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改革——2015年开始
一、中考科目设置
中考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含听说)
理化(合卷)
历史 考试时长 100分钟 90分钟(80+15)分钟 90分钟 60分钟 卷面分值 100 分 100分 100分(笔试85+听说15)100分(物理60、化学40)100分(按卷面成绩的30%折算后计入
中考总分)
(二)体育考试项目以我市当年中招体育考试方案为准,体育单科成绩按实际得分的30%折算后计入中考总分。
(三)生物与地理(合卷)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当年《考试说明》为准),考生全部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时长为6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生物50分、地理50分)。此项考试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但考生均须参加考试;在中考总分相同的情况下,生物与地理(合卷)分数高的优先录取;该成绩可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参考条件之一(考生必须取得B等级及以上也就是60分及以上成绩,才能被第一批高中学校录取。在深圳,第一批高中涵盖所有公办普高和省一级民办普高)
生物与地理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初三中考结束后第二天下午进行,考生一般在初二年级末报名参加考试,成绩未达到60分或缺考的考生可申请补考,补考安排在初三年级末与下一个初二年级学生一起进行,补考成绩超过60分的,均以60分记。
(四)思想品德作为考查科目,思想品德将作为考察科目,各区教育部门、各初中学校负责组织考察,思想品德不合格的学生,高中学校可不予录取。思想品德考查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可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参考条件之一。
二、中考成绩呈现
中考成绩以单科原始分、单科等级和原始总分同时呈现。
单科等级根据单科原始分确定,等级设定及各等级划定比例为:A+(5%)、A(20%)、B+(25%)、B(25%)、C+(20%)、C(5%)。如果出现满分人数超过考生总人数5%的特殊情况,则满分者均为A+,后续等级所占比例相应扣减。
原始总分由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合卷)四科原始分及历史、体育两科按原始分的30%折算后所得分数相加而成,满分为460分。
第二篇:改革从“三自”课堂开始
改革从“三自”课堂开始
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源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一步步走出低谷,成为黄冈市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改性质就不会变。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
课堂要想产生裂变,首先要让教师从传统观念中走出来,要对传统课堂进行重构,建立一套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2011年春季开始,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开始在七、八年级试点课改。我们撤去讲台,在教室四面配置黑板,将学生按照六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摸索构建“三自”课堂教学模式,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
学案导学,为学生指明学习“路线图”。导学案突出“导”字,围绕“学”字。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导学案,使教学内容具体化、问题化,问题设置层次化,突出导学功能,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做准备。
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实践体验者”。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展开自主学习“旅程”。首先,通览教材和导学案,理解所学章节的基本内容和思路;自学时,如发现有关知识掌握不好,则查阅和补习相关知识,实在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时特别注意;最后,利用早晚自习做好每日反思,做好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归纳。
合作探究,课堂从“独角戏”演化为“大讲堂”。学校“三自”课堂不再是老师不停地说教,而是同学们各抒己见,平等、畅快地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潜能得到开发。
“三自”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什么
我们的“三自”课堂教学模式由“三模、六环、五课”组成,即“三大导学模块”“六个环节导学流程”“五种基本课型”。
“三大导学模块”即自学(定向导学)、自展(展示提升)、自评(反馈测评)。“六环节导学流程”是指展示课的导学流程要经历“揭示目标→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点评→总结反馈”六大环节。在导学流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导学设计时,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和当堂反馈的有效度;在课堂操作中,实现“六个转变”,即: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学为导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建构、变学会为会学、变高耗为高效。
“五种基本课型”即自主跟踪课(自学课或预习课)、合作展示课、复习提升课、检测反馈课(过关落实课)、习题(试卷)评讲课。五种课型环环相扣,每一课型都有自己的规范要求,对导学方法都有所厘定。
“三自”模式的成功运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大转变。
内涵上,课堂教学从“知识”世界回归“人”的世界。课堂世界“三生”(生态型、生活化、生命性)共融,“三力”(学习力、发展力、生命力)共振。日本东京大学的课改专家左腾学说:“知识是用来让我们的孩子由已知的世界向未知世界自我探寻的工具。”知识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知识应该用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体验、自我经历、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冲突、自我总结这样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用来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孩子生命的成长。
方式上,由记忆型课堂转向思维型课堂。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课改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紧紧把握一个核心――思考;展示的本质是交流,也是学习,是思维碰撞,是生成、深化,而不是表演。
课堂结构上,实现了由“点线式同步推进教学”向“圈层式合作推进教学”的转变。无论是“以教师为主角的线性结构”,还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点线结构”,传统课堂结构无一例外都是点线式同步推进教学。在“以教师为主角的线性结构”课堂上,教师依据备课进行单向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权利,是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和生命个体的漠视;而“以知识为本位的点线结构”的课堂尽管比前者要先进很多,但在课堂中,教师一双无形的大手依然牢牢掌控着课堂,掌控着学生的大脑。课堂中,师生追求的是知识点的落实,而探索知识的过程和运用知识的途径、方法,则没有得到多少关注。
传统课堂,从知识层面来说也许是扎实的,但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形成、生命体验是没有帮助的。教师围绕自己提炼出的主题设计教学,设计一个一个的圈套、诱饵,然后在课堂中运用教学手段一步步引诱孩子进入预设的圈套,得到教师需要的答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闹,但实际上只是单个学生分别与教师进行单向度的对话。当教师与一个孩子对话时,其他孩子就被排除在对话之外,很难进入到教师的话语中心。
“圈层课堂”则是具有革命性、颠覆性意义的课堂结构设计。它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为单位,以观察发现、建构体验、探究运用为策略,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助学、展示群学,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的圈层式学习过程,真实地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的自我提升、生命的自我体悟,实现知识、智慧、生命三者的共振共鸣。
