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时俱进: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
与时俱进: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
我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与时俱进;同样,我们要进一步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成就,仍然需要与时俱进。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几天来,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概括,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共鸣。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代表们说,这是在总结了近年来我们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作出的精辟概括,也是进一步指导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方法论。我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与时俱进;同样,我们要进一步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成就,仍然需要与时俱进。
理论在与时俱进中不断丰富发展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宝贵历史经验。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党的发展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人民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历史。
正是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和特点,我们党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些党的思想理论,是对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现实的精确反映,是从不同时期的社会实践中升华出来的思想精髓,是指导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毛二可代表对记者说,“事实证明,这些党的思想理论在不同时期指导我们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完全正确的。”
不少代表在发言中结合本地区、本领域的实践谈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中审时度势,敏锐观察我国社会现实情况的变化,十分及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在思想理论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代表们从各个侧面谈到,改革开放29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才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中华民族才得以大踏步前进,满怀豪情地迎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代表指出。
实践在与时俱进中呈现勃勃生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必然带来社会实践的快速发展。
临沧,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长期以来因为基础差、底子薄发展缓慢。但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临沧地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用临沧市委书记李国伟代表的话说,“现在的临沧,山绿了,路好了,钱多了,人们有笑脸了”。2007年上半年,临沧全市就实现GDP57.1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财政总收入6.47亿元,同比增长2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1亿元,同比增长19.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42元,同比增长48.9%。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一可喜的变化?李国伟代表感慨地说: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工作,是取得这些可喜成绩的根本原因。
近两年来,陕西汽车集团销售额的年增长速度均超过50%,2006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88%。今年1至7月份,集团产销超过4.3万辆,同比增长104.06%,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说起被业界誉为奇迹的“陕汽速度”,陕西汽车集团董事长张玉浦代表总结说,这完全得益于我们与时俱进地转变发展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陕汽”提出了超越“自赢”和“共赢”的“德赢”理念,强调企业与商业伙伴、消费群体、社会利益之间应该以“德”为本,注重全方位的发展平衡,而非纯粹的商业关系。正是秉持“德赢”的发展理念,始终把用户利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的“陕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但没有减缓发展步伐,反而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成就。
临沧和“陕汽”的发展,只是我国各项发展实践的缩影。各个领域蓬勃发展的实践表明,在与时俱进的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正大踏步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迈进。
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党的思想理论将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继续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发展。
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为什么更要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李慎明代表指出,要清醒地看到,今天,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今世界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由于我们正在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这艘社会主义的巨轮驶向了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大海,我们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许多无法预料的严峻挑战。所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和创新正确的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积极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
毛二可代表指出,不同时期、不同有不同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现实会继续变化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将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也要继续丰富和完善,继续与时俱进。
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李国伟和张玉浦代表向记者表示,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有效开展工作的指针。作为基层领导,他们将继续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带领干部、群众、职工不断开拓创新!
二、关于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特点
全市“十二五”规划主要有5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体现了前瞻性、政策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办29号文件及相应配套政策的出台,国家支持甘肃、支持庆阳革命老区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机遇之好前所未有。规划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准确把握重大机遇和政策导向,用足用活各项政策措施,使国家的方针政策在规划中得以充分体现,确保庆阳在全省跨越式发展中发挥率先突破和创新引领作用。这是规划最鲜明的特点,是省委、省政府对庆阳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
二是更加注重发展思路和理念的创新,体现了科学性、可持续性。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45部专项规划,是历次五年规划中体系最完善、覆盖最全面的一次。规划突出率先、创新、绿色、和谐发展的主题,把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思路和理念贯穿始终,创新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规划提出在继续保持经济两位数以上增幅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更加注重对特色优势资源的链式开发,体现了特色性、针对性。规划立足循环利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着眼“红、黑、绿、黄”四大优势资源,确定了加快建设“四大基地”的战略重点,着力彰显资源富集特色,突出资源的链式开发和综合利用,形成产业链、配套链、服务链多点支撑、多元增长的新格局。通过“十二五”的不懈努力,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中“东翼”作用更加突出,建设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定位更加凸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四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体现了亲民性、务实性。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阶层之间收入水平及公共服务的差距,突出了七大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民生至上的施政理念,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五是更加注重对发展基础条件的全面夯实改善,体现了保障性、支撑性。围绕“夯实基础、消除瓶颈”的目标,在规划编制中,全市共筛选出能源化工、交通、水利、生态环保、市政建设、扶贫开发、农业及产业化、社会事业9大类、236个重大项目,特别是事关全市发展全局的交通、水利、生态等瓶颈制约将得到全面消除,城乡面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十二五基本目标:
3、“十二五”发展目标。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度、高质量、赶超式发展的主要目标,涉及经济发展、产业开发、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这个目标体系同中央和省上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充分体现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我市做到率先、创新、绿色、和谐发展。
到“十二五”末,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翻番,有力支撑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全市生产总值比“十一五”末翻1。5番,年均增长23。5%,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2番,年均增长33。3%,达到16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1。74番,年均增长27。2%,达到6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翻1。5番,年均增长24。6%,达到150亿元以上。
这些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非常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体现了庆阳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和干部群众的决心,又遵循规律、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必将有效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全市上下艰苦卓绝努力,是可以全面完成规划目标的。十二五重点发展:
4、“十二五”战略重点。基于我市资源禀赋、战略定位、基本思路、发展目标,规划把“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建设四大基地、强化两大支撑、推进四项建设、完善七大民生保障体系”。
建设四大基地:
一是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和西电东送基地,打造国家级区域能源中心。这是“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转型的关键所在。规划以建设大型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为目标,确定了“4466”的开发思路,就是开发“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层气)、新能源”四种资源;建设“西峰、正宁周家、长庆桥、环县沙井子”四个工业集中区,使长庆桥、西峰工业集中区晋升为国家级工业集中区,沙井子、驿马工业集中区晋升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发展“石油化工、煤炭、煤电材、煤化工、天然气(煤层气)、新能源”六大产业;建设“千万吨级原油生产、千万吨原油加工、千万吨煤化工、千万千瓦煤电装机、亿吨级煤炭生产、10亿立方天然气(煤层气)六大基地。通过“十二五”的努力,原油产量和加工量达到双1000万吨,建成核桃峪年产1200万吨、新庄年产800万吨等11大煤矿,原煤产量达到6000万吨。建成正宁、环县各2×100万千瓦电厂和西峰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启动实施宁县、合水电厂一期和正宁罗川电厂项目,建成煤电装机1220万千瓦。实施40亿立方米煤制气、240万吨煤制甲醇、60万吨二甲醚、200万吨合成氨、320万吨尿素生产等煤化工项目,“十二五”末煤化工生产规模达到500万吨、天然气(煤层气)10亿立方米,建成60万吨/年电解铝项目。
二是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三农”工作始终是头等大事。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按照“夯基础、调结构、育龙头、强科技、攻难点、抓劳务、促增收、奔小康”的基本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全面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八大工程”,扎实推进农民增收“十大行动计划”,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加快实施调整农业结构“七个百万”工程,持续推进龙头企业培育“521”工程(建设5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扶大做强20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开发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和农业的“十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认真实施扶贫开发“三大片带”攻坚工程和60个整村推进项目,积极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输转和劳务基地建设“三大工程”,努力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三是建设全国重要的红色革命旅游胜地。旅游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朝阳产业。规划以融入延安红色旅游圈为目标,以发展红色革命圣迹游为重点,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加快开发岐黄文化和农耕文化游、民俗风情游、生态度假游,积极开发配套旅游产品,建立健全旅游网络,逐步把我市建成具有较大影响的红色革命旅游胜地和特色文化基地,与云南丽江历史文化名城形成“南有丽江、北有庆阳”的南北呼应之势。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旅游业年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5%。
四是全力推进全国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硬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规划提出“十二五”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红色革命文化”、“周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岐黄中医药文化”三大名片,加强以香包、刺绣、皮影、民间剪纸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组建一批国际化营销龙头企业,建立一套国际化生产标准和设计研发体系,打造一批富有庆阳特色的品牌,培育一大批以国家级、省级艺术大师为领头人的生产销售企业,建成中医药博物馆、民俗文化产业园、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把庆阳建成特色文化产品生产经营销售中心和集散地。到“十二五”末,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增加值占GDP的2-3%。十二五四大建设
推进四项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规划从五个方面对未来5年庆阳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谋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五城同创”活动,推进“一城十镇百村”建设,做大市区、做强县城、做特小城镇、做优中心村,不断扩大城镇规模,增强承载能力,提升城镇品位,把庆阳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活力城市、人文魅力城市和黄土生态城市。到“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
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施以水、电、路、民居、梯田、能源、广电宽带网延伸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条件提升七大工程,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同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开展长庆桥-西峰-庆城-华池-环县25个乡镇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带创建工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
三是建设高原生态屏障。生态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基础。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提高大规模优势资源开发承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绿色基地建设,抓好以资源开发区为重点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扩大环境容量,提高承载能力,力争“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强化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走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生态富裕”的目标。
四是加强财源基础建设。财政是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十二五”要着力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积极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支出管理,实现翻番目标,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撑。
七大保障体系完善七大保障体系:
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民生至上的理念,坚持富民与兴市并重,重点是按照符合实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国民教育、科技创新、医疗卫生、文化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防灾减灾、安全防范等七大民生保障体系。加快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由人人上得起学向人人上得好学转变,逐步免除职业教育学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争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好病的问题,加快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乡村全面实行**零差率,市县逐年降低**加成比例,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各类城镇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实现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和新型农村医疗全覆盖;建设庆阳大剧院、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城市馆、民俗文化产业园、农耕文化产业园、中医博物馆,和已建成的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形成面向市场、服务多元、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目标,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转变就业观念,以创业促就业、发展促就业,着力
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劳动力基本实现全员就业;全面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全覆盖,构筑消除百姓后顾之忧的“安全网”;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建立防灾抗灾减灾保障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施平安创建工程,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扩大民生政策覆盖面,坚持每年为民办实事,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
第二篇:与时俱进: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
与时俱进: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
我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与时俱进;同样,我们要进一步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成就,仍然需要与时俱进。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几天来,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概括,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共鸣。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代表们说,这是在总结了近年来我们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作出的精辟概括,也是进一步指导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方法论。我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与时俱进;同样,我们要进一步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成就,仍然需要与时俱进。
理论在与时俱进中不断丰富发展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宝贵历史经验。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党的发展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人民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历史。
正是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和特点,我们党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些党的思想理论,是对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现实的精确反映,是从不同时期的社会实践中升华出来的思想精髓,是指导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毛二可代表对记者说,“事实证明,这些党的思想理论在不同时期指导我们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完全正确的。”
不少代表在发言中结合本地区、本领域的实践谈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中审时度势,敏锐观察我国社会现实情况的变化,十分及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在思想理论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代表们从各个侧面谈到,改革开放29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才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中华民族才得以大踏步前进,满怀豪情地迎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代表指出。
实践在与时俱进中呈现勃勃生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必然带来社会实践的快速发展。
临沧,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长期以来因为基础差、底子薄发展缓慢。但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临沧地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用临沧市委书记李国伟代表的话说,“现在的临沧,山绿了,路好了,钱多了,人们有笑脸了”。2007年上半年,临沧全市就实现GDP57.1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财政总收入6.47亿元,同比增长2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1亿元,同比增长19.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42元,同比增长48.9%。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一可喜的变化?李国伟代表感慨地说: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工作,是取得这些可喜成绩的根本原因。
近两年来,陕西汽车集团销售额的年增长速度均超过50%,2006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88%。今年1至7月份,集团产销超过4.3万辆,同比增长104.06%,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说起被业界誉为奇迹的“陕汽速度”,陕西汽车集团董事长张玉浦代表总结说,这完全得益于我们与时俱进地转变发展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陕汽”提出了超越“自赢”和“共赢”的“德赢”理念,强调企业与商业伙伴、消费群体、社会利益之间应该以“德”为本,注重全方位的发展平衡,而非纯粹的商业关系。正是秉持“德赢”的发展理念,始终把用户利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的“陕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但没有减缓发展步伐,反而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成就。
临沧和“陕汽”的发展,只是我国各项发展实践的缩影。各个领域蓬勃发展的实践表明,在与时俱进的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正大踏步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迈进。
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党的思想理论将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继续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发展。
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为什么更要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李慎明代表指出,要清醒地看到,今天,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今世界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由于我们正在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这艘社会主义的巨轮驶向了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大海,我们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许多无法预料的严峻挑战。所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和创新正确的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积极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
毛二可代表指出,不同时期、不同有不同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现实会继续变化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将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也要继续丰富和完善,继续与时俱进。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李国伟和张玉浦代表向记者表示,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有效开展工作的指针。作为基层领导,他们将继续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带领干部、群众、职工不断开拓创新!
