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教育规划研究院工作职能
工作职能
(一)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国务院、教育部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领导和推动中国教育规划研究院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制定并完善中国教育规划研究院发展纲要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全国各级分支机构的体系化建设,组织相关人员和企业进行专业化培训与学习,全程安排部署全国终身教育工程的实施、监管与考核。
(三)协助国家有关部委和管理机构统筹解决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区域协调、部门协调与资源协调等问题,为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保障。
(四)组织全国教育规划高层论坛,搭建企业与政府的互动平台,推动职业院校在平等、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中互利互赢、协调发展。
(五)承接国家制定或委托的课题与项目,总结推广国际、国内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各级政府机构提高管理效能,促进教育相关部门自主创新服务。
(六)有效组织和指导中国教育规划研究院各个研究所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教育规划研究院各个部门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全民终身教育工程,加速推进全国全民的技术水平。
(七)推动“终身教育在线网校”建设。通过这一全国性的教育培训数据库和在线学习的平台,有效提升全国人民的学习环境,实现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习。
(八)接受委托,依法为各类机构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国家相关项目的申报和代理服务。
(九)组织国内外的展览展示,编辑出版有关刊物书籍,建立各级电子商务网站,有序组织电子媒体与互联网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十)联合有关部门,依法推动建立全国职业技术培训与认证体系。
(十一)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付的其他任务。
第二篇:中国策划研究院
中国策划研究院
院训:笃守诚信 挑战卓越 策划中国 创新世界
中国策划研究院(CHIANINSITITUTEOFDEVISING)是以策划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机构。服务对象为国内各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策划咨询业及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关心策划的青年人,服务内容主要有学术研究、刊物出版、专业培训、资质考证和项目策划。
近年来,中国策划研究院分别在国内六大区、近三十省市及近百城市建立了分支机构,组织了一大批实战派与学术派相结合的专家、学者成为中国策划研究的副院长、专家团、研究员与讲师;并与广州大学策划研究所、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等紧密合作,打造中国最大咨询策划平台,创建中国的“兰德”神话。
中国策划研究院与国内外策划咨询业机构及大专院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也与全国许多省、市特别是区县建立了业务联系,有许多大中企业,包括一批外资企业纷纷利用本平台寻找对口策划专家,提供策划需求,也有数以万计的策划从业人员与中国策划研究院建立了联系。
《中国策划》杂志是中国策划研究院创办的策划界专业杂志,办刊近年来,不断更新,以丰富的经典案例和理论成为中国咨询策划唯一指定性刊物,成为企业家赢得市场的指南,策划人走向辉煌的舞台。
中国策划研究院
高级顾问:艾丰 厉以京
名誉院长:任玉岭
终身院长:余明阳
院长:林力源
执行院长:陈荣彪
执行副院长:申鸿琦
副院长(排名不分先后):陈放 大林梁中国孙德禄 王克 梅雨温元凯 许喜林叶
茂中 张大旗 朱玉童张乐群 尹英杰 张瑞龙 万映辰
第三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一年总结之2010
【总结】大院的树凉儿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一年总结之2010
2010年对我来说一个学习年。现就读过的以下几本书和网上的一些个帖子简单谈谈我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几点总结:
一、面对困惑——“技术是人创造的,我是人,所以我一定能掌握它。”想不起是哪位名人说过类似上面这句话了,觉得它很提气就在此拿来一起分享。做人做事自信很重要,尤其对新人来说更是如此。“谁都别说自己是高智商,高智商搞结构设计是种浪费”,“高中学历就可以搞结构设计了”„也记不清楚是哪位前辈说过这样的话了,虽然不敢苟同,但是偶尔拿来给自己鼓鼓劲还是可以的。总之,对新人来说在遇到困难或困惑的时候,千万不要自卑、气馁,借用铅笔(建院七侠之一,详见《设计院的故事》)一句话:“如果因为不明白一件事而烦恼,那么你大可去问别人,而他们应不应该告诉你,就是他们的烦恼了”。反过来说,也是,即使做了几个大工程,有个几年经验,考了个注册也“别太放肆,没什么用”(《大笑江湖》语)。“既然别人总有一天会学会你拥有的知识,那么,不妨在他没学会之前告诉他”,“凡是不可太嚣张,别看今日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别对新人太刻薄,因为也许有一天,他会成为你的朋友”。正如CADKING大哥所说,做人要做“风清扬”,莫做“独孤求败”。谁都不是大师,大师都还常怀“空杯心态”呢,何况我们这些个凡夫俗子,所以凡事还是低调、谦虚为好。
给新手们介绍一本很不错的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海林所著《手把手教你建筑结构设计》。该书通俗易懂,作者真诚给力,通过学习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了解结构设计,可以更加规范地进行结构设计,从而很快成为一个熟练的结构设计工程师。263页,36元,打折后更便宜,实在是物超所值!
