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

时间:2019-05-13 22: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产业》。

第一篇:中药产业

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下月在贵阳举行

金黔在线讯 10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将于11月5日至6日在贵阳举行。

据介绍,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共同举办。

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中医药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大型的医药企业、科研单位、著名中医药代表参会,围绕“中医药对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在中国及世界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主题作主体发言和专题演讲。

研讨会选址贵州,就是看中贵州拥有一批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的民族药成方制剂和企业,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因其疗效独特而享誉国内外。

本次会议将给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通过专家演讲、研讨、项目洽谈等多种形式,不仅搭建中医药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还将宣传我省中医药,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团队)和资金在贵州落户,促进中药民族药产业快速发展。

相关链接

中医药产业贵州“五张名片”之一

贵州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区位、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享有“黔地无闲草,草草都是宝”的美誉。据省科技厅副厅长秦水介介绍,我省中医药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到去年,我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已达225亿元,其中医药农业(中药材)93亿元,医药流通为160多亿元。中医药产业规模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和烟、酒、茶、旅游商品并列为贵州省的“五张名片”。

以苗药为主的民族医药又是其中的亮点。在全国“六大民族药”里面,苗药的产业规模最大。目前,我省中药企业通过GMP的有16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有98家。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30万亩,尤其是通过近几年来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了我省农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

目前贵州已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有丰富资源和规模产业,但因为缺乏正规的药材流通市场,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受到不小制约。

第二篇:中药产业报告-sugoocom

中药产业报告

一、中药面临发展机遇

1、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人类应用最早的药物源于动、植物等天然产物,世界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化学工业的日趋成熟,化学合成药发展迅猛,二十世纪以来,化学制药牢牢占据全球医药市场的主导地位。生物技术药品在近年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全球药品市场主要由化学合成药、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药品构成(图1-1)。

图1-1:全球药品市场构成与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于IMS Health 化学药品近年一直保持着7%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药品四千多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其主导地位短时间内难以动摇。由于与疾病相关的靶标生物大分子数目相对不足、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的效率低下以及候选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及毒性的不可预见等原因,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成功率降低,新药开发周期不断延长,耗资不断增加,新药的开发难度愈来愈大。加之人们对医源性、药源性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全球范围内“回归自然”浪潮的涌起,人们开始把新药研发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

联合国的数据表明,天然来源的药物市场增长率为13%,高于化学合成药的增长速度。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品制剂已占全球医药市场30%的份额。全球排名20强的跨国制药企业均在我国投入巨资从事以天然药物为基础的新药研究。从天然药物出发研究、开发创新药已经成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全球性创新行为。来自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新药已在临床上大范围的使用,其中,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如青蒿素、麻黄素、紫杉醇等已经成为一线药物或临床不可或缺的药物。未来最重要的先导化合物极有可能源自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药品起步较晚,近年发展很快,年均增速达到27%,2001年生物技术药品销售总额30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7%的份额。由于生物技术药品以大分子为特征,不利于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给药方式以肌肉和静脉注射为主;靶向性不及小分子的化学合成药和天然药物强等原因,在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不会很大。但是,生物技术作为工具,为新药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锐利武器,对于缩短新药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发现新型药物、提升工艺水平、改变现代医疗模式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中药产业潜力巨大

(1)中药产业顺应现代医药发展的潮流

中药来源于天然产物,是天然药物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临床基础和产业基础;中医药的治疗方式符合现代医疗个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医药对于改善人类亚健康状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中药有可能发展成为天然药物的主流。

(2)治疗现代疾病和老年病、疑难杂症优势突出

根据WHO统计资料,1996年以来,全球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精神病等现代疾病,老龄化也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治疗这些现代疾病、老年病以及和疑难杂症,正是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药复方制剂的优势和特长。

(3)传统医药开始复兴

WHO在2002年对传统医学的公开支持意味着传统医药复兴的开始。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优秀代表,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是世界传统医学中独一无二的宝库。因此中医药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国际环境。

