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沾化县地税局加强新税源管理实现新突破
沾化县地税局加强新税源管理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该局充分发挥税源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地位和突出作用,依托信息化手段,创新完善管理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新税源控管,增强管理能力,积极形成专业化分类管理机制、集约化管理运行机制和一体化协作联动机制相辅相成的立体化税源管理格局。一是细化户籍管理制度的落实。通过加强与工商、国税部门的横向联系,加强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实现户籍信息共享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对“新办户”的办证监管,减少“双漏户”,提高管户率。二是强化辅导与服务工作。对新办证户,坚持“首次上门辅导服务制”,对企业有关税种鉴定、申报期限、申报表格填写等进行专门的上门辅导与服务,并通过预留电话联系制,把开设的“提醒服务”“预约申报”“预约上门服务”等服务措施告知纳税人,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强化纳税评估工作。通过对新办户的纳税评估,促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更新纳税人基本信息,掌握企业资金运作以及涉税税款的缴纳情况等,有无提前生产等应税补税行为,为下一步的税收管理打好基础。四是加强责任监督工作。该局实施按地区划分、强化责任,大力实施首问负责制,结合日常检查,加强对辖区税源户的巡查监督,突出对新办税源户回访制度,并结合年终考评等,督促税收管理人员落实好各项制度,提高对新税源的管理水平。(沾化县地税局)
第二篇:创新社会管理 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创新社会管理 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随着我市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人们的城市意识的不断提高,市民的城市文明意识渐趋形成,这为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政府和各相关机构作为城市综合执法与城市管理的主力军所应努力的方向,我认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城管理念,营造宽松城市管理环境。
近几年来,在城市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对临时性摊点的管理。妥善处理此类重点问题,应积极采取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办法,明确位置、提出要求、规定时间,可以在每年的八、九月开辟“绿色通道”,实行跟踪管理,及时消除对市容环境的影响,不仅起到缓和管与被管的对立关系,减少执法阻力,而且因其亲和力大,吸引顾客维持生计,减轻政府的就业压力。
二、导之以行,切实提高市民素质,形成全民参与良好氛围。
首先,要切实加强道德素质培养。社会公德作为道德素质的最基本内容,在维持公共生活秩序,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要不断提高市民法律素质。政府应发挥助推器的作用,将城管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一起普及,为城市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外,还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广度、深度和密度,在全社会形成城市环境人人有责的共识,为城市管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明确责任,完善法规,建立齐抓共管的城管机制。
城市管理需要社会各界及各级各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一方面,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通过把落实城管责任与办理相关手续结合起来等手段,实现既扩大就业又无害环境。另一方面,各部门要减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行政干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将影响城市管理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地纳入,形成适应城市发展的法制体系,以此建立起长效机制。
四、提升效能,依托技术,加速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城市管理工作要主动告别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科学化要效能,以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实现由“小城管”向“大城管”,由小服务向大服务,由小平台向大平台的转变,进而实现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总之,城管要得到社会全民认可,文明执法是必须长期坚持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完善的一门课题,相信在全体城管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远大目标一定能实现。
第三篇:我市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本报讯 记者贺正文 实习生张胜报道:7月30日,记者从市建委获悉,今年以来,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城市整体素质为目标,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使我市城市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城市共完成投入9.6亿元,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50多个,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1.5%,其中市区完成投入3.6亿元,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6个,分别增长6.3%和11%;县(市、区)城区完成投入5.7 亿元,开工建设项基础设施项目120多个,分别增长26.1%和12.2%;风景名胜区建设完成投入3000多万元,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6个,分别增长12.5%和11.2%。
积极向上争取城镇建设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市建委先后组织指导各地向省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申报了12个城市水厂两个方面的项目资金材料、资金额度达到11.87亿元,其中申报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第三批国家拉动内需项目资金2.45亿元;申报2009—2012年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和设施改造规划项目9.42亿元。
加强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市建委指导、督促东坡赤壁、红安天台山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启动了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全市11个县市区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加强详细规划、专业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工作。7月中旬,协助城建处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成功召开了天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咨询会。
着力抓好“楚天杯”、“大别山杯”创建。针对全省城镇创建“楚天杯”动员大会后,市建委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专班设在城镇建设科,并迅速召开由各县市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参加的 “楚天杯”创建工作动员会,出台创建考核方案,从而掀起了 “楚天杯”、“大别山杯” 城镇创建热潮。
