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在线考试答案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分值:3/得分:3)
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实行党政分开
实现权力下放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机构改革走进“精简——膨胀”怪圈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值:3/得分:3)
改革各个阶段的需要
对职能问题并没有完全弄清和解决
一些重要事情的协调,需要设立新机构
有很多事情要做,需要设立新部门解决安徽于()的改革第一次用书面文字(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简称“三定”)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分值:3/得分:3)
1993年
1999年
1982年
2003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加强省级政府及()、芜湖等中心城市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引导新兴产业发展构建的职能,以适应安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中部崛起战略的要求。(分值:3/得分:3)铜陵市
马鞍山市
合肥市
淮南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先后进行过六次机构改革,于()的这次改革设立了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分值:3/得分:3)
1993年
1982年
1998年
1988年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央政府核心机构设置数量平均为()。(分值:3/得分:3)
16个
27个
12个
30个最早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学者是()。(分值:3/得分:3)
威尔逊
厄威克
韦伯
古德诺在行政改革战略的谋划上,要注重()的统一。(分值:3/得分:3)
自下而上广泛参与与自上而下集中推进
质的突破与量的积累
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
长期目标与近期重点()的改革因力度大,被称之为“铁血精简”。(分值:3/得分:3)
1998年
1988年
2008年
1982年目前,安徽的行政综合执法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主要是()。(分值:3/得分:3)
改革成本太高
地方政府没有摸清工作重点
政府工作人员因个人利益原因反对改革
政策没能及时跟上,缺乏推进动力和必要的政策支撑安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全面梳理管理和介入的事务,坚决把政府承担的()、服务性和辅助性的工作事项转移由事企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分值:3/得分:3)
监督性
调控性
技术性
监管性国务院于()制定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宣布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分值:3/得分:3)
2007年
1997年
2000年
2004年安徽从()起在全省57个县实行财政“省直管县”。(分值:3/得分:3)
2004年
2007年
2008年
2003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第五条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分值:3/得分:0)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分值:3/得分:3)
裁减人员的数量
减少机构和部门的数量
政府职能的转变
行政效率的提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分值:5/得分:5)
政资分开
政企分开
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政事分开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发,统筹兼顾,在一些关键领域迈出重要步伐,改革突出了()(分值:5/得分:5)
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
是积极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原因是()。(分值:5/得分:5)
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分值:5/得分:5)
决策权
执行权
监督权
司法权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分值:5/得分:5)
转变职能
提高效能
理顺关系
优化结构当前我国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包括:()。(分值:5/得分:5)
大力促进就业
严格市场监管
加强社会管理
注重公共服务
改善经济调节近年来,安徽一系列扩权强县举措之后()。(分值:5/得分:5)
县级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
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提升
市级发展受到限制
省级政府的管理半径和能力遭遇挑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分值:5/得分:5)
精简
效能
统一
合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连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中间环节。()(分值:3/得分:3)否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分值:3/得分:0)
是
否2009年安徽省政府机构改革后,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分值:3/得分:0)否
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处于下政治体制改革的上端。()(分值:3/得分:3)
是
否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是
否)(分值:3/得分:3)
第二篇:安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100分答案-安徽干部教育在线
试卷名称:
考试人员:
提交日期:
考试得分: 安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012-05-10 100 考试用时: 7分钟51秒 未评分试题: 0
正确率:
多选题: 100%
共8题,正确8题
