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开发要找突破口
扶贫开发要找突破口
孙小兰
2013-2-17 10:30:53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15日 03 版)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日前在京召开“中国扶贫开发调查研讨会”,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国务院扶贫办的专家以及广西富川、贵州威宁和江西赣州三个地区的代表和相关专家100多人,展开了多角度、深层次的交流。
对于江西赣南如何发展,中央党校经济学部陈宇学副教授认为,赣南是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区,还属于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地区,脱贫发展不能沿用传统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而应该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赣南新发展的战略定位,走绿色富裕之路。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石霞教授主张,赣南地区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求突破:以稀土、钨为基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森林资源为基础,发展竞争优势产业;以环境资源为基础,发展特色服务产业。
广西富川是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且极易返贫。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施红教授认为该地区应该通过土地整合流转,破解扶贫难题,况且富川的经验和问题对从国家层面上考量西部贫困山区、国家级扶贫县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其一,国家可考虑设立县域经济发展基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其二,对贫困地区优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其三,增加对贫困人口的目标瞄准性,把开发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结合起来;其四,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其五,通过财政体制的改革完善,清理和归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
威宁地区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的国家扶贫开
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潘云良教授提出,提升人的素质是扶贫的关键,应该把培育和积累人力资源提升到扶贫战略的高度,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撬动经济发展的大局。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孙小兰教授综合比较了广西富川和贵州威宁的发展状况和条件,提出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将为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今后的产业扶贫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龙头企业带动,鼓励合作组织、其他组织参与。公司+农户是基本形式。
第二篇:选找教学突破口
选找教学突破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杨源中心小学
高振增
主要内容:选择最佳教学突破口,给学生搭建阶梯,有利于学生顺利理解课文,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最佳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突破口、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正文:
所谓突破口,也就是切入点,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发挥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突破口的选择,有利于提供和调控学生思考方向,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所以教师要选择最佳突破口,给学生搭建阶梯,有利于学生顺利理解课文。作为教学条件较差的农村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更应如此。
选择最佳的教学突破口,就是教者致力于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最佳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选择最佳教学突破口,就是从激发学生心理倾向出发,以巧妙的角度、切入的新异,呈现出新颖不俗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语文阅读教学找准突破口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一个好的切入口如同抽丝线剥茧之初的丝头,只要能找到这个丝头,就能有条不紊地一层层剥去茧的丝线,最后终于得到茧。如何选找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一点探索,现在简单地介绍一下几点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以文章的作者为突破口
有许多美文的作者,对孩子们都是很陌生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在课前用故事的形式,简介作者,拉近作者与孩子的距离。如教学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之前,我用故事的形式简介作者,有这么一个小孩,小时候家里很穷,平时根本没有白面吃,更不用说是大米饭了。只能是吃一些窝窝头呀什么的。有一年夏天,这个小孩去拾麦穗,母亲把麦穗磨成面粉,贴了一锅死面饼子。吃完饭后,他还想吃,于是又偷了一块吃,让母亲看到了,追着要打他。他当时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连忙逃到房后,往小溪中一跳。母亲没有法子来捉他,只好站在水坑边上,看着儿子把剩下的白面饼子津津有味地吃完。最后母亲也笑了。就是这样一个穷小子,后来来到城里,跟着叔父,每天下课后还要上两个补习班,一个是古文,一个是英语,每天要上到晚上十点,这样坚持了八年,到了十九岁时考上清华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官费留学,到德国留学十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精通六国语言,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他就是季羡林老先生。季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还是一位散文大家。在坐的同学每一个的生活情况都比季羡林先生好,而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文学界泰斗。我想在坐的各位经过努力也一定能有所作为,你们认为你们能行吗?“行!”孩子们的回答是那么的响亮。“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季老到德国的美丽城市哥廷根去走一走。”这就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教育。高高在上的学者他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他能够成为一位伟人,一位学者,那么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位杰出的人。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从中也明白,成功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而是要经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作为。从而达到一举三得。
