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薄弱、最突出、最严重”传递强农新信号
最薄弱、最突出、最严重”传递强农新信号
2014年01月12日10:33新华网 我有话说(205人参与)
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记者杨玉华)连日来,一些省份召开农村工作会议,重视“三农”、锐意改革是总基调,这无疑是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积极回应。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作的“最薄弱、最突出、最严重”的判断,道出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紧迫形势,传递中央强农的坚定决心。
过去十年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但是,在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要求面前,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仍较低,“干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突出,农民仍无法摆脱增产难增收的困局。“最薄弱、最突出、最严重”的深刻阐述对于地方政府端正思路非常及时、针对性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干部仍以“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为主要考核导向,“工业招商侃半天、谈起农业一根烟”,嘴上重视“三农”,心里不敢为不想为不作为。因此,必须把指导思想统一到中央提出的判断上,牢固树立“三农”是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最薄弱、最突出、最严重”透露出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的决心。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没有局限于农业领域谋划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而是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四化同步和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考量,这意味着中央将在更大格局内统筹协调解决“三农”问题,打通更多资源和要素壁垒,调动更多力量补农业短板的步伐将加快。
“最薄弱、最严重、最突出”还传递出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信号。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内容涵盖了粮食安全问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谁来种地问题、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都是当前“三农”领域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和最尖锐的矛盾,触碰农村改革中深层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还明确了到2020年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这种不回避矛盾、敢于啃硬骨头的做法,给人信心,令人期待。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吹响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号角。相信必将有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村和农业集聚,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农业和农村发展也将早日谱写更美华章。
第二篇:最突出的感人的故事
世界上存在着种种故事,比如说有童话故事、有科幻故事、有神话传说、有爱情故事等等的故事,但是,最能让人心酸流泪、热泪盈眶的故事,我想那就是一幕幕的感人的故事。下面是最突出的感人的故事,欢迎参考阅读!
感人的故事1:康熙帝反对南北分治
清朝的康熙皇帝亲政的时候,还不到20岁,却遇到了很多麻烦事。当时有个叫吴三桂的汉军首领,因为为清朝夺取全国立了大功,被封为平西王,势力越来越大,后来又野心勃勃,以西南为基地发兵谋反,要与清朝争夺天下。他的队人多,又得到了其他地方的支持,气势汹汹。当时清朝刚刚稳定下来,对吴三桂作战,兵力、财力有很多困难。有的大臣就劝康熙皇帝不要派兵镇压,而是议和为上,实在不行,就把长江以南的地区让给吴三桂,实行南北分治。如果真那样,就又要出现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了。
康熙皇帝坚决不同意。他说,不管有多大难处,也要派兵平定叛乱,南北分治是绝对不许可的。于是,他亲自调集各种队,和吴三桂叛军较量,又采取各种手段分化瓦解,孤立首要,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顶住了叛军的大规模进攻,继而开始反攻。
吴三桂没想到年轻的小皇帝这么果断坚决,而且他自己又是名声极坏的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仗越打越糟,最后自己先病死了,叛乱也被平定了。事实证明,康熙皇帝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完全正确的感人的故事2:藏族英雄颇罗鼐
西藏地区很早以前就和内地有密切联系,有名的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的故事就是证明。到了元朝,西藏归入中国版图,正式由中央政府管辖。但是总有一些人,想把西藏分裂出去,制造**。这种行为遭到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
清朝的时候,有一年,西藏的几个有权势的人发动武装叛乱,杀害了执政官康济鼐并阴谋叛离清朝。清朝政府接到喇嘛的报告,立刻派兵平叛。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一时难以赶到。这时候,驻守后藏的执政官颇罗鼐挺身而出,率领9000精兵向拉萨进军,和叛军展开激战。部下有人担心他兵力单薄,难以取胜,劝他出钱请印度派兵镇压。他拒绝了,说:“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出兵平叛,协助朝廷安定藏地。”在、**和各寺喇嘛的支持下,颇罗鼐很快平定了叛乱,捉住了叛军头目,又协助赶到的清军处理各项事务。朝廷任命他为藏王,管理西藏。颇罗鼐执政20年,一直忠于国家,维护统一和藏地的安宁。他经常告诫要搞分裂的西藏内外势力:“大皇帝休养众生,重视黄教,**和我都受到重封,才有藏地的兴盛与安乐。这是人所共知的。你们不要做分裂的事。”
西藏和内地密不可分。现在有人还在鼓吹“西藏的独立”,这无论在全国还是在西藏,都是极不得人心的。
感人的故事3:孙中山号召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来的。在孙中山之前,也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像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徐寿等思想家、科学家,还有一些清朝的官员,都在想办法使中国强盛起来,但是他们大都是在清朝的“躯体”上进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孙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败和反动,认为只有推翻这个绊脚石,实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
1894年,孙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现属美国)创建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顾名思义,就是振兴中华的意思。孙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成立本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后来,他又经常不断地宣传振兴中华的思想。有一次,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还要说过:“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运命,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第三篇:与时俱进: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