这样的课堂,形成一层一层的学习圈,所有的孩子都在圈层中间。第一层,自研自探。所有孩子与文体对话、与自己的过往经历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大师对话,形成学习的收获与困惑。此时,教师分身有术,可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第二层,合作学习。学生与同伴对话、与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对话、与教师对话,形成新的收获与困惑。这时,教师可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去帮助、去支持、去欣赏。第三层,全班展示提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展示,分享学习中的成果,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自我修正、自我提升。教师退到幕后,默默地去倾听、去欣赏、去应对。
科学的管理评价机制是课改成功的保障
机制是保障,良性机制产生课改活力。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犹如火车的两条轨道,缺一不可。否则,学校将无法支撑起“动车组课堂”的高速前进。
制定课改推进实施方案。新课改要走好五步路: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行动、行动变文化、文化变信仰。为扎实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制定了详实的课改实施方案。方案从课改实施要求、模式构建基本策略、操作指导规范、课改理念论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阐释。依据课改推进状态,学校每年秋季都要对课改方案作一次修订、优化。
建立集体研修机制。集体研修是集体备课的优化形式,是推进课改的有效手段。一是课例观摩研讨,加强示范引领。通过每周观摩课,增强全校教师的课改信心,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科课例研讨,针对课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优化。二是组织课堂教学比武,激发教师课改热情。学校通过“每人一课”、“新课堂模式优质课”评选、“青年教师考评课”多轮赛课,促进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三是开展业务论坛,搭建学习的平台。每周六下午第一二节课,组织相关教师参与教学业务论坛,让教师们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讲体会、说经验、找不足,在交流碰撞中提高师能。
建立科学的指导督评机制。在教学上,要求全体教师过“三关”。一是“课堂过关”,组织开展以“人人过关、节节入模”为主题的教学常规检查和以“人人标杆教师、节节标杆课堂”为主题的教学比武活动;二是“课题攻关”,“依托小课题,托起大课改”,组织标杆教师、首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利用课改论坛分享研修成果;评课议课则要求达到“剖析一节课,撬动一个点,带动一批人”;三是“赛课闯关”,结合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赛课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学校每个月进行动态量化统计,结果作为评选“课改之星”“课改先锋”和“课改名师”的重要依据。
在管理上,实行“两展、五评、一小结、一奖惩”制度。督察组每天要把检查结果在门厅公示板上和电子办公平台上进行公示展评,打出分数,列出优缺点;每天五个层面的检查直指课堂,督察组、学科主任、学科组长、班主任、学生,每个层面都要对检查情况做出自己的评判,形成一个高密度的评价网络;每周对课改进行情况进行一小结;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比,兑现奖惩。评价权利下放,管理责任上移,所有评价直指课堂。
(作者单位: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第三篇:无锡中考改革
3月4日,无锡市教育局公布了2014年中考方案。今年中考基本延续去年的方案,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与化学、体育共5门,总分为530分;思想品德、历史、理化实验操作、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音乐和美术等考查成绩列为中招录取参考。
文化课6月16日、17日考
方案显示,中考文化科目考试将在6月16日、17日两天进行。语文、数学、物理与化学三科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数学考试允许考生自带无编辑存储功能的计算器;英语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和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两种形式,其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时间以省教育厅文件为准。物理、化学合考的形式今年继续沿用,理化试题分物理、化学两部分,考试在同一场次进行。
在毕业成绩方面,语文、数学和英语分数达60分即为毕业成绩合格,超过100分的,毕业成绩按100分计;物理与化学分数中,物理部分得分乘以1.25,所得分数为物理毕业成绩,分数达60分即为毕业成绩合格,化学部分得分乘以2,所得分数为学生的化学毕业成绩,分数达60分即为毕业成绩合格;体育考试得分达18分即为毕业成绩合格。
思想品德、历史等作参考
此外,初三阶段学业考查科目为思想品德、历史、理化实验操作、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音乐和美术,并与初二阶段信息技术、生物、地理、生物实验操作考查成绩一同列为中招录取参考。
思想品德、历史科目考查时间安排在5月16日下午进行,理化实验操作考查安排在3月31日—4月4日进行,劳动技术考查安排在4月14日—4月30日进行,研究性学习考查安排在5月8日前完成。考查成绩均按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计为毕业成绩;音乐、美术科目的考查注重学习过程,以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为主要依据。
成绩不及格可补考一次
学业考试文化科目毕业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准予补考一次,补考时间安排在6月底。补考及格者,毕业成绩以60分计,作为学校审查学生毕业资格的依据,但升学成绩仍以全市统考成绩为准。
思想品德、历史考查毕业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补考安排在5月16日考查结束后的下一周进行;理化实验操作补考安排在考查当天的最后时段;劳动技术补考安排在填报中招志愿表之前进行。补考合格者将取得报考三星级及以上普通高中、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师范专业)、五年制高职、部省属中专、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的资格
在外就读考生单独报名开始
即日起至3月10日(休息日除外),无锡将开展2014年个别考生中考报名工作。凡无锡市区户口,在外就读的应届或往届毕业学生可单独报名参加2014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规定》,初中毕业生均应在学籍所在校参加毕业、升学考试,领取文凭。在外就读的应届毕业生先转学至户口所在地初中学校。为方便考生报名,无锡市教育局开通了个别考生中考网络报名系统(http://gbbm.wxetv.com.cn),考生上网填报《无锡市个别考生中考报名申请表》。咨
询电话为81821847。
个别考生在此报名期间,还需携带户口簿、在读学校学习证明(往届生携带初中毕业证书)、2英寸照片(小)两张、中考报名费62元到无锡市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进行现场确认,地址为扬名新村720号,电话为85011221。
考试日程
16日9点-11点半考语文,14点-16点10分考物理与化学
17日9点-11点考数学,14点-15点40分考英语
体育考试时间和办法另行通知
各科总分
语文、数学总分各为130分
英语总分为110分,其中闭卷笔试部分为90分,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部分为20分
物理与化学总分为130分,其中物理部分为80分,化学部分为50分
体育总分为30分。
第四篇:2015中考改革学习心得
2015中考改革学习心得
杨金秀
北京市为更好地推进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类学科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切实解决科学类学科教学方式单
一、实验教学薄弱、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深层次问题,改进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提出一些意见。
一、对教学的要求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进度,不得随意增加教学难度、减少实验课时。
二、切实加强学段衔接和学科整合
选择综合性主题,整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采用观察、实验、制作、参观、调查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
三、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科学类学科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依托CMIS系统和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和反馈。
