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对外贸易情况分析及展望

时间:2019-05-12 20:2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巴基斯坦对外贸易情况分析及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巴基斯坦对外贸易情况分析及展望》。

第一篇:巴基斯坦对外贸易情况分析及展望

巴基斯坦200809财年对外贸易情况分析及展望

2010-01-12 20:26文章来源:驻巴基斯坦使馆经商处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

受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巴基斯坦2008-09财年对外贸易陷入2001年“9·11”事件以来最困难的境地。展望2009-10财年,巴外贸环境虽显现改善迹象,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一、2008-09财年巴外贸情况分析

2008-09财年(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再加上巴政局动荡和安全形势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巴外贸发展的内外环境急剧恶化。尽管巴政府采取一些救助措施,但效果不彰,进出口仍然全面下滑。主要特点如下:

(一)进出口双双下滑,占全球贸易总额比重持续下降

2008-09财年,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525.1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176.9亿美元,下降7.2%,远低于221亿美元的原定目标和192亿美元的调整目标;受本国需求和工业生产低迷以及石油和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等因素影响,进口348.2亿美元,下降12.9%。巴外贸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自2001-02财年(因9·11事件和印巴局势紧张)以来首次出现全面下滑。因进口降幅超过出口降幅,贸易逆差下降18.1%,至171.3亿美元,为2002-03财年以来首次减少。另据WTO统计,巴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已从1999年的0.21%降至2009年的0.13%。

图表一:2001-09年巴对外贸易情况对比图

注:本文图表均根据巴基斯坦联邦统计局数据整理。

(二)中期触底小幅反弹,降幅收窄仍有起伏

2008-09财年,巴对外贸易总体呈现“正增长-负增长-触底-降幅收窄”的轨迹。2008年11月,巴出口和进口双双陷入负增长,此后分别于2009年3月和2月触底,降幅分别高达25.9%和42%,随后降幅缓慢收窄,但仍有所起伏,且增长乏力。进口下滑态势明显大于出口,最大进口降幅比出口降幅高出16个百分点。

图表二:2008-09财年巴外贸月度进出口增长情况

(三)传统产品出口表现欠佳,非传统产品出口逆势增长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需求萎缩。2008-09财年,纺织品、皮革、体育用品、手术器械、毯子等巴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均明显下滑。其中,皮革及其制品和毯子降幅最大,出口额分别仅为8.4亿美元和1.5亿美元,分别下降24.5%和32.9%;而纺织品、体育用品(足球、手套等)和手术器械出口额分别为95.6亿美元、2.7亿美元和2.5亿美元,分别下降9.5%、9.6%和4.1%。

但是,水泥、珠宝、机电产品、水果和大米等非传统优势产品表现不俗,出口均逆势增长,增幅分别为38.3%、35.2%、26.1%、11.1%和8.2%。

图表三:2008-09财年巴基斯坦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四)大部分产品进口额出现萎缩,但大宗商品进口量变化不大

2008-09财年,除金属类产品外,其它各类产品进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降幅最大的是交通工具类产品,高达41%,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进口下降31%,飞机船舶下降55%;降幅最小的是食品类产品,降幅仅为1.8%。此外,纺织品、化学品和机电产品等进口均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由于黄金进口激增50%和钢铁进口增长6%,推动金属类产品进口微增1.8%。

虽然巴大宗商品进口额大幅下滑,但进口量变化不大,其中石油(含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额下降17%,但进口量仅下降0.7%;棕榈油进口额下降14%,而进口量增长0.6%;钢铁进口额增长5.6%,进口量则下降6.9%等。不过,受加工贸易出口下滑影响,塑料和原棉等进口额和进口量均出现大幅下滑。

图表四:2008-09财年巴基斯坦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五)对发达国家出口下滑明显,对周边国家出口继续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缓,消费和进口需求明显减弱。受此影响,巴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均呈现下滑趋势,且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降幅明显高于总体出口降幅。其中对西班牙出口下降25.2%,对意大利下降19.8%,对法国下降13.8%,对英国下降14.9%,对美国下降9.8%,对德国下降9.6%。

不过,巴对周边发展中国家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对伊朗增长82.9%,对印度增长22.9%,对阿富汗增长22%,对沙特增长19.5%,对孟加拉增长12.3%,对中国增长2.1%。

表三:2008-09财年巴基斯坦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二、2009-10财年巴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009-10财年(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巴外贸发展既面临一些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诸多国内外不利因素,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一)积极因素

1、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外部环境总体趋于好转。从目前情况看,全球经济危机已触底,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显现复苏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均将恢复正增长。因此,各国需求料将逐步回暖,巴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趋于好转。

2、传统出口产品优势犹在,非传统出口产品前景较好。由于巴纺织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价格较低,且长期以来已在欧美市场占有比较稳定的份额,预计巴纺织品仍是拳头出口产品。而且,随着外需回升和国外相关工业生产转暖,巴纺织、皮革、化工等原材料(占其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的出口有望恢复较快增长势头。此外,随着近年来巴在出口商品和市场多元化方面所做的努力,皮革及制品、手术器械、体育用品以及大米、水果等非纺织类产品出口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3、与新兴市场贸易规模偏小,发展空间较大。长期以来,巴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一半,仅对美国出口就占19%,而与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相对偏小,尽管近年来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巴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但在贸易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不高,发展空间很大。虽然巴对周边国家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达到30%,但仍有一定空间,尤其是

对阿联酋、沙特、印度等国出口,预计会有较大增长。

(二)不利因素

1、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难以大幅回升。目前,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和投资增长难有明显起色,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复苏之路艰难曲折。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回升。

2、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巴出口面临压力更大。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一些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则纷纷出台措施鼓励和扩大出口,力图通过推动出口来拉动经济复苏,并且可能继续通过本币贬值和降价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这将使巴在纺织品等传统优势产品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挑战,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削弱企业发展后劲。

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上扬,企业经营风险增加。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2010年全球资源和能源需求将有所回升,可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巴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一旦世界经济复苏遇到挫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剧烈波动,美元也可能发生波动,这将加大企业进出口的经营风险。

4、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旺,进口难有较大回升。首先,国内经济不景气,失业率攀升,消费需求不会发生明显反弹;其次,大部分外国贷款和援助资金未能如期、如数到位,巴政府不得不大幅压缩公共开支,大批项目被迫暂停或下马,对机电产品、钢铁等产品的需求将继续萎缩;再次,巴投资环境恶化,外国投资者对巴投资十分谨慎,外资流入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最后,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恐减少对棉花、化纤、初级塑料、橡胶等加工贸易产品的原材料进口。

