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活动感想
做小贷行业典范促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四年以来总体运作情况良好,经营比较规范,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我公司在省政府领导下,规范操作、稳定发展、积极壮大企业规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在良好发展的道路上,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也暴漏出问题来,如业务运作不规范、内部管理不严格等等。要想做好小贷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规范业务运作和内部管理制度。
在做小贷行业典范方面,我公司规范业务运作,严格内部管理。根据管理制度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设置风险控制部、业务发展部、计划财务部。充分运用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分析等方法,为规范贷款业务操作,防范贷款风险,提高贷款工作质量,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在贷款业务操作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客户申请-受理、调查、评估-审查-贷款项目评审委员会审批-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发放-贷款管理-贷款回收这一些列程序进行运作。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小贷企业的旗帜,典范。
在促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我公司积极保护中小企业权益,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目前都面临着融资难,资金短缺的问题,而面对银行一系列苛刻的贷款制度,企业“钱荒”仍然在继续。很多企业经营状况总体是良好的,大多数是因为流动资金一时短缺,无法支持扩大生产。我公司深刻体谅中小企业难处,积极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难处,助力中小企业壮大发展。
在做小贷行业典范,促中小企业发展中,我公司岗位间以精诚合作,互相激励,尽忠职守为信念。员工间以默契配合,互相接纳,彼此包容,取长补短为观念。公司以以人为本,稳健经营,和谐共赢,服务大众为理念。坚持优质高效,健康发展的发展理念,用心服务,成就客户,努力做到小贷行业典范,为中小企业发展作贡献。
郑州市金水区金水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第二篇: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尽管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却不可忽视。怎样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决定了小额贷款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能否真正解决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中存在的农民和小微企业贷款难、民间资金富集但缺乏投资渠道的“两难”悖论。
一、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性质定位不明。《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小贷公司“只贷不存”。这决定了小额贷款公司并非金融机构,只是依照《公司法》的要求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特殊法人。但在《公司法》中对于经营贷款这类特殊商品的公司却没有专门的规定。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以工商企业之名进行金融业务操作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小额贷款公司与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一样承担支农责任,却享受不到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和定向补贴政策;无法进入银行间拆借市场进行融资,享受相对较低的同业拆借利率;在办理工商登记、税收征缴、土地房产抵押及动产和其他权利抵押、财物监督等有关事务时,也因企业性质问题面临诸多不便。
(二)后续融资能力不足。可贷资金不足已成为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最大的瓶颈因素。按照现有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存不贷,主要靠资本金发放贷款,融资杠杆率只有0.5,与担保公司的10倍、银行平均的12.5倍相差很大。(我后附一片分析文章,可以简单地比较银行与小贷公司盈利能力)。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开业不足一个月,资本金即全部放完,只有争取银行融资或等待一年后增资扩股,难以形
成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尽管人民银行、银监会《指导意见》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可以升级为村镇银行,但在实际操作中限制非常严格。2009年6月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中规定,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最大股东必须是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这就意味着小贷公司要想升级为村镇银行,必须放弃控制权。这大大降低了小贷公司发展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其后续融资能力的扩大。
(三)税负水平偏高。按现行税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要交纳5.6%的营业税及附加和25%的所得税,税收上无优惠政策。这对冲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使得小额贷款公司面对借款人时只能尽量选择高利率,影响了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效果。以一家注册资本金为5000万元的公司为例,以平均贷款利率18%和资金使用效率90%计算,按营业额的5.6%缴纳营业税及附加,再除去营业费用以及缴纳25%的所得税后,在不产生坏账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年收益率比传统制造业略高,与银行业相比相距甚远。而且,农商行(农合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还可以以3%左右的极低成本从人民银行获得再贷款,无形中降低了税负负担。
(四)风险分散机制缺乏。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第一,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在县域开展经营活动。由于不可预测的市场变化和自然灾害,再加上担保机构不足,保险体系不健全,财政补贴有限,使得中小企业和“三农”客户的小额信贷回收存在较大风险。第二,小贷公司作为几乎以贷款为唯一经营业务的金
