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考试总结

时间:2019-05-12 02:5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现代化考试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现代化考试总结》。

第一篇:中药现代化考试总结

中药现代化考试总结

中药现代化总结

什么是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即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现代化),能进行大规模生产(产业化),并能为国际市场所接受、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制剂(国际化)。

2、迄今为止,我国中药还没有真正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重要的原因是:(1)产品质量没有获得国际主流市场的认可;(2)在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研究等方面还比较滞后;(3)高效、速效、长效(三效),体积小、单剂量小、毒副作用小(三小)以及贮存、携带、服用方便(三方便)的优质大品种不多;

(4)基础性的科学研究比较薄弱;

(5)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对现代工程技术研究应用不够;

(6)在专业标准规范如GLP、GMP、GSP、GCP等实施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3、中药现代化研究总体目标: 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按照国际认可的医药标准规范,研究开发能够正式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产品;

初步建立我国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标准规范体系,并争取使之成为国际传统药物研究开发的标准规范;

培育一批跨国中药企业集团,增强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将我国中药在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占有率从目前的3%提高到15%,使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中医药产业向我国支柱性产业方向发展。中药现代化目的和意义

1.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中药现代化研究和开发,可以将我国中医药历史文献资源和中药材资源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医药产业和产品的结构调整,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振兴我国民族医药工业。

3.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扶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保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国际认可的传统药物标准规范体系,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

5.开展中医药应用基础研究,通过跨领域联合攻关,带动多学科的发展,提高整体创新能力。

5、中药开发研究途径:

一是从单味中药或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单体化合物)或提取物(有效部位)开发成新药。前者是提取有效单体,或再经结构修饰,制成一系列的药物。

二是中药复方制剂的二次开发研究,这是中医药发展的主流。(主要是对中药复方进行药味的拆分研究,证明其配伍的合理性,或采用总提取物和分提取物,或测定中药复方中的几个化学成分的粗略做法,较少开展药效学与化学成分相结合的研究。根本问题在于中药复方无法说明其药效的整体性和成分的复杂性。)

6开展有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效、作用机理相关性研究方法

一个结合、二个基本讲清、三个化学层次、四个药理水平

坚持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相结合。

基本讲清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基本讲清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阐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有必要在药物(药材、复方)、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三个化学层次上进行高效、现代的分离、分析及鉴定研究。

并结合整体动物试验、组织器官、细胞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四个药理学水平上的药效和作用机理研究。高效植物单体新药特点

与西药相比:

1、不同点:天然植物中提取。

2、相同点:同样是量化了的成分,并且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式。

与传统中成药相比:

1、不同点:成分量化,化学结构式明确,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充分,作用机制清楚。

2、相同点:原料为天然植物药。

8、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技术要求(五固定 三种图谱)

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部位、产地、采收期以及加工工艺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9、指纹图谱的定义

是指中药材或中成药,经适当处理后,采取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定该中药材、中成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

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现代分析技术:光谱、波谱、色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和各种联用技术等)

11、指纹图谱两个基本属性,即整体性和模糊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要把所得指纹图谱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而不是孤立地看其中单个峰的有无,高低来判断药材或成药的质量;

所谓模糊性:是指个体样品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难以精确的进行测量,绝大多数的指纹图谱本身也存在着模糊性。指纹图谱研究的两个目的(1)对中药质量控制的补充和提高(理想的指纹图谱不仅能达到定性鉴别(因大部分色谱峰可达基线分离),也可进行定量分析。)

(2)控制中间体、成品的一致性,减少批间差异(中药生产的原药材,因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及采收加工的不同,实际使用时不能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经加工提取得到的中间体,每个批次在成分含量、成分组成及各成分含量比例方面都不能保持一致。)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意义与原则

意义 中药指纹图谱将成为研究道地药材、稀有药材替代品,以及原药材真伪鉴别的依据。指纹图谱技术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对中药材、中成药进行质量控制最好的解决办法。能提供从原药材的栽培、引种,中成药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的规范与优化,到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各种能真正反映中药材、中成药内在质量的指纹图谱的建立,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是研制开发“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现代中药的必要手段。原则

系统性:是指指纹图谱所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括中药所含大部分的种类,或指标成分的全部。特征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信息(表现为保留时间或位移值)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特征地区分中药的真伪与优劣,成为中药自身的“化学条码”。

重现性:是指建立的指纹图谱,在规定的方法和条件下,不同的操作者、不同的实验室应能作出相同结果,其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指纹图谱的通用性和实用性。14 中药新药研制思路

1.实验室──临床

优点:是毒理、药效、作用机理比较明确,制剂也比较合理,质量标准易于控制。

缺点:临床依据不够充分,中医药理论指导不够。

注意:研制过程中要加强中医药理论的指导。

2.临床──实验室──临床

优点:是临床基础较好,且以复方为多。

缺点:药效物质基础不够明确,质量标准难以建立,剂型难以现代化。

注意:选择合理的药理模型,处方不宜过大,加强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新药研制选题的原则

中医药特点、优势的原则;医疗需要(社会效益)的原则;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的原则,立足创新的原则,(新物质,作用效果新,作用机制新,治疗范围,剂型新,剂量小);可行性的原则。

16中药新药研制注意的问题

熟悉法规,明确指导思想;思路清晰,搞好总体设计;立足创新,提高科研水平;统一思想,认真实施方案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的单一成份及其制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注射剂,主要成分应当清楚,有效部位的含量应占总提取物的70%以上。)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6.1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6.2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6.3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6.4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以传统工艺制成,处方中药材必须具有法定标准。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可以采用非传统工艺制成。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包括中药和化学药品,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以及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三者组成的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己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己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己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

18、中药选题的方法

传统名方选题,名医经验选题,民族药物选题,民间药物选题,科研项目选题,改变剂型或老药新用,复方药物的有效部位,国外线索

19指纹图谱检测标准

1.名称、汉语拼音 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2.来源: 动、植物药材均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 矿物药应固定产地和炮制、加工方法。供试品的取样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规定的中药材的取样方法,以保证供试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3.供试品的制备

4.参照物的制备

制定指纹图谱必须设立参照物,应根据供试品中所含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对照品作为参照物; 如果没有适宜的对照品,可选择适宜的内标物作为参照物。

5.测定方法

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材,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测定方法,建立多张指纹图谱。以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所采用的色谱柱、薄层板、试剂、测定条件等必须固定;以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相应的测定条件也必须固定。

20、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关键问题

1.方案设计与思路 2.原药材、中间体及注射剂样品选择与收集 3.原药材、中间体及注射剂的预处理 4.色谱条件选择 5.指纹特征选择

21、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研究的要求

1)柱外效应

在使用HPLC仪,应使柱外效应减至最小,以获得理想的分析结果。建议:色谱柱及检测器前死体积应最小。

2)流动相的脱气

流动相使用前必须进行脱气处理,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气体(如O2),防止在洗脱过程中增加基线噪声、造成荧光猝灭、使柱中固定相发生降解而改变柱的分离性能。(常用的脱气方法有离线式脱气和在线式脱气)

3)梯度洗脱

梯度洗脱是流动相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极性的溶剂,在洗脱过程中连续或间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以调节它的极性,使每个流出的组分获得最理想的分离效果,并使样品中的所有组分可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以最佳的分离度获得圆满的选择性分离。(可分为高压梯度和低压梯度两种方式操作。常用低压)

4)样品进样

① 停流进样装置②六通阀进样装置③自动进样器

5)色谱柱 常用C18柱

6)柱温 不同柱温下同一成分的保留时间往往发生迁移,有时还影响成分之间的分离效果(建议使用柱温箱)

7)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UVD)应用最广泛,要求分析样品必须在紫外线区有吸收

示差折光检测器 对在可见光或紫外光区无吸收的样品一般选用。不破坏样品,但其缺点是对温度变化敏感,不能用低梯度洗脱,灵敏度低,不能用于痕量分析

荧光检测器(FD)

电化学检测器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特点是:可进行全波长检测,一次进样可以检测到样品中不同吸收波长下的所有组分;光谱分辨率高,可以检测色谱的纯度;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基线躁声小。

蒸发(激光)光散射检测器(ELSD)可以检测挥发性低于流动相的任何样品,可用于无生色团物质的检测

22.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1)指纹图谱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制定指纹图谱,其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1小时;采用薄层扫描(TLCS)来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提供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图

谱;采用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按各种光谱的相应规定提供全谱。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所给出的相关参数,制定指纹图谱。

(2)共有指纹峰的标定

应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标定中药材的共有指纹峰。说明标定共有指纹峰的理由,并附各批供试品的图谱。

(3)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

应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图谱中各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计算平均比值,列出各批供试品的检测数据。

(4)非共有峰面积

10批次以上供试品图谱中非共有峰总面积及占总峰面积的百分比,列出各批供试品的检测数据。

(5)中药材、有效部位、中间体和注射剂指纹图谱之间的相关性

应根据中药材、有效部位、中间体和注射剂的指纹图谱,标定各指纹图谱之间的相关性。

(6)中试产品的指纹图谱

申报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必须提供3批以上中试产品的指纹图谱,申报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必须提供10批以上中试产品的指纹图谱。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检测标准(草案)书 写格式如何?