丰富科学类学科教学的实施形式,倡导“玩中学”、“做中学”,市、区县、学校研制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标准和机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合作、探究类的学习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
四、科学设计个性化科学作业
丰富作业形式、增强作业趣味性,兼顾书面作业与实践类作业,为学生提供作业内容和形式的自主选择机会。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想这个改进意见需要仔细揣摩,反复思考,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老师朝着什么方向培养学生,那么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老师要逐步加强的。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地理教学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这个意见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将学习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学习要使我们的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
二、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究教材的基础上要勤思考、多观察,注重知识素材以及案例的积累,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们的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富有生活色彩,使学生容易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几千年来的经验已经得到证实,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地理学科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验留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自我完善、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自己去说,解放 学生的脑,让他们自己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结论的得出,多数是留给学生。教师再也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课后问题的答案全部呈现给学生。
四、教师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师要精讲教材,研究大纲和教参,做到深入浅出。教学中重点突出,并将重点在板书中体现出来。做到精讲多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向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
第五篇:如何看待广东中考改革
如何看待广东中考改革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中考改革实施意见),引发社会各届的广泛热议。昨日我们推出了省教育厅的权威解读,今天我们邀请了来自中山大学、广州中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几位教育专家,请他们谈谈对广东中考改革实施意见的看法。马上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中考改革的重点在于改变传统的唯分数录取的应试教育症结
中山大学冯增俊教授
当前,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整体迈向普及化发展阶段。2016年,我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接近40%,标志着各级各类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买方市场”已逐渐形成,公众对高质量、个性化教育的主动选择已经取代了单纯的升学需要。教育质量标准更加多元、学校发展更加多样、教学更加重视个体和个性发展、教育治理更多引进家长和社会的参与,这就要求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深刻变革。在一个教育体系中,高中阶段教育是非常特殊的阶段,它既与义务教育又与高等教育相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普及化的高中阶段教育,如果仍然沿袭着“精英”招生模式,在招生中采用雷同的单一入学选拔标准,高中学校在招生时总被排成“座次”,高中招生就会变成有限科目和所谓“特长”同质化的残酷竞争,而初中学校仍然会成为单纯的升学教育、应试教育,减轻学生应试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和有个性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这种情况还导致诸如“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打通使用的技术缺陷,以及目标上的“防止偏科”和实践上过分重视升学所需科目的矛盾。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改革招生录取模式,破解唯分数问题。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管理机制,与高考改革相衔接、相协调,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 “唯分数”录取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将工作重点从“单纯育分”走向“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
一是突出学业水平考试的作用,实行高中升学考试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考查初中所学全部科目以防止偏科。同时改革考试内容和录取计分科目构成。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并将体育与健康也纳入录取计分科目,有利于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其他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及其计分比例由地市根据夯实基础、文理兼顾、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平衡、负担适度、稳妥推进的原则,至少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4门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鼓励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既可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防止群体性偏科,又避免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扬长避短,发展学生优势特长。而且学科交叉、知识碰撞是创造力的源泉,有利于促进创造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也为高中阶段多样化和特色发展创造了空间。这就要求初中学校坚决克服唯分数论的思想禁锢,积极端正办学方向,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将培养社会合格人才作为教育目标,科学规划、设计,实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成长,逐步形成核心素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突出表现。既反映学生的德育情况,又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课程以外的学习与成长情况。《中考改革实施意见》要求规定初中学校要分别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写实记录,要求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全面、客观、真实、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突出表现,提出既可进行写实性评价,也可以等级呈现。此外还对做好评价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同时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同时明确“在综合素质5个方面评价的基础上,可以突出学生某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为录取依据”。“高中阶段学校在自主招生时可以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主要依据”,以利于高中学校按自身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办出特色,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此外还增加高中阶段学校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两种办法,直接采用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或另行组织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按要求对档案材料作出客观评价,以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公正性。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成败的关键。综合素质评价的推出,一是可以促进初中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可以促进高中学校扭转以考试成绩和分数单一评价学生的局面,克服仅仅用终结性的中考成绩来选拔学生的弊端;促使人才评价和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统一。