融企业,却不能查询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更不能登录,严重影响了小贷公司的正常业务开展。随着小贷公司数量越来越多、贷款金额越来越大,全国数千亿的贷款游离于征信系统监管之外,这对整个金融行业都将是个越来越大的风险隐患。
二、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金融机构定位。小额贷款公司虽不吸收公众存款,但也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企业,理当属于金融业范畴。应明确把小额贷款公司定位为金融机构。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在开展与小额贷款活动相关的同业合作、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等金融活动时,应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待。
(二)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一是对信贷投放支持“三农”达到一定比例的小额贷款公司,享受与农村金融机构同样的财税政策,并允许税前计提风险准备金,鼓励增加涉农贷款投放。二是拓宽贷款资金渠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的限制,提高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杠杆率。三是适当扩大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范围,如允许经营规范广、管理水平高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展拆借、票据贴现、资产转让等业务,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小额贷款公司盈利空间。
(三)建立小额贷款风险分散机制。一是加强与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分享客户资源,实现利益捆绑,风险共担。二是探索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补偿基金。政府每年拿出原给予企业的贴息成立风险补偿基金,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放贷过程中产生的不良贷款,经过财政审核认定属于小额贷款公司尽职的,可通过风险机制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三是构建完善的征信体系。小额贷款公司除了通过组建行业协会,着重加强县域内公司间交流与信息共享外,还应通过一定的渠道,充分利用其他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信息。可适时将小额信贷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提高审贷效率,防范信贷风险。
(四)适时放宽对小贷公司升级为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的严格限定。这一规定是在银行业监管能力和监管资源有限情况下的一个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民间资金办银行还存在种种疑虑和担忧。对小贷公司升级为村镇银行实行严格限制,也与这种不信任的心理有关。其实,真正的金融监管不是控制“准生证”,而是对金融机构实行合规监管。所以,当前需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制定适应村镇银行特点的监管标准,加强监管力量,而不是限制小贷公司升级为银行,行政性地限制其发展的空间。
三、站在具体经营的角度,我还想特别补充如下建议:
1、小额贷款的发展虽有障碍,但并非不可为,只是难为。要发展,必须找准定位、找准市场、找准目标客户。要在银行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利用大股东自身的产业链、上下游客户,首先依托“圈子型”的客户开拓市场,逐渐拓宽业务渠道。股东一般对圈子型的客户比较熟悉,甚至有长期合作关系,知根知底,对客户的资信状况比较了解,贷款的前期调查比较方便。由于实业方面有业务合作,相互有资金兑付,通过合法的约定,可以方便扣收贷
款本息。
2、这里谈点内幕。很多人认为开小贷公司会赚大钱,如果严格按照4倍利率,按一年期6%算,4倍24%的利息收入。我测算过我们公司4年来每年的利息收入及费用,大概各种费用(包括税费、工资、办公费用、计提准备金等),要占10个点多点,也就是还可剩不到14%左右,但获得这个利润率的前提是没有任何风险损失。短期能保证,长期你能保证没有呆坏账?所以必须得违规,我们公司实际是按三分在放贷。踩了红线,就得做两套账。两套账就有很多需要特别小心的地方,不然会露马脚。
3、经营过程中,绝对要处理好跟市金融办的关系,主要是地方金融处。处长陈廷钊是我们丰都人,人行、银监系统出来的,业务还是很熟。本身小贷公司的定位不明,监管不是太严,这是有利条件,但如果金融办、人行认起真来,要想捉住你的尾巴,也是很容易的。所以需要一些沟通。
第三篇: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规范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规范
(试行)
为督促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管理,防范风险,根据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细则》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要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只能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跨区域经营。
第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办担保贷款业务要按照《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要求,选择合法的抵押物和质押物,并依法办理登记及他项权手续。
第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着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股东及其关联方发放贷款,单一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单一集团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
第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代办贷款业务。未经允许,不得向其他组织、机构和经营场所派驻业务人员从事贷款业务。小额贷款公司不得非法集资,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不得账外经营,不得对外担保,不得对外投资。试点期间未经许可不得从事委托贷款与票据业务。