二、以文章的题目为突破口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涵盖了文章的所有内容,有的文章的题目中的词语是文章理解上的难点,或是直接揭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等,我们只要对题目进行充分的研究,教学思路就有了。如:《将相和》教学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又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我在教学时抓住“为什么要借箭?”“谁向谁借箭?”“怎样借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题眼”设计问题,让学生从整体着眼,直奔课文重点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以重点词为突破口
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注重词句的理解,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句子及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抓住“沉默、颤抖、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这几个词的描写,体会阮恒当时的复杂心情。首先是犹豫:是献血还是不献血,不能马上作决定,所以有“一阵沉默”,接着是害怕:献血对阮恒来说毕竟是头一回,显得很神秘,很可怕,所以阮恒的手是“颤抖地举起来”;然后是担心:阮恒在举手的过程中突然想到输了血会死,又非常担心,自己死了怎么办?所以把手“又放下去”;最后是下定决心:当阮恒想到同伴的生命急需挽救的时候,毅然决定输血,所以他的手“又举起来”。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真切地反映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阮恒献血时抓住“啜泣、捂住、摇头、呜咽、掩盖、又摇头、哭泣、制止” 进一步体会阮恒内心的痛苦。这样在引领孩子们紧抓课文重点词反复品味的基础上,不断丰满阮恒的形象。
四、以重点句为突破口
在文章中,往往有一个句子,或统领全文,或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最能表现全文主题、情感特点,这就是我们要抓住的关键句。我们让学生自己找出最能表现全文主题或人物特点的词句,以此为教学突破口,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检阅》这篇文章时,“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称赞,观众们是怎样说的? ”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师:此时,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为什么他能赢得观众的称赞?(师:板书问号)生2:本来只夸奖博莱克,现在为什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呢?(师:板书问号)而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逐个解决问题。从而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又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季老重返德国时,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在课文中找到这句话,划出来。生:“多么美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而后请同学们朗读,读出感叹号的语气。让生再次读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些句段体现景色的奇丽,哪些句段体现了民族的奇特?划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把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都体会到了,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因此找到了突破口,就找到了领,就会有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五、以表达方法为突破口
以往的教学,教师注重的往往是如何教语文,重点思考的是如何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引导学生用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知识是教之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课堂中课文的教学,使学生达到理解语文知识并加以运用,进而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表达方法也是我们教学突破口中常常要着力的地方,文章中往往有一些能够抒发作者情感的美文,运用了一些表达方法。我们就可以以这些美文为突破口,先让学生找句子,再体会,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而后仿写。例如:《山雨》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生:“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先让学生体会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那大家能否仿写句子“雪像_____________。”许多诗一样的语言从孩子的笔尖流泻而出。有的同学写到:“雪像一朵冰清玉洁的小花,从天上悠悠扬扬地飘然而下。”有的同学写到:“雪像一个个小精灵,从天上飘飘悠悠地降临人间。”从而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选好文章的突破口学习理解课文,不仅是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的一种重要手段,更应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语文阅读能力。从现在我们教育的实际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远比教授学生知识重要。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阅读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8·11陈全席文章《自主选找教学突破口,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路径》
3、福建教育
第三篇:教学要善于选择突破口专题
“教学要善于选择突破口”