5、本国不利因素较多,严重制约外贸发展。巴目前安全形势堪忧,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对外贸易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能源供应严重短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税收体制不尽合理,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规模效益较差,出口产品品种单

一、市场过于集中、缺少高附加值商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外商对生产和出口行业投资下降等。

巴商务部在《2009-12年贸易政策框架》中提出2009-10财年的出口目标为增长6%至188.6亿美元,同时提出力争到2012年,使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由目前的1.5%提高到5%,棉纺织类产品的出口附加值提高50%,区域内贸易比例由现在的17%上升至25%。

综合分析,2009-10财年,巴外贸发展不容乐观,要实现上述目标仍有较大困难。出口虽会有所反弹,但外需回升缓慢,本国经济增长乏力,可能导致出口增长动力不足,预计在起伏不定中前行,出口额将与2008-09财年持平或实现小幅上升。受本国需求和工业生产低迷的影响,2009-10财年,巴进口将延续上财年大幅下滑的趋势,个别月份可能会有剧烈反弹,但难改总体形势。因此,贸易逆差也将继续回落。

驻巴基斯坦使馆经商参处

(黄名海 执笔)二〇一〇年一月

第二篇:天津市对外贸易情况分析

天津市对外贸易情况分析

摘要

本文从天津市近三年对外贸易的入手,分析了对外贸易在我国和天津市的现状。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而天津市作为一个贸易大省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上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天津市对外贸易的发展甚至是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瓶颈”。本文通过数据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字:进口、出口、对外贸易.天津市

引言

我国的对外贸易最早可以上溯到汉代“丝绸之路”的出现,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发之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得到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分重要作用。天津作为一个典型的港口城市,依托其独特的区域地理优势与港口资源,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使其一度成为近代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同时,港口贸易也因城市与腹地经济发展而繁荣。自1994年以来天津市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特别是随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天津经济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天津市借助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引进外资,拓展对外贸易,使得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外贸竞争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对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迅速崛起。

一. 外贸地位

1.2013年的对外贸易近一步得到了提升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85.28亿美元,增长11.2%。其中,进口795.03亿美元,增长18.1%;出口490.25亿美元,增长1.5%。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06.39亿美元,增长11.0%;加工贸易出口250.42亿美元,下降2.3%。全年机电产品出口341.7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69.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2.8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39.3%。对非洲、巴西、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2.3%、28.1%和15.0%。

内引外联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64家,合同外资额207.33亿美元,增长11.6%;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68.29亿美元,增长12.1%。其中,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94.73亿美元,增长31.3%,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6.3%;制造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72.04亿美元,下降5.5%。全年实际利用内资3120.82亿元,增长20.0%。

服务外包增势强劲。全年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23.5亿美元,增长53.8%;执行额19.3亿美元,增长57.2%,其中,离岸执行额10.6亿美元,增长41.8%。

对外合作交流进展顺利。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7.13亿美元,增长74.4%,全年完成营业额31.29亿美元,增长0.9%。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派出8649人,年末在外合计10881人。全年对外劳务合作派出6515人,年末在外合计6669人。

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推进。援疆、援藏、援青、援助甘肃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拨付对口援助新疆资金8.70亿元,开工实施100个援助项目。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从15.3%下降到9.8%,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将世贸“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等原则融入中国经济制度,贸易环境更加开放,使天津市对外贸易增添了活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断跃上新台阶。

2.进出口贸易齐头并进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是中国与世界分享繁荣和实现共赢的十年,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道路。十年间,中国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是美国、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并成为最不发达国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2012年天津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56.2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1.8%。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总计38667.6亿美元,增长6.2%。同时,统计显示,2012年天津市占全国外贸总值比重由2011年的2.8%提升至3%,上涨0.2个百分点。2012年天津市外贸出口483.1亿美元,增长8.6%,进口673.1亿美元,增长14.3%,进、出口同比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口方面,2012年,天津市各主要出口商品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在三星、LG等大型电子类企业的辐射作用下,天津市电子类产品出口占据主要地位,2012年出口电器及电子产品203.6亿美元,增长9.5%,占同期天津市外贸出口总值44.7%。进口方面,2012年天津市主要进口商品进口态势强劲,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其中进口电器及电子产品183.1亿美元,增长13.1%;运输工具120.8亿美元,增长40.6%。由于天津口岸对整个华北地区的辐射作用,大宗商品在2012年进口强势,2012年进口铁矿砂59.9亿美元,增长18.2%;农产品55.7亿美元,增长19.3%。

二. 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形势,天津主动调整外贸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对外贸易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外贸进口好于出口。进口对天津贸易增长贡献率已连续四年高于出口。今年1至4月份,进口占贸易总额比重达63%。其中,铁矿砂、汽车、飞机等天津三大优势进口商品,合计实现进口86亿美元,特别是以融资租赁方式带动进口的飞机成为新增长点,实现进口27.5亿美元,对全市进口增长贡献率达38%。

二是民营企业好于国企、外企。民营企业出口增幅连续12个月明显快于国企和外企。1至4月份,民营企业实现出口33.4亿美元,增长26.2%,分别高于国企和外企25.9和22.1个百分点。

三是一般贸易好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出口累计增速连续16个月高于加工贸易。四是传统市场好于新兴市场。1至4月份,天津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出口均由降转增,同比分别增长17.3%、6.9%和6.1%。新兴市场增长继续,东盟作为天津第二大出口市场,出口同比增长6.2%。

五是主导产品对出口的支撑作用明显。1至4月份,天津第一大出口商品——手机实现出口15.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9.4%;二极管及半导体实现出口6.4亿美元,同比增长

13.6%;自行车实现出口3.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比重30%。

三. 给自己就业的机遇和挑战

天津凭借其区域优势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对外贸易对于近年天津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入WTO 以后,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要使我国能依据WTO 的规则办事,并以此来保护自己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就需要大量懂得WTO 规则的人来指导和协助政府与企业的工作,据统计,中国加入WTO将增加1200 万个就业机会。所以,在当前我国科技、经水平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我们的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上充满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供需矛盾突出,2 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3 竞争上的不公平。