与时俱进: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
我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与时俱进;同样,我们要进一步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成就,仍然需要与时俱进。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几天来,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概括,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共鸣。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代表们说,这是在总结了近年来我们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作出的精辟概括,也是进一步指导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方法论。我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与时俱进;同样,我们要进一步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成就,仍然需要与时俱进。
理论在与时俱进中不断丰富发展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宝贵历史经验。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党的发展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人民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历史。
正是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和特点,我们党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些党的思想理论,是对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现实的精确反映,是从不同时期的社会实践中升华出来的思想精髓,是指导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毛二可代表对记者说,“事实证明,这些党的思想理论在不同时期指导我们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完全正确的。”
不少代表在发言中结合本地区、本领域的实践谈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中审时度势,敏锐观察我国社会现实情况的变化,十分及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在思想理论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代表们从各个侧面谈到,改革开放29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才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中华民族才得以大踏步前进,满怀豪情地迎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代表指出。
实践在与时俱进中呈现勃勃生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必然带来社会实践的快速发展。
临沧,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长期以来因为基础差、底子薄发展缓慢。但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临沧地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用临沧市委书记李国伟代表的话说,“现在的临沧,山绿了,路好了,钱多了,人们有笑脸了”。2007年上半年,临沧全市就实现GDP57.1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财政总收入6.47亿元,同比增长2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1亿元,同比增长19.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42元,同比增长48.9%。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一可喜的变化?李国伟代表感慨地说: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工作,是取得这些可喜成绩的根本原因。
近两年来,陕西汽车集团销售额的年增长速度均超过50%,2006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88%。今年1至7月份,集团产销超过4.3万辆,同比增长104.06%,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说起被业界誉为奇迹的“陕汽速度”,陕西汽车集团董事长张玉浦代表总结说,这完全得益于我们与时俱进地转变发展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陕汽”提出了超越“自赢”和“共赢”的“德赢”理念,强调企业与商业伙伴、消费群体、社会利益之间应该以“德”为本,注重全方位的发展平衡,而非纯粹的商业关系。正是秉持“德赢”的发展理念,始终把用户利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的“陕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但没有减缓发展步伐,反而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成就。
临沧和“陕汽”的发展,只是我国各项发展实践的缩影。各个领域蓬勃发展的实践表明,在与时俱进的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正大踏步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迈进。
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党的思想理论将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继续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发展。
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为什么更要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李慎明代表指出,要清醒地看到,今天,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今世界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由于我们正在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这艘社会主义的巨轮驶向了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大海,我们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许多无法预料的严峻挑战。所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和创新正确的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积极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
毛二可代表指出,不同时期、不同有不同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现实会继续变化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将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也要继续丰富和完善,继续与时俱进。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李国伟和张玉浦代表向记者表示,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有效开展工作的指针。作为基层领导,他们将继续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带领干部、群众、职工不断开拓创新!
