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随着城市化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原来的质量、进度、安全等保证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项目建设的需要。
主要有以下问题:
1、规划、设计、施工难以一步到位。往往一条路几个设计单位、几个管理、几个施工单位,给工程管理带来很大隐患。
5、施工单位管理薄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施工单位往往第一位注重的是任务开拓,其次是产值,第三位注重的才是质量,工作重点错位,形成企业的质检部门逐步弱化;目前施工企业使用的地方民工较多,自己的职工培训很难展开,有的公司又搞挂靠、转包、分包,难以保证质量。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基础建设质量监管理体系:
3、落实责任追究制。一是确认业主在出现质量问题时所应负的责任,真正发挥业主对建筑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监督作用。必须确立业主单位是质量第一责任者的思想,一旦出了质量事故,首先应追究业主的责任。二是在招标挑选施工队伍时,真正选择报价合理,而且质量信誉好、技术水平上乘、装备相对精良的施工队伍;三是完善监理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治强化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对于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的项目,出了质量问题,应对造成的损失履行赔偿责任,要严格监理人员的资质和行为管理。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随着城市化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原来的质量、进度、安全等保证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项目建设的需要。
主要有以下问题:
1、规划、设计、施工难以一步到位。往往一条路几个设计单位、几个管理、几个施工单位,给工程管理带来很大隐患。
2、质量监督部门,政企不分及质量监督管理滞后等原因,导致质量监管理不力。(1)实验室成了质监站主要经济来源,强制规定定点检验试验,俗话说拿别人的手软、吃别人嘴软,有的工程有点质量问题,多给点实验费也许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2)质监站办公经费及部分工资要靠收取质监费来维持,监督一但跟收费挂上钩,很容易使监督失去原有的效力。(3)还有一些质检站的人员到一些实体或监理公司兼职或者兼做项目管理者。这种政企不分的做法很难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4)监督管理滞后性,主要表现在,由于人手不够,在施工过程中,很少主动进行质量监督,而是在验收报备案时,提一下建议并且收取质检费。
3、监理公司职能亟待完善。(1)有的监理单位实际上成了业主单位的质量监督部,监理单位很难做到一手托两家,难以进行公正、公平的鉴定;(2)有的监理单位为了评定资质,聘用社会上一部分退休技术人员,这些人有的因身体或其它情况长期到不了位;有的监理人员不是复合型的,很难负起技术、经济等全部责任,远远满足不了监理的需要。(3)由于监理费实际实行比规定标准要低的多,使得监理单位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而向施工单位伸手,这样势必影响工程质量或增加工程投资。(4)对监理单位监管不力,业务管理与经费管理没有很好的结合,管得到的不知道怎么管,知道怎么管的没有真正去管理。
4、业主单位主体及行为不规范。
1、指挥部往往行使业主的的职权,而指挥部人员变动较大,责任追有的时候很难落到人。
2、业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很难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准确的判断选择,难以对各项设计方案、建设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无法及时处理实际疑难问题,甚至是错误地处理问题等等,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3、业主的资金控制权力过小,施工单位往往不听从业主的管理。
5、施工单位管理薄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施工单位往往第一位注重的是任务开拓,其次是产值,第三位注重的才是质量,工作重点错位,形成企业的质检部门逐步弱化;目前施工企业使用的地方民工较多,自己的职工培训很难展开,有的公司又搞挂靠、转包、分包,难以保证质量。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基础建设质量监管理体系:
1、强化源头监管机制。(1)项目规划、设计、要一步到位,并且责成规划局严格审核把关。规划设计单位由业主聘请,但方案的评审、图纸的审查(含设计变更)由规划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政府性投入方案及施工图,最终都必须由规划局主要领导签字并盖图纸行政审查章,这样一来,设计方面就能做到全县一盘棋,使设计更为合理,从设计上控制建筑产品的质量;(2)施工合同必须由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法制办审定。建设局从加强行业管理入手,一开始就介入项目施工管理,而不是等到验收的时候收取一些管理就事。法制办主要是在法律、法规方面进行把关。(3)项目的领导小组县委应及时下文明确。不光是落实主要领导,还要明确相关人员,并且人员变动也及时下文变更,这样一来便于落责任追究制。
2、完善项目监督体制。成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中心,就是在县建设质监站、交通质监站、水利质监站的基础上,组建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中心,作为政府直属正科事业单位,其经费(含办公经费)由财政全额保证,取消质监行政收费,保留三个质监站的牌子,取消质监中心人员直接管理工程。把检测站企业化推向社会,与质监中心分离。其主要职责是:
1、保留原有的三个质监站相关职能。
2、对项目建设安全、质量、进度进行监督管理。
3、每月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及项目单位出具单个项目安全、质量、进度评定报告。此报告作为考评项目建设及工程付款依据之一。如果报告提及相关问题业主及监理没有抓落实,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如果以后有关质量问题而报告中没有反映,则质监中心负有连带责任。
4、对项目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管理,每月对项目监理单位出具评价报告,项目单位依据评价报告支付监理费用或清理监理人员。
5、负责参与项目的竣工验收。