(1)中药材的名称、来源(2)供试品的制备(3)对照品溶液或内标物溶液的制备(4)测定方法(包括仪器、试剂、测定条件和测定方法)(5)指纹图谱及各项技术参(6)起草说明(7)有效部位或中间体的指纹图谱检测标准及起草说明。天然药物活性快速筛选新技术

基于靶酶的高通量筛选,基于细胞的高通量筛选,色谱-高通量筛选联用技术,亲和色谱与药物快速筛选,生物芯片与药物快速筛选,功能蛋白晶体与药物快速筛选,天然药物组合化学库与药物快速筛选。

“表征”是将中药化学信息通过色谱图(液相色谱图、气相色谱图或薄层色谱图)等方式进行表达;

“描述”是对指纹图谱经过计算、分析、比较、评价和校验等加以说明。

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采用各种现代技术,进行中药复方化学体系研究,明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将是解决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是开拓具有创新药物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第二篇: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科技部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以下简称“中药基地”)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通过整合相关资源,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发展中关键共性技术的制约,打造现代中药产业的一种组织模式和系统工程。建设中药基地是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需求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不同地区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推进我国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主体力量。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有关精神,落实《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基本任务,促进中药基地更好更快发展,结合基地建设实际情况与中药科技产业发展需求,特制定《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0-2020年)》。

一、形势分析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10年来,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20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构建形成了有利于中药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中药基地研究开发、技术服务、产业化示范等支撑体系,在带动技术创新、推动业发展、建立服务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中药科技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并在促进人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和影响,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开创了依靠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中药科技产业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也为今后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发展现状

——推进中药现代化已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中药现代化。努力提高中药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中央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先后组织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和《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10年)》等,为中药基地建设和中药科技产业发展壮大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环境。

——中药基地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中药基地建设得到了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被确定为“一把手工程”或与科技部建立省部会商制度的工作重点,相应建立了上下协调、高效、合力推进的促进机制和管理体制,并呈现出区域化布局、科技支撑、市场化推进、互补合作、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各基地省参与中药现代化建设工作的400多个市(州)、县(区)都相应建立了领导机构。部分地区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制定了推进中药科技产业发展的决定或意见,使国家中药现代化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重点有效结合,产生共振效应,中药作为战略性产业也得到大力扶持和发展。

——中药农业初具规模,已成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各中药基地根据区域中药资源特色,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要求,选择当地道地中药材品种,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园区或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引导,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水平和规模,基本实现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和可控,为提高中药产品质量、推进中药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边远山区的脱贫致富、西部开发、民族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各基地省合计建立了430多个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相应建立近500个中药材GAP基地,种植面积已达2200多万亩。截止至2008年底,各基地省已累计有40种中药材的48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

——中药基地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已有较大提升。通过中药基地建设,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中药公共创新平台框架体系,基本涵盖了中药标准规范、研究开发、工程技术、产业化示范等环节,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在国家层面,相继建立了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研究室,初步形成了国家中药创新体系的构架,中药资源保护、中药材规范种植、中药应用基础研究、中药制剂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基地省普遍加大了科技投入,启动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按GLP、CCP组建了一批研发实体,开发出了一批创新中药产品,解决了一批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技术,构建了从中药标准研究、质量控制到新药开发的国家级、省级公共研发平台,大幅度提高了中药科技产业源头创新能力和水平。

——基地推动了重要科技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通过实施以中药基地建设为重点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加快形成了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知识产业和中药服务业的现代中药科技产业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代表的科研与企业技术密集区,以资源优势区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集中区(包括民族医药生产集中区),有效推进了各基地中药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各基地累计建立各具特色、不同形式、具有示范意义的中药科技产业园区、集中发展区200余个,大幅度提高了中药科技产业集约化水平、竞争优势和规模。2008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2198.8亿元,是1999年385亿元的5.71倍,10年增长率达851.9%(同期医药工业增长率为519.2%);占全国GDP的比重也由1997年的0.351上升到2007年的0.741。

——政府投入推动中药基地持续发展。政府资金在中药基地创新投入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的中药基地发展规划,增加了对中药现代化产业的投入。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中药基地建设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约21.9亿元,各基地省累计投入经费约43.2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270.5亿元。2.需求分析

——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中医药具有易于普及和“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能够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是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

——实现我国医药产业机构调整,需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药,培育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服务业的大健康产业,对于调整医药产业和产品结构,带动医药产业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科技创新,需要在中医药领域有所突破。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而成为中华民族队人类的新贡献。

——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十年以来,中药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中药材种植(养殖)为基础,不断发展中药材加工、销售、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发展中药农业,对于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3.存在问题

——中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总体来看,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尚未形成体系,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中药商业流通方式亟待改造。中药出口以原料为主和依赖老品种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中药产品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而“洋中药”返销进口有增长趋势。

——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中医以整体、动态和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但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研究一直没有突破;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而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已经开始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药,这无疑是一个挑战。

——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中药基

地对自身资源特点和发展优势把握不够准确,发展重点和特色不突出;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区域合作与发展活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产业集中度不够;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开发规模和力度有待增强;科技创新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中药基地建设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和突破口,以企业为主体,以做大做强中药科技产业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区域化布局、规范化发展,促进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重发展中药农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优化中药服务业;充分发挥基地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水平示范、行业发展服务、合作交流平台和对外展示窗口等功能,全面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二)基本原则

——突出科技为支撑。坚持按照中医药特点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搭建国家与地方有机结合的共性技术平台,集成科技资源,坚持有限目标,突出技术与产品创新,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和支撑中药科技产业做大做强的动力源泉。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中药基地建设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加大地方政府对企业科研项目的引导、扶持和经费支持。

——坚持市场化推进。中药基地建设是以科技为支撑的产业经济行为。在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组织、协调、推进基地建设工作。要以促进竞争和提高效率为目标,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发挥集聚效应。

——重视区域合作与发展。中药基地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划,加强各基地间合作与交流,鼓励区域产业要素的无障碍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提升区域中药科技产业竞争力。

——注重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在综合利用资源同时,强调资源保护与生态平衡,以开发促保护,加强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再生和野生抚育,发展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养殖),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政府引导。政府要把握中药基地建设的全局,充分发挥引导、扶持和监管等方面作用,努力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以服务和管理引导基地发展。在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需求前提下,积极推进产、学、研、农、工、商结合,引导和支持基地呈区域化布局和特色发展。

(三)区域布局、分类规划与协调发展。以“地理相邻、经济相依、产业相接、交通相连、优势互补”的形式,全国中药科技产业按区域规划为:东北、华北、华中、东部、南方、西南、西北等七大发展区域。——东北区域。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等东北三省。可立足北药优势资源,建设以东北道地中药材生产、中成药及功能性产品制造为主要特点的北药基地。积极开拓东北亚天然药物市场。

——华北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省份。可重点发展传统中药及京津地区的新药研发与国际合作等。

——华中区域。包括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份。可重点发展以四大怀药等特色中药材种植业、中药材流通及中成药生产。

——东部区域。包括江苏、浙江、山东、江西、上海等省市。以浙八味等资源开发、制药设备制造业、中成药生产为发展重点。

——南方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份。以南药、物流配送体系以及与港澳台、东南亚地区的密切合作等为发展重点。

——西南区域。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以丰富中药材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藏药、苗药等民族药产业化为发展重点。

——西北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份。以陕、甘、宁等大宗药材资源和蒙药、维药等民族药产业化开发为发展重点。

(四)发展类型与功能定位

根据各区域自身基础条件与特点,发展重点与方向大体规划为六个类型。各基地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优势特色和发展方向确定各自发展定位。

——资源型:以中药农业与中药资源开发为重点。

——创新型:以中药新产品研发为优势。——产业型:以发展中药工业为重点。

——外向型:以中药国际化及产品出口为导向。

——综合型:集中药资源开发、中药材种植(养殖)及加工、新产品研发、工业生产、商业流通等优势于一体。

——民族药型:以发展藏药、苗药、蒙药、维药等民族药为重点。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发展中药产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将中药产业培育成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健康产业。

到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点、布局合理、区域化协调发展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中药材和中成药规范化生产水平,壮大中药产业规模,优化发展环境,保护和增强我国中药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类健康做出新贡献。

(二)具体目标

到2015年:

1、建设一批具有不同特点和优势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不断优化国家中药基地体系的布局与构成。

2、建设一批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不断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水平和规模。