(4)中医的国际化将带动中药的国际化进程

由于在中医医院中进行消费是中药的重要消费途径,中医医疗产业的发展将对中药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中医药在东南亚国家得到较好发展;在澳大利亚已取得合法地位,美国和欧洲也在逐步放松对中医药的限制。在澳大利亚,由于中医药的广泛应用,中药进口量较1992年增长了4.5倍,在医疗保健中,中医药年支出费用在8100澳元以上。中医在海外市场的扩展将成为中药国际化的先导。

(5)中药市场稳定增长

中药在拥有13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及世界各地华裔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这一区域作为中药市场的核心,近年年均增速保持在19%。此外,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政策的实施,势必会增加个人的医疗支出比例,自费购药群体将迅速增长,非处方药(OTC)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而绝大多数的中成药均符合OTC的标准。据预测,今后两三年,我国OTC零售总额将增加10个百分点,沿海城市将达到45%,到2010年,OTC市场将占到整个药品市场的50%以上份额。

日本的汉方制剂、韩国的中药由于已纳入本国医疗保险体系,近年以50-6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日本,仅处方用汉方药年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日本现已拥有60多家汉方制剂生产厂家,药局制剂210种。在台湾,70多家中药生产厂家中有半数以上通过了GMP认证。台湾最大的中药生产厂家顺天堂可生产300多个品种的中药,其产品50%以上进入国际市场。

在“绿色消费”和“回归热潮”的推动下,中药也日趋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2000年5月3日,澳大利亚通过了西方国家第一部中医法案,标志着中医药在西方社会力争取得与西医药平等的合法地位的进程大大前进了一步。

二、中药面临严峻挑战

中医药文化植根于我国独具的自然、人文及市场资源,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可能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然而中药产业的发展同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中药在医药市场的份额停滞不前

我国中药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占全球中药市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用药市场)50%以上的份额,是传统中药生产和应用大国,尽管近年中药一直保持着19%的市场增长速度,但中药占我国医药市场的份额一直保持在24%,没有大的进展。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中药与化学药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图1-2)。中药在化学药品占绝对优势的国际医药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萎缩。

************0000000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46******化药中药***9 图1-2:我国中药销售额与化学药对比图(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2、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体系亟待完善

随着天然药物研发热潮的涌起,一些国家的新药研究开发机构直接把研究对象瞄向了中医药。每年申报中药及其它植物药专利的数量多达3万件(图1-3)。来华申请专利保护的专利数量和申请国家逐年增长,其中美国的专利数量已跃居第三位,仅次于日、韩。发达国家正是通过专利的控制和占有,取得技术领域的主动权,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90%以上的中药没有申请专利,中国中草药专利被外国公司抢注的已近10项。而且我国中药企业即便申请了专利,也仅满足国内市场的竞争。1994年-1999年中药的中国专利申请6824件,中药的国外专利申请数量仅为24件(图1-4)。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体系亟待完善。

图1-3:国内外中药及其它植物药年均专利数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图1-4:1994-1999年我国中药专利申请概况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3、传统中药亟待创新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安全、有效、携带和服用方便的高效、速效、长效的现代制剂不断涌现,而传统中药往往重复着多年的老面孔,由于起效慢、服用不便、作用机理不明确、质量难以控制等原因不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采用的风险越来越大。

目前,中药在全国医药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已经证实了这种风险的存在,而且还在逐年加大。因此,中药必须有所改善,尤其要在安全、有效方面加大力度。

4、中药产业规模过小

中药产业总体规模过小,缺少大企业和大品种,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同时在中药行业中,由于技术兼经营型人才奇缺,没有现代企业家群体,常常导致好品种做不大,企业成长慢(图1-5)。

***0******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1***236113687165化药中药332608******2380

图1-5:我国中药产业规模与化学制药对比图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5、中医药的国际化有待时日

