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六大以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综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综述 【发布时
间】 2012年10月23日 08:01【字体】 大 中 小
【来源】 人民日报
“您认为本地区(本部门)党委(党组)在贯彻实施《廉政
准则》时组织领导是否得力,有哪些重要举措?领导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是否得以发挥?„„”这是中央纪委督导检查组准备的一份“个别谈话提纲”。2011年11月下旬至12月
中旬,中央纪委派出6个督导检查组,分别对6个中央部委
和8个省区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抓好领导干部
廉洁自律工作,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制度进一步健全,一
批违反规定的典型案件受到查处,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
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用《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
2010年1月,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
洁从政若干准则》(简称《廉政准则》),这是党中央为全面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
制度上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1年3月,中央纪委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
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将《廉政准则》中的原
则性规定具体化,对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党纪处理依据
和相关处理办法予以明确,增强了《廉政准则》的可操作性。
此外,中央纪委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开展了“以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法规清理专项工作。根据《廉政准则》的相关规定,研究确定需要新起草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了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废止、修订及起草工作。截至2011年12月,共清理相关法规或规范性文件1668件。经中央纪委审核,筛选出体现《廉政准则》中关于防止利益冲突精神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229件,制作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单位关于防止利益冲突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及时掌握领导干部个人情况
2010年5月,中央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两项法规。中央纪委会同中央组织部于2010年7月至9月底在江苏、河南、广东、广西、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河北廊坊市、吉林白城市、四川成都市、陕西渭南市等10个地区和部门开展了贯彻实施两项法规联系点工作,先行先试。在联系点单位的大力配合下,联系点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2011年1月,集中报告工作开始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迅速行动,积极推进贯彻实施工作。据统计,除少数同志因出国、患病就医等客观原因未按时报告外,全国共有100多万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报告了个
人有关事项。其中,中管干部全部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率为。
两项法规的贯彻实施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对反腐倡廉建设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增强。报告制度要求领导干部报告的内容涉及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在廉洁自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通过贯彻实施报告制度,有利于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也积极回应了社会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关切。
严厉查处领导干部违规违纪问题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纪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等专项治理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突出问题。
在治理违规收送礼金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立足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措施,确保治理成效。福建省连续多年组织收送“红包”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规收送“红包”行为。江西省在2011年初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下发《关于节日期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通知》,部署开展党员干部违规收送礼金礼券专项整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廉政准则》颁布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83195名党员干部主动上交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共计7.71亿元,查处违纪金额39198.28万元,处理违纪党员干部3578人。
此外,各地区各部门主动针对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山西省开展了“狠刹工作时间到娱乐场所活动歪风”、“信访百日大会战”等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海南省针对上世纪90年代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借贷农用资金承包农村土地从事农业开发,后出现租金过低、与民争利、通过转包土地获取差价等问题,开展了“清土地、清贷款”专项治理。甘肃省对汶川特大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重建工程项目进行了全面回头检查,发现问题9507个。浙江、安徽等省就领导干部参与民间非法融资等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海关总署严肃治理海关工作人员家属“贴着海关发财”问题,连续3年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登记和公示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姜 洁)
第二篇: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的新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的新经验
李秋芳
高波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深入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规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治理腐败和不正之风,获得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经验。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理论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主张,作为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全党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各级纪律检监察机关努力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坚定保障者,科学判断形势,主动服务发展,深入研究和解决妨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从利益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等市场经济规则中,探寻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积极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坚决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错误行为,支持和保护党员干部干事业的积极性,为发展营造了健康有序的环境,使人民群众日益感受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带来的实惠和利益。