第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在当地商业银行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账户,并将其开立基本账户的银行名称、账号等基本情况向县市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小额贷款公司基本账户开户银行要配合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当地人民银行监控资金流向,按月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当地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对账单,报送相关统计信息;对小额贷款公司异常资金流向、违规操作及时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小额贷款公司、开户银行可以签订三方服务合作协议,约定相关事宜。第七条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融入资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确定,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可以用股权、发放贷款产生的债权进行质押。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融资协议报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当地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跟踪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使用情况。
第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
第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授权授信制度、信贷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实行审贷分离,交叉复核,严格执行权限审批制,切实加强贷款管理工作。
第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核算,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业务经营、财务活动,准确及时报送各类业务信息。建立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
第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放置小额贷款公司营业场所的明显位置。在广告宣传、业务推介中,要明确只贷不存的性质,避免误导公众。
第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必须按月向所在县市政府主管部门报送业务状况表、贷款情况表;每半年报送利润表;年终上报业务状况表、贷款情况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财务决算报告,经营情况报告等。报送资料由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签字,加盖公司公章,保证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月季报表时间为下月5日内(节假日顺延),季度报表时间为季后10日内(节假日顺延),报表时间为次年初20日内(节假日顺延)。
第十三条 为规范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对小额贷款公司实行评级制度,采取一年一评,动态管理。第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评级依据下列程序进行:
州政府金融办在县市政府主管部门收集非现场检查信息及审查现场检查报告、内外部审计报告、财务决算、经营状况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确定初步评级结果。经州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后确定评价结果,报省金融办。省金融办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决定最终评级。
第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评级主要考核以下情况:
(一)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程度、职责明确程度,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清晰程度,考核激励机制有效、信息披露透明程度等情况。
(二)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及业务流程完备有效程度,及其执行到位程度。
(三)社会声誉。诚信经营和执行政策法规等情况。
(四)资产质量。资产风险分类准确程度,计提呆账准备情况。原则上,一类要达到不良贷款率低于2%;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0%以上;抵债资产余额不超过总资产的5%。二类要达到不良贷款率低于5%;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00%以上;抵债资产余额不超过总资产的10%。
(五)经营业绩。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利息回收率和成本收入比等情况。
(六)服务“三农”及当地经济发展。涉农贷款、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等情况。
第十六条 州政府金融办和县市政府主管部门依据评级结果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分类管理。
(一)对一类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增加资本金规模,报请省金融办批准可逐步扩展业务范围,优先推荐改制为村镇银行。
(二)对二类小额贷款公司要适时检查监管,可允许适当增加资本金规模,但不能扩展业务范围。
(三)对三类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大检查频率,适当限制增加资本金规模,推进规范发展。
第十七条 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依法组建行业协会,在省、州金融办及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等工作。
(一)自律。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自律规则、业务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
(二)维权。依法维护小额贷款公司合法权益,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协商解决;
(三)协调。协调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合作,协调与银行机构之间的合作;
(四)服务。组织经验交流,开展产品创新,进行人员培训。
第四篇: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议
关于促进我省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
作为适合我国基本国情、推行普惠型金融体系的一种创新、以“三农”和微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毛细血管”---小额贷款公司,在央行和银监会的着力推动下,已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0年末,全省已有336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212家正式开业,累计发放贷款292.18亿元,绝大多数都是投向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小额贷款公司具有覆盖面广、贴近基层、机制灵活和“小、快、灵”的经营优势,但是,小额贷款公司是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发展还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发展举步维艰。二是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由于经营困难被迫游走在政策边缘,采取非法融资、发放高利贷的手段来维持运营。针对这些问题,今年以来,我省于8月和11月分别出台了《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的意见》,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和推进其规范发展。