3、开发一批中药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提高中药产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4、重点培育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和集中发展区,不断壮大中药科技产业规模、增强竞争优势。

5、改造中药商业物流形式,构建公共信息平台。

四、主要任务与建设重点

(一)完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体系、推进大宗药材品牌化开发。

——以道地中药材为重点,构建试验、示范、辐射推广相结合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推广体系,实现中药材种植(养殖)的集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加强野生中药材规范化抚育示范与开发,提高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和生态成本。

——进一步突出中药材大品种品牌化开发,不断壮大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开发规模。

(二)加强以中药为基源的相关产品开发,开拓中药产品市场

——大力开发中成药、中药饮片、提取物、保健食品、日用品、化妆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中药农药、中药兽药等终端产品,提高中药相关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民族药研究,深入挖掘民族医药宝库的有效经方、验方、偏方,对疗效确切的方药进行深入开发。

(三)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开放的产学研综合创新平台。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产学研联盟,构建社会公共研发平台和企业自主技术研发机构相结合、充满活力的中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对中药科技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在中药领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竞争力的研究开发队伍。

——针对中药产业发展所需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攻关,突出特色资源、专有技术、优势品种的自主研发和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集中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做大做强中药科技产业提供支撑。

——纵向方面,选择具有一定开发基础的中药材大品种,开展从规范化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到创建新市场等全过程研究,构建区域中药材大品种产业化开发技术支撑体系。

——横向方面,按照中药产业链条每个环节的需求和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针对中药材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技术、加工与炮制、中成药生产技术工艺、新药创制和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等六大重点环节开展研究与开发,构建面向国际化的科技支撑体系。——重点支持中药创新产品和传统名优二次开发产品研发,优先发展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病、艾滋病、抑郁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流感等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型疾病等中成药,培育一批临床急需、疗效突出的特色大品种,增强中药科技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中药生产装备和工程化技术的研发。在对中药制药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艺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将这些工艺设备进行集成,并研究开发中药制造工艺在线检测系统等一系列关键装置,实现中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推进医药企业集团化进程和集群式发展,壮大中药经济规模。

——实施“大品牌、大企业、大集群”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快速发展区。优先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品创新、品牌创优、提质降本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重点培育一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具有开拓精神的中药核心企业和中药跨国企业,进一步发挥企业推进中药现代化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优化完善中药产业集群式发展氛围,为中药企业的发展和大企业集团的形成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推进中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五)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中药产业规范化水平。

——大力推行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规范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过程,不断提高中药行业的标准化水平。

——加强规范化饮片加工技术研究与生产开发,建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全面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加强中药材标准提取物生产工艺研究,促进中药材标准提取物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发展。

——加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研究,提高中成药、中药饮片(包括配方颗粒)、中药新药等的质量控制水平和能力。

(六)推进医药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中药商业流通方式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扶持。推进中药商业物流运作方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建立中药(材)产品的电子编码系统,为保障中药质量、实现中药商业流通规范化打下基础。

(七)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中药国际化。

——积极推进基地间的合作,加强信息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开展联合攻关,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中药产业基地成为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加强区域中药合作与发展,培育区域竞争优势。

——基地建设为中药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基础。各基地应根据自身提点和优势,积极承担国家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计划的相关任务,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为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市场份额做出贡献。

(八)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重点建设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基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挥宣传、交流、服务、管理、展示等应有作用,逐步建成面向世界的中药国际化信息平台。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强化国家层面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由科技部牵头,会同各基地组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中药基地联席会议制度和区域发展合作联动机制,强化各基地之间的合作与区域化发展,通畅联络渠道,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各基地省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牵头部门,指定或组建专门管理机构,形成政令统一、步调一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基地管理体系。

——组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全国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定向、项目筛选、园区建设等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评估、检查、指导基地建设工作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为各基地省政府综合决策提供科学建议。

(二)制定中药基地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

——制定《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实现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管理与交流,定期召开全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工作会议。

——根据各地的基础条件、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中药现代化工作区域布局的整体要求,支持符合条件的种植基地向综合性产业基地发展。

(三)设立中药基地建设科技专项,支持基地建康发展

——增加国家引导性投入,全面提升中药科技产业的创新能力。设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科技专项,保证基地建设的引导性投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基地省应设立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同时吸引各方资金,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四)进一步加大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进一步落实《中医药创新发展纲要(2006-2020)》中提出的有关中药价格、税收、医保和产业推进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推动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成果、信息管理和推广、共享机制;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跨学科人才和海内外人才,建设一支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结合的人才队伍。

——各基地所在地政府要结合省情,制定各自促进中药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积极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加快基地发展

——基地可根据区域特点创新建设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区域基地联盟、产学研联盟、企业技术联盟、中药农业专业协会等,促进产学研、农工商、多学科、海内外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推进基地建设。

第三篇:中药现代化与药用植物栽培

中药现代化与药用植物栽培

程惠珍(中国医科院药植所)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概念及意义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

三、中药材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战略

四、对本学科中、近期重点研究领域的设想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概念及意义

1.药用植物和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medicinal herbs)含有生物活性成分,是中医中药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途日益扩大。药用植物栽培学(principle medicinal crop production)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使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一门科学。

2.药用植物栽培是保护、扩大、再生产药用植物资源的最有效手段 1992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文件,其核心是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在保护环境和生态不受破坏、资源可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迫切课题。英国《金融时报》1997年1月27日发表题为“联合国就世界资源使用情况发出警告”,世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自然资能再生产的速度,呼吁悬崖勒马扭转环境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全人类共同的中心问题。

药用植物引种栽培是中药资源保护、扩大、再生最有效手段,也是目前生产的主要方法。我国可供药用的植物已鉴定的有9000多种,其中常用的500多种,需求量大,主要依靠栽培的200多种,年产量约2.5亿公斤,占中药材收购量的30%左右。野生引为家种的如天麻、黄芩、细辛、甘草、五味子、桔梗、半夏、百合、何首乌、山茱萸、栀子、绞股蓝、石斛等;引种国外的如颠茄、洋地黄、蛔蒿、番红花、水飞蓟、小蔓长春花,特别是南药如金鸡纳,白豆蔻、丁香、马钱、安息香、古柯、儿茶,过去依赖进口,许多已引种成功。我国的药用植物无论是品种数量或是种植规模均处世界领先。近年来,一些保健药、强壮滋补药发展迅速,这也是祖国医药之所长,更是趋于老龄化社会的需要。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消耗过快,如常用中药材肉苁蓉、锁阳、远志、冬虫夏草等,濒临绝种的危险,亟需引为家种。

3.栽培、生产优质中药材是保证中药质量的第一关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是提高产品质量和规范化水平,以稳定其疗效,这首先取决于中药材质量。许多药用植物经定向栽培,有效成分含量提高,如细辛;由野生变家种,植株由湿生夏绿性草木变半木生态型,如薄荷,其薄荷油的含量可提高60倍。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

1.药用植物栽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药用植物品种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因之栽培方法也复杂多样:有无菌接种培养、营寄生生活的需先培育好寄主植物、有植物与菌物界共生,生长环境有高度的抗旱能力的土壤干燥环境、有要求低温地区,有的还应创造遮阳光的条件。有的药用部位不同,繁殖方法也多种多样,生产周期也是相差很远。

2.栽培质量与有效成分 栽培更应注意药材的质量。有效成分受药用植物品质、栽培技术、年限、采用部位、采取期、加工方法及贮存条件等影响。另外,很多药用植物保留着许

多野生状态,如种子发育不整齐,生长和发育不整齐,植株间变异大,因此,选育高产、高含量、抗逆力强的种类有很大潜力。

药用植物在长期的生存竞争及与自然界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与产地的生态环境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各中药材有特定的分布区,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质量迥异,成为中药材的道地性。应以发展道地药材为主,合理布局及模拟生态系统,进行人工驯化是十分重要的。

三、中药材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战略

1.多数中药材产于老、少、穷地区,零星分散,经营规模仍以家庭小生产占主导地位 地域差异,栽培管理水平不一。中药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逐步走向产业化,栽培应以发展道地药材为主,采用规范化栽培措施,大宗药材合理布局,建立生产基地。

2.药材生产带有盲目性 中药材的价格历来波动很大,影响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其原因来源于植物,生产周期长短不一。价值规律对市场调节受到季节和生产周期长的客观条件限制,反应较为迟缓;又因药农全局意识差,市场分析能力不强,生产带有盲目性,造成药材生产大起大落。为此,必须加强计划信息领导,搞好产销中长期平衡,加速信息收集与反馈,建立药材经济管理理论。

3.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经费不足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处于农学和中药学交叉学科,有关部门应考虑立项招标的课题。

4.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大力宣传药用植物栽培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地位和在保护中药资源及扩大利用中药资源的作用,引起人们特别是有关领导的重视。打破单位和部门的界限,克服课题低水平的重复。