四 参考文献[8] 姜茜,李荣林.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问题.2010(05)

[5] 魏君英,陈银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朱燕.对外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J].特区经济.2010(03)[7] 唐红,陈元清.对外贸易与港口城市经济增长间互动关系的协整分析——以天津为例[J].中国物2010(03)价.2010(03)

第三篇: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回顾与展望

一、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一)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200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全年进出口总额达6207.68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大大高于国民经济8%的增长速度。2002年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303.6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8.17亿美元,其中出口实现3255.65亿美元,同比增长22.3%,比上年净增594.67亿美元;进口295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2%,比上年净增516.50亿美元(见表1)。

表1 2002年进出口基本情况(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2002年12月。

(二)非国有企业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国有企业出口增长缓慢

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民营企业出口增长很快,分别高达27.6%和66.47%,但国有企业出口困难的局面没有改变,2002年国有企业共计实现出口1228.58亿美元,仅比上年增长8.5%。增速的差异引起出口企业格局的变化,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集体企业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分别为37.74%、52.19%、10.07%,其中国有企业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集体企业出口同比分别上升了2.1和2.7个百分点。

(三)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并驾齐驱

2002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加工贸易出口1799.37亿美元,同比增长22.02%,占全部出口的55.27%,与上年55.40%的比重基本持平;一般贸易出口136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1.70%,占全部出口的41.84%,与上年42.05%的比重基本持平。2002年,一般贸易进口

增长稳定,加工贸易进口增长迅速。全年加工贸易进口122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2.04%,占全部进口的41.40%,与上年的41.12%基本持平;一般贸易进口1291.2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71%,占全部进口的43.74%,较上年的46.58%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

从加工贸易的实际运作来看,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增长较为缓慢,为14.86%,而进料加工贸易增长迅速,为2

9.44%。此外,2002年加工贸易进口迅速增长预示着2003年加工贸易出口将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

1.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2年,机电产品进出口3126.65亿美元,同比增长30.67%,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50.37%,比2001年高出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70.77亿美元,同比增长32.3%,高于全年出口增长率10个百分点,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从2001年的44.63%上升到48.25%,净增381.11亿美元,占全年出口增

加额的64.08%。机电产品全年进口1555.88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占全部进口的52.71%,比2001年的49.47%提高3.3个百分点,净增350.91亿美元,占全年进口增加额的67.94%。

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在2001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78.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1%,比2001年的25.4%高出20多个百分点。在全年新增的594.67亿美元出口额中,高新技术产品为214.13亿美元,占36.01%,较2001年有所下降。

3.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增加较快

2002年,初级产品进出口777.52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全部进出口的比重为12.53%,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初级产品出口284.80亿美元,同比增长8.1%,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为8.75%,较2001年下降1个百分点。2002年初级产品进口492.72亿美元,同比增长7.7%,占全部进口的比重为16.70%,较2001年下降2个百分点。

2002年工业制成品进出口5430.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09%,占全部进出口的比重为87.47%,较上年上升近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297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为91.25%,较上年略有增长。2002年工业制成品进口2459.3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占全部进口的比重为83.30%,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4.传统大宗商品出仍不理想

传统大宗商品中,粮食出口呈现较好局面,稻谷和大米、玉米、大豆出口数量分别增长94.6%、13.3%和11.1%,钢材、玩具、服装、鞋类平稳增长,增速分别为17.1%、7.9%、12.7%和10.4%,其他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原油、水泥、煤和成品油出口金额减幅较大,同比分别减少10.9%、15.7%、5.0%和1.2%。从总体上说,2002年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不是很理想,虽然粮食出口呈现较好局面,但是如果按照出口金额计算,玉米和大豆的出口均呈下滑趋势,同比减少1.4%和0.5%。

(五)大宗商品进口增加较多,关税配额商品已用配额比例普遍不高

2002年传统大宗商品中,汽车及底盘、肥料、钢材进口增长最为迅猛,分别增长81.6%、51.2%和38%。原木、锯材、纸及纸板、初级形状塑料的进口也都是两位数增长,原油进口数量增长15.2%。关税配额管理的商品中,化肥的使用配额比例最高,为87.1%,其次是食糖、棕榈油、羊毛和毛条,分别为67.1%、66%和65.4%。其他的到目前都没有过半,粮食类使用最低,其中小麦使用比例仅为7.4%,玉米使用比例为0.2%,稻谷和大米的使用比例为6.1%,豆油使用比例为22.8%。

(六)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基本平稳

从主要贸易地区来看,对新兴市场和传统市场出口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改变了2001年对北美、欧盟、亚洲市场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长缓慢的局面。在进口方面,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进口较2001年增长较快,而从北美的进口较2001年下降较快(见表2)。

表2 2002年中国对各地区进出口情况(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2002年12月。

从贸易伙伴来看,2002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中国2002年前10位的贸易伙伴同上年相同,但名次有所变化,台湾省成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对美国等市场出口增长较快,但对日本出口增长仍然不振。中国对美国、欧盟、中国香港的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对加拿大的贸易顺差和上年基本持平,与日本的贸易差额从上年的顺差21.61亿美元转变为逆差50.31亿美元,对东盟、中国台湾、韩国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对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在逐步减少。2002年,日本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美国仍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见表3)。

表3 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十大贸易伙伴(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2002年12月。

(七)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出口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2002年东部沿海10省(市)出口占全国出口的87.9%,所占比重较2001年同期进一步提高。另外,中西部省(市、区)的出口也不平衡,四川、新疆、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等出口连续多月为全国增长最快的省份,除北京和海南省外,出口增速在10%以下的全部是中西部省份,而且有3个地区出现负增长。

二、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实现双高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世界经济的好转为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2年初以来,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较2001年都出现不同程度地好转,尽管增长速度较年初预计的要慢。美国经济出现复苏势头,进口也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尤其是第一季度主要受补充库存和住房、汽车行业活跃的推动,美国经济取得5%的高增长率;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的经济已基本稳定;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各国GDP也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长率;与东盟改善关系,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则使中国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竞争力。虽然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但总体上判断,200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为2.8%,高于上年水平。世界经济的好转带来了国际贸易的复苏,2002年世界贸易预期增长3%左右,高于2001年的负增长,世界经济的复苏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为外贸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的多项指标都好于预期:经济运行中消费需求旺盛,投资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8%,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1482亿元,同比增长11%,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累计完成投资26119亿元,同比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886亿元,同比增长8.8%。这种良性增长的局面,给外经贸打开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大提升了中国出口和引资的竞争力,也给进口的同步增长带来了可能,可以说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中国进出口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物质和经济基础。