二、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始终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维护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向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否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必须依靠政治纪律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方面的行为规范。政治纪律在党的纪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党的“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最首要、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党高度重视政治纪律建设,坚持不断发展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上来,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各级纪委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认真监督检查党的决议和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坚决查处各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等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保证了中央的政令畅通。
由于把维护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全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重要保证。主要体现在:
一是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密切关注各种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中国的图谋,坚决抵制公开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行为。
二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反腐败工作,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行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互动,使党风廉政建设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
三是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败工作,始终强调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尤其是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巩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是坚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坚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全部工作只有顺应民意、为民谋利、合乎民心,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执政为民在细节,不因小节失大体;群众利益无小事,勿因善小而不为。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十六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最重要的经验。
群众利益的充分满足,有赖于对公众民意的充分尊重。我党秉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与构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推动公共服务的精细化,保证公共利益的亲民化,把公权监督、行政问责、公众参与、民主评议,努力体现到同人民群众发生联系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当中。
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督促各部门纠建并举、综合治理,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明令禁止劳民伤财的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治理教育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克服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违法排污、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组织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探索损害公共利益的辞职、辞退、免职、降职、降薪等制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赞誉。可以说,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成效的认可程度,更直观地来源于对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治理成效。
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科学体系
腐败,说到底是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能否认,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和领域出现了腐败易发高发现象。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能不能解决和怎样解决腐败问题,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就必须加强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正确处理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必须改革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从源头上消除腐败发生的漏洞;必须加强监督,使权力运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制约;必须坚持在保持惩处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站在战略高度,把反腐倡廉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城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颁布实施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教育、制度、监督三者相互依存、有效结合、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惩防腐败的综合实践中。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党通过教育与制度的结合,扩大了反腐倡廉的党内基础和社会基础;通过制度与监督的联结,增强了纪检监察和民主监督的刚性作用;通过监督与教育的呼应,增强了预防腐败的强大效力。其标志是:
第一,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积极促进了党员干部和公民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环境的素质。在反腐倡廉教育中,党员干部继承我国廉政文化优良传统,兼蓄人类廉政文明成果,学习和规范从政行为,努力形成诚信廉洁的文化心理,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成为对公开、公正、公平、诚信、廉洁等道德规范的普及教育过程。
第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着力在腐败易发高发地带构建“拦截大坝”。以减少行政审批权力和规范党政机关的权力运行为目标,限定政府自由裁量权,促使政府转变职能,持续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财政管理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要素市场和政府采购等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主体诚信交往、阳光交易,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过程互动互促,相得益彰。
第三,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使预防腐败的关口加快前移。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驾护航的实践中,我们综合运用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根据阳光透明的原则,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逐步扩大,党务公开开始启动。坚持政府职能转变与优化资源配置相协调,规范市场准入与抑止无序竞争相结合,提高了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效能,为广大群众提供着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合法市场主体提供着“想办事、能办事、办成事”的市场交易环境。