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前规范小贷公司的发展只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要切实解决制约其发展的一些突出问
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小贷公司的规范发展和大发展都将无从谈起。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营负担较重。银监会2008年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省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的独立法人,不需要领取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因此不属于金融机构。但是,小额贷款公司却经营货币、发放贷款,却在履行着金融机构的职能,这样就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了身份上的尴尬,使得小额贷款公司一是在银行的存款仅按一般工商户的活期存款利率执行,远低于金融企业同业存放款项利率,也没有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率高。二是向银行类金融机构融资时,无法享受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优惠,只能按一般企业贷款利率执行,融资成本较高。三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也不利于其金融债权维护。四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因此既不能享受金融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又不能享受各种针对农村金融机构财政补贴资金,却要按一般企业缴纳税费,造成小额贷款公司税费负担较重,据调查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一般要缴纳5.56%的营业税及附加、25%的企业所得税、1.5%的价格调控基金和0.15‰的印花税。
二是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已经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由于“只贷不存”模式的限制,要继续发放贷款已经“囊中羞涩”,资金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窘迫局势。尽管根据《指导意见》的政策安排,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两家银行机构融入不超过资本净额50%的资金进行经营,但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产品、服务行业以及客户群体都与当地农村信用社有高度的同质性,出于竞争及县域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信贷条件等原因,小额贷款公司很少能从当地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即使从当地银行机构获得资金,也是以一般工商企业的身份获得贷款,资金成本较高,其本身利用这部分资金再发放贷款盈利能力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从当地银行机构获得资金的积极性。如我省淮北市7家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仅有1家向银行申请贷款获准,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只能通过吸收成本较高的自有资金或长期负债融资来发放贷款。
三是被排除在征信系统外。小额贷款公司从事贷款业务,需要了解贷款企业与个人的信用信息。然而,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对小额贷款公司并不开放,小额贷款公司没有系统查询的权限,无法对客户多头申贷及不良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增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
四是转制升级难。小额贷款公司为了突破瓶颈,同时实现更高层次发展,不少都有改制为村镇银行的愿望。但依据银监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改制为村镇银行必须满足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这一
苛刻条件,这意味着其大股东的地位必然会被主发起行取代,挫伤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积极性。
在上述问题困扰下,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由于经营困难被迫采取非法融资、发放高利贷的手段来维持运营,如不少小额贷款公司向公众以2-3分的高利息融资,并以更高利息向融资对象发放贷款,突破了政策规定,既增添了自身风险,又给金融稳定带来了隐患。此外,少数小额贷款公司内部风险控制还很不到位,不能对经营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度量、监测、分析、检查和控制,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都给小额贷款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影响。
小额贷款公司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面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必须正确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风险隐患,在促进其发展中不断加以规范。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既然小额贷款公司是发放贷款经营货币的机构,符合金融机构的构成要件,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应属金融机构的范畴,应领取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同时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为解决“三农”及微小企业融资难而设计的普惠型金融体系,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填补农村金融 “空白”而设立的,从这个角度讲小额贷款公司也应属于金融机构。这样,小额贷款公 4
司就可享受金融机构的相关税收政策,切实减轻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负。