三是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实行注册入学,为很多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又打开“一扇门”。同时扩大面向初中毕业生中高职贯通(含五年制一贯制、三二分段制)试点院校的招生规模,拓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升通道,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四是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自主权和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个性兴趣特长和创新能力发展,鼓励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发展。
中考改革有利于打破以考试成绩单一评价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单纯终结式评价模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到全面的教育,并健康成长。中考改革是一根“双向杠杆”,不仅可以撬动义务教育发展,也会对高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初高中学校要根据新的要求,破解唯分数,进一步朝着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向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 而有个性发展,对减轻课业负担也有积极作用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校长 吴颖民
当前,不少初中学校和学生为了确保计入中考的各科成绩总分最大化,对计入中考成绩的科目比较重视,而对不计入中考成绩的科目相对不太重视,存在“中考考什么,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利化倾向,学生学习偏科或学习兴趣衰退,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引导、促进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足开齐所有国家规定的课程,保证每门课程基本的教学质量,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严重偏科现象,促进初中教学回归“奠基功能”,促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在考试科目和内容方面,《中考改革实施意见》规定全科开考,按国家要求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强调渗透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的命题理念,突出能力考查、减少单纯记忆和机械训练的内容,狙击死记硬背和重复训练。从表面上看,增加考试科目似乎加大学生负担,但从本质上看,由于考试命题实行的是课程标准参照的“水平考试”,衡量的是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比过去的侧重选拔的初中学业考试难度有所下降,有些市还允许学生选择个别计入招生录取的科目,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对自身短板的焦虑会有所减轻。这次规定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均是国家所规定的应教、应学的课程,可以促进初中学校落实国家课程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共同基础,使学生知识面更宽,能力素质更加全面。
二是在考试方式和时间安排方面,《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提出笔试与实践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应用计算机进行考试。以笔试为主,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重视理化生实验操作,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不低于每门科目总分的10%,对引导学生重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有积极作用。要求“学完即考”,分散集中考试的压力,也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三是改变了考试成绩呈现的方式。根据各门科目的性质及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的情况提出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一般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可以分数或等级呈现。等级划分及细化具体办法由各地市规定;鼓励仅以“等级”呈现,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
四是在中考招生中除了计入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它学科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既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偏科,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此外《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提出,要扩大中高职贯通的通道,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相应地也减少了中考的竞争压力。
我认为,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同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促使学生发展个性特长,避免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埋没。随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推进范围的增大和力度的增加,它将会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各地和学校在贯彻时必须审时度势,认准方向,主动适应。坚决纠正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不良倾向,坚持“全面开课”、“均衡教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关注重点从“分数至上”转向“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努力引导学生文理兼修,培养兴趣,发现和发展特长,丰富人文底蕴,提升科学素养,为高中阶段发展打牢学业基础,也为未来人生成长做好更扎实的准备。
综合素质评价是推动全面育才选才的重大举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
此次中考改革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起,成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多维度的视角对每个学生在初中的成长历程进行写实记录,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突出表现,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