二、面对压力——“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想起那句潮语: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今年最战战兢兢的时候——3、4、5、6月,初来乍到,一脸茫然,随时可能被老板拉去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最累的时候——7、8、9、10月,天天坐晚上12点的末班车,最累的时候
一周只有三天回家睡觉。也是在这最忙的时候,我学习了一下几本中剪力墙和框支结构计算和构造设计相关章节内容(规范系列是必须的,不再列出)。《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北京院版
《结构专业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深圳院版
《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分析》姜学诗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朱炳寅
《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杨星
《PKPM结构CAD问题解惑及工程应用实例解析》陈岱林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原理及算例》陈岱林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
《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第三版
《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PKPM基础设计软件功能详解》
《结构概念和体系》林同炎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与合理构造(附实例)》李国胜
那些日子有两个认识:
一,健康的体魄是事业、梦想的基石,行话就是地基基础,所以“要把健康当作一项事业,努力去做”。平时一定要加强锻炼,注意保健,这样关键时刻才能具有战斗力,才能顶得住。红牛和咖啡,时间长了是不管用的,呵呵。二,肯和你一起熬夜战斗的战友是好战友!
再简单介绍上面列出的那几本书,首先,在建筑方案阶段,结构着手之前,熟悉一遍相关规范,三本措施(全国、北京、深圳)一定要看,这是国内顶尖设计院、顶尖专家的呕心沥血之作,据此设计,方可有理有据,理直气壮。
《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PKPM结构CAD问题解惑及工程应用实例解析》有了这两本书中一本(或者上面提到的《手把手》也可以)再加上点CAD画图基础,基本上就可以够维持一阵子,干活挣钱,积累资本,娶媳妇„.娶媳妇就还有再多勤奋多学习多积累,正如多登录论坛多积分才能DOWN到好资
料,呵呵!对新手来说这两本书十分给力之作,网易论坛里都可以下载的到,市场上也有影印版(在此声明,本人其实是支持国家打击盗版的,只有尊重知识产权才能不断有更好的作品问世)可买。《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原理及算例》这本书其实讲的是pkpm软件的构件计算分析原理,对加强对pkpm的理解掌握十分有好处。Pkpm的基础设计软件其实很好用,不妨学习一下《PKPM基础设计软件功能详解》。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审图中心姜学诗老师写得这本《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分析》本人认为应该是09年出版的最给力的结构专业书籍了,通过学习可以避免很多施工图审查容易出错的地方,加深对结构设计的理解和把握。朱炳寅教授的这本《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逐条讲解五大规范,无疑对学习和理解规范会有很大的帮助。《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不多说了,老牌子了。老李的书暇闲时也是可以看看的,如《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与合理构造(附实例)》,毕竟是《高规》组专家嘛。最后力荐大师林同炎《结构概念和体系》,基础很重要啊,有空一定要看《结构力学》。„..三、面对任务——速度,一定要迅速
CAD,就它。一定要熟练,要快,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让它快,速度决定产量,产量决定收入。21世纪,谁慢淘汰谁!
不写了,竟闲扯„伤心了,刚才QQ上获悉,三年经验的同学年终奖都10万了。现在,挣钱才是王道,各位一定要坚持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硬道理,什么国企、私企能挣钱就是好企业,什么学习不学习,就这点东西,有什么好学的,埋头干活就是了,老板给你少,就革他命,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待见这样的纯粹资本家,党都说了我们要“藏富于民”。中国有10亿劳动者,有必要弱势吗?借用论坛中fly-sel哥的一句话:一群SB的工程师,做家禽的都知道哄抬物价。工程师们,振奋起来吧!