四、对本学科中、近期重点研究领域的设想

1.常用药用植物的规范化栽培体系建立及重要野生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工作齐头并进,对药用植物的生物特性和生态环境的研究为野生变家种提供科学依据。

2.药用植物栽培中的生态学原理探讨 各种药用植物与其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近缘类群的成分变化规律,指导药材生产合理布局;了解生物学特性,利用生态学原理,建立人工多种群落的高效共生、寄生系统,提高经济和生态效应。

3.绿色中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造成农药残留问题及流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农业是当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提高环境质量是持续农业的基本内容。绿色中药材栽培技术在持续农业中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开展以生物防治研究、植物性农药研究为基本手段的无污染新技术、新方法,前景广阔。

4.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及良种选育研究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尤其是野生亲缘植物和古老地方种,具有独特优良性状和抗御自然灾害的特性,是人类宝贵财富和品种改良的源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不仅是遗传育种的基础工作,也是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除系统选育外,生物技术的应用,也是重要的手段(如育出茎尖-16号地黄新品系已推广应用)。我国中药材育种起步较晚,对选种及良种繁殖任重道远。

5.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是医药领域最前沿阵地之一,如试管育苗、快速繁殖、脱毒等新技术培育优良品种;通过诱变、杂交,选择突变体,发展新品种;应用细胞工程,发展大规模的组织培养和细胞悬浮液培养,生产特定成分;应用发酵工程,发展真菌类中药的多糖类产品。中药材是我国的优势,如与生物技术结合,发展潜力是很大的。目前我国研究水平还不高,设备条件差,技术力量不足,加上中药材生产

周期长,研究难度大,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促进中药材的发展。

第四篇:中药发展的现代化思考

中药发展的现代化思考

摘要:

一、完善的质量标准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二、完善的质量标准与草药的研究开发

三、制定草药标准的可执行途径

四、展望

关键词:中药;中成药;现代化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天然药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天然药物,并竞相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药行业面临着现代化的紧迫任务。

目前,全国经营性的中药材品种在1000种以上,其中80%来自于野生资源,野生药用植物仍是中药材的主体,无论是种类上还是数量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药用植物11146种(含亚种、变种),分属385科、2312属。其中藻类、菌类,地衣类低等植物467种,分属92科、178属;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高等植物1万多种,分属293科、2134属,约占药用植物资源总数的95%,其中种子植物约占90%。多来源的事实造就品种的混乱,也造成研究和规范化的困难。

尽管中药的疗效不容质疑,但由于其质量不稳定及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并制约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美国FDA将依据检测数据制订针对麻黄类产品的新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并在全球启动使用。此举意味着麻黄类产销市场格局将发生改变,且很多中药将面临同样命运。继麻黄后,美国将很快对人参、银杏、贯叶连翘、马兜铃酸等20余种中草药重新制订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今后达不到这些严格标准的产品,将无法对美国和欧美国家出口销售。缺乏客观反映中药质量的质量标准成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一个大的绊脚石。中药要现代化,民间草药的开发要现代化,就首先要标准化,质量标准就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一、完善的质量标准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质量标准是评价一个产品综合质量的客观指标。当前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还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多与控制质量的标准有一定的关系:

1、对质量标准研究的投入不够。对药用植物资源的收集研究工作做得不多,基础科研投入和质量有待提高。对一些未列入国家、地方标准,但又在民间特别是草药(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入药的植物)未进行充分挖掘、整理,缺乏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对一些目前未知药用价值,甚至可能是未知的植物种类少有进行保存研究。对已经生产的制剂尤其是卫生部甚至是药典上的品种,部分原料药无法定的标准,例如小叶榕、皂矾等。

2、对已知药材质量的标准,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控制水平上,部分如水蛭、灯心草等仍然仅仅靠简单的外观形态检定。对中药质量标准的规定主要体现在2000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2000版中国药典一部(药材部分),其中共收录了992种成药和药材,有含量测定的308项,其中115项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收载对照药材152种,对照品213种。大多数中药材无浸出物或含量测定控制项目,现行药典与部颁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中药材635种,列有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目的仅有234种,占36.8%。规定有含量测定或浸出物检查或杂质限度检查的中药饮片及炮制品34种,仅占5.4%。绝大部分无安全性方面的控制办法,仅有少量的如甘草控制量了农残、雄黄控制了有害砷;相当的测定成分并不能反映质量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比如黄连、黄柏中的盐酸小檗碱,石膏中的硫酸钙。部分药材缺乏专属性强的鉴别方法,不易与同科同属类似植物相区别。例如,药典规定细辛来源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三种,而我国细辛属植物有30多种,且南北各地均有分布,极易出现混淆。

3、质量标准的不完善,难以控制指导药材的生产。近些年在药材种植过程中科技信息不灵,缺乏辨别真假的能力,盲目将伪品或混淆品当作正品来引种,收购工作依赖于传统的经验鉴别,造成错收、错用,经营使用单位发生误购误用,饮片加工缺乏规程,随意性操作较强,缺乏严格的指标控制。

二、完善的质量标准与草药的研究开发

我国对药用植物资源的收集研究工作本来做得不多,基础科研投入很少,草药(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入药的植物)少有列入国家和地方标准,但这些又是实实在在在民间有相当的使用历史和影响,而且有确切的疗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草药运动,发掘了部分民间特别是边远和民族地区草药,对我们今天的开发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指导思想,未进行充分挖掘、整理,缺乏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导致目前对草药的研究开发的一些不科学的认识。

1、制定草药质量标准的困难所在标准问题是我国目前科技界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必须迅速提高标准水平,以推动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提高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标准化工作愈来愈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标准是规范市场商品和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标准化工作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必须有高水平的标准支撑。中药质量标准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瓶颈”,它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草药大部分尚无标准可依,因而面临比中药材更大的难题。

2、突破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的屏障 药物的发现,最初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我国中药理论主要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无论是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禁忌等理论知识,抑或是采集、加工、炮制、剂量、加减配伍等实用技巧,都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在临床上,具有不同经验的中医师使用同一味药物,每可获得不同的功效。资深的老中医又常常可通过加减剂量、调整配伍、改变炮制或煎熬等众多途径来改变药效,这样就使得中药成分更加复杂。由于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有效成分很难测定,因此制定中药质量标准也就更加困难。

3、取长补短,加快实现草药质量标准现代化 借鉴目前尽管不完善的中药材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体系,研究草药的质量标准。目前中国药典一部和地方药材标准收录的检定方法是用于对正常进行监测的,也就是针对真药的,中药质量标准的规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中医药发展的需要,中药需要制定一个完全可行的,能够为中外医药界接受的质量标准,这就需要建立有中药特色的质量控制体系。复方中药的整体作用特点决定了中药不同于西药。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必须能对起效的全成分(有机成分、无机成分和络合物成分等)进行控制。确定与疗效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建立相关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和定性鉴别方法。只有这样,所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内在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4、保护性开发利用对一些目前已知药用价值,已经开发利用的植物进行保护研究,繁育驯化,起到保护资源、扩大资源的目的。对一些目前未知药用价值,甚至可能是未知的植物种类进行保存研究,起到扩大资源量,保护已有物种的目的。比如太白的“七药”、“参药”。

三、制定草药标准的可执行途径

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提高是建立在对其内在质量的深入研究基础上的,要吸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用药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一些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等很重要。产业的现代化,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其产品的现代化上;生产的现代化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可控的现代化上。我国中药目前还很难通过各国的药品管理标准而作为药品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中药产品主要还是以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出口,影响了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国

际化的发展。制定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是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遵循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采用多模式综合研究 国家已经制定出中药种植的GAP,生产的GMP,实验室管理的GLP,销售的GSP等,以及药品注册的管理办法和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都是草药研究开发的行动指南。利用这些法规帮助解决草药标准中的实验室技术问题,同时解决草药产品的均一性问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现代中药模式,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的化学药模式(包括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结构修饰)和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的植物药(洋中药)模式,都是目前中药现代化可以借鉴或采用的模式。

2、重视有害组分的研究与控制现在欧美以及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都把有害元素如砷、汞、铅、铜、铬、镍、镉、农药残留量、限制性微生物等指标作为技术壁垒,限制我国的外贸出口。对药品的要求,“安全、有效和可控”是国际共识,我们不能基于对中药的传统认识,把思维停留在无毒付作用或是药三分毒的观念上,应该对中药尤其是草药的毒性有客观的评价。对于银杏酸的认识,使我们明白了科技对植物药研究的重要性;对砷化物的再认识,使我们明白了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有毒和无毒的标准。对关木通的再认识,使我们明白了如何正确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有对人类巨大的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自身发展的艰难。

