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主要功能实现新时期县级党校工作新突破
突出主要功能实现新时期县级党校工作新突破
中共微山县委党校
在新的历史时期,县级党校作为基层党校,其自身属性和责任主要有两个方面:作为学校,它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的特殊职能;作为部门,它又担负着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谋服务的重要职责。县级党校要适应这些要求,必须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突出主要功能,开辟新的干部教育培训渠道,才能破解难题,实现县级党校工作新突破。
一、强化县级党校在思想、理论宣传上的主阵地功能
党校是一个党委领导下的理论工作部门,它不管人、不管钱、不管物,没有行政领导和协调职能,它只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理论,它只有一个主要职责,那就是培训和宣传,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由于县级党校中受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来自于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他们大多处于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也是我党思想、理论、路线的最终贯彻执行者,对他们的教育宣传事关着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因此,县级党校要把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首任,充分发挥它的主阵地功能,力争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作出的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上来,统一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要求上来,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强化县级党校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功能
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得干部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要,对县级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级党校要按照这一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抓住对主体班次的教育培训这个重点。不仅如此,县级党校还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拓展教育培训的空间,把县级党校建设成培养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干部、机关干部和管理干部的县域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成为培养干部的“摇篮”。围绕这一任务,在培训对象上,县级党校要强化主体班次的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系列的机关部门干部教育培训,短训班次的企事业管理干部教育培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向社会开办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和骨干人才培训,逐步构建和完善党的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行业部门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培训“四轮驱动”的大培训格局。在培训内容上,县级党校务必认清形势、找准定位、聚焦问题、理清思路,借鉴国内外各种教育培训的积极成果,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要由满足学员获得岗位需求培训为主,朝着提高党员干部工作和学习能力培训的方向转变。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性”。一是突出主导性。必须按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中心,加强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等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尤其要把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二是体现适时性。培训内容的适时性,主要是针对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员的要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及时搞好形势政策教育,使学员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头脑清醒,是非分明,信念坚定,永葆先进性。三是注重实用性。将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由过去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这两类,拓展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质和技能训练”五个方面,以便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理论创新和社会发展要求。在培训方式上,要根据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历史任务,认真研究和借鉴现代培训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县级党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加强教育的针对性。除一般意义上的培训方式方法创新以外,重要的是:一是要加强对外合作,联合社会力量办学,促进和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积极拓宽与高校、经济科研组织等单位的合作形式与合作途径;加强党校间联系与合作,实现党校间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工作环境,聘-1-
请兼职教师,破解优秀教师短缺途径,广开才路,广集贤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助外智外才,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展现代化教学。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证明,远程教学信息和工作顺应了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潮流,满足了大规模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的需要,是实现党校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提高党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党校系统的远程教学和信息化建设为党校教学科研提供了现代化、低成本的网络保证和信息资源保障,使基层党校教学、科研人员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快捷、全面地接收和传播大量丰富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科研的质量。唯其如此,县级党校的教育培训才能找准定位,发挥自身特殊优势,应对所有机遇和挑战,打造充满活动、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干部培训主渠道。也只有这样,县级党校才能为县乡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农村源源不断地输送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党员干部人才,从而达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三、强化县级党校在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决策参谋和服务功能
