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

时间:2019-05-12 20:5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校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校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

第一篇:我校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

我校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

2008年12月6日,由我校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在广州江悦酒店开幕。来自美国、丹麦及我国香港、大陆各地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及司法机关人士,就刑法诉讼法再修改及其相关的法制理论,进行为期两天的深入研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谭玲、我校党委副书记赖卫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赖卫华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她首先代表学校对来自国内外法律学界和业界的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她还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发展情况,对人权研究中心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希望此次国际研讨会促进我校与各界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深。

谭玲在致辞中对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祝贺。她希望本次对“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进行研讨,要凸显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利于我国诉讼民主和人权保障。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资助方代表,丹麦人权研究所代表 Lone Lindholt女士,高度评价与我校人权研究中心3年多来的合作,是“思想的婚姻”“灵感的婚姻”,她认为此次合作举办这一研讨会,有利于形成对“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形成立法的建议稿。

著名法学家、我校人权中心主任李步云教授代表主办方在致辞中对各方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我国法学界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讨论意见的其中一个平台,并得到国际关注,目的是对促进中国法制建设做出贡献。他希望,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要在中国人权保障上“步伐大一点”,同时也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据悉,本次研讨会征集研讨论文42篇。大会编印了论文集。在两天的会期中,安排了10多场主题发言和学术讨论,研讨的议题涉及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基本理念、被指控人权利告知问题、刑事辩护权的保障与落实、强制措施问题、刑事证据制度的建立健全、起诉裁量权问题(包括未成年人暂缓起诉)以及死刑案件特别程序等。

据了解,刑事诉讼法修改已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有关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正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我校人权研究中心从2006年开始参与“中国诉讼法再修改”项目的研究,三年来做了大量调研工作,除本次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外,之前还在广东、新疆、湖南、辽宁四大省区100多个县,对6大类人权进行1万5千多份的问卷调查,并多次举办研讨会和研修班。

第二篇: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奚玮

尊敬的各位法官: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我今天所讲的题目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现行刑事诉讼法从1979年的164个条文,到1996年的225个条文,法律条文的规定显得非常简单、概括、抽象,因为数量少,所以满足不了刑事诉讼的需要,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因而就产生公安机关有自己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有自己的规则、人民法院有自己的解释。这些规定、规则和解释中,程序与程序、程序与规则、程序与原则、制度与规则之间冲突碰撞,缺乏有机衔接与制度配套。而且,有些法律条文本身也缺乏科学性。为了维护法治权威,增强刑事诉讼程序的可操作性,亟需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的方式增添和修改法律条文。更为重要的是,与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历史背景相比,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几个因素对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有重大影响:一方面是两次“修宪”的影响。具有“应用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应当在宪法修正之后与之俱进,通过修改积极彰显宪法的精神,落实宪法的要求,保障宪法的实施。另一方面是执政理念的变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成为执政的新理念。在刑事司法领域,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为在刑事司法领域中推动“社会和谐”指引了方向。第三,我国于1998年签署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现有规定与上述两个公约的有关要求相比,显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因此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需要参照国际人权公约中的相关内容对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予以进一步完善。第四,2005年我国批准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该公约从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对各缔约国的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同样需要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应条款进行修改以贯彻落实该公约的要求。最后,从观念层面来看,10多年来,经过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人们对程序正义或正当程序的理念已广泛接受,对程序独立价值的认识正日益深入,“程序无用”或“程序附庸”的错误观念已经得到扭转。要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真正做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就需要通过刑事诉讼立法修改,改革刑事诉讼制度,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健全刑事程序法制。

一、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当坚持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三大基本理念。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的两大直接追求目标。其中,惩罚犯罪体现着对秩序价值的追求。如果社会上没有发生犯罪,国家也就没有追诉犯罪和惩罚犯罪以恢复秩序的职责,刑事诉讼制度便失去了存