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发展。一是加快推进黄冈市区建设发展。今年以来,市区共完成了路面刷黑12万平方米,改造建设排水1.3万米,铺装人行道5.5万平方米,安装缘石1.3万米。同时,修复破板8100平方米,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安装高档分类果皮箱465个,完成了五处水冲式环保型公厕建设;投资2.4亿元建成遗爱湖公园文化长廊、东坡雕像、水幕影院、音乐喷泉、亭台楼阁、水榭馆舍等。二是加快推进县(市、区)建设发展。通过坚持实行周报月报季报制度,采取与省厅、市人大、市政府一起督办和函件、电话督办等多种形式,共督办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40多次,其中深入施工建设现场督办8次,加快全市13个污水处理厂和11个垃圾处理场建设,共完成投入2.2亿元,建设排污管道22公里,除英山污水处理厂和市区等4个垃圾处理场没有开工外,其它的都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特别是纳入国家拉动内需的蕲春等5个污水处理厂和红安等6个垃圾处理场都加快了建设速度,可望年底前建成运行。同时,各地都坚持建管并举方针,共完成投入3.5 亿元,加快了城区建设发展。武穴、蕲春、麻城、红安、龙感湖5个县(市、区)城区分别加大投资,实施以路面刷黑综合改造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面貌实现全面提档升级
大力推进风景名胜区建设。他们协助城建处开展了对东坡赤壁、红安天台山、黄梅挪步园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年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并以此为契机,指导督促黄梅县理顺了挪步园风景名胜区管理机制,全市风景名胜区建设不断加快,红安天台山风景区投资1150万元,完成了道路、绿化、防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开工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风景名胜区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全面加强城市公用行业管理。他们先后组织对全市城市供水、环卫、燃气、园林绿化四个行业进行调研,组织100多人参加省厅举办的行业培训班,提高城镇公用行业人员队伍的素质。制订出台加强农村建房质量安全管理和城镇公用事业安全管理的有关通知,开展对全市城镇公用行业进行自查、抽查和检查,排查整改了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确保了城镇建设事业安全运行。加强市政企业管理,共受理10家企业资质申报资料,新办市政企业资质2家、升级1家、增项3家、变更2家,加快了市政企业发展,市政企业由上年的32家发展到37家。
第四篇:实现新突破-十二五规划(推荐)
“六个新突破”,一是着力实施“63513”示范工程,在发展壮大新兴高端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5个重点园区、着力扩张10家龙头企业、切实抓好20个骨干项目,新增投入200亿元左右,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0亿元。建设潍坊光电产业园二期、新兴产业园、先进制造园、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高新滨海产业园等5个重点园区。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战略、新建项目、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途径,加快壮大10家龙头企业。突出抓好潍柴动力系列项目和歌尔光电产业园、北汽福田潍坊多功能汽车厂、盛瑞传动8挡自动变速器工业园等20个重点项目。二是着力推动城市转型提升,在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建设“一河四路两片”区域,即开工建设浞河宝岛主题公园,发展充实健康东街、潍县中路、北海路、玉清东街周边区域,改造提升潍县中路以东、东风东街以北、永春路以西、玉清东街以南片区,开发建设25平方公里片区,加快打造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聚集区、现代服务业隆起带。着力壮大总部经济,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三是着力繁荣科技服务业,在进一步优化发展结构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实施“双十工程”,重点抓好软件园、生物园、商业数据基地、高端产业加速器等10个续建项目,开工建设环渤海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歌尔科技学院等10个新项目,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服务业。打造4个新的商务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着力提升民生建设水平,在打造美满幸福家园上实现新突破。实施10项惠民工程,主要是加快建设志远小学、清平小学、浞景学校,新开工建设钢城现代学校、凤凰小学,新建和改建7所公办幼儿园,实施学前2年免费教育。建成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建立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体系。建成老年安养中心二期工程,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建成600套以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4处超市或农贸市场。五是着力聚集创新支撑资源,在推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上实现新突破。办好博士联谊会,实施“1300引才工程”,引进20名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争创1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创建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家企业建成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家企业申报国家863计划,8家企业申报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计划。落实好有关重大贷款项目。推动8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六是着力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在提升创新创业保障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努力实现五个方面新突破。一是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主要通过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加快科技型民营经济发展,提高选商选资水平和加大基础产业扶持力度等措施来实现。二是着力优化财税结构,努力实现楼宇总部经济新突破。三是着力实施宜居城市战略,努力实现“三改一化”新突破。要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推进新市镇和城中村改造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违法占地、违章建设的治理力度,积极推进“三改一化”工作。四是着力实施“四金农民”战略,努力实现民计民生新突破。五是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实现自主发展新突破。
五个“新突破”:要力争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力争在优化城乡环境上实现新突破,要力争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要力争在加强对外合作上实现新突破,要力争在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五个优势:巩固县域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必须创造思想优势,放大资源优势,打造环境优势,构筑产业优势,依靠人力优势。
一是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新突破。进一步用好用活上级扶持政策,在抓好全区7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前提下,借助 银农金桥 工程,加强银企联姻,使更多的农业企业挤进国家扶持的盘子,力争尽快创立我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企业效益,提升发展水平。