对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县级党校应该有所作为。县级党校的决策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科研来实现的。虽然我国各种各样的科研机构很多,但党校作为我国特殊的教育组成部门,其科研具有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科研机构所无法取代和比拟的作用。它可以紧密跟踪社会改革和发展出现的新动向,可以就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思考,可以剖析本地的社会人文变迁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应该指出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如果具有前瞻性的话,将对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体起重大的参考和服务作用。所以,县级党校不但要对党的理论发展保持足够的敏锐性,更要对用这些理论指导的本地区改革和建设实践保持足够的敏锐性,只有这样,县级党校才能体现出自身优势和能力。县级党校要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的优势,强化这一功能。首先是深入基层,实践调查,研讨、思考和排解难题,要密切联系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工作中的实际,选好课题,不回避热点、难点。其次是加强部门联系,联合搞科研,县级党校只有加强与与各职能部门合作,才能更清晰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只有不断地深入各部门,对一些重点课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再次,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既要立足党情、县情、民情,又要顾及本身的教学研究实际;既要考虑当前的社会需要,又要有长远意识、全局意识。县级党校只有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好自身的智力优势、信息优势和部门优势,才能把县级党校建成机关工作的决策参谋和服务中心,并且使这一功能得到强化和最佳发挥。
四、强化领导,积极争取党委重视和地方财政更多的财力保障
县级党校要实现上述三大功能必须要有财力做保障。当党校函授学历教育完全消失的时候,财力保障就是一个致命的制约瓶颈。在现行体制下,如果地方财政不增加投入,就会出现基本运转难以为继的问题。因此,县级党校必须抓住贯彻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等文件颁布、实施的政策机遇,努力争取地方财政能给予党校更多的财力保障,如党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干部培训经费、教师进修培训经费、党校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经费等。同时,另一方面,要做好党校教育培训资源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大文章,寻求新的载体,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形成多元支撑的格局。而上述两个方面的关键,又在党委的领导、重视和支持。这方面,我们的基本经验和体会,就是“依靠组织是根本”,这里“组织”就是党委。
第二篇:如何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如何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按照XX省投资促进局X促投办【2011】74号文件《关于认真学习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强从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通知》要求,我办于11月7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XX书记的讲话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并结合我市近年来的工作实际情况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学习情况和如何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提出如下意见和汇报。
一、学习情况
11月7日,我办召开专门会议,按照X投促【2011】74号文件精神,对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进行认真细致学习,特别是对X书记报告的第五部分“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进行逐条讨论。如:招商引资引智是首要任务,打造开放平台是关键环节,扩大区域合作是重要突破口,营造良好环境是制胜砝码。
(一)学习时间
利用一周时间从X月X日——X月X日每天利用半天时间学习。
(二)学习方法
我们要求在学习中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二是研读文件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谈感想,谈体会。
(三)学习要求
通过一周学习后,要求每位同志一要把省十次党代会精神贯穿到各位的业务中去;二要通过学习使自己的自身素质有较大提高;三要通过学习提出我市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二、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一周学习,我们认为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回顾我市“十一五”以来的招商引资成就,我们深深认识到:招商引资对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十二五”期间要再造一个新XX、新XX,单凭我们自身是不可能,凭银行贷款很难,唯有继续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现将下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呈报给省局,如有不妥,请指正。
(一)强化环境招商,务求在政策上实现新突破
资金、技术、人才可以引进,环境却不能照搬照套地引进,必须靠自己去营造。环境,恰恰是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最为关键的因素。从XX的实际看,开展招商引资,必须打环境牌,强化环境招商,发挥政策的威力,提供一流的服务,争取更多的项目。
在政策上,要分析透、优惠够。“分析透”,就是要认真分析我省有哪些吸引外商的优势和不足。过去,决定环境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交通区位、自然资源、生产成本等客观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属性的环境日益趋同,决定环境好坏的因素已转移到政策、文化等软环境上,哪里政策优惠,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就往哪里流。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政策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优惠够”,就是要使政策有吸引力。资本逐利而动,外商到XX不是来扶贫,而是追逐利益更大化。这种盈利的目的性,决定投资环境的选择性。因此,我们制定政策必须解放思想,树立“你投资、我支持、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不要怕吃亏,不要怕别人发财,学会算大帐、算远帐、算活账,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财力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尽可能给予客商最大优惠。因此,建议省局尽快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如在招商项目落地后,如何给客商提供诸如土地、财税、规费等方面的优惠。
(二)强化产业招商,务求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上实现新突破
