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饶河县城镇化建设农机化发展实施方案
饶农机呈[2011]16号
饶河县2012年-2015年
城镇化建设农机化发展实施方案
县政府: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利用机械化措施解放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城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现结合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制定饶河县2012年-2015年城镇化建设农机化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101次常委会和加快推进沿乌苏里江
四县(市)城镇化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大农机助推城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重点建设5个中心城镇,40个中心村,沿依饶和饶建公路呈“一轴两翼”的规划布局,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不断调整优化农业机械资源配置结构,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扩大农机经营规模,走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子,为我县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从2012年起至2015年共四年。新建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围绕中心乡镇建设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5个;县级农机推广培训基地1个;农机维修(中心)点5个;中心村农具停放场40个。共需投入资金4.25亿元。
(一)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
我县已建1000万元以上规模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5个,规划在2015年前新建旱田合作社10个,水田合作社10个,合作社总量达到25个,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9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
1、新建旱田农机合作社10个。我县近几年来玉米面积大幅增加,预计种植面积将稳定在70万亩左右,因此,新组建的10个旱田合作社以玉米合作社为主。规划:2012年组建3个玉米合作社;2013年组建3个玉米合作社;2014年组建2个玉米合作社;2015年组建2个玉米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农机装备投入1000万元,场
库棚建设250万元。10个合作社,共需投入资金1.25亿元,规模经营耕地面积50万亩。
2、新建水田农机合作社10个。我县现有水田面积22万亩,预计2015年达到50万亩左右,水田面积的不断扩大,对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提出新要求。规划:2012年组建3个水田合作社;2013年组建3个水田合作社;2014年组建3个水田合作社;2015年组建1个水田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农机装备投入400万元,场库棚建设130万元,10个合作社共需投入资金5300万元,规模经营耕地面积20万亩。
(二)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建设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5个。围绕五个中心乡镇建设集农机管理、监理、推广和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每个管理站配备推广技术人员2人,农机监理工作人员4人。规划:2012年建设1个;2013年建设2个;2014年建设2个。每个农机管理站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主要设施包括培训教室、训练场地、办公室、办公设施、车库和附属设施等,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场地硬化;推广用车及推广示范机具,监理用车及训练考试车辆,检测设备等,需资金500万元。全县5个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共需投入资金2500万元,需由省级财政全额补助。
2、建设县级农机推广培训基地1个。以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目的,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机人才的需求。配备农机推广技术人员4人,教职人员6人。规划:201
2年建设。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主要包括:办公室、教室、电教室、资料室、食堂、宿舍、训练场、车库、仓库及教学、推广用设备等,共需投入资金700万元,需由省级财政全额补助。
3、建设乡镇农机维修(中心)点5个。在5个中心乡镇建设标准化农机维修网点,以满足各类先进农机具对维修服务的需要。规划:2012年建设1个;2013年建设1个;2014年建设2个;2015年建设1个。按标准化配备维修、检测设备,每个中心修理点需投入资金300万元。共需投入资金1500万元,需由省级财政全额补助。
4、建设中心村农具停放场40个。在每个中心村建农机具停放场1个,农机户机具作业结束不进村,在农机具停放场统一集中存放保管。规划:2012年-2015年每年建设10个。每个农具停放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库棚面积40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500万元。共需投入资金2亿元,需由省级财政全额补助。
三、推进措施
1、成立以主管农业县长为组长的城镇化建设农机化发展项目规划建设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总体规划、管理、指导和项目实施。
2、采取各种筹资方式,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调动集体和农民个人购置大型农机具的积极性。筹措资金,加强政策扶持,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的完成。
3、建立加快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实施土地流转补贴政策,鼓励农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流转耕地,为合作社规模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4、加大对合作社场库棚以及重点村农具停放场的补贴力度,为合乡并村打好基础。
5、抓紧落实农机具强制报废补贴制度,加快淘汰超过使用期限,马力小、效率差、高能耗、技术含量低的农机具报废更新步伐,为大型先进农机具的使用提供条件。
6、在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上要因地自宜,符合县情,通过组建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配齐配全工作人员和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和能力,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服务体系,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推广、安全等工作切实抓好。
附:2012-2015年农机化项目汇总表
(一)2012年农机化项目表
(二)2013年农机化项目表
(三)2014年农机化项目表
(四)2015年农机化项目表
(五)饶河县农机总站
2011年11月22日
第二篇:城镇化建设发展探析
摘要 :
关键词:
参考文献:
城镇化建设发展探析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进程下一种经济现象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多是以城镇化的指标来度量。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城镇化一次最早起源于拉丁文Urbanization的概念,最早源于1876年西班牙工程师赛达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这一概念被用来大致描述乡村向城市的演变过程,至20世纪,这一名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多数学者所接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城镇化的本质就是结业方式、居住方式、交往方式的一种改变,涉及人口、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一系列的转变和变革。
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一直演绎着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史诗,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着,城镇化全面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品和住房条件。真正的城镇化要从很多个方面来定义,产业结构及人口分布方面: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价值观和经济要素方面:传统的农村文明走向现代城镇文明,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使得进入城市的人慢慢学习、接收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和价值观念。经济要素集聚方式: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推动下,人口、资本、文化等更高效的在城乡之间流动、重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全面实现城镇化建设,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如城镇体系发展不协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历史上就存在农村工业基础不均衡,东部地区农村工业有一定基础,西部地区农村工业薄弱,因此城镇化适用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严重考验,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相同职能类型的城镇重复建设,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滞后。城镇化进程对资源消耗过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重。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产业与居住配套不合理,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无序,既浪费珍贵的土地资源,又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园区的生活配套功能缺少,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城镇化速度太快,新增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需要健全,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尚需改进等。这些矛盾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妨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悖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旨。因此,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做好城镇化建设,科学、合理规划是关键,一定要严格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城乡发展原则、经济社会发展原则以及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原则,通过这一系列的保障原则来加快枣庄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然而很多地方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规划体制部门分割,上下结合比较少,严重影响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整体滞后,缺乏前瞻性,很多地方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随意性强,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许多政府发展城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张土地,扩宽财源,考虑不到规划的科学性和城镇发展的长远目标;忽视政策和社会环境发展规划,只重视城镇的硬件建设,只对城镇土地利用、交通体系建设等硬件的规划比较重视,忽视对城镇发展政策、城镇社会发展、城镇环境建设的规划,诸多在意的体现在政绩、视觉效果明显的大广场、大马路、行政办公中心等工程项目,而对于有关产业发展、人口就业、居民的基本生活、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规划缺乏深度分析,可操作性不强,甚至,一些地区以牺牲物质文化遗产为代价进行扩建,使城镇文化遗产遭受重创,使城镇失去历史文化特色。
对于枣庄这个特殊的城市来说,处于战略机遇期,新型城镇化是枣庄转型关键,是拉动内需的内在动力。“新型城镇化可以将村庄整合到城镇体系之内,构筑新型的城乡体系;也能为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就业创业和居住提供了便利;还可以把农村富裕劳动力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提升城镇经济实力,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将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打破城乡界限,能够实现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对枣庄来说,新型城镇化建设已进入加速阶段。“枣庄已经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以土地为纽带发展合作社,搞规模化经营。”在这期间,政府采取了以城市带郊区发展模式,对土地采取确权颁证,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同时配备以农民使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农民在农村的地域空间内实现就地城镇化,缓解城镇化带来的城市人口、基础设施、环境承载等压力,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利用。
第三篇:2012年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2年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xx党委、农四师党委对我团结合灾后重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和农业现代化,xx50个重点中心城镇建设、30个示范团场,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城镇环境,促进xx团经济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结合阔尔吉勒尕镇实际,特制定xx团城镇化建设2012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党委提出的“早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为指针,按照“以规划为引领,全力打造产业,以产业聚集城镇,以城镇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以城镇为核心,发展劳动、资金、技术、物流等密集型产业;构筑”一轴两翼“的规划布局,以为中轴,建设两翼生态观光农业区、特色设施农业区和自然、生态、绿色的居住区;打造”风景秀丽、功能齐全、产业联动、适宜人居的新兴城镇;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城镇休闲娱乐文化建设,打造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万人居住的标准化城镇。“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牵动,以城镇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试点引领、全面推进,力争用二年时间,完成小城镇灾后重建任务。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谋划城镇发展体系,统筹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小区。
