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社会建设,促进云南和谐社会发展(试题答案)
加快社会建设,促进云南和谐社会发展(试题答案)88分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在分配的问题上,要做到“提低、扩中、限高、打非、保困”。(是否题)(分值:3)A
A. 对
B. 错
第2题、现在我省涉外的非政府组织大概有七十八、九家。(是否题)(分值:3)B
A. 对
B. 错
第3题、“五个有”是加快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程要实现的远景目标。(是否题)(分值:3)A
A . 对
B . 错
第4题、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表现。(是否题)(分值:3)A
A. 对
B. 错
第5题、我省129个县、市、区已经全部实现了“普九”目标。(是否题)(分值:3)A
A. 对
B. 错
第6题、“亲民、敬民、为民、利民”是我们党在政治上越来越成熟的表现。(是否题)(分值:3)A
A. 对
B. 错
第7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而基本的内涵。(是否题)(分值:3)A
A. 对
B. 错
第8题、“优化教育结构”,就是要使教育同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是否题)(分值:3)A
A. 对
B. 错
第9题、社会建设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是否题)(分值:3)B
A. 对
B. 错
第10题、归根到底,社会建设就是和谐社会建设。(是否题)(分值:3)A
A. 对
B. 错
第11题、要把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卫生事业办好,有(C)方面非常重要的的工作需要做。(单选题)(分值:3)
A . 四个
B . 五个
C . 六个
D . 七个
第12题、“基尼系数”一般认为不要突破(B)。(单选题)(分值:3)
A. 0.38
B. 0.40
C. 0.42D. 0.4
5第13题、人均收入一千美元以后,既是发展的黄金时期,又是矛盾的突显时期。矛盾的突显大量出现在(A)领域。(单选题)(分值:3)
A. 社会
B. 经济
C. 政治
D. 文化
第14题、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是政府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推动社会建设的(C)职责。(单选题)(分值:3)
A. 重要
B. 主要
C. 首要
D. 特殊
第15题、社会救助、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制度的(A)。(单选题)(分值:3)
A. 必要补充
B. 客观需要
C. 主要部分
D. 关键部分
第16题、现在我省“新农合”整体参合率大约接近(C)。(单选题)(分值:3)
A . 80%
B . 85%
C . 90%
D . 95%
第17题、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是保证群众(A)用药。(单选题)(分值:3)
A. 基本
B. 健康
C. 安全
D. 有效
第18题、教育的层次结构是指(A)。(单选题)(分值:3)
A.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B. 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特殊教育
C. 公办、民办、社会团体办、企业事业办以及私人办学
D. 全日制、半工(农)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函授、刊授、广播、电视
第19题、“住有所居”,就是要(A)城乡居民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住房问题。(单选题)(分值:3)
A. 支持
B. 扶持
C. 协助
D. 帮助
第20题、现在,我省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经接近(B)。(单选题)(分值:3)
A. 35%
B. 40%
C. 45%
D. 50%
第21题、就业体制改革包括(ABCD)。(多选题)(分值:4)
A. 统筹城乡、统一市场
B.平等就业、均等服务
C. 实行就业援助
D. 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
第22题、“学有所教”就是要(ABC),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正规的国民教育。(多选题)(分值:4)
A. 优先发展教育
B. 坚持教育公平
C.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D. 改善办学条件
第23题、社会保障是(ABC)。(多选题)(分值:4)
A. 人民生活的安全网
B. 社会运行的稳定器
C. 收入分配的调节器
D. 国家安定的保护伞
第24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ABCE)。(多选题)(分值:4)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25题、小康社会应该包括(ABCD)方面的内容。(多选题)(分值:4)
A. 法制
B. 经济
C. 政治
D. 文化
E. 社会
第26题、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方针是(ABCD)。(多选题)(分值:4)
A. 自主择业
B. 市场调节就业
C. 政府促进就业
D. 多渠道扩大就业
第27题、社会保障的总体要求是(ABCD)。(多选题)(分值:4)
A. 广覆盖
B. 保基本
C. 多层次
D. 可持续
第28题、“病有所医”要求让群众得到(ABCE)的医疗、卫生服务。(多选题)(分值:4)
A. 安全
B. 有效
C. 方便
D. 及时
E. 廉价
第29题、党的教育方针是(ABC)的。(多选题)(分值:4)
A. 管方向
B. 管前途
C. 管性质
D. 管命运
第30题、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ABCD)。(多选题)(分值:4)
A. 坚定不移地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
B. 优化教育结构
C. 推进教育的改革创新
D. 坚持和体现教育的公益性质
第二篇:加强交通安全建设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加强交通安全建设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机动车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交通的进步与民展给人类创造和增添了财富,但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如一些司机的酒后驾车、违章驾驶、飙车撞人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危害了公共安全,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创建和谐的交通环境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车、道路环境的协调统一,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有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程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加强交通安全建设,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消除道路交通的事故隐患,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大对驾驶员和社会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驾驶员要定期学习交通法规、机动车新技术及新操作技能,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应常抓不懈且注重实效,进一步增强驾驶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坚持杜绝驾驶员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是教育部门要坚持道路交通安全从孩子抓起,将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与课程,并在中考及高考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法规的宣传,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
其次,驾驶机动车维护,提高机动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良好的车辆技术
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目前,除了建立完善的汽车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驾驶员日常应勤于保养、维护车辆,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严把技术性能关。
