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干科学教师研修班培训总结
根据xxx省科协和学校的安排,2009年8月16日,我从xx来到xx七中实验学校参加由中国科协和xx省科协主办的骨干科学教师研修班从8月17号到21号为期五天的学习。我将这五天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相关情况总结
1.培训目的:强化科技教师的科学素养,开拓教师的发展视野,转变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教师辅导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为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更加蓬勃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培训方式和内容:专家讲座、模拟学习、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培训方法交叉使用,培训重在创设情境,促使教师在与他人充分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界定、分析与解决。按以下七个学科:数学、物理与工程、化学、生物、计算机、地球与空间、环境科学来设立班,一个学科一个班,共计七个班,每班参训学员30人左右。
3.项目支持:《中国科协“科教合作”共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协、华东师范大学和全国60所项目实验学校共同实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从精英转向大众的当代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研究》的子项目。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承办的此次培训活动是该项目开展的“项目孵化”的相关工作。
4.参与此次培训的相关人员:
二、本人学习体会
通过17号至21号五天紧张的学习,我感到自己的收获非常大,尤其为我今后进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我将这几天的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首先,我最大的收获是跟黄教授系统地学习了如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包括:设计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答辩等,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案例讨论和实战练习。通过学习,我发现了以前工作中的一些不规范之处,思路也更加清晰了。
其次,通过黄教授的讲授我知道了很多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尤其是植物生理学和细胞工程方面的,这些资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和科研都是很有用的。生物学科发展很快,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知识结构才不会陈旧。
此外,生物班只有我一个学员是来自安徽的,我认识了多位四川的同仁以及三位宁夏的同仁,从他们那,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这里,我要感谢中国科协和四川省科协克服重重困难举办这个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学校和安徽省科协领导的信任,让我作为代表参加这次学习;衷心感谢黄教授百忙之中不辞辛苦来到成都,耐心地给我们传授生物知识和方法,并给我们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感谢班主任刘老师为我们的辛勤付出;也感谢其它同学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这次的学习结束了,我将更加努力,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二篇:骨干科学教师研修班培训总结报告.
骨干科学教师研修班培训总结报告
本篇《骨干科学教师研修班培训总结报告》是由为大家提供的,还为大家提供优质的个人总结、总结、年终总结,包括班主任工作总结、财务工作总结及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等多种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点击查看更多详情>>>
相关推荐:总结|个人总结|年终总结|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销售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
根据xxx省科协和学校的安排,XX年8月16日,我从xx来到xx七中实验学校参加由中国科协和xx省科协主办的骨干科学教师研修班从8月17号到21号为期五天的学习。我将这五天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相关情况总结
1.培训目的:强化科技教师的科学素养,开拓教师的发展视野,转变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教师辅导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为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更加蓬勃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培训方式和内容:专家讲座、模拟学习、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培训方法交叉使用,培训重在创设情境,促使教师在与他人充分互动的过程中,积极 参与相关问题的界定、分析与解决。按以下七个学科:数学、物理与工程、化学、生物、计算机、地球与空间、环境科学来设立班,一个学科一个班,共计七个班,每班参训学员30人左右。
3.项目支持:《中国科协“科教合作”共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协、华东师范大学和全国60所项目实验学校共同实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从精英转向大众的当代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研究》的子项目。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承办的此次培训活动是该项目开展的“项目孵化”的相关工作。
4.参与此次培训的相关人员:
二、本人学习体会
通过17号至21号五天紧张的学习,我感到自己的收获非常大,尤其为我今后进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我将这几天的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首先,我最大的收获是跟黄教授系统地学习了如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包括:设计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答辩等,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案例讨论和实战练习。通过学习,我发现 了以前工作中的一些不规范之处,思路也更加清晰了。
其次,通过黄教授的讲授我知道了很多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尤其是植物生理学和细胞工程方面的,这些资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和科研都是很有用的。生物学科发展很快,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知识结构才不会陈旧。
此外,生物班只有我一个学员是来自安徽的,我认识了多位四川的同仁以及三位宁夏的同仁,从他们那,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这里,我要感谢中国科协和四川省科协克服重重困难举办这个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
第三篇:2009年中学骨干科学教师研修班总结
8月17日上午,在XX七中实验学校阶梯教室举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XX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进同志出席了开班仪式,并做了重要的讲话,他强调了举办本次研修班的目的和重要的意义,要求老师们认真学习,并能够将此次学习的内容溶入到平时的教学和实际工作之中,在当地发挥好骨干科学老师的作用,促进当地科技教育工作的进入开展。为本次培训授课的专家团队由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安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刘静玲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刘来福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勤妮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程圭芳教授、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张铭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乐群教授等8名著名学科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担任物理与工程、环境科学、数学、生物、化学、计算机、地球与空间科学7个学科7个班的培训工作。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素养和很强的科研能力,对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问题和中学科学教师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培训指导非常到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学员由衷的欢迎和敬重。物理与工程班的陈万明老师来自广安邻水,是我省的优秀科技辅导员,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全国大赛上获得奖励。但通过这次的培训,他感悟颇深,他在总结中写到:“短短的5天,我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在培训班的引领,让我养成了‘边教边学,边学边思,边悟’的习惯,让我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完善自我。使我这样一个‘井底之蛙’对科技活动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也正是在专家的评课引领下,使我渐渐的明白了,原来科技活动课应该是这样上的,学生可以这样去学。我多么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这样的培训活动,改变以往那种闭门造车的1