二是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强化政府的宏观规划与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按照政府指导,职工自愿,市场配置,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实现多渠道、多环节、多元化地筹集建设和发展资金。
三是先易后难,典型引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重点推进阔尔吉勒尕镇的城镇化建设;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逐步推动周边连队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四是整合资源,强化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xx投入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机制整合资源,确保优惠政策、生产要素集中向城镇化建设区投入。
三、发展目标
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团场建设成特色鲜明、生活富裕、民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现代化新型城镇目标,突出民生改善、功能完善、特色彰显、形象提升的建设方针,功能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城镇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以推动全团”三化“进程。
1、城乡布局
xx、xx、社区在规划区内集中建设楼房住宅小区。xx、xx、xx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按照居民作业点建设;xx、xx、xx以种、养结合,建成人口规模适度、生态环境良好、畜牧产业强劲,民族特色鲜明的特色连队。位于适度重建区的连队作业点,把拆危建新、拆旧建新与团3场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原地建设居民住房,统一向团场楼房住宅小区集中。
2、城镇规划结构
为适应七十三团镇区用地狭长现状和以循环经济区作为人口导入机制充满弹性的前提,采用”带型城市“和”有机疏散“理念,形成”一区“(城镇南侧的城镇门户区)、”一带“(镇区中央的景观公共服务带)、”三片“(围绕于公共服务带周边的三个综合生活片区),”主轴贯穿、山水渗透、城景相融“的新型城镇。
3、产业发展
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路径,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以金岗工业园为引擎,发展硅产业、煤产业、冶炼有色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循环农业、现代商贸物流业、新型建材业三大配套产业,构建以团部为核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打造新型城镇,三化建设由循环贯穿始终,自北向南共分为”畜牧养殖区、高效农业区、城镇中心区、现代农业区、循环经济产业去和矿区牧业区“六个主要产业功能版块。实现工业、现代农业及产业兴镇联动发展,推动团场跨越式发展和xx久安。依托阔尔吉勒尕镇优势,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将道路交通、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气供暖、园林绿化纳入城市建设体系。
四、组织机构
城镇灾后重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团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团场城镇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部下设两个领导小组。
组织机构:指挥长:
副指挥长:
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下设领导两个小组:
城镇灾后建设房屋拆迁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城镇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1、城镇拆迁管理组
管理内容:按照项目实施时间安排按时完成城镇481户5的全部拆迁工作,保证按团场规划提供施工场地。做好拆迁户的安置工作,确保拆迁区职工群众的生活。
2、城镇建设项目管理组
管理内容:做好工程项目的前期申报工作,特别是对口援建项目及国家资金项目,及时和师相关主管部门、镇江援疆前方指挥部沟通,按要求提供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料,积极为团场申请各方面资金,保证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
3、城镇建设项目工程实施管理组
管理内容:阔尔吉勒尕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援疆资金中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主要实施阶段。包括道路、供水、供热、排水、垃圾处理、燃气、绿化等方面。
(1)住房建设项目,管理内容:2012年共新建住房650户,基本解决全团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及时向团领导反馈住宅规划的优缺点,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内容:阔尔吉勒尕镇基础建设设施建设项目及援疆资金中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的主要要实施阶段。包括道路、供水、排水、工人、燃气、垃圾处理、绿化等方面。
(3)饮水改造工程建设组,管理内容:协调设计单位准确完成饮水工程设计任务,提供准确详细的前期资料,对饮水工程方案,饮水管线取水点、水厂等位置的选线等重要设计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好新老供水系统的对接,保证不重复建设、不混乱交叉、不影响居民的正常供水。按照施工设计认真监督完成饮水改造项目。
4、宣传报道组,负责城镇建设各项宣传任务。
5、监督检查组,按照政策规定及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五、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着力做好城镇建设,建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镇的居住功能、生态功能、载体功能及各项服务功能。坚持”高规格设计、高起点建设、大力度开展“的原则,快速度、高标准、高质量跟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轴“(即南岗路幸福大道)的绿化、美化、亮化、水系一期建设,加快”两翼“商品楼、精品小区、商业区、休闲区建设,完善供热锅炉配套设施及管网建设,实施二号小区硬化美化建设,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广场,逐步提升城镇的品位和档次。建设步骤:2012年-2013年,重点建设南岗路两边1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区域(西二路以东),建设好区域内的住房、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2013年后逐步建设西二路以西区域。城镇建设以重建为主,改造为辅。学校、医院等在原址7建设;安康街以北、活动中心以南、西二路以东区域整体拆除建设生态公园;重点改造机关以北平房小区、市场沿街小二楼等区域;以南岗路为中心,打通大外环,重点建设城区”三纵三横“城镇主干路网,重点建设开发南岗路两边区域,城镇中心逐渐南移,建设设施配套、功能齐全、风景秀丽的宜居宜游小区。结合团场地势特点和自然条件,把城镇建设成”城在景中,水在城中,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给人以置身画中的感觉。在城镇重建中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国土开发强度、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适宜程度,建立生态公园,加大城镇的绿化、美化;利用自然破差,在城镇中引入水系,设置不同水景,让城镇充满活力;居民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避免火柴盒、兵营式建筑,楼房参差不齐,景观各不相同,错落有致。
