机作业,拉长链条,向农机维修、农机租赁、油料配件供应拓展,形成综合性服务社团,如:齐河木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从事农资经营、农机维修等多种产业。
三、规范服务操作,健全运行机制,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合作社的服务水平决定发展水平。一是要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标准,要以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吸引农户参加订单作业和土地托管,进一步提升作业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各合作社要积极探索这方面的路子,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二是要正确履行社员、理事会、监事会等职能,实现民主管理,明晰农机产权,理顺内部财产利益关系,完善财务和权益分配制度。内部管理一定要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不断增加合作社的吸引力。
四、创建明星合作社,提高合作社的影响力。合作社要牢固树立创先争优意识。已建成的,要在优质服务上、扩大经营范围上下功夫;对未建的,针对相应的“统一的规范设计,统一的建设标准”,筹备建设一支高标准、规范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队伍,是齐河农机发展的新任务,这些合作社将作为齐河县农机的品牌打出去,提高齐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
五、创新机制,展现合作社的活力。
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成新技术推广、新机具示范的新基地,建成农机手培训的新阵地。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都要积极主动承担农机化示范项目,如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收等。新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定要成为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普及推广的先锋。
第四篇: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汇报
赤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
建设情况汇报
赤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宗旨,把发展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向。近几年来,我市确定了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思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数量上由少到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较好地解决了农机规模化作业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减轻农户劳动强度,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一、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是农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和发展农村牧区农牧机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农机化水平,代表着该地区的农机化发展程度。目前全市已经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为98个,有社员6268个(户),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5698台(套),承担着全市1250万亩耕地的 生产作业任务。目前在全市已经形成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分别是:农机合作社与种粮农户之间的有机组合;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机户、农户有机结合;农机大户之间的有机结合;基层组织牵头,把有机户与农户联合在一起。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机械的利用率,使综合作业水平从合作社成立前的56%提高到了70%,提高了14%。今年年初,我们制定的任务是在2011年全市将再新增加2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我们坚信,一定会完成年初所制定的工作任务,使全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二、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措施:
(一)、农机主管部门作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有力支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一方面,实施项目带动策略。安排项目时,优先考虑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给予重点扶持,以增强他们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争取资金多元化投入。在农机专业合作社自愿扩大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更新大型、新型农机具给予低息贷款,支持其建设和发展。
(二)、做好舆论支持,推广典型经验。我们及时发现和总结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中的典型,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农机部门的新动态和新亮点,引导和推广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使基层和广大农牧民群众增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信心。通过活生生的典型让农户切实感受到社内和社外的差别,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我们农机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农机部门的技术优势,经常向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各种农机服务信息,同时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到专款专用。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这一专向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优先补贴,实行多购多补,还可以累加多补,多渠道争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资金,以强化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完善合作社服务功能,壮大合作社经济实力。合作社作为实施各类农机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科技研究推广项目的重要主体,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集体入股、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五)、高度重视,齐抓共管。我们农机主管部门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 务和重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合作社的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强化各项措施,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做为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落实责任,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促的局面。
