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时间:2019-05-12 02:4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乌鲁木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乌鲁木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第一篇:乌鲁木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乌鲁木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今年已进入“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按照《乌鲁木齐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和主要任务》(以下简称《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和《关于乌鲁木齐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乌政发〔2007〕44号,以下简称《通知》)的有关要求,我市将组织开展“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为确保中期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32号文件以及市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十一五”时期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给予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科学系统地分析评价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提出推动规划实施的合理化对策及建议,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评估范围和重点

(一)对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估。主要是对《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46个主要规划指标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包括指标实现的进度、完成五年目标的趋势判断等。一是对《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的37个预期性指标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三次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等。

二是对《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的9个约束性指标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全市总人口控制在260万人、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基本农田保护率8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死亡0.35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5万人。三是根据《乌鲁木齐市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实施方案》,修订或提出“十一五”后期我市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对主要任务、重大项目、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一是对《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新农村建设方面、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启动“平安首府”建设、重大改革任务等重点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二是对列入《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中的重大项目是否如期开工、进展程度、资金到位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三是对《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分析评价。

(三)对规划主要目标进行预测。主要是对《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实现情况做出基本判断。

(四)提出进一步推动《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实施的对策建议。根据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及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提出进一步推动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包括是否需要对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和修订等。

三、组织方式和任务分工

市发改委负责牵头组织“十一五”中期评估工作,各有关单位对部门编制的“十一五”专项规划进行中期评估,没有编制专项规划的单位按照《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中涉及本部门工作职责领域进行专题评估,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中期评估报告报市发改委。各区(县)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

中期评估工作分工如下:

(一)《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中期评估。

乌鲁木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期评估报告,由市发改委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二)专项规划中期评估。

1、乌鲁木齐市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经委负责组织实施。

2、乌鲁木齐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由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实施。

3、乌鲁木齐市建设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建委负责组织实施。

4、乌鲁木齐—昌吉旅游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旅游局负责组织实施。

5、乌鲁木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期评估和乌鲁木齐市“十一五”设施农业规划中期评估,由市农牧局负责组织实施。

6、乌鲁木齐市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7、乌鲁木齐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实施。

8、乌鲁木齐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

9、乌鲁木齐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文化局负责组织实施。

10、乌鲁木齐市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

11、乌鲁木齐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由市体育局负责组织实施。

12、乌鲁木齐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计生委负责组织实施。

13、乌鲁木齐市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民政局负责组织实施。

14、乌鲁木齐市广播电视“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广电局负责组织实施。

15、乌鲁木齐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科技局负责组织实施。

16、乌鲁木齐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安监局负责组织实施。

17、乌鲁木齐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地震局负责组织实施。

18、乌鲁木齐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由市气象局负责组织实施。

(三)有关专题评估分工。

1、“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中期评估,由市商务局(粮食局)负责组织实施。

2、“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期评估,由市农牧局负责组织实施。

3、“十一五”重大改革任务中期评估,由市发改委负责组织实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市财政局、国资委、建委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确保圆满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人负责,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具体的评估工作方案,为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制度保障及经费保障。市发改委要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妥善处理好评估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各专题牵头单位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加强与各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地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中期评估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科学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准确。在“十一五”中期评估过程中,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紧扣《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对“十一五”规划中期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并作出客观真实地反映。中期评估的时点和采用的数据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

(三)认真撰写评估报告,确保报告质量。各专项评估报告,是“十一五”规划中期进展情况的真实反映。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以及“十一五”中期评估结果,认真撰写评估报告,确保报告质量。

评估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主要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包括重大项目和专项规划实施等内容);

二是规划实施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三是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四是进一步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具体措施;

五是对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四)按时完成任务。各区(县)、各相关部门要将评估报告于9月30日前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要尽快完成各专项中期评估报告的汇总工作,并于10月上旬报市人民政府。

第二篇:苍南县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苍南县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十一五”是我县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检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确保各项规划顺利完成预期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温州市规划管理办法》,县政府决定组织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规划评估目的意义