(一)住房保障把”拆危建新、拆旧建新“与城镇建设相结合,连队不再在原地建设居民住房。一连、二连、社区在重建规划区内集中建设楼房住宅小区。三连、六连、七连人口向城镇集中;保留连队编制,按照居民作业点建设。四连、五连、八连三个少数民族连队以种、养结合,建成人口规模适度、生态环境良好、畜牧产业强劲,民族特色鲜明的特色连队。优化空间布局,突出小区多样性,配套建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商贸网点和公共绿地等,确保设施配套、环境优美、职工满意。做好与现行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衔接,组织好保障性住房建设,采用把保障性住房、农村安居工程、援疆资金等多项政策打捆使用的方法,实行集中新建。特色连队建设重点组织好保障性住房、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安居工程、对口援疆等政策。
(二)公共服务设施
1、教育在原址恢复建设幼儿园、学校宿舍、食堂等公共设施,按照坚牢、耐久、适用的原则进行高质量地建设;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完善校舍综合教学设施、体育运动场所等配套建设。
2、医疗卫生全面建设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尽快恢复重建团场医院综合楼。有效整合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集中建设相关设施;在特色连队、产业园区建设甲级卫生室。
3、文化体育集中规划建设公共文化体育,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宣传典型、提供信息、科普教育及技术培训等服务功能。重点建设团场档案馆、文化活动综合楼(包括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团史陈列馆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惠及全团职工群众,重点建设团场体育场所和公共健康娱乐设施,购置相应健身设施。
4、就业和社会保障合理布局建设就业培训和劳动力服务设施,加强对青壮年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等保障设施,增强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服务设施能力。
(三)基础设施优先恢复重建各类损毁的基础设施。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布局,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安全保障能力。城镇道路建设要与供排水、电力、供热、通信等市政管线统一规划,一并实施。
1、基础市政设施优先恢复城镇道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系统,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要和应急救灾需要,改善路网结构。道路的恢复重建要与供排水、电力、供热、通信、广电、消防等市政管线统一规划,一并实施。保障饮用水安全,满足长远需要,修复重建水源地、水厂和供水管网。恢复重建受损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恢复重建其他市政设施时同步规划建设污水管网。
2、交通加快公路的恢复重建,充分利用原有公路和设施,以干线公路为重点,打通必要的断头路。适当增加必要的迂回路线,力争每个连队拥有两个方向上抗灾能力较强的生命线公路,初步形成生命线公路网。对干线和支线中受损的路段进行全面检测、维护和加固,对受损严重的线路进行改建或重建,提高对外通道能力。
3、水利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修复受损渠系,疏通各类渠道,配套建设、修复桥、涵、闸及防洪工程等,提高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建设水文及预警预报等设施。恢复已建滴灌设施,进一步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提高节水增效水平。实施盐碱地治理工程,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七、产业发展
依托周边丰富的水、电、煤炭、铁矿石等资源优势,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以硅产业、冶金、煤电煤化工、新型环保建材、有机农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立产业内及产业间物质闭合循环、能量梯级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业共生体系。
1、特色农业
转变种植业、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建设万亩水稻、万亩葡萄、万亩色素辣椒生产基地及万头猪场、十万羽标准养鸡场等畜禽养殖基地建设。
2、延伸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退耕还林、天然草场保护等建设投入力度,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建设防护林,打造团场城镇”绿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以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以硅产业、热电联产、煤化工、新型环保建材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建设园区中水回收、余热利用等项目,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综合利用硅产业和煤电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煤渣制造新型建材材料、水泥和有机复合肥。建材企业内部运用余热发电技术,实现产业集聚区内物质和能量的充分循环利用。
3、服务业
充分发挥xx团的区位优势,建设区域商贸流通中心,同第一、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重点建设农贸市场及保鲜库等商贸流通项目,提高商贸、物流服务水平。突出军垦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实施观光园区道路、绿化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牧家乐、连队生态游等旅游产业。
4、产业共生体系
根据xx团硅产业、水泥、热电联产、煤化工、新型建材、有机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条上的产品、副产物和废弃物产生情况及关联性,构建农业、工业和商贸流通业循环经济链,形成物质闭合循环使用、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和循环使用的产业共生体系。
第四篇: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首先要变革现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用农业机械化取代繁重的低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历史的必然。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现代农业是农业机械化为重要基础。目前,国家政策、农机科研生产及农民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机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机化发展对振兴农村经济,农民过上小康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实践告诉人们,任何先进农艺措施必须和农机有机的结合,鄄城县在推广玉米收获机过程中,就体现的非常明显。就目前我县推广使用的玉米收获机,国丰牌玉米收获机、大丰牌玉米收获机和雷沃牌等各种自走玉米机,可以说这几种机型在使用和机械性能都比较先进,在国内外近几年的使用中质量比较过关,现以大量推广使用。但是在推广中,玉米机械收获必须做到玉米面积大且不倒伏,特别是玉米倒伏,如果玉米倒伏,在好的机械也不能进行玉米收获,所以说农业机械必须和农艺有机的结合,这一关很重要。