在的前提。刑事诉讼中的保障人权通常仅狭义地理解为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在实体上,保证无罪者不受刑事追究和惩罚,保证有罪者依法受到公正的惩罚;在程序上,保证被追诉人充分行使其诉讼权利。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结合反映出秩序、自由等主要价值之间的平衡关系。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美国学者帕卡于1964年提出的有关刑事诉讼的目的与模式的一对范畴。虽然基于类型化分析的需要,帕卡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定位为两种相互对立的刑事诉讼目的观,但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两者并不冲突;即便发生冲突,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也能够实现这两者的相互兼容。

1.刑事诉讼绝大多数制度都既有利于保障人权,也有利于惩罚犯罪,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只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冲突。

2.尽管有些制度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方面可能发生冲突,但通过合理的制度建构,这种冲突能够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3.从各国犯罪率来看,重视保障人权的英美法系国家犯罪率并不比大陆法系国家高,这也证明强化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机能并不必然削弱其惩罚犯罪的机能。

(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司法实践证明:当事人参与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目的并非追求过程的公正,而是为了在结果上获得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公正裁判。可见,程序的价值首先在于保证实体价值的实现,如果程序的设计是公正的,并得到遵守,多数情况下实体公正能得到实现。程序亦有其独立价值,这些独立价值本身就是社会正义的必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民主、法治、人权、文明等精神,并直接影响着案件处理结果的可接受性。换言之,从尊严、平等等价值维度加以分析,人们在诉讼过程中如何被对待与他们获得何种实体结果同样重要。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互有联系但却又彼此相异的两个范畴,它们各自有其独立的价值内涵和判断标准,虽然相互影响,但却不能相互代替。那种认为“只要程序公正,实体处理就应视为公正”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当然,鉴于“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思想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负面影响,在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并重的前提下,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当着力提升程序的价值,崇尚程序法治,明确程序制裁。

(三)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诉讼效率是指诉讼中所投入的司法资源(包括时间、人力、财力、设备等)与所取得的诉讼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面临对公正与效率价值追求的双重难题。西方法治发达的国家因为其公正问题在过去的几百年历史中已经基本解决,因而只需要关注解决效率问题。我国既要实现司法公正的现代化,又要实现诉讼效率的“后现代化”。在公正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要关注效率;在刑事诉讼正当程序尚未确立的条件下,又要落实简易程序;在被告人权利保护尚未完成的情况下,现在又强调保护被害人的权利,并且都是很现实和紧迫的。这可能正是我们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难点所在。因此,诉讼法学理论研究中必须实现诉讼价值观的转变。我们认为,理想的诉讼价值观应当以“均衡”为原则,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协调一致,平衡发展。如果发生冲突,则应当“公正优先,兼顾效率”。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该围绕公正、高效、权威三大价值目标进行。在公正、高效、权威的关系上应当坚持以公正为灵魂,构建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问题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构架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未全面展开,法学研究刚刚起步的背景下建立的,因而滞后于当代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前进步伐,对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一些共同性原则也体现不够。我认为,根据现代司法的潮流和中国实际,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明确增加规定以下原则:

1.无罪推定原则。

2.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3.刑事和解原则。“

4.未成年人特别保护原则。

(二)关于刑事辩护问题

加强辩护人的权利保障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重要内容。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律师法》,该法中关于刑事辩护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在一些问题上突破了现行刑事诉讼法。为了确保新《律师法》的创新规定得以实施,刑事诉讼法也应对辩护人的这些权利予以确认。对于新《律师法》没有作出规定而又与辩护权利保障相关的制度,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还应当予以补充。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如下:

1.明确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人地位。

2.加强辩护律师会见权的保障。

3.有效保障辩护律师的阅卷权。

4.加强律师调查取证权的保障。

5.赋予律师言论豁免权。

6.赋予辩护人的拒绝作证权。

(三)关于证据制度问题

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近年来,刑事司法实践中相继出现的若干错案暴露出现行刑事证据制度之缺陷。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中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必然趋势和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对于证据制度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确立证据裁判原则。