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对全面完成我县“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改变以往规划工作“重编制、轻实施、缺评估”的状况,保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有利于发现“十一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根据发展形势调整修订规划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创新规划编制理念,改进规划编制方法,为科学地编制下一个五年规划奠定基础。

二、规划评估范围和内容

(一)评估范围

我县“十一五”规划是由“十一五”规划纲要、重点和一般专项规划构成的规划体系,主要包括总体纲要;工业、农业、海洋、交通、旅游和环保等重点专项规划;科技、教育、文广、卫生、体育、人才、社保、民政、人口与计生、外经、林业、水利、气象、基础测绘、国土、房管、人防、供电等一般专项规划。

(二)评估内容

规划评估重点突出四方面内容:

一是目标实现程度评估。《纲要》及重点、一般专项规划要对重大指标是否达到预期进度做出说明;视其完成程度及对后两年半的判断分析,提出是否调整计划指标建议。

二是发展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包括“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经济、社会、城市化等领域的各项任务;重点、一般专项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的完成情况;《纲要》和重点、一般专项规划提出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是发展环境分析与预测评估。主要评估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与计划编制时的预测出入情况,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以及重大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的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对规划实施产生或即将产生的影响;区域发展环境出现的新变化,对规划实施的制约或推进情况;如果规划预期与实际存在一定偏差,则提出对规划进行调整的意见。

三、规划评估原则

(一)重点和全面相结合评估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兼顾,针对规划《纲要》和各重点、一般专项规划的特点及实际实施情况,对总体推进要进行全面评估,对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进行重点评估。

(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有明确指标的目标,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对无明确指标的目标,采取定性描述与分析。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估,客观分析、评估规划《纲要》及重点专项规划的各项目标,特别是重点目标实施进展情况,阶段性目标实现状况,每一年的变化情况等是否均已达到预期目标,找出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原因。

(三)进度与结论相结合针对规划预期指标的进展情况要分别提出评估结论,即进展超前,可以提前完成的;进展良好,可以如期完成的;进展较慢,需要加速推进的;情况变化,难以完成的,需做适当调整。

(四)评估与指导相结合评估工作以规划编制部门为主,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参与,通过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给予指导,突出客观性。

四、规划评估步骤

(一)开展前期研究

主要针对“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十一五”主要任务的落实情况、“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各重点、一般专项规划对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效果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获取相应的前期研究成果。

(二)起草评估报告

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继续深入调研,并提出《纲要》及重点、一般专项规划的评估报告。各专项规划评估报告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县发改局,为“十一五”规划《纲要》评估报告做好衔接。

(三)审议发布评估报告

纲要、重点专项规划评估报告经衔接论证、征求部门(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经县规划评估委员会评审通过。规划《纲要》评估报告经县政府同意后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各重点、一般专项规划评估报告经县发改局同意后提交县政府审议。规划经评估后需要进行调整的,由规划原编制单位提出调整意见,按原规划审批程序报批。

五、规划评估安排

(一)组织分工

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专项规划编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县“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开展评估工作的主要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展和改革局。由有关专家组成县规划评估委员会,负责规划评估报告的审核。规划评估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十一五”规划《纲要》评估工作由县发改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农业、工业、海洋、交通、旅游和环保等重点专项规划由县农办、县经贸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县交通局、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和县环保局等部门组织开展。

(二)时间安排

5月4日-5月21日,进行中期评估的前期研究,成立“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组建县规划评估委员会。

5月22日-6月5日,重点、一般专项规划的评估阶段,主要部门完成中期评估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包括06年、07年和08上半年工作总结,“十一五”规划文本)和评估报告。评估报告衔接论证、征求部门(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经县发改局同意后,提交县政府审议。重点、一般专项规划评估报告请于6月5日前交至县发展局。重点专项规划评估评审时间安排见附表。