在实施先进农艺措施中,所有农业技术高产高效无不与机械化有关,所有的农业生产环节,包括育种、耕种、播种、收获、施肥、灌溉、田间管理、和植保等都离不开机械化,农机化的高效率,降低劳动消耗和增加土地产出率的作用。在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农业机械化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这不仅要靠增加粮食产量,而且要靠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它产业当中去。以便大幅度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业机械化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土地耕作质量,满足不同作物生长的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化可以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村的土地,大地块分成小地块,致使农业机械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优越性在于可激发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建立农机化生产合作组织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载体。
自八十年代初我国实行大包干责任制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包干责任制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也可以说现行的农村体制严重不适应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最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制度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是加快农业第二次飞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农机发展中为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从2005年起对购买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机具给予补贴。同时国家补贴资金逐年加大,体现了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机械化作业的信心。但是由于农村现行的体制和经营模式,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土地被分割成小地块,机械作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独户经营受到土地面积和投资规模的限制国家补贴资金很难更好的发挥作用。大型机械很难施展开,制约了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经过各地实践表明,在农村创立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未来新农村建设中新的选择。因为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处于市场竞争不利地位的弱小生产者按照平等原则,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通过共同经营、实现改善自身经济利益或经济地位的成员。在农业合作组织中依托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将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共同进入市场。一是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在九十年代初,农机部门首先在小麦主产区为解决小麦收割难,组织联合收割机进行大规模的跨区作业,同时为了保证参与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的利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便于跨区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极大的调动了有机户作业的信心,跨区机收作业解决了小麦主产区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增加了有机户的收入,加快了机械化发展的进程,深受农民的欢迎和各级政府及中央领导的肯定。农机跨区作业在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和新农村建设中将起到更大的作用。以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为龙头,深入开展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二是组织合同订单作业。以合同的形式与周边农村、农户达成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订单进行作业。三是一条龙作业,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积极推行组合式作业,开展秸秆还田、机耕、机耙、机播等一条龙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机手收益,加快作业进度。
三、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这不仅要靠粮食增产,而且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农民有限的耕地向种田能手和种粮大户农机服务组织转移,土地实行联片集约化耕种,将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它产业中去从事二、三产业。因为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土地耕作质量,满足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以来,我县享受到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空前高涨,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和大型拖拉机走进了农户家中,为我县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拉动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逐年加大,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比如小麦、玉米机播作业,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而且用机械播种,由于播种深浅一致,株距一致可以节约种子,可达到苗齐、苗状节约费用增产增收的效果。另外近几年在推广使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方面,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台玉米收割机一天机收50---60亩,收割机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解决了季节性劳动力紧张的矛盾,解决了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据统计我县各种机型的拖拉机1286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80台。各整配套农机具28569台(套),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824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08.2万千瓦。在近几年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带动下,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项目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的突破。机收和机播在我县出现了前所为有的大好局面,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和全程机械化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机械作业水平不断提升,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市以种粮为主的种粮大户、农机专业户迅速增加。