再次,完善道路的安全建设。首先要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进行专项整治,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分析,该改造的改造,该完善的完善,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把道路危险降低到最小限度。其次要驾驶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约束、管理、服务、诱导的功能,在弯道、交叉路口、穿越村镇路段及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点段,完善警告警示等交通设施设置,确保交通安全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最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制建设和管理水平。通过制定和完善道路的法律制度,增强交通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规范的执法行为,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和通畅。
交通安全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危,它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遵守、执行。因此,营造良好的文明交通秩序,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交通环境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希望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遵章守法、严格自律,这对我们自身的生命安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篇:信息化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信息化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信息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建设,以及行政建设、文化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等具体领域,信息化思想都有所体现。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金融、工业制造业、农业、新型服务业、能源等行业,以及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问题上,信息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今时代现代化的突出标志。
兴业:节能减排 科技兴农
自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这表明信息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传统工业处于历史的新起点,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任务。由信息化驱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大大提高各种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制造业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传统的生产方式也带来了能耗高、污染重的问题。而信息化手段能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及管理过程数字化,提高产品开发与制造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制造业中的节能减排。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则能帮助政府部门进行能耗和污染指标监控,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实行严格依法监督。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应用也在制造业中兴起,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推动了企业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推进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上海市宝钢集团首席信息官王力介绍说,随着宝钢能源中心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从1997年到2006年,宝钢的煤气放散率从12.6%下降到0.7%,而从1999年到2004年间,宝钢的钢产量增加了近百万吨,但能源消耗总量几乎没有增加。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山东省原来也是一个能耗和排放大省。在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告诉记者,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耗能占全社会耗能的77%,传统工业又占规模以上工业耗能的88%,因此自2004年始,山东围绕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九大传统企业中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了节能减排和信息技术改造;2006年,103户重点节能减排企业完成信息改造,目前,95%以上重点企业完成装备计算机监控技术。经过努力,山东省2006年底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同比降低了2.1%和1.6%,实现两项指标的双下降。2007年上半年,万元GDP的能耗在去年下降的基础上,又再次降低2.38%。
上海宝钢和山东省所取得的成绩,是信息化在改造传统制造业、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最好证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
信息产业部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村通工程”目标,到2010年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2020年基本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切实发挥主导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06年,我国98.9%的行政村已经通上电话,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目前,江西、湖北等省已实现了乡乡通宽带,江苏更是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宽带。依托宽带网络,全国建立的涉农网站已超过6000个,为广大农民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和大量实用的涉农信息,有力促进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同时,国内外的IT企业也积极响应政府的新农村信息化策略,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来支持农村市场。近年来,信息产业部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文件的指导下,统筹规划了由北京赛迪时代公司负责具体实施的信息化大篷车,联合了各大知名IT厂商,通过现场演示、教育、培训让农民了解信息化、接受信息化、学习信息化并主动建设信息化。截至目前,赛迪时代公司负责运营的信息化大篷车已相继在河南漯河、四川成都、山东济南、黑龙江哈尔滨、贵州贵阳等城市相继启动。按照规划,今年首批将在全国16个省试点运营,前后共有32辆车投入使用,预计整个活动将直接影响到200万人。10月30日,由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华硕电脑联合举办的“科技照亮金土地,IT科普百城行”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以在各地开展科技文化普及和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直接面对广大基层单位,展示未来农村科学、信息化和开展技术讲座与培训等。
各大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在农村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移动增值和互联网业务在农村地区发展。如中国移动联合政府部门推出“农信通”等资费低廉、方便农民使用的产品,让农民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政策、市场和供求等信息,也为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搭起了桥梁。联想专门为广大农村用户量身定制了系列千元农村电脑,并计划打造村镇销售网络,将个人电脑推广到农村市场。利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上网等多种方式,与新农村建设有关的科技、供需、教育等服务资源被有效地整合起来,面向“三农”的政务、生产和市场信息得到了大力传播,促进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出现,新型服务业成为信息产业的基础性行业。目前,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第三产业中最为活跃的新兴产业之一。