共0题,正确0题 答对试题数: 28 单选题: 共15题,正确15题 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 问答题:(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值:3/得分:3)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实行党政分开 实现权力下放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在()中我国正式废除领导干部任职终身制。(分值:3/得分:3)《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加强省级政府及()、芜湖等中心城市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引导新
兴产业发展构建的职能,以适应安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中部崛起战略的要求。(分值:3/得分:3)铜陵市 马鞍山市 合肥市 淮南市()的成立是安徽省2009年机构改革中的一件大事,符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以工
业化为核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强省战略的要求。(分值:3/得分:3)
5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央政府核心机构设置数量平均为()。(分值:3/得分:3)16个 27个 12个 30个
67最早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学者是()。(分值:3/得分:3)威尔逊 厄威克 韦伯 古德诺 在行政改革战略的谋划上,要注重()的统一。(分值:3/得分:3)自下而上广泛参与与自上而下集中推进 质的突破与量的积累 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 长期目标与近期重点 2003年以来,按照国务院部署,安徽省在()和宁国市开展了清理整顿执法队伍,实行综
合执法试点。(分值:3/得分:3)
910宿州市 合肥市 淮南市 滁州市()的改革因力度大,被称之为“铁血精简”。(分值:3/得分:3)1998年 1988年 2008年 1982年 目前,安徽的行政综合执法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主要是()。(分值:3/得分:3)改革成本太高 地方政府没有摸清工作重点 政府工作人员因个人利益原因反对改革 政策没能及时跟上,缺乏推进动力和必要的政策支撑 安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全面梳理管理和介入的事务,坚决把政府承担的()、服务性和
辅助性的工作事项转移由事企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分值:3/得分:3)
213 监督性 调控性 技术性 监管性 深圳在光明新区、坪山新区挂牌探索基层管理体制创新,是()的新模式。(分值:3/得分:3)一级政府、三级管理 二级政府,四级管理 一级政府,二级管理 二级政府,三级管理 安徽从()起在全省57个县实行财政“省直管县”。(分值:3/得分:3)2004年 2007年 2008年 2003年 “加快行政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第五条指出:
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分值:3/得分:3)
516
17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分值:3/得分:3)裁减人员的数量 减少机构和部门的数量 政府职能的转变 行政效率的提高 注重公共服务要重点做好()。(分值:5/得分:5)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简化公共服务程序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分值:5/得分:5)政资分开 政企分开 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政事分开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发,统筹兼顾,在一些关键领域迈
出重要步伐,改革突出了()(分值:5/得分:5)
19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 是积极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原因是()。(分值:5/得分:5)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
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分值:5/得分:5)
2122
324 决策权 执行权 监督权 司法权 当前我国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包括:()。(分值:5/得分:5)大力促进就业 严格市场监管 加强社会管理 注重公共服务 改善经济调节近年来,安徽一系列扩权强县举措之后()。(分值:5/得分:5)县级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 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提升 市级发展受到限制 省级政府的管理半径和能力遭遇挑战 广义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值:5/得分:5)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 政府与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乃至执政党的关系 政府部门内部的关系 政府与被管理者即行政相对人的关系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2009年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成立体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工业化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分值:3/得分:3)
是 否 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共进行了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值:3/得分:3)否 是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连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中间环节。()(分值:3/得分:3)否 是 2009年安徽省政府机构改革后,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分值:3/得分:3)否 是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指政府机构的改革。()(分值:3/得分:3)否
是
第三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3)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张为波 zhangwb@max.book118.com 张为波@健身 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一、思考题:1.试分析影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因素。2.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应对行政体制改革阻力的措施?
