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报告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 人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了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并对此作出客观评价,我们于教育实习期间对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我们问卷调查的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国家大事、人生观价值观、法律、心理、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家庭校际德育环境的影响、学生思想状况现状。每个方面通过5道题的考察,了解了现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德状况。结果如下:
(一)国家大事
国家大事的了解,是对国家热爱的表现,也是培养中学生国家意识、爱国情感的重要内容。根据调查所得,如图:
以上数据表明,在男生中对国家大事的掌握情况,80%是熟悉,15.4%了解,4.6%是不知道;女生中熟悉的占86%,了解占8%,不知道占6%。可见,中学生对国家大事的了解还是非常充分的,有着很高的爱国情怀。另外,男女相较,女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略高于男生,但基本处于持平状态。
(二)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是极端重要的,是人生的方向。根据调查所得,如图:以上数据表明,在男生中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的占11%,60%是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29%是两者兼顾;女生中个人利益为重的占9.6%,集体利益为重的占60.2%,两者兼顾的占30.2%。可见,中学生中大多数还是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这也是我们要关注的。另外,男女相较,基本处于持平状态,可见是一个非性别差异的问题,较为普遍。
(三)法律
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作为未来的主人,中学生更应该掌握法律知识,更好的保障社会的安定。如图:
以上数据表明,在男生中对法律知识熟悉的占73.5%,19.5%是了解状态,7%对法律知识不怎么知道;女生中对法律知识熟悉的占80.2%,14.2%是了解状态,5.6%对法律知识不怎么知道。可见,中学生中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还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有部分学生对法律还不了解,所以要加强教育。另外,男女相较,女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优于男生,可见,法律知识的教育男生更加需要。
(四)心理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出现在中学生中,我们针对这一点,来调查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调查结果如下图: 以上数据表明,在男生中心理健康的占47.7%,47.6%是心理亚健康状态,4.7%是心理不健康;女生中心理健康的占60.3%,35.9%是心理亚健康状态,3.8%是心理不健康。可见,心理健康问题是青少年教育中所存在的一大问题,现在的学生心理亚健康的不在少数,而心理不健康的数据呈上升趋势。另外,男女相较,男生心理健康方面尤其欠缺,是一个应该高度引起注意的问题。
(五)社会公德意识
中学生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大多数明礼诚信,遵守社会公德、环境道德。中学阶段,升学压力加大,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道德敏感性下降。而我们就想通过调查证明是否符合这一现象,调查结果如图:
以上数据表明,在男生中社会公德意识强烈的占71.6%,公德意识一般的占22.8%,5.6%是公德意识薄弱的;女生中社会公德意识强烈的占78.8%,公德意识一般的占19.6%,1.6%是公德意识薄弱的。可见,中学生中公德意识还是强烈的居多,但也存在以上提到的问题,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不只是一小部分人公德意识一般乃至薄弱,所以公德意识的提高也是一大重
要问题。另外,男女相较,女生的公德意识要比男生来的强烈。
(六)社会、家庭、校际德育环境的影响
人是社会性动物,容易受外界影响。良好的德育环境对于中学生良好德育品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建立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德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调查如下图所示: 以上数据表明, 目前所处的德育环境对男生正面的影响占64%,负面影响占6.5%,29.5%是认为没有影响的;德育环境对女生正面的影响占60.9%,负面影响占9.6%,29.5%是认为没有影响的。可见,目前中学生所处的德育环境对其影响正面居多,但是认为没有影响的也占较大比列,所以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还是需要加强的。男女相较,基本处于持平状态。
(七)学生思想状况现状
这块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做出一个诊断,是较之前调查模块更为具体与实际化的,贴近生活,源于真实。调查结果如下:
以上数据表明, 目前男生的思想状况良好的占67%,一般的占23.2%,9.8%是不佳的状态;女生的思想状况良好的占78.6%,一般的占16.5%,4.9 %是不佳的状态。可见,目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男女相较,女生的思想状态优于男生。
结论
这次针对128名初中学生,其中男生43名,女生85名的调查,通过35题7大方面的测试,得到了一些统计数据(见附表)以及一些现象,说明中学生的政治倾向总的来说是好的, 对祖国有着较深厚的感情。但个别同学对祖国情感淡漠,这一点是我们所要提高警惕的。而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体来说是健康向上的,但受社会现实的影响,少数同学思想观念中出现一些消极成分。而对于法律知识的普及,大方向上还是不错的,但从本次调查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法律知识淡漠,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处理,否则就会“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品质基本健康、良好,但有少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或师生、同学关系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反映在个性心理品质方面有诸如嫉妒、胸襟狭窄、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这就需要德育环境也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本人共同努力,帮其克服。参考文献:
1.《河南省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罗兆夫,张秀传,《中国德育》,2006 年1 月
2.《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调研报告》
余逸群,《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 年9 月
3.《济南市中小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石秀芹,《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7期
4.《浙江省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蔡志良,朱坚,《青年研究》,2000 年第7 期
5.《从幼稚走向成熟———浙江省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蔡志良,朱坚,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第二篇: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报告
