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安全

时间:2019-05-12 02: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安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安全》。

第一篇:中药安全

核心提示: 中药产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超标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

编者按中药产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超标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鼓励和推动中成药企业做大做强,但是,中药材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甚至在某些品种上变得更加严重。有中医药专家即表示,不只一般中药材,就连中药中代表最高品质的“道地药材”,近年来出现质量不稳和药力下降的范围也开始扩大化,一些老名医所开药方的疗效也大不如从前,我国中药材存在的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但是,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已实施11年之久的GAP认证政策却收效不大,而且在农药多残留分析技术方面与国际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积淀千年之久的中药材能否重塑“好药材”的身份,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药材好,药才好”。这不单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语,对于国内中草药企业而言,更意味着质量和安全。源头难题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但中药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甚至在某些品种上变得越来越严重。

“中成药的疗效直接由中药材决定,而中药材的品质好坏则由土地、雨水、气温等因素共同决定,如果大家担心西红柿被打了激素、韭菜用了杀虫剂,为什么会觉得同样生长在土壤里靠天吃饭的中药材就有理由安然无恙呢?”昨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入秋时节,自北向南,全国有土地耕种范围内,作为经济农作物生长在田间地头的近千种中草药,已先后进入到各自的成熟收获期。从田间收获、粗加工,交由收药的商贩或送到附近的交易市场,经过又一轮的挑选和装拣,运输至上千公里之外的制药工厂,一种草药真正实现其药用价值的一生才刚刚开启。

“中药材经过必需的炮制工艺,将最大的药效激发出来并加以保存,然后按照不同用途被制作成不同的产品和剂型,但归根结底,最关键的两个步骤,一是药材,二是炮制,先天的药材因素占了更大的成分。”上述教授表示。

而这一点,也正是让许多中医界老专家们心焦的关键所在。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我国被进口国拒之门外的中药产品中60%以上因“绿色壁垒”,我国出口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和加拿大的食品受阻总计达2298批次,其中,植物源性中药材受阻85批次,特殊膳食受阻79批次,动物源性中药材受阻24批次,以上三类产品占总受阻食品的8.1%。受阻原因则主要是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农药/兽药残留、化学物质污染、包装不合格等,其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限量超标尤为严重。事实上,严格控制重金属、农药残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对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控制较晚,这使得出口企业无法从根本上监控中药的重金属、农药残留,而且很多企业也还没有掌握国外关于植物药重金属、农药残留标准数据,以致出口屡屡受挫。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4月起,日本决定继续执行有关人参等5种中药材农残标准,同时计划对甘草、黄芪等15种中药材农药残留标准进行重新设定;而韩国也公布了中药重金属与农残许可标准与检测方法——在中药材主要出口国不断提高进口标准的背景下,中国以农户耕种方式培育的中药材安全问题再次被敲响警钟。

一家NGO组织近日公布的《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对全国9个城市(包括香港)的9家连锁中药房所售药材的23种65个样本进行农药残留抽检,包括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仁堂药店、云南白药大药房有限公司、湖南九芝堂零售连锁有限公司等药店购买的65种中药产品,检测结果显示,共有48个样本检出农药残留,其中26个样本检出6种已禁用农药的残留,其中包括甲拌磷、克百威、涕灭威等高剧毒农药,占总样本量的40%。由于我国对中药材最大农药残留量标准的规定数目非常有限,参照欧盟农药最大残留标准发现,部分样品农药残留超标数十甚至数百倍,其中,同仁堂(北京)的三七花中检出甲基硫菌灵残留量为51.6毫克/千克,超标500倍。“中药材与化学农业模式下的其他农作物相同,病虫害的防治严重依赖化学农药的使用,这是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上述报告称。“道地药材”也中招 “中药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了防止病虫害和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地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药力下降、毒性增大,一些用了几百年的(经)验方收不到疗效,很大程度上是源头的药材环节出了问题。”上述教授说。该教授向记者介绍,更严重的是,不只是一般中药材,近年来,即便是中药中代表最高品质的“道地药材”,出现质量不稳定和药力下降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临床上一些很有声望的老名家,也经

常会遇到开方疗效不如从前,甚至‘吃不准’的状况。”他说。中药文化中一直强调“道地药材”,即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杭州白菊、四川贝母、淮山药等“地名+药名”道地药材的命名方式,已经成为公认的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疗效确切的代名词。

“和农业作物一样,中药材种植也是一个很脆弱的行业,不仅直接受天气的影响,更依赖当地水土资源,”前述教授表示,“土地面积缩减,工业化带来的废水流入土地、废气污染空气,废渣更是直接埋进土壤,毁了中药材的根基,种出来的药材怎么会和以前一样?” 标准技术落后事实上,由于中药材农药和重金属等问题愈演愈烈,我国借鉴国际种植业经验,在2002年实施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通过对一些中药材生产基地认证,严格控制农药使用,保证优质药材种植和供应。