第一,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从多维度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载,强调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情况、个性特长和突出表现,特别是体现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事实。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从原来单一的成绩考查转向丰富的能力考查,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点记录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党团活动等情况,参加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的经历及实践体验等成长轨迹。既反映学生学业水平,又反映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不只看课内的学习成绩,还要看课外学习的表现;不只看校内表现,还看社会实践。这样做,充分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将很多无法以课程学习、分数记载的内容纳入评价,可以更加全面、更有个性地描述每个学生的发展历程,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还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自我管理、规划人生、激发潜能,更加注重创新素养培育、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第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综合素质评价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多维度的视角更加全面、有针对性地记载每个学生在初中学校的发展历程。要求学生不能禁锢在学校,埋头于书本,而要广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从一元走向多元,这些要求将引导教师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并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优化德育过程,实施素质教育;也引导初中学校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促进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进一步朝着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向发展。各级教育部门也可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了解本地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整体情况、学校素质教育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从而对学校办学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当然,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考虑农村地区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城市的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去科技馆、博物馆、去研究院,也可以去福利院、养老院等;农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参加生产劳动、亲近大自然。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全面提升各方面素质,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三,可以破解“唯分数论”,有利于全面选才。考试成绩有局限性,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但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而人才选拔标准应具有全面性。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及时的观察、记录、分析,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结合起来选拔人才,将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加全面,方式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及其对中学教育的桎梏,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高中学校选拔模式的改变。而高中学校的多元综合选才模式又反过来引导初中学校的全面育人,这种良性的循环反复,必将对人才培养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多年来,其内容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可以说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是要客观、真实、可信。只有确保综合评价的真实、可信,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面目”,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才敢采用。《中考改革改革实施意见》着力从四个方面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靠、公平公正。
一是评价内容全面,如实记录。明确提出要全面、充分、如实记录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做到有据可查,确保全面真实。同时注重过程性,以过程的形式对学生初中3年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作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尤其是个性特色、发展历程,将部分原本难以考察的主观性指标,转化为参与相关活动情况的记录及成果,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内容可考察、可比较、可分析。
二是评价程序和办法更加全面、规范。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学校和教师撰写评语、公示审核确认、形成档案材料,5个程序前后连贯,环节清晰,具有规范、严谨、递进的特点,操作性强,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强化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及时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评价方式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建立规范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档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主要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或典型活动的“写实记录”、经审核的“事实证明材料”、“学生自我陈述”和“教师评语”等项目组成,相关内容都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很有操作性。档案格式全省统一,便于使用。要求学校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同时提出既可进行写实性评价,也可以等级呈现。此外还对做好评价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客观真实。允许评用分开,可以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等。
三是评价数据要求统一管理,真实可靠。省教育厅将研发和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依托互联网平台等有效媒体,将有关材料在公示审核确认后导入为每位学生建立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以确保数据客观真实可靠,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也便于监督。
四是建立健全和监督保障措施。综合素质评价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材料公示、学生诚信承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审核并签字,学校最后审核把关,同学互相监督,教育行政部门抽查复核及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强化监督,形成有力的管理保障,建立公示、学生权益救济、监督管理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更公开公平公正、客观真实可信。只有做到过程记录客观真实准确,评价过程公开透明,监督到位,才能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公开公平公正,才能满足诚信、可用的要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主要由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初中学校应当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建设,科学设计评价方式方法,依托互联网平台等有效媒体,全过程立体呈现学生综合发展状况,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确保评价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可信度,既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客观可信的历史记录,又为高中学校的招生录取提供原始性材料与依据。建立真实、可信、可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给初中学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还需要初中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