二是解决后续资金问题。我们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运营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后续资金问题。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进行评估,对经营业绩较好,风险控制得当的小额贷款公司适当放宽向银行金融机构融资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比例的限制,允许其和银行机构进行自主协商办理贷款事项。二是在强化考核监管的前提下,将运营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为大中型商业银行的零售机构,商业银行以优惠的利率批发贷款给小额贷款公司,再由它们分别贷款给中小企业,发挥了小额贷款公司专著小企业贷款的专业化优势。三是省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由商业银行或国家开发银行给运营好的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批发贷款,必要时省政府给予部分担保。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让小额贷款公司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将小额贷款公司客户数据纳入征信系统管理。同时对管理规范的小额贷款公司开放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给予小额贷款公司征信系统查询权限,实现信用信息共享,降低信贷风险。二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优惠政策。鉴于小额贷款公司从事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业务,有效抵押物较缺乏,风险相对较
大的特点,各地政府可根据贷款余额确定一定的补偿比例,实施补偿措施。对服务“三农”和小企业贡献突出的小额贷款公司,给予奖励。
四是打开发展通道。积极向国家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建议,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取消必须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的限制性规定,允许业绩优良、资信可靠、经营规范、风险管控好的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改制中发挥主导作用。允许业绩优秀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现有平台,吸收商业银行参股组建村镇银行。
五是严格加强监管。小额贷款公司失败的最大风险在于非法集资。我们要吸取农村基金会的教训,对民间金融机构一定要加强监管。建议一是省及各市政府应尽快给地方金融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力并给予财力支持,加强对监管人员进行培训与业务指导,建立定期审计制度,特别要防止因监管不严出现违规吸储的现象。二是按照“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谁处置风险”的原则,密切跟踪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应通过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密切监督各项业务运行,及时纠正其偏离服务宗旨、超业务范围经营、超比例发放大额贷款、向关联方提供贷款等行为偏差,督促其完善法人治理,健全内控制度。三是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引导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五篇:小额贷款公司制度创新及规范发展路径探析
小额贷款公司制度创新及规范发展路径探析
摘 要:2008年5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以下简称23号文),自此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正式在我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其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尤其是近年来,在金融改革释放民间资金活力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小贷公司快速发展,各省区小贷公司主管部门纷纷在既有规定的基础上探索创新。这些自发性制度变迁拓展了小贷公司的运作空间,同时也折射出小贷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各地小贷公司发展过程中制度创新的内容、总体特征进行分析,并从完善顶层制度设计、规范经营管理、加强监管自律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制度创新;规范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4(5)-0035-05
一、小贷公司发展基本情况
(一)小贷公司数量呈现加速增长
截至2014年一季度,全国共有小贷公司8127家,实收资本7494.07亿元,贷款余额8444.13亿元,从业人员98888人。2012、2013两年小贷公司出现加速发展,2012年小贷公司同比增长四成左右,2013年末较2012年末也增长了近三成。从资金来源主体看,除民间资金外,上市公司、国有资本也纷纷设立小贷公司,资金呈现加速进场态势。
(二)各省区机构和贷款规模发展不均衡
截至2014年一季度,江苏、辽宁、内蒙古、安徽、河北的小贷公司数量名列前五位,分别达到607家、562家、478家、462家、442家;西藏、海南机构数量最少,分别仅有8家和41家。在贷款余额方面,江苏、浙江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显著高于其他省市,分别为1158.05亿元、911.30亿元,分别占全国小贷公司贷款余额的13.71%与10.79%;西藏、海南、青海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相对较低,分别只有2.83亿元、32.78亿元、37.32亿元,占比仅为0.03%、0.39%与0.44%。
(三)部分小贷公司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据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发布的《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竞争力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竞争力前100 家小贷公司的资产同比增长46%,平均营业费用率1.38%,不良资产大约为1.46%,收益水平达到17.32%。2013年,竞争力前100家小贷公司收益水平在16.57%,资产规模主要分布在1-10亿之间,有70家进行了融资,平均融资额为1.2亿,前100家小贷公司的资金周转率平均在2.42倍。
(四)小贷公司在业务发展中持续创新
近几年来,各地主要围绕扩大小贷公司资金来源、减少小额贷款运营成本为核心进行制度创新,在注册资本、税收、融资比例、单一股东持股比例、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同业拆借等方面,都对23号文的规定进行了突破。同时,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各大电商也设立小贷公司,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小贷公司交织在一起,传统金融服务、电子平台、信息数据和小额信贷的融合,对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格局和服务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二、小贷公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小贷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治理方面的问题。外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地位不明确、缺乏有效后续融资渠道等方面,小贷公司自身内控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也有待提高。