第四,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既保持了惩处腐败的高压态势,又注重从源头上综合治理,努力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面对一些地区和领域腐败高发、易发态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惩处腐败和纠正不正之风的力度,彰显了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开展警示教育,出台一系列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主动优化监督结构等,都增强了预防工作的作用力。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公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成果,在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实践中,扩大了反腐败的社会效果。
五、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成遏制权力腐败的监督机制
民主与腐败是一对天敌。腐败是民主缺失的政治表现,民主是清除腐败的政治条件。与西方“三权分立、新闻自由、司法独立、竞争性民主为主”的反腐败模式不同,中国完全可以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防治腐败,是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又一条基本经验。
民主政治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对于反腐败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为重大。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决定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突破口,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实现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行政监察、法律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体现出强化监督的整体效能。这样的民主政治就成为有效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有效防线。
贯彻中央的要求,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系列党内法规相继颁布,党务公开稳步推进,健全党内民主的具体制度逐步推开。如: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度、党代会代表常任制试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等。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述职”,在接受民主监督上做出示范。在实施党内民主监督中,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为监督重点对象,以决策和执行为重点环节,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领域实施监督,通过科学配置权力,健全权力运行程序,完善了民主监督的具体措施,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经济责任审计,以及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等一系列民主监督制度得以建立。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代表的协商民主取得很大发展。人民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针对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履行职责的情况,积极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在反垄断行业“福利腐败”、反商业贿赂、反文教卫生领域不正之风中,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和调研信息,成为纪检监察机关发现和惩处腐败的重要依据。
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监督施政行为的关键渠道。十六大以来,我党增大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的透明度,使公共权力的运行更加贴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目标。坚持进一步扩大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改革和完善办事公开、民主评议、信访举报等制度,运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使权力运行置于严格的民主监督之下,形成有利于遏制腐败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孤立腐败分子,逐步走出了一条“民主治腐”的新路子。
六、坚持不断扩大社会廉政文化的内化力量,巩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不可否认,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获得方式多样化、利益分配差异显性化,社会上出现了“心理失衡、道德失序、行为失范、价值失向”问题,消极落后文化泛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部分党员干部和社会成员中严重缺失,在公共资源配置、公权自由裁量、社会收入分配等诸多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权力寻租”腐败现象,影响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反腐败是一场特殊的政治斗争,也是先进廉政文化与没落腐败文化之间的“文化较量”。两种文化心理的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价值观。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起到的是催生和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先进文化的作用。久而久之,便可以内化积淀成强大的扬廉弃腐的文化力量。
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党员干部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遵守贯彻落实党章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党的事业和个人价值、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促进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同时,明确公民道德规范和基本行为准则,面向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这些举措,都有效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党全社会努力营造的廉政文化,来自社会共识,源自道德底线,发自内心深处。这种崇廉鄙腐的廉政文化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着内生持久的联系,它是教育的灵魂,制度的根基,监督的升华。廉政文化所展示出的内在力量,逐步挤压着腐败空间,冲击着社会“潜规则”,理所当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提高纪律检查工作能力,当好捍卫人民利益、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忠诚卫士
十六大以来,我党提出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的建设具有整体性的理论创新成果。保持党的先进性与保持党的纯洁性密不可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能力,直接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面貌。纪律检查工作能力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先进性建设,开展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活动,在实践中着重提高了六种纪律检查工作能力:
一是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各种风浪的考验,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定政治立场,牢记历史使命,提高了驾驭复杂政治局面的能力。
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政治、思想、作风、纪律上积极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诚信环境、服务环境,提高了为发展第一要务服务的能力。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健全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提高了保障群众利益的能力。
四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各方力量,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