本报记者 肖国忠 发布时间: 2007-10-20 09:50 来源:光明日报
第四篇:最突出个性的求职信怎么写
求职者应聘找工作都会选择写个人求职信来推销自己。那么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求职信呢?专家建议,要突出个性化的求职信有四大要点不可少。
一是说明为什么应聘。
对此,要列举用人单位的优点及引人之处,要表达自己对加盟到该单位的渴望和对该单位真诚的关心,充分表达对单位历史、现状、未来的认识或对领导的关心将赢得单位对你的好感。但要得体、中肯,不可采用过分吹捧和有意讨好的言词,以免对方讨厌,反而不利求职。诚恳的表达,写一封吸引HR求职信机会就更大了。
二是要说清自己希望承担什么工作。
这里应说明所应聘的专业与岗位,但无须过于具体,太具体了容易缩小求职范围或与用人单位对不上口径。行文中要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以便使相类似的工作也有中选的可能。求职信的重点就是简洁得体。
三是要说明自己的条件、能力,表达对胜任工作的信心,这可以列举自己的专长和曾经获得过的成绩、荣誉等,表明应聘的必备条件,增强对方的信任感。
四是要注意措辞得体及突出个性的包装。
写自荐信既要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的特长、优势、能力有具体、充分的介绍,同时也要态度谦虚、语气委婉,做到自信而不妄自尊大,自谦而不妄自菲薄。言辞一定要诚恳、充满热情、有人情味,切不可枯燥、呆板、教条化。
成功的自荐信往往还在真实的基础上,通过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包装,达到不同凡响的效果。寥寥数语,有时会令用人单位刮目相看。好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可使自荐信文采飞扬。这个可以参考那些求职信范本的。
第五篇:历史上的十起最严重核事故
历史-------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在地震中受损并引发核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以下简称INES)共分7个等级。以下是根据INES等级列出的史上最为严重的十大核事故,严重程度从小到大,刚刚发生的福岛核事故也位列其中。
1.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INES 7)
1986年前苏联切
尔诺贝利核灾难
迄今为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发和反应堆熔毁事故仍旧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核事故的一个代名词,反原子能抗议者经常用“另一个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字眼儿警告世人
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疏散区。此次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为53人,另有数千人因受到辐射患上各种慢性病。
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严重程度超过克什特姆核事故,如果将核辐射扩散程度作为测量标准,这场核灾难的严重程度达到克什特姆核灾难的4倍。迄今为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发和反应堆熔毁事故仍旧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
这场核灾难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当时4号反应堆的技术人员正进行透平发电机试验,即在停机过程中靠透平机满足核电站的用电需求。由于人为失误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突然功率波动,安全壳发生破裂并引发大火,放射性裂变产物和辐射尘释放到大气中。当时的辐射云覆盖欧洲东部、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疏散区。此次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为53人,另有数千人因受到辐射患上各种慢性病。
今天,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呈现出一种怪异的“反差”。切尔诺贝利和普里皮亚特这两座遭到遗弃的城市慢慢走向衰亡,周围林地和森林地区的野生动物却因为人类的撤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报道称,当地甚至再次出现了已经消失几个世纪的猞猁和熊,它们的出现说明大自然拥有惊人的恢复能力,生命即使在最为可怕的环境下也有能力适应并进行调整。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核事故的一个代名词,反原子能抗议者经常用“另一个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字眼儿警告世人,就像反战人士经常喊出“另一场越战”的口号一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区被称之为“疏散区”,乌克兰政府很难阻止自称“潜行者”的人进入这一地区冒险取乐。对于这些不知危险为何物的家伙,我们要送他们一句话——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会让你们“很受伤”。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但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发生另一场达到7级甚至更为严重的核灾难。自然灾害、人为失误以及设备老化都是核工业无法回避的现实。全世界正在运营以及建造中的核电站共有近500座,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未来是否会发生另一场核事故,而是“何时”发生。