目前我县农机大户达到400户,农机合作组织13个、农机作业协会16个。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组织的兴起,特别是全县农机协会的成立,将带动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四、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利保障。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中,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少不了农业机械的参与应用,农业机械的作用是十分突出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实践中在很多环节上对农机队伍建设和农机培训不重视。目前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农机培训学校由于生员不足等种种原因,无法招生和继续培训,就我县农机行业现状分析,由于农机管理体制所限制很多年农机新增人员中没有一位是真正学农机专业的大学生,农机基层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滞后,新信息、新技术、新机具难以及时推广,农机专业人员严重出现青黄不接,当务之急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整合人力资源,为此只有高度重视农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配备,把农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当作发展农机化事业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才能在新农村建中发挥农机化的用武之地和发挥好农机专业人员的作用。
五、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对推进新农村的作用。
繁荣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成为农业生产力的最主要的物质要素,是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中,任何一项先进科学理论的实践、任何一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任何一项先进科学管理的方法的采用,都必须通过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
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是农民”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依靠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在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水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是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村劳动力和劳动生产效率水平,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扩大生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是推动农业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突破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农机农艺结合水平,推进耕作制度改革,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建设机械化示范区可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引导和推动农机化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珲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毛主席在1959年就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邓小平也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04年国家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制定,和山东省农机管理条例、山东省机械化促进条例的制订,就是为了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环境,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机械的积极性,促进机械化发展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农村各种先进农业技术最终要通过先进适用的机械来完成。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尽快走上富裕的道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大力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为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内容摘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中,应把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作为我们当今工作中的主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优惠的政策加强中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以便更好发挥城乡经济的功能,为大城市建设卫星城提供良好的模板。
【关键词】
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二元化结构
【正文】
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三农工作的物质载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是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状况、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乃至农村文明的总体水平。在建设新农村这个大背景下,建议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先抓点,后扩面。要壮大小城镇人口规模,提升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统筹城乡的功能,真正加快小城镇迅速发展。
一、支持全国重点镇,发挥以点带面示范效应
2004年2月,建设部等六部委从2万多个建制镇中确定了1 887个全国重点镇。选择结果无疑证明它们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表明其在“质量”上走在了全国小城镇发展的前列。应当强调的是,重点镇是小城镇衔接大中小城市形成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必须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格局中明确重点镇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努力达到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在对重点镇的扶持上,国家开发银行优先对全国169个小城镇提供信贷支持的探索,是实现党和政府发展目标、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的一种金融形式,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示范和样板,为党和政府在更大范围内有效指导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
二、整合小城镇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工作格局