城关一小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为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城关一小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状况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现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
在回答“听到国歌时,你是否想到建设祖国的重任!”表示经常想到的占43.5%,有时想到的占44.7%,没有想到的占9.5%;在回答“你了解家乡建设的新情况吗?”学生中表示知道的占44.5%,表示知道一些的占46%,只有
9.5%的学生说自己不知道。对于“你认为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强大吗?”这个问题,90.6%的学生表示会,4.1%的学生表示不会,5.2%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对于“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观点,92%的学生赞同;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90%的表示赞同。上述现象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热爱祖国并关心国家大事。但也有少部分同学热爱祖国的意识淡漠,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旧的思想中,所以说在今后的思想教育中,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及时了解,及时解决。
二、正直、乐于助人是学生的主流
在回答“当你在公共场所见到有小偷在行窃时会怎样做?”时,有72%的学生回答敢于勇敢地站出来制止正在行窃的小偷;在回答“当你看到一位老人在马路上摔倒时怎样做?”时,有95%的同学回答的都是主动上前去帮助;在回答“你认为青少年吸烟对不对?”这个问题时,97%的同学回答都是否定的;在回答“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你持什么态度?”时,85%的同学都会回答憎恨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在回答“二十一世纪是否还应该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一问题时,78%的同学都认为应该大力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正直、向上、乐于助人,反映出学生在品德修养,是非辨别方面是较高的。但是,少数学生在对待上述问题上存在不管,担心被误解,怕自己受到伤害,无所谓的思想和心理。这种思想和心理反映出少数学生的自私自利,应引起老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三、青少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回答“你认为在社会上生活没有什么最不行?”问题时,有20%学生认为没有知识和能力最不行;在回答“你认为现在学习有用吗?”98%的同学回答有用;有78.6%的同学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有理想、有毅力、能吃苦。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几年的学校教育,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的作用。这些正是广大同学刻苦钻研,努力奋进的良好思想心理基础。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极少数学生受市场经济和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存在着读书无用论,权利、金钱至上的思想。这些思想的存在,一方面说明社会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对教育工作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把学生看成一名单纯的接受知识者,他们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参与者,是一个社会人。
四、学生的早恋问题和被骚扰情况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注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5%的学生认为早恋是不应该的,2%的同学认为应该。9%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51%的同学认为应该努力控制,不要任其发展,3%的同学认为不知对与不对。这说明他们已进入了青春萌动期,生理的变化已带来性意识的觉醒。另外,一些不健康的影响、书籍起了直接的误导作用。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及校风建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回答“你有没有被其他同学或校外人员强迫给买东西?”时,有31%的学生回答有过;在回答“你有没有被校外人员或高年级同学截过挨过打”时,也有32%的同学回答有过。这个数字说明在小学生中被骚扰的问题相当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个别学生经不起干扰、纠缠,出现逃学、成绩下降等情况。所以说学生的早恋问题和被骚扰问题应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注意。
五、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总体上良好。但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社会阅历的增加,行为习惯、劳动态度、诚实勇敢、守时守信、交往与合作、学习品质、爱国情感等方面均呈现明显的滑坡趋势。家庭教育不当、社会教育体系不健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和谐统一,是造成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建议:
1、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我们要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增强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冲破应试教育的枷锁,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参与意识、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勇敢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等。
4、建立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克服“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跨越师生年龄、地位、身份、经历、经验的鸿沟,走近学生,尊重学生,做“平等中的首席”,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关照学生的知情意行,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家庭学生的教育,给他们温暖和帮助,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用人格塑造人格。
5、注重养成教育,切实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与规范。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贯穿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6、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努力营造和谐统一,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第三篇: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报告