(三)加入WTO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入世后,按照承诺,中国不断削减关税和调整非关税措施,给国际社会以市场开放和政策稳定的信心,同时,国外原来对中国的一些出口产品设置的限制措施也受到多边的约束,增加了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如对欧美出口的纺织品、箱包等被动配额限制已部分解除(约40亿美元)等。另一方面,中国充分运用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国际贸易争端,维护了世贸组织成员国应有的权利,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进出口公平贸易环境,改善了中国的外贸环境,扩大了出口,如2002年1~11月国外对中国的各种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调查和起诉有47起,明显低于2001年的67起。

(四)国家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加

2002年以来,国家充分估计了外贸出口可能面临的严峻形势,在保证外经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研究制定了新政策,并通过多种渠道开拓新兴市场。

首先,加入WTO后,中央和地方制定的促进扩大出口的政策和措施继续保持稳定。如继续对出口商品退还增值税和消费税;继续实行出口收汇贴息政策;继续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继续管好用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专项资金,西部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境外贸易中心建设资金等;继续推动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逐步在全国各商业银行推广此项业务,缓解出口企业的资金困难;稳定加工贸易政策,对加工贸易中的深加工结转由海关实行保税监管,不收增值税。

其次,在进一步推行出口货物“免、抵、退”等税收管理办法的同时,提高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快了退税进度。在前几年连续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2002年国家将棉花、大米、小麦、玉米的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3%,对钻石出口实行17%的出口退税率。2002全国出口退税指标预算安排1000亿元,加上2001年预留的250亿元,共计1250亿元,缓解了出口企业的资金紧张,增加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2002年国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例如,为了发展中俄经贸关系,中俄高层领导多次会晤,朱镕基总理还专门邀请俄罗斯企业家代表团访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针对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遇到的难题,还推出了一些特殊的险种。此外,中国还积极改善和东盟的关系,推动了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2002年,中国对俄罗斯和东盟出口分别增加了29.9%和28.2%。

此外,国家对外贸进出口权的放开大大调动了各类企业出口的积极性,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加较快。如浙江省1至10月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专业外贸企业这三大外贸出口主体出口累计增幅排序依次为:生产企业增长52.22%,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7.33%,专业外贸企业增长7.17%,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外贸出口增幅27个百分点。外贸出口企业的主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五)美元贬值和美国补充库存是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2002年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由于中国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美元的贬值增加了采用浮动汇率制的我周边国家货币连锁升值的压力,客观上形成了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的贬值,从而使中国出口商品成本降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尤其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得到增强。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相似,出口市场均以美国市场为主,我与其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美元贬值对中国2002年对美国和东南亚出口的正面影响比较明显。另外,2002年以来,尤其是第一季度,美国企业大量补充库存,对中国向美国出口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六)世界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并迅速形成了较强的生产出口能力

2001年以来,在全球经济显著放慢特别是美国经济严重滑坡的大背景下,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加入WTO、申奥成功等一系列因素,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安全岛”。为鼓励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提高中国利用外资的效率,从2002年1月1日起,对从事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其投资者在原合同以外追加投资项目所取得的收入,可单独计算享受企业所得税法定减免优惠。在不少行业出现了跨国公司增加在中国的生产和采购,压缩在其他地方生产和出口的现象。在电子信息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世界上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都将其生产网络扩展到中国,将中国加入其全球生产和供应链之中,如摩托罗拉公司关闭了在欧洲和南美的工厂,增加了在中国的投资和生产。因此,在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和贸易大幅收缩的背景下,中国以信息技术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仍能维持40%以上的增长率。

(七)国家富有成效的进口调控政策的刺激

2002年中国遵守入世承诺,一方面大幅降低了进口关税,平均关税已由15.3%调整到12%,另一方面逐步取消了一批非关税壁垒,2002年中国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种类从上年的26种减少到12种,减少了一半多。大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促进了中国进口的增加,但是没有预期增加的那么快,其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中国原有50%的进口产品是不交税的,如加工贸易是保税的,外商企业的机器设备进口和国家技改项目的设备进口以及外国政府的捐赠等享受免税待遇,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一半的产品进口要交税。二是2002年国家对部分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减少了部分进口。调整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对1996年4月1日前按国家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改造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含重大建设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包括享受外商投资政策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在项目额度和投资总额的剩余额度内进口的商品,实行了《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限制。二是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新批准的外商投资项目的进口设备,一般先照章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5年内返清。三是今后一般不再受理和审批个案减免进口项目的申请,除国务院规定的一律不予减免税的20种进口商品外,对进口的生产原材料及各地为举办大型活动进口的车辆,也将一律不予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由于国家富有成效的进口调控政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由于关税降低、非关税措施减少而冲击国内市场的情况。

三、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展望

(一)世界经济的复苏将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些世界组织和机构对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预测高于2002年。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2年10月25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3.7%,美国预计实现增长2.6%。世界银行的内部报告分析认为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2.9%,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2.4%和4.4%。世界经济的复苏将会带来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张,IMF预测2003年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将达到6.1%,世界银行预测2003年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将上升为8.8%。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世界贸易的扩张将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将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2003年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一些有利因素将会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首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改革目标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经济发展的环境将会继续改善。其次,从宏观政策看,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003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不会缩减,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力度将加大,这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基础。最后,从市场层面看,随着对外开放扩大和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国内的需求规模将有所扩大,这将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虽然中国经济的发展仍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但总体上说,2003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

(三)加入WTO和外经贸体制改革的积极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中国入世大大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明显增强,2002年中国入世的积极效应得到初步释放,预计这一趋势在2003年会表现的更为明显。随着对世贸规则的逐步熟悉和入世协议的执行进入实质性阶段,2003年中国入世对改善中国贸易环境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国外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壁垒将逐步减少,这将有利地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继续发挥出口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发动机的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为履行入世协议,中国政府所做的一系列政策调整,特别是有关国民待遇和透明度原则方面的政策调整,将会大大改善投资环境,跨国公司将继续进入中国,并以此带动中国的出口。最后,外贸体制的改革仍将继续深化,外贸经营权放开的积极效应仍将进一步显现。