中医药尚未溶入国际医药的主流市场。我国作为传统的中药生产和应用大国,2001年中药出口总额4.5亿美元,在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7%,而且出口总额的71.5%集中在亚洲地区,在欧美主流市场的份额仅为23.5%(图1-6)。

11.68%11.79%5.51%亚洲欧洲美国71.53%我国中药对亚、欧、美出口比例其它

图1-6:我国中药对亚、欧、美出口比例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保商会

三、我国中药产业现状

1、产业总体规模

98年以来,我国中药产业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速17.9%。2001年全国中药工业生产总值达54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达525亿元,中药已成为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7)。

图1-7:我国中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近年来,中药产业在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稳定在19%,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约为25%,但利润总额占到30%以上的比重,中药是我国医药工业中利润较好的产业(图1-8)。

图1-8:中药占我国医药工业的比重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2、优势地区

吉林省、四川省等省凭借资源优势,中药产业近年发展迅速,2001年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50.6亿元和48.8亿元,自98年以来年均增速分别为21.6%和11.8%,已经实现从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强省的转变,各项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图1-

9、图1-10)。

图1-9:我国中药大省主要经济指标(亿元)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600000500000(万元)***0001000000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北京四川吉林

图1-10:吉林、四川、北京近年中药工业总产值(亿元)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3、优势企业

2001年全国中药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107个,其中28个中药企业进入医药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00强,这28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占中药行业销售收入的40.43%,中药行业集中度很明显(图1-11)。

图1-11:全国中药企业按销售收入排序(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重庆太极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中药企业的龙头。以江西汇仁集团、吉林修正药业、四川地奥集团为代表的新型中药企业,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凭借现代中药的产品优势和先进的市场营销手段,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成长为国内著名大型中药企业。

全国亿元企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是广东(13家)、四川(10家)、吉林(7家)、浙江(7家)和贵州(7家),而北京只有同仁堂一家(图1-12)。

图1-12:亿元企业分布概况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4、优势产品

2001年,我国销售收入上亿元中药品种总计41个,其中妇科千金片以高达16.7亿元的销售额排名榜首(图1-13)。

图1-13:亿元企业分布概况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亿元品种中,现代中药制剂品种表现出色,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和口服液占到73.2%的份额,传统的中药丸剂只有三个品种超过亿元(图1-14)。

图1-14:全国中药亿元品种剂型分布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亿元品种中,以一家企业为主要生产厂家或独家生产的品种占63.4%,由于企业营销重点突出,大品种对企业销售总额的贡献通常在30%以上(图1-14)。以江西汇仁集团为例,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以独家开发、生产的肾宝口服液为切入点,用保健品的方式进行运做,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销售收入达到5.8亿元,实现了企业的迅速发展。

图1-15:企业大品种占销售额百分比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国内中药大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培育了一批大型现代中药企业。现代中药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企业的“大品种”战略,即根据市场需求,明确未来产品定位;依托独家开发、生产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现代中药制剂品种;运用现代营销手段,集中资源,短时间内做大品种规模;依靠“大品种”,辅以资本运做,快速提升企业规模。

第三篇:关于中药产业的社会调查

关于中药产业的社会调查

学院:药学院专业:制药工程班级:102班姓名:唐瑛学号:1007040271

在我国,中药行业属于医药行业中的一个子行业,由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组成。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我国中药行业有着资源丰富的优势。天然植物提取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促使世界植物药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国从中药与天然药物中开发的新的单体化合物达几十种之多,如强心灵、葛根总黄酮、延胡索乙素、喜树碱、秋水仙碱、青蒿素等。特别是绿茶提取物、青蒿素、芦荟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等比较热销,多数产品出口平均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但是,由于新标准的制约,使我国存在了劣势。在目前我国出口的中药中,大部分为原料中药材(占65%左右)和保健药,这与我国作为中药发源地的地位极不相称。我国中药大多包装简陋,外观欠美观,而且包装上使用说明多不规范,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中药材来自农副产品,加工手段较简单,再加上生产工艺不尽合理,导致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同时,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能相对稳定,与临床疗效不一致。目前,我国在中药种植、生产、有效成分测定、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此外,在种植药材过程中,因滥用农药而造成农药残留过多及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中药的安全性。