2.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保证重要证人出庭作证。

4.确立多层次的证明标准。证明标准问题是近些年来理论界争论激烈的热点问题。在诉讼证明理念上,我们主张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

(四)关于强制措施改革问题

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监视居住制度。基于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有关机关常常滥用监视居住,变相羁押被追诉人。应本着严格控制监视居住的适用、强化被监视居住人权利的精神,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行的监视居住制度进行改造:

(1)提升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缩小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

(2)强化被监视居住人的权利保障。

(3)明确规定被监视居住人的救济权。应规定,被监视居住的人对监视居住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诉。

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逮捕制度。应本着从严控制逮捕的适用以及强化逮捕程序的正当性之精神,对现行的逮捕制度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1)提高逮捕的条件。

(2)增加规定对检察机关逮捕决定的司法审查程序。

(五)关于不起诉制度改革问题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定不起诉、裁量不起诉、证据不足不起诉三种不起诉形式。在当今世界各国,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追求的价值目标日益多元化。而刑事诉讼法对裁量不起诉的案件范围,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的规定,只限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条件限制得相当严格,适用空间很有限。因而我们建议扩大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增设附条件不起诉。

所谓附条件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特定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附条件和附期限地暂时不予起诉,根据被不起诉人的表现来决定最后是否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可作如下设计:对于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案件,而且犯罪嫌疑人为初犯的未成年人(18岁以下)、初犯的老年人(70岁以上)、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者、过失犯罪者、防卫过当者等,人民检察院认为不起诉更符合公共利益的,可以确定1—2年期间为对被不起诉人的考验期。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时,可以命令被不起诉人具结并履行如下义务:(1)书面悔过;(2)向被害人道歉;(3)对被害人的损失作出赔偿或者给予被害人补偿;(4)不得侵扰被害人、证人;(5)必要时,可以命令被不起诉人禁止出入特定场所;(6)需要治愈精神疾患,戒除毒瘾的,可以命令被不起诉人治愈精神疾患,戒除毒瘾。被不起诉人违反以上命令的,人民检察院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处分或者撤销不起诉决定提起公诉。如果被不起诉人在考验期内故意犯罪,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不起诉决定,一并提起公诉。

(六)关于简易程序问题

目前,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各种不同形式的简易程序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英国由治安法官按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97%;在美国,按辩诉交易处理的案件约

占全部刑事案件的90%。我国刑事诉讼法以专节的形式规定了“简易程序”,它有助于提高人民法院审判效率,有利于体现当事人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使刑事审判程序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但现行法律将简易程序适用范围限制较窄,而且未考虑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改革应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2.赋予被告人简易程序的选择权。对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必须是被告人提出申请、或者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建议,被告人无异议。

3.实行简易程序的案件,由独任法官审理,公诉人、辩护人可以不出庭,可以不传唤证人、鉴定人到庭,可以不进行法庭证据调查和辩论。

(七)关于死刑复核程序问题

我们主张,死刑复核程序应当向诉讼化方向进行下列改革:(1)被告人在死刑复核程序中有权委托律师进行辩护,被告人如果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最高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2)被告人必须有亲自参与权。对被告人来讲,该程序是最后的辩护机会,应当让其充分行使权利,死刑复核合议庭的法官应当亲自讯问被告人,直接听取其辩护意见。案件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可代之以远程视频讯问。(3)人民检察院在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派员参与死刑复核活动,以便对死刑案件实行有效的法律监督。(4)被害人、被害人的近亲属及其委托的诉讼代理人经申请也可以参与死刑复核活动。通过被害人对本程序的参与,可以使其了解死刑核准或改判的缘由,增强复核结果的可接受性和稳定性,降低日后被害人提起申诉的机率;(5)创建死刑复核的听审程序。通过听审,可以增强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性,让死刑复核合议庭的审判人员更准确地认定犯罪事实,有利于增强死刑复核程序的透明度,提高被告人、被害人对复核结果的信任度。

