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年试题&答案2
历年试题-2
滨州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06级(专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概论》试卷(B)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做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写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起点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毛泽东思想的诞生D.邓小平理论的诞生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社会B.世界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C.中国传统文化D.长期社会实践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变化B.国内外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D.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4.贯彻“三个代表” 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A.立党为公B.执政为民C.从实际出发D.解放思想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D.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
7.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民族资本主义
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本D.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A.农民战争B.工人罢工C.土地战争D.统一战线斗争
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的途径来实现的.A.“四马分肥 ”B.“私股定息”C.国家资本主义 D.没收民族资本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A.政治运动B.改革C.阶级斗争D.开放)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
14.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是()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备
C.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水平很低D.补资本主义的课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A.“三个代表” B.四项基本原则 C.“三个有利于”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7.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当中,他是把()放在首要地位。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不动摇.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进入21世纪,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达到了小康。这个“小康”是()
A、不全面的、低水平的、平衡的小康B、不全面的、较高水平的、平衡的小康
C、不全面的、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小康 D、较全面的、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小康
20.第一次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涵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是()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
2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
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社会文明
22.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要走()
A.新型工业化道路B.劳动密集型工业化的道路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D.城乡一体化的工业化道路
23.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D.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4.实行对外开放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B.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C.实现小康社会的政策D.实行改革的辅助政策
25.在对外开放中坚持()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原则.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依靠外援C.开放我国市场D.只开放沿海地区
26.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是第一生产力.A.教育B.人才C.资金D.科学技术
2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少数服从多数B.集中指导下的民主C.人民当家作主D.选举制
28.计划和市场()
A.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B.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C.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D.都是政治运行的手段
2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制B.民主集中制C.集中制D.集中民主制
30.我党提倡艺术上形式和风格的自由竞争,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竞争,这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即()
A.“双百方针”B.“二为方针”C.马克思主义D.邓小平理论
31.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二为”方向是指()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
C.为物质文明服务,为精神文明服务 D.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共产主义服务
32.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目前我国正处于()
A.矛盾凸显期B.黄金期C.重要战略机遇期D.经济停滞不前期
33.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重点.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团结友善
34.“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两制”的原则
C.高度自治的原则D.适度自治的原则
35.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独立自主
C.支持各国的正义斗争D.真正的不结盟
36.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局部战争B.地区冲突C.贫穷与落后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7.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A.领导者B.破坏者C.建设者D.阻碍者
38.()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民主党派B.中国共产党C.爱国统一战线D.工人阶级
39.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40.中国共产党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中国知识分子的先锋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写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41.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方面内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自我批评
42.党的十五大报告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从()方面概括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
A.新境界B.新水平C.新判断D.新体系
4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是()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A.世情B.国情C.民情D.党情
4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追求实践性
4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位一体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6.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B.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方针D.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47.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8.我国倡导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特点是()
A.和平B.稳定C.公正D.合理
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是()
A.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B.广大农民C.新的社会阶层D.人民军队
50.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不断提高()
A.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B.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C.依法执政的能力D.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5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54.简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0分)
56.联系实际,谈谈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0分)
历年试题-2答案
滨州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06级(专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卷(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写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C 2B 3C 4B 5A(改为“实事求是”)6B 7A 8D 9A 10C 11C 12B 13B 14A 15A 16D 17A 18D 19C 20C 21C 22A 23A 24B 25A 26D 27C 28A 29B 30A 31A 32A 33C 34A 35B 36D 37C 38B 39A 4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写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41ABC 42ABCD 43ABCD 44ABC 45BD 46AB 47ABCD 48ABCD 49AB 50A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分)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1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分)
5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以人为本,(2分)全面、(1分)协调、(1分)可持续(1分)
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4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分)
54.简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①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状况。(1分)具体地说,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制度基础。(2分)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国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而只能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2分)最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分)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公平竞争,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分)
56.联系实际,谈谈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地位是在实践中形成的。(2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反复的比较和选择的结果。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正在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证明,我们党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富有革命和创造精神的党;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不断奋斗的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到族不垮的党。这样一个久经考验、坚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堪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已为国家宪法所确认。(1分)
(2)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2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砚各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和人民性,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不是哪一个民族的代表,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都体现人民的愿望,代表人民的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人民从苦难的深渊中解救出来,这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下同的发展阶段上,党领导人民摆脱国家贫困落后的面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都以符合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准则。(1分)
(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分)夺取政权需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样必须有党的领导。因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进人了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产阶级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同样艰巨复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内在要求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月能始
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要解决的问题极其复杂,这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1分)