(四)进口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将会增加进口

关税水平的降低以及部分非关税壁垒的取消是导致2002年进口快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预计2003年这一效应将进一步显现。2003年中国将继续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200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关税总水平将由2002年的12%降低到11%,逾3000个税目的税率将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工业品和农产品平均税率降幅为7.2%和9.6%,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总水平,由2002年的3.5%降低到1.5%,降税幅度高达57%左右,共有215类信息技术产品实行零关税。在关税总水平降低的同时,中国也将逐步取消一批非关税壁垒,如从2003年起中国将取消相机的进口配额等。另外,根据入世承诺,实行进口配额管理商品的进口配额将在上年的基础上再提高,如汽车的进口配额在2002年6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提高15%。国内进口关税总水平的降低以及一些非关税壁垒的消除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进口的增加。

(五)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将对中国扩大出口构成障碍

贸易保护主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是中国外贸发展进程中的“暗雷”。中国已经是各国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发达国家还以环保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反倾销等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中国产品进口实行限制。另外,由于产品的竞争优势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有关配额取消之后,WTO任何成员国可能对中国任何进口产品提请特别保护。以纺织品为例2002年9月5日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向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下属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CITA)正式提出申请,试图首次启用《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之242条(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对中国5类纺织品提请重新设置配额。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六)出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政府在出口退税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反映,出口欠退税时间长、金额大,加剧了资金流动紧张。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因退税滞后时间超过贷款偿还期限,导致贷款预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部分出口商品低价竞销问题比较严重,导致我企业利润减少,同时也容易招致国外频繁的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此外,中国出口产品中存在的质量、卫生、安全问题,加之出口环节物流成本高,也对中国扩大出口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四、政策建议

(一)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变动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尽管国际上许多机构预测世界经济在2003年将走向复苏,但是世界经济走势仍受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首先,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前景仍然不明。美国企业的财务丑闻不断,股市下降,美元贬值,大大动摇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日本经济短期走势趋好,但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欧盟内部的结构问题远未解决,经济复苏乏力。其次,美对伊动武的可能性仍存在,中东等局部地区冲突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将给冲突地区带来不稳定因素,也将影响世界石油等商品的价格,阻碍世界经济的复苏。第三,南美地区金融危机的影响难以很快消除。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以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对未来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仍将产生不利的影响,给中国外贸工作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要继续跟踪这些因素的变化,加强对重点地区市场的研究,以应对外部形势突变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二)继续保持扩大出口和吸收外资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针对世界经济尤其美国经济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况,应该继续保持出口和吸引外资等各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宜做大的调整。在保持现行政策稳定的同时,要研究制订新的鼓励扩大出口的政策,要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适当增加出口退税规模,逐步完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的“免、抵、退”政策;扩大出口信贷规模,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出口的支持力度,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此外,还要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法制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抓住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扩大对外宣传,让跨国公司加深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了解,将其产生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以带动出口增加。

(三)继续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美、日、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传统出口市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但市场过于集中,风险比较大。从目前情况分析,阿拉伯市场消费水平较高,增加中国商品的市场份额仍有较大空间;俄罗斯经济增长很快,对消费类机电产品需求量较大,是中国较大的潜在市场;近邻印度经济持续发展,未来10年将保持7%的增长速度,200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900亿美元,而中印双边贸易额2001年仅约36亿美元,2002年仅达到43亿美元,中印贸易潜力巨大。为此,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美国、日本、欧盟、中国香港、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传统重点市场出口的同时,我们可有针对性地挖掘市场潜力,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切实做好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印度、东欧、中东、拉美、非洲等市场的开拓工作。

(四)做好进口管理和调控工作,保持进口的适度增长

为了避免发生国际贸易摩擦,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适当增加一般贸易进口,重点是中国国内市场需要的原材料,国内企业技术改造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对有利于扩大出口的进口,要继续给予鼓励和支持。按照世贸组织要求,改进进口管理,在管理方式上,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国际通行做法为主转变。要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原产地规则、政府采购、技术措施等手段,加强对进口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此外,做好关税配额商品的进口配额的管理。

(五)大力整顿和规范外经贸秩序

进一步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行为,促进外贸出口健康发展。对涉及走私、骗退税、逃汇骗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企业要依法进行惩处。继续严厉打击走私、逃套汇等违法犯罪活动,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依法整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政府管理工作。通过外经贸与海关、税务、外汇联网,建立以海关货物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外汇和出口退税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网络技术为手段的全国统一的进出口企业行政监管电子网络系统。

市场经济研究所 赵怀勇

第四篇:巴基斯坦纺织业现状及振兴政策分析

巴基斯坦纺织业现状及振兴政策分析

作者:驻巴基斯坦使馆经商处黄名海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巴基斯坦纺织业持续快速增长了较长时间,使其成为世界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但近年来受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发展举步维艰,在国际竞争中渐处下风。为重振纺织业,扭转出口不断下滑的局面,巴政府2009年8月出台了首个“五年纺织业政策(2009-14年)”,确立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并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措施。

一、巴纺织业发展现状

纺织业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最大的出口行业,从业人数(约1900万)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38%,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46%,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8.5%。巴是世界第12大和亚洲第8大纺织品出口国,其纺织品出口额约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2.4%,占巴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最高时曾达到67%(2003-04财年),其中棉纱和棉布的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一)产业结构和产能

巴纺织业以棉纺为主,棉纺产值占纺织业总产值的75%以上。目前从事轧棉、纺纱、织布、加工和后处理、服装(针织和成衣)、化纤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共约3万家,但绝大多数为小型或作坊式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且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仅占10%左右。其中6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产棉大省-旁遮普省,30%分布在信德省,其余各省和地区仅占10%左右。

巴是世界第四大产棉国和第三大棉花消费国。2007-08财年,本国产棉193万吨,实际消耗264万吨,缺口达71万吨。巴是世界第二大布匹生产国和第三大棉纱生产国,年产量为86.2亿平方米和233万吨左右,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2.7%和9.2%。巴还是毛巾和服装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年产量分别达20.3万吨和20.7亿件(包括成衣6.7亿件,针织服装14亿件)。但巴人造纤维供不应求,年产量约70万吨,存在13万吨左右的缺口。

2007年以来,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巴大量纺织企业停产和倒闭,运营企业的产量也仅为设计产能的70%左右。