“初衷是好的,但是距离国家希望达到的‘零农残’还相差很远,国家在政策上也没有充分体现优质品种的鼓励扶持。”华北某GAP种植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种植中心是国内第二批加入GAP种植基地的,“当时的想法是觉得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早加入既可以保证产量,也可以提高质量,给自己供货的同时给别家供货,一举两得,而且当时政策承诺说会考虑在产品定价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上述负责人说。但随后的状况并不完全符合他的预期,2006年下半年开始,持续的干旱造成大面积的病虫害——“农药用少了根本控制不住,虫子到处爬。”他说。而分片承包给当地农户种植的部分也因为收益不好,减产很厉害,大家慢慢没了当初的热情。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对于GAP的描述中,该法规是以“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国际化标准为终端标准,规定了中药种植、采收、包装、运输等环节的质量要求。对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对不同中药材的种植规模、生长期做出了严格限制,还规定中药材产地应符合国家生态标准,如“药材的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等。中药GAP认证的目的在于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项政策至今已经11年了,效果是有的,但是以往是鼓励为主,现在的状况下,有必要强制执行了。”前述专家表示。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主席任德权介绍,如今国家对中药企业实施GAP,以鼓励为主,并不是强制性的。今后需要“扶持优质企业,实现优质优价”,对于不符合GAP规范的企业,即使认证通过了,也要坚决淘汰。

任德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下一步,对于禁用农药的生产和流通,监管部门应该切实负起责任,从源头上堵住其进入中药生产的可能性;鼓励中药企业和农民对接,按照企业的需求下订单,从源头把控材料安全;鼓励大企业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或者共建共享,形成一两个货源基地,以稳定货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近日向本报发来的上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中药出口上升势头迅猛,出口金额14.9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9%,呈量价齐升态势,增量来源于提取物和中药材出口的大幅增长。但细究原因不难发现,中药材近两年来的国内价格连续上涨,主要是因为国际客户尤其日韩及东盟客商在去年减少了采购量,导致今年上半年库存下降,而加大了采购量,同时刺激了价格的进一步上扬。

但是,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问题仍然是我国中药出口和国际化的最大障碍。资料显示,在农药多残留分析技术方面,美国FDA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的方法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相比之下,我国虽然可以对中药材中的一些剧毒农药,如六六

六、DDT及部分有机磷类等24种农药单体进行检测,但一些在中药种植过程中可能使用的农药还涉及很少。就涉及的中药种类而言,我国关于有害残留物进行相关研究的中药材种类还不足百种。

第二篇: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关键词:中药安全性 事件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 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一向自许为 “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 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 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 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中药本身缺陷及中 药临床使用规范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 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近年国内、外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回顾

2000年6月,美国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 杂志》发表了一篇比利时医学研究者Nortier等人撰写的题目 为“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此 后,美国各大媒体以“中药可能致癌”为题相继发布了新闻。于 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H)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 的报告”的情况下,下令停止

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 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并禁止其可能的混淆品 种以及部分中成药进口。

2003年2月,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 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3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 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 方。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证服用。”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2004年8 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 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2004年初,在英国市场销售的中国产“千柏鼻炎片”,由于 含有千里光,引起了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机构(MHRA)的注 意。MHRA称,千里光属的各类植物均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 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引起人类肝小静脉闭塞 症。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动物也显现致癌性、诱导有 机体突变和生殖毒性。考虑到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英国各部和MHRA建议制定法令,禁止任何未经当局许可的 由千里光属(植物)组成或含有千里光属(植物)的内服药品在 英国销售、供应或进口。

2006年6月,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通报,鱼 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全 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 应,甚至有引起死亡的病例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 出决定,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暂停受理和审 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

2006年8月,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在艾塞克斯的一个批发 商和萨里的一家药店里检测一种名叫“复方芦荟胶囊”的药品 时,发现该药物中的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英国政府 随后便下令封杀数种中药,对传统中药的“有害性”调查进入 “空前严厉的阶段”。同时,国内也提出了含汞、砷如牛黄解毒丸(片)等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

我国中药安全性现状分析

我国自20世纪初即开始对中药安全性问题进行研究,有 关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中 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有明显增多的迹象。据统计,自1915-1994年间110种医药期刊中有关中药中毒和不良反应的报道 中,累计病例6 061个。按时间划分,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 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2 217例,1991~ 1994年的4年中就有3 273例,呈急剧攀升趋势 J。国家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不良反应报告36 852份,其中 就有10%为中药不良反应。同时,随着中药在世界应用的日益 广泛,中药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国际的关注。截至2004年5 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共收到有关中草药的可疑不良反应 报告就达11 716份 】