——语文课中的模拟法及其他怎样提高学生语文的主体积极性呢?我根据义务教育新教材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特点及目
前学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尝试,采取了摸拟法、课前五分钟讲演法等教学方法,收到了良 好效果。
模拟法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某一角色,从中体验人物的内心活动、作品的主题思想、写作艺术等,从而 进一步体会深刻的道理。模拟法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情感参与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
课文片断模拟法就是模拟课文某个重要片断的某些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从而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 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模拟法大都属即兴表演,且表演的只是课文片断,难度不会太高,也不会占用太多教学
时间。这种表演一般安插在讲课之中进行。首先,给扮演角色的同学几分钟时间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
感情及相应的动作、台词等。
全文改编模拟法也就是编排课本剧。即把课文改编为剧本,然后分组加以排练,再上台表演。一般要求改 编成短小精悍的独幕剧,语言简洁,有个性,能较准确地表现原作的主题思想,服装、道具、布景等相对简单
。基于学生目前的水平,要求不宜过高,只限于模拟。同学们第一次表演的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就给我留下
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一篇古文,要求翻译全文,完成背诵及课后练习,这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用一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对重要文言字词的理解,然后翻译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及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课后布置学生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而且分组进行课外排练,教师给予必要的指
导,并准备在第二课时表演。同学们不仅认真改编了课文,设计了相应的台词、动作,而且除了扁鹊、蔡桓公
和蔡桓公的使者外,还增加了蔡桓公的两名侍卫,表演的时候,分立蔡桓公左右,这就大大增添了他的“威风
”,可见同学们的独具匠心。道具很简单,就是蔡桓公坐的“龙椅”。表演认真、大方,故事情节连贯,台词 采用的是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结合,表达较清楚。特别是扮演蔡桓公的同学,不仅台词简洁、个性化,且在举手
投足间演尽了蔡桓公的自信自傲,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心理。当然同学们的表演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弱点、不足。但作为第一次,如此的自编自导自演已属难能可贵,因此我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并加以鼓励。表演后,我还利用剩余的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们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道理,再次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课后作业则布置学生背诵课文。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改编和表演,已经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都能较
快地完成背诵任务,而且记忆深刻。这样,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且不仅锻炼了同学
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在这之后,我又进行了类似的几次尝试,如《变色龙》、《宋定伯捉鬼》等,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教学法需要较充裕的教学
时间,所以教师应注意对时间的安排和掌握。
此外,我还采用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法。利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轮流让学生上台讲话,或讲故事、说笑话,或猜谜、朗诵,或即兴表演,时间不超过三分钟。要求态度大方自然,声音响亮,表达清楚。由于这
种活动趣味性较高,所以一开始就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一旦同学上台演讲后,我就三言两语总结一下,然后巧妙地导入当天的语文学习,及时地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本上。
“教学要善于选择突破口”(英国教育心理学家彼得·菲利普语),课前三分钟演讲法和模拟法,以学生 的兴趣为出发点,尽量调动起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之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等方
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然而,它们还只是教学上的一种尝试,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总之,学好语文是个
艰苦漫长的过程,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语文教学方法等着广大师生去探索,去实践
第四篇:扶贫开发要顺势得法有序
扶贫开发要顺势得法有序
刘凯
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要“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四川省南江县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围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工作主题,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值得思考。
一、扶贫开发前提在顺势借势
“势”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判断;“势”是一种发展态势,也是一种历史机遇。顺势借势,就是科学认知机遇、准确把握机遇,在抢抓机遇中形成新的优势、实现新的发展。由于历史欠账多、发展底子薄、造血功能差,南江的发展仍是低基础上的新发展、增长仍是低水平上的新增长、进步仍是低起点上的新进步,基本县情要求我们必须抓好扶贫,根本任务决定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最大实际促使我们拼抢机遇。南江扶贫开发,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登高望远谋势。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谋全局。南江扶贫开发若仅靠自身力量推进,不仅过程长、成本大、见效慢,而且同发达地区差距会更大,抓住机遇不仅能加快,而且会事半功倍。全县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知责之心、担责之能、履责之行,不断提高捕捉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创造机遇的能力;要组织专门力量学习政策、研究政策、对接政策、细化政策、培训政策、宣讲政策,将国家普惠政策和特殊政策最大程度地转化为项目、转化为加快南江发展的资源和财富;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一线情况和阶段特征,使决策达到愿与事相