6、落实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3、落实责任追究制。一是确认业主在出现质量问题时所应负的责任,真正发挥业主对建筑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监督作用。必须确立业主单位是质量第一责任者的思想,一旦出了质量事故,首先应追究业主的责任。二是在招标挑选施工队伍时,真正选择报价合理,而且质量信誉好、技术水平上乘、装备相对精良的施工队伍;三是完善监理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治强化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对于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的项目,出了质量问题,应对造成的损失履行赔偿责任,要严格监理人员的资质和行为管理。
第三篇:2011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监管办公室
上半年工作总结
监管办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这个工作中心,认真履行落实组织、综合协调、信息管理等工作职责,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制,强化责任。
按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农产品质量监管单位(16个)与主管局长、局长签定了责任书,建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相关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站分工负责、具体实施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机制。年初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科室,各相关科室按照职责分工,将各级制定的农畜产品监管检测的所有指标任务和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个具体责任人,并为每名责任人发放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日志,做到了农产品监管人员人手一册,确保了我市农产品安全无责任事故。
二、组织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活动。
上半年我们先后制定了“关于2011年元旦、春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关于开展瘦肉精等违禁品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严厉打击在畜产品中添加违禁物质的实施方案”、“关于严格监管食用菌违规使用荧光灯增白剂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安排意见”等15个文件。迎接市食安办及上级部门联合检查5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三聚氰胺、瘦肉精、高毒农药类违禁品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活动。以查处危害群众健康安全的违禁物质为重点,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
业、门市、奶站、畜禽养殖场、蔬菜种植基地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进行拉网式检查。
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
以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他农业法律法规等为重点,以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核心,通过电视、广播、设立技术服务咨询电话、开通专家面对面系统、张贴无公害蔬菜技术资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告、印发明白纸、无公害蔬菜技术宣传小册、集中培训、深入田间地头技术指导等形式,全面开展对农资经营着、农药生产企业、四类市场负责人、广大蔬菜生产者、管理者等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广大生产者、管理者、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整治氛围。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集中培训18次、建农业技术宣传栏56个,印发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法律法规资料12000余份,张贴明白纸及公告250多份,现场技术指导650人次,解答生产者、经营者遇到的难题548个次,印发无公害蔬菜技术宣传小册1500册,发布病虫预测预报信息3期。
四、其他工作
上半年编印了“下个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月报”等五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简报;每周编写一期“农牧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周报”,上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管局长;督导检查了工作日志等执行情况,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撰写调研文章3篇;上报信息2篇。
五、存在问题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有待进一
步加强。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舆论宣传,大造声势。通过政府公告、知识问答、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2、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标准化的推进,投入品的监管,检验检测等各个环节,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监管人员有待加强。
3、加大资金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下半年计划
一、继续开展严厉打击在畜产品中添加违禁物质的专项治理行动、打击“瘦肉精”类违禁品专项治理行动、农畜产品源头监管工作的专项治理行动、加强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夏季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等专项活动。
二、贯彻落实石市农业局、畜牧局及我市食安办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三、做好我局各农产品监管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
四、及时做好农产品安全信息及统计资料的报送工作。
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
第四篇:国家监管体系
1.我国有机产品整体质量怎么样?