现 多样,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严重者可导致心、肝、肾 等脏器的损伤,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

3.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缺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有些 中药药品广告也往往片面或夸大宣传疗效,而对其毒副作用及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且常以“本品系纯 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误导患者;而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 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认识的误区。正是由于人们 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往往容易被 忽视,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观念下,长期、过量或者 不恰当使用中药情况时有发生,必然会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不仅普通民众没有安全使用中药的意识,代表国家水平的 《中国药典》,对中 中药不良反应不仅可在使用单味中药时发生,还可发生在 复方中药煎剂及中成药等各种剂型中。随着中成药的广泛使 用。其已成为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而中药注射剂又在 其中占绝对多数。有人对有关中药引起的392例不良反应病例报 告进行分析,发现注射剂有302例,占77.04%;内服中成药有 81例,占20.66%;内服中草药7例,占1.79%;外用2例,占 0.51% 】。另有学者对我国1990-1999【。

中药不良反应按其发生特点可分为与药物剂量有关型、与 药物剂量无关型、与中药配伍有关型、药物依赖型等,临床表现 涉及循环、呼吸、消化、泌尿、血液等多个系统。中药不良反应中 以过敏反应数量最多,约占不良反应总数的44%,其临床表

药药物的警戒表述也是少之又少。据统计,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564种中药成方制剂和单 味制剂中,无药物警戒表述的达329种,占58.33%;有药物警 戒表述的235种中,也只是简单地提到“禁用”、“忌用”、“慎用” 或“忌食油腻、辛辣食物”或“某病慎用”之类;即便是药物警戒 表述最详细的清开灵注射液,其内容也不及香港产的中药(如 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其注意事项有11条)内容丰富。象。其次,一些国内中药企业由于担心如果在药物说明书上标注药物不良反应或警戒性语言,会使患者将 之与不合格药品或假冒伪劣药品挂钩,从而影响药品的销售,因此在说明书上不注明药品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这也可能 给人们造成“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误解。年间发生的1 291例次 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也发现,注射剂有718例次,占 55.62% 这种过于简单的表述,很容易给公众造成“中药没有不良反应” 或“中药无毒”的印 此外,目前社会上对中药中含有的重金属和矿物质也存在 认识上的误区。一方面把它们当作是污染物来检测。事实上,如 最近“英国中药事件”中提到的复方芦荟胶囊中的汞是由于添 加了具有镇静、安神、解毒作用的朱砂而产生的,并非污染物; 而把重金属用于疾病的治疗也不是中医的专利,用于治疗癌症 的西药顺铂就是一种重金属。另一方面,把检测到的汞等重金 属都确定为有毒成分。有研究发现对一些含朱砂的中成药制剂 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动物粪便中检测到的总汞,折合成硫化汞 后,占给药量的98.5%,而在动物的胃肠道组织中则未检测到 汞,说明硫化汞在胃肠道内未发生吸附,基本上全部被排出体 外。朱砂中的主要成分硫化汞(《中国药典》规定朱砂中硫化汞 不得少于96%)实际上是不被机体所吸收的无效、无毒成分,而其中具有毒性和生物活性的成分——可溶于酸的汞只占非 常小的比例。此外,研究还发现,重金属单用与在复方中使用的结 果是不一样的。在复方的状态下,重金属可以和其它药物形成 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可以进一步降低被机体吸收的重金属的毒 性 】。英国有关方面以检测到复方芦荟胶囊中汞含量严重超 标,便断定该中药制剂存在严重安全性问题,进而下令封杀数 种有关中药,此举正是由于其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缺乏的表现,也是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误解。

3.2 中药品种复杂

我国地域辽阔,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中药品种繁多,现有药 物基源8 000多种,其中一些中药的基源有数种甚至10多种,发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家种和野生混淆不清等情况都也是 不可避免的。而由于药物基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 性和毒性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直接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原因。如商品生药“白头翁”就有16种不同植物来源,它们在化学成 分、药理作用、毒理特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若应用时选择不 慎,容易发生中毒。而在“马兜铃酸事件”中,国外就有减肥中 心将马兜铃科的关木通作为木通科的木通、将马兜铃科的广防 己当作防己科的粉防己来使用,结果出现了由马兜铃酸引起的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2004年在英国发生的“千