二、重点:
1、行政体制改革的环境系统阻力
2、应对行政体制改革阻力的措施。
三、难点:应对行政体制改革阻力的措施。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以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一直是十多年来中国行政发展的主轴。行政改革的发生,有其客观的“动力系统”。新时期中国行政发展的推动力有两个层面,从浅层看,是政府财政的压力,庞大的干部队伍使得财政收入的近一半变成“人头费”,财政变成了“吃饭财政”,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不改革将难以为继,此所谓“穷则变,变则通;” 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从深层看,行政改革的最深刻的原动力来自于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政治要求:“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没有动力,就不可能确定改革的目标和路向,行政体制改革便无从发生,但另一方面,行政改革的速度、质量、效果乃至成败取决于动力和阻力这两种力量的对比和相互作用。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行政改革收效甚微甚至不了了之的原因,我们都可以从阻力的角度得以解释。因此,分析和克服阻力,从而扩大和增强动力,对保证目前正在进行的行政改革取得预期效果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环境系统阻力政府行政是一种“生态现象”。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任何行政组织和行政体制都是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中生成、运行和变革的。所以,行政改革的阻力可
以从行政环境和行政系统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从行政环境方面来看行政改革阻力来自三个方面的制约:(1)经济体制模式模糊性的制约。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行政系统作为上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功能、排列组合方式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改革的具体操作和具体的目标选择、认定。在经济改革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进行时,要让为其
服务的政府机构脱胎换骨显然是不可能的。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的确立,无疑为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创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毕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探索,无论
我们再解放思想,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全新的市场经济模式,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是必然的。这不能不对行政改革产生制约作用。(2)市场经济
发展不充分性的制约。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一般认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体制,必须正确处理执政党与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之
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政府的职能范围,把属于政
府的职能交给政府,把属于企业的自主权还给企业,把属于市场调节的职能交给
市场。而实现这样的目标,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自主市民社会的成长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但对中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封
建社会和计划经济体制“母体”的社会来说,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也很不
平衡,因而,具备上述前提条件需要进行长期的努力。一方面,我们要求企
业“不找市长找市场”,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产权市场、技术市场、资
本市场等不发育不完善,企业又找不到市场。在此情况下,行政改
革出现反复和回潮是有其合理性的。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市场经济发展的这种不充分性还制约行政环境对分流公务员的接收能力。(3)配套程度的制约。行政组织机构是上层建筑体系中的一个小系统,同时它
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结合部。它的变革必须与党的领导制度、工
资、人事管理制度、企业制度改革等协同进行,如果机构改革与相关各部分的改
革不能上下左右联动进行。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光改行政
机构或只在行政系统的某一层次(中央或省级、县级)进行,其结果必然是各种
矛盾在不同系统之间或系统的不同层级之间上下左右转移,行政改革虽
可取一时之效,但难有长久之功。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应该说,来自行政环境的阻力是一种“客观”的力量,它与来自行政环境的动力
相比,对改革的影响不具有实质性的和决定性意义,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自发减弱。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2、行政体制改革最大的阻
力来自于行政系统来自于政府及其公务员。从理论上看,20年来,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政府的领导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这些变革的内容和范
围主要是非行政系统的行政环境或者是在行政系统自身的非核心、非框架部分。
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改革逐渐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在继续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系统改革(这种改革仍由政府设计、领导、发动和操作)的同时,必须对政府自身或自身的核心部分进行改革。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1)基于利益和权力的调整而产生的阻力。如前面所指出,改革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这种调整和分配的任何举措均会涉及到现存的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权力
是能为局部和个人带来利益的条件之一。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尤其中国社会是一个“行政化的社会”,行政权力对社会生活进行广泛深入的指导、协调及干预和控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无不围绕行政权力而呈现、形成、展开,即便是在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条件下,政府权力在社会生活中也将扮演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公务员属于社会中权力和利益的既得者阶层,任何改革的大动作无疑会使他们相当一部分既得利益丧失,产生抵制是必然的。(2)基于习惯和官本位意识产生的阻力。改革本身就是对既定模式和习惯的一种否定,因此,它必须要受到习惯势力的阻挠和影响。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对公务员,尤其是对可能被精简掉的公务员来说,行政机构改革意味着自己现存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行为模式等的重大改变。这可能导致留恋目前状态,死抱毫无希望的习惯不放的阻力的出现。另一方面,官本位意识在中国国民意识和社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官”被看成是身份和地位的最好体现,官职级别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价值与成就的最主要标尺,且各项福利待遇与官职紧密关联。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因此,为官只能上不能下,机关只能进不能出,一旦离开官场便人走茶凉,事事难办。这种社会思想氛围,是广大公务员走出机关,下海分流的一大思想障碍和阻力。(3)基于对不确定性的忧虑而产生的阻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因素使人产生紧张和忧虑。对公务员来说,本次行政改革,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存在许