城关一小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一、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
在回答“听到国歌时,你是否想到建设祖国的重任!”表示经常想到的占43.5%,有时想到的占44.7%,没有想到的占9.5%;在回答“你了解家乡建设的新情况吗?”学生中表示知道的占44.5%,表示知道一些的占46%,只有9.5%的学生说自己不知道。对于“你认为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强大吗?”这个问题,90.6%的学生表示会,4.1%的学生表示不会,5.2%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对于“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观点,92%的学生赞同;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90%的表示赞同。上述现象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热爱祖国并关心国家大事。但也有少部分同学热爱祖国的意识淡漠,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旧的思想中,所以说在今后的思想教育中,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及时了解,及时解决。
二、正直、乐于助人是学生的主流
在回答“当你在公共场所见到有小偷在行窃时会怎样做?”时,有72%的学生回答敢于勇敢地站出来制止正在行窃的小偷;在回答“当你看到一位老人在马路上摔倒时怎样做?”时,有95%的同学回答的都是主动上前去帮助;在回答“你认为青少年吸烟对不对?”这个问题时,97%的同学回答都是否定的;在回答“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你持什么态度?”时,85%的同学都会回答憎恨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在回答“二十一世纪是否还应该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一问题时,78%的同学都认为应该大力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正直、向上、乐于助人,反映出学生在品德修养,是非辨别方面是较高的。但是,少数学生在对待上述问题上存在不管,担心被误解,怕自己受到伤害,无所谓的思想和心理。这种思想和心理反映出少数学生的自私自利,应引起老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三、青少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回答“你认为在社会上生活没有什么最不行?”问题时,有20%学生认为没有知识和能力最不行;在回答“你认为现在学习有用吗?”98%的同学回答有用;有78.6%的同学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有理想、有毅力、能吃苦。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几年的学校教育,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的作用。这些正是广大同学刻苦钻研,努力奋进的良好思想心理基础。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极少数学生受市场经济和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存在着读书无用论,权利、金钱至上的思想。这些思想的存在,一方面说明社会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对教育工作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把学生看成一名单纯的接受知识者,他们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参与者,是一个社会人。
四、学生的早恋问题和被骚扰情况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注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5%的学生认为早恋是不应该的,2%的同学认为应该。9%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51%的同学认为应该努力控制,不要任其发展,3%的同学认为不知对与不对。这说明他们已进入了青春萌动期,生理的变化已带来性意识的觉醒。另外,一些不健康的影响、书籍起了直接的误导作用。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及校风建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回答“你有没有被其他同学或校外人员强迫给买东西?”时,有31%的学生回答有过;在回
答“你有没有被校外人员或高年级同学截过挨过打”时,也有32%的同学回答有过。这个数字说明在小学生中被骚扰的问题相当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个别学生经不起干扰、纠缠,出现逃学、成绩下降等情况。所以说学生的早恋问题和被骚扰问题应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注意。
五、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总体上良好。但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社会阅历的增加,行为习惯、劳动态度、诚实勇敢、守时守信、交往与合作、学习品质、爱国情感等方面均呈现明显的滑坡趋势。家庭教育不当、社会教育体系不健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和谐统一,是造成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建议:
1、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我们要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增强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冲破应试教育的枷锁,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参与意识、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勇敢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等。
4、建立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克服“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跨越师生年龄、地位、身份、经历、经验的鸿沟,走近学生,尊重学生,做“平等中的首席”,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关照学生的知情意行,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家庭学生的教育,给他们温暖和帮助,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用人格塑造人格。
5、注重养成教育,切实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与规范。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贯穿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6、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努力营造和谐统一,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第四篇: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总结
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总结