里光事件”,人 们对其主角千里光的属性也存在争议: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在全 球约有1 500多种,我国约有160余种,其中作为药用的品种在 我国《全国中草药?[编》(1996年第2版)中收载了17种,《中国 药典》中收载了1种(1977年版);由于该事件报道中仅指出 中毒源为千里光属,并未指出具体的品种,因此这些中毒品种 是否与我国的某些千里光属中草药为相同品种尚不清楚,值得 进一步研究。此外,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不同加工方法也 会对中药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3.3 中药炮制不当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伴随着中药的应用而产 生。中医药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中药的炮制,几千年前的古人在治病过程中就发现,中药经炮制后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 毒性,提高药效。因此,中药在进入临床使用和制剂投料前均应 经过严格、规范地炮制。如川乌、草乌所含双酯型乌头碱类成分 毒性较强,可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经等多系统中毒反应;而川 乌、草乌经炮制后其乌头碱水解生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 胺,并进一步水解生成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原来的1/2 000。又如朱砂,按照规定应用水飞法炮制,如采用球磨法加工,极易 发生中毒。但是,近年来忽视中药材炮制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些 地方和个别医疗单位忽视中药炮制,该制不制、生熟不分,使发 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4 中成药本身的缺陷

中成药是由古籍中的经典方或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经 验方经提取、纯化、成型等一系列现代制药工艺制成的。从理论 上讲,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一部分,也需要体现中医辨证施治 的特色和优势,即:用药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方可随 证加减。然而,由经典方和经验方在开发成中成药的过程中,不 可避免会淡化辨证论治的特色,这主要是由于中成药的产业化 决定了它的组成必需是固定的,难以随证加减。此外,在新药研 发中,通常少有完全保留原方药味的,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 原因 】:第一,现在的中医临床多用古代的小方、精方加几味使 用或者几个方剂复合使用,遇上病机复杂的疾病,药味势必多 多益善,因此很可能导致功能近似的药被选用。所以,为了控制 中成药的剂量,研发人员务必简化原方。第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适应工业化大生产,优化制备工艺和控制质量都难免会造 成原方药味的加减,但组方确定的全过程却少有与原方进行药 效及安全性对比的探讨。这种中成药在组方、研发过程与原处 方产生了不少偏差,而这种偏差势必对中成药的安全性带来影 响。

3.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中医用药讲究的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有是 证用是药”。但近年来随着中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使用中药 过程中,存在不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等 现象。特别是一些西医医师及国外医师,很难在中医药理论指 导下正确使用中药,往往导致配伍不合理,或超量使用,或疗程 延长等。在“龙胆泻肝丸”事件中,国外就有人把龙胆泻肝丸作 为减肥药物长期使用的报道。又如中药新剂型—— 中药注射剂 在临床上还普遍存在”中药西用”等不辨证使用和受“经济利益 驱使”滥用现象 】。不辨证使用中药不仅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还是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此外,受“中药安全无毒”观念 的影响,人们超剂量、长期使用中药的现象时有发生。殊不知,中药也是药品,而非保健品、食品,长期应用某种中药,也容易 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有一定毒性的药 物,短期应用尚不致有害,但用药时问过长即会蓄积中毒。另 外,中药剂型选择的合理与否也是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产生的 一个诱因。从前文分析可知,中药注射剂为中药发生药品不良 反应的主要“元凶”,2006年6月发生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就是例证。因此,临床使用中药时应遵循“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则。目前,中西药联用是临床医师常用的治疗方 式,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医疗的一大特色,但有一些不合理的 中西药联用也是诱发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

中药市场虽经几次整顿,但仍旧比较混乱,这也是造成中 药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1)中药经营人员素 质低,不能识别混入药材中的伪品、混淆品及非药用部分;(2)不法商贩为谋私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中药质量下降,疗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加;(3)有毒中药管理不严,因中药属天 然药物,包含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 管理办法将很难控制好有毒中药不流入社会,特别是农村;(4)农药、化肥、杀虫药的广泛应用,使中药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 留量可能增加,也影响了中药的安全使用;(5)社会上的一些 “黑”诊所和“游医”打着“祖传秘方”的晃子卖假、劣中药给患 者,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对策

4.1 加大中药安全-眭知识宣传

针对目前人们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不足甚至是片面认识,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使广大公众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药安全 性问题;并积极与国外进行中药安全性有关信息的交流与合 作,以增进理解和沟通,使安全有效的中药能在国外得到认同,有利于中药走出国门。大众媒体要正确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的科普工作,进行科学宣传,防止误 导。既要禁止违反科学原则、夸大疗效、隐瞒毒性及不良反应的 错误宣传,也要防止片面夸大中药不良反应的情况。教育群众 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观念,正确认识中药的治疗作用与不良 反应的并存。提倡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避免 不辨证使用中药、超量使用中药、随意延长疗程等现象的出 现。

4.2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

对于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历来都很重 视,也从来不回避中药 3.6 中药市场监管不力