产业招商,是以围绕构成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者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招商方式。产业招商已成为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竞争手段,体现招商引资的新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如何强化产业招商,建议:要把大项目作为产业招商的重点。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产业,更谈不上大发展。我省这几年经济加速提质,得益于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省还处于落后地区,主要原因还在于大项目少。事实证明,大项目才能促进大跨越。产业招商要把引进大项目,特别是工业性转型转产项目作为重点,通过大项目,建设大产业,进而推动大发展,但大项目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会无中生有,任何一个大项目都有其生长的土壤。因此,建议要明确发展重点,明确每个产业引进大项目的重点,通过包装推介项目,使项目招商有亮点、有看点、有卖点和投资兴奋点。
(三)强化载体招商,务求在基础设施配套上实现新突破 要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链延伸的主要场所。园区建设要围绕促进产业招商,因此,建议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按照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集约化的要求、进一步搞好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产业定位。要按照产业招商集群发展的要求,按照
“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方向,搞好产业布局和定位,促进关联企业、项目之间合理集聚,资源共享,配套协作,增强园区聚集力和吸附力。二是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在预留产业发展用地以及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要做好产业链延伸的准备,使各园区有足够的产业承载能力。
(四)强化专业招商。务求在招商方式实现新突破。经过几年的大型、大团队招商,建议从2012年起,在续建抓好国家、省组织的大型招商活动外要搞好两个结合:一是坚持专业招商与高层推动相结合,二是大型招商与专题招商相结合。
XX市招商引资办公室
第三篇:环境卫生工作实现四个新突破
东胜经济科教(轻纺工业)园区公用事业管理局
环境卫生工作实现“四个新突破”近日,我局积极探索环境卫生整治新路子,园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实现了“四个新突破”。
一是管理格局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标准化建设、社会化参与、信息化监管“四化”模式,形成环境卫生管理新格局。
二是垃圾处理系统实现新突破。完善园区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垃圾收运由半敞开式向密闭化、桶装化、袋装化收运方式转变。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大公益性环卫事业投入,严格按环卫劳动定额标准划拨经费,确保环境卫生事业建设。四是“一提升、六延伸”实现新突破。着力提升园区清洁工程质量,促使其由平面到立面向城市空间延伸;由中心向园区结合部延伸;由重要节点向交通基础设施和百姓生活环境延伸;由地面保洁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延伸;由主干道向小街小巷和旧城改造延伸;由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联合执法延伸。(王燕)
第四篇:努力推动人大工作实现新突破
依法履职 积极作为
努力推动人大工作实现新突破
今年是平度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着平度将在青岛北部区域崛起中发挥带动作用迎来的难得历史机遇,新一届平度市人大常委会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突破口,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依法履行各项职能,切实增强工作实效,努力为平度加快跨越赶超、绿色崛起、富民强市,全面实现建设山东半岛加工制造业中心城市、现代山水田园秀美宜居城市和胶东特色文化名城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着力强化监督工作
常委会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开展工作监督、法律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影响改革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着力强化监督工作。
一是紧紧围绕市委的战略部署开展监督。围绕平度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跨越赶超、绿色崛起、富民强市”的工作基调和 “一个打造、三个争当”的目标定位,把平度市委重要决策、“一府两院”着力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性和全局性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发挥人大工作的优势,努力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加
1强对新型工业、“一线五区”平台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高端特色名牌农业、城市更新改造、胶东特色文化名城建设和民生保障改善等重点工作的监督,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紧紧围绕政府重点推进的工作开展监督。围绕市政府关于全面推动政府工作加速提升增效的总要求及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8件实事,创新监督形式,强化对教育资源整合、加快启动生态商务区建设、统筹推进大沽河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等热点难点工作实施监督,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提高效能。
三是紧紧围绕代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多层次推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把代表提出的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农村环境整治、居民小区环境提升等三个方面的建议定为本需要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及时听取汇报,组织视察,其他代表建议由常委会分管领导和相关工作室进行督办,适时听取和审议关于办理情况的报告,督促承办部门提高办理效率和办理质量,努力提高建议落实率和代表满意率。
二、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严格遵循党的领导原则、法律原则、全局性原则和群众利益原则,紧紧抓住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审议有关报告,及时依法作出决议、决定,保证各项决议、决定更加符合平度实
际。
一是强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把听取和审议财政决算报告、审计报告、计划和预算执行报告作为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基础性工作,及时提出审议意见、作出决议决定,督促政府加强财源建设,为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把财政资金运行管理的审查监督放在重要位置,把监督的着力点放在维护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支出的严肃性和促进财政的增收节支上。不断加强对预算外资金、预算超收入部分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的跟踪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
二是围绕全市发展的重大事项行使决定权。认真审议《平度市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第六个五年规划》,依法作出决议决定,切实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效法制保障。紧紧抓住重点项目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事关全局的大事,及时听取审议相关工作报告,适时作出决议、决定,推进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三是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自觉坚持党管干部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免干部相结合的原则,把对党负责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积极做好人事任免工作。严格执行拟任“两院”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任