为深入了解我校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把握其思想脉搏,探索教育规律,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我德育处会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先后组织初一,初二年共500多位学生就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问题进行调查。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1、思想品质:包括当代中学生的爱国情感、理想信念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关注程度。
2、道德品质:包括当代中学生道德品行的养成,以及道德判断、法制观念形成的标准和依据。
3、心理品质:包括当代中学生文明素养水平、心理健康程度和青春期人格取向形成的原因,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烦恼。
4、生活品质:包括当代中学生对网络生活的认知程度、消费观念的形成原因,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特性养成的背景因素。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积极的思想道德状况
学生的思想道德基本表现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生活品质等几个方面。调查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学生信念正逐渐成熟,思想道德修养等正向健康积极方面发展。主要表现在:
(1)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实,具有浓厚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感。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代中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民族尊严感,绝大部分学生对祖国都抱着一种正确的情感和态度,能热爱的祖国,对社会的关注度高。其表现为:①作为一名中国人,有75.86%的同学感到骄傲和自豪;②有95.57%的同学认为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责任;③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景的看法中,充满信心的占96.85%;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是比较敏感的,而且他们对社会热点表现出的关注倾向也是与他们自身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
(2)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重视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能摆正国家,集体和个的利益关系,42.36%以上的学生选择“为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56.65%的学生选择“权衡利弊,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对“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看法时,60.59%的同学选择“诚实守信”、54.19%的同学选择“待人真诚,善良宽容”、30.54%的同学选择“自尊自强”。在问到:“看到有人做出损害学校或晋江形象的事,你会怎么做”时,33.99%的学生选择“主动上前劝阻”,36.45%的学生选择“视情形而定,能劝阻的就劝阻”,只有0.49%的学生选择“与我无关,视而不见”。在对自己的信仰问题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如在入团或入党的问题上有72.9%的学生认为是积极上进。在社会公德意识上大多数学生反映出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如在买东西时,如果售货员多找了钱,91.63%的学生选择“主动退还”,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遇见老人、孩子或孕妇时74.88%的学生会马上起身让座。在学习方面,我校58.62%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不上别人时,选择“佩服他,并努力赶上”; 34.48%的学生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其他方面超越他”。在课余生活方面,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对这些活动产生了极大关注和热情,如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看法上,80.3%认为很好;对班级组织的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64.53%的学生选择“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3)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法制意识显著增强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在他们回答“将来你选择职业的标准可能是什么”时,有56.65%的人认同的是“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能否发挥个人特长”,有18.23%的人认同“职业将来的发展前景”,有16.26%的人认同“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在回答“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很大的挫折和困难,你的态度是什么”时,选择“相信自己,征服困难”的人占了61.58%。另外,从他们对学习态度的认同中,也可以折射出这种主体意识的增强。在回答“你的学习态度主要什么”这个问题时,46.31%的被调查者认同“有选择地学习和吸取老师和同学的知识”,39.41%的人认同“根据自身特点,攻已之长,补已之短”,两项之和为85.72%。
至于合作意识,在问到“对班级举办的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你会怎么做”时,有64.53%的人选择的是“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问到“当你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你会如何处理”,有62.07%的被调查者表示要“沟通交流,化解矛盾”,有33.5%的被调查者表示要“宽容、忍让他”。在问到“老师与你商量,将你的座位调到学习较差的同学旁边,你会怎么想”时,有39.41%的人选择的是“欣然接受”,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心胸是开阔的。
与此同时,他们还表现出较强的法制意识。当问到“在上下学途中,当穿越马路遇到红灯时,有87.68%的学生选择“严格遵守交通法”。
此外,在此次的问卷调查中,我校中学生还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能较好的处理老师、父母、同学之间关系。如在问到“当老师教导您怎样做人与父母教导不一致时,你的选择是什么”时,有63.05%的被调查者表示 “谁对就听谁的”;在问到“在街上遇到曾经教过你的老师,你会怎样做”时,有85.22%的被调查者表示 “主动问好”;在问到“你与父母交流吗?” 有45.32%的被调查者表示 “主动交流”,有40.39%的被调查者表示“视情况而定”;在问到“每天进出家门时,你会怎么做”,有89.16%的被调查者表示 “主动和父母打招呼”。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40.39%的学生认为“应当继承,并由成人发扬光大”,另外有55.67%的学生选择“努力了解,并从我做起”。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大多数的学生能较好的利用网络抵制不良内容的诱惑;在学生对德育工作的态度和要求上,47%的学生认为对其影响较大的是“先进人物的事迹”,33%的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对自己的影响较大一些,29%的学生则认为是“思想政治课”对自己的影响较大一些。
从以上数据上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多数学生能够胸怀祖国,紧贴时代,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兴趣广泛,体现了新时期中学生鲜明的特征。