五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推进反腐倡廉教育,着力建设一个风清政朴的社会舆论环境;以法律制度遏制腐败,把防治腐败的要求寓于改革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不断拓宽监督渠道,扩大监督的整体效能;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腐败的发生规律,依纪依法查办案件,从总体上提高了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业务能力。
六是执行纪律公正无私、刚直不阿,行为操守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自觉抵御各种诱惑,提高了秉公执纪、严格自律的能力。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过程,是纪检机关不断提高纪律检查工作能力的过程。党的先进性建设,给纪检监察机关夯实了思想和工作基础,注入了强大动力。纪检机关加强思想、作风、能力建设,塑造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八、坚持统筹利用国内反腐败体系和国际反腐败合作机制两种资源,努力塑造清廉政党和清廉国家的良好形象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反腐败斗争的状况无论怎样,都不可避免地得到国际社会这样或那样的评价,而这些舆论无疑影响着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冷静观察和科学判断国际反腐败形势的发展变化,统筹利用我国反腐败体系和国际反腐败合作机制两种资源,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惩治预防腐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主动开展国际反腐败合作、交流和研究,为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有益服务。
第一,坚持以我为主、对我有利的原则,主动参与构建国际反腐败规则的制定过程。把握执法合作、司法协助、人员遣返、涉案资金返还等国际反腐败合作机遇,我们取得了与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的反腐败合作话事权、外宣主动权,提高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对话参与能力、处理反腐败国际事务的沟通能力、与国际反腐败公约相衔接的法律制度建设能力,优化了反腐败的国际环境。
第二,积极开展对世界各国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掌握国际反腐败的理论动态和前沿信息,善于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反腐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剔除其中与我国情、党情、民情不适应的部分,将有益的成果及时吸收到我国反腐败法律制度建设和廉政文化体系中,丰富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适度开展了反腐败对外交流,建立和扩大了反腐败合作交流渠道。我国积极参加和承办重要的国际反腐败会议,乘势扩大反腐败工作的对外宣传,扭转了不少外国政界和专业人士对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偏见,塑造了我国努力建设清廉政党、清廉政府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的良好形象。
纵观党的十六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历程,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创造的反腐倡廉新经验,是需要倍加珍视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决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一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反腐败科学体系正在构建之中,广大人民群众正在日益感受到我党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实际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腐败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治理,一个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的政治环境一定能够呈现在世人面前。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7-1-5 13:10:23
第三篇: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之我见
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之我见
——兼论领导干部的德、形、才、勤
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思想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乃至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成败。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必须突出领导干部这一重点,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以廉政、勤政、优政为主要内容,从德、形、才、勤入手,加强从政道德和思想修养教育,促进廉洁自律,使领导干部承担起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复兴中华民族宏基伟业的历史使命。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与法制必须双管齐下。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就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这就告诉我们,立足教育和管理,着眼防范,必须促进廉洁自律,切实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切实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的问题。领导干部应自觉遵纪守法,累于进德,勤于为民。其重点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进而促进行为廉洁。然而,现实中由于个别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和内修的火候不足,出现的缺德行为仍屡屡发生。古人尚且知道“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应有更高的境界、更多的真诚和更强的自觉性,“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领导干部怎样廉洁自律,加固自身的思想道德防线,避免权力在自身产生腐败,修身进德,我认为应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体现在以德树威以形育人上
欲少仁存,欲多仁亡。正身直行,众邪自息。要把“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必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从政道德教育,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以德律“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重塑领导干部的道德形象。领导干部必须正人先正己。首先要增强自律意识,管住自己,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没有监督的权力是最容易导致腐败的。”但在监督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个人道德自律更为重要。慎独方能立德。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自律意识,重视慎独修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衡量自我、约束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讲究官德,锤炼人格,进一步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在位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其次,管住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他们违法违纪,这样在部门和单位说话才有威望。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一定要顶得住诱惑,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和完善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增强免疫力和辨别力。然而有些干部私心太重,私欲太强,对已有的权力、地位和利益仍不满足,不能正确把握自我,往往易于走向腐败。甚至有的领导干部玩弄权术、滥用权力、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等,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胡长清等腐败分子大多都是这样蜕变的,我们必须吸取教训。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廉洁自律,一身毛病,就难以服众;如果连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都管不住,管不好,还有什么资格教育和领导别人?领导干部以德树威,以形育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群众观,经得起公与私的考验,不为名利所累,不做金钱的奴隶,不谋取非分的个人私利。只有这样修德,才能无欲而刚,才能在群众中有威信,在社会上有形象,才能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楷模和表率,以良好的形象感染人、教育人。
