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教材章节内容
必修1全部知识点 集合: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运算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
必修2全部知识点 立体几何初步: 空间几何体直观图三视图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空间图形的公理空间图形的平行空间图形的垂直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
必修3全部知识点 算法初步: 算法与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统计: 随机抽样总体估计线性回归概率: 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概率的应用
必修4全部知识点 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性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平面向量 :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应用三角恒等变形: 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倍角公式半角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必修5全部知识点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应用举例数列: 数列的概念数列的表示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的综合应用数列求和数列通项求法不等式: 不等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均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选修全部知识点 常用逻辑用语: 命题量词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充要条件圆锥曲线与方程: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方程的求法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空间向量的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距离和二面角三垂线定理导数及其应用: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应用定积分微积分极限复合函数的导数推理与证明: 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直接证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反证法分析法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四则运算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 随机变量概率分布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正态分布独立性检验几何证明选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性质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坐标系参数方程极坐标极坐标方程不等式选讲: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第二篇:北京市高中数学教材及考试教材内容目录
人教版高中数学
必修A,B版 1、2、3、4、5 选修 A版15本 数学1-1(选修)A版 数学1-2(选修)A版 数学2-1(选修)A版 数学2-2(选修)A版 数学2-3(选修)A版
数学3-1(选修)A版数学史选讲 数学3-3(选修)A版球面上的几何 数学3-4(选修)A版对称与群 数学4-1(选修)A版几何证明选讲 数学4-2(选修)A版矩阵与变换 数学4-4(选修)A版坐标与参数方程 数学4-5(选修)A版不等式选讲 数学4-6(选修)A版初等数论初步
数学4-7(选修)A版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数学4-9(选修)A版风险与决策
北京高考10本书人教版A版 必修:1、2、3、4、5 选修:2-1 2-2 2-3 4-1 4-4 文理科必修1-5 理科选修2-
1、2-
2、2-3 4-
1、4-4 文科选修1-1 1-2
目录: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1 圆的方程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第二章 统计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章 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 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ψ)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 应用举例
1.3 实习作业
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
阅读与思考 九连环
第三章 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 基本不等式
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圆
2.2 双曲线
2.3 抛物线
阅读与思考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 变化率与导数
3.2 导数的计算
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走进微积分
选修1-2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
阅读与思考 科学发现中的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第四章 框图
4.1 流程图
4.2 结构图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曲线与方程
2.2 椭圆
2.3 双曲线
2.4 抛物线
选修2-2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 变化率与导数
1.2 导数的计算
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1.5 定积分的概念
1.6 微积分基本定理
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选修2-3 第一章 计数原理
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2 排列与组合1.3 二项式定理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4 正态分布
第三章 统计案例
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第一讲 早期的算术与几何
一
二
三 第二讲
一
二
三
四 第三讲
一
二
三
四 第四讲
一
二
三
四 第五讲
一
二
三 第六讲
一
二 第七讲
一
二
三
四 第八讲
一
二
三 第九讲
一
二
三 古埃及的数学
两河流域的数学
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
古希腊数学
希腊数学的先行者
毕达哥拉斯学派
欧几里得与《原本》
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中国古代数学瑰宝
《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
《九章算术》
大衍求一术
中国古代数学家
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 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
笛卡儿坐标系
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
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
微积分的诞生
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
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近代数学两巨星 分析的化身──欧拉
数学王子──高斯
千古谜题
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
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
伽罗瓦与群论
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
对无穷的深入思考 古代的无穷观念
无穷集合论的创立
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 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
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
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第一讲 从欧氏几何看球面
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
二 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
三 球面的对称性
第二讲 球面上的距离和角
一 球面上的距离
二 球面上的角
第三讲 球面上的基本图形
一 极与赤道
二 球面二角形
三 球面三角形
1.球面三角形
2.三面角
3.对顶三角形
4.球极三角形
第四讲 球面三角形
一 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二、球面“等腰”三角形
三 球面三角形的周长
四 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五讲 球面三角形的全等
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
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
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
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
第六讲 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
一 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
二 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三 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
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一 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二 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
1.向量的向量积
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明
三 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
四 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
第八讲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
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
二 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
三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