(二)对外贸易情况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外部需求萎缩,2008-09财年,巴纺织品出口连续第二年下滑,降至95.6亿美元,降幅为9.4%,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缩至53.8%。同期进口也大幅下滑29%,减至16.6亿美元。

由于巴官方公布的2008-09财年的贸易数据尚不全面,下面利用2007-08财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1、出口。巴纺织品出口以棉纱、布匹等初级产品和毛巾等低附加值制成品为主。巴是世界第二大棉纱和毛巾出口国、第三大布匹出口国,出口分别占全球同类产品贸易总额的25%、8%和10%左右。

2007-08财年,巴纺织品出口105.6亿美元,比上一财年下降2.1%,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9%,较上一财年降低了9个百分点,但仍为第一大出口商品。其中出口最大的六类产品依次为:棉布出口20.4亿平方米,金额20.11亿美元,占巴纺织品出口总额的19.04%;床上用品33.3万吨、19亿美元,占18.03%;针织服装10.3亿件、18.72亿美元,占17.73%;机织服装(成衣)4.2亿件、15.92亿美元,占15.08%;棉纱55.5万吨、13亿美元,占12.32%;毛巾15.2万吨、6.13亿美元,占5.81%。上述六类产品占巴纺织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近九成,其余产品主要包括:除毛巾和床上用品外的制成品(5.37亿美元)、化纤纺织品(4.1亿美元)、帆布帐篷(7100万美元)、棉花(7000万美元)等。

巴纺织品60%以上出口到欧盟和美国,市场较为集中,尤其是服装(成衣和针织品),超过90%出口到欧美。而棉纱、棉布等初级产品则主要出口到中国、印度、孟加拉、韩国、日本等竞争对手,经这些国家深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2007-08财年,巴对欧盟(英、德、意等国为主)的出口为36.6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4.6%;对美国出口33.5亿美元,占31.7%。巴纺织品占欧美市场份额均为3.3%左右,分别居第九位和第七位。其他主要出口市场包括:香港(4亿美元)、中国(3.7亿美元)、土耳其(3.3亿美元)、阿联酋(3.0亿美元)、孟加拉(2.6亿美元)、加拿大(1.5亿美元)、南非(1.5亿美元)、斯里兰卡(1.3亿美元)等,对这些国家(地区)和欧美的出口额共占巴纺织品出口额的86%。

2、进口。巴每年也进口一些纺织品,以原棉、化纤、黄麻等原材料为主。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棉花净进口国,过去5年年均进口约15亿美元。受棉花减产等因素的影响,2007-08财年,巴纺织品进口额高达23.7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9%,同比增长47.2%。其中进口原棉89万吨,价值13.3亿美元,占56.1%;进口化纤材料13.6万吨,6.5亿美元,占27.5%。其他主要进口纺织品包括:旧衣物(6797万美元)、服装(5386万美元)、黄麻等植物纤维(5360万美元)、蚕丝和羊毛(4719万美元)。

巴原棉进口主要来自印度(5.5亿美元)、美国(2.9亿美元)和巴西(1.4亿美元),三国占比近八成。化纤材料主要来自中国(2.8亿美元,占比近50%)和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进口额分别在4000万美元左右不等);服装主要来自中国,金额为3836万美元,占71.2%;旧衣物则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黄麻等植物纤维主要来自孟加拉,金额为5107万美元,占95.3%;蚕丝和羊毛主要来自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

二、巴纺织业面临的困难

近几年,巴纺织业界投入约50亿美元用于更新设备和扩大产能,政府也对纺织品出口给予不同形式的补贴和便利。但受下列因素影响,加之欧美主要市场因经济衰退而需求锐减,巴纺织业发展仍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大量企业倒闭,出口增长乏力。

(一)企业负担过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巴纺织企业近年负担逐年加重,生产成本大幅攀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减弱。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1)电力成本:巴电力供应紧张,拉闸限电频繁,为保证生产,许多企业被迫自备发电机。(2)融资成本: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政府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基准利率一度高达15%,近期虽下调至13%,但仍远远高于五年前7.5%的水平,企业借贷成本太高。(3)原材料成本:巴本国棉花产量不足,化纤和黄麻等原材料也要依靠进口弥补,受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冲击较大。(4)其他成本:税率提高、工资上涨、物流费用增加。

(二)投资规模有限,技术和装备更新落后

由于投资环境欠佳,近年来巴纺织业吸收的外国投资不断下滑,年均仅5000万美元,2007-08财年更跌至3010万美元,不到巴吸引外资总额的1%。此外,由于融资较难且成本偏高,当地企业的投资也受到制约,纺织机械进口逐年萎缩,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明显落后。2007-08财年,巴纺织机械进口额仅为4.4亿美元,低于2006-07财年的5.0亿美元和2005-06财年的8.2亿美元。目前,除纺纱、织布的设备和工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外,化纤、服装、染整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均存在较大差距。

(三)产品附加值偏低,新产品开发不足

巴纺织业整体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偏小,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棉纱、棉布、毛巾、床上用品、针织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占纺织品出口的将近八成。过去几年巴对纺织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纺纱和织布环节,没有及时转向高附加值产品,逐渐落后于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发展主流。此外,巴是伊斯兰国家,囿于宗教信仰,跟随时尚不够,导致设计和研发相对滞后。

(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国内市场开发不够

长期以来,欧美一直是巴纺织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所占比例保持在60%以上,2007-08财年达到66.3%。这种高度集中使巴过于依赖欧美市场,也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与此同时,巴企业对1.7亿人口的国内市场重视不够,开发不足,内销仅占其产量的20%,给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企业留下巨大的空间。

(五)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贸易壁垒增多

近年巴纺织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严峻,纺织品出口大国凭借规模优势,不断挤压巴市场空间,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小国利用最不发达国家的身份,获得市场准入便利和优惠关税待遇,并籍此蚕食巴在欧美市场的出口份额。同时,由于巴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家财政状况欠佳,巴政府无法实施同竞争对手一样的鼓励和

促进措施。此外,欧美发达国家在劳工权益、环保、技术标准等方面提出的诸多苛刻要求及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也对巴纺织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六)政治安全形势动荡,国外客户信心受挫

巴政局持续动荡、安全形势不断恶化,国际形象严重受损。不但国内企业正常生产受到冲击,国际商业往来也明显减少,外国采购商因担心巴企业不能如期稳定供货,纷纷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以规避风险。