(八)关于审判监督程序问题

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对已生效裁判的错误进行纠正的特殊救济程序。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更有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性。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应当根据司法公正、既判力和禁止双重危险规则的现代司法理念加以改革。我国过去强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这个方针具有片面性,应当加以修正。

1.修改再审的理由,确立有例外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

再审理由是指启动刑事再审的必备缘由。这里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确立和适用禁止双重危险规则问题。禁止双重危险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规则,按照这一规则,一旦法院作出生效裁判,就不得对被告人进行再次起诉,审判和处罚,也即不得使被告人因同一犯罪行为受两次以上的刑事责任追究。基于此,再审理由的设计要区分有利于被判决人和不利于被判决人两种情况:(1)有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理由,即发现已生效裁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致使无罪的人被判有罪、或有罪的人被处罚畸重。至

于有罪认定正确、量刑偏重的案件,考虑到判决的稳定性而不宜改判。(2)不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理由。包括:一是应当被判处10年以上刑罚的被告人被判处无罪,或者应当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被告人被判处的刑罚低于10年的;二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亲友贿赂、威胁、引诱、欺骗办案人员或者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等造成错判的。

2.提高再审程序审理法院的级别,限制再审次数。

根据刑事诉讼法,再审法院可以由作出已生效裁判的原审法院进行管辖,且大部分是由原审法院进行再审,包括基层法院。这种由原审法院对再审案件进行管辖的方式违反回避的程序公正要求,也使得再审次数难以控制。我们认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裁判应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再审。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裁判应由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指令的其他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法院的终审裁判由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有权再审的法院,对同一案件只能再审一次。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有充分根据认为被判罪人为无罪的,有权重复提起再审或者指令高级人民法院或中级人民法院再审。为有利于被告人而提起的再审,不得改判对被告人不利的罪名或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第三篇: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主办方案

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

联合主办方案

一 举办方式

成立“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负责会议的整体安排与协调。每届会议均由北京语言大学与国内外1-2所高校、科研机构或其他机构联合主办。会议在北京语言大学或其他联合主办单位所在地举行。

每年6月30日前受理联合主办下一会议申请,本会议上公布下一届会议联合主办单位和举办地点。有意联合主办的单位,需在6月30日前向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语保中心”)提出申请。

二 会议时间

每年举办一次,会期一天半。

三 会议规模

参会代表采取“邀请式+征集式”,正式代表一般在50人左右。

正式代表以正在从事语言资源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正在参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中青年学者为主。

每届会议可专门给在读博士生5-10个名额。

列席旁听代表数量由具体承办单位根据接待能力等情况确定。

四 会议主题

会议主题范围为语言资源的调查、研究、保存、保护、开发、应用。每届会议可根据当年情况确定1-2个主题。

五 会议费用

费用由北京语言大学与联合主办单位共同承担。北京语言大学将双方商定的会议经费在会期前拨付至联合主办单位的账户,由联合主办单位负责支付会议的各项开支。

正式代表收取会务费,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伙食费由会议承担。研究生代表免收会务费。

特邀专家及其他个别特殊情况的参会者可免收会务费并提供差旅费。

语保中心参会代表免收会务费,交通费、住宿费自理;语保中心会务人员免收会务费、住宿费,交通费自理。

列席代表不收会务费,食宿自理。

六 工作分工

会议筹备工作由北京语言大学与联合主办单位共同承担。

(一)主办各方共同商议决定的会务工作主要包括:

1.会议的整体安排、协调工作,包括会议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会议的主题和议题等。2.“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名单的确定。3.正式参会代表名单的确定。

4.主题演讲专家人选、大会报告专家名单、开闭幕式嘉宾名单的确定。5.开闭幕式主持人、大会发言主持人、分组发言主持人的确定。6.免收会务费并提供差旅费的专家名单的确定。

(二)北京语言大学方面由语保中心具体承担相关会务工作,主要负责:

1.会议背板、胸牌、桌签、指示牌、论文提要集封面、会议手册封面、会议通知体例格式、回执等的设计。

2.会议议程的拟定。

3.会后论文集的联系、编辑、出版工作。

(三)联合主办方的承办单位由该主办方指定,具体承担以下会务工作: 1.会议联系。具体包括:

(1)根据本届会议具体情况拟定会议论文征集启事并联系相关期刊发布;

(2)根据语保中心提供的会议通知模板拟定1-3号通知并按邀请名单或拟参会代表名单,通过会议邮箱发送。具体时间如下:

每年1月份发1号通知及征集启事,4月份完成提要的征集工作;

每年5月份发2号通知及回执,开会日期前两个月内收齐回执及论文提要(或全文); 开会日期前1个月发3号通知,发布会议报到细节(包括报到时间、地点、住宿宾馆、交通路线,最好附有会议地点周边的地图)及会议议程初案。

(3)会议联系使用会议专用邮箱zgyyzy@126.com。

2.论文提要的审阅工作。组织专家审阅征集到的论文提要并给出录用意见。

3.会议经费预算。双方财务管理部门拨款时一般都需要审核会议经费预算,预算明细应包括联合主办各方提供的经费开支情况。

4.会场安排。预定会场,包括开闭幕式会场、大会报告会场、分组报告会场。3号通知中应提供确切的会场信息。

5.食宿安排。预定会议代表住宿、用餐的地点及方式(自助餐、桌餐、宴会等)。3号通知中应提供确切的食宿信息。

6.接待工作。主要包括报到,嘉宾的邀请、接送,参会代表的接站、送站等。7.会议材料的印制、发放等工作。会议材料主要包括背板、胸牌、桌签、指示牌、会议手册、会议论文提要集等。需严格按照语保中心提供的体例、格式、色彩标准等印制,如确需改动,需事先与语保中心沟通。

8.会议过程中的摄录工作。主要包括会场的摄录工作、集体合影的印制发放或集体合影电子版的寄送等。

9.主题演讲专家演讲费的支付及免收会务费并提供差旅费专家的差旅费报销工作。

七 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晓东,程艳梅

信: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 电

邮:huangxd@blcu.edu.cn, ymhwsx@163.com 电

话:010-82303574

第四篇:中国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国际研讨会开幕词

中国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国际研讨会开幕词

(教育部科技司袁成琛)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了!

今天,教育部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请来了国际标准组织的专家,请来了全国40多所高校和20多个企业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同就中国远程教育的标准化问题展开探讨。这表明,中国的远程教育 正在走向正规化、标准化,并开始和国际标准接轨,这也表明,中国远程教育的规范化发展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代表教育部科技司向与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敬意。下面我将就现代远程教育和技术标准问题向与会代表作个简要汇报。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在整个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其迅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在国家计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从1994年开始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在“211工程”建设中,百余所大学加强了校园网的建设,同时重点建设数字图书馆及地区和省网络中心,重点学科、资源建设和一批大型数据库。特别是《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中“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大大加快了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已初步形成。目前CERNET网已经开通5条地区网络中心之间4条2.5G线,通达省会城市(除拉萨)主节点和计划单列市的网络速率全部开通155M。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的CERNET网,目前联网城市遍布160个,联网单位已达到895个,已有100余所高校以100M以上速率接入,联网主机80万台,网络用户达到700万人;CERNET已与国内CSTNET、CHINANET和CHINAGBN实现互联,CERNET网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互联网络。

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并于2000年10月31日正式开通。改造后的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具备了播出8套电视、8套语音、29套以上IP数据广播的能力。CERNET高速主干网和地区网的建设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网的建设,以及CERNET网和教育卫星网的高速连接,已经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

