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乘分数 1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2.能力目标:
理解、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
在研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老师这儿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和得数)
(1)5的1/2是多少?(2)40的3/10是多少?
提问: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指一个数)
提问:这里的一个数是什么数?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呢?
(2)你能很快口算这几道题吗?
3/5×210×1/22/3×61/3×1/2
观察最后一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
二、探究。
1.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理解题意,分别是1/2的几分之几。
(2)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1/2的3/4呢?(学生口答)
(3)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4)完成填空。
(5)观察这两个式子,猜猜分数乘分数是怎样计算的?
2.验证猜想。
(1)出示例5。
(2)说说2/3×1/5和2/3×4/5分别表示2/3的几分之几。
(3)分别等于多少呢?你能证明一下吗?
(4)交流证明的方法。
3.归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观察以上的4个乘法式子,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呢?(板书计算方法)
4.“试一试”
(1)分别出示。3/7×5/21/4×2/38/9×3/4
(2)完善计算方法。
5.方法推广。
(1)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独立练习后交流。
(3)追问: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6.简便方法。
(1)教师讲解简便方法。
(2)追问:分数和整数相乘时的整数相当于分数的什么?
7.“练一练”。
(1)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2)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三、巩固。
1.练习九第1题。
(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2)交流。
(3)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练习九第2题上面四题。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练习九第3题。
改错并说明理由。
4.算一算,比一比。
独立联系后说说每组题的不同点。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2题余题和第5题。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1教学设计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
教学准备
电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填空。
(1)8+8+8=()×()
(2)5×4=()+()+()+()
(3)5个12是多少?列式为()
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23333666101010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分数乘法”。首先学习“分数乘整数”。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出示例1。(课件)
(2)11表示什么意义?
(3)11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人走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5)3个11相加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222
(6)11+11+11,这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可以怎样列式比较简便?
(7)11×3表示什么意思?
(8)把11×3和12×5的意义相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本部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课件)
22222261111111111(1)用加法算:
2222222236311111111111111(2)用乘法算:
(3)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学生试做,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4.尝试练习: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做一做第2、3题。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练习二第1、2、4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一种稻谷每千克能出大米20千克,100千克稻谷能出大米多少千克?
2.甲、乙两袋橘子,如果从甲袋中拿出4千克橘子放入乙袋,则两袋橘子一样重。原来甲袋橘子比乙袋橘子重多少千克?
七、作业
练习二第2、4题。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分数乘分数 人教版 (1)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乘法意义及算理。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出示题目:
(1)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③
画示意图分析。
④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⑤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
想一想: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
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教学例42、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
②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③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②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判断可以不可以。
③说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约分的方法。
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
三、巩固练习
完成例题后“做一做”
四、课后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二第3、4题
课后习题
完成练习二第3、4题
第四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乘分数 3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
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1113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2 的4 2的4 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
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
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老师这儿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和得数)
(1)8的1/4是多少?(2)6的2/9是多少?
提问: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课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提问:这里的一个数是什么数?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呢?
(2)你能说出下列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吗?
3/4×83×1/41/2×3/4
那些题目的计算是你们学过的?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4,学生观察,逐步提问。
第一幅图
(1)出示长方形纸的红色部分。问:红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1板书2
11(2)出示蓝色。问:蓝色的部分各占2 的几分之几?(板书4)
1(3)蓝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板书 8)
第二幅图
13(1)蓝色部分是2 的几分之几?(板书4)
3(2)蓝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板书8)
111133师完成板书:的是,的 是。248248
1111332、思考: 2 的4 是8,2 的4 是8,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结果吗?
3、完成填空:
()()()()()()○ =○=()()()()()()
4、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可能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猜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母乘分母作分母,分子乘分子做分子。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1()24()××35()35 =()
2、结合题意提问。
21242(1)说一说3 ×5 和3 ×5 分别表示3 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2124(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3 的5 和3 的5,然
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
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4、试一试
尝试计算。
1/4×2/3=8/9×3/4=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你能用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吗?
2()()5()()11×3=()×()=4×6 =()×()=
2、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教师小结: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为整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1 2 51011×== 363 2 3
试一试用上面的形式计算8/15×3/4=。5/9×12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3 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11公顷的23是多少。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
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五、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六、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2题、第5题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乘小数 人教版
分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下列各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已有认知,为本节课学习分数乘小数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松鼠的尾巴有多长吗?
师:松鼠尾巴的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从这句话中你发现松鼠的尾巴长度和身体长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尾巴长度=身体长度×
师:松鼠欢欢尾巴有多长,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2.1×
师:正确,用你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展示计算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是把2.1化成分数,按照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
生2:我是把化成小数,按照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的。
学生分享过程中,教师课件展示计算过程。
师:看来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可以转化成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可以转化成小数乘小数计算,也就是把两个因数转化为同一类数计算。
设计意图: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对分数的意义再巩固,也找出了尾巴长度与身体长度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师:乐乐也想知道自己的尾巴长度,你能帮它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2.4×
师: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算法。
生1:计算2.4×,可以把化成小数0.75计算。
生2:计算2.4×,可以把2.4化成分数计算。
师:我们观察算式,2.4和分母4是可以约分的,所以我们还可以先直接约分,约分后是0.6,0.6×3=1.8。
师:谁来说一说0.6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0.6呢?
师:1.8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师:我们发现当小数和分母有倍数关系时,这样约分计算更简便。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了很多计算分数乘小数的方法,看来在计算分数乘小数时,同学们要根据具体的数据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的变化,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计算时要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
2.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万立方米?
3.成年帝企鹅的身高是多少米?
4.果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数据特点,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是怎样计算小数乘分数的呢?
生1:可以转化成分数乘分数计算。
生2:可以转化成小数乘小数计算。
生3:当分母与小数有倍数关系时,还可以直接约分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