不良反应的问题,自古就有“是药三分 毒”之说,更有中药应用中的“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论述;就连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对其收载的365种药 物都根据药效和毒性分列出上、中、下三品 lo近年来,我国国 家和地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还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 报》公告的不良反应信息,组织实施了“双黄连注射剂的安全性 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安全性评价”和“马兜铃酸的安全性文献 评价”等中药安全性研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中药安全性的评 价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较多,科学评 述和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缺少针对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不 良反应研究,没有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不良反应评价方法,未 能就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等作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与中药学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中 药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及其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 称。因此,加强中药的安全性基础研究迫在眉睫。首先,应加强 中药材种植、炮制(制剂)的研究,从源头上解决中药原料的质量问题,从而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具体说来,应加快推进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步伐,建立中药材种植 的GAP基地,同时规范中药炮制(制剂)工艺,提高炮制(制剂)水平。其次,应加强中药有毒成分、毒性机制的研究,对一些剧 毒中草药不仅要测出单次给药的毒性剂量,还要了解长期连续 给药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要利用现代药理、毒理学的方法对 有毒中药进行实验研究,确定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关系、急 性中毒的剂量、慢性中毒的主要症状和靶器官、中毒机制和解 救的方法,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监护和药物的毒性防治提供依 据。最后,应加强中西药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研究中西药 合用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所发生的药动学变化,提 供更多的资料给临床,从而减少中西药合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4.3 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伍,随证加减,同时要注意用药禁忌和用量,要“中病即止”。对一些对中医不甚了解的西医医师和国外医师,应加强对其中 医药基础理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中医药基础理论,以减 少其滥用中药行为的发生。另外,由于目前对中西药配伍的研 究尚不完善,一些中西药联用常可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 副作用,所以在没有明确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情 况下,应尽量避免中西药联用。

4.4 建立适宜的中药标准

中医药标准化体系的缺失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另一个深 层次的原因。目前中药大多缺乏科学的质量标准,单一指标成 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不能切实、全面地反映其临床功效。加 之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态性、微量性、不稳定性,致使质量标准化 研究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中药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水平的 提高。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供质量控制的化学对照 品、标准品数量极其有限,严重制约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 产品的检测、分析。现有中药复方成药大多组方药物过多、用量 大、工艺粗糙、剂型落后、有效成分不明确、质量不稳定、标准水平低,不能为国际市场接受,也使得中药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无法和西药抗衡。中药标准化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 及到药材的种质基因、生态环境、栽培驯化、采收加工、贮藏运 输、饮片炮制、制剂工艺等复杂过程。因此,应在前期研究的基 础上,采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建立既 达到国际标准,又符合中药实际状况,具有中药自身特色的质 量标准评价方法学体系,使之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确保临床用 药的安全性、有效性【1。

4.5 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

针对目前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规范中药在 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中医理论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中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治病投药必须按照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 的原则,具体用药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异,辨证处方选药 配

中药材流通环节是中药到达患者身上使用的重要环节,如 中药材在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对以后的临床使用带来安全性隐患。因此,应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主要可从以 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对中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并进行严格业 务考核,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2)加大对不法商贩、“黑”诊 所和“游医”的打击力度,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中药流通和使 用环境;(3)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农药、重 金属等指标超标的药材流入市场;(4)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监管,对一些有毒中药,应该像西药一样,规定何种级别的中医师可 以使用,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疗效,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 的用药安全、保证人民身体健康。

结语

中药是中医药学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问题 将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进而影响中医药学长远的发展。因此,现时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有关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马兜铃酸事件”到“英国 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频繁被曝光,似乎可能会给中医药 事业造成很大打击。但细想一下,这也不是件坏事,至少可使我 们重视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清醒认识到中医药自身的不足,进 而“对症治疗”、“改善其身”,使中药真正成为“安全、有效”的药 品。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药安全 性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得到解决,使中药这朵中华文明园里 的奇葩发出其应有的光芒,泽福全人类。

第三篇:中药

中药针剂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摘要:中药针剂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中药新剂型,它改变了中药数千年来的传统用法,疗效更高,使用更方便。虽然针剂在现代医学中是比较成熟的一种剂型。但是将中药制备成针剂并运用于临床,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因此,加强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原因;临床表现;处置; 1.不良反应(ADR)的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何H0)定义,ADR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剂量时药物出现的任何有害的与作用目的无关的反应。

2.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2.1 药物因素

包括大输液和添加药物。现在国家已经加强了GMP(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和GCP(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由于大输液质量问题而引起的的输液反应比较少。

有的输液中,由于添加了多种药物,多种药物微粒、热源相互叠加也可引起输液反应。因此,临床在输液中尽量减少药物品种的配伍。中药针剂内所含成分比较复杂,多为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一些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当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中药成分复杂有较大的关系。中药的有效成分中,大多含有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这些化合物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也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致敏T淋巴细胞,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另外,多种中药配置在一起,许多未知成分可以引起交叉过敏。曾经有高敏患者,一种中药针剂过敏之后,换用另一种中药针剂,也引起过敏反应,可能与此有关。