为了限制中药材进口以及保护本国中药材生产商的利益,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于2005年5月发布有关中药材重金属与农残等行业新标准,并于当年6月起在日本正式施行。2005年年底,韩国公布了更为严厉的生药重金属许可标准与检测方法。今年韩国与日本将对进口药材和中成药实施新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标准,将会影响到我国对上述国家的中药出口。

中国加入WTO后,给我国带来了很多机会。根据自由贸易协定,入世后各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将被取消,我国中药凭借资源、劳动力成本、价

格等优势,可以平等而又极具竞争力地参加公平竞争,从而进入各国市场,这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WTO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药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人们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自身保健。近年来,人们已把眼光转而投向自然,投向民族传统医药,投向草药、植物药等天然药物,天然产物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点领域,这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契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世界人口中,80%的人使用过天然药物,在全世界药品市场中,天然物质制成的药品已占30%。目前平均有60%以上的欧洲人在使用传统医药,欧洲市场占了全世界草药市场44.5%的份额。

由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医药文化不断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药纳入了药品管理体系,或承认了中医的合法地位。2005年,卫生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加强了对外交流的力度,扩大了中医药国际合作的规模,我国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达成了推动中医药合作的协议。

然而,我们也绝不能忽视那些来自外国的势力的威胁。我国中药至今尚未真正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主要原因是我国中药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研究等方面发展滞后,不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此外,我国中药产业还停留在传统产业阶段,中药企业规模小、产值低、效益差、无竞争实力。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基本被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四分天下”。

日本是除中国之外使用中药最早和最普遍的国家,也是中药研究和发展的先进国家之一。目前日本有汉方药厂700多家约3万人从事中药的研究工作,和韩国一样,日本每年都从我国进口大量的中药材,加工成中成药后大部分返销我国。

国外已有几十个天然药物在我国注册,一些植物药消费和生产比较发达的西欧国家(如法国、德国等)的制药公司开始仿制我国传统的中成药,而且部分品

种已进入我国市场;美国以及加拿大则已经发展成为包括中药材在内的世界植物药原料供应基地。

我国的中药产业要在国内外立足,就必须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中药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国际市场也相当大。在人们热衷于回归自然,推崇使用天然药物的今天,国内中药行业要放眼世界,走生产现代化营销国际化的道路。惟有走出国门,方觉天地更宽。

二、中药生产优势不明显,2006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出现负增长,品种结构也没有优势,从抽样企业的生产品种和医院使用领先品种供应商的统计分析后,结论已一目了然,即在样本医院使用领先的中药品种中,还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抗肿瘤辅助药为多,而这些药中又以品牌药为主。

三、临床疗效好的中成药产品,以成分相对明确、质量可控、临床疗效显著的注射液为主。但能生产注射剂的中药企业甚少,反而一些化学药厂有生产能力,比如上海新先锋药业的银杏注射液、上海通用药业的丹参注射液、三七注射液等等。这证明了“中药西造”确实是可行的。当然,在2006年中发生的鱼腥草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也值得我们警惕和重视。

四、部分成分简单、临床药理作用明确的中成药,尤其是一些单一成分的药物比较容易通过提高制剂水平,开发成适合中药西用的新产品,在临床应用方面会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这是生产企业思考的方向之一。

五、近年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剂型,已成为广大中成药生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随着工艺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用粉针、中药滴丸等产品投入到临床使用,今后这些剂型的改进仍然是中药研发单位的着眼点之一。