前公示等制度,确保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我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全面提升代表工作水平
进一步完善服务代表机制,积极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创新代表工作,把人大代表作为一个板块激活,打造成一个亮点,使之散发出生机和活力。
一是完善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双联”活动,通过深入走访联系代表,密切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认真组织开展“争创一流工作,推动跨越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为代表联系广大选民、依法科学履职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全方位服务。分期分批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学习、培训等活动,打造学习、培训、交流、活动平台;定期召开代表交流座谈会,征询代表对人大工作的意见。同时,注重代表活动载体的建设,切实建设好代表活动室,注重加强档案管理和代表活动记录等,进一步规范服务,促进代表活动积极开展。
二是完善代表履职跟踪推进机制。深入探索代表建言献策新途径,畅通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采取集中视察、专题视察等形式,引导各级代表访选民、听意见、提建议,争做“人民意愿的代言人、履行职责的明白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公
益事业的热心人”;对每一次专题或集中视察都认真选题,认真视察调研,积极撰写视察报告,对报告中提出的重点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健全规范代表小组活动机制,引导代表小组制定好活动主题和形式,定期检查督导。
三是完善代表素质提高机制。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组织举行代表培训班,加强对新任代表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代表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及时为代表订阅人大报刊,组织代表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使广大代表熟悉代表的地位与职责、权利与义务、行使代表权力的程序、出席人代会和参加闭会期间各项活动的规范要求。建立代表工作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代表述职活动、代表审议活动、代表提建议活动,对优秀建议、优秀代表定期表彰。
四、强化素质,夯实基础,切实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不断适应平度在青岛北部区域崛起中发挥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新要求和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人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以强化学习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常委会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增强监督实效的意见、议事规则和组成人员守则等制度体系,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严格制度落实,确保人大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和高效运转,提高常委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树立人大机关的良好形象。以“讲求工作实效、提高人大机关工作效能”为目的,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各种活动和讨论,进一步统一机关干部的思想,促进机关全体人员提升思想境界、提高服务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修订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则办法,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会的制度体系,努力使常委会机关的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大力倡导密切联系群众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为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加强人大宣传,提高人大工作的美誉度。修订完善加强人大宣传工作意见,通过落实责任、严格奖惩,调动机关工作人员加强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通过《人民代表报》、《人民权利报》和《山东人大工作》等人大主流媒体宣传我市人大工作和先进典型,通过《今日平度》、平度电视台大力做好人大新闻报道工作。同时,认真办好《平度人大》刊物,利用这个阵地联系、宣传、引导代表,共同凝心聚力,努力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第五篇:强化质量管理 突出服务意识 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新突破
强化质量管理 突出服务意识 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新突破
—— 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经验材料
文章来源: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
点击数:457 发布时间:2011-5-16 9:49:18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和支持下,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质量理念和服务意识,全面强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推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一、主题发展,重点突破,鉴定工作再上新台阶
从2006年起,中心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每年贯穿一个主题,经历了“基础建设年”、“管理规范年”、“工作调整年”、“科学发展年”、“水平提升年”、“发展创新年”六大主题。主题发展的结果是制度不断完善,过程不断规范,质量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电子行业年获证人数仅3000余人,目前保持在每年15万左右的鉴定规模;10年来累计取证达106.9万,其中高技能人才30余万。质量管理为鉴定工作保驾护航,助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建机制,使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中心始终把质量放在鉴定工作的首位。抓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先行。我们建立起区域负责的质量监督机制,实施质量定期通报制度,对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实行严格的年检、评估、审批制度,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善奖惩退出机制。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执行和国家题库使用情况进行定期专项检查。坚持现场督导制度,严格规范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的派遣、使用和管理,强化对鉴定现场特别是实操考核过程的质量控制。每年召开工作座谈会,检查鉴定站的工作,明确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主题,并在会议现场互签《质量责任书》。建立和完善了行业内鉴定质量投诉举报措施,加大对违纪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杜绝了无标准、跨地区、超范围鉴定的现象。逐步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我们参照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程序文件文本,对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梳理,制定了鉴定审批、试卷发放、数据接收等10个程序文件,健全完善了鉴定的业务工作流程和各个环节的约束监督机制,使之环环相扣,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体系。