多不得不忧虑的不确定性因素。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如本职能部门能否被撤消?精简人员时,自己是否属于被分流之列?若被精简,自己的出路是什么?前途如何?这些忧虑使公务员产生压力,如不能持正确的态度,就会使他们对改革产生怀疑,进而形成消极态度和抵触性行为,妨碍和制约改革的顺利进行。(4)基于依赖性而产生的阻力。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我们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权性,造成下级机关和下级人员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事无巨细依靠上级的指示、指导和推动,而且这种依赖性有时被看成是稳重老练的表现。因此,面对矛头针对自己权力和利益的行政体制改革,大家更是不能也不愿为天下先,“不推不动”,互相观望和等待,可能造成“上动下不动,越动越被动”的局面,坐失良机。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5)基于曲解而产生的阻力。一个人一旦确立起自己的态度体系之后,就必然对外部输入的信息在既定的态度体系框架内做出反应。每个公务员对当前行政改革的目的、机制和前景是怎样理解看待的,出入会很大,其结果可能导致基于理解不清或理解混乱而抵制、干扰改革。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如许多人对市场经济无非又是换汤不换药,重走“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老路。因此,就用前几次改革的“经验教训”对待这次改革,以不变应万变,对改革持消极、应付和观望的态度。这种因曲解而产生的阻力一般比较持久,具有顽固性。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从行政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行政改革之所以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正是行政系统自身的阻力。指出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设计良好的改革方案在实际的操作中走形变样,出现只放包袱不放权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强化创收弱化服务,实功虚做,隔靴搔痒,玩数字游戏,换汤不换药,该加强的职能得不到加强,需要撤并的部门反倒不断壮大等等现象,导致改革走过场。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二、应对行政体制改革阻力的措施组织的任何变革都存在着两种力量,即推动变革的力量和阻碍变革的制约力量。根据辩证法,对阻力的克服即是对动力的增强。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规,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注意,千万不可粗心大意。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这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时关于革命策略的至理名言。在今天,行政体制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为提高这场“革命”的绩效,必须采取恰当的策略来减少改革的阻力。1.树立起阻力意识,正确对待阻力。从大的方面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行政改革阻力的存在并发挥作用是具有一定客观必然性的。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尤其是行政改革中的悖论,使得我们一方面要实现对行政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让其适应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不仅要依靠它来实现对当前社会经济的调控,而且要依靠它实现对其自身的彻底变革。这是一个充满阻力和矛盾的过程,甚至是一种两难选择。因此,我们最好把这场行政改革理解为一种复杂的博弈过程,在各种动力和阻力的相互作用中渐进实现目标。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从小的方面讲,任何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方案,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在的阻力和风险,不仅要把阻力的大小作为确定改革目标的依据之一,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而且要把阻力作为评估改革措施和方案现实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决策时,就应把行政改革的阻力大小作为决策方案本身的因素加以考虑,要研究阻力的大小和范围,预测阻力对方案实施效果的影响,并加以控制。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忽视阻力、不敢
正视阻力,如果不是讳疾弃医,也是自欺欺人,可能将使改革重蹈覆辙。2.大力加强宣传,营造一种推动改革的社会氛围。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会产生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倾向。所以,要大力宣传行政改革的迫切性、必要性。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使广大公务员认识到市场经济向行政体制提出的全新要求,认识到行政改革在目前改革全局中处于“瓶颈”地位,认识到在机构改革上我们已别无选择,认识到“这场革命不搞„„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通过宣传,使这次深刻、艰巨的改革获得公务员最大限度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也要让他们看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成功的评价已经多元化,经济领域正成为最具吸引力、最能实现人的价值和理解的热火朝天的战场。当然,宣传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要有艺术性。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3.要妥善安排分流人员的出路和利益补偿。“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自己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91页)这次行政体制改革,人员分流量大面宽,因此,李景
第四篇:中华民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中华民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一、选题的依据:
民族行政对于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和俄罗斯而言,更是如此。中国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俄罗斯采用的是联邦制。
二、应用方法:
本文使用比较行政的研究方法(比较法)对民族事务行政管理体制的行政机构设置、行政职能确定、行政过程的运行、存在的弊端,改革的思路与相应的对策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中华民族事务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和民族行政体制改革。本选题的部分内容与一些学科形成了交叉,因此应用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
主要对比对象: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创新民族行政管理体制
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涂尔干:比较社会学比较行政研究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
2、实证主义方法
3、诠释的方法
4、批判的方法
三、问题:
普京的创新民族行政管理体制的行政策略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影响和有哪些借鉴作用。
第五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深化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国有企业同样如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行政管理也面临着调整旧方式、适应新形势的任务。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 ,是搞好企业内部管理 ,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转机建制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着机构庞大臃肿、权力集中缺乏制约、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保守、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观念、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旧观念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企业行政管理方法,尽量适应企业员工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努力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大力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获得最佳管理效果。