六、创立出自己的品牌,能够在市场上换得竞争力,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使用更好的剂型,更方便的包装方法,更吸引人的包装盒,更详细的说明书,这些细节都是我们立足不可忽视的重点。

中药材由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目前国家推行采用GAP体系,在生产流通方式上和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的流通方式之间,发生很多很大变化,还有一定的适应时间与过程,因此导致市场流通方面比较混乱,目前实际情况是两种体系并

存,对于过去的老药人、药工,一般仍然采用明清时期就形成的药材质量体系和17个国家级的中药材市场为中心的交易采购体系;而GAP质量管理体系也同时存在,但有些GAP认证只是形式上的存在。结果导致,一方面价格忽高忽低,或着有价无市;另一方面,在质量监管方面2套程序,无所是从。因上述原因,也使得中药材在价格、质量等方面管理混乱,也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的稳定性。

基于此,我对中药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中药材作为特殊农产品,因为其市场容量

基本不变,所以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价格回落,并影响大宗药材品种生产规模有不同程度缩小,但其他非流品种生产规模则会有较大增长,药农也转向生产一些地道特色明显而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较好的珍稀品种,从而使药材品种逐 步多元化发展。

2.逐步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随着GAP、GMP等国家规范的颁布施行和

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要进一步加快全国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步伐。要在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制订、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企业的标准化技术改造工作等方面迅速向前推进。

3、加大科技投入,扶植生产,推动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与大多数粮食

作物和经济作物相比,中药材生产规模虽然有很大扩展,但生产管理技术落后,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原料销售部分利润空间逐渐变小,产区的农民得到的实惠不多,因此,选育新品种、应用新材料、推广新技术将是中药材生产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第四篇:中药产业市场规模调查报告

4000亿元中药产业市场规模

中国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有关报告指出,未来10余年,中国将加速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大幅提高中医诊断与治疗水平,使更多的人民、更多的国家接受和享用中医技术同时,中国还将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逐步完善并广泛应用中药标准体系,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和加工,提高中药创新能力。

该报告称,中国将使中医药保健体系成为人民健康的重要支柱,85%的农村人口享受到中医药的医疗保健服务。

未来10余年,中国还将努力使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中医药,形成4000亿元左右的产业。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近几年中药工业产值年平均递增20%以上,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形成近千亿元的产业。

中药材年用量25年来从40万吨增加到了120万吨以上

中药国际化等待还是出击

目前,国际市场的中药及植物药销售额每年达300亿美元以上。

其中,日本汉方药占70%以上,韩国韩药约占10%,而中药所占的5%份额中有70%为廉价中药材。

中药本是我们为之骄傲的国粹,如今却依旧落到原料出口的地位,有企业纷纷举起中药现代化的大旗,希望以此来拯救曾经神秘且辉煌的中医药,但真正走出去的药品仍微乎其微。

第五篇:发展中的禹州市中药产业

发展中的禹州中医药产业

禹州市地处中原腹地,背扼伏牛山系,俯瞰豫东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岗、平地形地貌错落有致,山水园林风光秀丽。全市辖26个乡镇(办)、657个行政村,面积1500平方公里,人口125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省级文明城、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2.2亿元,增长13.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5亿元,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亿元,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8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7565元,增长12.5%;三次产业比例为8:72.5:19,2011年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第63位,继续保持“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

禹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称夏邑、阳翟、钧州。悠久的历史地位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因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在这里诞生,享有“华夏第一都”之誉,并以黄帝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钧瓷文化和画圣文化而闻名遐迩、驰名中外。古往今来,历代先贤圣医在此行医采药,取得了中医药理论的伟大成就,名商大贾在此坐堂开庄,汇集天下药材,故得“天下药都”

之称。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着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史和中医药文化发展史,使禹州与中医药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自古就有“医到禹州方为妙,药到禹州倍生香”的神奇传说。