1远程教育网络平台。这个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建成,不仅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造了基本的条件;而且也为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对西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东西部教育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和条件显著改善。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已有70%左右的建立了不同层次、规模的校园网。投资较多,规模大的校园网采取千兆以太网技术,网络已连接到校内的主要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许多高校还实现了与教师住宅和学生宿舍的连接,建立了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同时在校园网上还开展了远程教学,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教学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应用项目,开始向数字化校园方向发展。约为高校总数的10-15%。全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有了长足发展。据1999年统计,全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55937所,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近3000万人,拥有计算机204.9万台,近4600所中学建立了校园网。特别是随着我国电信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企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大量的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公司的建立,网校的兴起,大大地加快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步伐。与此同时,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也都加快了实现信息化速度。

(3)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速度加快。在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教育承担着培养信息化人才和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的重要任务。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否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信息化人才,将会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的质量。2000年11月教育部已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的目标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目标,这将对在中小学生中全面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使中小学生认识网络,使用网络,进入信息平台起到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是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要基地。据2000年统计,全国398所高等学校设有计算机专业,在校从事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习的学生达到了38.7万人。同时在部分学校还设立了博士和硕士授予点,每年都要培养一大批信息化领域的博士生和硕士生。高等学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高层次人才支持和贡献。

(4)教育资源建设和网络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建设,网络条件硬件设施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

心,人才是关键。目前各级各类教育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教学特点,开发了一大批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和素材库,开发了一批社会急需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课件,这对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远程教学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教育部已批准了45所高等学校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这将会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步伐产生重大影响。

(5)大力开展西部信息扶贫工程。教育部于2000年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扶贫工作,利用已改造的数字卫星广播对边远贫困地区传播、培训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科学知识。教育部拨出专款对贫困地区的教师进行培训,不仅在培训期学会使用计算机和接受IP数字广播信息,还赠送给每个培训点一套计算机和接收系统,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人才基础。

我部在2001年又拿出9000多万继续重点支持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研究,其中有600多万元专门支持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工作,亦使得今天的大会得以成功召开。

二、关于教育技术标准化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1)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惊喜,甚至于革命,同时也带来了太多的始料不及。因为整个世界的各个角落信息都涌上来,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为计算机的世界里与我们人类社会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一切交流交换中的数据元标识和定义及其描述必须有个标准,有了它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标准化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

(2)标准化是国家行为,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施行的“书同文”用强权统一文字、统一信息传递的媒体就是一成功实例。美国信息标准化是通过系列的政府授权、立法、公告和法案来实施的。当然,国家行为并不排斥社会力量的努力,同样可以参与标准化研究课题,有了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许多公司都愿投资,先行推出自己的标准,经过行业标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委员会的确定而上升。

(3)标准的推出要有配套的法规保障。信息技术的标准仅仅是技术文件,要想付诸于实用,还涉及到技术、管理协调乃至于行政体制的变革中。因此我们的标准化工作,应有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配套的政策法规,还需要有明确

职责的部门。为此我们首先成立了“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在科技司信息化处统管信息化的标准工作。等到专家技术工作完成到某个阶段我们将陆续正式发布。

(4)加快技术标准化工作进程,注重人才的培养。

只有加快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进程,才能使现代远程教育的潜能发挥真正的效益,实现中国教育跳跃式的发展。人才是我们这一事业的根本保障。

(5)企业的参与与国际化。

我们的这次国际会议就是最好的例证。

最后,我们召开这次会议是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们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离不开你们的参与。希望有更多人关注这项工作,积极参与到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中来。

总之,我希望在这次大会上每个人都可以就远程教育标准制定的相关问题畅所欲言,展开热烈的讨论,为中国远程教育的标准化出一份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这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01年12月14日

第五篇: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闭幕词

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闭幕词

大家好!

