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处理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发言稿

时间:2019-05-12 02:4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水处理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水处理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发言稿》。

第一篇:中水处理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发言稿

中水处理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企业界同仁,我是平顶山市泽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栋。众所周知,我市是河南省大型工业城市,同时也是相对缺水的中部城市之一,随着我市“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用水紧张这一局面日渐突出,我市 政府机构为了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尖锐矛盾,把“中水回用”项目作为市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

泽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03年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落户于平顶山市的东部工业园区,工程建设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05年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的一期工程顺利建成,但在企业进入正常生产后,还是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问题,使企业发展步履维艰。现就泽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运行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如下

一. 中水工程项目概况

泽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市后,得到了市领导和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厂区选在我市东部工业园区市污水净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的西北部,我市污水净化公司是一个日净化污水可达15万吨的大型国有企业,两家企业共用一场区,污水净化公司直接为我公司提供了足够的水源,这样的布局最大化的体现了 资源的优势整合,和企业的规模效应。目前公司工程建设总投资3300万元,占地4000平方米,设计日处理能力10万吨,一期工程5万吨,二期工程5万吨。通过 絮凝-过滤-消毒 等工序对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污水做进一步的深化处理,以达到工农业生产,城市绿化,消防用水的标准,经过检测化验,我公司处理的中水不仅达到了国家再生水的标准,而且很多指标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因中水回用为定向供给,供水管网根据周围企业用水核定指标,按照最大用水流量进行铺设,到目前为止我公司共向用水企业铺设主干管道30多KM,总工程造价万元。

工程装机负荷容量1900KW,计量负荷1230KW,根据工业要求,需双回路供电,以保障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工控计算机和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组

成分散集中式控制系统即集中监视管理--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兼容性强,扩展性好,保障了公司的统一控制,集中管理。现企业设备中50%为国产50%为进口设备,已经达到我国行业先进水平,目前企业,设备先进,工艺成熟,运行稳定。

二. 中水市场的前景

平顶山市泽辰有限公司周边多为工业园的高耗水企业,其中有:中平能化六六盐厂,中平能化神马氯碱厂,中平能化田庄洗煤厂,天宏焦化厂,中平能化机修厂,平顶山市鸿翔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升达洗煤厂,三和热电厂,中盐皓龙集团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为泽辰科技有限公司中水回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阔市场。这些企业不仅用水量大,而且多为冷却水和冲洗水,对水质要求不高,据不完全统计,以上企业日用水量为9万吨左右,按日供水9万吨计算,年销水量可达3285万吨,相当于一座国家标准中型水库的库容。从经济角度看,中水价格是自来水价格的一半左右,如果使用中水,企业用水成本可减少一半。

从上述情况看,我市再生水利用前景广阔,“中水回用”是一项 利国 利民 利企的好项目。

三. 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自2005年一期工程投入生产以来,日生产能力5万吨,但是日供水量却只有1至1.2万吨,只占设计生产能力的21%,远远没有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导致一期工程项目至今无法进行工程验收,其主要原因是工程建成通水后,远远未达到之前的市场消费预期,一些企业根本不使用中水,或者远远未达到 之前的“中水使用承诺”中的用量。如我市鸿翔热电公司根本不使用中水,依然提取使用河水进行循环冷却;平东热电以承诺使用中水立项,但项目建成后,其自行投资九千多万从白龟山水库提取水源进行循环冷却。其他高耗水企业大都违规建有自备井,或雇佣企业周边群众违规打井为其提供水源。根本达不到承诺的中水使用量。由于达不到市场预期的中水使用量造成企业目前的亏损经营。

四. 对有关部门的意见及建议

(1)中水回用 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政

策:对用水量达到一定标准并且能够使用中水的企业必须强制使用

中水,对于违规使用地下水的企业,政府应该成立相关部门,严格

执法,规范管理,保护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可

持续发展战略号召,造福子孙后代。

(2)建议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监管机构,对于应该使用中水的企业,明

确使用中水用量指标,督促其企业内部管网改造,给予其相关用水

优惠政策,督促其尽快使用中水。

(3)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对于一些能使用中水的城市,项目立项时必

须承诺使用中水才能获准立项,但是很多高耗水企业却在立项后没

有兑现其使用中水的承诺。对于这种现象,地方政府应该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强制其兑现承诺,杜绝这种有令不行,有法不依,公然