2、消极的思想道德状况
调查结果同时也反映和暴露出当前我校学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状况。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品质上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是缺少远大的人生抱负。调查表明,在学习动机中,48.28%的学生是为了“出人头地,提高社会地位,过好日子”,2.96%的学生学习是“迫于社会父母的压力”,1.97%的学生说是“没目的,得过且过”,只有46.8%的学生是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在职业取向上,56.65%的学生选择“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能否发挥个人的特长”,16.26%的学生选择“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18.23%的学生选择“职业将来的发展前景”,只有8.87%的学生选择“职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另一方面是思想观念上带有明显功利主义。调查中,关于“考试时,老师因故离开时你看见有人作弊,这时你会怎样做”,有48.28%的学生选择“与我无关.”。
(2)、道德品质上出现一些偏颇。
调查表明,现在学生的价值观更加突出“利益”二字,现代青少年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并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奉献统一起来,对奉献与索取统一的要求更为实际。调查中,关于“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中,有31.53%的学生表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12.32%的学生表示“奉献与索取应该完全相等”。在问到用非正当手段能解决你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你会采用吗?有30.05%的学生表示“可能会”。而对于“面临生活困境而采取不道德的行为获取钱财”的现象,你的看法是什么?有9.85%的学生表示“赞成,我也可能这样做”。调查还显示,目前少数中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如在问到:你是不是一个“做错了事勇于承担,绝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人?25.62%的学生“视情况而定”,4.93%的学生回答“不是”。这些数据表明了道德实践资源短缺制约了道德水准整体提升。调查还表明,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大。在对当前道德生活状况的看法调查中,55.67%的学生认为“部分人的社会道德不好”,11.33%的学生认为“完全认同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治理缺乏信心”。
(3)、生活品质方面存有不良倾向。在调查中还发现爱攀比、摆阔气、追求时尚等已成为当今一些学生的通病。
3、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人特质。它包括个人的生理特质和心理特质,是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内在因素。二是家庭因素。中学生在家庭中与父母发生长期的面对面的互动,父母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文化素养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很大的。
三是教育因素。学校教育以其自身的特点在塑造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显得更有优势。学校教育具有正规、系统的特点,它不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基本理论的灌输,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培养思想品德的各种训练。学校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培养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而且学校教育有专业的老师,科学的教材并在学校这个专门的环境中集中、系统的进行,因此更具有科学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有新的要求,品德教育必须适应这种社会变迁的需求,学校与家庭比,对社会需求的反应更灵敏,而且也能更及时地把握方向,更新内容,紧紧跟上时代的脉搏。
四是社会心理因素。当代中学生时刻受着各种大、小气候的影响。这种种大、小气候主要是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大众传媒和舆论的影响。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瞬间万变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渠道便利畅通,每天都沐浴在信息之雨中。而大量的信息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和舆论来传播的,因此大众传媒和舆论已经成了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充斥着许多不良信息,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社会风气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校园是八面来风。各种社会风气、社会潮流一阵阵地涌向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他们去看、去听、去比较、去鉴别、去模仿或摒弃,这个过程就是在社会风气吹动下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学生们虽然身在校园,但是眼睛却已经开始密切关注着社会,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为参照物来调整自己的品行。
3、校风、班风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良好的校风对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就如同适宜的水温条件对于正在萌芽的种子一样重要。另外,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等等大部分活动都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在班级这个环境中度过,因此班级是他们的主要的活动空间,班风对他们当然也很重要。
4、同龄群体的影响。同龄群体包括同龄朋友和同学。美国心理学家阿希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旦个体处于群体之中时,就与该群体融为一体了。当他独自一人时,他可以以一种十分冷静和明朗的态度看待某一事物,但是,一旦置身于某一群体而且该群体表现出自己的倾向时,他就不再单独地依赖自己的判断看待事物了。实践也证明,从众行为大量存在,尤其是朋友圈或其他同龄群体里,群体取向的压力是相当明显的,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孤立于群体而独行。
中学阶段是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奠基的关键时期。若在这一时期思想品德教育的失误和欠缺,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和缺憾,并给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对策
由于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工作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要靠学校的努力,也要靠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制定和实施好德育工作的方案:
1、加大新课改力度,强化课堂教育的育人功能。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加大新课程改革力度,强化课堂教育的育人功能。要切实改变“重智轻德”倾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如课堂教学应增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内容,注意密切联系实际;要遵循学生认识、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出发安排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能和结构、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上适应新的需要。另外,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有机统一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分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学德育课程体系。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德育体系,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一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和沟通。学校尽管是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但家庭、社区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进行沟通,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常规联系,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如可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校必要的联系制度。二是要建立学生、教师、家长全面参入的德育评价体系,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教育者再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受教育者哪些方面存在缺点和不足,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增强德育针对性,提高德育的实效。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校德育内涵。
德育具有实践性,必须注重实践教育。因此,学校德育必须走出以教师和课本为主的课堂教育模式,走向实践,走向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要从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及成长成才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全面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富有成效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既极大丰富学校德育内涵,又增强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4、积极做好各种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我们要做好各种宣传工作,让全社会都积极营造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修养的环境。一是文化部、公安部与当地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加强管理力度,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落到实处,使网吧管理走上正常化轨道。二是主要教育网站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开设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育活动。三是要加强校园内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学校管理教育的功能,如在学校的网站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倡议全体同学:①不进网吧玩游戏;②进网吧上网必须征得家长同意;③上网要上健康网。四是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高科技教育手段,拓宽思想教育的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
总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们要理清新课改的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勇于探索,积极构建新型德育体系,为学校德育的改进提供科学的理论,使学校德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
第五篇: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调查人员: ###
所属班级: ###
为期时间: ###
####学院
调查详情
调查课题选定: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但是作为没有多少自制力却拥有不小经济来源的中学生们是怎么分配他们的支出的呢?这些消费是否合理?……
调查关键词:中学生消费状况; 中学生消费合理性;中学生经济来源……
设计调查计划: 1.制定调查大纲 2.设计调查问卷 3.回收分析问卷 4.总结调查结果
/ 13
调查大纲
摘要:近年来,中学生可支配收入逐渐提升,消费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中学生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现象的出现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现象,将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事例一:某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在他生日的这天,举行了一个生日聚会,他和十多位同学在一家饭店消费了近千元。
事例二:某高中一名高一学生,长期沉溺于网吧,并染上了吸烟等恶习,荒废学业且身体状况极度恶化,学校勒令其退学。
这就是现在中学生消费状况的几个缩影,更严重的问题正在腐蚀着我国大部分中学生的身心。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围满了各年级的学生,店主摊贩对学生兜里的几个钱可是动足了脑筋。消费品市场上针对学生一族而设计的各种高档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也日益始丰富多彩起来。这对没有正确消费观念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同学间的相互攀比,为了超前消费而不惜欺骗父母,更有甚者,走上犯罪的道路。如何让中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现阶段中学生的消费状况还存在那些问题?成为了这次调查实践活动需首要解决的问题。
/ 13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旨在了解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每月可支配的消费金额;中学生消费方向及配额。
在调查问卷的投放和回收工作中,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投放:网络、亲友、学校。做到覆盖面广,数据全面有效。针对地域性和性别的差距,我们在问卷投放和回收的过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保证了问卷所收集信息的全面性。并对的回收问卷进行了筛选,对不实际的信息做了不统计的处理,以免影响报告的整体有效性。
通过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中学生消费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使中学生走出不当消费和超前消费的误区
附:调查问卷
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我们在展开一项关于中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请如实填写这张问卷。谢谢!
