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情绪中暑,营造清凉心境

时间:2019-05-12 02:4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防情绪中暑,营造清凉心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防情绪中暑,营造清凉心境》。

第一篇:预防情绪中暑,营造清凉心境

食品加工事业部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指导材料

预防情绪中暑,营造清凉心境

——随着闷热夏季的到来,你是否会不自觉的感到莫名的烦躁、甚至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家人或同事发火?是否时常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热情?是否偶尔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丢三落四?……这类情况的出现,用现在的流行说法叫做“情绪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

情绪中暑常在夏季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发生,具备该条件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

如果不能自我调节,常常因此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能会心不在焉的工作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可能会与人争执、情绪冲动导致治安事件的发生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将预防情绪中暑的相关知识与大家分享。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在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湿度较大时,气象条件就会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情绪中暑的情况,常常会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因此,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

“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比如调整起居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预防“情绪中暑”主要应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森林、一片蓝天等,平静一下心情。觉得自己要发脾气时,多做几次深呼吸。

第二,要保证睡眠。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夜间11时至凌晨1时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此时,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能量无法被贮藏,就会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第三,要调剂好饮食。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仅能防暑,还能增进食欲。注意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进食“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

第四,要注意养气。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要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均匀有序,“气”自然就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能量,身心舒展放松“心”自然就平静了。

第五,要多和外界交流,适当做一些喜欢的体育运动。

第六,要保持家里和工作场所良好的通风,不要在烈日下或封闭的房间内待太久。

中暑后还需注意饮食4禁忌: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事业部安委会第 1 页2014-4-19

第二篇:中暑预防

卫生部发布高温中暑预防知识要点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发生中暑相关症状。

中暑的表现: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中暑的症状可轻可重,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中暑的治疗

对中暑患者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使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中暑的预防和注意事项:

1.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2.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同时,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3.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4.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

5.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如家中未安装空调,则可以借助商场或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使用电扇虽能暂时缓解热感,然而一旦气温升高到32.2摄氏度(90华氏度)以上,电扇则无助于减少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发生。洗冷水澡或者打开空调对人体降温更加有效。

6.外出时,应涂擦防晒值SPF 15及以上的UVA/UVB防晒剂,戴上宽檐帽和墨镜,或使用遮阳伞。

7.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8.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2-4杯非酒精性冷饮料。运动型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9.如高温时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10.虽然各种人群均可受到高温中暑影响,但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危险,应格外予以关注。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在高温天气应特别注意,及时观察是否出现中暑征兆。

中暑的预防治疗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中暑以后怎么办?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吗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

怎样预防中暑?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饮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中暑之后饮食5大忌

中暑之后,人体非常虚弱,在恢复过程中需注意饮食。

1.忌狂饮水。中暑病人应采用少量、多次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ml 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抽风)的发生。

2.忌油腻韧性食物。

3.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后,大多有脾胃虚弱之象,大量食用生冷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

4.忌偏食。

5.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清,虽有体虚之症,但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10种方法预防高温

1、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这些有助于降低体温;

3、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4、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5、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6、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7、选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

8、日间小睡:研究表明,人体对“白日梦”的反应之一就是降低身体温度;

9、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

10、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第三篇:预防中暑

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 预防中暑

时间 6 月 18 日 地点 培 二 教室

主持人 刘燕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夏季气温高,有些同学在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很容易晕倒?这是怎么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讲一讲“中暑”。

二、交流:哪些人容易中暑呢?

(1)老人、体弱者。(2)小孩子(3)肥胖者(4)露天工作者

三、认识:中暑后有哪些症状呢?

1、轻度:口渴多汗、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精神不振。

应对措施:及时转到阴凉处,补充水和盐分。

2、重度: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昏迷抽搐 应对措施: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时机。

四、如何预防中暑呢?

1、补充水分,可以喝淡盐水。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出行时穿浅色的衣服,准备好防暑药或防晒用具。

4、多吃蔬菜和水果。

5、阳光最强烈的时间段最好不要出行或运动。

五、中暑后怎么办呢?