小城镇发展需要按照综合协调、政策集成的要求,整合规划、建设、国土、农业、交通、水利、扶贫、卫生等各部门的资源,把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农房规划、生态农业以及扶贫等职能工作加以统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从中央到地
方把小城镇发展全面纳入支持三农的各类规划、计划中,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小城镇经济作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则,形成城乡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当前,特别
应当重视小城镇发展的有关政策研究,加快小城镇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健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的市场体系,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
三、重视小城镇规划,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规划在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小城镇发展离不开规划水平的提高。应当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科学规划”的理念,体现“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延续特色、简明适用”的原则。按照改造镇中村、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和节约村庄占地总量的要求,优化小城镇布局规划,合理布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置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并与小城镇外部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道路、产业园区、水利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建议部分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通讯建设放缓步伐,与小城镇整体规划相协调,以免通了公路、电网、通讯的村庄可能被撤并而造成浪费。从原则上来讲,小城镇规划管理重在解决地脉、人脉、文脉、经脉“四脉”问题。小城镇规划是不是成功,主要看人工建筑与自然风景是不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针对小城镇有关扶持资金不完备、不配套的情况,应当通过立法形式,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推进反哺与支持机制的资金逐步制度化。
四、完善小城镇功能,实现人居环境的逐步好转
要加快小城镇交通、通信、能源、供排水、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处理、供排水、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小城镇覆盖、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小城镇辐射。
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呼吁?小城镇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废水污染和工业“三废”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而且还严重威胁着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制定小城镇污染控制技术方案和政策法规体系?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
五、繁荣小城镇经济,构建城乡互动产业格局
小城镇的核心问题还是经济发展,应立足当地资源条件、环境优势、人文特色等?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小城镇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有必要指出的是,以内生比较优势为基础的竞争力培育正在成为小城镇、尤其是资源缺乏型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通过知识学习、技术积累和人才培育,做出相应的战略性产业选择,可以帮助小城镇实现长期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小城镇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从长远考虑?应当在小城镇构建合理的城乡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框架,形成城乡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引导乡镇企业把适合于在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和产品向小城镇集中;另一方面,城市要在加快产业升级的同时,把技术成熟、产品成型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采取技术转移、设备转移、兼并联合、设立子公司或建立新厂等形式,向小城镇转移。
六、深化小城镇体制改革,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小城镇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也直接触及农村上层建筑变革。应加快职能转变,发挥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把小城镇政府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应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与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体系,探索农村宅基地有效流转方式,研究农村房屋产权登记与流通政策;完善小城镇公共设施投入与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推进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确保农民带着资产进入小城镇,并享受集体资产的股权收益;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小城镇执行国家土地政策问题上,应当完善土地承包政策,推进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确保进入小城镇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在土地经营权上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让农民在小城镇发展中得到实际利益。
【结论】
为了解决小城镇发展中遇到的农民居住分散、生活配套设施欠缺、宅基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应根据小城镇的区位特点、经济状况和村庄实际,有针对性地推进小城镇村庄整治进程。坚持由点到线到面,一个镇一个镇地整体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包办代替, 不搞盲目攀比。
小城镇的发展在追求当前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应忽视同等重要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必须改变以往粗放型经营的经济发展观念,选择强化清洁生产,注重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绿色和可再生能源,保持稳定、持久和健康的发展模式。
【参考书目】:
[1] 李文学.建设和谐的新农村[J].农村合作通讯,2006(11).[2] 曹宗敏.新时期小城镇如何发展[J].城市管理,2006(3).[3] 冯春燕.三农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及解决途径[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3).[4] 杨守春.新农村建设要做好五篇文章[J].今日浙江,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