第二篇:成本会计历年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产品的理论成本,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生产管理人员工资 B、废品损失 C、生产用动力 D、设备维修费用
2、对本期生产经营性支出,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应划清的界限是
A、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
B、制造成本和期间成本
C、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D、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制造成本的确认标准是
A、按职能部门确认
B、按费用性质确认
C、按管理目的确认
D、按配比关系确认
4、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结果比较准确,但分配计算过程较复杂的分配方法是
A、计划成本分配法
B、顺序分配法
C、代数分配法 D、交互分配法
5、可以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的材料费用是
A、为组织管理生产用的机物料
B、为组织管理生产用的低值易耗品
C、生产过程中间接耗用的材料
D、直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
6、企业生活福利部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借记的科目是
A、应付福利费 B、职工福利基金 C、管理费用 D、生产成本
7、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费用
A、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B、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的车间、部门
C、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D、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成本
8、“预提费用”科目月末
A、可能有借方余额
B、可能有贷方余额
C、如果有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D、没有余额
9、如果某种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在产品成本的确定可使用的方法是
A、约当产量法
B、在产品按固定成本法
C、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法
D、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法
10、食品厂在生产一些时令、节令食品时,既可将品种法与分类法结合,又可以将()与分类法结合。
A、分批法
B、分步法
C、系数法
D、定额法
11、采用分类法的目的是
A、分类计算产品成本
B、分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C、简化各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D、简化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12、成本还原是指从()生产步骤起,将其耗用上一步骤的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项目的比例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A、最前一个 B、中间一个 C、最后一个 D、随意任选一个
13、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应以
A、每种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
B、每批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
C、产品类别设置成本计算单 D、产品生产步骤设置成本计算单
14、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A、分类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品种法
15、决定成本计算对象的因素是生产特点和
A、成本计算实体 B、成本计算时期 C、成本管理要求 D、成本计算方法
16、以每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该批商品的销售成本的方法称之为
A、分批实际进价法 B、先进先出法 C、后进先出法 D、毛利率计算法
17、在汽车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各种费用称之为
A、车辆费用 B、营运间接费用 C、营运费用 D、间接费用
18、流通企业在整个经营环节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称之为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经营费用 D、销售费用
19、成本的性态是指
A、成本发生的原因
B、成本的具体形态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补偿
20、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与定额费用的差异是
A、定额变动差异 B、耗用量差异 C、费用率差异 D、定额差异
21、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的差异在于
A、与性态量的关系
B、与特定管理决策的关系
C、与性态量和特定决策行为的关系
D、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关系
22、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各个备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为
A、沉没成本 B、机会成本 C、现时成本 D、付现成本
23、成本决策方法的运用主要取决于
A、管理问题 B、成本性质 C、决策人员 D、预期的决策结果
24、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开支差异类似于
A、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B、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C、直接材料配比差异 D、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25、制造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A、成本计算对象
B、费用归集与分配
C、成本项目设置
D、成本控制职能
26、成本报表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的的报表,它是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A、受外界因素影响
B、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C、有时受,有时不受影响
D、与外界因素有关
27、正确编制(),可以为企业核定流动资金定额提供依据。
A、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B、商品产品成本表
C、生产费用表
D、财务费用明细表
28、制造费用表的编制
A、按年 B、按季 C、按月 D、按旬
29、原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可按下式表示
A、(1-)×变动前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
B、(1-)×变动前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
C、(1-)×变动前单位产品成本
D、(1-)×变动前单位产品成本
30、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对成本降低指标的影响是
A、成本降低额增加,成本降低率提高
B、成本降低额减少,成本降低率不变
C、成本降低额增加,成本降低率减少
D、成本降低额减少,成本降低率提高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均填入“答卷”纸上相应的括号中。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按成本的归宿方式,可划分为
A、直接成本 B、变动成本 C、间接成本 D、固定成本 E、责任成本
2、下列哪些项目是将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
A、制造费用 B、固定费用 C、直接材料 D、间接费用 E、管理费用
3、制造成本发展经历了以下各阶段
A、标准成本阶段
B、财务成本阶段
C、管理成本阶段
D、决策成本阶段
E、控制成本阶段
4、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时应具备的条件是
A、月末在产品数量大,但较稳定 B、月末在产品数量大且不稳定
C、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 D、月末在产品数量大
E、月初、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
5、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在某批产品完工以前,成本计算单只需按月登记
A、直接费用 B、间接费用 C、工时数 D、生产成本 E、制造费用
6、受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影响,成本计算对象有以下几种形式
A、产品品种 B、产品类型 C、产品批别 D、产品生产步骤 E、生产组织
7、商品流通企业成本费用包括以下内容
A、商品进价成本 B、经营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E、销售费用
8、下列哪些成本是按成本性态划分的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E、变动性制造费用
9、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是
A、数字准确 B、文字整洁 C、内容完整 D、排列整齐 E、编报及时
10、反映费用支出情况的成本报表有
A、生产费用表 B、财务费用明细表 C、管理费用明细表
D、销售费用明细表 E、制造费用表
三、名词解释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2、废品损失
3、机械使用费
4、成本前馈控制
5、最佳生产批量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在“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对的打“+”,错的打“_”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为了均衡成本负担,凡是数额较大的费用,均应作为待摊费用。
2、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
3、价值分析是指产品售价构成分析。
4、所有的成本报表,都是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填列的。
5、在产品品种构成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单纯的产量变动,只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而不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五、简述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成本的作用。
2、简述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的特点
六、业务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第1小题8分,第2小题6分,第3小题10分,第4小题6分,共30分)
1、某企业有供电、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当月发生费用和提供劳务如表所示:
要求:(1)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
2、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234,0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19,000件,乙产品6,000件,丙产品8,000年。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5小时,乙产品7小时,丙产品7.25小时。本月份实际产量:甲产品1,800件,乙产品700件,丙产品500件,本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20,600元。
要求:(1)按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
(2)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
3、某企业生产丙产品经过三个步骤,半成品在各步骤之间直接结转,采用平行结构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原材料在第一步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步加工中在产品完工程度均按50%计算,生产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产量资料如表:
要求: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将计算结果直接填入下表)
第一步 成本计算单
项 目
原料材
加工费
合 计
月初在产品
800
180
980
本月投入
1,520 370 1,890
完工转出
月末在产品
第二步 成本计算单
项 目
原料材
加工费 合 计
月初在产品
195 195
本月投入
555 555
完工转出
月末在产品
第三步 成本计算单
项 目
原材料 加工费 合 计
月初在产品 25
本月投入
195 195
完工转出
月末在产品
丙产品 汇总成本表
项 目
原材料 加工费 合计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完工产品成本
单位成本
4、某企业本期生产甲产品400件,耗用实际工时5,000小时,实际工资总额9,000元,标准小时工资率2元,单位产品耗用标准工时12小时。
要求:计算并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B 3.A 4.C 5.D 6.C 7.C 8.C 9.C 10.A 11.D 12.C 13.B 14.D 15.C 16.A 17.B
18.C 19.A 20.D 21.B 22.B 23.A 24.D 25.D 26.B 27.C 28.C 29.A 3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C 2.ACE 3.ABC 4.ACE 5.AC 6.ACD 7.ABCD 8.ABE 9.ACE 10.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成本费用开支范围——是指为了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保证成本正确地反映和衡量生产耗费水平,根据成本本身的经济内容和管理要求(1分),对应列入成本的生产费用项目所作出的具体规定。(1分)
2、废品损失——是指由于生产的原因(1分)而造成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1分)
3、机械使用费——指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施工机械所发生的费用(1分)和按规定支付的施工机械进出场费用。(1分)
4、成本前馈控制——指在成本控制系统运行实施之前,分析可能影响成本控制的各种因素(1分),并及时地采取控制措施达到成本优化运行的目的。(1分)
5、最佳生产批量——是指在全年产品生产总量确定的前提下,使得相关调整准备成本和储备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水平的生产批量。(2分)
四、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加上“受益期超过一个月,小于一年均为待摊费用”。
2、(+)加上“同时,还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管理上不要求计算步骤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3、(+)价值分析是指运用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寻求如何以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使两者之间达到合适的比值。
4、(+)加上“还有按费用要素分栏填列的”。
5、(-)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1)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所必须的成本资料(1分)
(2)为企业生产部门进行成本控制提供成本资料(1分)
(3)为企业的管理当局决策提供成本资料(1分)
(4)为管理当局确定产品价格提供资料(1分)
(5)成本作为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可以说明其对企业再生产的作用(0.5分)
(6)成本可以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0.5分)
2、(1)能够在生产耗费发生的当时,反映和监督脱离定额或预算的差异(1分)
(2)由于产品实际成本是按照定额成本加减各种差异,便于进行成本计算(1分)
(3)有利于提高成本的计划工作和定额管理工作水平(1分)
(4)能简便和合理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费用(1分)
(5)定额法下必须制定定额成本,核算脱离定额差异,因而要增加核算工作量(1分)
六、业务题(第1题8分,第2题6分,第3题10分,第4题6分,共30分)
1、(1)交互分配
供电分配率==0.4(元)(1分)
供水分配率==0.35(元)(1分)