一、历史沿革

自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在禹“率众臣研究医学,教民疗治百病”,开创“歧黄之学”伊始,神医扁鹊、华佗在此坐堂行医,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在此悬壶济世,禹州因此成为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后人依托黄帝之名编著的《黄帝内经》就是采用黄帝与大臣岐伯、雷公、桐君、少俞、俞跗等论医对话的形式编写而成,与《伏羲卦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经”。唐代药王孙思邈长期在禹行医采药,研究医学,他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胜于此,因此用千金作为书名编著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巨著,是唐代之前医学成就的系统总结,在中国医学及药物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明周定王朱橚一生热衷于植物医学研究,就藩开封后,亲自在禹州实地考察、采集标本,著就《救荒本草》、《普济方》等医学专著。南北朝时期的禹州籍医学家褚澄以医术显著于世,编写的《医病十论》,为历代医学家所推崇。神奇的传说,圣医的遗迹,绝妙的禹药,以及独特的炮制技艺,赋予了禹州医药之源的特质,医药之魂的风采。充分诠释了中医中药密不可分和根植民间、普济百姓的中医药理论,造就了禹州磐石般的中医药文化。为禹州药市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禹州药市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禹州人为纪念唐代药王孙思邈云集祠庙,隆重祭奠,由供奉活动逐而形成药材交易市场。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诏令药商汇集禹州,正式成为官办药市,是当时全国四大药都之一(禹州、亳州、安国、樟树)。至清乾隆年间,药市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春、秋、冬三季定期药材交易会,“内而二十二省,外越西洋、南洋,东极高丽,北际库伦,皆舟车节转而至”,时禹州有大小药商2000余家,药行、药棚林立,药庄、药铺环伺,出现了“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的繁荣景象,每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大为壮观。长期的药材交易逐渐产生了以经营特点划分的经营门类(细分市场),形成了药棚帮、丸散帮、甘草帮、怀药帮、祁州帮、亳州帮等18个帮会组织,并且捐建庙堂,联盟结社。现存于禹州西北隅的“山西会馆”、“十三帮会馆”、“江西会馆”、“怀帮会馆”以其宏伟的建筑艺术及行帮组织的经营盛况,成为禹州作为天下药都的重要标志。由于中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制论》源于雷公和雷公封地禹州方山,经过世代传承,形成了禹州独特的中药炮制理论和加工技艺,以“遵古炮制、加工精良”著称于世,在“浸、煅、煨、炒、灸、蒸、煮”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成为禹州药商必不可少的技艺和“前店后作”的传统经营特点。1921年后,由于军阀混战,战事不断,致使禹州药市被迫停业。

二、发展现状

步入新世纪的禹州,沐浴着时代的春风,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为禹县中药材市场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83年,禹县政协委员提出恢复中药材市场的建议议案,1984年,禹县中药材市场在城内南关御史坊街恢复运行,当年开业集体、个体药材行49家,至1985年增加至114家,1988年,市场内药行总数达162家,市场内外从事药材贸易的人员3000余人。

由于市场规模逐渐扩大,1990年,药材市场被新建的郑平路西1号药材市场取代。市场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103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187座3-7层经商楼、496间门面房,并融转运、食宿、储蓄、邮政、医疗、经营、药检、信息传递于一体,市场入驻经营商户达到236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交易额约4亿元。1996年9月,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被国家一部两局批准为全国十七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由于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药材市场逐步被城市所包围,大型货物运输车辆进出不便,现有市场商户已经饱和,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为进一步加快禹州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199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异地建设新中药材专业市场,2002年建成了占地面积400余亩,街道三纵十三横,门店2000余间的现代化专业市场。市场现有药商650余家,经营中药材品种2000种以上。市场内商店、宾馆饭店、医药物流、货运、洗浴及其它服务行业150余家,从业人员达20000人。商户中禹州本地占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外地商户。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多次规范整顿,整个市场已步入管理有序、稳步发展的轨道。为加强横向联合,活跃医药经济,进一步提高禹州中药材市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扩大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推动禹州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以“文化、和谐、共赢、发展”为主题的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暨中医药交易大会,累计成交额达到50亿元以上,并借助盛会平台,其它合作领域签约逾百亿元,成为禹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极大地提高了禹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历史上拥有多种“禹字头”道地药材如:禹梁石、禹全蝎、禹漏芦、禹地黄、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禹密二花、豫西丹参等,2005年禹州道地药材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豫西丹参被国家批准为原产地域认证保护品种。2008年,“禹州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禹州药会”被被列入河南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禹州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为中医药国粹的弘扬和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二)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生产的规模种植和基地化建设为专业市场提供了地药支撑。201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