1、如图,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松开或脱掉衣服,用扇子或电风扇为其扇风,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热。

2、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放在患者的头部,并用湿冷的毛巾擦拭身体,如果有酒精的话也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地散热。

3、如果患者意识还比较清醒,及时地服用解暑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等,再多

喝一些淡盐水、绿豆汤、茶水,以补充体内水分。

4、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用大拇指按压人中,促使其苏醒,同时立即拨打 120急救电话或赶紧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六、了解十大消暑神器。

1、绿豆。绿豆汤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

2、荷叶。干荷叶性辛凉,具有解热、清暑利湿作用。

3、苦瓜。清热祛暑、利尿凉血、解劳清心。

4、西瓜。西瓜清热解暑、除烦止渴,降血压。

5、热茶。喝热茶使皮肤表面散热加快,感觉更凉爽。

6、鸭肉。具有滋补、养胃、消水肿、止热痢、止咳化痰等功效。

7、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能。

8、扇子。

能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从而感到凉爽。

9、游泳。防暑降温的同时锻炼身体。消除疲劳,保持精力。

10、午睡。午睡能消除疲劳,保持精力。

七、了解高温预警信号。

1、高温橙色预警:天气闷热,一般指连续 3 天日最高气温将在 35℃以上。

2、高温黄色预警:天气炎热,一般指 24 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 37℃以上。

八、教师总结

第四篇:夏季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如何预防中暑

夏日里,烈日炎炎,如果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或者长时间在没有防暑降温措施的高温的环境里工作,或者室内空气不流通,过于闷热,体内的热量又不能向外散发,都有可能会引起中暑。特别是老年人、孕产妇、孩子或者患有慢性疾病,身体过分疲劳的人,更容易发生中暑的现象。

中暑是种突发的病,来的比较急,大多数中暑的人都会出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等症状。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和中暑的症状,中暑大致有以下三类:

1.先兆中暑。这一时期不仅感到惊慌,具体表现为浑身大量出汗、感到特别口渴、觉得头晕、耳鸣、胸闷喘不过气来、有恶心的感觉、四肢无力、浑身瘫软等症状。体温方面没有明显变化或略有升高,如果能马上离开高热、烦闷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这些症状就会立即消失的。

2.轻度中暑。这一时期,会在先兆中暑那些症状的同时,又表现为脸色发红、胸闷心慌、身体表面皮肤灼热等现象,还会伴有恶心、想吐、身体大量出汗、皮肤因大量出汗生而觉得湿冷、血压骤降等症状。轻度中暑的人,经过就医治疗后,一般5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大多数管重度中暑患者都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的。发病前也会经常有头痛发热、身体感觉麻木与刺痛、时常感到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等,皮肤表面觉得灼热而绯红,体温升高,会达到40℃以上。

中暑了应该怎么办

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症状时:

1、马上离开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找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一下;

2、马上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或者淡盐水;

3、在额头、太阳穴上涂抹一些清凉油、风油精等;.4、如果随身带的有藿香正气水等中药的,马上服用;

5、如果是中暑的重症病人,应该迅速将他 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怎样防止中暑 1.做好防晒的准备工作。夏天尽量不要在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如果一定要出门,记得要准备好太阳伞、太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具,最好还要涂抹PH值较高的防晒霜,还要带上充足的水。家里或者手提包里一定要准备一些防中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仁丹、风油精等。

2.体弱者尽量减少外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婴幼儿体质虚弱,是中暑的高发人群。所以这些人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更不能长时间在高温的环境或者烈日下活动 和行走,当感到热时不要依靠冷饮来降温,而要借助自然风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坚持做耐热锻炼。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上班一族感到热时,就可以享受到空调带来的凉爽,其实这类人群存在着很大的中暑隐患,如果离开空调房间,在室外呆的时 间过长或者出现停电时,就极有可能出现中暑。坚持做耐热锻炼很有必要,每天挤出一点儿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去适应自然气温的变化;在办公室里工作时要多喝 水,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4.经常喝水。我们不要等口渴了才想起喝水,每天要喝2升左右的水。当我们出汗较多时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补充人体失去的盐分。少喝冰冻饮料。

5.多吃水果和蔬菜。夏天的时令蔬菜、水果非常多,都可以用来解渴和补充水分,多吃一些,还可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

6、保持充足的睡眠。夏天气温非常高,人体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身体消耗也大。第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各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好处,也能预防中暑。

一日三餐很重要 科学饮食搭配好

对于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们来说,看似简单的一日三餐却难以合理安排,尤其是在国庆节这样的长假中,生活规律被打乱,正常的一日三餐受到影响。而有关专家指出,如何科学饮食,搭配好一日三餐,对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据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等所谓“四高”患者近年来呈大幅度攀升趋势,且日趋年轻化。我国的“四高”还普遍呈现出来的一个症状,就是体重增加造成肥胖症。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于康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四高”患者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不良饮食习惯为主要表现的不良生活方式。目前,对于那些都市上班族来说,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已经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早餐:给你一天好开始