供电车间水费=2000×0.35=700(元)
供水车间电费=2000×0.4=800(元)
(2)对外分配金额
供电车间=4800-800+700=4700(元)
供水车间=3500-700+800=3600(元)
供电分配率==0.36(元)(1分)
供水分配率==0.45(元)(1分)
产品耗用电费=8000×0.47=3760(元)
车间耗用电费=500×0.47=235(元)
管理部门电费=1500×0.47=705(元)
(合计4700元)
产品耗用水费=6000×0.45=2700(元)
车间耗用水费=700×0.45=315(元)
管理部门水费=1300×0.45=585(元)
(合计3600元)
(3)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8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800(1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7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700(1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3760
制造费用235
管理费用70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4700(1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2700
制造费用315
管理费用58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3600(1分)
2、(1)甲产品计划产量定额工时=19000×5=95000(小时)
乙产品计划产量定额工时=6000×7=42000(小时)
丙产品计划产量定额工时=8000×7.25=58000(小时)
合计195,000(小时)
(2)计划小时分配率
=1.2元(1分)
(3)本月实际产量定额工时
甲产品定额工时
=1800×5=9000(小时)
乙产品定额工时
=700×7=4900(小时)
丙产品定额工时
=500×7.25=3625(小时)(1分)
合计17525(小时)
(4)各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甲产品制造费用
=9000×1.2=10800(元)
乙产品制造费用
=4900×1.2=5880(元)
丙产品制造费用
=3625×1.2=4350(元)
合计21030元
(5)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10800
(乙产品)5880
(丙产品)4350
贷:制造费用 21030(2分)
3、第一步 完工产品材料成本
=×200
=1600(元)(1分)
在产品材料成本
=×90
=720(元)(1分)
完工产品加工费
=×200
=400(元)(1分)
在产品加工费
=×75
=150(元)(1分)
第二步
完工产品加工费
=×200
=600(元)(1分)
在产品加工费=195+555-600
=150(元)(1分)
第三步
完工产品加工费
=×200
=200(元)(1分)
在产品加工费
=×20=20(元)(1分)
丙产品汇总成本表
项 目
原材料 加工费 合 计
第一步
1600 400 2000
第二步
600 600
第三步
200 200
完工产品成本 1600 1200 2800
(1分)
单位成本
(1分)
4、(1)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400×12=4800(小时)
实际工资率==1.8(元)(1分)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9000-4800×2=-600(元)有利(1分)
(3)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000×(1.8-2)=-1000(元)有利(2分)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5000-4800)×2=400(元)不利(2分)
合计-600(元)
第三篇:农村政策法规历年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法(狭义):
答:狭义的农业法,指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 尸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农村土地:
答: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3、土地整理
答:是以工程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改善,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占用现状进行调整与治理,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措施与手段。
4、建设用地
答: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和军事设施用地等用地。
5、开垦土地:
答:是指以垦殖为目的开发土地,即开垦荒地为耕地用于农作物的种植。
6、草原载畜量:
答: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 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7、自然资源
答: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自然要素。如土、水、矿物、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阳光、空气等等。
8、消费者:
答: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接受经营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市场主体。
9、人生权:
答: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能分离的非财产权利。
10、所有权:
答:是指所有人依法可以对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1、继承权:
答:是指公民享有的依照法律规定或遗嘱指定而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民事权利。
12、物权:
答:是指权利主体直接管理和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13、用益物权:
答:是指权利主体直接管理和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14、耕地:
答: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15、渔业:
答:是指捕捞、养殖和加工水生经济动植物区的水产品的产业。16.农业
答: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17、代理
答: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18、定金
答:是指当事人一方在合同成立后、履行前,依照约定时间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以作为合同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抵作价款或者收回。19.要约
答:是—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刘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20、监护
答:是指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由具有监护资格的特定的自然人或组织予以监督、保护的制度。
21、遗嘱继承:
答:是指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合法有效遗嘱继承遗产的继承方式。
24、义务教育:
答: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2、民事法律关系:
答:是指民法所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3、民事法律行为:
答: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民事主体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25、村民自治决策权:
答:就是村民会议对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拥有直接决定权
26、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答: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27、农业产业化经营:
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联结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产品多次增值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28、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答: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29、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答: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业生产设施和其他公共财产为基础,主要以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为单位设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30、农村土地家庭承包
答:是以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产家庭为单位,人人有份的土地承包。
3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答:是指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将其所有的承包经营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于第三人的行为。
3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
答:是指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成员,由受让方对承包方承担约定的义务,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33、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答:是指承包方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彻底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与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34、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答:是指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与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第三人,由第三人作为受让方对承包方承担约定的义务,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35、土地经营权互换:
答: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经过承包方之间自愿 商一致,将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
二、简答题
1、如何减轻农民负担? 答:〈1〉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
〈2〉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标升级、验收活动; 〈3〉不得违法摊派税款及以其他非法方法向农民征税;(4〉不得对农村中小学生非法收费
〈5〉不得侵犯农民在土地征用、占用时的合法利益; 〈6〉不得强制农民接受服务。
2、如何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问题? 答:(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这是我国保护耕地的基本方法。《土地管理法》规定了新增加的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措施。
(2)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量不减少,是指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的综合措施,保证我国现有的耕地的总面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具体办法包括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实行省级政府负责制等。
3、节约使用土地的措施有哪些? 答:〈1〉非农业建设要节约使用土地;〈2〉禁止破坏耕地
〈3〉禁止在基本农田上挖搪养鱼和发展果业; 〈4〉制止闲置、荒芜耕地的行为;〈5〉重新利用被占用耕地地表耕作层的土壤。
4、共有的特征。
答:(1)共有的主体是多个公民、法人或其他主体;
(2)共有的客体即共有物是特定的物,它可以是独立物,也可以是集合物;
(3)共有人对共有物按照各自的份额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或者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4)共有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权类型,而是一个所有权归几个人享有的权属状态。
5、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答:第一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将原有的农业特产税分并人农业税;逐步减征农业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第二步,通过对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征收增值税的方式,部分转移原来的农业税负担;采取同一规范的进项抵扣办法实现部分转移。
第三步,对农产品加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6、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答:〈l〉建立农业资源区划和监测制度
〈2〉保护耕地质量
〈3〉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沙化土地 〈4〉保护森林资源。
〈5〉保护草原资源。
〈6〉保护渔业资源
〈7〉保护农业生物物种资源。〈8〉保护农业环境
7、如何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
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联接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产品多次增值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8.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内涵是什么? 答:〈1〉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2〉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3)统筹城乡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4〉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提高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水平〈5〉统筹城乡投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
9、义务教育实施的保障措施是什么? 答:(1)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包括全日制小学和普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形式简易小学或教学点、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弱智儿童辅读学校、工读学校等。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设置应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3〉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省级政府制定学校的经费开支定额,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开 主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等。
〈4)义务教育的经费。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筹措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5〉义务教育的师资。
10、简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答:〈1〉鼓励晚婚晚育。
〈2〉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3〉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4〉少数民族地区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 委会制定。
11、《婚姻法》第18条规定,为夫妻一方财产的情形有哪些?