2.2注射剂的质量

注射剂的质量问题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临床上发现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个别生产批号,而其他批号无不良反应的情况。经过检测发现是由于个别生产批号的注射液在制备过程中提纯杂质,尤其是鞣质未达到要求。对于一些玻璃瓶装的输液,在搬运、贮存使用中,若发生了一些碰撞而出现细小的裂纹,或者是由于瓶口的松动就会造成漏气而污染微生物,特别是一些含糖的输液,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容易长霉。

2.3输液器与注射器

由于输液器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储藏期越长污染率越高,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要求控制药液中1 5~25μm微粒的滤除率不少于80%,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10μm以下的微粒对人体也可能是有害的。

2.4消毒液 由于受到光线、空气和操作条件的影响,或者由于使用时间过长,降低了消毒液的浓度,可能会产生细菌污染而诱发输液反应。因此,在操作中应该经常更换消毒液。

2.5输液的速度和浓度

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静脉给药的内毒素阈值是5 Eu/kg。也就是说,每公斤人体在每小时内对内毒素能够承受的量是5 Eu。对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输液中加入的药物浓度过高,或者是输液速度过快,使得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的内毒素超过了阈值。这样,在临床上就会出现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注射液,绝大多数患者使用都很安全,而个别对细菌内毒素敏感的患者,会发生输液反应。药物的低毒不能与无毒混合起来,药物的不良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状态的不同及遗传基因的差异、体内代谢酶和免疫系统的差异等都可以造成同一药物出现不同的反应。过敏体质和体质弱的患者易发生过敏反应,注射用药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对于体质虚弱、敏感患者,以及老年患者,在输液时要注意输液的速度和浓度,防止由于滴速过快而引起患者不适甚至病情恶化。同时,要考虑适当减少用药量。

2.6气候条件

夏季温度高,药物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有的时候,由于气温偏低,进入体液的输液与人的体温相差比较大,刺激血管引起血管壁的痉挛,出现寒颤、体温和血压升高,特别是老年重症患者更易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用热毛巾包裹输液瓶,提高输液的温度。

2.7输液环境

由于进气针的过滤装置不良,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进大输液,而造成污染。输液在配置的时候,无菌观念不强,不注意洗手,或者是洗手后用白大褂或者不洁毛巾擦手,从而造成二次污染。输液间或者配置间空气清洁度不符合要求,也可引起输液反应。.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置 3.1疼痛

静滴后或者静滴过程中,注射部位或者沿静脉走向部位出现疼痛,大部分的疼痛有针刺样疼痛。处置:(1)首先要排除是否因操作不当所致(如穿刺失败,活针头紧贴血管壁等)。(2)患者所出现的疼痛与静滴10%的氯化钾所出现的疼痛相似,一般在调慢滴速后可以缓解。(3)在调慢滴速后不能缓解者,可以一边静滴,一边用热水袋(或者热毛巾)热敷痛处,基本可以缓解。(4)如经过上面处理,疼痛未能缓解,可根据医嘱换药。

3.2发热

处置:减慢滴速,或者停止静滴,给予抗过敏药和退热药,并采用物理降温,给患者多饮水。

3.3恶心呕吐

减慢滴速,必要时可以停止输液。根据医嘱使用止吐药,如胃复安10 mg肌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免呕吐物进入呼吸道。

3.4静脉炎

减慢滴速,如果没有缓解,可以考虑换药。3.5过敏反应

是最常见,对机体危害最大的反应。一般用药后3~30min内出现,表现为气短、胸闷、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如肌注柴胡注射液完毕,感头昏、胸闷、气促、心慌、烦躁,1 min后,意识不清,呼之不应,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膊及血压均测不到,呼吸急促。静滴丹参注射液15 min时感胸闷、心慌、喉头堵塞、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肢冷、烦躁、口唇紫绀。必要时可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以及泼尼松(强的松)等治疗。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四肢发冷、面色苍白、突然昏倒等过敏性休克反应,应立即进行抢救。

4.预防

临床应用时须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症范围使用。如川琥宁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尤其是应用600 mg/d以上时,所以在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血小板变化情况。

静脉输注需注意尽量不与其他药品混合配制,并避免快速输注,过敏体质者使用时更应慎重,年老体弱者、心肺严重疾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在静脉滴注时要细心观察,并要有相应的救治措施。

在使用中药针剂时,应注意对所用注射剂进行对光检查,观察药品性状是否与说明书一致,药液是否变色、浑浊、沉淀或出现絮状物等非正常现象,须停止使用,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用药前应注意详细了解过敏史,包括食用鱼、虾等海产品过敏史,药物过敏史或有过敏体质的患者,特别是花粉类物质过敏者,应避免使用由花类提取的注射液,如红花注射液等。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者预先提醒,并对他们的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即刻报告主治医生,及时防治,并详细记录,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报告。相信随着对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护理工作深入开展与投入,形成系统的监测、护理和报告制度,将对预防中药不良反应,总结中药不良反应资料,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研究---王晶晶 王丹 中药安全性问题对临床用药的影响---饶海 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中药---王美芹 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王彦