(二)抓执行,将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落到实处才是硬道理。
配合新版职业资格证书的使用,我们运用考务管理系统,坚持鉴定申报制度,将鉴定合格人数与证书核发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从严把握职业资格证书申办程序与核发流程。几年来,我们先后确认了871个批次的工种代码,核发了2451套试卷,对每一个鉴定对象进行认真审核,将每本证书的确切信息全部登记在案,切实维护了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为强化系统队伍培训,我们经常举办各种培训、讲座,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领导和行业专家为管理人员授课,宣讲有关制度、政策、介绍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方法,使鉴定站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为满足质量督导工作需要,我们先后举办了5期督导人员培训班,共培训督导人员407名。自2008年起,每场鉴定我们都异地派遣督导人员进行现场督导,将督导工作和证书管理有机结合,没有督导报告不予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累计实施现场督导676批次,其中中心亲自督导32批次,为提升鉴定质量提供了保证。
为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实现质量监督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我们申请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鉴定中心确定的试点单位,准备安装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投诉咨询自动处理系统,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投诉和咨询首问责任制,做到投诉有机构、咨询有答复、办理有程序、结果有反馈,使投诉等问题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加以解决。
(三)强规范,加强对鉴定站的质量管控。
为实现鉴定管理过程由粗到细、鉴定质量控制由宽到严两个转变,从2007年起,我们在电子行业体系内全面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认证工作,印发了《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体系内认证工作目标、组织领导、方法步骤及具体要求。结合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特点,出台了电子行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并得到专家的确认。我们要求各鉴定站结合实际,参照行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制定本鉴定机构的体系文件,试行三个月后不断修改完善。为保质保量地完成认证工作,我们在天津召开了体系认证现场会,为行业在5年内完成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现已完成19家鉴定机构的体系内质量管理认证审核工作,有17家鉴定机构通过了认证。
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质量管理评估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11]33号)要求,认真部署今年的鉴定站质量管理评估工作,进一步强化系统质量意识。
通过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开展质量管理评估,使鉴定站的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基本杜绝了违规操作行为,强化了鉴定工作的基层组织,整体推进了电子行业特有工种鉴定站建设。
二、创新方式,完善机制,服务就业培训工作大局
(一)创新方式,服务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为加大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力度,更好地服务于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从2002年开始,我们率先在中心网站上面向全社会提供职业资格证书信息查询服务,并将此告之每一个鉴定对象。截至目前,上网数据量达到 106.9万,提供查询60.5万人次。提供证书查询服务有效防范了制售假证和鉴定违规行为,维护了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今年,我们将做好电子行业证书数据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系统的对接工作。
为了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和服务质量,我们建立了考生回访制度,开设了专用邮箱,在中心网页上设置了“质量跟踪回访意见”栏目,强化质量跟踪回访工作。由分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鉴定机构对其下属鉴定站的鉴定质量进行“质量问卷”调查,各鉴定站则直接面对考生听取意见。回访内容逐步从鉴定质量向服务质量、工作水平等方面延伸。通过层层回访、层层抓落实,认真查找工作中的盲点与不足,确保不留死角。几年来,参与质量反馈的人数达到8678人次,工作满意率也从最初的80%上升为99.1%,不满意率仅为0.9%。开展质量回访使我们能及时掌握各地开展鉴定工作情况,增强了服务意识;能及时制止和纠正鉴定违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鉴定质量督导工作,提升了证书的含金量。
(二)拓展范围,发挥鉴定对培训就业的引领促进作用。
天津鉴定站深入企业,积极为天津电子工业企业中的技术工人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技术工人占该站当年鉴定人数的80%以上。他们还积极参与到电子企业从业农民工的技能训练工作中,目前,已对近2万人进行了鉴定,近八成人员达到合格标准。
中电集团七所鉴定站和有关劳动部门达成三年合作协议,对海珠地区农民工进行技能训练与鉴定,并且与广州军区联合开展对军转、退伍军人的军地两用人才技能训练与考核鉴定工作。此外,他们还和劳教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对劳教人员进行技能训练考核鉴定,使他们学有一技之长,为走向新生做准备。
(三)完善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通道。
河北、黑龙江鉴定站,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的作用,几年来,分别培养高技能人才32991人和23048人。中电集团38所在所内开展了“百人访谈”活动,了解广大技工对鉴定工作的强烈需求,提出了“技能岗位发展通道、专业技术岗位发展通道、管理岗位发展通道”三支队伍建设一起抓的发展模式。中电集团20所制定了《工人技能鉴定激励制度》,把临时用工也纳入了鉴定序列,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中电集团24、26、44所制定了《职业技能及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实施办法》,打破资历、学历、身份、比例限制,使真正具备相应技术水平的优秀技能人才破格或越级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也为单位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致力于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一批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把电子行业鉴定中心建设成行业人才培养选拔标准与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协调中心和需求预测中心,推动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