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体现在以德带人以才服人上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修业、进德是领导干部提高素质的两个重要方面。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靠得住,有本事,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实践证明,以权力压控管制,是短暂的,亦难以激发潜能,效果有限。然而,以才能领导亦有时而尽,且有数量上的限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便难免力不从心。这些都是警告我们如何持盈保泰,且虚怀若谷的广纳嘉言。须知一个人的成就愈高,优点愈多,相对的缺点也愈多且愈易受人讥评,若能虚心受教,进而求教,则丝毫无损山之高,反因谷深之衬托,益见山之美,斯时,也方能真正享受到山高之乐。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提高才干,增强能力,“德艺”双馨;良好的道德形象和修养又能影响群众、带动群众,带领群众同心同德干好工作。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就应该有甘愿吃亏的敬业奉献精神,以天下兴盛为己任,以为民造福为天职;就应该自觉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带头完成党的任务。在行使权力时,清正、自律,大公无私,在需要时,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经受住权力和金钱的考验。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侵害全局利益的行为;坚持党的作风,反对弄虚作假;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享乐主义;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反对任人唯亲,拉帮结伙,搞宗派主义;忠于职守,不以权谋私,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好党员、好干部。同时,在知识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领导干部必须更好地学习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完善自我。所以领导干部以德带人要立志、谨言、有恒、慎独,把学识用在寻求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思路上,把才干用在开创工作新局面、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以优秀的才能,突出的水平,聪明的智慧,一流的政绩,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职责。
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体现在以德行政以勤感人
以德行政在当前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的一个重要体现。以德行政离不开廉政、敬业、勤政、爱民的美德,离不开群众对党员干部的道德监督。古人尚且知道:“正以处人,廉以律己,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以处事。”作为当代共产党人,作为领导干部以德行政更要把高尚的人格操守、道德理念上升到廉洁自律、恪守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领导对部属而言,要具有兄长的爱心、师长的水平和首长的威信。兄长可亲,亲则能心心相印,风雨同舟;师长可学,学则能知书明理,“行无过矣”;首长可敬,敬则能赴汤蹈火,尽职尽忠。以德行政还体现在善则称人,过则称己,以坚强的意志力和勤奋工作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公仆,坚持依法秉公办事,反对徇私枉法和追求不应享有的特权,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立党为公,高效务实,反对敷衍塞责,玩忽职守。古语云:“人而不勤,万事俱废。”自古勤政者,大都以勤苦自励,念念于民事。勤于政务就要不畏艰苦,崇尚节俭,不贪图享受。党的领导干部以勤感人要做到“五到”:身到,凡事身体力行,事必躬亲,率先垂范;心到,凡事要精于谋划,苦于析理,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眼到,勤于观察,深入调查,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群众矛盾;手到,勤于调研,亲手实践,乐于学习;口到,对身边的人和干部,对本地、本部门的矛盾和问题,勤教勤导,警钟长鸣。勤而成事,勤而理政,要求我们领导干部提高服务效能、服务质量,使人民满意。
廉政是勤政的基础,勤政是廉政的表现。只有廉政才能真正做到勤政为民,忠实履行职责,勤勤恳恳为民办事;只有勤政才能兢兢业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完全彻底,为人民为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当前,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加大治理腐败的治本力度,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积极探索新的措施、方法和途径,勇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与时俱进,不懈努力,在反腐败斗争中做出贡献。
第四篇:党的十六大以来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经验[推荐]
党的十六大以来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解决群众诉求,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了一些
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
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信访举报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信访举报工作必须为人民服务。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坚持正确的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点,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证信访举报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信访举报工作实际,认真分析解决妨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查处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信访举报,为发展“清障护航”。必须维护党的纪律,认真查处违反党纪法规的信访举报,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在加强党和政府内部监督、处理涉及党风政纪问题中的作用,通过信访监督等方式,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二、必须服务中心工作,为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有力保障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信访举报工作必须服务服从于这个中心。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正确处理查处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注重查办党风政纪方面存在的妨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积极参与集访、突发性群体事件处置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的原则处理群众信访,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年来,我县各级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部门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抓好发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发展环境综合整治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严肃查处。2003年至今,共查处8件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对其中2件2人作了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如2003年重庆一知名企业集团总经理来xx寻求合作投资伙伴,组建行业集团来璧考察。在洽谈中,璧城镇一办公室负责人不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办事,接待不热情、怠慢客人,准备座谈会及安排参观企业的工作很差,至使座谈会很不成功,客商无法了解真实情况,难以实现考察意图,并且不讲组织原则,越权乱表态,语气生硬,导致客商负气而走,严重损害了xx对外开放形象,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该同志作出了调离原单位的组织处理,还在全县予以了通报批评。