其实,早餐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大多数人都清楚,但现代都市人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早餐很容易被一些上班族忽视。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对早饭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大多集中在上午,需要消耗大量脑力和体力,当然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所以在生活方式上应把早餐放到较为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上班族要依靠早餐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来完成从早晨到中午之间三四个小时的工作。如果只是短时间内不吃早餐,还看不出来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如果长时间空腹开始上午的工作和学习,那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了。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其次靠脂肪的分解氧化。早饭与头一天晚饭间隔时间比较长,胃处于空虚状态,不吃早餐会使人体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混乱、反应迟钝、精神不振。另外,不吃早餐易引发胆结石。因此,于康强调,吃早餐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早餐营养量须占全天营养量的1/3以上,一般以糖类为主,同时还应有适量的蛋白质和蔬菜。

那么早餐应该怎么吃呢?有关专家介绍,虽然人们的年龄和各自的体质状况是不同的,但是对早餐的要求大体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早餐都要搭配合理,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早餐也应包括主食,包括副食。主食最好以蒸、煮的食物为主。副食有肉、菜、蛋以及牛奶或者果汁。尽量少吃油炸的食物。如果早上不吃主食,光吃鸡蛋或者牛奶的话,可能会影响这些食物里蛋白质的吸收。所以早餐的时候必须要有主食。

午餐:营养搭配要合理

目前,对于大城市中的上班族和中小学生来说,由于家庭住地与工作单位比较远,午餐很少能回家吃,本来应该占全天热能40%的午餐被很多人凑合着解决了。

本报记者在北京双安商场5层美食府看到,中午时间几乎人满为患,座无虚席。从衣着来看,多是附近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和中小学生。美食府工作人员介绍,午餐是顾客最多的时候,通常是附近的上班、上学的人来吃。毕竟这里的卫生条件比较有保障,而且经济实惠,所以光顾的消费者自然很多。

记者注意到,多数就餐者选择的是包子、馄饨、面条、炒饭等等。一名姓李的学生告诉本报记者,许多同学由于家离学校比较远,中午回家吃饭很紧张,所以中午只能凑合一下,从炒面、盒饭、凉皮、炒饭到水饺,换花样轮流吃。

但有关专家指出,午餐只吃包子、馄饨、面条等等,虽然热量供给基本能达到标准,但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C等微量营养素明显不足。人们一定要拿出充裕的时间来吃好午餐,并且应该注意提高饮食质量,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肉、瘦猪肉、牛肉、羊肉以及水产品和豆制品。因为这类食物中的优质高蛋白可使血液中酪氨酸增加,使头脑保持敏锐,对增强理解和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

于康提醒消费者,如果午餐吃了富含单糖、双糖及淀粉多的米饭、面条、面包和甜点心等食物,会使人感觉疲倦,上班工作精力难以集中。此外,午餐最好不吃方便食品,例如方便面、西式快餐等,这些食品太简单,营养含量低,而且不均衡,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午餐吃得过于简单,下午3~4点钟最好再吃1~2个水果,以便增加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素。晚餐:吃多吃少因人而宜

有关人士介绍,晚餐饮食应避免吃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因这些食物不但能影响夜间的睡眠,而且易引起发胖。要以富含维生素C和粗纤维的食物为主,这类食物既能帮助消化,防止便秘,又能供给人体需要的纤维素和微量元素,防止动脉硬化,改善血液循环,有益于人体健康;应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条、面包、米饭和甜食等,能使血液中不能被肌肉细胞所吸收的色氨酸进入大脑,并转变为有镇静作用的血清素。因色氨酸除有安眠的作用外,还可减轻身体痛觉和敏感度。

但目前,许多上班族由于对早餐、午餐不很重视,却大都想用晚餐补充一天的“亏空”,晚餐往往成为上班族的“三餐之冠”,但是晚上却是一天活动机会最少的时候,而且由于体内基础代谢率降低,如果此时大量进食,热量无法适量代谢,会在体内转换成脂肪储存,很容易导致“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粘稠度。专家指出,上班族在充分注意早餐、午餐的基础上,对于晚餐切忌暴饮暴食或塞饱式进餐。晚餐尤应以低热量并且七分饱为主,并增加蔬菜的量。

不过也有其他专家指出,“晚餐要吃少”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人的情况而定。在通常情况下,“晚餐吃得少”是以早睡为前提的,因为晚餐吃得过饱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还会干扰大脑皮层的抑制,妨碍入睡。但是,对于学生、教师、医生等脑力工作者而言,由于晚上大多有开夜车的习惯,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少吃晚餐,相反,还要适当加点夜宵。否则经常熬夜挨饿,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产生胃肠疾病和低血糖症状,对健康不利。因此,晚上需要较长时间工作、学习的人,一定要将晚餐吃饱、吃好。