既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又要确保公平公正的关键举措 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教授
《中考改革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健全招生录取机制,对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考改革实施意见》还提出要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及分值、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继续做好优质高中学校名额分配工作及加强招生管理等,体现了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价值取向,可以确保中考改革既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又公平公正。
一、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及分值。一是取消除国家规定以外的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来。二是规范执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群体等加分政策,严格限定加分范围,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规范资格审核程序,严格实行公示制度,有利于学生公平公正竞争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允许不同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制订不同的自主招生方案,可以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充分展现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人才选拔、培养的诉求,促进选才标准的多样化,有利于避免人才选拔标准 “一刀切”现象,促进学校办学积极性和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增强高中学校办学活力。自主招生比例定为学校招生计划的10%以内,招收具有学科特长潜质的学生,给不同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通道,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继续做好优质高中学校名额分配工作。《中考改革实施意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将优质高中名额中的大部分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的要求。为确保每所优质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的目标落实,要求原则上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试点市从2017或2018年、其他市从2020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起,高中阶段学校名额分配招生一律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名额分配政策将会让更多的一般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均衡分布,并向小学和幼儿园等学段“传导”,促进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公平就近入学,改善一般学校和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扭转“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城乡和学校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固有缺陷,可以促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所有的学生在家门口都能上到好学校,有利于缓解优质初中的“择校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进而缩小城乡学校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同时也有助于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名额分配政策,并确保落实50%以上比例,各类初中学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就有了基本保障。原先区域范围内的学业成绩竞争,就会被化解为竞争程度较小的校内竞争,从而有效降低初中学校之间的升学竞争,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就会大幅度减轻,可以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初中学校得以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大力推进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初中校长和教师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分配比例已超过50%,山西、山东等省甚至达到了100%,并取得实效。如山东省招远市1997年开始探索名额分配做法,把高中招生指标100%分到初中学校,并且不再设最低控制分数线,坚守20多年,取得实效。2008 年9 月的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招远市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学生负担最轻,城乡教育质量差异不明显,教育质量十分均衡。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小学毕业生直升初中比率一直保持100%;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连续14年保持在99%以上。无辍学、无择校,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和暂时相对一般的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的长期均衡优质发展。山西省晋中市2013 年起名额分配达到100%,使原本涌入县城的择校生向农村初中回流,缓解了城区优质初中的“择校热”,农村薄弱初中素质教育水平也得到一定提升。江苏省无锡市2009年起实行100%名额分配政策,取消20分的分数线限制,历年中考成绩在江苏省各市中名列前茅。近年来,韶关、珠海、东莞等市也作了一定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缓解了择校热,推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了社会公平。当然,由于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实际存在的教育质量差异,有些名额分配学生的录取分数稍低,但因为高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在高中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教育资源等原因造成的“弱势学生”,在环境变化后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践证明,这些学生通过高中3年勤奋刻苦的学习,学业成绩有可能得到大幅提升,达到与非名额分配生同等的学业水平。高中学校也要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更多关心来自农村和一般初中学校的“名额分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对其学习指导,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其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确保其健康快乐成长。
四、加强考试招生管理。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二是细化了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诚信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等规定,在严格程序,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考试招生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三是严格自主招生的操作规范,确保公平公正。要求“根据学生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进行自主招生。公开自主招生的计划和标准及录取工作各环节和录取结果。不允许招生学校开展自主招生测试,目的是避免招生学校为抢初中考试学习尖子,组织较大规模的笔试,加重学生考试负担,影响初中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加强对学校自主招生各环节的监管。要求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方案须提前向社会公布同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招生录取的各环节和录取结果等须及时向社会公开,提高自主招生的公信力,维护良好的招生秩序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