二是实现城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突破。努力提升城市农业发展定位,坚持品牌、项目、产业链建设同步推进。以白浪河生态林场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文博园、广潍汽博园、金宝乐园等旅游开发项目建设,打造奎文区文化、旅游休闲、会展博览、健康娱乐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园区,力争将该区城市农业打造成富有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新亮点。
三是实现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服务水平新突破。着眼于加快村改居的居民提高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尽快融入城市,认真组织实施好城郊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培训工程、新型城郊居民创业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工程。加强协调配合,逐步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用工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更加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环境。
四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新突破。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进货抽检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区企业三级检测网络。抓好市场自检自测体系建设。认真开展好每半月例行抽样检测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强与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形成联动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五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生态建设新突破。重点抓好沿海防护林体系、绿色示范街居建设,进一步提升林木覆盖率。按照潍办发(2010)37号文件要求,充分挖掘造林绿化潜力,扎实推进街居、单位、企业绿化工作,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目标,努力营造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 的最佳人居环境。抓好白浪河生态林场扩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体制,推动林场健康发展。
六是实现涉农综合改革新突破。继续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改制,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协调督促搞好全区各街道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推动街居产业发展规划健康有序实施。同时,继续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涉农惠农政策。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沼气项目尤其是养殖场中型沼气池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农机执法力度,抓好农机化各项工作。
七是实现机关建设新突破。围绕 创先争优、强基固本做先锋 活动的深入开展,认真落实 两实 作风,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抓好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强化求真务实、争创一流、为民服务、廉洁自律 四种意识,不断提高战斗力和凝聚力。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全力以赴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实施农田灌溉工程,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农牧区饮水安全。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实施草场恢复性建设工程,不断加大草原建设、管理和保护力度。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力争完成2399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着力解决安居工程中水、电、路、讯、广播电视、邮政等“短腿”问题,确保90%以上的农牧民实现定居、安居、适居。实施农牧区小康环保行动,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乡村公路建设,方便农牧民群众运输和出行。实施薪材替代工程,力争完成2000户沼气建设任务。
在调整农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加强特色产业建设,努力建设既具有明显特色和品质优势,又具备较强规模经济优势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做到建设特色农牧业产业带与市场营销、旅游观光、科技推广示范、培养新型农牧民、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
在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实现劳务输出4.5万人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的机遇,逐步建立和完善农牧区农贸、生活用品、生产资料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常继续贯彻落实“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针,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0家,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旅游业,使更多的农牧民群众吃上旅游饭。
在扶贫开发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加快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积极实施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扶持和引导贫困农牧民从事二、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认真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爱民固边战略”,促进边境县与腹心县同步发展。加大定点扶贫力度,坚持工作到乡镇、规划到村、帮扶到户。
在统筹发展民生事业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构建和谐农牧区。加快发展农牧区教育事业,广泛推广职业技术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大科技培训,完成1万人次培训任务;加快发展农牧区文化事业,力争完成20个村文化室、50座广播电视站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加快发展农牧区卫生事业,确保农牧民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有统筹、医疗有保障。
在深化农牧区改革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增强农牧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三个长期不变”的农牧区基本政策,深入落实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林芝地区农牧区改革试点方案》,重点抓好工布江达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农牧区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引导援藏资金重点向农牧区倾斜。