五年来,我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积极参与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去,把矛盾纠纷排查与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履行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职责。一是积极参与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我县于2004年建立了xx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县纪委监察局是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负责排查、掌握纪检监察系统收集到的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和动态,及时向县联席会议提出对策建议,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大信访”格局中的协调作用。2007年1月16日,我县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供销系统部分退休职工、璧城街道东关社区征地家民近300人同时到县政府集访,时值我县正召开党代会。为控制局面,县纪委迅速介入,果敢处置这起突发访,抽调机关10名同志组成3个工作组深入涉访人员所在单位、村组摸排情况,对重点人物属党员、监察对象的,逐一见面谈话,宣传政策法规,明确纪律要求,对不属我们工作对象的,立即转有权机关处理,做到了“一个都不放过”。由于工作组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各司其责,这起突发性集访于次日下午基本得以平息,确保了县党代会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大对信访老户问题的调解处理力度。我们在做好初信初访工作的同时,将信访老户清理化解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本着做“减法”的原则,能够协调一件解决一件,条件成熟一件化解一件。对一时不能够解决的,建立信访档案,分析不能解决的原因,并掌握其动向,对可能集访或越级上访的,及时劝阻,避免事态扩大。2006年,通过“信访三入户”等活动,我们就化解了15件信访老户问题。
三、必须关注民生,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信访举报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信访举报工作只有顺应民意、为民谋利,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理念,把
第五篇: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土资源部扶贫开发工作回眸
扶贫攻坚 造福老区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土资源部扶贫开发工作回眸
自从25年前走进江西赣南这片红色热土,国土资源部扶贫开发的脚步就没有停歇。党的十六大以来,新变化随着新理念不断出现,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在扶贫开发中探索破解国土资源管理难题。从土地规划到矿业开发,从地下水勘查到地质灾害防治,从输送政策、措施、人才到提高扶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十年来,国土资源部的扶贫开发工作,着眼的不是一地一时之贫困,而是贫困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
正因为此,国土资源扶贫工作在这些年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活力。
从赣南走出——行业特色扶贫开发之路越走越宽
2012年春节前夕,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到赣南考察慰问。在刘光登老人家里,这位将近期颐之年的老人恳切地对徐部长说:“感谢国土资源部,你们在村里作土地整治,地比以前多了,还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历经过将近一个世纪风雨的老人,对国土资源部扶贫开发工作的肯定,一定是发自肺腑。
多年来,扶贫工作者的汗水洒满了赣县、上犹、兴国、宁都、于都、会昌、安远、寻乌八县的山山水水。2002年,湖南省新田县也成为国土资源部的定点扶贫对象。从赣南开始,国土资源部一步步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扶贫开发之路。
十年来,国土资源部为赣州市安排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39个,15万多群众从中直接受益;新增耕地面积3.6万亩,可解决3万多人的长远生计。湖南省新田县也通过18个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7253亩,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带动周边7万农民增收。
整村推进,将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有机结合起来,是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的重要成果。2002~2010年,国土资源部相继在赣州市8个定点扶贫县开展了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实施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曾经凋敝不堪的安远县孔田镇太平村,而今山上是绿色银行,山下是优质粮仓,田间是美丽村庄,成为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示范村。十年来,国土资源部为赣南八县修路架桥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直接帮扶贫困村284个,项目覆盖受益贫困村1043个,受益2.221万户,11.96万人。
国土资源部历来注重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赣州的矿业经济就是在国土资源部的帮扶下一路做大做强的。从2002~2011年,国土资源部在赣州市共部署地质大调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22项,累计投放资金逾亿元,同时对主要矿产资源进行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提高基础地质工作水平。赣州市的产业经济布局由此有了科学依据。如今,赣州市钨的探明储量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储量全国第二,矿业经济已成为赣州市的支柱产业。湖南省新田县也通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改写了无矿的历史。
把国土资源工作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运用到扶贫工作中,堪称国土资源部扶贫开发工作的独门秘笈。2002年,国土资源部在赣州市实施了国土资源航空遥感综合调查,圈定了125万亩宜果、宜烟、宜茶产业发展区域;2007年以来,在赣州市和新田县实施农业地质调查,为两地的农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国土整治、生态建设、地方病防治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如今,赣州市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脐橙种植基地。
扶贫工作,还为当地群众解决生活难题。新田县地处岩溶地区,几十万人口长期受困于饮水难题。国土资源部发挥行业优势,不但基本查清了新田县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还在2009年实现了找水突破。截至2010年底,通过钻井和开发利用岩溶水,新田县5.65万人、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7600亩农田灌溉得到改善。
扶贫工作,时刻将当地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十年来,国土资源部投入上亿元资金,在赣州市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基本摸清了赣州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和规律,有效地防治了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了水土流失与污染,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扶贫工作,始终不遗余力地“扶智”。通过实施教育培训项目,提高了贫困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国土资源部在赣州市建起了8所国土资源希望小学,让7000名农村孩子有书可读;改造了24所贫困乡村学校危房,1.5万名贫困学子免受威胁。国土资源部积极面向直属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募捐,筹措资金240万元,在赣州市和新田县走访慰问贫困群众1132人次,资助贫困学生2070人。
国土资源部的扶贫开发之路特色鲜明:首先,找准地方经济薄弱点和经济发展潜力,有的放矢;其次,立足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发挥行业优势,输送政策、项目和资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授贫困地区以鱼,更授之以渔;再其次,贴近民生,以人为本,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让人民群众真切实在地享受到扶贫工作的成果。