(一)身份定位争议
目前小贷公司的身份定位是普通的工商企业,这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税收负担较重。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难以享受与金融机构相同的待遇,也不能享受国家对农村金融和小企业金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湖北省经测算,认为小贷公司如果严格纳税,税负将达到23.6%。二是融资成本高。银行把小贷公司视为普通工商企业客户,适用一般客户利率,比银行同业利率高,有的融资甚至在客户利率上上浮。三是不能提取呆坏账准备金,不能进行呆坏账核销。2013年8月,深圳市政府下发通知称,将明确小贷公司适用金融企业的税收政策,但还未得到国税总局正式批复。
(二)融资渠道单一
银行再融资和股东增资扩股是小贷公司获得资金的两大主要渠道,但受限于23号文1:0.5的融资比率和10%的最大股东持股上限,这两种方式远难满足小贷公司的融资需求。目前小贷公司杠杆比例远低于融资担保公司10倍杠杆比例。虽然一些省份相继放宽融资比例,但本地的商业银行出于风险和业务竞争考虑,不愿贷款给小贷公司,小贷公司从银行实际得到的融资较少。2013年6月份,银监会发文要求银行对合作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应重点关注小贷公司、典当行、担保机构、民间融资、非法集资五种银行业外部风险主要来源,客观上对银行收紧小贷公司融资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市场竞争加剧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在2013年6月发布的《中国小贷公司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道》白皮书中指出,小贷公司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业务模式包括类银行信贷模式和小额信用贷款模式,与银行开展的小微贷款业务具有相似性。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将加大力度发展小微业务,小贷公司中的类银行模式将直接与银行竞争。同时,其潜在竞争者还有国内外有实力的信贷公司和民间借贷。因此,后续一段时期,小贷公司盈利模式也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内控管理不严
部分小贷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财务制度执行不严、关联交易等经营不规范的风险隐患。财务信息不透明,变相吸存和集资现象在个别小贷公司时有发生,少数有超出注册资本的违规高息吸存、高息放贷现象。贷款管理缺乏风险评估技术,贷后风险控制能力偏弱。贷款集中度过高,主要表现为小贷公司贷款投放额度相对较大,与“小额、分散”的信贷投放原则存在背离。部分地区小贷公司贷款用于炒煤矿、炒房地产、炒资金等国家重点调控行业和重点监测对象。如东北某省小贷公司贷款平均单笔额度是200-300万,有不少过桥贷款,有支持房地产、矿产等大额贷款的趋势,支农、支小倾向偏弱。
(五)行业监管不足
一是存在“重发展、轻监管”的现象。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出现监管权层层下放情形,监管经验与力量不足,日常监管流于形式。二是部分地区在小贷公司设立审批中存在一定的寻租现象。三是小贷公司股东素质值得关注。相应地,“好”股东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四是小贷公司仅明确了省级监管部门,并未阐明中央层面的统筹机构,监管依据以各省出台的相关文件为主,彼此差异较大。加上各省金融办在中央没有相应的对口部门,因此小贷公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顺畅、系统地反映到中央层面并获得政策支持,缺乏对小贷公司长远规划的顶层设计。
三、近年来小贷公司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各地在小贷公司领域创新突破,同时地方政府也通过信用评级、明确退出机制和奖惩机制等方法,探索对小贷公司加强监管的有效途径。
(一)资金来源与使用
1、注册资本。突破23号文中规定的单一股东及其关联方持有股份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总额10%的规定。如湖北小贷公司第一大股东(主发起人)持股原则上不超过注册资本总额的20%,其他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权(份)不超过注册资本总额的10%。陕西主出资人持股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5%。山东独资小贷公司获批复,单个股东持股上限比例可达到100%。辽宁可申请设立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的独资科技小贷公司。
2、资金来源。突破23号文规定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规定。目前,小贷公司的融资形式包括有:私募债、资产证券化、同业拆借、股东定向借款、小额再贷款公司融资、股权挂牌转让、可转让大额存单、发行中短期票据
1、上市
2、兼并重组等。如深圳、广州、河北设立小额再贷款公司,浙江、陕西、重庆等省市小贷公司可以向法人股东定向借款,贵州、浙江小贷公司之间可以拆借,江苏、沈阳等地多家小贷公司积极筹备上市。
3、融资杠杆。突破23号文规定的小贷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的规定。目前,各地普遍扩大资金杠杆至1-2倍,如山东小贷公司各类债务融资余额总计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倍。重庆小贷公司融资扩大到资本金的2.3倍。深圳小贷公司通过外部合规渠道融入资金总比例(含同业拆借)不得超过公司上净资产的200%;同业拆借的拆出资金比例不得超过上净资产的30%。广东、湖北、江苏、浙江等省融资比例可放宽到资本净额的100%。
4、资金使用。资金使用方面的创新表现在扩大资金使用的地域范围、提高限额标准、允许委托贷款等。如山东2013年将小额贷款的限定标准由100万提高到200万元,并对城区评级合格小贷公司的经营区域,扩大至本市其他地区。贵州适当放宽跨区域经营。重庆对经营管理较好的小贷公司,允许在市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允许小贷公司接受机构委托贷款。江苏金农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利用P2P平台为投资人与贷款人提供中介服务,并为小贷公司提供头寸调剂。
(二)加强监管方面创新
1、开展信用评级并分类监管。辽宁对不同信用评级的小贷公司分类监管,其中评为A级的监管较宽松,B级监管较严,C级劝退3。浙江对小贷公司进行考评,2014年转为监管评级与信用评级相结合。江苏规定小贷公司业务范围与评级挂钩,评级高小贷公司可以做更多的业务,评级低的小贷公司有些业务不能做。重庆市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现场检查,与审计相结合;只要有投诉,就进入检查,并配以约谈、新业务准入、高管逐出等约束机制。
2、加强对出资人的管理。陕西关注主出资人的经营情况,审查纳税情况。要求主出资人连续三年盈利,纳税额在1000万元以上。重庆审查出资人的税票,同时关注其他资产如不动产等情况。