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国家的相关标准为我们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1年4月23日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虽然重金属种类偏少,同时又低于国家在其它食用作物上所规定的残留标准,但还是可以参考。例如:镉:药材规定为≤0.3,低于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0.05与稻米≤0.2 [GB15201-1994];汞:药材为≤0.2,低于无公害蔬菜0.01与稻米≤0.0

2[GB2762-1994];铅:药材为≤5.0,低于无公害蔬菜0.2[GB14935-1994]与茶叶2.0(紧压茶3.0)[GB14963-94];砷:药材≤2.0,低于无公害蔬菜0.5与稻米≤0.7[GB4810-1994]以及茶叶(无公害、出口)0.5 [GB/75009.12-1985]。样品中农残问题,外经部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仅规定了六六六(≤0.1mg/kg)、DDT(≤0.1mg/kg)、艾氏剂

(≤0.02mg/kg)和五氯硝基苯(≤0.1mg/kg)。这不仅对象太少,也不符合国情。我国目前在农作物(包括药材)上广泛地使用了有机磷农药、有机氮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相反我国从未使用和生产过艾氏剂农药,而五氯硝基苯也早已淘汰。当然不同作物对象,标准允许有差异,药材的标准应如何?不同药材或不同服用部分是否应有差异?必须详细探讨后决定。

3、现代分析技术和现代药理毒理技术是草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基础 中药活性成分是中药防治

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活性成分代表中药的质量,中药的质量涉及到一系列的环节(土壤、种质、炮制、储存、制剂过程等),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要清楚植物的来源、生长环境、合理的药用部位、加工储藏方法,习用的范围和毒付作用等,关键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和现代药理毒理技术明确活性成分或有效部位。进行必要的化学鉴别,对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定量测定。这样才能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

4、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是实现中药走向世界的必备保证

中药指纹图谱已成为天然药物辨别真假的最有力的武器。对我国中药制定其指纹图谱是中药质量标准可执行的途径,也已是迫不急待的事情,它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唐代鉴真东渡,明代郑和下西洋都是中药走出国门的重要之举。中医药在东亚和东南亚由于历史的交流已为当地社会所容纳。某种意义上讲,现在说的天然药物走向世界,是指走出东方文化圈,走向西方发达国家,走向当代世界文化圈。作为现代文化圈,对药品的要求,“安全、有效和可控”是国际共识。对于中成药这样的物质群的质量控制方法近二十年来也日趋共识。日本汉方药主要生产企业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在企业内部采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控制质量。他们把传统方剂,采用地道药材,按饮片配方煎煮得到的煎汁作为标准指纹图谱。对大生产的原料、配方和工艺严格控制,使成品指纹图谱于标准指纹图谱一致。欧洲一直比较重视草药的医疗作用,对草药的质量控制也殊途同归,采用了指纹图谱方法。德、法联合开发的银杏叶提取物EG6761是一个典范。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银杏叶提取物的医疗作用是提取物所得物质群的整体作用结果。德、法联合集团的技术负责人说,EG6761提取物是一个“整体”,正是这样一种混合物保证了其所具有的治疗作用。他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把混合物所含内酯和黄酮相互分离,则“都不具备全部提取物整体的功效”。在这一点上,和我们对中成药的疗效是物质群整体的功效这样的认识是一致的。而对于这样一个“整体”的质量控制,现在也是采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贯叶连翘用于治疗抑郁症,从德国传到美国,使该产品成为一九九八年美国草药市场令人注目的热点。美国采用指标成分金丝桃素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标准,但是,近年一些研究发现此成分无甚抗抑郁作用,而德国公司一直采用指纹图谱整体控制技术,被认为更合理。美国FDA最近几年制定的植物草药指南中已经明确把指纹图谱作为这类混合物质群的质量控制方法。

总之,以指纹图谱作为中成药、草药提取物这类含有混合物质群的质量控制方法,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共识。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该积极对待。要在吸收消化国际上这方面已有成果的同时,更注重结合中药情况广泛实践,及时总结,建立起符合中药特色的指纹图谱质控技

术体系,与国际双向接轨。

5、建立起科学、客观、先进的中药质量标准新体系

以主产地药材的质量状况作为草药质量的控制标准,注重量效关系研究,建立量效全息库或智能化学全息库,旨在克服现行只测定少数成分来控制中药质量的分析方法所难以避免的片面性,建立中药客观、可靠、合理、有效的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方法,实现中药质量标准化控制的目标。基于上述思路和研究现状,作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应该以道地药材的质量状况作为控制标准,研究建立以药材整体化学信息为基础的“智能化学全息库”或“量效全息库”。

四、展望

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现代化的前提,只有可控中药的质量,才能使中药现代化顺利进行,也只能有了可靠的中药质量标准,才能最终实现中药现代化目标。草药的开发,为中药的发展又能提供新的资源,从而保证中药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不但应尽快描绘出目前国际公认的中药指纹图谱,还要不断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新的既符合中医临床传统用药习惯,又与药品质量可控的国际要求接轨的中药质量标准,以使我国中药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祥华.中药现代研究方法思考[ J ].时珍国医国药,2006,4(10): 41.2、王双,张永祥.中药复方拆方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J ].中 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2, 8(3): 56564.4、李俊松.中药复方的有效组合成分(部位)研究思路

[ 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9): 62-64.

第五篇:中药总结

中药总结

1.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四气。

2.与所治疾病的病势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升降浮沉。3.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中药性能是:归经。

4.反映药物作用安全程度的中药性能是:有毒无毒。5.甘味的药物能:缓急。6.酸味的药物能:收敛。7.辛味的药物能:发散。8.咸味的药物能:软坚。

9.具有发散作用药物的药味一般是:辛味。10.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药物的药味一般是:酸味。11.升浮药物大多具有的性味是:味辛、甘,性温、热。12.沉降药物大多具有的性味是:味酸、苦、咸,性寒、凉。13.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称为:相畏配伍。

14.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为:相杀配伍。

15.一种药物的功效能被另一种药物减弱或消除,称为:相恶配伍。

16.两种药物合用,能够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为:相反配伍。

17.属于相使的是:黄芪与茯苓配伍。18.属于相反的是:甘草与海藻配伍。19.属于相恶的是:人参与莱菔子配伍。20.属于相须的是:石膏与知母配伍。21.与乌头相反的药物是:瓜蒌。22.与黎芦相反的药物是:细辛。23.十九畏中郁金畏:丁香。24.十九畏中人参畏:五灵脂。

25.入汤剂宜先煎的药物是:贝壳、甲壳、化石及多数矿物药。

26.入汤剂宜布包煎的药物是:某些粉末状药物及细小的植物种子药物。

27.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是:芳香性药物。28.入汤剂宜另行烊化的药物是:胶质的药物。29.生姜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30.防风的功效是:祛风解表,胜湿止痛。31.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32.紫苏的功效是:发表散寒,解鱼蟹毒。

33.防风、羌活均具有的功效是:既能发散风寒,又能胜湿止痛。

34.麻黄、香薷均具有的功效是: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

35.麻黄的功效是: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平喘利水。36.羌活的功效是:既能发散风寒,又能祛风胜湿。37.治疗外感风寒之眉棱骨痛宜选用:白芷。38.治疗外感风寒之巅顶头痛宜选用:藁本。39.柴胡、升麻均具有的功效是:升举阳气。40.柴胡、薄荷均具有的功效是:疏肝解郁。41.蝉蜕的功效是:疏散风热,透疹。42.升麻的功效是:清热解毒,透疹。43.荆芥的功效是:解表,止血。44.香薷的功效是:解表,化湿。

45.既能疏散风热,又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的药物是:升麻、牛蒡子。

46.既能疏散风热,又具有升阳举陷之功效的药物是:升麻、柴胡。

47.具有祛风解表止血功效的药物是:荆芥。48.具有祛风胜湿解痉功效的药物是:防风。49.桑叶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肝明目。50.薄荷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51.具有疏散风热透疹功效的药物是:薄荷、蝉蜕、牛蒡子。52.具有发散风热升阳功效的药物是:柴胡、葛根、升麻。53.外感风寒湿邪,上半身肩臂痹痛者。宜选用:羌活。54.外感风寒,眉棱骨痛者。宜选用:白芷。55.风寒外束,肺气壅遏,咳嗽者。宜选用:麻黄。56.外感风寒致表实无汗者。宜选用:麻黄。57.夏季乘凉,外感风寒者。选用:香薷

58.外感风寒,兼见胸闷不舒者。宜选用:紫苏。59.风热郁肺,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宜选用:蝉蜕。60.肝经风热,小儿惊风,夜啼者。宜选用:蝉蜕。61.外感风热,项背强痛者。宜选用:葛根。62.外感风热,目赤肿痛者。宜选用:菊花。63.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者。选用:柴胡。64.燥热伤肺,咳嗽者,宜选用:桑叶。