第四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人才工作交流材料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人才工作交流材料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时间: 2011-07-18 08:50
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支撑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我院实力的支撑和核心。建院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部署要求,积极实施人才强测、人才强院战略,加快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我院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
我院成立于1959年,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唯一的综合性科研机构。2004年作为第二批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单位通过了科技部等部门组织的第一批改革评估验收。近几年来,我院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以刘先林院士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人才继续发挥引领科技进步的作用。刘先林是在我院成功成长起来的院士。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支持下,我院积极为刘先林院士的自主创新之路提供和创造宽松的政策和必要的条件,取得了成功研制JX-4和SWDC-4数字航空摄影仪等重大测绘科技成就。进行了四拼小相机SWDC135和SSW扫描车等项目的研究。通过“十一五”期间重点宣传,刘先林的事迹更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也为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人才发展树立了模范。
二是形成了一批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近几年,我院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5人,入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2人。有2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现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院学术和技术骨干31人。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300多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专利3项、全国科技大会和科技攻关项目奖9项,解放军科技奖2项,省部级和行业科技进步奖10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0项,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定10项。
三是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我院承担科研任务的主体。支持青年科技人员争取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设立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为青年科技人员创造承担科研项目条件。从承担项目课题负责人来看,据近三年来不完全统计,共有81人承担过或正在承担各类项目课题的负责人,其中,60后35人,占43.2%,70后29人,占35.8%,80后5人,占6.2%。其中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53人,占65.4%。
四是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近年来,我院按照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完善了聘用管理,完成了岗位设置,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上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我院现有高级职务人员11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4.4%;中级职务人员10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9%;初级职务以及未来源: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共4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6.6%;高、中、初(含未聘)级专业技术人员之比为2.7: 2.3:1。
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有效利用,特别是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的长足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也为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面对国际国内环境新的变化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新的发展,我们必须站在走向灿烂辉煌的历史新起点,以李克强副总理到中国测绘创新基地视察调研,亲切看望我院一线科技人员、视察测绘创新成果为契机,进一步加快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步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朝着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前进!
二、近年来我院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做法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更是这一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在各类人才中处于优先位置,发挥着引领作用。近几年来,我院紧紧围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确立的“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着眼于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具有突出特色的高水平科研机构,不断改进和完善有利于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建立了包括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内的一整套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人才工作机制。自2010年起人才工作规划纳入院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制订工作计划。每年底进行一次规划实施总结,根据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规划内容,逐步使人才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通过“人才、基地、项目”结合,统筹全院资源,实施大项目出大成果、大人才。我院建院初期就确立了“出成果、出人才”的人才工作思路。2004年科技体制改革后,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出大成果、出大人才”的人才发展目标。近几年来,我院依托西部测图工程、数字城市建设、海岛(礁)测绘工程等重大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和科研项目,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梯次鲜明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造就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科技领军人才。
三是针对院重点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积极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和海外智力。近几年,我院加大了海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国家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各种人才引进渠道与政策,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先后从瑞士、美国等国家引进高层次人才4人。另外,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编制外专家聘用暂行办法》,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特聘专家14人。
四是着眼于未来发展,加大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储备力度。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招聘毕业生暂行办法》,招聘以硕士以上学历为主的毕业生,2006年至2010年,我院招聘毕业生36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35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并加大资助力度。十几年来,资助在职科技人员攻读博士取得学位的有44人,现在仍在读的有17人。我院还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和院校间合作,培养和补充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培养国内高层次人才,累计进站博士后有18人。
五是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加快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近几年来,我院在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建立了以绩效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了岗位聘用管理和考核工作,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层机构聘用人员聘期考核暂行办法》,组织进行中层机构领导岗位、科研岗位和一般管理岗位的聘期考核工作,在考核的基础上,完成岗位调整、补充和续聘,同时,完善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岗位设置方案》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申报条件》,首次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逐步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问题;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管理办法》,选拔学术技术带头人;通过完善工资性收入分配、职工带薪休年假等政策,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