3、开展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江苏建立了全省小贷公司管理系统,便于数据采集和非现场监管。只要贷款出现逾期,系统就会自动转为不良贷款。浙江由审计厅组织开展全省小贷公司审计工作。山东准备出台现场检查制度,实行经营月报制度和现场抽查制度。重庆每个区县配备主监管员,每个主监管员负责6家或6家以下小贷公司的风险,定人、定责、定权。每年一般检查和专项检查不超过4次,每年抽取20家小贷公司开展现场检查。
4、明确县级政府的责任。湖北省小贷公司如果贷款出现逾期,县政府就要召开会议商讨解决办法。陕西明确县政府的处置责任,县政府在向省金融办推荐小贷公司申请设立时要出具小贷公司风险承诺函,承诺承担小贷公司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
5、明确退出机制。为促进小贷公司合法经营,辽宁金融办已经试行退出机制。2011年有14家小贷公司因严重违规经营被取消经营资格;2012年共有68家问题小贷公司被勒令“退出市场”,取消了46家逾期未开业小贷公司的筹建资格和22家开业小贷公司的经营资格。山东已经有9家小贷公司退出,其中1家是认为风险太大自动退出,其他8家是由于连续两年评级较低,强制退出。
6、建立奖惩机制。山东按照上年贷款余额1%的比例对小贷公司予以奖励;连续两年评为1级以上,可以有融资创新,扩大经营范围。江苏农村小贷公司套用农村金融改革政策,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半征收。浙江省对服务“三农”和小企业贡献突出、考评优秀的小额贷款公司,3年内其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由同级财政予以全额补助;重庆小贷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湖北对贷款利率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小贷公司进行处罚。
7、部分省建立了行业协会。小贷公司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管理,加强对小贷公司相关经济金融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关注最新行业发展动态,如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小额贷款企业协会会员自律公约》、《关于对小贷公司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举报的公告》等自律性文件,并组织开展从业资格考试和业务培训,对行业发展和加强行业自律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小贷公司制度创新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小贷公司创新活动以扩大小贷公司资金来源为主要内容,各地根据其经济金融实际制定了相关政策,但也形成了各地标准不
一、不同步的现实局面。同时这些创新项目中,有的需要国家进行明确后才能实施,有些还需要地方各部门、各行业之间加强协调配合。
(一)以扩大资金来源为主要内容
在金融改革深化、民间资金加速进入金融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地方政府掌握一定金融发展权的大环境下,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成为地方主管部门的主要考虑因素。目前关于小贷公司的制度创新活动主要围绕减少经营成本、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扩展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展开,并涉及注册资本、税收、融资比例等等方面,除利率外基本对23号文中各方面规定都有涉及和突破。其主要创新目的都是增强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
(二)各地对于创新制度标准不一
围绕小贷公司发展和管理,各地基于23号文并结合地方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开展创新,形成了各地相同业务标准不
一、创新项目不同的局面。如在融资杠杆、注册资本限额、单一股东持股比例方面,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再如兼并重组、鼓励上市等方面,有些地区明确提出,有些地方还未提及。创新不同步、标准不一,也造成各地政策与监管标准差异,可能对小贷公司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营以及建立统一监管信息系统产生影响。
(三)部分创新有待更高层面明确政策
部分创新涉及更高制度层面,需要明确批复才能实施。如深圳2013年拟明确小贷公司适用金融企业税收政策,但需要国税总局批复。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出台后,温州金融办支持小贷公司作为主发起人改制为村镇银行,选定2家试点上报银监会,并争取创新条件,但目前仍未实现转制。再如重庆鼓励开展兼并重组等等。这些创新有待于更高层级的条例规定出台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四)制度创新还需要部门间协调配合
部分制度创新还需地方各部门之间、行业之间进一步协调磨合,才能使得制度创新落在实处。一是创新虽多,但实际展开少,许多创新仅是个例,如上市、股权挂牌交易。二是有的步子迈得过大,如小额再贷款公司跨区经营先实施后又被叫停,小贷债发行遭遇合作方银行阻力等。三是虽然有的小贷公司扩大融资杠杆,但实际上银行并未提高融资规模。这些情况反映了小贷公司的创新还处在初始期,需要相关政策之间配套,部门之间协调统一。
随着金融业对民营资本逐步放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小贷公司行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并成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力量。按照目前每年约增加1000家的速度,预计到2015年末我国小贷公司数量将突破10000家,小贷公司实收资本将突破10000亿,贷款额度有望突破15000亿(按1.5杠杆)。随着其规模日益增大,重要性将日益显现。今后一段时期,小额贷款行业内整合、升级和细分可能会出现,风险控制将成为关注的核心,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有效外部监管机制、加强行业自律,会是今后一段时期行业发展重点。
五、通过完善制度设计促进小贷公司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小贷公司创新发展应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小贷公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创新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导向,但是这些区域性的自发制度变迁还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引导规范,并主动破除一些已与实际不符的制度约束,促进小贷公司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一)完善制度设计,拓宽小贷公司融资渠道
一是明确相关融资渠道的合规性,如对小额再贷款公司、股东借款、同业拆借等是否合规进行明确,但不规定具体融资杠杆率,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自行制定,同时采取负面清单形式明确列出不允许的项目。二是主动出台拓宽小贷公司融资渠道的政策,解决小贷公司发展中的后续资金来源问题,如条件成熟的小贷公司可以在创业板上市,或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鼓励发债等。三是提高向银行机构的融资比例,可以根据不同的信用级别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四是利用政府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批发贷款等设立小额信贷基金,负责批发资金给小贷公司。五是建立扶持机制,参照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标准,由财政资金支持,给予经营良好的小贷公司税收优惠和奖励。六是进一步明确其发展改制方向,是村镇银行还是金融公司,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给予投资者明确预期。