我们置身于悬崖耸峙,绿树成荫,飞瀑流泉,山水辉映的醉人画卷中,不知不觉度过了难忘的研讨会时间,经过这几天紧凑而富有成效的交流讨论,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完成了预定的全部会议事项,现在就要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国家加快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下开展的,大会紧紧围绕“传承国学文化,弘扬易学精神、构建和谐社会、造福世界人民”主题,挖掘了易学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推动了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向人居文化方向发展,探求了易学文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现实意义,是一次规格很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影响深远的大会,是国际易学界的空前的盛会。

此次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会议规格很高。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华夏易经研究院主办,联办单位有华夏国学协会,中国易道风水研究院、宁夏易学研究会,中国国学风水工程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易学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国易智慧环境科学研究院等,还有神州风水协会等十多个协办单位。组委会机构健全,体容强大。超重量级的嘉宾有周恩来总理秘书中国军 1 华夏国学协会秘书长 倪彦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事科学院总工程师朱松春将军。北京联合大学易学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泰先生,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易坛泰斗廖墨香先生,宁夏易学研究会会长王少英先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吴勤学先生;还有徐荣理事长,刘文南顾问,李新华主任,还有、外国朋友。与会专家来自五湖四海,真可谓是“青岩论易,群贤毕至”。

第二,研计会内容丰富。本次大会交流的内容有玄妙莫测的预测学,扣人心弦的风水学,别具一格的姓名学……起一个好的、吉祥的名字是中国老百姓对平安人生、和谐人生、幸福人生的一种追求。组委会主席将才福先生的八格姓名学,有别于五格姓名学,构建的理论自我体系,操作步骤清晰、案例分析具体,祸福信息反映灵验精准,开辟了姓名学研究中的崭新领域。研讨会强调科学意识,反对封建迷信,消除落后愚昧、注重实效,使时代易学为社会现实服务,为经济繁荣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第三,研讨会形式新颖。主要形式有蒋会长的主题报告,有专题论坛,还有同仁们才艺展示,有与会代表的现场互动,大会充分满足了有实战能力的、老师毫不保留地传授实战技巧,给人茅塞顿开之感,展现了我们的易学专学德艺双馨的专家风采。大会选址在张家界,使传统文化研究探讨与旅游文化的分享巧妙地结合起来,真是“奇峰奇峦演奇经奇境奇韵,妙湖妙泉汇妙语妙曲妙音”。

第四、研讨会影响深远。由张家界电视台和国学耀中华专访

地方工作点对大会进行了全程报道,中央电视台CCTV-4拍摄记录光碟,将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报道。全国乃至世界人民都会看到或感受到我们这次研讨会的盛况,定将再掀国学热潮,再增我国文化软势力,使易学为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第五,会风端正。易学研究的各个协会,各个流派友好平等交流。各位同仁研讨气氛浓厚,理论联系实际,探赜索隐,致远求真,讨论热烈。易友们广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共同得到了提高。会议坚持了实事求是诚实交流的会风,坚决杜绝了那种神秘欺骗,作伪吹嘘的不良风气。

大会呈现了以上五个个亮点,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政策的坚强保障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去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

张家界市政府对国学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对会议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还有媒体朋友的热心帮助,政府其他部门的全力配合。可以说,没有政府作坚强后盾,不可能顺利召开这样圆满的研讨会。

二是主办者的辛勤付出充分准备和广大易友积极支持,热心参与。特别是蒋才福会长和邵武云会长7月份发出热情邀请,发

布网上会务说明,8月份联系会议地点,多次召开筹备会,9月份收集论文,10月份评审论文,劳心劳力,倾心付出,感动易友,携手易友,克服不便和困难,使易友涌跃与会,确保了大会顺利召开。

在此请允许我谨代表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对市委政府各位尊敬的领导,对各位热心的媒体朋友,对各位易坛专家,对各位诚心的易界朋友和青岩宾馆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的理解、谢谢你们的支持,谢谢你们的给力!

为祝愿“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圆满闭幕,特朗诵请邵会长的贺诗一首献给大会。

金菊盛开奇峰色,青岩遥传玄语声……

愿我们的易友务实求真钻研易学,与时俱变应用易学,开放合作拓展易学,福泽人民,普及易学!

让我们以古人名言共勉吧!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后,我郑重宣布: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胜利闭幕!

谢谢!

下载我校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校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国际研讨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