六是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选题立项、科研条件配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资金支持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我院在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基础上,依托工程院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载体,实行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倾斜的政策,重点培养、重点推荐,给予重奖,使我院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知名学者数量不断增多。2007年,我院给予刘先林科研团队重奖,资助科研经费500万元。同时,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使现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能够潜心研究和创新。
三、对“十二五”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院将继续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大局和院科技发展目标,把服务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拔尖创新人才和战略性后备人才培养为抓手,着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发挥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人才质量,不断推动我院人才工作取得新成就。
一是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建立健全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在党委的领导下,完善人才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议事规则,完善工作制度。下一步,我们将抓好“十二五”人才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支持人才、保护人才的重大政策。设计一批人才工程项目,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重点从海外引进急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对重大科技专项,可研究采用特殊办法,网罗顶尖人才,创建人才高地。
三是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着力解决学科之间、课题项目之间、公益与公司之间人员流动的问题,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真正把品德、知识、能力,尤其是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进一步克服科学研究中论资排辈和急功近利倾向,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与此相适应,充分挖掘我院现有的编制资源,统筹考虑公益编制和原有事业编制,打破身份限制,使各类高层次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四是要加强高水平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完善公开选拔、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制度。落实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建立完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为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重视年轻优秀干部的实践锻炼。
第五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招生简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一、学院概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智囊团和思想库,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的著名学者。他们长期从事国家重要政策与战略问题研究,直接参与大量重大决策与核心报告的论证与起草工作,承担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草拟和修改工作,担任着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政策咨询员和专家顾问。这些专家学者全部任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社科MPA将能够亲耳聆听他们在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深刻体悟。
二、学院风采
▶ 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一所高等学府
▶ 中国大陆最早建立的一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 ▶ 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社会科学各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 目前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8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8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2个专业学位授予点
▶ 博士、硕士生导师千余人
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作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办好这一特殊的专业学位教育项目,成立了MPA教育中心作为执行机构,具体执行MPA研究生的招生、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工作重点
MPA招生工作——招生宣传、组织生源、面试录取、组织教学; 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安排考试、论文答辩、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建设工作——教材、案例开发、专业方向开发、方向课程开发、开发各类培训项目; 拓展教学领域——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培训。
四、优势
MPA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设置打破一级学科界限,并需要一支政策研究、政策咨询与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具有的办学条件,使社科MPA在培养公共管理人才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我院举办MPA的六大优势: 第一,学科门类齐全,覆盖面广泛。为MPA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相关学科支撑。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下设6个教学研究部,38个教学系,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几乎所有相关领域。
第二、科研实力雄厚,教书育人成果显著。其中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8个一级学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师资阵容强大,综合优势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拥有一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学者担任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500余人,硕士生导师600余人。
第四,广泛的学术交流与高水平的论坛、讲座,为MPA研究生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氛围。第五,国家智囊团与思想库的独特地位,具有开展MPA教育的天然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承担着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为MPA教育提供了最前沿、最实用的教学材料。
第六,在与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军队系统的多种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的MPA教育及干部培训经验。我院MPA教育中心已经与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举办了“军师职领导干部国家安全管理专业MPA高级研修班”;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携手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培养社会保障方向及文化产业管理方向MPA研究生。
五、培养方面
我院MPA教育的培养特点
“贴近现实、贴近政策、顶级智囊、权威解读” 我院MPA教育的培养特点
我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采用弹性学制,学习期限二至四年,学习形式可采取在职攻读、定期集中模式,每次集中25天左右;也可采取周末授课的模式。在此期间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可以按照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申请专业学位程序获得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我院MPA教育的课程体系
我院MPA学位课程设置体系包括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学位论文五部分。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40学分。
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核心课程20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程6学分。其中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必修课的成绩必须在70分(含70分)以上,选修课程成绩60分(含60分)以上为合格。
论坛与讲座:学员均应参加6次以上的公共管理论坛、相关学术专题讲座或研讨会。社会实践:MPA研究生应围绕专业研究或工作实际进行社会实践。
学位论文:MPA研究生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撰写学位论文。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
六、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并有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经全国MPA联考合格者。
七、学习费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院MPA全部培养费共计3.5万元。培养费用包括学费、书本费、论文答辩费,不含餐饮住宿费用。
【参考文档: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