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存在。

(4)建议地方政府加大对工业用水用户提取地下水和地表水 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足额收取水资源费,坚决查处

某些地方干部和集体违法开采地下水为企业供应工业用水谋取非法

利益的现象。

(5)对中水的推广和应用,应纳入政府的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 管理系

统。对于有中水回用的城市,政府应投资建设城市中水绿化网管,率先使用中水,给企业起率先垂范作用。

(6)根据中央相关文件坚决落实中水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例如国办发

(2004)36号文件,对于再生水生产企业不执行峰谷电价政策。但

是我企业对电力系统多次提出申请,却并未得到应有的优惠待遇。

国家优惠政策在中水企业中大都未能得到落实。

总之,要推行中水行业的良性运转,促进节约用水,建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就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中水

回用工作,节约用水,增强利用中水的积极性;第二,建立合理的用水价格体系,充分发挥“水价”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以低水价保障正常的合理用水,以高水价制约浪费用水,以优惠价推广使用中水;第三,建立健全中水利用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采取法制,行政和经济手段规范和引导各用水单位,扩大应用中水替代传统水源,例如对锅炉冷却用水;工艺用水;冲洗用水;绿化用水等可以使用中水的企业,应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强制用户在用水达到生产标准的情况下优先使用中水,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造福子孙后代。

平顶山市泽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6月30

第二篇: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企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从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情况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开办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运行过程中,从财务管理、经营管理、销售管理的角度,以及成本效益原则来看,在市场化改革发展进程中普遍会遇到的很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共同探讨。

一、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体制本身制约了下属企业的发展

1: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对完成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事业单位财政实行国家预算,收入支出均被纳入预算范围内,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各基层单位为了完成预算指标,在年初编制预算的时候,往往将收入指标编列为合理范围内的较低点,尽量压缩;而将支出指标编列为合理范围内的较高点,尽量扩大。但是总体财务预算还是会比较紧张,往往会因此造成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控制加强,合理的加强是正常的管理范畴,但是过度的控制则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导致企业自主性降低,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环节造成一定的影响。

2:人事制度影响企业发展策略及实施。企业要想不断壮大和发展,一定要有长远的打算和富有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其中决策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基本实行领导干部委任制,领导干部流动性较大,基层单位领导往往抱有平稳过渡的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开办企业的发展不会投入很大的热情和精力,尤其是那些即将要退居二线的管理者表现尤为明显。即使有的领导干部对于所在的单位以及下属企业很有想法,也想有所作为,但如果经营思路跟下一继任者不相一致,企业的发展规划也只能半途而废,有的甚至会前功尽弃。这势必制约了事业单位下属企业的长远发展。

3:对外投资决策过程繁杂,决策层的主观性较强,对外发展动力不足。在当今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要发展,仅限于经营本单位本地区的天然资源,还远远不够,要想在广阔的市场经济中分一杯羹,必须要有走出去的战略眼光。但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制度决定了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机会是不等人的,而对外投资复杂和漫长的审批决策过程就制约了企业走出去的进程,等上级主管部门讨论研究直至做出决定,企业早已错过了好的投资机会。这点从迅腾这么多年发展的历程其实也可以看得很明显。

4:没有充分发挥本单位及企业的专业优势,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按市场运作机制下,企业没有与主要业务开展所相对应的资质,就不能进行相应的工程招投标,当然也就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本单位自身专业优势,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

5: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国家提倡事业代为改变经营思路,走企业化管理的路子,可是现在很多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很多是企业化运作,事业模式的管理,由此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人、特别是人才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导致留不住人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制约了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习惯了吃大锅饭,对于经营企业没有象私营企业、现代企业那样有前瞻性和忧患意识,很多事业单位下属企业的领导人都是由事业单位指派,容易将事业单位的一套行事风格带到企业来,因此除了事业单位制度本身的制约外,还会造成企业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阻碍员工主观能动性发挥。