三、巴纺织业新政策

2009年8月,巴基斯坦纺织工业部首次出台了“五年纺织业政策(2009-14)”,旨在关注和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重振纺织产业。巴政府决定在未来五年内向纺织业拨款400亿卢比(约合5亿美元),力争在2014年实现纺织品出口250亿美元的目标。政策的主要内容如下:

● 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积极培育新兴行业。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对纺织业及纺织机械、染料、化纤等配套行业的投资,以降低对上述产品进口的依赖;支持无纺布和技术纺织品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政府扩大对纺织业出口融资的贷款贴息,利率优惠最高可达5%;将长期贷款纳入优惠贷款范围,还款期可延长一年。

● 鼓励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产业升级。政府设立纺织业投资支持基金,为企业更新设备提供融资便利,或提供一定额度的投资补贴;设立技术改造基金(TUF),启动全面培训计划,五年内培训50万名技术工人;重视时尚、设计和品牌,加大对实验室、产品开发中心和研究中心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引进外国技术人员和专家(免征个人所得税);继续支持手工纺织企业的发展,鼓励将现代元素和潮流与传统手工艺结合;加快引进转基因棉和抗虫棉,扩大棉花种植和产量;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植物纤维和人造纤维。

● 改善行业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加快解决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不将纺织企业纳入拉闸限电和天然气限供的范围,鼓励企业自主解决电力供应;除在卡拉奇建纺织城外,在更多城市建设纺织城和服装城;完善仓储和船运等相关配套服务和设施,提供及时高效的物流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信息通讯技术,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营销效率。

● 加快产业重组,提高竞争力和规模经济。支持纺企并购,鼓励和推动经营困难企业进行资产、债务重组;对短期陷入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在贷款申请、利率及税收等方面给予过渡性优惠支持。

● 合理调整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免征纺织机械进口关税,鼓励投资和设备更新;加大出口退税和财政补贴力度,加快研发补贴的受理和发放进程,启动高附加值产品退税计划;未来2年内,按布料出口额(离岸价)1%、家纺品2%、服装3%给予退税,如纺织品出口额较上年增长15%,企业可额外获得1%的退税;关税委员会将合理利用反倾销等措施加大对本国产业的保护。

● 加快制度化建设,消除发展瓶颈。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废除阻碍纺织业发展的繁杂手续和不合理税费;尽快制订和完善促进行业发展的法律框架,明确规定纺织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等,以符合和满足进口国的有关要求。

● 努力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发新兴市场。努力争取美国和欧盟提供更多优惠待遇和便利措施,巩固和深入开拓这两大传统出口市场;充分利用已实施自贸协定带来的便利,加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商签各类优惠贸易协定;扶持大型出口企业的发展,为其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尽快研究制定并启动出口保险计划,保护出口商权益;强化驻外经商机构协助企业开拓所在国市场方面的职能。

● 改善用工环境,保障劳工权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高工人福利水平;打击使用童工的非法行为,提高妇女和残疾人在行业内的就业率等,避免国际社会和进口国以违反劳工标准等为由抵制进口。

四、巴纺织业发展前景

与其他产业相比,纺织业在巴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情况也比较复杂。尽管巴政府已出台了五年纺织业政策,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财政收支状况下,其扶持政策的落实程度将会大打折扣,且纺织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短期内难有根本好转,巴纺织业前景不容乐观。

出口难以快速增长。巴政府在新政策中确定了五年内年出口额达到250亿美元的目标,这意味着从2009-10财年起,年均增幅需达到21%。从目前形势看,全球经济或已开始走出衰退,但复苏过程将是缓慢的且可能发生反复,巴业界普遍认为,即使能有效巩固和扩大欧美市场,并在开发新市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未来两三年内的出口也不可能如此快速增长,因此上述出口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内销比例提升艰难。巴虽有1.7亿人口,但中产阶层比例较小,占大多数的贫穷人口消费能力很低,倾向于购买廉价商品。由于巴企业对国内市场重视不够,来自中国、东盟国家的廉价纺织品和欧美国家的二手服装的市场份额正不断扩大。新出台的纺织产业政策对内需只字未提,只一味强调扩大出口。如果巴政府和业界仍不转变观念,短期内很难大幅提高内销比例。

不过,巴纺织业前景虽难说乐观,但毕竟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低廉劳动力,且长期以来已在欧美市场占有比较稳定的份额,在巴政府有关政策的促进和推动下,随着国内政局和安全形势的逐步好转及国际市场需求的恢复和增加,其发展将逐步走出困境,重现生机与活力。

五、中巴纺织业合作情况与有关建议

(一)中巴纺织业投资与贸易情况

中巴两国在纺织领域的接触比较广泛,但投资合作较少,现阶段仍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主。中巴两国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相互之间注定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但两国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也为彼此合作带来很多机会。

投资方面。我政府一直鼓励和推动纺织企业向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投资,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巴进展不大,且结果并不理想。1994年,中国纺织机械技术进出口公司与当地企业合作,在巴合资建立了飞马纺器厂,生产纺纱用的纱管,效益较好,但因与合作伙伴发生矛盾和纠纷,2006年被迫退出。1998年,中国经纬纺织机械公司在巴设立合资公司,生产和销售环锭纺纱机,因市场反应平平而最终停产。

贸易方面。我是巴第四大纺织品出口市场和第三大纺织品进口来源国。2007-08财年,巴向我出口纺织品3.7亿美元,占其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5%,产品主要为棉纱和棉布,两者合计约占95%。其中棉纱3.1亿美元,占纺织品对我出口总额的82.5%,棉布4560万美元,占12.3%。巴自我进口纺织品4.3亿美元,占其纺织品进口总额的18.3%。如不计棉花、蚕丝等初级原材料,巴自我进口3.9亿美元,占巴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高达49.9%。此外,巴还是我纺织机械出口的重要市场。2007-08财年,我对巴纺织机械出口额为9164万美元,较上一财年增长6.9%,占巴纺织机械进口总额的20.9%,超过日本、德国成为其纺织机械的最大进口来源国。

(二)有关建议

(略)

(注:文中数据来自巴联邦统计局、全巴纺织企业协会和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

第五篇:2010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2010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摘要:2010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货物贸易总量的急剧下滑,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持续大幅增长、顺差不断扩大的势头有所减缓,未来我国货物贸易发展必将面临调整。本文试从贸易总额、贸易增长速度、贸易地理结构、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五方面分析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