答:(1)一方的婚前财产;
(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父或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12、结婚的禁止条件有哪些?
答:(1)禁止直系血亲结婚。直系血亲范围具有包括父母子女之间,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
(2)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具体包括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之间,堂兄弟姐妹之间,叔、伯、姑和侄女、侄子,舅、姨和外甥女、外甥。
(3)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
13、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答:(1)选举权。具体权利有推选权、提名权、举报权和罢免权。(2)决策权。具体权利有知情权、提议权、决定权。
(3)管理权。具体权利有对管理者的选举权,教育权,服务权。
(4)建章立制权。
(5)监督权。具体权利有村务监督权、查询权、反映权、审议和评议权、批评和建议权
14、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民主原则。民主原则要求:村民在权利上具有平等权;村民自治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村民自治在参与上具有直接性;村民自治在效力上具有效益性。
(2)自治原则。自治原则体现于:村民自己办理自己的事;村民实现各种自治权利;村民中绝大多数人的自治。
(3)法制原则。一是依法推进,日益完善;二是依法建制,以制治村;三是依法办事,有序运行。
(4)党的领导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接受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的,保证农村长治久安。
15、财产所有权的内容?
答:(1)占有权。是指对财产实际控制的权利。占有权分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2)使用权。是指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按照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对财产进行有效地利用的权利。
(3)收益权。是指在物上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它是所有权的一种独立权能。(4)处分权。是指对财产依法进行处置的权利。包括事实上的处分(消费)和法律上的处分(转让)
16、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内容?
答:(1)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17、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5)公序良俗原则。
18、简述民法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方式。答:〈1〉请求确认所有权
〈2〉请求返还原物 〈3〉请求排除妨碍 〈4〉请求停止侵害 〈5〉请求恢复原状 〈6〉赔偿损失。
19、简述我国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及形式?
答:(1)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2)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有三种形式:
一是国家所有权;
二是集体所有权;
三是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20、简述森林的种类? 答:〈1〉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术和灌术丛。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以生产竹林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 木。
〈4〉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术。
〈5〉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21、简述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一方面为了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为了保障草原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草原法》的规定,应当划分为根据《草原法》的规定,应当划为基本草原实施严格管理的草原有: 〈1〉重要放牧场;(2〉割草地;
(3〉用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种基地; 〈4〉对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5〉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6〉草原科研、教学实验基地;
〈7〉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基本草原的其他草原。
22、草原权属的形式有哪些? 答:〈1〉国家所有权。《宪法》第9条第一款规定:“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2〉集体所有权。《宪法》规定,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草原,属于集体所有。〈3〉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对于草原的使用权。《草原法》第10条规定“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
23、草原统一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1)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2)以现有草原为基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3)保护为主、加强建设、分批改良、合理利用;(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24、我国渔业生产方针是什么?
答: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25、捕捞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两种? 答:〈1〉特许取得。在通常情况下从事捕捞业,须取得有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特别许可。《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2〉自由取得。从事娱乐性游钓业以及在尚未养殖、管理的滩涂手工采集零星水产采集业,不需特许即可自由获得捕捞权,只是该渔业权的行使应受政府管理的一定限制。
26、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占垦平衡。任何依法进行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占多少耕地就负责开垦多少耕地,不仅数量相同,还要质量相当。
〈2〉开垦验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
2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分别是什么?
答:(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2)农村社会发展目标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28、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答:〈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2〉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
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3〉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29、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30、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 答:(1)为成员提供生产、产品营销、市场信息、技术、业务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2〉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
(3)代表本行业提出农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申请。
31、农产品行业协会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行业协会是非经营性的社团组织,要进行社团法人登记
〈2〉协会是以某种农产品为纽带组织的,不是综合性的;
〈3〉协会一定要依法成立。
〈4)协会一定是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愿依法成立的,不是也不应当是官办的。
32、依照《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宣告失踪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答:〈1〉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
〈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3〉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
33、简述我国《民法通则》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答:〈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十 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4、《农业法》对农业财政投入水平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农业法》关于农业投入的水平是与国家财政收入水平相联系。财政收入可以划分为经常性预算收入和建设性预算收入,为便于对农业财政投入进行监督,《农业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35、简述《土地管理法》中征地补偿的内容? 答:〈1〉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2〉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
〈3〉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4)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36、目前我国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五大问题?
答:(1)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一些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高;
(2)农村卫生投入不足;
(3)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高素质人才匮乏;(4)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滞后,机构管理水平低;
(5)农村合作医疗面临许多问题,一些地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日益突出。
37、农民全家迁入小城镇后承包地应当如何处理? 答:〈1〉精神:《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进镇落户的农民,可根据本 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流转。
〈2〉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第2款规定: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8、农村土地承包中如何保护妇女的承包权益? 答:〈1〉《农村土地承包法》在总则第6条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 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2〉为保护出嫁、离婚、丧偶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0条规定:必须确保农村出嫁妇女的一份承包地。
妇女结婚的,嫁人方所在地应当优先解决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
妇女离婚或丧偶的,如果仍在原居住地生活,原居住地应当保证该妇女有一份承包地;如 果迁到别处,新居住地应为妇女解决一份承包地。
39、《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1〉维护农衬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2〉规范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关系;〈3〉保障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40、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原则?
答:(1)坚持土地的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原则;(2)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原则;
(3)保护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原则。
4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答:(1)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
(2)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至50年;(3)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至70年;
(4)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
4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有哪些? 答:〈1〉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
〈2〉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用途
〈3〉流转的期限应当限定在承包期内
〈4〉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5〉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4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有哪些? 答:〈1〉使用承包地的权利
〈2〉生产经营自主权 〈3〉产品处置权
〈4〉收益权
〈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44、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哪些具体的权利? 答:(1)使用承包地的权利;(2)生产经营自主权;(3)产品处置权;(4)收益权;
(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4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适用敢包地的权利,即实际利用承包地的权利。承包方有权依法适用承包地,在承包地上进行耕作,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经营自主权。承包方有权在承包地卜依法自主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自主决定种植什么作物、种植多少作物等,不受其他组织和各人的于涉。
(3)产品处置权。承包方有权自主处置自己生产的产品,出售产品的数量、价格、方式等,发包方不得干涉。
(4)收益权,即获得收益的权利。承包土地上产生的合法收益,包括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上地承包经营流转的收益以及其他收益,归承包方所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剥夺。(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46、家庭承包的特征?