二、企业发展的思路

针对以上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要想有所改观,个人以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工作。

(一)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整体效益。

(二)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为实现目标提供制度保证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保障制度,保证既定政策的延续性。如果没有建立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企业管理制度,就会在企业用工、资金运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其管理模式也往往会随着上级管理者的变动而发生改变,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健全、完善的企业制度作保证,从而保证既定政策的延续性,以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2.建立配套奖惩激励机制,提高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奖惩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当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预期会有丰厚回报的时候,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的目标就会有可能实现,在企业工作的员工,也会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尽量发挥他们的专业所长,为企业去打拼,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避免资源浪费和人才流失

要发挥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及专业技术上的独特优势,在人才培养、工资待遇等诸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首先要招聘懂管理、有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在企业发展初期,应该要有相对稳定及可持续的人事制度及激励措施,以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总之,要将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做强做大,在残酷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现有的企业运作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加强财务管理和资源整合,初期特别是系统内的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及整体效益,做到企业的长效发展。

第三篇: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民营企业上市现状,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国内GDP增量的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不言而喻,民营企业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反观我国证券市场,在目前沪深两市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通过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只有16%左右,这与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无数实践说明,民营企业上市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改变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缺陷;同时借助资本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并有利于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公司上市后可以得到资金。.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可以分担风险,.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再者,用不着再考虑银行贷款问题。同时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公司自身的价值也会提高。因此,无论从健全中国股市本身而言,还是从发展经济的层面来看,都需要积极推动更多的民营企业上市。

民营企业并不是很早就涉及证券市场的,早期受到观念、上市额度、政策门槛等因素的限制,只有少数民营企业中的幸运儿能够进入证券市场。截止2002年10月底,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共194家民营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占同期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16 %,一级市场上民营企业发行上市明显提速。2002年是民营企业上市比较集中的一年,有精伦电子、天士力、腾达建设、信雅达、宏智科技、卧龙科技等10家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约占全部新股的一成。

一:我国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几个阶段及政策背景:

1.1992年--1995年为民营企业上市的起步阶段。1992年第一家民营企业ST深华源(0014)进入证券市场揭开了民营企业上市的序幕,但同大批的国企改制上市相比,只是微乎其微。

2.1997--1999年为民营企业上市的发展阶段。1998年3月,私有民营企业新希望(0876)完成股份制改造上市,标志着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有了实质性突破。这一阶段民营企业上市的家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此阶段,发行的额度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管理,实行“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额度管理。

3.2000年以后民营企业上市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2000年5月开始我国上市方式从审批制转为核准制,由主承销商选择、辅导和推荐企业,由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进行审核。核准制的实施加快了股票市场发行制度的市场化进程,同时为民营企业上市提供有利的制度安排。2001年1月18日,天通股份(600330)由自然人控股上市,成为民营企业上市的里程碑。近三年来,民营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显著增长,尤其是到2002年9月止,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数量首次超过上市新股数量,这主要与发生大量的买壳上市有关。民营企业买壳上

市、海外上市成了新亮点。

二:.民营企业上市的主要特征

1.间接上市是民营企业上市的主流方式。据调查显示,1997年之前,民营企业以直接上市的方式为主,未发生买壳上市的间接方式。但自2002年10月沪深两市194家民营上市公司中,占整个民营上市公司总数量的34.54%,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所占比例达到65.46%。可见,买壳上市仍然是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主流方式。(所谓“买壳上市”,就是一家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债券、控股、直接出资、购买股票等收购手段以取得被收购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的地位。)

2.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方兴未艾。截止2002年底全国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共有75 家。从在海外上市的情况看,以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居多,目前已有38家境内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在美国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的14家,NASDAQ上市的7家。此外,还有18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

3.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超半数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比内地发展程度深,交通便利,给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带来的发展的优势。自2001年起,194家民营企业按上市时所在的省份归纳,全国15个省份集中了164家民营上市公司,其中,广东、上海、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海南、山东8个沿海省份的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全部民营上市公司比重达到54%,即超过半数的民营上市公司是分布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