6月6日-6月15日,专题调研阶段,深入各部门,就“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及其评估,召开各部门会议,进行调研讨论。

6月16日-7月15日,综合评估阶段,形成《苍南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并广泛征询各个部门的意见。规划《纲要》报县政府同意后,提交县人大常委会。

第三篇: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六年十月

第四篇:生态农业示范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一、“十一五”前三年规划实施情况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截止2007年12月,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1428万元,同比增长15.63%,占规划目标11800万元的96.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占规划目标3300元的86.36%。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到2007年

12月,全区发展潜力较大的有机茶、干果、蔬菜、中药材和畜牧业五大生态产业已初具规模,农业的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完成农业总产值19142万元,比2006年增长18.96%,占规划任务1.7亿元的112.6%;粮食总产量达到2.03万吨,占规划任务1.8万吨的112.78%;油料产量达到305吨,占规划任务300吨的101.67%;水产品产量达到100.75吨,占规划任务200吨的50.38%。

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全区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个(红坪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收入1280万元),已经完成规划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达到27个,占规划目标20个的135%;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7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4.11%,占规划任务50%的28.21%;农产品加工率为14.11%,占规划任务40%的35.26%;农产品优质率和农业综合商品率均达到了60%,已经完成规划目标。农产品出口创汇收入达到2万美元(2006年),占规划任务100万美元的2%。主要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和一体化经营正在逐渐实现。

农业科技公益性服务顺利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每年达到了4500人次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就业率达到81%,均完成了规划任务;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正在改革调整之中,“以钱养事”机制正在规范健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占规划任务90%的105.56%,病虫草鼠害防治面积达到8万亩,每年有1万亩农田测土配方施肥,农村八大技术推广达到80%,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6940元/劳,耕地产出率达到1000元/亩,分别占规划指标的69.4%和100%;畜牧水产业发展迅速,生猪良种覆盖率98%,山羊良种覆盖率达到60%,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40%,动物防疫密度、死亡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农业基地管理趋向规范,种植业产投比达到1:4.5;农产品安全得到保证,农产品检疫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农业机械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逐年增加,小型农机推广数量达到10000台以上,以上指标均达到了规划目标。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村级覆盖率逐年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88%,占规划任务89%的98.88%;水土流失治理率和土地退化治理率达到90%以上,空气、地面水、声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单位面积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以及农业自然灾害成灾率逐年下降,养殖场全部利用沼气,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了95%,占规划任务90%的105.56%;耕地土壤肥力稳步提高,农业自然灾害成灾率限制在0.5%以下,完成了规划目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耕地质量逐渐提高,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1.52万亩,占规划任务5万亩的30.4%;有效农田灌溉面积达到1599亩,占规划任务5000亩的31.98%;中低产田比率为70%,占规划目标50%的71.43%;农村公路通村比例、乡村公路黑色化比例、农村电力入户率、水毁农田恢复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指标均达到了规划目标;农村能源建设逐步开展,推广沼气池5566口(截止于2007年),占全区总户数1.3万户的42.81%,占规划任务40%的107.04%。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农村卫生机构数量,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村每百户上网计算机数量,村级养老院,村级图书室数量,农村电视覆盖率,农村每百户拥有电话、移动电话数量以及适龄儿童入学率等指标均达到了规划任务指标。

(二)主要规划任务完成情况

1、有机茶。在巩固木鱼镇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逐步在下谷、阳日和松柏等区域发展有机茶,开展无性繁殖,扩大速生优质茶叶基地面积,积极优化品种结构,加大良种引进推广力度,其面积已经达到1.15万亩,占规划任务3万亩的38.33%;茶叶加工量为92吨,占规划任务1000吨(2015年)的9.2%,产值达到900万元,占规划任务2500万元(2015年)的36%。有机茶公司、康俊公司等龙头企业逐渐形成规模,产品开始上档次,有机茶产品形成了系列化开发,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档次逐渐提高。