第四篇:浅谈中药

浅谈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就是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大力研究开发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现代中药,严格的规范标准GLP、GCP、GMP等。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符合并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

中药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制定现代化的质量标准,并用此质量标准规范中药产品,迫使中药产品从资源、原料炮制、生产工艺到成品等一系列过程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生产现代化的中药,继而让世界各国所接受,进一步实现中药国际化。

我们所说的中药现代化,并不是中药西医化;而是在保持传统优势和特色,中西医相互学习,优势互补,按各自的思维方式,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寻求自己发展的道路。中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由全人类共享。但是,目前我国中药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只有实行现代化,中药才有出路,才能在国际医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的中药出口已遍及世界130个国家及地区,中草药已走向世界。世界天然药物市场容量巨大,中国的入世给中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机遇。随着全球天然药物潮流的兴起,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极力推动下,各国政府纷纷将植物药、传统药纳入政府管理,给予合法的地位。植物药与传统医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0年全球天然植物药市场销售额达165亿美元,近几年保持在10%~15%的增长速度。

但是我国的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约3~5%左右。其原因是中药的质量控制尚达不到现代社会用药的要求水平,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还不清楚,中药的成分比例含量不能有效地控制等。

我国医药企业现状: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多家企业竞相仿制同一产品,低效益的状况制约了医药产业R&D的投入因此,我国更应大力发展和振兴我国的中药产业,提高其在国际试产的份额。中药现代化迫在眉睫。时至今日,社会已发生巨大变化,中药不能固步自封,现代化是必由之路,中医药学理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现代科技成果,中医

药学的理论、方法和概念不能拘泥于传统,应与时俱进,内要符合中国国情,外能接轨国际惯例。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GMP、GAP、指纹图谱等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中药现代化逐渐走上正轨。特别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推广得较快,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已有6个名优中成药确定了指纹图谱,并在生产实践中用于控制产品质量。

中药在保健、疾病预防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应用,在20世纪后叶,科学家们对可以防治疾病的保健食品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有许多重要的发现,例如蔬菜中的花椰菜、萝卜、大蒜、芦笋、薏苡仁,菌类的香菇、银耳、灵芝,海产中的鲨鱼软骨、海参等,均具有防治肿瘤的作用;灯笼辣椒、野蔷薇果、刺梨果、葡萄籽及皮的提取物、绿茶等,常吃或饮用能防治心血管方面的疾患;核桃、黑芝麻、枸杞子等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等方面的作用。因此,中药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只有现代化才能更好发展我国中药产业。

中药现代化应从原料药做起,要实现中药材采制、种植、饲养技术、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中药成方制剂制备技术及中药产品质量评价的现代化,并与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研究同步进行。中药现代化,现阶段先进行研究完善“中药(药材、饮片、成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来指导生产,并制定出“中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力保中药产品质量的稳定。

中药现代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资源、炮制、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药效评价等等。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这也是衡量中药现代化程度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指标。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多部门联合制订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中指出:“总体上看,我国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水平较低,中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弱,中药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仍是中药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现阶段,要想使中药走向世界,应借鉴日本汉方药和欧洲植物药成功的经验,应该利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功效进行尽可能近似的科学化表达,并

融入中药质量标准中。只有这样,我们制定的中药质量标准才能逐步成为公认的国际化质量标准,中药现代化建设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为了实现中药现代化我们应做到:

第一,要制定科学化的切实可行的质量衡量方法,质量控制研究既要补充和完善中药质量控制指标的理论基础,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攻关,将优势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大幅度提升,关键是建立药效与质量控制指标在医学统计学上的相关性,才能与国际接轨,为中药走出国门做好准备。

第二,现代化中药制药企业的建设,中药企业要向现代化中药制药企业转型,实行现代科学管理体系,实现生产力的高效率。进行中药生产工艺的改造,其目的要求新生产工艺适应现代中药的生产要求,做到每一步生产工序的量化或部分量化的可控性,为此要更新生产设备,优化工艺流程,使其生产的中药具备现代中药的质量要求,并提高中药的药效稳定性;另外,改进现有中药剂型,应用各种制剂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改进给药途径和方法,引入新剂型,使原有中药和中成药降低服用剂量,又易于保存和携带,达到有效、安全稳定和方便的现代中药要求。

第三,制定具体的科技发展战略,整合不同学科的科技力量,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国家的科研体系在结构上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各部门缺乏协作,而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中药质量标准必须要多学科的共同攻关才行。这需要多学科交叉,需要政府部门集中优势力量,联合各学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协作,才能逐步实现中药标准化,继而实现现代化。同时需要政策倾斜,在经费和相关政策上鼓励这方面的研究。