4.行业分布相对集中。统计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在行业分布上集中度较强。其中,机械设备仪表、综合类、纺织服装皮毛、商业等12大领域集中了168家民营上市公司,占上市民营公司总数的87%。在买壳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当中,房地产、商业、金属、非金属、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所占比重最高。在直接上市的公司中,机械设备仪表、综合类、纺织服装皮毛、医药生物制品的民营公司数量最多,而电子、医药生物制品、纺织服装皮毛等领域直接上市数量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所占比重较高。

5.企业自身发展出现质的变化。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募集到所需资金后,普遍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促进了企业业绩大幅增长,规模迅速扩大。同时,企业运作渐趋规范,普遍建立和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

三:民营企业上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近几年,民营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今年一季度共发行8家新股,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民营企业占到5家,已经发行的有海通集团、安泰集团、华海药业和三房巷。以其融资额计算,8家新股总计筹资29.7亿元,5家民企总融资额约19亿元,占到总量的约64%。这说明了民营企业上市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具备了一些有利条件。但总体上看,民营企业上市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1.民营企业上市仍然面临着政策上的障碍

目前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实施国际通行意义上的核准制,限于现阶段

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任务和规模尚小、难以承受大规模扩容冲击等特征,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股票发行上只能实行标准控制和规模控制相结合的核准制。这种规模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股市的供需矛盾和市场价位的不合理,使得符合条件但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无法上市。因此,许多高成长性的民营企业只能到境外证券市场的创业板上市,但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偏低,融资成本较高,加大了企业筹资成本。

2.资本市场结构和层次单一化的缺陷,使得民企上市融资缺乏支撑平台

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制度创新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股票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结构缺陷和层次单一化缺陷,把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拒在直接融资市场之外,民营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一个完整、合理的资本市场层次结构体系支撑。

可以说,资本市场层次结构存在的单一化缺陷是抑制民营企业发展、导致民间资本流向不畅、形成民间资本供求双方无法实现顺利耦合的体制性因素。同样海外证券市场认知中国民营企业的支撑体系很不完备,也制约了民营企业到海外上市。

3.购并市场不发达,买壳上市操作难度大

民营企业直接上市存在着某些政策和法规上的障碍,在实际实行购并、买壳上市等间接上市的操作中也至少面临着三大难题:出让方股权结构不合理,收购方不易获取控股权地位。二是收购方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受过大的收购成本。三是国内购并市场不发达,购并交易难以及时、有效完成。

4.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一些民营拟上市公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民营企业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最主要的是创新能力、治理结构和经营者素质等三个方面:

第一,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民营企业虽然规模不小,但大多从事的只是产业链的中、下游,甚至是最低级的简单组装和加工,没有核心技术,导致大量企业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产品类同。第二,企业经营者素质、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据抽样调查,比较突出的是文化程度偏低。从管理上看,民营企业家的管理理念、风格和方式过于粗放。在履行具体政策中,不少民营企业缺乏严格的监管体系措施和具体可行并可量化的管理政策。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职责分工体系。第三,家族制色彩浓厚,股权关系复杂,治理结构有待完善。在拟上市的民营企业中,公司高管人员特别是董事长与总经理存在亲属关系的较多。实际控制权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多未分离,家长式管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大股东之间的关联度增加。一般而言,民营企业股权较为集中,由于运作的透明度较低,经理层与董事会权责界限尚不分明,监事会作用薄弱,制度建设滞后,"人治"色彩浓厚,其家族制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往往导致投资的随意性和非持续性。

四:推进民营企业上市的对策研究

1.积极进行理论、观念和制度的创新,彻底消除民营企业上市障碍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主旋律。具体到推进民营企业上市上,在不断探索和总结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规律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其中,理论与认识创新是关键所在。因此,十六大提出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特别提到融资上的市场准入问题,这一点对彻底消除民营企业上市障碍至关重要。发展民营经济,就要在金融方面一视同仁,增加向它贷款,允许它发行股票、债券,发展资本市场要允许私营经济的公平进入。在直接融资方面,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资本市场,主要表现在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层面,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另一方面要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向民营企业的转让,通过民营资本的进入,实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合理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2.大胆创新,努力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多层次发展