(题目可多选,如没有符合选项,烦请写出,如若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请于问卷后写明)
1、你认为一周需要多少零用钱?()A、10元以内
B、10-20元
C、20-30元
D、30-50元
E、50元以上
2、你是怎么得到零用钱的?()A、打工等自己赚取
B、学习好,父母作为奖励
C、父母不定时或固定给
D、过年亲戚、长辈给自己的压岁钱
3、你的零用钱主要用来干什么?()A、买学习用品,如书籍或杂志
B、买零食
C、用来上网,出去逛街等
D、买小饰品
E、其他(你可以写出来)
4、每个月的零用钱用多少?()A、通通用完
B、用完不够,还向父母拿
C、有计划的存一部分
D、很少用
5、你对父母给自己的零用钱数目满意吗?()
/ 13
A、很多
B、太少了
C、过得去,刚刚够用
6、父母会干涉你如何用零用钱吗?()A、会限制我如何用
B、不会,随自己花
C、他们认为用得有意义就行
D、他们会建议我怎么用
7、剩余的零用钱怎么处理?()A、存起来
B、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C、用来做有意义的事,如捐款
8、你花零用钱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A、大手大脚,反正父母会给
B、用之有度,因为父母不会多给
C、偶尔会奢侈一下,平时都很合理用
D、很节俭,觉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
9、你对零用钱的使用是否有长远计划? 多久?()A、1个星期
B、1个月
C、数月
D、更长
E,没想过
10、若出现特殊情况,你将有一个月得不到零用钱,对你来说:()A、没什么大碍
B、这个月对你将很难过
C、使用以前剩下的零用钱
11、你觉得你用零用钱合理吗?()
A、合理
B、不合理
C、不知道
12、你有储蓄零用钱的习惯吗?()
A、有
B、没有
13、你使用零用钱后会记帐(记录)吗?()
A、会
B、不会
14、您对钱的态度?()A、身外之物,看得很淡 B、虽不感冒,但必不可少
C、多多益善,爱财之人
15、遇见了非常喜欢的商品,虽知没什么用途,价格又高,你会买吗?()A、咬咬牙买下
B、较理智,不买
C、积攒一段时间后再买
D、要求父母买
16、您每周有盈余吗?()
A、没有 B、有,但不多
C、有,很多
17、你购物时还价吗?()
A、还价
B、不知或不会还价
C、从不还价
18、你购物时看中什么?()A、追赶时尚
B、重品牌
C、商品质量
D、既重外表也重质量
19、购物的目的:()
/ 13
A、根据自己需要
B、逛街时看中
C、追求时尚
D、由朋友推荐 20、购物倾向()
A、自我决定
B、听从他人意见
C、随大流
21、购物方式()
A、一个人去
B、同学相伴而行
C、由家长陪同
22、在花钱时,您首先想到的是:()A、钱来之不易
B、钱该花就花
C、不花白不花
D、几乎什么都不想
23、您个人认为,在衣食住行方面,您的主要标准是:()
A、以经济实惠为主
B、尽量追求高标准
C、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D、不清楚
24、您认为,您存在攀比消费和超前消费的情况吗?()A、存在,时有发生 B、存在,少之又少 C、自认为没有 D、根本没想过
回收分析问卷
根据问卷回收情况进行有比例的信息统计,得出下列信息分析直方图及比例图:
中学生经济来源信息
作为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中学生,他们的钱是从哪来的? 据调查分析,中学生的经济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69.1%;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自己打工而来的(以高中生为主)占4.2%。
/ 13
中学生经济来源比例图父母, 69.1%祖父母,19.7%父母祖父母亲友打工亲友, 7%打工, 4.2%
中学生经济来源比例图
由此可见中学生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大多是父母长辈给予,大部分从父母那里获得,少部分长辈亲友给予,仅有极少数的人经济来源自己的劳动来获取。
中学生月支配金额信息 中学生到底每月会花去多少钱?