答:(1)承包方是特殊主体。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产。
(2)承包关系期限长。耕地、草地、林地的家庭承包分别为30年、30年至50年、30年至70年的承包期限。
(3)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属性。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方式和经营权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承包方可以直接行使承包经营权并取得收益;承包方享有基于承包经营权的请求权,有权排除他人对其行使承包经营权的干涉。
(4)适用的原则是以公平原则为主。
47、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特点是什么? 答:(1)承包方是特殊主体
在家庭承包方式中,发包方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是村民自治组织,而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2)承包关系期限长
为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耕地、草地、林地的家庭承包分别规定了30年、30年到50年、30年到70年的承包期限。(3)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属性
首先,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方式由法律规定;其次,承包经营权的内容由法律规定;第三,承包方可以直接行使承包经营权并取得收益;第四,承包方享有基于承包经营权的请求权,有权排除他人对其行使承包经营权的干涉,使承包经营权具有了对世权的性质。(4)适用以公平为主的原则。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我国的林业建设方针? 答:我国林业建设的方针是:“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所谓“以营林为基础”,把营林、造林工作作为林业建设的基础,把培育、发展森林资源放在林业建设的首位。
所谓“普遍护林”,是指要提高全社会的护林意识,每一个社会成员要履行保护森林资源的职责。
所谓“大力造林”,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培育新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所谓“采育结合”,把采伐森林和培育森林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永续利用”,在合理利用森林的基础上,通过培育新的森林资源,使森林资源保持平衡及稳定的发展状态,达到能连续不断地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须要。
2、试论述物权和债权的区别。
答:(1)物权调整的是财产归属关系,反映静态的财产关系;债权调整的是财产流转关系,反映动态的财产关系。
(2)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债权的专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3)物权的权利主体无需借助义务主体的行为就可实现其权利,物权是支配权;债权的实现要借助于义务主体的为或不为,债权是请求权。
(4)物权的同一标的物上不能存在多项内容相同且互相抵触的物权;债权的同一标的物可以存在多项内容相同的债权,债权具有相容性。
(5)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债权原则上不具有追及效力,无优先效力。3.如何改革我国的城乡就业制度? 答:〈1〉尽快实施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大力降低农民的进城门槛。
〈2〉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总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就是进行分工分业就业。〈3〉重视农民的非正规就业,引导其向正规就业转化。政府应当努力提供更多的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岗位,逐步取消歧视性制度规定。
〈4〉扩宽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中的就业渠道。在改革乡镇企业弊端的前提下,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5〉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方面要将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根据农民的意愿、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开展多 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
〈6〉政府要为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的服务。4.论述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答:〈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多地少,特别是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少、耕地总体质量差、耕地退化严重、耕地后 备资源匮乏是我国耕地资源的显著特点。人增地减的趋势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 大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生存安危的大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各级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 土地的行为。
第一、各级政府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 第三、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 第四、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第五、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
第六、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
第七、县、乡政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
5、《土地管理法》中征地补偿的内容?
答:(1)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2)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而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则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单位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
(3)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4)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其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6、《农业法》是从哪些方面保护农民权益的? 答:〈1〉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2〉减轻农民负担。采取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 标、升级、验收等制度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3〉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中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农业法》从筹资筹劳和村务公开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4〉农民在出售产品和购买生产资料时的利益保护。《农业法》规定,农产品收购单位在收购农产品时,不得压级压价,不得在支付的价款中扣缴任何费用。
〈5〉农民权益的行政保护。
〈6〉对农民权益受损时的行政和司法援助。7.政府在土地管理方面的责任是什么? 答:〈1〉各级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 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
〈3〉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 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4〉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 耕地的80%以上。
〈5〉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6〉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等。
〈7〉县、乡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等综合整治。
8、试评述我国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的主要措施? 答:〈1〉禁止性行为的规定。禁止性行为的规定主要有,禁止破环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 对渔获物中幼鱼比例的限制;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等。
〈2〉确立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制度。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制度有益于水生动植物种群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强调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点保护。〈4〉渔业资源环境的保护。
9、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关系? 答: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 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 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政策的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基本特征之一。法律是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律的本质特征。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在上升为 法律规范之前,就是表现为权力内容的政策。
在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上,一是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党的政策决定法 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方向,法律是根据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具体化。二是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党的政策体现为法律后,就具有国家意 志的属性,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各种组织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三 是由于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属性,这就使党的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得到党的纪律保证,而 且还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四是法律具有稳定性,党和国家的政策表现为法律,可以保持相 对的稳定。
无论是从依法治国的主体来看,还是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来看,农业法制建设 在国家法制建设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行依法治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党 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 的形式统一起来。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型。
10、试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答:〈1〉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内容是促进生产力在城乡地域空间上的合理分布、组合和 配置。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府调控经济的管理职能,建立一种全新的机 制,开通城乡生产要素市场。
〈2〉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要适应城市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主动接受城市产业转移, 实现梯次发展。三要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和农产品流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3〉统筹城乡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把农民就业问题的着眼点从局限于农村内部转移到放眼城乡全局,实行城乡统筹,把转移 渠道从局限于乡镇企业拓宽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把转移方式从局限于就近改移改变到 就近转移与跨越城乡、跨越省际相结合的道路;把转移领域扩大到产业转移与区域并重上来, 走多渠道、多途径的路子。
〈4〉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提高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水平。
各级财政都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的投入。进一步理顺农村义务教育 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5〉统筹城乡投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
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变城市倾斜为农 村倾斜。二是深化农衬金融改革,增加对农业和农材的信贷支持。三是改进农业补贴方式,改 暗补为明补,变补流通环节为补生产环节,逐步建立农民收人直接补贴制度。11.如何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答:(1)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
解决养老问题,一方面应当由农民家庭本身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靠自身的经济力量来解决一部分。另一方面国家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承担者,应当担负起解决养老问题的绝大部分责任。
(2)农村医疗问题。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卫生筹资的重要渠道,它是否健全,将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农村医疗保障体制,首先要继续走合作化的医疗保健道路。合作医疗保险组织应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其次应当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建设。第三应当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配套制度的建设,一方面包括与农村医疗保健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包括对医疗工作人员的配套服务建设,再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地区,进行医疗制度改革的探索,引进保险机制。(3)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最低纲领;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制度进行制度创新的迫切要求;是维护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权利,是避免农村产生两极分化的有效途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以省为主体,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支持。各省可以设立不同的保证线,发达地区可以高—些,贫困地区可以低一些。具体标准要参照当地居民维持最低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支出来确定。
12、义务教育实施的保障措施是什么?