惠民:利及民生 繁荣文化
在为民生服务方面,信息化更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教育、农业、公共卫生、社区服务和促进和谐文化繁荣发展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让信息化惠及全民,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点之一。
在教育方面,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日益提高。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育,在我国的课堂上已经屡见不鲜。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央和地方已经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共投入资金110亿元,到2007年底将覆盖中西部所有农村中小学,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农村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这些措施保证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目前,遍及全国农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大力推广了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3种模式的现代远程教育,共配备了教学光盘设备35万余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万余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5万余套,使我国共计约1亿多农村中小学学生通过教育信息化接受良好的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第十二部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也表示,要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充分显示出,信息化对于公民教育、党员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受党中央关注。由此可见,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必将成为信息化应用下一个有重大突破的领域。此外,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也为高校毕业生疏通了就业渠道。
在公共卫生领域,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中央、省、县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防系统。到2006年底,已经有5万多个卫生机构加入了应急和公共突发事件网络,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提高了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常规监测和突发事件预警能力。同时,信息化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也为患者日常的就医、诊断带来了便利。例如,单病种限价管理对一些常见病种的收费价格进行统一规定,再用信息系统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就诊费用。并且,为病人建立的健康档案加强了各医院、卫生站之间的信息流通与共享,使患者可以放心地在社区就诊。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系统日益复杂,交通拥挤、道路堵塞等问题困扰着众多大中城市。而交通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不仅帮助城市交通产业升级,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推行的智能交通系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信息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文化领域也在其中。信息化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催生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大量文化内容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和交流。网络社区可以延伸到千家万户,网上大型的电子阅览区可以辅助现有文化成果转化为数字产品,并在网上开放,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直观的阅读和查询方法。网络文化推动了现代文化内容、传播手段、表现形式的创新,信息传递和更新速度快,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只有开发出大量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产品,才能抵制不健康内容、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强政:政务公开 为民服务
当前,我国政府正处于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推进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促进政民互动,一直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宗旨。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级政府网站逐步完善,信息化窗口价值得到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建设理念不断强化,电子政务的在线服务功能日渐加强,企业和公众网上版式的渠道和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入;同时,一些重点信息化工程效能开始凸显,比如与国民经济紧密相关的金关工程和金税工程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天津1998年开通政府门户网站,推行信息公开,初步实现了群众与政府通过网络说话、对话、办事。2003年,天津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办公大厅,包括88个委办局的服务机构,有1300余个网上办公和服务项目向社会提供办事查询、表格下载等服务;建成了市行政许可服务大厅和呼叫中心等,提高了公众享受政府服务的水平。2001至2006年全市电子政务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累计投入15.8亿元,预计2007至2010年4年累计再投入14.8亿元。
在信息公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都得到了公开,受到了各地群众的好评。广州出台的《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详细列举了政府机构应主动公开的信息以及应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等。在这些政策的保障下,包括房屋动拆迁、各类规划、公务员录用、重大案件、突发事件、灾害事故信息、政府采购预算、重大市政工程情况等重要信息都得到了公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信息化作为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举的重大形势和任务提出,这将有助于全国各族人民把信息化作为对当前各项工作有着普遍意义的重大形势和任务来认识、思考、推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要求,对我国信息化发展赋予了新的重任。
①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将成为信息化下一个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②抱着计算机下车间在现在的工厂里已经不再是新鲜事。③“村村通工程”为村镇间的信息交流搭起了桥梁。④信息化同样也走进了国防领域。图为航天信息防伪税控机生产线。
⑤政务公开增强了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让透明政府更贴近群众。
⑥现代农业在生产、流通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应用。⑦随着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逐步完善,医保和养老等单独险种已经在很多地 方实现了信息化。
⑧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为高校毕业生疏通了就业渠道。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智能交通系统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高效。
⑩数字电视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北京某小区居民正领回发放的机顶盒