积已达40.1万亩,主要品种有牛蒡子、杭白菊、迷迭香、金银花、连翘、木瓜、地黄、杜仲、山茱萸等,其中木本药材近30万亩。年产值突破5亿元,全市人均增收300元以上,被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评选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牛蒡子、石榴两种中药材取得省标准化农产品认证,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四个药材品种取得了道地药材地理标志认证,禹州成为农业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20余万人走上了种药致富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培育下,中药材生产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建设基地,优质高效”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规划,强力实施,形成了以基地药业、景观药业、公路药业、绿化药业为特色的中药材生产格局,使中药材种植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旅游业、荒山绿化、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中医药加工业。

目前禹州现有中药制药企业二家:

禹州市药王制药有限公司。它是河南省五大制药企业之一,也是河南省第一个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该企业年消耗禹州地产药材5000吨,采用尊古炮制与现代工业制药工艺相结合,开发出12种剂型12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品种有中风回春片、活血壮筋丹、牛黄解毒丸等。年销售收入7800多万元。

河南省中加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拥有9个国药准字号产

品。

禹州市中药提取企业二家:禹州市森源本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禹州久源堂药业有限公司。

禹州市森源本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按照GEP标准创办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年加工植物药材1500吨,产品销往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该公司先后与朱阁乡马坟村联合建立的5000亩中药迷迭香种植基地,与顺店镇联合建立了万亩中药材青蒿种植基地,目前正在按照GAP标准进行建设。

禹州久源堂药业有限公司始于北京九源堂联合组建的保健品生产厂家,位于市西工业区。其产品是以中药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保健饮料,2010年公司主营产品交易量8万吨,销售收入17706万元,实现利税994万元。签订了7000亩优质中药材种植意向书,直接带动农户6000户,确保了公司产品的强力势头,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良性快速发展。

禹州市中药材加工企业有四家:禹州市金地饮片有限公司、河南宋基青山饮片有限公司、河南千方药业有限公司、禹州市凯旋药业有限公司。

禹州市金地饮片有限公司是全国44家饮片生产定点企业之一,承担有省科委下达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和《中药饮片现代化基地建设》重大研究课题。现有生产车间4个,四条常规饮品切制生产线和一条毒性中药饮片加工生

产线;中心化验室、标本室、资料室等辅助设施齐全。生产品种800多个,1200多个规格,年加工饮片2500余吨,产值2500多万元。其产品多次荣获全国质量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同行业享有盛誉。联合北京大学药学院开发生产有枚椇葛、双花茶、百草润、花果子四种保健茶饮,并开发生产了炒菜系列调料、凉拌系列调料和炖肉煮汤系列调料。

河南宋基青山饮片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青山在禹州益众医药有限公司为基础于2004年组建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也是河南首个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公司位于朱阁乡朱阁村,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年加工能力4500吨,全年实现销售产值500万元。该公司实行尊古炮制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挖掘历史上禹州中药炮制的精髓,吸取现代中药炮制的精华,与河南中医学院、省医药设计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按照药品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设,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制定了禹白附、禹南星、丹参、黄芩、地黄、玄参、板蓝根、柴胡等100多个中药饮片的生产标准,并按照GMP要求制定了一整套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河南千方药业有限公司位于禹州市夏都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建成有普通饮片、毒性饮片两条生产线,同时配套有质量检验中心、仓储中心。生产中药饮片(包括毒性饮片)500多种,年可加工原药材2000吨,产成品1500吨,年产值6000万元。主要经营品种