成效: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结起来,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农机手收入。通过合作社,把本地区拥有的农机服务组织调动起来,开展跨区作业,开辟了作业市场,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了联系政府部门和农民的桥梁,有效拉动农机消费市场,协助农机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向农机主管部门传达农民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使农民能够获得真实的市场信息及政策精神,由此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协作意识,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利,信息上争相传播,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避免了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明显。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农牧业产业化和订单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作物品种的统一,即可按订单生产,也可以按市场需求整体出售,从而提 高了农畜产品增加值,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三、农业部规范化示范社建设情况
2010年,自治区农牧业厅将“建设200个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列入为农牧民办10件实事之一,到2010年底,赤峰市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30个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任务指标。社员总人数达5243人,现有资产总额为13702.39万元,机具2776台套,拥有8624平方米的机具库棚,年农田牧场作业服务面积达到118.01万亩,服务总收入3198.2万元。
(一)金秋农机专业合作社
2007年,松山区碱洼子村被列为国家级农机示范园区,为了保证园区建设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本着政府扶持引导,村组积极组织、农民自愿参与的思路,2008年碱洼子村9个有机户联合起来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金秋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将自有机具加入农机合作社统一管理,并通过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为合作社购进大中型动力机械6台,精量播种机、深松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配套机具12台,合作社的资产达100多万元。为了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存放,统一维护保养,金秋农机合作社自筹资金22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的农机大院,设有办公室2间、会议室3间、封闭式车库8间、零配件库3间,机具棚120平方米。2009年该村召开村民代表及党员会议,在农民自愿 的基础上,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试点工作,土地流转经营试点面积5000亩,该村土地流转采取三种形式,即合作社承租、农民土地入股和合作社代管代营,以此探讨不同形式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实施效果和有效途径,以达到四个目标:即在不减少土地种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减少农民收益的前提下,达到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利灌溉自动化、生产技术标准化,把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增加非农收入。这种以合作社为依托的农机示范园区建设,直接发挥了“减少农牧民,富裕农牧民”的作用,在促进土地流转方面,活化了劳动力要素,产生了“走一家、富两家”的效果。现在该专业合作社已完全带动了周边乡镇农机化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松山区长青专业合作社
该社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到2010年作业面积已达7000亩,占所在村土地面积的30%。它通过租赁、土地入股、代耕代管三种流转形式实现规模经营,对于租赁的土地,按当年每亩预计总收入的45%提前支付,差额秋后补齐;入股的土地,按近三年平均纯收益乘以经营权年限,减除资金时间价值(同期银行贷款利息)按年折价,算作股金,参与分红;代耕代管的土地,合作社每亩收取180-230元的代耕代管费,产量收入归农户所有。入股和租赁的耕地实行农资、耕、种、管、收、销六个生产环节都由合作社统一组织操作,分户核算,农户的经营权流转的地块,实际上只是保留了一种收益权,流转到合作社的地块采用“确权不确地”的管理办法,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经营。连成片的土地,不但给大型多功能农业机械施展威力创造了条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迅速恢复和提高。
(三)宁城县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
该社原是经营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企业,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它改变了传统耕种模式,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优势,实现“良种”配“良法”,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推广精量播种技术。今年该社与农户签订耕种合同1200份,实现了统一给农户提供种子、化肥、药剂除草、农机作用服务,实现了跨旗、县的辐射作业规模。通过统一作业,使农户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其他产业活动。该社还安装了一套价值21万元高效、全自动、自走式现代化节水灌溉系统,为当地的节水灌溉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四、“十二五”期间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农机专业合作社法》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现代农牧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国家粮食增产工程建设的带动作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 设,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积极探索机械化引领规模化经营的新路子,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实现技术进步,推动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实现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
(一)在培育上择优发展。在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后的发展中,把扶持较大规模、较强服务能力、有较好社会影响的农机大户作为扶持重点进行培育,采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长效机制,以此推动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二)在经营上培养引导。在运行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服务功能上实现多元化,经营上走市场化的路子,不仅引导其开展田间作业,同时开展技术培训、机械维修、新技术推广等服务项目,推动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需求为出发点,以综合效益为目标,通过合作社的优势跑业务,组织成员开展各种作业,以经济效益带动发展和建设,让农民看到合作社带来的实惠,激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社建设和服务的开展。
(三)在发展上政策倾斜。积极协调与各部门合作,为农机户提供作业或需求信息,积极争取项目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和使用农机具给予补贴。在安排项目时,优先安排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以农机项目的建设来带动合作社的建设。
五、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项目较少,服务领域狭窄。我市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数仅经营常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旋耕机、深耕犁、联合收割机,主要从事机耕和机收工作,而只有联合收割机实现了跨区作业,机械的利用率不高,作业量小,收入较低。并且合作社对新型农业机械信心不足,投资怕担风险。导致机耕作业市场竞争激烈,效益比较低,同时,也影响了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进程。