2、蔬菜。现已发展2.9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不含2.94万亩马铃薯),占规划任务5万亩的58%;苞菜、萝卜、白菜等高山无公害蔬菜以及山野

第五篇: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仪征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市地震局负责编制、市政府批准实施的“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是仪征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防震减灾发展规划。该规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推进全市防震减灾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保障《仪征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有效落实,仪征市地震局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仪征市“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确定对其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对“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使规划更大程度实施到位,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为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积累经验、以资借鉴。

我局按照《仪征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遵循求真务实、突出重点、方法科学的原则进行中期评估工作。评估期为2006年1月—2008年6月。鉴于该规划总体上属于战略性、指导性和政策性的规划,中期评估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评估,进一步发挥防震减灾规划及其相关政策在我市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保障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防震减灾管理体系积极发挥社会管理职能,平时能有效地开展地震测、报、防;震时能迅速、准确、有效地处置各种情况。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扬州市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管理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服务为本、管理为重、处置得当的原则,以服从和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为大局,努力提升我市的防震减灾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政府减灾综合管理能力。1999年我市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2005年在原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基础上建立了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对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增加了相关应急救援部门。为了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保持防震减灾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近年来,随着政府换届和人事变动,我市及时调整和充实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组成人员,2007年6月我市下发了《调整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组成人员的通知》,并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按照分工定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各部门立即进入相应角色,确保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有效开展。使我市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加强震情跟踪,提高宏观异常和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一是加强震情值班,除专业人员在地震台实行24小时机房值班,不间断跟踪震情外,地震局全体人员八小时外分组值班,加强节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震情值班,强化值班责任制。二是加强与省、市地震局值班室、地震台网中心震情信息沟通,确保上下联系畅通。三是加强对各乡镇地震宏观观测点督察指导,及时现场处置可能出现的宏观异常。各乡镇积极组建地震“三网一员”网络建设,其中地震宏观测报网积极发挥地震宏观异常跟踪作用,明确科教文卫助理兼防震减灾助理员,分管科教文卫的副乡镇长具体分管防震减灾工作。乡镇还明确了村、企业、居委会一名负责同志分管地震工作。现在,我市已建成地震宏观测报点16个(3口水井、2口油井、6个畜禽养殖场、1个水产养殖场、4个特种养殖场),其中市地震局统一授牌的有11个;由企业、社区、村委会共同参与组成的地震灾情速报网点188个,灾情速报员188人,组成一张覆盖全境的有人值守的地震宏观测报网,承担着全市及周边地区地震监测和宏观测报任务。建成了以铜山地震台(市属)为龙头,各乡镇宏观观测点为骨干,各级各类宏观测报员为基础的地震宏观测报网,努力做到平时能有效地开展地震测、报、防;震时能迅速、准确、有效地处置各种情况。例如,2006年7月26日安徽定远发生4.2级有感地震,波及我市,城区及周边地区产生震感。市地震局等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通过灾情速报网了解震感波及范围和震感区群众情绪,另一方面通过值班电话耐心解答咨询群众的问题,还通过移动公司短信平台向手机用户发布震情信息。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当,很快消除了群众的恐震心理,恢复了社会稳定。今年五月十二日下午二点三十一分,铜山地震台地震监测仪器警报突然响起,地震台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从计算机上显示出来的地震波超异常波形判断出,千里之外一定发生了特大地震。正在值班的人员边紧张分析地震“三要素”,边通过网络与省地震监测中心核对震情;他们在第一时间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情上报到市地震局。我局在接到铜山地震台震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全体人员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全局(台)人员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员坐在地震监测仪器旁不间断跟踪震情;另一部分人员通过3部电话收集我市居民震感反应,及时答复来电居民对震感关切的问题。下午三点前,我局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情向市委主要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作电话汇报,并将这一特大地震事件向市“110”指挥中心和信息办作了通报,市地震局还及时印发了一期《防震减灾信息》向市领导及有关部门通报四川震情,通过政府网站、“110”指挥中心和《防震减灾信息》等多个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四川汶川震情信息。由于反应迅速,处置及时,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我市,虽然造成部分市民有感,但未形成恐慌,全市城乡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二、防震减灾法规体系日趋健全,在规范全社会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推进当地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我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我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仪征化纤、飞新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真州、陈集、大仪、青山、刘集、谢集、新集、马集等乡镇也相继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2、执法与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我局从1999年建立了防震减灾执法队伍,三个科室共有行政执法人员4名,行政执法监督人员1名;建立了领导学法制度,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执法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2007年下半年,又重新申请换发了新的行政执法证和执法监督证。