据调查分析,中学生每人每月的可支配金额数目比例如下: 500元以上:16%
400-500元:36% 300-400元:28%
200-300元:13% 100-200元以下:5%
100元以内:2%
/ 13
中学生月支配金额信息图4035302520***6所占学生百分比%13251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0(元)500+所占学生百分比
中学生月支配金额信息图
由此可见大部分中学生的月支配金额集中于400元左右,而且月支配收入低于200元的学生很少,月支配金额超过500元的学生有近六分之一,这说明中学生月支配金额普遍较高,而且拥有支配金额的数字呈上升态势,即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将会拥有更多的月支配金额。
中学生主要消费方向
中学生每月如此巨大的花费,他们究竟用来干什么呢? 据调查分析,中学主要的消费方向在如下几点: 书刊报纸 14%;储蓄保险14%;零食杂物28%;
游戏上网 17%;休闲运动5%; 娱乐场所10%;其它12%。
/ 13
中学生消费方向信息图3025消费方向百分比%2820***105其他120书刊报纸储蓄保险零食杂物游戏上网休闲运动娱乐场所消费方向百分比
中学生消费方向信息图
由此可见,中学生消费的途径越来越多。而且对学习方面的消费比例远低于其他方面消费比例,将中学生的消费方向分为三方面:
有价值的方向
(书刊报纸 14%;储蓄保险14%。)计28%。
非必需的方向
(零食杂物28%;游戏上网17%;休闲运动5%;娱乐场所10%。)计60%。
其他方向
(其它12%。)计12%。
/ 13
不难看出中学生的大多消费是没有价值且不是必需的,而且有些消费并不易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娱乐游戏活动居多,少有锻炼学习的机会,造成青少年身体状况不佳,消费大手大脚,对高档消费品病态的追求。
总结调查结果
通过本次的调查和结合社会现状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对中学生消费观念产生影响的方面。总结如下: 社会的影响
现在的中学生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市场经济已经使得消费领域空前全面。无直接经济来源的但是有着父母经济支持的学生成了许多商家的目标群体。在不少学校的附近,以学生为消费主体的经济产业迅速发展:杂货店、文具店、书店、网吧、小吃摊、礼品店等一应俱全,五花八门。市区一些商业街上也开出青少年用品专卖店,无疑都是瞄准青少年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不少知名运动品牌也把这一群体作为重点消费对象。
还有不少游戏厂商发行了大量充斥着暴力、血腥、恐怖的游戏,都是以中学生来做为消费主体来运营的,青少年报以猎奇的心态去尝试这些游戏时,很容易沉迷其中,挥金如土,荒废学业。
家庭的原因
/ 13
个别家境不错的家长认为自己以前吃的苦够多了,不忍心也不愿意让孩子再受苦,何况现在的生活水平今非昔比,是大力提倡消费的年代。因此让子女多用点钱用不着大惊小怪。再就是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我国大多家庭是“4+2+1”的家庭结构(4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加两位父母加一个孩子)使每个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长辈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给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门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极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现在大部分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料孩子,只好定时给生活费,让他们自理。
正因为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原因,使部分中学生对金钱极为看重,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出现:欺骗家长。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抢劫、勒索、盗窃……
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就可以看出他的成长发展:一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的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 13
得出调查结论
为了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我们建议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做起:
一、政府和社会:
1、有关部门查处一些学校附近的无牌无证或非法经营的小吃摊档、网吧等,净化学校周围的环境。
2、社会各界多关爱中学生,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等,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打击和严惩针对青少年的犯罪,使其不受伤害。
4、限制游戏商和出版商出版或发行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产品。
5、叫停一些针对青少年投入的广告,青少年没有完整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广告可能产生错误的消费导向。
二、学校和老师:
1、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加强中学生的荣辱观的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对错。
3、引导学生正确消费,不搞攀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开展多方面的兴趣活动,活跃中学生课余生活。
三、家长和长辈:
1、树立正确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2、告诉孩子金钱是什么?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控制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
/ 13
4、在生活中更多的关爱孩子,而不是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关爱的缺失。
四、自己:
1、根据实际,计划开支。不要频繁地向父母要钱,需要自己掌握,控制使用。譬如说,一个月中需要支出的项目按轻重缓急程度划分来分配金额,尽可能减少开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坚持记账,节约开支。记账,就是学习对自身消费行为的管理和反省。这样可直观地了解自己支出的变化和使用情况,逐步避免消费行为中的盲目的消费。可实时检查自己哪些支出是合理的,哪些支出是可以节省的。这不仅有利于节约,更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3、尽可能把支出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合理使用价值。那种动辄购零食、同学之间轮流请客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在购买一件物品时也要细细考量,我是不是真的需要。
结语:
通过本次对中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我们应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并且在中学生可支配金额溢出时,学校、家庭、社会可以通过一些公益活来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独立自主的品质。让他们少一些物质追求,多一些社会责任感,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健康的成长。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