本报记者 肖国忠 发布时间: 2007-10-20 09:50 来源:光明日报
第三篇: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如何与时俱进
“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我们必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纪检监察工作保持蓬勃生机的不竭动力,本文拟就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如何与时俱进浅论如下: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思想方法、思想观念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新的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使思维方法和思想观念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一是必须正视和适应我国加入WTO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入WTO,纪检监察工作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其工作观念、体制和方式要与政府职能转换后的角色相适应,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不断扩大工作领域的监督。二是必须正视和适应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对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纪检工作而言,如何根据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从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执政地位出发,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纪检监察工作就要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对不同单位一个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带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探索其特点和规律,努力求得新突破,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三是必须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的纪律检查组织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基层党的纪律检查组织的作用亟需研究和探索。四是必须用实践标准来检验纪检监察工作。凡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就应毫不犹豫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如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应根据形势发展进行认真清理,适用的要继续抓好落实,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不符合新形势的要修订或重新制定,过时的要坚决摒弃。
(二)必须坚持紧贴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展开,以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来审视和研究卫生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卫生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注重群众的呼声和需要,坚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纠正群众身边看得见的行业不正之风,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同时,纪检监察工作要注重查处违纪案件,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扫除障碍。严厉惩治损害人民利益、破坏发展的行为,是为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的重要措施。
(三)必须坚持以变应变,树立创新意识。
纪检监察工作是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也不可能游离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之外。纪检监察干部要从传统的单向思维转变为开放的全方位思维。一方面,解放思想,以变应变,不断更新工作思路。面对新任务,采取新办法。紧贴卫生工作实际,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效果,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另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着眼于工作落实,在落实的基础上创新。
二、突出重点,研究难点,在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以德养廉,以法保廉,不断提高廉洁从政教育的功效
反腐倡廉,干部教育是重点。多年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纪检监察工作要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中党风廉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加强自律的教育,在内容上要结合从政行为,运用先进典型,进行示范教育;剖析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教育;弘扬延安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走访帮扶弱势群体,进行群众观点教育;要把廉洁自律的思想要求转化为道德规范,促使党员干部自觉以道德力量抵御腐败侵蚀,防微杜渐。在方法上,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影视、报刊等载体,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分类施教。
德以劝善,法以诛恶。廉洁从政,既要依靠道德观念来规范人们内心世界,又要凭借法律的强制性发挥法律的威慑力量。因此,应把廉洁自律的一些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增强对干部从政行为的刚性约束。同时对带有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要及时出台新的纪律规定,超前防范;并制定处理细则和罚则,不要只规定不允许做什么,而没有违反了规定该这么处罚,增强可操作性。要认真清理那些已被实践证明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规定,使其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探索运用经济等手段导向干部的行为取
第四篇: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
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
“>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2007-02-02 23:04:29
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
与时俱进是做好新世纪统战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把统一战线全面推向世纪的必然要求。
一、与时俱进做好统战工作
与时俱进是统战工作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统战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在不断增多,一些过去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在新形势下逐渐突出和显露。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使统一战线的结构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统战工作对象人数减少,新的统战对象大量出现。统一战
线工作对象的变化,使统一战线团结的面更宽,任务更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更多地暴露出来。在各种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统战工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将更加凸现。在新的背景下,统一战线应该大有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统一战线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既绕不开,也躲不过,不解决不行,解决不好也不行。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仅靠老路子,老办法,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只有主动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和新情况,从统一战线的实际出发,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回应时代的要求,用发展的观念对待发展中的问题,超前思维,登高望远,未雨绸缪,不断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改进工作,才能做好时代赋予统战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把握与时与进做好“三个坚持”
坚持把握与时俱进的方向。新时期
统战工作的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确立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统战工作与时俱进不能背离这个指导思想,偏离这个方向,要进一步增强统战工作服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个代表”第一个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做统战工作虽不是直接从事经济工作,但做好统战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统战工作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紧紧围绕中心、服务中心,统战工作才能有新思路、新内容、新活力。
坚持把握与时俱进的内容。统战工作与时俱进是一个实践、艰苦探索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有规划,要根据新世纪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规划好统战工作创新的任务、目标,确定好创新的重点,并将创新工作纳入到统战工作的大局中去。二是要建机制,要形成与时俱进的良好
氛围,持之以恒地坚持统战工作的创新,保持统战工作的活力,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等。与时俱进不是运动,而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思想方法,必须运用机制的手段,使这种思想深入人心,长抓不懈。三是要舍得投入。与时俱进需要有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要舍得下本钱,特别要增加对创新工作的精力投入,以高度的热情和主要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创新工作中去,同时,要增加对创新活动的物力和财力投入。正象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坚持丰富与时俱进的手段。工作手段的丰富是和工作视野的拓宽相呼应的。统战工作要做高层次代表人物的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各个层次统战对象的关注和研究,要通过自己的工作网络做工作,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甚至通过民间力量做工作,这就是