答:〈1〉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包括全日制小学和普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形式简易小学或教学点、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弱智儿童辅读学校、工读学校等。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设置应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3〉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类学校的经费开支定额,学生人均的公用经费开支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和校舍建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配置等标准
〈4〉义务教育的经费。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筹措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
〈5〉义务教育的师资。实施义务教育,必须建设一支质量合格、结构合理并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13、如何解决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
答:(1)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应当正视农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有针对性地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功能使我国的公共教育投资向农村倾斜。
(3)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重视农村教育的质量。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生的师生比,增加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4)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农村成人教育。
(5)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降低其对农村教育的负面影响。
第四篇:电大证据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3年证据学答案
一、选择题
1.水审、火审主要存在于(神示证据制度)。
2.下列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有(证明对象、证明标准、推定)。
3.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4.欧洲中世纪盛行的证据制度是(法定证据制度、形式证据制度)
5.从证据分类上说,凡是证明被告人有罪并应从重处罚的证据,都是(有罪证据、直接证据)。
6.我国古代刑讯的施用对象是(被告人、控告人、证人)
7.下列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中,不存在回避问题的有(翻译人、鉴定人、书记员)
8.属于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有(排除违法性的事实、量刑情节、程序事实)
9.口供的收集方法主要是(讯问)。
10.下列证据中不可能成为直接证据的有(物证)
11.询问不满18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12.可能成为传来证据的有(直接证据、间接证据、证人证言)
13.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言词证据)。
14.我国刑事诉讼中对公诉案件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15.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16.收集证据的主体有(辩护律师、公安机关、自诉人)。
17.英美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盖然性优势)
1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特点有(复杂性)
19.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方承担证明责任。
20.可能成为间接证据的有(物证、书证、被害人陈述)
1.证据的取舍及其证明力,由法官或陪审团根据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断,这称为(自由证证据制度)。
2.西方国家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制度有(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证据是(口供)
4.证明的构成环节有(证明客体、证明责任、证明方法)
5.法定的证据种类是法律按照证据事实的(表现形式),对证据所作的具体分类。
6.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包括(犯罪构成要件事实、量刑情节事实、程序法事实)
7.鉴定结论在证据分类中是(人的陈述)
8.在我国现行立法中,适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的有(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9.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证明责任应当由(被告)承担。
10.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有(物证、书证、视听资料)
11.对被告人的口供不能轻信,但经过查证属实后,(可以)成为定案的根据。
12.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13.根据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14.当事人的陈述包括(原告陈述、被告陈述)
15.不能反映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书证是(间接证据)
16.在诉讼中,鉴定人产生的方式有(司法机关指派、司法机关聘请)。
17.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18.视听资料同时具有下列哪些证据的部分特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物证、书证)
19.刑事自诉案件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是(自诉人)
20.在刑事诉讼中,常见的直接证据主要有(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现场目击者的证言)
1.合法的刑讯逼供主要存在于(法定证据制度、形式证据制度)之下。
2.下列不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有(犯罪的概念)
3.根据诉讼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4.被害人陈述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种类。
5.书证可能是(原始证据、传来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
6.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包括(公安机关、审判机关)。
7.当事人陈述特指(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一种法定证据类型。
8.审查判断物证的内容有:(真实性、相关性、合法性)
9.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下列陈述正确的是(三大诉讼具有统一的证明标准)。
10.询问证人的主体有(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
11.检察院的起诉书称,郑某作案时已满18岁,他以带孩子为名,当船行至水库中央时,故意将刚满一周岁的女婴抛入水库,使其溺水而死。本案公诉人在法庭审理时应主要证明哪些事实(郑某作案时已满18岁、郑某的行为系故意、该女婴已因溺水而死亡)。
12.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有(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科学定律、生效判决确认的事实)。
13.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能够作(被害人、被告人、当事人)。
14.不可以成为被害人陈述的主体的有(法人)。
15.下列属于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是A.法律关系消灭的事实
16.在我国,可以提供证人证言的人员范围有(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非当事人、目击人)
17.鉴定结论在诉讼中可能成为(直接证据、言词证据)。
18.当事人承认的分类有(全部承认、默示的承认、诉讼外承认)。
19.周某向公安机关陈述,其兄亲眼目睹王某持刀杀了赵某。周某的证言属于(控诉证据、直接证据、传来证据、言词证据)。
20.视听资料的特点有(形象性、直接性、综合性)。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论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包括实体要件事实和程序要件事实。1.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一般的犯罪行为构成要件有四个: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更具体形象来说,可以概括为“七何”:何人、何时、何地、何法、何因、何果、何事。
即何人因何因在何时、何地,用何法做何事,产生何果。2.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事实,分为法定情节事实和酌定情节事实,具体包括:(1)从重处罚的事实(2)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事实3.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4.刑事诉讼程序事实
2.论述诉讼证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诉讼证据,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此概念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从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方面看,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性);第二,从证明关系看,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凭证,是用来认定案情的手段(关联性); 第三,从表现形式看,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诉讼证据是客观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合法性)。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有:
1.客观性: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客观性是证据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
2.关联性: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
3.合法性:也称证据的许可性,指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即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3.论述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区别。(1)共同点:在证据分类上同属人证。(2)不同点:第一,主体不同。鉴定人是不知道案件真实情况且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证人只需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无需具备专门知识。第二,属性不同。鉴定结论具有可替代性;证人证言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三,内容及形成时间不同。鉴定结论是对专门问题的判断结论,形成于案发后;证人证言是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形成于案发过程中。
4.论述我国诉讼法对证明标准的规定与特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1条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三大诉讼的证明标准是统一的,即一元化。
5.试论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运用间接证据,必须遵守以下规则:(1)必须审查每个间接证据是否真实可靠。(2)必须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的内在联系,防止把那些与案件毫无关系的材料,当作间接证据加以收集和运用。(3)必须审查各间接证据之间是否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4)所有的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作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必须具有肯定性和真实性,并且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
1.在学理上,证据有哪些分类?