饮食禁忌是中医里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任何食物都有寒热温凉的属性,它们之间会发生相生相克的作用。搭配好了,可以功效倍增;搭配错了,则会降低食物营养的吸收,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反应。●豆浆冲鸡蛋: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使食物失去应有的营养价值。

●茶叶煮鸡蛋:茶叶中除生物碱外,还含有酸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部也会相应地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也不利于消化吸收。

茶叶蛋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可以做餐点,闲暇时又可当零食,实用和情趣都兼而有之。然而,这却是不恰当的食用方法,有悖于健康,也谈不上营养茶叶蛋不是健康食品

●土豆烧牛肉:由于这两种食物所需的胃酸浓度不同,势必会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造成胃部消化吸收的时间延长,加重胃肠负担。

●高蛋白加浓茶:有些人喜欢在进食许多肉类、海产品、贝类等高蛋白食物后,频频饮用浓茶,误以为饮用浓茶就可以去除高脂肪、清心醒脑助消化。其实,恰恰相反,茶叶中的鞣酸与蛋白质相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人的消化系统、排泄通道不适,大、小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延长,这是产生便秘的因素之一,也会增加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危险。

●牛奶与橘子同食:牛奶与橘子等酸性水果同食,或者是刚刚喝完牛奶就吃橘子,就会将牛奶中的蛋白质无形之中与橘子中的果酸——维生素C相结合而凝固成块,这样会影响消化吸收,而且也会引发腹胀、腹痛。

●饮酒时食用胡萝卜:β胡萝卜素与酒精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进入人体,极其容易在肝脏中产生有害人体健康的致病毒素,是诱发各种类型肝脏疾病的危险因素。

●长期食用植物油:花生油、玉米油中混杂着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棉籽油中含有极易使人慢性中毒的物质——棉酚;而菜油中所含的芥酸物质,对高血压、心脏病人的健康也很不利。所以,应改变长期食用植物油的习惯。在烹制食物时,不妨增加动物油脂的使用量。通常情况下,用1份植物油配以0.7份动物油脂为最佳。合理的搭配饮食

配制合理的饮食就是要选择多样化的食物,使所含营养素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

1.粗粮、细粮要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味,有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互补,还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程度。

2.副食品种类要多样,荤素搭配:肉类、鱼、奶、蛋等食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两者搭配能烹调制成品种繁多,味美口香的菜肴,不仅富于营养,又能增强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3.主副食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粮食作物食品。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热能及蛋白质,副食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4.干稀饮食搭配:主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干稀搭配,这样,一能增加饱感,二能有助于消化吸收。

5.要适应季节变化:夏季食物应清淡爽口,适当增加盐分和酸味食品,以提高食欲,补充因出汗而导致的盐分丢失。冬季饭菜可适当增加油脂含量,以增加热能 配制合理饮食的方法:

①根据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劳动强度),确定每日总热能及营养需要量。

②根据碳水化合物(占60%~70%)、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0%~15%)所占一日总热能的比例,分别计算其需要量。

③确定每日需用的营养素后,根据食物所含的营养素计划每日膳食。

④根据经济及供应情况确定每日供给主食和副食的数量。

⑤最后计算出全部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并与供给标准相对照。若相差在±10%幅度内,即符合要求

第五篇:夏季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如何预防中暑(图)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

还要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另外,乳制品即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9个习惯 “催生”中暑

1.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日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身体不适。因此,夏天不要长时间坐在室外木质器物上。

2.多吃冷食

炎热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所以,为了保证营养均衡,减少肠道疾病,夏日应该注意节制冷食。

3.夜晚露宿

盛夏时节,人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露水加身,就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而染上疾病,如乙型脑炎等。因此,夏日最好不要露宿。

4.缺少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常导致睡眠不足。因此,适当的午睡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对健康大有裨益,是预防苦夏的一项好措施。

5.电风扇吹得过久

电扇吹得过久会破坏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感到头痛、头昏、腿酸手软、全身不适,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盛夏之夜开着电扇入睡,更容易受凉。尤其老年人和儿童更应注意。

6.室内外温差过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人对这种温度变化会难以适应,容易“感冒”。而且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以致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造成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最好在5℃~8℃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

7.“快速冷却”

炎炎夏日,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体内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而且这样还会致使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甚至引起休克。因此,正确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后再冲洗,千万不可“快速冷却”。

8.渴极急饮

夏天出汗多,有人往往一下子要喝进很多水。岂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故渴极不宜急饮,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9.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饮料,最好是喝白开水,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更应少喝饮料多饮水。

中暑急救牢记5字诀:搬擦服掐补

夏季中暑应该怎么急救呢?