选修3-4对称与群
第一讲
一
二
三 第二讲
一
二
三
第三讲
一
二
三
四
平面图形的对称群平面刚体运动
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
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
对称变换
1.对称变换的定义
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
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
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
平面图形的对称群
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 n元对称群Sn 多项式的对称变换
抽象群的概念 1.群的一般概念
2.直积
对称与群的故事 带饰和面饰
化学分子的对称群
晶体的分类
伽罗瓦理论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周角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第一讲
一
二
三
四 第二讲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讲
一
二
三 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弦切角的性质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平行射影
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
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
选修4-2
第一讲
一
二
第二讲
一
二 第三讲
一
二
三
第四讲
一
二
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
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
(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
1.旋转变换
2.反射变换
3.伸缩变换
4.投影变换
5.切变变换
(二)变换、矩阵的相等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
(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
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
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
矩阵乘法的性质
逆变换与逆矩阵
逆变换与逆矩阵 1.逆变换与逆矩阵
2.逆矩阵的性质
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
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
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
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 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
特征向量的应用 1.Aa的简单表示
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选修4-4 第一讲坐标系 第二讲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第一讲
一
二
第二讲
一
二
三 第三讲
一
二
三 第四讲
一
二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基本不等式
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绝对值不等式
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比较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
反证法与放缩法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
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
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排序不等式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数学归纳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第一讲
一
二
三 第二讲
一 整数的整除
整除
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
2.带余除法
3.素数及其判别法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1.最大公因数
2.最小公倍数
算术基本定理
同余与同余方程
同余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三讲
一
二
三 第四讲
一
二 1.同余的概念
2.同余的性质
剩余类及其运算
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
一次同余方程
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
弃九验算法
一次不定方程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
多元一次不定方程
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
信息的加密与去密
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第一讲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二讲
一
优选法
什么叫优选法
单峰函数
黄金分割法——0.618法
1.黄金分割常数
2.黄金分割法——0.618法
分数法
1.分数法
2.分数法的最优性
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
1.对分法
2.盲人爬山法
3.分批试验法
4.多峰的情形
多因素方法
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
2.平行线法
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
试验设计初步
正交试验设计法
1.正交表
2.正交试验设计 3.试验结果的分析
4.正交表的特性
二 正交试验的应用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第一讲
一
二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一
二
三
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
风险与决策的关系
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
1.风险(平均损失)
2.平均收益
3.损益矩阵
4.风险型决策
探究与发现 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
决策树方法
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
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
马尔可夫链简介
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
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
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
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
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
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
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
第三篇:说教材内容
、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
“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3、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4、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5、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下面我就分课时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我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学习:
一、课前布置预习,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一、课前布置预习: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好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听课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特别是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所加强,自己有能力独自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学习本课前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我会学字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以小问卷形式呈现。)
2、我会读课文。
3、我会搜集。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本课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识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4、我想问。预习中有什么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四道题设计由浅入深,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与要求,有的放矢
预习起来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
上课后,学生出示预习卡,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与同学分享预习的快乐,然后在全班展示。
本次课程改革评价方式的转变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对同学预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五年级孩子的思想日趋成熟,他们不再轻信吹捧,“你真棒!”“好极了!”等教师评语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从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在同学评价环节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积极性。
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读完后,再次默读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意见,最后共同明确: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
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教师板书)
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段中应抓住哪个词,重点读好?