(1).以证据的来源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2).根据证据事实形成的方法、表现形式、存在状况、提供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3).根据证据的内容和作用,可将证据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4).依据一个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可将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5)根据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
2.论述证明对象的特征。
证明对象是证明活动中需要证明的事实,又称待证事实或者要证事实。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指司法人员和诉讼当事人及其律师在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其特征有四:
(1)证明对象是与当事人的主张相联系的概念
(2)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联系
(3)证明对象是指需要证据证明的要证事实。
(4)证明对象是法律规定的要件事实。
3.试述证人证言的特征。
证人证言的特征有:(1)内容:证人证言必须是证人对案件事实所感知、记忆的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人对案件情况的分析、判断、评论等,不是证人证言
(2)证明力:证人证言具有不稳定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一是言词证据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即易受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影响干扰;二是可能遇到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三是证言的星辰过程每个阶段可能有误差。
(3)主体:证人具有不可代替性,只有了解案件情况的人才能成为证人。另外,由于证人具有不可代替性,在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证人优先”的原则。
4.试述证据的特点。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1.客观性: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客观性是证据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
2.关联性: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
3.合法性:也称证据的许可性,指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即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证据的特征是由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这三个因素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客观性和关联性是证据的内容,合法性是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客观性和关联性的法律保证。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表明了证据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实际上就是我们收集、审查和判断每个证据的基本标准。
5.论述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1.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或自诉人承担。
(1)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与其承担的控诉职能相联系。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否则,法院将会作出无罪判决。
(2)公安机关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程序法事实。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必须就所认定的犯罪事实提供准确、充分的证据。
(3)自诉人向法院提出控诉,必须提供证据。否则法院将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即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但犯罪嫌疑人并不享有沉默权。
3.在下列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1)涉及“资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
(2)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如果他提出反诉,对反诉要承担证明责任。
(3)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4)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被害人也可提出请求,此时也负有举证责任。
1.论述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1.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或自诉人承担。
(1)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与其承担的控诉职能相联系。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否则,法院将会作出无罪判决。
(2)公安机关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程序法事实。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必须就所认定的犯罪事实提供准确、充分的证据。
(3)自诉人向法院提出控诉,必须提供证据。否则法院将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即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但犯罪嫌疑人并不享有沉默权。
3.在下列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1)涉及“资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
(2)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如果他提出反诉,对反诉要承担证明责任。
(3)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4)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被害人也可提出请求,此时也负有举证责任。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此可以作以下理解:
(1)据以定罪的证据均亦查证属实;
(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
(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
(4)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3.论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意义。
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情况,向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即通常所说的口供。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确定侦查范围;
(2)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和辩解意见,可以祈祷兼听则明的作用;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对查明案件事实也有一定的作用;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检举揭发,有利于公安、司法人员发现新的情况和线索,查破案件,使隐藏很深的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4.论述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1.在证据的收集中,要努力寻找、发现并尽可能地获得原始证据。司法和执法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追根求源,尽最大努力去发现原物、原件,直接听取原始证人、当事人的口头陈诉,以获得对案件事实的最深入的了解。即使在无法取得原始证据的情况下,也应尽可能地获取最接近案件事实的传来证据。
2.传来证据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传来证据的运用,首先要树立起传来证据也是证据的观念,不要对传来证据视而不见。其次,要充分发挥传来证据的作用。传来证据是从原始证据派生而来的,收集到传来证据,可以寻根溯源,找到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还可以与原始证据互相印证、核实,增强原始证据的证明力;在难于收集到原始证据的情况下,可以用传来证据代替原始证据;传来证据经审查核实,也可以用作定案的根据。但是,运用传来证据时,除遵守一般的证
据规则外,还应遵守相应的特殊规则:
(1)来源不明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2)在运用传来证据时,应采取传闻、转抄、复制次数最少的材料;
(3)只有传来证据时,定案必须持慎重态度,对案件事实不能轻易作出结论。
5.推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推定是法律所直接认可或间接认可的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特殊规则。
(2)推定应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推翻,因而与证明责任紧密相连。
(3)推定既可以依法律规定进行,又可以按经验法则进行。
(4)推定既须有前提事实,又须有推断事实。
(5)不同的推定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三、案例分析(20分)
一、甲、乙、丙三人于1997年1月5日共同盗窃塑料薄膜,价值5000元。案发后乙、丙二人逃跑,甲归案并如实陈述了三人共同盗窃的犯罪事实。乙的妻子和丙的姐姐分别向公安机关陈述了甲、乙、丙三人于1月5日晚到乙、丙两家窝藏赃物的经过和赃物的外部特征。根据乙妻、丙姐的陈述,公安机关查获了赃物,所获赃物同失主的陈述和被告甲的供述相互印证。
问:(1)指出本案证据分别属于哪些法定证据种类?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属于间接证据?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根据本案中所获得的证据,对被告人能否定罪?
(1)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甲的供述证人证言:乙妻、丙姐的陈述物证:赃物
被害人陈述:失主陈述直接证据:甲的供述;乙妻、丙姐的陈述间接证据:失主陈述;赃物
(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 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可以定罪,达到证明标准(分析略)
二、在陈甲诉李乙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种证据:
(1)陈甲出具的由李乙签名的借条一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甲人民币3000元整,一个月以内返还。1999年3月20日。
(2)李乙的同事乔丙的证言。乔丙证明,他在1999年3月21日听李乙说,李乙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旅游时用。
(3)李乙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李乙说:“我在1999年3月20日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向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
(4)李乙的朋友张丁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乙在1999年3月底与张丁到五台山旅游时向张丁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
在上述证据中,请指出哪些是原始证据?哪些是传来证据?哪些是言词证据?哪些是实物证据?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对当事人陈甲的关于李乙向其借款的主张来说,哪些是本证?哪些是反证?
1.原始证据有陈甲出具的李乙签名的借条、李乙的陈述;传来证据有乔丙的证言、张丁的证言
(二人均是转述李乙的陈述)。
2.实物证据有李乙签名的借条;李乙的陈述、乔丙的证言、张丁的证言。
3.直接证据有李乙签名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陈述;间接证据有张丁的证言。
4.就“陈甲关于李乙向其借款的主张”来说,本证包括陈甲出具的李乙签名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陈述;反证则无。
三、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山)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有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肖山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5点55分回厂。侦查
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车的赵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肇事。
问:上述案例中哪些属于直接证据?