一、人与事相宜、时与事相适;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活动常态化;要强化垫背意识,立足当前,狠抓长远,多干打基础、谋长远、利百姓的事。
二要眼观六路谋市。环境千变万化,机遇稍纵即失。市场经济条件下,机遇无处不在,需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才能抢占先机,否则就会错失良机。扶贫开发的基础在改善民生,重点在产业发展,核心在增收致富,出路在市场拉动。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市场规律,对接市场需求,做强市场商品,发展市场经济。向上看,要吃准摸透市场行情,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向下看,要突出南江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做大主导产业,扩大市场份额;向前看,别只想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要多思考长远发展、长期规划、长年打算;向后看,边前进边回顾,边推进边总结,力求扬长避短、难中求进;向外看,向先进典型学习,取长补短,少走弯路;向内看,多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增强抓扶贫开发的主动性。
三要沉下身子谋事。毛主席说,“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机遇是一种可能性,不是现实性。机遇多,但利用率低,产生的效果不一定好;机遇少,但利用率高,往往会产生奇迹,关键要在实干中利用和转换机遇。全县各级干部要沉下身子,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要围绕“四个特别”,加快机关效能建设,采取铁的手段,彻底根除“醒得早、起得晚”,“说得多、做得少”,“出经验、不出成果”,“思想解放、行动迟缓”等痼疾。要始终保持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以主动出击的战斗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做一个积极主动的执行者,领导苦抓,部门苦战,干部苦干;敢于吃苦,敢于吃亏,敢于吃硬;稳住心神,坐稳板凳,扎稳马步,不讲困难讲实干,不讲条件讲发展,不讲得失讲奉献,主动出击,创新突破,逗硬落实,奋发有为。
二、扶贫开发重点在有序开发
客观地讲,南江扶贫开发形势严峻,无论是GDP,还是人均纯收入,都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甚远相差太远。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返贫现象广,整体贫穷落后,是我们的基本县情,如果面面俱到,很难突破。要坚持“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更加注重“造血”,抓重点、抓关键、抓根本,这是我们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
一要改造大环境招财。分析南江贫穷落后的原因,最根本的是生产生活条件差,生产要素吸咐能力弱,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处于“净流出”状态。农村要跨越发展,就要改变“空壳”状态,积极筑巢引凤,以环境的改善回引发展要素,使农村重焕生机与活力。要坚持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在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实行城乡规划同步、政策同等、措施同力、发展同步。要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农村“畅通、命脉、动力、信息、生态、安居”等六大基础工程,推进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住居环境更优化。以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为载体,改良耕作条件,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同时,配套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回引务工人才,推进优势资源向农村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用“洼地”招财带农民发财。
二要发展大产业育财。实践表明,产业是支撑地方发展的基石。纵观南江农村,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粮猪二元结构突出,成本高收益低、增产不增收,只能饱肚子、不能富袋子,面临着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缺乏、特色经济规模小等诸多问题。南江要大发展,必须培育大产业。要按照“绿色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生态旅游为龙头”的思路,依托大交通带来的人气效应、支撑效应、带动效应,围绕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区域影响力等核心要素,突出优势抓产业,依托项目抓产业,把握市场抓产业。从通道经济功能分区出发,着眼发挥南江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抓好现有品牌产业的规模扩张和一村一品、一业一企、一产业一品牌的创建工作,重点抓好光雾山旅游园、乐坝工业园和特色农业园建设,努力把南江建成全省重要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基地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努力建成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周边大中城市厨房补给地、城乡居民日常用品加工地。
三要培育新农民生财。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扶贫开发的主体,抓扶贫开发就得从提高农民素质这个根本入手,授人与渔。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整合农口、科技、教育、卫生、司法、群团等培训资源,以技能培训为载体、特色产业为依托、培养科技示范户为重点,拓宽培训渠道,完善培训机制,重点开展农业科技、转移就业和发展创业三大培训,实施“绿色证书”、“科技培训”等工程,打造技能民工,培育新型农民。将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加快南江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巩固提升基础教育,尽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借灾后重建项目,优化农村教育环境,稳步推进“小学进乡、初中进镇、高中进城”。要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职教攻坚,确保职高人数逐年增加,确保初中毕业生不能上高中的,全部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能;要从贫困学生开始,逐步实现免费职业教育。
三、扶贫开发关键在方法得法