65.功能清热止呕,治疗胃热呕逆的药物是:芦根。66.功能滋阴润燥,治疗阴虚肺燥咳嗽的药物是:知母。67.功能清热泻火,用于胃热牙龈肿痛的药物是:石膏。68.功能泻火除烦,用于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的药物是:栀子。

69.功能清热燥湿又善清肺热的药物是:黄芩。70.功能清热燥湿,又善清心胃实热的药物是:黄连。71功能清热燥湿又善清肝胆火的药物是:龙胆草。72.功能清热燥湿又善祛风杀虫的药物是:苦参、73.功能退虚热,又可燥湿,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的药物是:黄柏。74.功能退虚热,又可解毒,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的药物是:玄参。

75.功能退虚热,又可治疗肠痈腹痛的药物是:牡丹皮。76.功能退虚热,又可治疗温病气分壮热烦渴的药物是:知母。

77.功能泻火除烦,又能凉血止血的药物是:栀子。78.功能上清心火,又能下利小便的药物是:淡竹叶。79.功能滋肾阴,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知母。80.功能清热生津,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天花粉。81.用于治疗温热病气分证和胃热呕逆的药物是:芦根。82.用于治疗温热病气分证和疮溃不敛的药物是:石膏。83.用于治疗痰火郁结,瘰疬瘿瘤的药物是:夏枯草。84.用于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的药物是:夏枯草。85.主清肺与胃之火的药物是:石膏。86.主清心与小肠之火的药物是:淡竹叶。87.主清肝火的药物是:夏枯草。88.通清三焦之火的药物是:栀子。

89.既能疏散风热,又可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毒痢疾的药物是:银花。

90.既能疏散风热,又可清热解毒。被誉为“疮家圣药”的药物是:连翘。

91.既能疏散风热,又可平抑肝阳,用于治疗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的药物是:菊花。

92.既能疏散风热,又可凉润肺燥,用于治疗燥热咳嗽的药物是:桑叶。

93.石膏具有的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94.栀子具有的功效是:泻火除烦,凉血解毒。

95.黄柏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96.龙胆草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肝火。

97.知母具有的功效是:既能清热泻火,又能滋阴润燥。98.黄连具有的功效是: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99.天花粉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生津,消肿排脓。100.芦根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1.黄芩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2.苦参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3.水牛角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解毒。4.夏枯草具有的功效是:清肝火,散郁结。5.生地黄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6.玄参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养阴。7.赤芍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祛瘀止痛。8.牡丹皮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9.金银花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10.连翘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11.大青叶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12.青黛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13.牛黄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14.紫花地丁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15.射干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16.山豆根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17.白薇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疔。18.地骨皮具有的功效是:凉血退蒸,清泄肺热。19.银柴胡具有的功效是:退虚热,清疳热。

20.胡黄连具有的功效是: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21.蒲公英多用于治疗:乳痈肿痛。

22.白头翁多用于治疗:湿热泻痢,热毒泻痢。

23.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烦渴,脉洪大。宜选用:石膏。

24.温热病热盛伤津,口干舌燥,烦渴,宜选用:天花粉。25.肺热咳嗽宜选用:黄芩。26.胃热呕吐宜选用:黄连。27.肝胆实热,胁痛,口苦。宜选用:龙胆草。28.肠胃湿热,腹泻,痢疾。宜选用:黄连。29.温热病热入心包,神昏闭窍,宜选用:牛黄。

30.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身发斑疹。宜选用:生地。31.咽喉肿痛,兼有痰热壅盛者。宜选用:射干。32.咽喉肿痛,证属热毒蕴结者。宜选用:山豆根。33.大黄主治:热积便秘。34.巴豆主治:寒积便秘。35.郁李仁主治:肠燥便秘。36.火麻仁主治:肠燥便秘。37.郁李仁的功效是:润肠通便,利水消肿。38.苏子的功效是:润肠通便,降气化痰。39.牵牛子的功效是:泻下,逐水,杀虫。40.甘遂的功效是:泻下,逐水,消肿。41.芦荟的功效是:泻下,清肝,杀虫。42.番泻叶的功效是:泻下,导滞。43.巴豆的功效是:泻下冷积,祛痰利咽。44.射干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祛痰利咽。45.芫花的功效是:泻下逐饮,祛痰止咳。46.芒硝的功效是:泻热通便,润燥软坚。47.具有泻下攻积作用的药物是:大黄。48.具有泻下软坚作用的药物是:芒硝。49.具有泻下导滞作用的药物是:番泻叶。50.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火麻仁。

51.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作用的药物是:甘遂。52.具有泻水逐饮,祛痰止咳作用的药物是:芫花。53.具有泻下冷积,逐水退肿作用的药物是:巴豆。54.具有泻下逐水,去积杀虫作用的药物是:牵牛子。55.独活的功效是:祛风湿,止痛,解表。56.秦艽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经络,清虚热。

57.五加皮的功效是: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利水。58.防已的功效是:既能祛风湿,又能利水。59.桑枝的功效是:祛风通络,利水。60.木瓜的功效是:舒筋通络,化湿和胃。

61.威灵仙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62.桑寄生的功效是: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63.白花蛇的功效是:祛风,活络,定惊。64.豨莶草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经络。65.痹证发热,关节红肿疼痛。选用:秦艽。

66.痹证湿重,筋脉拘挛,脚气肿痛。宜选用:木瓜。67.具有祛风湿,止痛,解表作用的药物是:独活。68.具有祛风湿,止痛,利水作用的药物是:防已。69.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作用的药物是:秦艽。70.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解热毒作用的药物是:豨莶草。71.具有舒筋活络,化湿和胃作用的药物是:木瓜。72.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作用的药物是:络石藤。73.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的药物是:桑寄生。74.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利水作用的药物是:五加皮。75.具有祛风,通络,定惊作用的药物是:白花蛇。76.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作用的药物是:威灵仙。77.藿香、佩兰的共同功效是:化湿,解暑。78.砂仁、白豆寇的共同功效是:化湿行气,温中。79.既能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湿的药物是:苍术。80.既能行气,又能燥湿、消积、平喘的药物是:厚朴。81.具有燥湿温中,截疟之功的药的是:草果。82.具有行气温中,安胎之功的药物是:砂仁。83.既能燥湿健脾,兼能发汗的药物是:苍术。84.既能解暑,又能化湿止呕的药物是:藿香。85.苍术具有的功效是:燥湿健脾,祛风湿。86.藿香具有的功效是:化湿解暑,止呕。87.厚朴具有的功效是:燥湿行气,平喘。88.砂仁具有的功效是:化湿行气,安胎。89.草豆蔻的功效是:燥湿温中,行气。90.草果的功效是:燥湿温中,截疟。

91.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呕恶泄泻者。宜选用:藿香。

92.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者。宜选用:佩兰。93.滑石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清解暑热。94.茯苓的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95.泽泻的功效是:利水渗湿,泄热。96.石韦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止咳。97.海金沙的功效是:利水通淋。98.猪苓的功效是:利水渗湿。

99.薏苡仁的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100.木通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泄热,通乳。1.茵陈的功效是:清利湿热,退黄疸。

2.地肤子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杀虫止痒。

3.车前子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4.金钱草的功效是: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5.萆薢具有的功效是:利湿浊,祛风湿。6.通草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利水,通乳。

7.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舒筋脉作用的药物是:薏苡仁。8.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作用的药物是:泽泻。9.具有利水渗湿,排脓功效的药物是:薏苡仁。10.具有利水通淋,解暑功效的药物是:滑石。11.具有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木通。12.具有利水通淋,退黄作用的药物是:金钱草。13.具有利水通淋,止咳作用的药物是:石韦。14.具有清热利水,止痒作用的药物是:地肤子。15.具有利湿浊,祛风湿作用的药物是:萆薢。16.具有利湿热,退黄疸作用的药物是:茵陈。17.湿热黄疸,宜选用:茵陈。

18.湿热淋证,小便淋漓涩痛。宜选用:滑石。19.膏淋小便混浊,色白如米泔。宜选用:萆薢。20.热淋,小便淋漓涩痛,兼见心烦尿赤,口舌生疮。宜选用:木通。21.干姜的功效是: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22.吴茱萸的功效是:散寒止痛,疏肝下气。23.具有散寒解表作用的药物是:生姜。24.具有温中回阳作用的药物是:干姜。25.均有补火助阳作用的药物是:附子、肉桂。26.均有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细辛、干姜。

27.附子、干姜均可治疗的病证是:亡阳暴脱,四肢厥逆。28.附子、肉桂均可治疗的病证是:肾阳不足,畏寒肢冷。29.寒饮咳喘,痰多清稀。宜选用:干姜。30.寒凝瘀滞经闭,痛经。宜选用:肉桂。