(1)直接证据有:A.妇女张某的证言;B.司机刘某的陈述;C.与司机同车的赵某的证言;D.法医的鉴定结论。
(2)辩护证据有:A.地上刹车的痕迹;B.摔坏的手表、里程碑和出车表三个书证所证明的内容(共同构成一个辩护证据);C.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有二辆解放牌卡车经过事故现场;D。司机刘某的陈述;E。与司机同车的赵某的证言。
第五篇:基础会计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明确会计工作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A.会计主体 C.会计分期 的账户一定是()A.资产类账户 C.相互关联的账户
B.权益类账户
D.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B.持续经营 D.货币计量
2.复式记账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其登记3.某企业10月末负债总额1500万元。11月份收回应收账款150万元存入银行,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200万元,预付购货款100万元。该企业11月末负债总额为()A.1300万元 C.1600万元 A.重记经济业务 C.借贷方向相反 A.制造费用 C.财务费用
B.1350万元 D.1850万元 B.漏记经济业务 D.借贷金额不等 B.管理费用 D.营业费用 4.通过试算平衡能够发现的错误是()
5.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期间费用的是()...6.在实地盘存制下,甲材料期初结存成本为2000元,本期购进材料成本为5000元,期末盘存材料成本为4000元,本期发出材料成本为()A.2000元 C.4000元
A.本期实现的净利润 C.本期实现的利润总额 A.调整账户 C.集合分配账户 A.收款凭证 C.收料单 A.预付保险费 C.支付借款利息 A.无余额 C.有借方余额 A.转账凭证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B.3000元 D.6000元
B.本年累计实现的净利润 D.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 B.盘存账户 D.计价对比账户 B.科目汇总表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B.收回应收账款 D.应付投资者利润 B.有贷方余额
D.借方、贷方均有余额 B.现金付款凭证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7.“本年利润”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表示()
8.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类,“累计折旧”账户属于()
9.下列会计凭证中,属于原始凭证的是()
10.下列经济业务中,应编制转账凭证的是()
11.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后应()
12.现金日记账借方的登记依据可能是()
13.“主营业务收入”明细分类账账页格式适于采用()A.三栏式 C.借方多栏式
A.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B.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账核对 C.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核对 D.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 15.下列报表中,属于静态报表的是()A.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A.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C.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A.利润=收入-费用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D.利润=收入-成本
18.下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应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是()A.存货 C.应收账款
A.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B.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C.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采用先进先出法 D.当期销售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配比
20.某企业购入材料一批,买价为4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6800元,运杂费为12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付讫,材料尚未运达。其正确的会计分录是()A.借:材料采购
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0 贷:银行存款
000 B.借:原材料
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0 贷:银行存款
000 C.借:材料采购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0 管理费用200 贷:银行存款
000 D.借:原材料
000
B.贷方多栏式 D.数量金额式
14.下列各项中,属于账实核对的是()
B.资产负债表 D.利润分配表 B.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D.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 16.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是()
17.反映会计基本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会计等式是()
B.货币资金 D.固定资产原价
19.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原则要求的是()
贷:银行存款
00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有()A.资产、负债、利润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B.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D.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是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E.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22.下列经济业务中,引起资产项目此增彼减的有()A.从银行提取现金 C.收回应收账款存入银行 E.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23.下列项目中,属于会计核算专门方法的有()A.财产清查 C.填制和审核凭证 E.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4.原始凭证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有()A.凭证的名称 C.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
B.填制凭证的日期
D.单位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字盖章 B.成本计算 D.登记账簿
B.以银行存款购买材料 D.以银行存款购买设备
E.经济业务的内容(含数量、单价和金额)
25.下列账户的明细分类账应采用三栏式格式的有()A.“材料采购” C.“应付账款” E.“营业外支出”
26.下列项目中,属于财产物资盘点方法的有()A.实地盘点法 C.核对账目 E.实地盘存制
27.下列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属于负债类账户的有()A.“应付账款” C.“预收账款” E.“长期应付款”
28.下列属于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关的原则有()A.谨慎原则 C.配比原则 E.清晰性原则
29.下列账户中,与“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存在对应关系的有()A.“现金” C.“预收账款” E.“预付账款”
B.“应收账款” D.“预收账款”
B.永续盘存制 D.技术推算盘点法
B.“预付账款” D.“短期借款”
B.相关性原则 D.历史成本原则
B.“应收账款” D.“本年利润”
30.下列各项中,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有()A.制造费用 C.营业外收入 E.主营业务收入
五、业务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38小题30分,39小题10分,共40分)38.资料:M公司为生产加工企业,从2007年初开始生产加工甲产品和乙产品。
(1)从仓库领用材料35 000元,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18 000元,生产乙产品领用材料17 000元。
(2)结算本月应付生产工人工资15 000元,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甲、乙产品共耗用生产工时500小时,其中:甲产品生产工时3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200小时。
(3)按应付工资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
(4)本期发生制造费用8 000元,按甲、乙产品耗用生产工时比例分配。
(5)甲产品200台全部完工,其生产成本总额为33 060元。结转已完工入库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6)本期销售甲产品180台,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单价为210元,该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价税款尚未收到。(7)结转本期已销售甲产品180台的生产成本。(8)经批准,将现金溢余5 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9)用银行存款支付对外捐赠款3 000元。
(10)按照规定计算出本期应负担的产品销售税金为1 200元。
(11)经批准,将盘亏原材料1 000元的60%转作管理费用,其余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12)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所得税税率25%)。
(13)期末,将本期发生的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14)期末,将本期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15)期末,结转本期实现的净利润。
39.资料:2007年12月,W公司发生的错账及登账情况如下:
(1)按照购货合同规定,以银行存款78 000元向光华工厂预付材料款。
在过账时,“预付账款”账户记录为87 000元。(2)用现金支付车间管理人员工资600元。(3)计提行政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7 000元。(4)结转已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48 000元 其中:(2)、(3)、(4)笔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错误。
要求:指出上述错账应采用的更正方法,并编制错账更正的会计分录(不登账)。
B.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
1.A 2.C 3.A 4.D 5.A 6.B 7.B 8.A 9.C 10.D 11.A 12.D 13.B 14.A 15.B 16.C 17.B 18.D 19.A 20.A
21.CE22.ABCD 23.ABCDE 24.ABCE 25.BCD26.AD 27.ACDE 28.BE 29.ABCD 30.BCDE
五、业务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38小题30分,39小题10分,共40分)
38.资料:M公司为生产加工企业,从2007年初开始生产加工甲产品和乙产品。2007年发生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8000 生产成本——乙产品 17000 贷:原材料 35000(2)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9000 生产成本——乙产品 6000 贷:应付工资 15000(3)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260 生产成本——乙产品 840 贷:应付福利费 2100(4)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4800 生产成本——乙产品 3200 贷:制造费用 8000(5)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3306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33060(6)借:应收账款 44226
贷:主营业务收入 37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426(7)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29754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29754(8)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0(9)借:营业外支出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10)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200 贷:应交税金 1200
(11)借:管理费用 600 借:营业外支出 4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12)借:所得税 1461.5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461.5(13)借:主营业务收入 37800 营业外收入 5000 贷:本年利润 42800(14)借:本年利润 36915.5 贷:主营业务成本 29754 管理费用 600 营业外支出 34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200 所得税 1961.5(15)借:本年利润 5884.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884.5 39.1、采用划线更正法。
2、采用红字更正法。红字冲销: 借:制造费用-600 贷:现金-600 蓝字更正: 借:应付工资 600 贷:现金 600
3、采用红字冲销法。借:管理费用 63000 贷:累计折旧 63000
4、采用补充登记法 借:原材料 43200 贷:材料采购 4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