可以说,国土资源部十年扶贫,奠定的是贫困地区发展的百年基业。在坚持中创新——优良传统酝酿出全新扶贫机制
十年来,国土资源部始终秉承优良的扶贫传统。
国土资源部历届党组都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把推动定点扶贫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历任部长对扶贫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分管部领导坚持每年深入定点扶贫县实地调查,摸清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成立了国土资源部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扶贫工作进行总结部署。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拨出专款用于扶贫工作。每两年派出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到赣州市和新田县挂职,做到帮扶在乡村,联系不断点,工作不断线。加强扶贫开发项目规范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徐绍史部长还把中央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挂在赣县,确立了国土资源部支持赣县经济社会发展八项措施。
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不断创新和拓展扶贫开发机制,加大对贫困
地区的政策、项目扶持和资金支持,提高扶贫开发效能,是国土资源部十年来矢志不移的追求。
大扶贫机制就是在继承传统中求新求变中结出的成果。国土资源部历来举全系统之力扶贫开发,如何才能将方方面面的力量高效、有序地集结成最大合力?国土资源部通过与江西省、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地质勘查局共同构建大扶贫机制,上下联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了整体优势,促进了扶贫项目的有机结合,帮助当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2011年,国土资源部支持赣县八项措施基本完成。
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大扶贫机制本身也在不断深化拓展。在今年启动的乌蒙山片区扶贫工作中,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动员社会、企业和民间力量参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从举全系统之力上升为举全社会之力,国土资源部的扶贫开发之路越走越宽。扶贫开发的回馈——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
扶贫,在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同时,能不能带来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新气象?扶贫开发工作能否成为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新平台? 2012年,国土资源部迎来了更艰巨的扶贫开发新任务——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针对这项工作,徐绍史强调:“在推动扶贫开发的同时,探索破解国土资源管理难题,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与我们一起改进工作,推动国土资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刚刚起步的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就是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一个新起点。针对乌蒙山片区扶贫工作编制的《国土资源部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涵盖土地政策、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三大方面的18项具体支持措施。每一项,都是国土资源部的重点工作;每一项,都切合当下国土资源工作新形势,体现了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意见》根据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实行差别化的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积极探索国土资源管理制
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同定点扶贫相比,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工作内容、范围、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土资源部作为先期开展片区联系工作的部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压力和困难中也孕育着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生机。
除了18项具体扶持措施,国土资源部十分注重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强化可持续扶贫开发理念,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动员社会、企业和民间力量参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注重转化运用近年来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成果,比如,以“联创齐争”为手段,统筹各方,上下联动,共同落实各项扶持措施,推动乌蒙山片区规划的实施。这些举措既整合、拓展了已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成果,更体现了国土资源部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是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
此外,国土资源部还承担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的若干项重要任务,包括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建房、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等,也都在考验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同时,为改革创新提供了新动力。
扶贫新十年——规划为先导,全面推进的扶贫开发新模式
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国土资源部又将如何谋划下一个十年的扶贫之路?
立足部门职能,发挥行业优势。以资源利用方式促进扶贫地区经济发展,以转变扶贫开发方式,提高扶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规划为先导,坚持以抓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带扶贫、以抓项目促扶贫,以抓大扶贫机制保扶贫,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转变扶贫工作方式,改变以往一县一村的扶贫方式,建立以规划为先导,全面推进的扶贫开发新模式,整合国土资源部门资源,发挥大扶贫机制作用,为促进贫
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把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相结合,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加大土地整治开发力度,在资金、项目和政策等方面,向有条件的重点县土地整治区域倾斜。
提升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支持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优先安排农业地质调查,促进农业产业合理布局,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干旱缺水地区找水工程。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加强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加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快矿山环境治理,促进生态环境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在今年年初的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曾深情地说:“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三省的通力协作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乌蒙山片区一定会在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伟大征程中绘就磅礴壮丽画卷,贫困群众一定会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向幸福美好的全面小康生活!”
这幅壮丽画卷,正在国土资源部的扶贫工作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