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时喜悦的心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整段内容,我想词语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句、整段、整篇课文相联系的。所以在教学这段时主要按以下步骤:①读整段,抓住关键词。②用联系上下文,替换近义词等多种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悦之情。④最后自己用居然说一句话。四个环节设计,由表到里,由理解到应用,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主阵地。在这一课时,我将用多种阅读方式,抓住重点句来进行教学,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究。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用以下方法: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了《落花生》这一课,下面请你边默读课文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同时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默读,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带着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课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孩子理清了学习思路,为下面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二、抓住重点,细读品味。
本环节中我想这样设计:
1、找重点。由学习小组合作读课文的吃花生、议花生部分。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将学生内容引到重点上来。全班交流时将重点句呈现出来。(10段、12段、13段)
2、读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
3、品重点:个性展示朗读三段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师适合点拨,如:喜欢10段的同学朗读后,可以提问: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课文中哪里写了?引导学生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美味、榨油、便宜。进一步问:“父亲说花生有什么好处呢?”怎样表现出来的?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表现花生内在的可贵之处,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叫“朗读代表我的心”。让学生先自己朗读,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这名同学想突出哪个词,谁猜对了,谁有权读自己的体会。这个小环节,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我是想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好机会。谁猜对了,就有权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质。
“那么,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呢?”齐读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体面”等关键词,深入理解父亲教育的目的,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
读,读出父亲教育我们时的语气。
4、悟重点。全班齐读重点句,说说你在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物或人?我们又要像这些人学习什么?通过再次交流学习,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忆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或物,交流归纳他们身上具有的优秀的品质,最后,完成以下练习: 我爱花生,因为它。
我也爱,因为它。
三、再次感知,分清详略。
巧妙的详略安排是本文的特点,我想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
首先,用最直观的方法,分部分朗读课文,分别找四个计时员对四部分进行计时。从朗读时间上直接感受,课文略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详写了议花生。再次,通过小组讨论,从本文的写作意图,中心思想、板书等各方面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采用计时法,直观、形象地将课文的详略呈现出来,再进一步理解,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化为直观、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易理解,乐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学上的难点。
四、板书总结,深化感情(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结束本课学习)
7、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从板书中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的主体由课文主要内容组成,最后化为“学”字,深化主题,既代表了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又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其中还寄予了老师对同学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3、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4、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5、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针对学生的特点,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现在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花生!你们吃过花生吗?喜欢吃吗?它还叫什么呢?揭示课题,我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重点导读。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如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质疑:其次,采用层层剥茧的方法,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希望使他们在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此时出示句子,让学生去读,在读中体会词的意思。以此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再者就是让学生就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位置、外表和给人的印象进行比较,深刻认识花生的朴实无华。最后,引导学生说出爸爸教育我们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在总结课文时首先对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总结。课文详略得当的选材、对比的说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为后面的小练笔打好基础。其次是根据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第四篇:教材内容 旋转和平移
教材内容
旋转和平移
设计者
何洁仪
单位 儋州市军屯文化园
1.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旋转与平移是《数学课程标 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标准》中第一学段对这一部分的具体要 求是: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 图形运动形式的感性认识,但只是个初步的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并体会出他们不同的特点。并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 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所 以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见到过许多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他 们的头脑中已有一些旋转与平移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 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只是 没有很清晰认识,因为抓不住这些现象的本质特征,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受他 们生活的局限性,好多现象没有见到过,难以想象。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2、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和平移现象。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和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 力。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体验旋转和平移现象。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认识周围世界,强化数学的应 用意识。
2、感受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从而增强与人交流、合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教学重点: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教学难点: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4.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让生用手比划火车的运动。多媒体出示身边的物体运动的现象
2、手势演示这些物体的运动 生演示:
3、演示电风扇的运动。生演示 比较异同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4、观察图片上物体的运动方式并边说边用手势比划。生分类并比划 师:对,象拍球、飞机的飞行、火车的运行等沿着直线运动的(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可 以叫平移。(板书平移)那么,象风扇、地球仪、钟面的时针等围绕一个点或轴转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旋转。(板 书旋转)闭眼想象旋转和平移是怎么运动的
5、用手势表示
6、小结:对,平移不但可以上下移动,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
7、多媒体出示:(P25“想想做做”第 1 题)、请用画“—”的符号表示平移,用画“○”的符号表示旋转。生练习
8、同桌互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9、汇报小结: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广泛存在,人们利用这些特征做了很多 了不起的大事呢。让我们看一段录像吧。(上海音乐厅)生谈观后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平移和旋转现象,实际就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他 们用独创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从分感知这两 种运动方式。)
二、探究平移的距离。平移的力量可真大啊,提出这种想法的工程师们更是了不起。今天我们也来当一会小小工 程师吧,我们这儿也有一间房子需要平移,但平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观察:
1、出示房子的幻灯片: 师:小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从哪里可以知道呢?(箭头 对这个箭头是表示平移的方向 的,在平移的图中是不能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几格呢?(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2、房子究竟向右平移了几格?从房子的哪个点比较容易看出它平移的格数?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演示)
3、引导学生找其它的对应点。(除了看这一组对应点之外,还可以看哪些对应点?)