31.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作用的药物是:附子。32.具有温中回阳,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干姜。33.具有补火助阳,温经通脉作用的药物是:肉桂。34.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作用的药物是:吴茱萸。35.具有散寒止痛,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细辛。36.具有温中止痛,杀虫作用的药物是:花椒。37.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作用的药物是:丁香。38.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作用的药物是:小茴香。39.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见上热下寒者。宜选用:肉桂。40.脾肾虚寒,久泻,五更泻者。宜选用:吴茱萸。41.橘皮的功效是:理气调中,燥湿化痰。42.沉香的功效是:行气止痛,温肾纳气。43.青皮的功效是:疏肝破气,散结消滞。44.枳实的功效是:破气消积,化痰除痞。45.木香的功效是:行气,止痛,调中。46.青木香的功效是:行气,止痛,解毒消肿。47.乌药的功效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48.川楝子的功效是:行气止痛,杀虫,疗癣。49.柿蒂能:降气。50.香附能:疏肝。51.薤白的功效是:通阳散结,行气导滞。52.香附的功效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53.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作用的药物是:橘皮。54.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肿作用的药物是:青皮。55.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作用的药物是:枳实。56.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作用的药物是:香附。57.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作用的药物是:乌药。58.具有行气止痛,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沉香。59.具有行气止痛,杀虫疗癣作用的药物是:川楝子。60.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作用的药物是:青木香。61.山楂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散瘀。62.生神曲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发表。63.生麦芽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疏肝。64.鸡内金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化石。65.谷芽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和中。66.莱菔子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化痰。67.食积兼外感表证,宜选用:神曲。68.食积兼痰多咳喘,宜选用:莱菔子。69.食积兼肝郁气滞,宜选用:麦芽。70.食积兼瘀血痛经,宜选用:山楂。71.胆结石兼消化不良,宜选用:鸡内金。72.小儿疳积兼蛔虫病,宜选用:使君子。73.山楂的功效是:消食化积,活血化瘀。74.建曲的功效是:消食化积,发散风寒。75.麦芽除消食外,又可治:乳房胀痛。76.鸡内金除消食外,又可治:遗精遗尿。77.莱菔子除消食外,又可治:咳喘痰多。78.山楂除消食外,又可治:产后瘀阻腹痛。

79.消食药配伍化湿药,用于:食积不化,湿浊中阻者。80.消食药配伍温里药,用于:食滞不化,寒凝中焦者。81.消食药配伍行气药,用于:食滞中焦,脾胃气滞者。82.消食药配伍补脾调胃药,用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者。83.授乳期不宜用:麦芽。

84.研末服,每次1.5~3g,效果比煎剂好的是:鸡内金。85.槟榔主要驱杀:绦虫。86.使君子主要驱杀:蛔虫。87.使君子的功效为:杀虫消积。88.苦楝皮的功效为:杀虫疗癣。89.使君子治疗:小儿疳积。90.槟榔治疗:食积气滞。91.川贝母治疗:肺燥咳嗽。92.贯众治疗:衄血崩漏。

93.槟榔的用法是:单用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60~120g。94.雷丸的用法是:驱杀绦虫,宜入丸散,用冷开水调,饭后服。

95.使君子的用法是:炒香嚼服,小儿总量不超过20粒。96.苦楝皮的用法是:治疥癣,研末,用醋或猪脂涂患处。97.使用苦楝皮时应注意:本品有一定毒性,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98.使用槟榔时应注意: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99.槟榔的功效是:既能杀虫,又能行气。100.贯众的功效是:既能杀虫,又能止血。1.使君子应用于:用于蛔虫病,小儿疳积。2.苦楝皮应用于:用于蛔虫病,疥疮,头癣。3.用槟榔驱杀绦虫,成人的每次用量是:60~120g。4.用雷丸粉驱绦虫,成人的每次用量是:12~18g。5.既治虫积,又治食积气滞的药是:槟榔。6.既治虫积,又治疟疾寒热的药是:槟榔。7.长于治尿血,血淋涩痛的药物是:蒲黄。8.长于治下焦血热所致出血的药物是:地榆。9.仙鹤草除用于各种出血证外,还可用治:泻痢。10.侧柏叶除用于各种出血证外,还可用治:咳喘痰多。棕榈炭的功效是:收敛止血。

12.地榆的功效是:凉血止血,解毒敛疮。13.侧柏叶的功效是:凉血止血,祛痰止咳。14.白及的功效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15.血余炭的功效是:收敛止血,行血散瘀。16.艾叶的功效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17.小蓟的功效是:凉血止血,解毒消痈。18.槐花的功效是:凉血止血。19.地榆的功效长于:凉血止血。20.艾叶的功效长于:温经止血。21.白及的功效长于:收敛止血。22.三七的功效长于:化瘀止血。

23.大蓟的功效是: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散瘀消痈。24.栀子的功效是: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泻火除烦。25.黄芩的功效是: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热安胎。26.大黄的功效是: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泻下通便。27.蒲黄的功效是:炒炭用收敛止血,生用止血化瘀。28.荆芥的功效是:炒炭用收敛止血,生用祛风解表。29.墨旱莲的功效是:炒炭用凉血止血,生用滋阴益肾。30.茜草的功效是:炒炭用凉血止血,生用化瘀止血。31.槐花的主治证:善治血热便血痔血。32.白及的主治证:善治劳嗽咳血。

33.仙鹤草的功能是:收敛止血,止痢杀虫。34.白茅根的功能是:凉血止血,清热利尿。35.除凉血止血外,又能散瘀消痈的药是:大蓟。36.除凉血止血外,又能清肝降压的药是:槐花。37.仙鹤草除止血外,又能:止痢杀虫。38.血余炭除收敛止血外,又能:化瘀利尿。39.白及长于治疗:肺胃出血。40.槐花长于治疗:下焦出血。

41.丹参的功效是: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42.乳香的功效是: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43.桃仁的功效是: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44.郁金的功效是: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45.川芎的功效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46.延胡索的功效是:活血行气,止痛。

47.牛膝的功效是:既能活血通经,又引血下行。48.自然铜的功效是: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接骨疗伤。49.寒凝血滞宜配:温里散寒药。50.癓瘕积聚宜配:软坚散结药。51.风湿痹痛常配:活血药。52.热壅血滞常配:清热药。53.三棱兼治:食积胀痛。54.泽兰兼治:产后浮肿。55.桃仁兼治:肠燥便秘。56.郁金兼治:热病神昏。

57.皆能活血行气的药物是:川芎、延胡索。58.皆能活血通经,利水的药物是:益母草、牛膝。59.具有破血逐瘀作用的药物是:水蛭、虻虫。

60.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作用的药物是:乳香、没药。61.外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宜用:乳香、没药。62.湿温病湿浊闭窍神志不清宜用:郁金、石菖蒲。63.善于活血止痛,治疗胸腹血滞诸痛的药物是:五灵脂。64.善于活血疗伤,续筋接骨的药物是: 虫。65.川牛膝:功偏活血通经。66.怀牛膝:功偏补肝肾强筋骨。67.鸡血藤:功偏补血舒筋活络。68.丹参:功偏养血安神。69.川芎性味为:辛、温。70.郁金性味为:辛、苦、寒。71.丹参性味为:苦、微寒。72.延胡索性味为:辛、苦、温。73.川芎的功效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74.姜黄的功效是:活血行气,通经止痛。75.川芎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76.郁金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77.湿痰痰多,咳嗽气逆。宜选:半夏。

78.寒痰壅滞,咳嗽,胸满胁痛。宜选:白芥子。79.痰热咳嗽。宜选:瓜萎。80.阴虚燥咳。宜选:川贝母。

81.肺痈,咳吐脓痰,胸痛。宜选:桔梗。82.顽痰咳嗽,胸膈胀闷。宜选:天南星。

83.半夏具有的功效是:既能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84.天南星具有的功效是:既能燥湿化痰,又能祛风止痉。85.桔梗的功效是:既能祛痰,又能开宣肺气。86.前胡的功效是:既能祛痰,又能宣散风邪。87.白果的功效是:既能敛肺平喘,又能收涩止带。88.马兜铃的功效是:既能止咳平喘,又能清肺化痰。89.枇杷叶的功效是: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和胃降逆。90.浙贝母的功效是:既能化痰止咳,又能清热散结。91.天南星治疗的病证是:顽痰咳嗽,胸膈胀闷。92.白芥子治疗的病证是:寒痰咳嗽气喘。

93.瓜蒌治疗的病证是:既治肠燥便秘,又治胸痹、结胸。94.杏仁治疗的病证是:既治肠燥便秘,又治咳嗽气喘。95.白前的功效是:既能化痰,又能降气止咳。96.瓜蒌的功效是:既能清肺化痰,又能利气宽胸。97.黄药子治疗的病证是:既治瘿瘤,又治疮疡肿痛。98.昆布治疗的病证是:既治瘿瘤,又治水肿。99.天竹黄治疗的病证是:痰热惊搐,中风痰壅。100.天南星治疗的病证是:风痰眩晕,中风痰壅。1.旋覆花的功效是:消痰行水。2.海藻的功效是:消痰软坚。3.半夏的归经是:归脾、胃、肺经。4.桔梗的归经是:归肺经。5.旋覆花的用法是:包煎。6.车前子的用法是:包煎。