第四篇:骨干校长高端研修班培训总结
学习开启智慧 改变成就明天
——骨干校长高端研修班培训总结
2015年6月,带着渴望,怀着激动,也带着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困惑,我与城关教育的80位同仁有幸参加了杭州市“好校长·好教育”骨干校长高端研修培训。在杭州下城区教育局周培植局长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聆听了教育政策、学校管理、学校发展、教研、科研、德育、心理、评价等方面的18场讲座,2节公开课。此次培训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研究领域新,专业程度高,使我们的头脑受到一次次冲击。在学习中,我们得以与众多教育教学专家面对面地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接受他们的专业引领和点拨。正如周培植局长所说:“为改变而来。”这九天带给我太多思考,使我受益非浅: 思考是行动之基——头脑风暴后的沉淀
回顾这九天,沉静下来思考,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与任务。教育是服务于人的,我们所培养的人将来也要服务于社会,学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担就在副校长肩上。这就要求我们副校长不仅仅只把关注点落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其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及幸福感。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其科学精神,提升其人文素养,使学生走向智慧之路,健全其人格,增长其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这一切都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和课程观。副校长要把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落实在课程与课堂中,通过教师转化为课堂行为,体现在学生身上。副校长的核心领导力也就在于此。这要求副校长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引领学校的发展,同时要增强对课程的理解,加强对教学的把握,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与指导能力,对学校现状的评价与诊断能力。能够整合学校的资源,走现代学校发展之路。由此可见,副校长应该是个思考者,对工作的预见、调整和反思都需要研究,随时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挖掘深层因素,根深才能固本,才能实现“内涵发展”的理念。副校长要有这种善于思考的敏感性。
学习是成长之源——有感于虞大明副校长的专业素养 好的副校长应该是个学习者,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不断地学习,副校长岗位更是如此。多看看,多想想,一些灵感不期而遇,工作局面就此打开。没有学习,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个人发展如此,学校发展也如此。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力,“养其根而俟其实”,只有“根深了”,“实”才能“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专家型校长。听了虞大明校长的一节公开课,课中以讲故事为线索展开对中国传说的教学。整堂课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轻松又不留痕迹地教授了许多听、说、读的方法,训练了读写技能,拓宽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思维,切入点新,方法妙,效果好,效益高,真正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虞大明校长对教学管理的解读也同样精辟、生动、实用,充满智慧。他就像一口深邃的、涌动着汩汩溪流的泉眼,让我感到了唯有不断学习才是成长的源泉。
执行是发展之由——副校长工作的试金石
一所学校的发展是要依照发展规划来行动的。校长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中应当充当一个组织者,负责与师生家长沟通,听取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学校的发展规划一经制定,就不能只是一纸空文,而是学校的行动纲领。学校发展规划与“发展鬼话”最实质性的区别,从副校长执行角度看,就在于扎实有效的执行力。副校长就应该带领全体教职工逐步落实,用“规划”的认同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用“规划”去分析、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措施。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就是促进学校的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学校制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副校长还要指导教师制订出与学校目标相适应的个人发展目标,自身专业发展计划,指导学生编制自己的成才计划。学校是促进人们发展的,在这个集体里,学生、教师、管理队伍要共同发展,全面和谐。在教育教学行动中使学生、教师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这一切具体工作的指挥者、调控者、实施者、反思者都是副校长,所以说,副校长的行动力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
专业底气是学校发展之翼——副校长与师资建设 与学生的学习同样道理,教师发展也必须有主观能动性,要有比较强烈的成长意愿,才能不断主动探索。首先,副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思想者,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其次,副校长要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根据教师职业成长的不同需求来进行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比如:初入职教师要帮助其树立教育信仰,培养教学经验;骨干教师要指导他们针对性反思的能力,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成长;卓越教师则要敦促他们构建课程意识,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学校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修,案例讨论,反思实践等方式,通过建立常规-技能训练-提出愿景-搭建平台-智慧分享等手段,不断实践,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最终育人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广大教师,教师的水平有多高,飞得有多远,学校的发展就能走多远。
德育建设是学校发展之魂——副校长要再认识德育 我们由精英主义教育转向全民普及的大众教育,由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变为关注人的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健康发展,这种转变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化教育的核心——实现人的现代化,培养具有现代精神和素质的人。“立德树人”和“以人为本”就是当前我们最根本的教育任务和教育主题。基于德育工作时代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作为副校长对新时代的德育要有新的认识,要能够认识到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将知识转变为经验,形成智慧,塑造品格的过程。通过坚持不懈,以久而久之的教育力量;通过课程化、生活化的德育实践,使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认同感,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同时要对学生心理行为要有透彻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有高度,有韧度,有弹性的,是温暖的;让学生理解人生,建立幸福人生观,真正使教育为生命服务。当关注到学生内在的感受,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对待生活,对待生命的态度时,就塑造了一个强大的人,一个有生命高度的人,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学校的文化之魂将因为这些鲜活的生命而熠熠生辉!