第四,相关法规的完善,中药市场的规范化 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未形成成熟的规范化的市场竞争机制,地方保护主义还存在,中药质量标准科学化和可操作性不强,使许多中药产品更陷入一种无序的恶性竞争状态之中,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优质产品和规范化中药企业的迅速成长。我们需要营造现代化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良性竞争环境,使现代中药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第五,提高中药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现在进行的制药企业GMP认证工作,目的是要规范制药企业,使制药企业首先具备能够生产合格药品的最基本的硬件

设施,同时迫使一些根本不具备药品生产资格的小厂转型,减少现有制药企业的数量。但是,只具有生产现代中药的硬件条件还不够,中药产品还要增加其高科技含量,提高中药新药审批的质量标准,以现代中药质量标准提高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使真正的质优产品能够竞争力强,占领市场。

在整合资源、市场和建设现代化企业的基础上,先进行中药标准化,然后在完成现代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中药是中国医药学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中药的原料供应已经从野生采集发展到GAP栽培生产,中成药的生产也已经从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发展到了今天的GMP规范化大规模生产,我国的中药产业正在向现代化生产企业迈进。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国家政府领导人和着名中医药学家对中青年中医药学者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宽松活跃的社会、学术和政策环境。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一定要解放思想,不仅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研究的成果和产品及其表现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不拘一格。中医药研究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从科研学术的角度与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并结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与现时的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和丰富中医理论、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等一些关系全局的重要而敏感的中医药学术概念及内涵,这样不仅将有助于拓展中医药研究与应用的空间,而且不至于使中医药研究及其相关或延伸成果特别是一些高尖精的产品和成果旁落他门,这样将使我们的中医药研究与应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路子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堂,真正实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中药化学实验室安全制度

中药化学实验室安全制度

一、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悉化学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其他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应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化学危险品安全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知识。

二、实验室内严禁吸烟、明火及其他产生火花的操作、施工。熟悉有关灭火器具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

三、熟悉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按章操作。特殊设备必须专人带教使用。设备使用完毕,应及时如实登记,并将其恢复应用前的位置、状态。应用过程中如出现意外情况,应如实登记并及时向负责人员报告。

四、进行实验(尤其具有危险性的新实验)的人员必须事先制定缜密的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足够的防备措施(如防爆、防火、防溅等)。

五、实验过程中操作者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离开时必须有人代管(具有安全保障和仪器运行可靠的实验可短时间离开)。

六、氮气钢瓶应经常检查是否漏气,严格遵守使用钢瓶的操作规程。

七、不得使用运行状态不正常(待修)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不得超负荷使用电源和器件(配电箱、插座、插销板、电源线等)。

八、新进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均须经过实验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后方能进实验室工作。

九、妥善处理实验中产生的“三废”,严禁往下水口、垃圾道倾倒有机溶剂及有毒、有害废物。

十、熟悉室内的水、电、气的开关所在位置,实验完毕或离开必须妥善关闭。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员,应检查水、电、气、门是否关好。

下载中药安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安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gmp安全生产自查报告(5篇)

    中药gmp安全生产自查报告 篇一:药品GMP自查报告 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自查情况一、企业概况及历史沿革情况 XXX制药有限公司座落于XXX,是一家专业从事中成药制剂研发、生......

    中药对联(汇编)

    中药对联 “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

    中药谜语

    恍然大悟(打一中草药名)——脑立清 十人九死(打一中药名)--独活 威风扫地(打一中草药名)——虎力散 低头思故乡(打一中草药名)——怀熟地 红十字会(打一中草药名)——九一丹 大开绿灯......

    中药对联

    1、药名对联是劳动人民群众消遣娱乐活跃文化生活的方式。相传唐代诗人杜甫,老年多病,贫困潦倒,开了一间中药店,对联是:独活灵芝草;当归首乌身。 由四个药名联成,寓意深邃。 还有一......

    中药谜语

    中草药名谜语大全及答案 满盘棋(打一中草药名)。 谜底:无漏子 方法论(打一中草药名)。 谜底:白术 拦水坝(打一中草药名)。 谜底:川断 不知道(打一中草药名)。 谜底:生地 讲故事(打一中草......

    中药总结

    中药总结 1.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四气。 2.与所治疾病的病势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升降浮沉。 3.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中药性能是:归经。 4.反映药物作用安全程......

    中药产业

    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下月在贵阳举行 金黔在线讯 10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将于11月5日至6日在贵阳举行。 据介绍,......

    中药发展

    市生物药业产业化基地实施方案(讨论稿) 临沧市科学技术局 推进生物药业产业化,是市委、市政府从临沧实际出发,为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