(二)健全政策法规,促进小贷公司规范监管
一是应尽快出台层级更高的法规,如《小贷公司条例》或《非吸收存款类放贷人条例》,将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法律属性、经营方向、监管主体等固定下来,统一各地对小贷公司的监管标准。二是加强部门间协作,在将监管权放至地方政府的同时,也应该予以其必要的帮助,鼓励和协助其因地制宜发展地方小额贷款事业,进一步明确一行三局、地方政府监管权限及风险处置责任。三是坚持非审慎监管,但重点加强对或有负债、外部融资、创新业务中涉众型融资业务监管。四是从“重审批、轻监管”向“放宽审批、加强监管”转变,以日常的非现场监管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现场检查。五是建立退出机制。六是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各地试点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七是加强主发起人审查,选择“好”股东,把住风险第一关。
(三)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小贷公司规范经营
一是进一步推进小贷公司统一纳入征信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区分不同类别给予不同权限,有的是接入模式,有的是查询模式。评级由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联合开展,避免出现两个评级。通过评级减少小贷公司的资金方、融资方、小贷公司本身三者的信息成本、贷款以及融资成本,提高小贷公司透明度。根据小贷公司的质量匹配不同的管理政策,建立差异化、正向监管政策。对经营好的小贷公司采取正面激励政策。小贷公司的融资、资产转让、银行间市场发债、私募债等要与其监管评级紧密挂钩。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小贷行业的自律,通过自律和外部监管,在提升数量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小贷公司质量和功能的提升。
(四)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小贷公司普惠目标
一是促进其业务创新,金融机构除“融资”外还可以对小贷公司“融智”,进行业务辅导,地方管理部门也可以加强相关培训辅导,共同提高其业务竞争力和有效服务“三农”、小微企业能力。二是建立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指标考核,如发放的小额信用放款、农业贷款占业务量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以给予营业税、所得税部分减免、财政奖励,优先给予批发资金支持等。总体看,作为从事金融服务的微型组织,小贷公司对实现我国普惠金融目标有重要作用。促进小贷公司良性发展,有助于全面发展我国的小额信贷事业,实现普惠金融,为解决“三农”问题,帮助中低收入者脱贫,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 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N].理论导报, 2013-12-20。
[2]顾延善,张朝晖.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体系的构想[J].银行家, 2012,(10):35-39。
[3]李??.小额贷款公司在规范中成长[N].金融时报,2014-1-8。
[4]史建平.在规范中继续成长――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报告[J].科学决策,2013,(11):70-94。
[5]张炜.小贷公司业务模式面临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13-8-20。
The Analysis on the Institution Innovation of Micro-credit Companies and the
Ways to Standardize their Development
WANG GangYANG Zhenfeng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Abstract:In May 2008,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and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ssued Guiding Opinions on the Pilot Operation of Small-sum Loan Companies(No.23〔2008〕of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micro-credit companies has formally obtained the legitimate status in China since then.As a kind of institution innovation, micro-credit companies provide great financial support for countryside, agriculture and farm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financial reform has released a large amount of private capital, in order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redit companies, provincial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micro-credit companies has explored the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ules.These spontaneous institutional changes expand the operating space of micro-credit companies, but also reflect th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icro-credit compani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titution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such aspects as perfecting top-level system design, standardizing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regulatory self-discipline.Keywords: micro-credit company;institution innovation;standardizing the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校对:杨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