关键字:中国对外贸易、贸易总额、贸易增长速度、贸易地理结构、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

一、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增长速度来看:进出口强劲增长,恢复程度好于预期 世界经济持续向好的方面发展,国际市场需求求逐步恢复,国内需求增长强劲。2010年1-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情况好于预期。据海关统计,进出口总值实现1354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比2008年同期增长9.6%。其中进口6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比2008年同期增长14.2%;出口70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比2008年同期增长5.7%。而且6月份当月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均创历史新高。从数据可见,我国当前进出口水平已经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由于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明显缩小,对外贸易进一步向平衡状态趋近。

表1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二、从中国对外贸易地理结构来看:对新兴国家出口份额增加,贸易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主要贸易伙伴地位稳定,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仍十分集中

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和其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等国家和地区。这些主要贸易伙伴虽然在数量上比较有限,但是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当中占据的主要的地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尽管欧盟、美国、日本仍然为我国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与东盟、印度、巴西的贸易往来越发密切,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的比重提高。2010年1-6月,中国对东盟、南非、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加快,同比增速在45.4%一103.7%之间,明显高于出口平均增速;对这四个国家与地区的出口额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2%、0.7%,1.7%和1.5%,比2009年分别增加O.

4、0.

1、O.2和0.3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由于中国对美国、日本出口增速低于平均增速7.9-10个百分点,导致对美、日出口的比重下滑,分别降至17.7%和7.8%。而近十年里中国对美.日出口的占比最高年份曾分别达到21.5%,16.9%。从数据可见,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贸易多元化战略落实较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比重提高,对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依赖程度正在下降。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国主要贸易伙伴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大。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贸易贸易总值迅猛增长,相较于2002年,2010年同比增幅达到283.6%,这其中主要贸易伙伴的贡献十分明显。虽然,随着中国贸易版图的逐步扩大,中国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值占进出口总值的比例逐年下降,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有分散化的趋势。但是,目前的状况是仍然十分的集中,中国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值占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仍然有八成之多。

从近几年的对外贸易额来看,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地位基本稳定,这些主要贸易伙伴一方面吸收了我国大部分的出口商品,另一方面也向我国提供了大部分的进口商品,与我国建立了紧密的和稳定的长期贸易联系。

表22010年1-9月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情况

三、从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来看:主要商品贸易额增加,整体形势继续向好,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继续好转,投资与消费有所回暖,全球企业普遍处于继续回补库存的阶段。与此同时,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大宗商品进口呈现量价齐升的走势。在进口的主要商品中,资源型产品与机电产品大幅增长。2010年l-6月,铁矿砂进口33.1亿吨、增长4.1%,进口额225.4亿美元、增长53%;原油进口1.2亿吨、增长30.2%,进口额313.5亿美元、增长113.1%;机电产品进口3026.4亿美元、增长45.5%,其中汽车进口38.7万辆、增长1.7倍。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出口额4170亿美元,增长35.9%,高出同期总体出口增速0.7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9.1%。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近10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逐年增加,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尽管如此,许多所谓高新技术产业仅从事一些产品的来料加工和装配,以研究、开发和生产为特征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竞争力很弱。总之,我国国际竞争力格局依然显现劳动密集型商品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弱得态势。这种态势给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先,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持续恶化。我国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较低,随着这类商品大亮涌入国际市场,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价格必然下跌。而且,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为争夺出口市

场,对外竞相压价成交,以非正常低价甚至是超低价出口,导致自身受到损失。其次,我国廉价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大量进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导致我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增加,甚至与发展中国家的摩擦愈演愈烈。

(二)关键技术设备,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虽然我国工业制造业产量增长很快,有些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但在全球制造业链条中还徘徊在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中高技术制造业所占比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机电产品中,是以劳动密集型外商委托加工组装产品为主,普遍未掌握核心技术。在计算机、通信设备乃至彩电、空调、微波炉等主要产品生产领域都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从软件、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到最总产品,关键部分大多数依赖进口。出口位居世界第一的纺织服装,也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缺少世界名牌。

(三)战略资源的进口依赖度显著提高

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进入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和重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国内经济对能源和矿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战略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首先,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石油进口依存度从1995年的7.6%提高到目前的35%左右。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近60%。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及大国间的利益争夺,将极大地影响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乃至国际经济安全。

表3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金额单位:亿美元

四、从中国对外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增长快于加工贸易,民营企业增长强劲我国对外贸易方式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

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5191.3亿美元,同比增长37.2%;进口5555.4亿美元,增长45.4%。加工贸易出口5316.4亿美元,增长30.1%;进口3059.8亿美元,增长36.4%。在各类外贸经营主体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仍然居首位,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31.6%,进口增长39.8%,分别占出口和进口总额的54.4%和53.0%。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5.5%,进口增长40.0%,分别占总额的15.2%和18.3%。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其他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和竞争力,出口增长43.7%,进口增长54.6%,分别占总额的30.3%和18.7%,比上年同期提高2.0和1.5个百分点。

表四2010年1-9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情况

下载巴基斯坦对外贸易情况分析及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基斯坦对外贸易情况分析及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精选合集]

    河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 农产品贸易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个国家非常重视,采取了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农业的竞争性。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主要......

    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题目: 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学 号: 姓 名:专 业: 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广西经济发展还较滞后。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也......

    厦门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摘要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厦门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贸易结构上的不尽合理及其存在的其他潜在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

    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回顾 十二五展望

    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回顾 十二五展望 霍建国2011-03-03 摘 要: 对外贸易经历了最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尤其是2008年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国际市......

    班级情况分析及展望

    新301班现有人数29人(插班生未知),其中女生13人,男生16人。29个小朋友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生活。 孩子进入三年级,一切都将会有较大变化,作为家长与老师都要掌握......

    巴基斯坦邀请函5篇

    巴基斯坦签证办理所需资料 中国公民申请巴基斯坦签证须知:持有外交或公务护照的中国公民必须申请赴巴基斯坦签证。巴基斯坦申请签证的种类有:商务签证,访问签证,探亲签证,旅游签......

    巴基斯坦商标注册简介

    巴基斯坦商标注册简介 一、巴基斯坦商标概要 1、法律构成:巴基斯坦商标法源于印度1940年的商标法,独立后对该法的细节部分做了必要的修改,并作为巴基斯坦商标法于1948年生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