第四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当前和今后长期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权利成为了高官金钱的武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了国家的蛀虫。本文从党风廉政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加强党风廉政的相关措施来谈谈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关键词:党风廉政,和谐社会,反腐
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甚至还激化了社会矛盾,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深入反腐倡廉、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凝聚民心、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加强党风建设,严肃党的纪律,积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能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通过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通过解决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作风保障;通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党风廉政建设要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稳定、发展有力、群众信赖的干部队伍。我们应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同时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注重制度建设和落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规范权力运行。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加快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我们应强力推进依法行政、高效行政、服务行政和廉洁行政。一是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和政令畅通。二是要着力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以建立服务型政府机关为目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民主评议工作的力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三是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严厉惩治腐败,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构建和谐社会,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把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愿望和行为引导好、组织好,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纠正各种侵害群众利益以及与民争利的行为,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法违纪案件,以反腐败工作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通过深化党务、政务公开,深化各种形式的民主评议制度,引导群众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督促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
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要正确把握形势,把反腐倡廉工作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要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必须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解决好这三个“观”的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要坚持权与责的统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要走出“官本位”误区,强化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领导干部特别要切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义务,使每个干部都能做到以民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私利所动,让正确的利益观在人们的思想上扎根、实践中闪光、奉献中升华。特别是要抓党员班子建设,确保政令畅通权力透明。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能够带出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
(二)要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促进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章,注重党性锻炼,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规范从政行为,促进党员干部自省、自律,自觉做到明是非、知廉耻、晓荣辱,做一个心地清静、品行端正的人,要为民、亲民、利民、乐于奉献,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做一个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人。干部队伍清正廉洁、团结向上,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完善和形成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必须切实加强廉政文化教育。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从政道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其次,要把法纪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第三,要高度重视提高干部学习能力,突出抓好各级班子和机关干部的学习,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机关、带基层,确保干部队伍素质有效提高,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宣传教育,打造廉政文化。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党风正则民风淳,党风影响民风,只有良好的党风才能带动良好的社会风尚。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就是要在党员干部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平等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和谐氛围。
(三)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力度。
要进一步规范健全责任追究的机关制度,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列入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的内容,对落实责任制不力或不抓不管而又出问题的地方要进行严肃追究,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四)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要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决策和执行为重点环节,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领域,逐步建立健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要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履行监督职责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组织监督、舆论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五)加强惩处,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依法依纪查处腐败分子,是维护党纪政纪严肃性的重要方面。要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做到查处一个教育一个。对重大案件,不论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对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查案不结的单位和有关人员,不管是谁,一定要追究责任。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和比较强烈的问题,要认真做好初查工作。要继续抓好涉税案件的查处工作,特别是对涉税案件中存在的干部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练、管理不到位甚至参与作案的,一律严肃查处。