工作视野的拓宽。工作视野宽了,手段自然就会丰富起来:一般性的组织座谈、学习、考察活动将减少,将更多采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例行公事式的与党外人士交往将减少,更多是采用细雨润物式的工作方法;对党外人士的安排,不仅局限在政治安排、实职安排,而是更多地如何创造条件,促进他们在各自的事业上作出更大的成就;不是关起门来搞统战,“各自为战”,而是大量采用和其他部门相互协作的办法,务求把工作做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务求实效开拓统战工作新局面
要注重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体现自身的价值。统战工作是政治工作,是特殊的群众工作。要科学地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鼓励、支持统一战线的组织和成员,在经济、科技咨询、智力支边、扶贫、海外联络、牵线搭桥、引进资金等方面继续做好工作。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优势和特长,鼓励他们建言献策。要继续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爱国、敬业、守法”意识,不断提高素质,鼓励参与西部大开发,支持投身光彩事业,教育他们克服“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做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加快发展,贡献社会。要发挥统一战线作为知识密集的社会群体,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创造并传播优秀的社会精神产品,要密切与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联系,全心全意为党外人士服务。体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要以真诚的态度、主动的精神和细致的作风,以尊重、信任、坦诚和耐心来对待党外人士,把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必须善于在服务中了解动向,善于把运用统一战线的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教育同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解决具体困难结合起来。
把提高干部素质,作为推动统战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条件。必须用科学知识和不断增长的实践经验来武装和丰富
统战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要努力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历史、现代科学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又要勇于实践。要深入到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中去吸取实践的养分,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来提高与时俱进的能力。尤其必须着力培养统战干部具有坚定的立场、民主的作风、渊博的知识、创新的精神,以不断开拓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浅谈新时期政工干部应与时俱进(最终版)
浅谈新时期政工干部应与时俱进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新时期党务工作者要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设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责,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政治要坚定。这是对政工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在大是大非面前能自始至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使自己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一、基层党支部应确实密切党群关系
党支部,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这个庞大肌体的微小细胞。党支部这一基层组织虽然形体微小,但它在党的组织架构中,发挥着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作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新时期,党务工作者要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设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责,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政治要坚定。这是对政工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在大是大非面前能自始至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使自己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除此外,政工干部还要注意不断丰富、优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和现代科技知识,而且要了解世界发展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当前的形势、任务结合起来,用发展的、前进的眼光看问题,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的层面上坚持实事求是,真正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知识丰富、品格高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工师论文干部要要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在“有为”中取得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为自己的发展与“有位”提供一个无可指摘的平台。
二、基层党务工作者是加强党建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当前,社会日新月异,时代千变万化,能否号准时代脉搏,把握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地做好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做为政工干部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思想政治工作是针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所进行的一项特殊工作,因此,每个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都必须做到才思敏捷,洞察秋毫,要善于从工作对象的表情、性格、只言片语和人际关系中判断其真实的心理活动,准确把握工作对象的心理变化和思想脉搏。还要立足本职,熟悉情况,钻研业务,增强服务能力。政工干部的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除了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外,同时还要担负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指导、管理协调等多项职能,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娴熟的业务才能完成。业务能力强,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就高。业务能力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就低。业务能力和素质是政工干部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三、新时期党务工作必须保持工作形式多样化,切忌“老酒装新坛”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政工干部与工作对象的思想交锋,情绪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政工干部要有一定的应变谋略,要有冷静的、清醒的头脑,切不可感情用事,激化矛盾,要恰当地运用激励、疏导、引导等工作方式,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要有良好的口才。思想政治工作多数时候是要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因此,良好的口才是保证工作中正确思想得以准确表达的最好途径,为此,政工干部要学会措辞技巧、语言技巧,以按照工作对象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谈话内容和技巧。应用现代技术能力要强,要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政工干部除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娴熟的业务能力外,还需要政工干部具备高尚的人格修养,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为此,政工干部要做到:
(一)公道正派
这是做人和为官的第一品质,更是政工干部必须具备的起码素质。俗话说得好,“打铁先须自身硬”,政工干部只有使自己的个人品质、作风修养、自身行为成为工作对象的榜样,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使工作的开展有根基、有底蕴、有成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政工干部要做到“三正”:为人上要正,不拉帮结派,不搞亲疏;与人相处时要正,文明处事,平等待人;处理问题时要正,忠于法律,坚持正义,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二)严谨务实、踏实肯干
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政治工作无小事,每一个政工干部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中严谨周全,轻重得当,脚踏实地,严谨务实。
(三)清正廉洁,淡泊名利
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仅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同时政工干部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面对得失、荣誉、上下、成败能放得下,好事不失态,挫折不沮丧;得意不轻狂,失意亦坦然,淡泊名利,自强不息。同时必须忠于职守、严守纪律,不越权,不越位。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严格用组织纪律约束自己,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不为利所诱惑,不为俗而越轨。
当前,社会日新月异,时代千变万化,能否号准时代脉搏,把握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地做好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这就是我对当下新时期政工干部应与时俱进所做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