主要有甘草、代黄、川乌、草乌、南星、半夏等。

禹州市凯旋药业有限公司位于禹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瓷苑路,占地20亩,总投资5000万元,现建有中药饮片车间、液体制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是严格按照国家认证标准建设的保健品及中药材深加工的综合企业。

中药饮料一家:禹州市银梅有限公司。

禹州市银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员工120人,占地6.6万平方米,年生产银梅系列饮料5万吨。

医药物流在建企业两家:分别是河南省华中医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万家中药材物流有限公司。

“华中医药物流中心”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河南省华中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位于禹州市轩辕大道北段,占地面积476亩,投资3.8亿元人民币,设计规模为年流量100亿元,总建筑面积331134平方米。全部按照国家GSP 标准设计建设。2010年被河南省发改委确定为河南省服务业重大项目。目前,该中心7幢GSP标准化仓库已经建成,其中3幢已投入使用,厂家办事处主体工程已近完工,电子交易大厅主体已经竣工。

河南省万家中药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9.3亿元,规划用地247140平方米。其中,兴建3、4星级酒店和办公楼约3万平方米,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约2500平方米,中药材仓储中心约6万平方米,药材晒场约2万平方米,物流停车场约67000平方米。公司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运营管理。

以仓储租赁、中药材期货交易、中药材种植、货运代理(物流配送)及酒店为主,建立定时交割仓储管理制度、权威的第三方质量检验制度和便捷的现货储运交割体系。目前,该物流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中,仓库建设全面动工,道路正在修缮。

(四)中医药产业园。2009年,禹州市规划了面积19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为中医药食品和机械装备业。“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充分利用传统优势,依靠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吸引国内外名商、大企投资药业,兴办实体,尽快形成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团和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药业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原药谷”。目前万家中药材物流公司已入驻园区。

下载中药产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产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调研工作汇报

    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调研工作汇报 医药产业的优势在中药,发展的潜力在中药,发展的希望也在中药。××××年全市规模企业医药工业总产值亿元,利税亿元,中药企业产值总量、利......

    遵义概况及中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遵义中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遵义位于贵州北部,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带过度的东斜坡北段,西北部与四川接壤,是黔北交通枢纽,西南地区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下辖2区2市1......

    发展中药产业设想思考建议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区委深入开展了“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的活动,为此,笔者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走访,认真收集,现提出以下设想与建议。一、由来**省因为独具的地......

    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调研工作汇报

    ××医药产业的优势在中药,发展的潜力在中药,发展的希望也在中药。××××年全市规模企业医药工业总产值20.7亿元,利税2.17亿元,中药企业产值总量、利税均占全市医药工业产业......

    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 作者:任小巧等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4年第02期 摘要:中药(民族药)产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多地政府将......

    关于**县中药产业发展的思考[合集五篇]

    近年来,我县按照“建园区、抓龙头,建基地、抓示范”的思路,狠抓中药生产、加工、流通、科研四大体系建设,建成了承载、聚集、孵化项目的盘龙生态产业园,探索出了“林药结合”的柞......

    中药产业发展面临良好市场机遇大全

    中药产业发展面临良好市场机遇 2011-07-2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永霞 评论( 热点关注: 0) 阅读( 48) 字号:小中大 风湿 湿疣疱疹 脂肪肝 子宫癌 卵巢囊肿 宫颈癌 牛皮癣 尖......

    我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现状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省医药工业依靠发挥“加大体制改革与资产重组力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重点发展中成药、饮片和中药材等中药产业,实现发展医药经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