(六)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机关运用权力、履行职责、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执法监察,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规范从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
(七)要在行为上养成清白清正的习惯和保持发扬艰苦朴素优良作风。
现实生活中,绝对多数的人都痛恨腐败,但面对腐败现象,仍有一部分人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随波逐流。必须从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约束人的不轨举止入手,摒弃那种“臭豆腐”现象。要常怀“畏惧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谨言不会出错,慎行不会跌跤。要强化自我约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害”,常观“前车”之鉴,常闻“警世”之言,不做出格之事。要培育廉洁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预防为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把清廉、清正、清白的行为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始终把推行权力公开透明作为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突破点。在不断规范和完善干部任用、财务管理、民主决策、述职评议等项制度的同时,先后推行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企务公开、医务校务公开以及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制度,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保公平,让群众充分行使管理和监督的职权,解除了群众疑虑,消除了矛盾隐患,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艰苦朴素也是廉政建设的基础和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被客观历史事实证明了的规律。我们要淡泊名利重事业,多奉献、少索取,多吃苦、少享受;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至高无尚的位置,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不求一己荣辱进退。只有这样,党风才能澄明,社会才能和谐。
总之,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将其纳入建设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立足长远、着眼现实,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格局。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越发展越壮大,和谐社会之路也会越走越顺畅。
参考资料:
[1] 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
[2]巴志鹏 朱修国 :〈〈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3] 胡锦涛:<<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2006年10月
[4] 曾庆红:<<关于国内形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时报,2005年04月
[5] 胡锦涛:<< 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2005年02月20日,第一版
第五篇: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社区 促进社会和谐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内容和一个有力抓手就是建设和谐社区。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把建设和谐社区摆在重要位置,创新方法,健全制度,建成了一批设施齐备、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关系和谐、风尚良好的新型文明社区,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
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坚持把整合资源、协调关系、形成合力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探索和完善党组织统领社区建设工作的协调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作用。同时,以群众性、社会性和公益性活动为基础,积极探索社区与业委会及物业公司等社区组织的合作机制,彻底解决社区与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两张皮”的问题。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和带领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大力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居民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主体,居民自治是社区管理的有效方法。扩大社区民主,推进社区自治,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方向。这就要求保障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地位,充分发挥其作为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针对目前大部分社区实际上是政府的下属办事机构、职能错位的问题,我们坚持从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出发,把保障社区享有自治权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首要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努力把居委会建设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其协助政府及派出机构做好有关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工作、反映居民要求和意见、提出建议等方面的职能,维护好社区居民的利益。
不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和谐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这就要求社区建设必须把服务居民作为重点,把营造安居乐业、文明祥和的社区环境作为目标,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多方位、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社区居民是否得到实惠、是否满意作为评估、检验工作绩效的根本标准,全面改进和创新社区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着重健全和完
善区、街道和社区三级服务体系,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的领域和功能,努力为居民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建设和谐社区,应充分发挥社区的文化功能,完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立社区文化服务体系,营造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在这方面,我们坚持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居民的文化品位,从而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积极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和谐社区首先是各种社会关系、各个社区群体和谐共处的社区,是社区内部各种矛盾能得到及时化解的社区。因此,我们始终把营造安定有序的生活环境作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着力构建社区排解纠纷、调解矛盾的工作机制,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