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来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基本知识概述、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当前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的要求和内容、深化国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本文主要运用管理学原理,同时结合市场营销学、拓展了企业改革的深度,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的来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围绕如何管理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目标进行的。要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必须按照现代产权制度“政企分开”的要求,全面厘清资产所有权与资产经营权的关系,真正实现资产国家所有、经营权社会化的目标,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则是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管理主要是内部管理,也就是企业的组织形势和管理模式,因此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企业组织方式、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
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通俗的来讲,企业行政管理是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按照行政渠道管理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所谓企业行政组织 ,是指企业的行政组织机构。行政渠道则主要指企业行政组织机构内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如厂长→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或公司总裁→部门经理→项目负责人等的等级系列关系。行政管理的手段通常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奖惩条件等。那么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是一样,都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符合科学、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制度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一直存在着“政企不分”的问题,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一直存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存在某种程度的依
理,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行政部门是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做好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经营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
第一、能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为促进中国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被提出,这不但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国有企业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些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并以此为指导来促进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通过企业行政管理来实现,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二、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经济实力以外,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和保障的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行政管理,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强化企业成员的学习,使企业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并且将其转化到企业的生
权力集中缺乏制约。权力过分地高度集中而又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一些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官僚主义严重,家长制、人身依附等封建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企业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行政系统缺乏活力和效率。
3、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法律制度不健全,有些行政法规虽然已经制定,但没有很好的执行。现代行政管理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全面规范的管理规则。因此,行政管理体制不全,机构设臵不合理,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以及对现代社会新的科学技术方法推广应用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4、行政机构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也是重要原因。由于部门和环节过多,造成行政机构某些部位和环节运转不灵,往往因扯皮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主要表现有: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己经具备,只因少数人反对,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如已经作了正式决定,而且又是正确的,只是触及到某个部门、单位的利益,这个单位和个人就找借口拒不执行。
5、行政人员素质不高。尤其是部分国有垄断企业,行政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核、奖惩、升降、淘汰和辞退等人事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少数行政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知识能力素质不强,遇事怕负责任和不负责任,合自己利益的就干,不合自己利益的就不干,直接
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使得员工岗位安排不当,员工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缺乏激励机制,优秀人才流失。虽然有些国企也制定了一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性文件,但这些文件要么因辐射面不够宽,要么因缺乏实施细则而无法落实,甚至有的政策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导致人才既留不住也引不进来,企业发展缺乏后劲。我国国有企业由于认识与操作不足,在对如何吸引、开发、使用人才,如何全面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益,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有效的措施,人力资源管理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才观念陈旧。在对人才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人才就等于学历加职称,人才就应是全才,直接导致了社会上假文凭泛滥;在人才的使用上,论资排辈、只上不下、只进不出,惟“亲”不惟“能”,一些有才华能力的年青人经常受到排挤;在对人才的投人上,表现为对物的重视超过了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资料显示我国对人进行投资的支出远远低于各国平均数,而每年对物质资本的投资比率大大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第二,管理制度缺乏。(1)缺乏有效的任选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企业人才缺乏市场化特点。委任制、任免制等官僚化特征比较明显,市场配臵作用被人为削弱。导致员工追求工作的惟“上”性,即只看领导眼色行事,而不注重工作的实效。(2)缺乏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长期以来在分配方面形成的“吃大锅饭”等落