2.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INES 4+)
2011年日本福岛
第一核电站事故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东京东北部170英里(约合27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仍处在“进行时”,INES等级被定为4级,但法国核安全机构认为实际严重程度超过4级。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东京东北部170英里(约合27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负责为东京和日本电网供电。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仙台未能幸免遇难。地震引起的断电导致反应堆冷却剂泵停止工作。存放在地势较低地区的备用柴油发电机也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严重受损。
由于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的发电机无法启动,反应堆芯温度不断升高,安全壳建筑内的氢气不断积聚,达到危险水平。发电机产生的火花可能导致氢气爆炸,安全壳的屋顶被掀翻。第二天,3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的氢气发生强度更大的爆炸。14日,2号反应堆所在建筑也发生爆炸。由于贮水池内的水蒸发殆尽,4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存储的燃料可能起火燃烧。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仍处在“进行时”,INES等级被定为4级,但法国核安全机构认为实际严重程度超过4级。核安全机构主席安得烈-克劳德·拉科斯特在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4级已经非常严重,但我们认为这场核事故的严重程度至少达到5级,甚至是6级。”
盘点十起最严重核事故:日本福岛核电
站上榜(2)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3月17日 08:01 新浪科技
3.2004年日本美浜核电站事故(INES 1)
2004年日本美浜
核电站事故
虽然并未导致核泄漏,但蒸汽爆发还是导致5名工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0年引入INES等级,采用对数进行分级,每一等级的严重程度相差近10倍,与用于判断地震震级的里氏震级类似。webecoist.com网站的世界最严重核事故排行榜从2004年8月9日发生在日本美浜核电站的蒸汽爆发事故开始,INES等级为1级。
美浜核电站座落于东京西部大约320公里的福井县,1976年投入运营,1991年至2003年曾发生过几次与核有关的小事故。2004年8月9日,涡轮所在建筑内连接3号反应堆的水管在工人们准备进行例行安全检查时突然爆裂。虽然并未导致核泄漏,但蒸汽爆发还是导致5名工人死亡,数十人受伤。2006年,美浜核电站又发生火灾,导致两名工人死亡。
4.2002年美国戴维斯-贝斯反应堆事故(INES 3)
2002年美国戴维
斯-贝斯反应堆事故
严重腐蚀导致核
电站关闭了两年左右
如果附近的控制棒在爆炸中受损,关闭反应堆和避免堆芯熔毁将面临相当难度
戴维斯-贝斯核电站座落于俄亥俄州橡树港北部大约10英里(约合16公里),1978年7月投入运营,计划于2017年4月关闭。运营期间,这座核电站曾多次出现安全问题,包括1998年遭到一场F2级龙卷风袭击。最严重的事故发生在2002年3月,当时出现的严重腐蚀导致核电站关闭了两年左右。
维修期间,工人们在碳钢结构反应堆容器上发现一个6英寸(约合15.24 厘米)深的腐蚀洞。遭腐蚀后的容器厚度只有3/8英寸(约合9.52毫米),用以防止灾难性的爆炸和随之而来的冷却剂泄漏。如果附近的控制棒在爆炸中受损,关闭反应堆和避免堆芯熔毁将面临相当难度。
5.1961年美国国家反应堆试验站事故(INES 4)
1961年美国国家反
应堆试验站事故(INES 4)
当时的蒸汽爆发和熔毁导致1号固定式小功率反应堆的3名工人死亡
1961年1月3日发生在美国的核事故是最为早期的大型核电站事故之一,当时的蒸汽爆发和熔毁导致1号固定式小功率反应堆的3名工人死亡。这座反应堆位于爱达荷州瀑布市西部大约40英里(约合60公里)的国家反应堆试验站,采用单一大型中央控制棒,现在已经废弃。
在对反应堆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控制棒拔出大约4英寸(约合10厘米),但这项操作最终出现可怕故障。控制棒被拔出了26英寸(约合65厘米),导致核反应堆进入临界状态,随后发生爆炸并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共造成3名工人死亡。其中一名工人被屏蔽塞钉在反应堆所在建筑的屋顶上。当时释放到环境中的核裂变产物达到1100居里左右。虽然地处爱达荷州偏远的沙漠地区,但辐射造成的破坏并未有所缓解。在其中一幅照片中,起重机正从安全壳建筑中吊出遭到破坏的反应堆芯。
6.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Bohunice核电站事故(INES 4)
1977年捷克斯洛
伐克Bohunice核电站事故
由前苏联设计,虽然独特但并不成熟,从一开始就种下灾难的种子
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现在的斯洛伐克)Jaslovské Bohunice的Bohunice核电站发生事故。当时,核电站最老的A1反应堆因温度过高导致事故发生,几乎酿成一场大规模环境灾难。A1反应堆也被称之为“KS-150”,由前苏联设计,虽然独特但并不成熟,从一开始就种下灾难的种子。
A1反应堆的建造开始于1958年,历时16年。未经验证的设计很快就暴露出一系列缺陷,在投入运转的最初几年,这个反应堆曾30多次无缘无故关闭。1976年初,反应堆发生气体泄漏事故,导致两名工人死亡。仅仅一年之后,这座核电站又因燃料更换程序的缺陷和人为操作失误发生事故,当时工人们居然忘记从新燃料棒上移除硅胶包装,导致堆芯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排除污染的工作仍在继续,要到2033年才能彻底结束。7.1993年前苏联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事故(INES 4)