专家指出,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对高温、高湿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气温大于32℃、湿度大于60%的环境中,由于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

此外,在室温较高、通气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者、肥胖者、儿童及孕产妇耐热能力差,也易发生中暑。

中暑的表现: 中暑者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乏力、眩晕、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脉搏和呼吸加快,面红不出汗、皮肤干燥,重者出现高热、神志障碍、抽搐,甚至昏迷、猝死。

中暑的急救:

1、现场判断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和脉搏增快等表现。体温往往高于正常。

重症中暑:是中暑类型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重症中暑可分为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2、救治机理

正常人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中暑是因为环境高热多湿,机体吸收的热与产生的热大于散发的热,体温因此骤升,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广泛性器官功能障碍。

急救时应先帮助机体散热、降温,再根据中暑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等病变,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3、急救步骤

搬——转移病人:迅速将病人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用扇子和电扇扇风,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领裤带,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擦——物理降温:用冷水或稀释至40%的乙醇(酒精)擦身,或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血管部位,帮助病人散热。

服——使用药物: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擦拭清凉油、风油精等提神醒脑药,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

掐——按摩穴位:若病人昏迷不醒,则可用大拇指按压病人的人中、合谷等穴位。

补——补充体液:病人苏醒后,给予淡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损失。

如果病情严重,要拨打120。

特别注意:经解救清醒后的病人,必须在凉爽通风处充分安静休息,因为此时体内的抗中暑机能处于疲劳状态,若重回炎热的环境或参加体力活动,会引发比前次中暑更加严重的后果。

中暑的预防:为了避免中暑,在高温天气,应做到:对年老体弱等重点人群应重点保护,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室内要通风,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28℃,室内外温差在8℃以内。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膳食的调配,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中暑之后,人体非常虚弱,在恢复过程中需注意饮食。

1.忌狂饮水。中暑病人应采用少量、多次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ml 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抽风)的发生。

2.忌油腻韧性食物。

3.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后,大多有脾胃虚弱之象,大量食用生冷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

4.忌偏食。

5.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清,虽有体虚之症,但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行人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行人应当自觉遵守交通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交通事故发生。那么行人应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呢? ①行人应行走在人行道内,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边行走。

②通过路口或横过马路时,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或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通行。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从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通过时,须注意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有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

③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④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或人行横道的路口,或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时,应当注意来往车辆,看清情况,让车辆先行,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⑤学龄前儿童应当由成年人带领在道路上行走。

⑥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人上街最好有人搀扶陪同。

专家提示:行人注意交通安全的“五不要”不要在道路上强行拦车、追车、扒车或抛物击车。

不要在道路上滑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不要进入内环路、外环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及行车隧道或者有人行隔离设施的机动车专用道。

下载预防情绪中暑,营造清凉心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防情绪中暑,营造清凉心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情绪不中暑,心理“空调机”

    情绪不中暑,心理“空调机” 史上最热的7月,让申城医疗机构被“热”所包围。 医院:各大医院门急诊日均人次早已破万;部分与暑期相关的儿科专科门诊更是人满为患。 “120”急救车:......

    夏日炎炎,如何预防中暑?

    夏日炎炎,如何预防中暑? 一、如何预防: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

    中暑的预防教案

    小学生健康教育 中暑的预防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知道中暑的原因,中暑的一般症状、急救及预防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预防中暑。 难点:中暑的原因、表现......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 中暑的原因和症状 高温天气,如果你感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症状,你可能就中暑了。中暑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

    预防中暑教案(5篇)

    预防中暑安全教育 仁怀市三合一小 梁正义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防中暑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中暑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

    中暑预防及处理措施[合集]

    中暑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中暑应急处理措施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

    预防中暑事故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教案之二预防中暑事故安全教育 单 位:学员 三旅 二营 授课人:刘 爱 勇 职 务:教 导 员 时 间:二〇一二年九月 课 题:预防中暑事故安全教育 授 课 人:刘爱勇 授课对象:全......

    预防中暑知识学习

    预防中暑知识学习中暑:是在高温、高湿或强辐射气象条件下发生的,以体温调节障碍为主的急性疾病。 按发病机理,中暑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和热衰竭。通常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