7.竹茹可以治疗的病证是:胃热呕吐。8.旋覆花可以治疗的病证是:气逆呕吐。9.白附子煎服的剂量是:3~5g。10.半夏煎服的剂量是:5~10g。

11.牡蛎的功效是:既能软坚散结,又能平肝潜阳。12.珍珠母的功效是: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清肝明目。13.化湿开窍,宁心安神药是:石菖蒲。14.疏肝解郁,宁心安神药是:合欢皮。15.养阴益血安神药是:酸枣仁。16.祛痰开窍安神药是:远志。17.平肝潜阳,镇静安神药的是:龙骨。18.定惊安神,活血散瘀的药是:琥珀。

19.用于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阴疽流注,应选用:白芥子。

20.用于湿热阻痹经络所致肢体,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应选用:地龙。

21.用于高热惊厥,手足抽搐者。应选用:羚羊角。22.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者。宜选:天麻。23.麝香的功效是:开窍醒神,活血散结。24.石菖蒲的功效是:开窍宁神,化湿和胃。25.苏合香的功效是:开窍辟秽,温通止痛。26.冰片的功效是: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27.牛黄的功效是:既能祛痰开窍,又能熄风定惊。28.远志的功效是:既能祛痰开窍,又能宁心安神。29.治神昏热闭证,常用:麝香配牛黄。30.治神昏寒闭证,常用:麝香配苏合香。31.治神昏虚脱证,常用:人参配附子。

32.治湿浊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之证,常用:郁金配菖蒲。

33.人参的功效是:大补元气。34.冬虫夏草的功效是:补益肺肾。

35.肉苁蓉具有的功效是:既能补肾助阳,又能润肠通便。36.何首乌具有的功效是:既能补益精血,又能润肠通便。37.杜仲具有的功效是:补肝肾,强筋骨,安胎。38.狗脊具有的功效是: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39.骨碎补具有的功效是:补肾,活血,止血,续伤。40.续断具有的功效是: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41.人参的主治证是:既治气虚欲脱,又治肺气亏虚。42.西洋参的主治证是:既治阴虚火旺,又治肺气亏虚。43.党参具有的功效是:补气,生津,养血。44.西洋参具有的功效是:补气,生津,养阴。

45.鹿茸的功效是:既能补肾阳,又能益精血,强筋骨。46.巴戟天的功效是:既能补肾助阳,又能祛风除湿。47.淫羊藿的功效是:既能补肾壮阳,又可祛风除湿。48.补骨脂的功效是:既能补肾壮阳,又可固精缩尿。49.当归的主治证是:既治血虚证,又治痈疽疮疡 50.熟地黄的主治证是:既治血虚证,又治遗精盗汗。51.阿胶的主治证是:既治血虚证,又治出血证。52.白芍的主治证是:既治血虚证,又治胁肋脘腹疼痛。53.当归的功效是:既能补血,又能活血。54.熟地黄的功效是:既能补血,又能润肠。55.白芍的功效是:既能补血,又能柔肝。56.阿胶的功效是:既能补血,又能润肺。

57.石斛的功效是:既能养胃生津,又能滋阴清热。58.黄精的功效是:既能补脾益气,又能滋阴润肺。59.玉竹的功效是:既能生津养胃,又能滋阴润肺。60.麦门冬的功效是:既能生津养胃,又能滋阴润肺。61.百合的功效是:既能润肺,又能安神。62.三七的功效是:既能化痰,又能止血。

63.沙参的功效是:既能清肺养阴,又能益胃生津。64.天冬的功效是:既能清肺降火,又能滋阴润燥。65.龟板的功效是:既能滋阴潜阳,又能益肾健骨。66.石决明的功效是: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清肝明目。67.墨旱莲具有的功效是:滋阴益肾,凉血止血。68.茜草具有的功效是:活血祛瘀,凉血止血。69.女贞子的功效是: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清热明目。70.枸杞子的功效是: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明目、润肺。71.鳖甲的功效是:滋阴潜阳,软坚散结。72.莲子的功效是:养心安神,补脾止泻。

73.何首乌的功效是:既能补益精血,又能润燥滑肠。74.当归的功效是:既能补血活血,又能润肠通便。75.麦冬:既治燥咳痰粘,劳嗽咯血,又治心烦失眠,烦躁不安。

76.天冬:既治燥咳痰粘,劳嗽咯血,又治热病伤阴,津亏消渴。

77.白扁豆的主治病证是:既治脾胃气弱,又治暑湿吐泻。78.山药的主治病证是:既治脾虚泄泻,又治肺虚喘咳。79.白术的主治病证是:治妊娠脾虚气弱,胎动不安证。80.桑寄生的主治病证是:治妊娠肝肾亏虚,胎动不安证。81.杜仲的主治病证是:治妊娠胎漏下血,胎动欲坠。82.黄芩的主治病证是:治妊娠胎热。胎动不安证。83.女贞子的功效是: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清热明目。84.菟丝子的功效是:既能补阳益阴,又能补肝明目。85.大枣的功效是:既能养血安神,又能缓和药性。86.甘草的功效是:既能补脾润肺,又能缓和药性。87.与大枣配伍,能调和营卫的药是:生姜。88.与桂枝配伍,能调和营卫的药是:白芍。89.玉竹的功效是:既能滋阴润肺,又能生津养胃。90.白术的功效是:既能补脾益气,又能止汗安胎。91.山药的功效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92.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93.巴戟天的功效是:补肾阳,祛风湿。94.补骨脂的功效是:壮肾阳,温脾阳。95.诃子的功效是:既敛肺止咳,又下气利咽。96.五味子的功效是:既敛肺止咳,又宁心安神。97.乌梅的功效是:既敛肺止咳,又生津安蛔。98.乌贼骨的功效是:既固精止带,又收敛止血。99.金樱子的功效是:涩肠止泻,固精缩尿。100.肉豆蔻的功效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1.芡实的功效是:补脾祛湿,益肾固精。2.椿皮的功效是:涩肠止泻,杀虫止带。3.桑螵蛸的功效是:固精缩尿。4.明矾的功效是:燥湿止痒。

5.可治疗湿热下注,赤白带下的药物是:椿皮。6.既可补精,又可助阳。治疗肝肾亏虚诸证的药是:山茱萸。

7.可治疗自汗盗汗,骨蒸劳热的药是:浮小麦。8.可治疗虚寒气滞,久泻不止的药是:肉豆蔻。9.硫磺的功能是:杀虫通便。10.蛇床子的功能是:燥湿杀虫。11.性温而能温肾壮阳的药是:硫磺。12.性温而能解毒杀虫的药是:雄黄。

13.雄黄内服,成人每次用量是:0.3~0.9g。14.马钱子内服,成人每次用量是:0.3~0.9g。15.有剧毒,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能大面积涂搽及长期持续使用的药物是:雄黄。

16.有毒,服用过量,可引起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须严格控制用量,注意炮制的药物是:马钱子。

17.硼砂的功能是:清热解毒。18.朱砂的功能是:清热解毒。

下载中药现代化考试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现代化考试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总结

    第一单元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要点: 1.中药化学的概念 2.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单元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细目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要点: 1.溶剂提取法 1-1 溶剂......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横向精华总结

    中药鉴定学趣味记忆 1、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种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横向总结[大全]

    一、 药材性状“习称” 1.“云锦花纹” 何首乌 2.“罗盘纹”商陆 3.“珍珠盘”银柴胡 4.“车轮纹”防己 5.“菊花心”甘草、黄芪 6.“疙瘩丁”白芷 7.“朱砂点”羌活 苍术 8......

    2018年中心小学管理工作总结与2018年中药现代化工作总结

    2018年中心小学管理工作总结 目录 第一篇:XX小学工作总结 第二篇:XX年中心小学管理工作总结 第三篇:小学管理工作总结 第四篇:中心小学XX年管理工作总结 第五篇:小学XX个人工作总......

    浙江省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秀范文5篇)

    浙江省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索引号:ZJJX-05-05-201006-00004 发布机关: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文号:浙财企[2010]119号 发布日期:2010-05-04 第一章 总......

    战略合作协议范本(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战略合作协议范本(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战略合作协议范本(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一、协议签定的背景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中药是人......

    我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现状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省医药工业依靠发挥“加大体制改革与资产重组力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重点发展中成药、饮片和中药材等中药产业,实现发展医药经济与......

    加强贵州中药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的思考

    加强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思考周黎辉(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省贵阳市,550002)一、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必要性贵州省委、省政府于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