借鉴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努力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多层次发展,为企业特别是为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多层次的交易平台。按照企业证券上市交易门槛的高低、风险性的大小及证券流动性的强弱,我国证券市场可形成四个不同层次的发展框架,即主板交易市场、创业板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证券市场的各个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企业,各有一个不同的筛选机制,使企业有可能递进上市或递退下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结构体系。

3.找准定位,加快民营企业与境内外证券市场的对接

中国加入WTO后,商业规则进一步向国际靠拢,中介机构日益规范,海外上市日益成为民企重要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民企清晰的产权关系,良好的成长性,也逐步成为海外市场推崇的对象。但民营企业上市,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机会的可能性,进行合理定位,选择在境内主板、还是到海外主板、创业板直接或间接上市。

4.营造良好民企环境,加快推进民营企业上市步伐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为推进企业上市、促进地方资本市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带动企业上市融资的巨大需求。面对新形势,各地要结合当地情况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总之,要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实现中国构筑证券强国的战略目标,要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做优、做大、做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和骨干力量,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篇:娄底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娄底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因此,致力中小企业培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已成为当前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更好更快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本文试图从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入手,对娄底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粗浅探讨,从中找出一些有益的对策。

一、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湖南省制定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明确要求,在这种宏观政策指导下,娄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财政扶持、税收扶持、收费优惠、用地优先、信贷支持等政策,我市中小企业小企业快速发展,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是娄底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中小企业就有5746家,占企业总数的99.1%,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47.34亿元,占全部企业的65.2%;实现营业收入672.5亿元,占全部企业的75.7%,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平台。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09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26.72万个,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4%,占全市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53.2%.3、中小企业是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做出了贡献。

4、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中小企业在地方经济构成中占有较大份额,已成为地方财税的主要支撑。2009年,全市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31.71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2.3%。

5、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成为主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非公有经济以其经营方式灵活、拾遗补缺能力强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从登记注册类型看,中小企业法人中,国有、集体所的制企业较少,全市不到500家,实现营业收入103.8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分别只有8%和15.4%;私营企业最多,约4654家,实现营业收入490.9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分别为80.9%和73%;其他投资企业628家,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分别占10.9%和11.5%;从实收资本构成看,个人资本最多,占51.9%;其次是法人资本,占22.4%,国有资本位居第三,占16.4%,集体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较少,均在5%以下。

6、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与区域经济水平相关联。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中小企业的分布与发展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关联紧密。城市化程度高,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中小企业分布的密度也相对要大。2008年县市区人均GDP排序依次为:冷水江(33522元)、娄星区(33392元)、涟源(9612元)、双峰(9092元)、新化(6401元),城市化率排序为:娄星区(90.8%)冷水江(74.17%)、涟源(34.05%)、双峰(19.39%)、新化(18.26%)。平均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为娄星区2.6,冷水江市2.54,涟源市1.07,双峰县0.9,新化县0.68,由此看出企业的发展与分布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态关联。

7、资源消耗型、粗级产品型企业仍占主导地位。以工业企业为例,2009年全市661家规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71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 40.9%,制造业364家,占规上工业的55%,仅此两类行业就占了95.9%的比重。如果考虑到规模以下工业的情况,所占比重还会增大。从产品类型来看,主要是原煤、洗煤、铁矿石原矿、生铁、粗钢、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混凝土制品等原材或粗级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二、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且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中小企业的发展尚有很大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对于娄底市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湖南中部地区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2009年,全市企业年末贷款余额为157.97亿元。其中:大型企业104.14亿元,中型企业31.67亿元,小型企业22.16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34%。中小企业融资难,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据统计,目前全市仅有信用担保机构11家,资本金9.54亿元,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靠民间借贷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目前,全市中小企业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08年,全市5000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56家,所占比例为9.7%,90%以上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市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29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68.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736.5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5.2%、43.7%、54.5%。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全市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良。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全市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69.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0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0.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7.74亿元,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2:50.9:32.9,全市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50%,服务业所占不到33%;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比较高的工业来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全市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使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有力服务依托。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个方面。