4、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要知道是平移了几格,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比如房 子的房顶就是一组对应点,然后看对应点之间移动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对应点不止一 对,所以还可以继续找第 2 对、第 3 对……,但数一数后会发现,每一组对应点之间都相 差 4 格。
5、练习:课本P24 的练习。
6、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订正。
7、小结:我们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然 后数一数,这两个点之间平移了几格,那整个图形也就平移了几格。(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并用电脑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 规律。借助动态效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化难为易。)
三、根据特征、画平移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根据图意,知道了平移的情况。现在你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
1、出示三角形
2、学生先试一试
3、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找点、移点、描点)问:画完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吗?什么没变?(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没变,但位置是改变了的。)(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规律后,亲自动手画一画,议一议,比一比,加 深对平移的理解,有效的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生汇报收获 师总结(设计意图: 结合媒体片段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5.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现象 围绕一个中心转动 找对应点——数格子——连线平移现象 直直地移动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火车吗?生:见过 师:它是怎么运动的呢?用手势比划一下。生用手比划。师: 其实物体的运动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运行在半空中的缆车,在公路上奔跑的汽车,还有我们头顶上的电风扇等。(多媒体出示)
2、师:能不能用手势说明一下,这些物体将会如何运动?生演示
3、师:有谁能把电风扇的运动用手势形象的比划出来?生演示 师:大家对比一下刚才这两个同学比划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一样?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4、师:这几幅图片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找来的,认真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你能按照刚才 的运动方式分类吗?边说边用手势比划。生进行分类 师:对,象拍球、飞机的飞行、火车的运行等沿着直线运动的(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可以叫平移。(板书平移)那么,象风扇、地球仪、钟面的时针等围绕一个点或轴转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旋转。(板书旋转)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平移”和“旋转”。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 一想,平移和旋转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生闭眼想
5、师:你会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吗?生: :会
6、师:小结:对,平移不但可以上下移动,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你能判断吗?
7、多媒体出示:(P25“想想做做”第 1 题)请用画“—”的符号表示平移,用画“○”的符号表示旋转。生做练习题
8、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互说
9、师:汇报小结: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广泛存在,人们利用这些特征做 了很多了不起的大事呢。让我们看一段录像吧。(上海音乐厅)(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动作表演平移和旋转现象,实际就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他 们用独创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从分感知这两 种运动方式。)
二、探究平移的距离。师:平移的力量可真大啊,提出这种想法的工程师们更是了不起。今天我们也来当一会小 小工程师吧,我们这儿也有一间房子需要平移,但平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观察:
1、出示房子的幻灯片: 师:小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从哪里可以知道呢?生:箭头 师:对这个箭头是表示平移的方向的,在平移的图中是不能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几格 呢? 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2、师:房子究竟向右平移了几格?从房子的哪个点比较容易看出它平移的格数?我们一 起来看(多媒体演示)
3、引导学生找其它的对应点。师:除了看这一组对应点之外,还可以看哪些对应点?