3、防震减灾执法检查、监督。2007年10月,我局在仪征市法制办、市纪委的指导下,按照合法、合理行政执法的原则,编制了《仪征市地震局行政执法手册》,其中地震行政执法目录包括行政许可类3项、行政处罚类9项、行政强制类10项、其它具体行政行为10项。根据仪征市政府依法冶市的会议精神,我局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并向市政府提交了《仪征市地震局2007年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三、防震减灾工作已纳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的投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并将其作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已经纳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推进全市防震减灾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不断增加防震减灾经费及装备投入,近年来,我市已将防震减灾事业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并不断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的投入。防震减灾事业费从2000年的2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4万元。此外,我市还拨出专款近40万元,用于铜山地震台测震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台网建设,为地震部门配备了传真、电脑及应急通讯工具,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四、地震监测预报技术系统得到拓展完善,观测数据实现适时采集、传输,处理数字化、智能化。

加强铜山地震台数字化台网的维护更新,确保测震仪器、前兆观测仪器设备完好,运行正常。一旦出现突发地震事件,确保在10分钟内报出震源、震级、发震时间地震“三要素”,为市政府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提供科学依据。仪征铜山地震台是我市自建地震台,1980年建台并投入运行,隶属仪征市地震局领导。全台占地面积13.6亩,在岗人员6名,现有数字测震(单台、多台测震)和数字电磁波观测两个监测手段,承担着扬州市行政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监测重任。其中,2006年8月,铜山地震台新增了JSD—1型四通道数字电磁波接收仪进行电磁波观测,使我市地震台具有一定的地震前兆观测能力。2008年3月,铜山地震台进行了软、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升级改造,配置了两台高性能的计算机,安装了“十五”地震分析软件,采用14个台站的地震数据信息,自动化程度高,定位精确,台网布局合理,实现地震资源共享(广东智源、Linux平台)。此次硬件、软件升级,进一步提升了铜山地震台的定位能力和监控水平,加强了测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提高了分析数据的速度与精度。

五、全市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普遍提高。

随着我市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加强工程抗震管理工作日益突出。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市各有关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督监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采取有效措施,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落到实处。对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项目依法开展安评工作。为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及“安评”的监督管理更加规范化, 在扬州市地震局与我市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2006年4月24日,仪征市地震局驻仪征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开始运行,配备专业工作人员一名。至此,仪征市防震减灾行政审批事项正式纳入仪征市基建管理程序。2007年9月,根据仪征市政府“两集中、两到位”的会议精神,我局向仪征市编委会申请增设“行政服务科”,经仪征市编委会批复现已增设了“行政服务科”,加强了防震减灾服务平台,依法履行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的职能。在我局的检查、监督下,全市已有多个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对工程场地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我局正稳步实施农村民居抗震安全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优先把农民集中区、拆迁安置小区建设成民居抗震保安示范区。并在全市农村推广符合抗震要求的抗震设计、抗震结构、抗震材料等抗震新技术,指导农民提高自建房屋的抗震能力。我局今年重新修订工作考核标准,并把以上内容纳入其中,作为年终评比的重要内容。