三、促进娄底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也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是国家要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逐步形成省、市和重点县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网络,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政府要尽快建立各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风险补助,引导和鼓励银行业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二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有效抵押资产不足、担保难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壮大政府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企业间的互助基金,以民营骨干企业为主体,开展互助性信用担保。各级信用担保机构要创新经营思路,通过“联合担保”、“抱团”经营的方式,集聚和放大社会担保资本使用的整体效用。三要有序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中小企业。四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要建立完善我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机制,通过政策鼓励、工作协调、贴身服务等有效方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市步伐。采取政府牵头、统一组织、企业自愿、集合发行、分别负债、统一担保、市场运作的融资模式,稳步推进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二)以培育“专、精、特、新”优势中小企业和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为主攻方向,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全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优势中小企业“小巨人”。为此,要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采取企业家讲坛、学术讲座、研讨峰会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适管理层素质,改变只会做传统粗放产业的思维定势,从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高度审视目前的产业,发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二是要加强产业引导。研究制订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规划,加强政府指导,实施培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计划”,选择重点企业,实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促使其做大做强。要以“专、精、特、新”优势中小企业为载体,培育发展市场潜力较大的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制造加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医药、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使之尽快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实施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工程。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持,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增长向节约、集约、安全、绿色式增长转变。对正处于产品升级转型中财力较弱但科研能力较强的成长型中小型企业,通过科研项目积极支持,使其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对创业期中小企业,通过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新技术推广等服务,帮助企业增强创新能力。

(三)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创优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意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是要制订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力求在融资服务、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管理咨询等重点服务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解决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中的突出问题,推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上新台阶。二是要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在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通过投资补助方式,推动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和鼓励有关机构、专门技术部门向中小企业开放。三是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积极联系和引导社会各类机构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初步形成了服务品牌。

(四)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一是要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三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市场竞争中,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竞争,抓住品牌就等于抓住了市场的“牛鼻子”。知名品牌既意味着独特优异的产品和服务,还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拥有知名品牌,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在中小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要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的国内外知名度。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戴哲文

第五篇:长春市物业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春市物业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姜兆繁

摘要:本着为老百姓着想去服务才是根本之道,才能得到良好的信誉和利润空间,品牌化发展才能真

正的顺利发展下去。

人才并不是招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适当的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及职业道德的培训有助于内部团结及提高工作效率等。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而不被淘汰,只有摆脱“老三样”的束缚,在工作中根据实际要求不段的摸索、不断的创新,以国际化的水准满足国际化的业主的方式,全方位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业主的生活品质,才能持续发展,才能生存。

关键词:物业现状对策

目前吉林省物业企业约800余家,其中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12家,2级资质的企业6家,三级资质和暂定三级的企业700余家,全省从业人员约3.9万人。

虽物业管理在东北地区发展近十年,已初具规模,但近几年长春物业行业的发展呈明显的缓慢趋势,我归纳有如下几点因素:

一、企业不注重品牌化的发展,只重形象,轻服务。

物业管理行业的特殊性,导致行业门槛准入太低,造成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竞争市场。在长春市一部分物业企业只注重企业形象的营造,在各大媒体、报纸上混个公众脸熟,极力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靠关系和金钱等手段获得所谓的“文明单位”、“示范小区”等诸多荣誉称号,而在现实中却徒有其表,恰恰与其诸多“光环”为悖,过多的考虑是如何节约,如何提升更大的利润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必要的投资在某种程度上也相应的减少,也必然造成各项服务跟不上去,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纠纷也在逐年在上升,久而久之,昔日的“光环”也随之消失。形象和服务都同等重要,只注重形象轻视服务的企业离自己品牌化发展的路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第二种是与开发商是“父子关系”的,其很少有自己的发展路线,一般在开发商的操控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基本不注重物业企业品牌的发展,主要的精力放在开发和销售上,一些遗留问题最终也得不到有效解决,业主就归咎到物业企业身上而作为物业企业又不能推给开发商;还有一些物业企业干脆成了开发商的“帮凶”,造成业主怨声载道,对物业企业简直是“恨之入骨”,最后等到开发商撤出时,需要物业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时候,物业企业想重新盘活这个项目,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还有一种是“游击”式物业企业,这样的物业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简简单单几个保洁、保安就成立一个物业公司,对物业管理并不是十分了解,硬搬别家的模式,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运营模式,服务态度滞后,管理比较混乱,服务内容和范围不明确等更不用说什么企业文化之类的了,最终这样的非正规化物业企业也会慢慢的退出这个舞台,但给物业行业带来的是恶性影响。

值得物业企业去深思的是:物业企业的重点是服务,老百姓需要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本着为老百姓着想去服务才是根本之道,才能得到良好的信誉和利润空间,品牌化发展才能真正的顺利发展下去。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捋清鱼龙混杂的竞争市场,还物业行业一个原本之道。

二、企业人才流动性大,缺乏对人才的培养。

日日招人,周周招人,月月招人这样的情况在长春市物业企业中不乏少数,从业人员待遇低,工作环

境差,工作压力大,造成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人才,但很多物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报着:“人有的是,总有人会干。”的心态,并且在长春市物业企业择人的标准比较低,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不平,具有专业水准的人才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留住人才?提高待遇是一种方法但不是根本。谁都想有个好的发展空间,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工作心情并在公司得到认可,如果为员工提供上述的保障,谁还会离开呢?而很多企业一般都做不到这一点,人才的流动性太大对企业的危害很大,(这里排除因员工个人因素),记得曾经在长春一家物业企业就职时,公司人才流动性很大,基本都是因为待遇问题而选择离开并表示今后再也不会回来,他们之间还流传一句顺口溜:“铁打的***(物业名),流水的员工”其中的贬意显而易见,其实员工在离开时给公司并没有带来什么大的损失,但带走的是对公司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并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方式在传播,这是任何公司花多少钱都弥补不了的“人脉影响力”。对于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个人认为:人才并不是招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适当的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及职业道德的培训有助于内部团结及提高工作效率等。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才某一日离开公司,在最低程度上也并不是件坏事,因为他在日后的工作中传承的也是公司的文化,促使公司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传播,这也是一种“人脉影响力”。我认为把招人的精力不如放在人才的培养上,培养才是重中之重。

二、缺乏创新、独特新颖的服务理念

目前长春市的物业服务模式还是“老三样”,安保、保洁、维修,对于物业管理服务内容和经营方式而言,如果只拘于一格,墨守成规,不以需求为前提,结果,只会是悲剧性的结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段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对物业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而不被淘汰,只有摆脱“老三样”的束缚,在工作中根据实际要求,不段的摸索、不断的创新,以国际化的水准满足国际化的业主的方式,全方位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业主居住的品质,才能持续发展,才能生存。长春市近年有人提出“菜单式”的服务,我认为这个提议比较不错,但距离落实和普及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摸索时间。

结 :

今后物业管理将在城市民生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是城市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重视物业发展,物业管理才能走上正规、专业、市场化发展的道路。综上所述,仅是个人观点,只供参考。

下载中水处理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水处理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阴丽美【摘 要】 笔者针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

    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对策(推荐)

    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对策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有朝气的产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类健......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笔者针对黑龙江省中小 企业 的 发展 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关键词】 黑龙江省; 中小企业; 现状; 对策一、黑龙江省中......

    周口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大全5篇)

    周口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周口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1%。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以其自身的高效性、全球性、互动性等优势成为了时代的......

    广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共5篇)

    广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带动基地和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关键性作用。如何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

    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其需求我国的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好。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产品种类多,经营有相对的灵活性。电子商务给中小企业......

    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有了长足发展。工业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质量有所提高,整体实力得到加强,工业企业经济逐步成为县乡经济的主体。但随市场经济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