培训已结束,但学习不会结束。尽管所学理论从内化到实践、应用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此次培训中先进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当今教育的思考,都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将会用培训中得到的理论、经验与研究方法,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提升自己,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学习总结
关于“爱”的反思---骨干班主任培训总结
顺义三中 赵国英
关于“爱”的反思
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面对学生都会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进而要求我们用爱心和智慧去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很多教育问题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我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谈谈自己通过本次骨干班的学习收获。
当前关于爱,一个最令人头疼或费解的问题是:为什么“爱”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爱的回报?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8遍了,还不会,我真没办法了?”“瞅你们考的这点分,对得起我吗?”甚至,学校曾辑录的教师忌语中其实很多也是在这样的无奈下的一种渲泄,进而出言不慎。为什么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自认为是爱学生的,而学生却不大认同。看来,我们需要反思,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爱” ?什么是教师所应有的爱?丁榕老师是这样阐述的: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这就是说,唤起他的生命和增强他的生命力,这就是一个人更新和成长的过程。回想我20年来的教师生涯,粗粗一算似乎“占有式的爱”多于“创造的”。多年来,我坚信自己一直在全身心的付出,因而每每遇到学生的不理解,只是自己释怀的安慰自己:只要问心无愧,对得起孩子,相信他们早晚会理解的,我的爱是不图回报的。我总希望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扫清学生成长之路的障碍。此时,我第一次认真思考,会不会有一天他们真的能理解,因为自己的有些做法确实未考虑过他们今后发展的需要。当然这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反思我们的教育,这其中是否存在着不恰当的爱的方式对孩子所造成的束缚呢? 我们是否可以尽我们的微薄之力更多一些地从孩子的远期发展考虑我们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呢?
最近,我常常在问自己和同事们一个问题,我想很多老师对此也都有同感:为什么自己的第一拨学生跟自己的感情最深?为什么经验多了,反而学生离我们倒远了?特别是到了教师节,自己的生日,这一点更令我感慨万千。
我想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孩子世界的关注不足所造成的。丁榕老师和张前、李晓几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以人为本” 的重要性,即:教师爱学生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儿童世界的关注心向及其敏感性。因为儿童作为生命存在,其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有着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所关注的的事物和现象,他们好奇以致兴奋的事情,教师往往认为是“小孩子们的事”而不屑一顾。想想初为人师的我,周末带着孩子踏青放风筝,打球游泳,绵绵细雨中去跑步磨练意志,周六麦当劳里的谈心聊天。虽然有些事当时是束手无策,但学生愿意与我分享他的喜怒哀乐。而现在我却往往固守着已有的经验,多了一些想当然,不再如当初那般走近学生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爱好也不再像过去如数家珍一般了。因而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方式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关爱形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反映了教师与学生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异。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项要求,即在进行关爱的时候,不但应从自己的思想认识出发,而且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关爱更切合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通过此次参加骨干研修班的学习以及自己在工作中反思,实践。我想:“爱”,不应该是“理解”学生的错误,而是通过巧妙的办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提高其修养。我认为,爱,还应该既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成年人,相信他平等对待他;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还不能对自己行为完全负责任的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讲究方式和方法。
总之,教师的爱它形成于平平实实、日积月累的职业生活过程。我们只有不断的将 “实践+反思”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才能让我们更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