(二)土地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受土地分散、地块过小的限制,农机作业的效率与节本增效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完全依靠自我发展速度缓慢。地方政府及涉农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措施,要用扶持龙头企业和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的思路办法,来谋划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从而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生产。
(三)各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早,到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规模小,合作范围不广,层次不高,规范不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合作社的成员大多是农民,基本素质比较低,缺乏发展活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差。
(四)政策、资金扶持难以到位。《合作社法》明确规 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国家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地区地方财政并没有建立专项资金,在对合作社建设机库棚场、示范区机耕道建设、深松免耕作业等项目的补贴资金不到位,并且金融信贷资金也不是很通畅,春耕作业所需贷款难以及时到位,这些都阻碍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六、加强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率先学习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精神,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总结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新动态、新亮点和新典型,加深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要理顺发展环境,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投资力度。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切实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政策导向,及时研究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其次要多方投入,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求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农机化发展资金,用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三)、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首先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机具场库棚建设给予支持和投入,同时要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以适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其次各级农机农机主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在投入上建议自治区、市级财政对农机固定、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农机具场库棚建设扶持资金。
(四)依法发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全旗各苏木镇都应引导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
(五)、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六)、充分利用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做大做强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协调,实行区域化种植,实现同类作物株、行距的统一,依照农艺要求,统一作业工序;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实现机械化连片作业,提高效率,保证作业质量。要以合作社为龙头,形成多项统一的规模化经营方式,提高 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利用已成熟的农机化技术,创新新的技术理念,使农机与农艺有效的结合起来,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技术纽带。
赤峰市农机研究推广中心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第五篇:农机专业合作社
机声隆隆响四野赤心拳拳绘蓝图
——孝昌县农业科技创新探访
初夏时节,进入孝昌季店,乡间大道通坦开阔,农田阡陌纵横交错。车行厉店,长街尽头,一幢三层楼房与众不同:房前,“李好农资服务站”、“孝昌县鑫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牌匾赫然眼前;屋后,几畦寸余长的秧苗正在上千只塑料盘里竞相伸展,享受雨露滋润过后阳光的照拂„„
眼前的男主人李双桥,35岁,中等个,皮肤黝黑,鼻梁间架副眼镜,浑身散发着浓浓的书生气。
一见到记者,温文的李双桥便谈起了自己的育秧心得:“通过机械化育秧,3天就可下种,15天就能移栽,每亩可增产300斤。”
随行的孝昌县宣传部副部长黄俊元告诉记者:“以前夏播时节,很多地方不得不等水下秧。机械化培育出来的秧苗,具有抗旱性,所以即使现在碰到干旱也不用担心栽过季秧了。”
“现在孝昌正干旱,我们已经帮周边缺水不能下秧的农户,栽种了500百多亩了。”李双桥补充道。
这边,俊秀的女主人舒红萍热情地介绍起摆放在屋里的一台“育秧播种流水线”:加入拌入肥料的散土,只需15秒钟的时间,散土便在机器内自动完成了装盘碎土、洒水、均匀播种、盖土等一系列过程。一盘盘播种后的泥土刚下“流水线”,就被放入35℃的温室大棚进行培育。3天后,已经长出嫩芽的种子再到秧苗场练苗15-22天,可供栽种的秧苗就长成了。
“联合村又要秧苗了。”说话间,季店乡农业服务站站长季月波来拖秧苗了。“我去卷秧!”与丈夫李双桥交换了一下眼神,舒红萍从容地穿起丝袜套上雨鞋,来到后院的秧苗场。
卷秧,就是将塑料盘里像绿毯般的秧苗一块块卷起来,卷成一捆一捆的圆筒状,装上插秧机送到田里。
只一会儿工夫,一亩多地的秧苗便被齐齐整整地码到了一台手扶式插秧机上。插秧机随后被送上了一台拖拉机运住田间。
“过去我们种田要吃多少苦哦,总是半夜就起床扯秧,一年到头还只够填饱肚子。”73岁的李双桥母亲忍不住插话说,“伢们现在学科学、靠农机种田,日子多轻松哟!”
2008年,一直做农资生意的李双桥,在政府扶持下,购买了第一台整耕机,服务周边农户,赚取服务费。尝到甜头后,李双桥又接二连三地添置了碎土机、旋耕机、手扶式插秧机。去冬今春,李双桥又建起工厂化育秧大棚,拖回一台育秧设备,正式建起了自己的“育秧工厂”。
5台旋耕机,6台插秧机,3台联合式收割机,齐备的育秧流水线„„从集中整地、统一育秧,到机插机播、联合收割,喜欢尝试新技术的李双桥先后投入70多万元购回多类农机具,在广袤的农村大展拳脚。
今年2月,在孝昌县农机推广站的撮合下,李双桥网络周边农机户,成立了鑫禾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方面依托工厂化标准秧苗供应,提供机耕、机插、机播、机防、机收等“保姆式”服务。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农户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一片赤诚,志在田野。敢于尝试新技术,勇于创新破陈规,李双桥已远离老一辈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成为新型农民的样板。
跟随拖拉机,我们来到空旷的田间。近前,一块块翻耕平整的水稻田正安静地等着秧苗来激活;远处,一台台插秧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碌不停„„
“这里翻耕好的田块,几乎全部是鑫禾农机合作社的旋耕机整出来的。”孝昌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张继人介绍说,目前,鑫禾农机合作社现有大小型农机具20余台(套),会员20多人,注册资金300万元,现已承包土地1200亩。
张继云说,孝昌已迈开了农业机械化普及的步伐,目前成立了1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插秧机220台,旋耕机1134台。今年夏播,全县水稻机插面积达到7万亩,“隆隆”农机声已成了现在农村“三夏”期间的主旋律。
机声隆隆,犁钯水响。一台高速插秧机在驾驶员的熟练操作下,正和着泥水有节奏地往前开动,“咔嚓咔嚓”,秧苗被分成6株一排,一株株整齐地“钉”进了田里。几个回合,一丘白花花的田块,转眼间便铺满了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