目前全国有机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有5000多个,有机生产面积已经达到200多万公顷。自2004年以来,国家认监委已组织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累计检查有机认证机构67家次、有机获证企业1350家次、抽查有机获证产品1622批次,近年有机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均在95%以上。
2.我国对有机产品认证都有什么规定?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7号令是规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有机产品认证活动以及有机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活动的规章;
《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规定了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如何开展认证的程序和基本要求;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2011)是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销售和管理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3.政府部门都采取了什么样的监管措施?
国家认监委负责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和监督工作。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统称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所辖区域内有机产品的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开展监督检查的方式主要有:对认证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对获得认证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获得认证的产品进行监督抽检,对产品标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等。
4.如果发现了假冒有机产品,应该向哪里投诉?
有多种方法可以投诉和举报,一是向认证机构进行投诉;二是拔打12365向所在地质量监督部门投诉举报;三是可以向国家认监委进行投诉举报,国家认监委投诉受理电话为010-82262671。
5.进口的有机产品有什么要求?
进口的有机产品应当符合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要求在我国境内销售的有机产品也应按照我国标准由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销售时满足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对有机产品标识和销售的要求。
目前,我国进口有机产品有水果、橄榄油、意大利面、奶粉等产品。
第五篇:《课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讲座的心得体会
关于《课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讲座的心得体会
本月15日晚,全校教师在阶一教室听取陈宇校长对《四川科技职业学院课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讲座,整个讲座从“问题的提出”、“国际视野中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 实地倾听来自高职课程利益相关主体的声音”、“ 制约高职课程质量的瓶颈问题与根源探析”、“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我国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重构” 五个部分,并结合我校目前实际的教学管理、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在教育投入“有限”而质量提高却“无限”的紧张中如何通过提高效率和效益来缓解这一张力,是每个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陈校长也提出目前我校的课程质量监管体系并没有结合先进的监管体系来进行监管,所以我校的课程质量监管体系还非常的薄弱,也很不到位。
我教研室认为:课程的监控与评价是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能够向有关人员连续反馈课程运行状况信息、识别获得成功的潜能、尽早发现问题并保证及时调整的系统化工具,是一个为保证课程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各有关方面达成共识并实现这一共识的过程。
就我校来讲,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存在注重理论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对实践教学的监控与评价面窄;对有些专业的实训重视不够,甚至部分专业的实训场地几乎没有。同时,也只注重校内教师的监控与评价,缺乏对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参与教学环节的监控与评价;注重对教师授课的监控与评价,缺乏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监控与评价;注重校内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缺乏对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重统一的规格要求,轻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认为这是我校的教学管理现状。
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并不能完全归责于我校教学管理部门。事实上,更多的是与高层管理者对所谓课程质量监管的重视程度也是密不可分的,包括账力的支持,陈校长在谈到这一点的时候也讲到,课程质量的保证离不开一定的财力支持,我认为,我校对于工科专业的扶持力度很大,但对文科专业的扶持力度还远远不足,比如:我们教研室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训场地与实训设施上来讲是全校最差的,几乎为0,这便大大的制约了本专业的发展。
既然决策层知道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实训,实训需要设备和场地做支撑,那是不是应该多考虑考虑我们这些后起专业的发展动向?我认为一个学校的发展,并不是靠一个专业或某几个专业的发展就能带动力起来的,而是要将所有的专业一起带动起来,这样,一个学校才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也才能更好的贯彻“学校服务于区域与经济”的办学宗旨。
2012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