1993年前苏联托姆斯克-7
核燃料回收设施事故
虽然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放宽了对谢韦尔斯克的限制,但直到今天,政府仍不允许公众进入这座城市
西伯利亚公司Chemical Enterprises旗下拥有众多工厂和核电站,座落于俄罗斯谢韦尔斯克市。这里曾经是前苏联的“秘密之城”,1992年前一直被称之为“托姆斯克-7”,这个代号实际上是一个邮箱号。虽然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放宽了对谢韦尔斯克的限制,但直到今天,政府仍不允许公众进入这座城市。
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是谢韦尔斯克市的“企业”之一。1993年4月6日,这座核设施登上头版头条。这一天,工人们用具有高度挥发性的硝酸清理托姆斯克-7钚处理厂的一个地下容器,硝酸与容器内含有痕量钚的残余液体发生反应,随后发生的爆炸掀翻了容器上方的钢筋混凝土盖,并在顶部轰出很多大洞。与此同时,工厂电力系统又因短路发生火灾。爆炸将一个巨大的放射性气体云释放到周围环境。
8.1999年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事故(INES 4)
1999年日本东海
村铀处理设施事故(INES 4)
这起核事故由缺乏培训的工人导致,他们在精炼铀燃料过程中走捷径,忽视了安全问题
1999年9月30日,人为操作失误和仓促的商业决定最终导致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发生事故。这座铀处理设施座落于东京北部的茨城县,此前由JCO Ltd。公司运营,负责处理和精炼供应日本很多核电站的铀燃料。
这起核事故由缺乏培训的工人导致,他们在精炼铀燃料过程中走捷径,忽视了安全问题。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工人们省略了精炼过程的几个步骤。他们在10公升的桶中混合氧化铀粉和硝酸,而不是专用的沉淀池,所倾倒的铀/硝酸是规定数量的7倍。在达到临界点之后,铀/硝酸混合物发生连锁反应,共持续了20个小时。当时共有两名工人死于辐射暴露,另有数十人受到超出正常水平的核辐射。9.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INES 5)
1979年美国三里岛
核事故
三里岛核事故并没有导致任何核电站工作人员或者附近居民死伤,但仍旧被视为美国商业核电站运营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三里岛核电站(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TMI-2反应堆的冷却液泵发生故障,一个卸压阀们无法关闭。控制室工作人员随即听到警报并看到警告灯亮起。不幸的是,传感器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核电站操作人员忽视或者误解了这些信号,就这样,反应堆芯因温度过高最终熔化。在形势得到控制时,反应堆芯已经熔化一半,反应堆安全壳底部的近20吨熔铀慢慢凝固。安全壳内部的蒸汽和气体排放口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和周围环境。
三里岛核事故并没有导致任何核电站工作人员或者附近居民死伤,但仍旧被视为美国商业核电站运营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事故发生后,相关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还将这场核事故与12天前上映的影片《中国综合症》的情节相比较,《周六夜现场》也推出与此相关的短剧,所有这一切都让三里岛核事故在20世纪晚期的流行文化中占据一个显著位置。自这场核事故之后,美国再未发生核事故,也再未建造新核电站。
10.1957年前苏联克什特姆核灾难(INES 6)
1957年前苏联克什
特姆核灾难
这座处理厂建有
多座反应堆,用于为前苏联的核武器生产钚。
直到1990年,前苏联政府才对外公布克什特姆核灾难的严重程度。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开始笼罩在冷战的阴云下。冷战期间,前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展开核军备竞赛,由于急于求成,错误就在所难免。1957年9月,位于奥焦尔斯克(1994年之前被称之为“车里雅宾斯克-40”)的玛雅科核燃料处理厂发生事故,INES等级达到6级。
这座处理厂建有多座反应堆,用于为前苏联的核武器生产钚。作为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大量核废料被存储在地下钢结构容器内,四周修建混凝土防护结构,但负责冷却的冷却系统并不可靠,为核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957年秋天,一个装有80吨固态核废料的容器周围的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放射能迅速加热核废料,最终导致容器爆炸,160吨的混凝土盖子被炸上天,并产生规模庞大的辐射尘云。当时,共有近1万人撤离受影响地区,大约27万人暴露在危险的核辐射水平环境下。至少有200人死于由核辐射导致的癌症,大约30座城市从此在前苏联的地图上消失。
直到1990年,前苏联政府才对外公布克什特姆核灾难的严重程度。但在此之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已知道这场灾难,由于担心可能对美国核电站产生负面影响,当时并不披露任何信息。在克什特姆,面积巨大的东乌拉尔自然保护区(也被称之为“东乌拉尔辐射区”)因为这场核事故受到放射性物质铯-137和锶-90的严重污染,被污染地区的面积超过300平方英里(约合800平方公里)。(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