101、实行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行政首长(厂长或者经理)负责制,建立以其为首的指挥系统是科学行政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首先必须明确行政首长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其有足够的行政权力和必要的权威;其次必须保证行政首长的管理措施有可靠的行政实施管道,再次,行政首脑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咨询机构,保证其管理措施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
2、合理选择和设计行政组织机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是以来行政机构和行政管道进行的,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行政命令、指示灯迅速流动贯彻的重要前提,是达到行政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行政管理最忌机构庞杂、人浮于事、管道间沟通不畅、环节繁多,从而造成公文旅行效率低下等弊病。因此,合理选择与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与行政管理科学化密不可分。
3、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与时代相适应的一般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一般素质包括: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特征、优秀的政治素质、强烈的创新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能力结构包括:以信息处理能力、组织咨询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择优决断能力和以善于选择实施办法、用人知人善任、协调统筹全局、应变临阵不乱为内容的决策制定能力。知识结构则包括一般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三大方面。可以说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制胜的法宝之一。
4、确立正确引导、准确评价与适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化是现在恒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而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有效实施对人的管理的重要保障。只有实现了引导、评价、奖励三者的有效结合,激励机制才会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圆满达到预期效果。
5、讲究行政管理的艺术性。行政管理中还有许多艺术性问题,真么时候下达命令或指标、怎样下达、词语如何表达等,都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已。这就要求行政领导善于行政管理艺术,注重管理对象的心理因素、讲究说话艺术、善于把行政命令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性行动。
六、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转机建制和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按规范化要求 ,适当调整企业行政机构。目前 ,虽然企业行政管理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但行政机构仍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 ,如企业行政机构臃肿、人员配臵紊乱、管理渠道冗余复杂等。对这些问题 ,应从行政机构的体
3业目前是由行政级别的,与政府一样,国有企业也有部级、厅级、处级、科级等行政级别。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笔者认为,为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应当适时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主要理由是:首先取消行政级别,让国企回归企业本色。取消国企行政级别是大势所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目前,上海、广州均已经酝酿取消了国企的行政级别,这是早日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国企新机制,也有助于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力,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其次赋予国企行政级别有碍市场公平竞争。国企行政级别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可我们目前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与公平竞争这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背道而驰。我们知道,目前仍然存在的国有企业,或多或少都以政府做靠山,低价甚至无偿地享有土地资源,优先享受国家贷款,垄断或半垄断了某些国家资源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等。可是,民营企业却不能拥有这一切,受到严重挤压的它们一开始就与国有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导致市场经济难以健康运转。第三国有企业因具有行政级别而效率低下,严重浪费社会资源。改革开放前,全国所有企业都是国有的,民间经商权刚一放开,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便纷纷倒闭,少数没有倒闭的只能靠行政垄断来生存。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企是“玩钱”的行政部门,企业头头们都是官员,他们当然要以升官为主要目的,而决定他们是否升
5给员工发挥潜能、施展才华提供舞台,使员工能感到成功的幸福,能体会到人格受到尊重,能自觉养成开拓创新、敬业爱岗的良好风气。第三制定并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优化人力资源配臵,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完善多重激励机制。目前,国企组织管理体制下的考核分配制度、激励措施不完善,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本文所说的完善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包括:(1)薪酬激励。通过调整国企内部收入分配关系和实行特定薪酬制度等措施,加快拔尖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与市场价位的接轨进程,达到吸引人才、稳定骨干的作用。(2)事业激励。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各类人才能够施展才华,满足他们的成就动机。以科技人才为例,他们都希望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对提升专业领域的成就、名誉以及相应的地位比物质利益有更强烈的需求。(3)学习激励。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优秀人才进行脱产培训,选送到高等院校深造等。国有企业要树立“培训投资效益”观念,另外,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理解、良好的沟通环境、团队协作气氛也可以有效地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从而激发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相信,做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将为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提供重要“给力”。
三是完善国有企业决策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决策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行政管理必须符合科学决策要求,要
7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瑞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第20页。
2、《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1999)》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3-87页。
3、杨万铭,《国有资产产权的二重性:困境与出路》[J],《经济体制改革》81页
4、杨蓉主编.人力资源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王荣奎主编.成功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范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6、张 华.合同管理工作浅谈[J].理论界,2006(9).7、李守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