在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夯实党的基层组织。以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载体,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以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建立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建立党建信息员制度为载体,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沟通联系;以流动党校和典型建设为载体,切实抓好“双培双带”工作。
第五篇:创新科学管理实现农机管理标准化新突破
创新科学管理实现农机管理标准化新突破
农机工作以创建现代农机标准化管理创优达标活动为目标,紧密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机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农机管护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狠抓农机工人素质,加强农机标准化培训,强化农机生产作业质量标准,保证了全年农业生产农艺措施的实施,实现全年粮食总产新高。
三座标准化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初具规模;完成219人次农机驾驶员考证培训,驾驶员持证率达98.6%,农机车辆挂牌率达98%,实现全年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 ;自主技术研发的水稻育秧营养土自动化生产设备,已申请专利,并推荐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打造现代农机示范区,构建现代农机标准化管理体系
现代化大农业生产需要现代化农业机械,现代化农业机械需要现代化农机管护体系,以“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为?酥镜南执?化农机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确定了“一个中心、二个场地、三个站点、四大功能”为目标的现代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体系。
一个中心:即现代农机管理服务中心。
二个场地:一个标准停放场和一个临时停放场。
三个站点:即油料站、维修站、配件站。
四大功能:生产指挥、维修保养、培训学习、停放展示。
2012年农机管护基础建设总投入2170万元。
1.1 新建三区25作业站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一处,占地面积4615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798.16平方米。
1.2 改扩建六区74作业站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一处,占地面积28432.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1.62平方米。
现代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坚持“六统一、七加强”原则,农机具管理达到“全、净、齐、松、卸、涂、垫、封、美、好”十字标准,确保了全年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检修、维护、保养及时到位,发挥了农机具的最大效率,检验合格的农机具才能投入生产作业,统一作业质量标准,严格按农业农艺标准要求验收,全面提升了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的使用发挥了“四地”作用,即:农机工人的培训基地、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园地、农机作业统一质量标准及农机维护保养的场地、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领地。成为农机工作者和农业机械理想的家园,展示现代化大农机的重要窗口。加强农机服务培训力度,提升现代农机工人素质
结合农机标准化管理创优活动,全面提高农机工人素质,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质量。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对农机工人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狠抓农机队伍建设,使驾驶操作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重点对农机技术人员和有机户进行农机技术和作业标准培训,加强农机管理干部素质培训作为提升农机标准化的首要任务,通过采取机械厂家技术员集中办班操作培训,生产作业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方法的培训,冬季以集中培训为主,春、夏、秋开展阶段性农机生产标准短期培训,结合农业生产阶段进行现场培训,备耕生产主要进行整地和播种、插秧机械的服务培训,夏管进行喷药机械的作业标准,秋季进行收获机械的准备维护保养互动培训,2012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30余次,培训农机工人3000多人次,下发各种技术保养资料5000多份。强化农机新技术推广,完善农机标准化生产新标准
2012年农机部门紧紧围绕种植业生产要求,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更新投入力度,继续从国外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全年实现农机更新总投入达到7286万元,其中国家农机购置补贴929万元;政策补贴资金173万元;利用厂商和银行消费贷款资金1246万元;个人筹资4938.2万元。重点推广了水稻高性能插秧机,先进水稻、玉米收获机械,70马力以上拖拉机,玉米灭茬机等多项新机具,这些新机具的应用成效显著。
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探索水稻全程机械化新措施,结合水稻工厂化育秧发展需要,从2010年开始调研和论证水稻育秧营养土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农机部门自主技术研发,经过论证和试验营养土加工设备已从第一代机械人工控制升级为第二代电子智能自动控制,使水稻育秧标准有了质的提高,营养土加工车间实现了人力手工作业向机械化现代化的转变。经过3年的研发和改进,2012年春育秧基地实现了由育秧营养土加工车间供土600立方米,可提供7千亩水田育秧用土量。水稻育秧营养土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实现了营养土加工工厂化,生产的营养土经合理优化配置,可避免农户自由取土造成的营养不均衡,易发生病药害等情况,实现水稻育壮秧。生产设备为全程机械生产电子触控屏幕操作,机械化程度高,可统一控制生产作业,操作简单,节约人力。与普通土壤相比,壮秧率平均提高10%,亩均效益提高40~50元。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实现农机标准化生产无事故
2012年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紧紧围绕农机安全生产为中心,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农场备耕、夏管、秋收农机安全生产的实际,有序开展“农机百日安全”、“平安农机”等活动,广泛进行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全年设立农机安全活动方面的大条幅30条、字块式宣传标语72条、条式宣传标语350余条、印发宣传单8000张。积极开展场县共建,实现农机作业新突破
结合新一轮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我们将继续提高农机综合机械化率,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标,完善农机标准化作业优机、优质、优价制度,全面实现农机标准化作业统一管理,狠抓农机队伍建设,强化农机维护和保养培训,提升驾驶操作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内提素质,外树形像,使农机标准化管理成为现代大农业的重要支撑。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农机标准化管理创新,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现代农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机生产作业标准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16144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农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