4、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要知道是平移了几格,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点,比 如房子的房顶就是一组对应点,然后看对应点之间移动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对应点不 止一对,所以还可以继续找第 2 对、第 3 对……,但数一数后会发现,每一组对应点之间 都相差 4 格。
5、练习:课本P24 的练习。
6、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订正。
7、师:小结:我们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先“找点”,找出两处相对应的 点,然后数一数,这两个点之间平移了几格,那整个图形也就平移了几格。(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并用电脑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 规律。借助动态效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化难为易。)
三、根据特征、画平移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根据图意,知道了平移的情况。现在你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
1、出示三角形
2、学生先试一试
3、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找点、移点、描点)问:画完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吗?什么没变?(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没变,但位置是改变了的。)(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规律后,亲自动手画一画,议一议,比一比,加 深对平移的理解,有效的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我们一起走进了“平移与旋转”的世界。其实,大自然对于平移与旋转的创造,还远不止这
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何处没有平移与旋转足迹?看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 星红旗迎着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中缓缓升起,“神舟”五号带着国人的希望,载着我们的英雄 离开了发射台,直冲太空,这些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平移的力量吗?奥运赛场上,链球运动 员借助旋转的力量打破了奥运记录,再看看浩翰宇宙中的行星运转吧,难道你没有感受到 旋转的神秘吗?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平移与旋转的力量,一起走进生活,走进数学吧。(设计意图: 结合媒体片段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7.教学反思
1、“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本节课教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感知出发,从学 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2、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 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 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 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 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 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3、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 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 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体验。如在第二个环节找对应点,数平移距离时,能在两个对 应点之间设计数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数格子的方法。毕竟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教师有时还是忽略了个别学生,没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还缺乏指 导。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应该多走到学生中间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做出及时的指导,真 正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没能调动全班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
3、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更注意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如:学生再出现从原点数起时,让学 生互动交流,质疑问难,从而得出正确的方法。
第五篇:民族民间舞教材内容
中华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一级
1、小熊舞(儿童舞蹈)
2、西 瓜(儿童舞蹈)
3、球球操(儿童舞蹈)
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5、小蜗牛(儿童舞蹈)
6、我的小小手(儿童舞蹈)
7、飞吧小蜜蜂(蒙族风格)
8、数星星(儿童舞蹈)
9、我是小画家(儿童舞蹈)
10、小鸡啄米(汉族风格)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二级
1、小红扇(安徽花鼓灯)
2、吐泡泡的小鱼(傣族)
3、小蝌蚪变青蛙(儿童舞蹈)
4、划船(客家)
5、捉迷藏(儿童舞蹈)
6、老鹰捉小鸡(汉族风格)
7、燕儿飞(蒙族风格)
8、拔 河(儿童舞蹈)
9、蹦蹦兔(儿童舞蹈)
10、小小运动员(儿童舞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三级
1、小丫丫(哈尼族)
2、小鼠上灯台(汉族)
3、跳皮筋(儿童舞蹈)
4、抓 包(云南花灯)
5、企鹅(东北)
6、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
7、小鸭嘎嘎(苗族)
8、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
9、小象洗澡(傣族)
10、长辫子(维吾尔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四级
1、剪羊毛(蒙族)
2、扭扭舞(苗族)
3、花皮球(东北秧歌)
4、小木偶(儿童舞蹈)
5、踢毽子(藏族)
6、踩水乐乐(水族)
7、鼓儿咚咚响(汉族)
8、快乐的小鸟(达斡尔族)
9、会唱歌的盘子(维族)
10、渔家欢歌(客家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五级
1、小骑手(蒙族)
2、彩绸飞舞(东北秧歌)
3、腊梅花开(河北秧歌)
4、亮装之舞(傈僳族)
5、弄钱鼓(闽南地区)
6、打歌(彝族)
7、天山云步(哈萨克族)
8、小卜少(傣族)
9、狩猎娃娃(鄂伦春族)
10、尝葡萄(维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六级
1、池塘里的小青蛙(汉族)
2、欢腾腰鼓(河北秧歌)
3、跷跷板
4、打柴舞(黎族)
5、新年来到(汉族)
6、挤奶员(蒙族)
7、抛绣球(苗族)
8、花伞(云南花灯)
9、渔趣(傣族)
10、吉祥如意(畲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七级
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藏族踢踏)
2、小雨滴(安徽花鼓灯)
3、小马蹄(蒙古族)
4、小格格(满族)
5、戏鼓仔(广东地区)
6、鸭子戏水(苗族)
7、小放牛(河北拉花)
8、铃鼓舞(维吾尔族)
9、戏蝶(东北秧歌)
10、阿美队舞(高山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八级
1、花棍飞舞(汉族风格)
2、团团扇(满族)
3、丢手绢(东北秧歌)
4、大雁(蒙族)
5、小小嫚(山东胶州秧歌)
6、绕三灵(白族)
7、踏踏踏(藏族踢踏)
8、漓江小阿妹(壮族)
9、采蘑菇的小姑娘(彝族)
10、皮影娃(河北唐山皮影)
(朝鲜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九级
1、拾青稞(藏族踢踏)
2、织呀织(景颇族)
3、花儿与少年(回族)
4、摆手摆(土家族)
5、金花遍地开(白族)
6、茶香飘飘(浙江地区)
7、放风筝(河北沧州落子)
8、阿细娃娃耍月(撒尼族)
9、摘苹果(朝鲜族)
10、快乐罗嗦(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