六、地震应急措施较为完善,地震应急保障条件得到加强。

一是政府及重要部门和大型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并适时修订。为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条例》,有序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1999年,我市首次制定了《仪征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005年又重新修订、下发《仪征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006年我市编制了《仪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根据上级要求编制了《仪征市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作为与全市总体应急预案相配套的专项应急预案。仪征化纤、飞新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真州、陈集、大仪、青山、刘集、谢集、新集、马集等乡镇也相继编制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二是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应急队伍是地震灾害发生时的主要救援力量,抓好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是确保地震应急工作高效运作的保障。在队伍建设上,我市依托各部、委、办、局和生命线工程单位,组建了公安、消防、民防、医救等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市政、建筑生命线工程(水、电、气、通信)等抢险抢修队伍,确保我市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能及时启动抢险救援。同时,在城区真州镇17个社区普遍组建了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在大仪、青山等乡镇建立了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至目前,全市已组建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19支,共有志愿者477名。各乡镇、社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配备了应急救援志愿者队队长、副队长,公布了联系方式,明确了具体职责,确保应急救援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应急工作的定期检查与演练。2007年,仪征市地震局与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仪征市地震应急检查工作方案》,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地震应急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使地震应急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应急保障条件得到加强,我局具有公用应急电话4部,地震局、地震台职工拥有手机11部,计算机与因特网、震情监测互联互通。

七、防震减灾法规宣传和地震科普宣传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得到提高。

我市“三网一员”网络建全,队伍稳定,管理有序、运行正常,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地震知识宣传网发挥了防震减灾宣传主阵地作用。我市已建成了以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为主阵地,13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学校为载体,11个固定宣传栏为窗口的地震知识宣传网。通过地震知识宣传网,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推动了地震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组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三年中,我市共组织防震减灾图片巡回展4次,参展人超过5万人次,配合科技三下乡、国际减灾日、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大型宣传活动摆摊设点宣传地震知识8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份,接受地震知识咨询1.5万余人次;组织地震知识竞赛3次,收回竞赛答圈2万多份;出各类宣传专栏68期,摘登各类宣传稿件200多份;编印仪征《防震减灾信息》38期1500余份;开通《仪征防震减灾信息网》,上网点击达9000多人次;通过仪征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片10多部;在印尼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防震减灾法》颁布施行纪念日等重要时间窗口,市地震局通过互联网的政府网络平台成功举行4次在线交流,与广大网友开展互动宣传,网上解答网友关心提问的50多个与防震减灾相关的问题,相关问题被剪贴在政府论坛网页中,被网友点击累计达7000多人次。用好宣传主阵地,创新宣传理念,拓展宣传空间,收到了较为显著的宣传效果。

八、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这几年我市地震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仪征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前进中的困难已影响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主要困难:一是事业费不足。2007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地震局39.15万元,尽管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但实际支出为55.75万元,经费缺口超过15万元。超支的主要原因是数字化地震台网运行维护费用成倍增加造成的。二是没有地震应急交通工具。出现地震宏观异常和突发地震事件,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处置,影响了地震应急工作的开展。按照上级要求,市县都要为地震部门配备地震应急专用交通工具。三是由于我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防震减灾行政审批事项没有纳入仪征市基建的前置审批程序,难免造成一些本来应该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没有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埋下隐患。四是铜山地震台长期担任“站岗放哨”的特殊任务,没有创收手段,除财政拨款外无其他收入来源,人员编制性质却定为差额拨款。针对上述困难,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市政府统筹协调建设、规划、人防等部门,开展综合性的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疏散场所建设,年内建成1—2个功能齐全的应急疏散场所。财政、民政等部门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2、建议加大防震减灾事业经费投入力度,将地震局2008年的财政预算从44.37万元调高到55万元,今后并逐年有所增加,使防震减灾事业经费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保持同步增长。

3、建议市政府为地震局购置或调配一辆地震应急交通工具,以解决地震应急交通难问题。

4、建议将我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防震减灾行政审批事项正式纳入仪征市基建的前置审批程序。

5、建议市编委从实际出发,将铜山地震台的差额拨款性质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下载乌鲁木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乌鲁木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