因多种原因,南江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周期长,全县各级干部要自觉地肩负起扶贫和发展的双重责任,既要刚化举措实干苦干,又要讲究方法聪明地干;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要采取一切可行办法,努力实现扶贫和发展的双重目标,全面夺取扶贫和发展的双胜利。
一要坚持以点带面。以点带面,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一种工作推进方法,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国家层面,从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就是以点带面的范例;从南江来看,抓槐树、九泉等扶贫重点村建设,目的在于先行试点、探索经验,后整村推进、联片开发。在规划上,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先有计划地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扶贫开发重点村、示范片,后逐村推进、整体脱贫。在步骤上,坚持先易后难,先抓典型引路,后抓面上推广;先抓基础改善,后抓亮点培育;先抓园区建设,后抓联片开发;先抓积极性高的,后抓行动较慢的;先抓易成项目,后抓难点工程,抓关键人带多数人,等等。
二要坚持统筹推进。扶贫开发任务繁重,要学会弹钢琴,做到五个统筹:一是统筹建设规划,既要突出水山林田路等基础建设,又要突出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既注重公共公益事业,又注重个体帮扶;既要打基础、谋长远,又要抓当前、求实效,既要保持规划的权威性,又要保持规划的时效性,要实践中调整、完善规划。二是统筹建设项目。按照“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交通、水利、国土、农业、林业、以工代赈、扶贫、民政、教育、就业等项目,着力解决投入分散与重复建设的问题,努力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统筹建设力量。既要坚持政府以奖代补、又要坚持群众主体;既要从县乡下派干部,又要增强基层堡垒作用;既要强化部门帮扶,又要引导民间投入;既要保护群众利益,又要兼顾企业发展。四是统筹建设进度。既要明确责任给压力,又要排除阻力多帮助;既要倒排工期抢进度,又要保证质量抓安全;既在重点工程上花精力,又在民生细节上多留心;既要典型引路,又要政策推动;既要教育引导群众,又要惩处不力干部;既要加油鼓劲,又要严格问责。
三要坚持民生优先。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越是贫穷落后,越要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委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体党员干部要在思想行动上,带着深厚的群众感情,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解决“四难”为重点抓好民生工程。要从群众最盼的事抓起、最想的事做起、最怨的事改起、最难的事帮起、最急的事干起,着力抓好政策扶贫、新村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在民生工作中,要多一些政府行为,少一些功利色彩;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务实举措,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群众心声,少一些强奸民意;多一些调查研究,少一些主观臆断。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既抓生存环境的改善,又抓农民技能的提高;既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又抓生产方式的变革;既抓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又抓急难事、眼前事;既抓物质文明建设,又抓精神文明创建;既抓发展成果巩固提高,又抓机制建立防止返贫;既抓造血,又抓输血。
作者系四川省南江县委副书记、县长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第五篇:行测:填词题巧用“并列”找突破口
东莞中公教育
行测:填词题巧用“并列”找突破口
言语理解的逻辑填空中的一个难点是涉及词义范围的词语如何辨析,很多同学在做题过程中不知如何下手。其实,词义范围辨析中隐含着一些标志,能快速提醒我们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迅速定位答案,比如说表示并列关系的“和”“、”等,接下来通过例题讲述如何巧用这些标志寻找突破口。
标志一:“和”“与”
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长期的_____________过程中,其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_____________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间小调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_____________的流派。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演变 融汇 标新立异 B.演化 吸收 异彩纷呈 C.传承 借鉴 家喻户晓 D.积淀 汲取 风格迥异
中公解释:第一空无法排除,第二空和“精华”搭配用“吸收”或者“汲取”更加合适,第三空首先可以排除A、C,题干未提及也无法推出。而从题干中“风格与韵律”获得了各种精华,第三空形成的也应该是众多“风格与韵律”多的流派,可推知此空位突破口,应该选择一个包含“风格与韵律多样”的词语,排除D的只表示风格的“风格迥异”。
此题中“与”表示风格和韵律的并列,所以很容易推出后文要填的是一个包含二者的范围较大的词语,迅速排除只表示风格的“风格迥异”。
标志二:顿号
东莞中公教育
在过去六十年中,现代中国的建设走过一条_____道路,经历过无数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既有山重水复之_____,也有柳暗花明之转机。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环往复 迷惘 B、迂回曲折 困惑 C、艰难险阻 迷惑 D、跌宕起伏 困难
中公解释:第一空为突破口,由题意推知此处应填一个包含“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的词语,能够快速排除只表示艰辛的“艰难险阻”、只表示动荡的“跌宕起伏”和只表示摇摆与反复的“循环往复”,由此快速定位词义范围大的“迂回曲折”。
此题中三个顿号和“与”构成4个词语的并列,提示考生快速选择一个包含所有意思的大范围词,唯一答案就是B。
标志三:表并列的语义关系
原始森林的主要成分是树木,但如果没有缠绕在树木之前的藤蔓,没有那些______空间的灌木和杂草,没有那些______或蹲守于茂密丛林的走兽飞禽,这个原始森林也就_____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抢夺 飞越 名存实亡 B.抢占 栖息 徒有虚名 C.争夺 穿梭 名不副实 D.争占 寄居 朝不保夕
中公解释:第二空为突破口,“或”提示联合关系,选择“蹲守”的近义词或者一致词,“蹲守”用在此处将动物拟人化,形象色彩较浓,排除B“栖息”。后文“飞禽
东莞中公教育
走兽”很明显地提示不能用“飞越”,因为走兽不能飞,排除A。第三空“朝不保夕”完全不合题意,答案确定为C。
此题表示并列语义关系的“飞禽走兽”提示要选择适合所有的范围较大的词,排除“飞越”,再结合其他空可以迅速定位答案。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在辨析词语时,考生要对表示并列关系的标志有一定的敏感度,看到相应的标志马上反应词义范围辨析,这样能在快速排出干扰选项,定位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