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注意事项

时间:2019-05-12 20:4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注意事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注意事项》。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注意事项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但是无论在意义、读写方式还是在计算等方面,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应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分数的大小。因些,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创设丰富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教学时提供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例如:分月饼、分西瓜、以及根据七巧板、积木说分数等。

2、加强多种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例如: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比较分数大小时,让学生动手涂色,感悟分数的大小等。

3、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平均分”就是认识分数的基础,教学时引入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家人,使学生感受到原有整数知识已不能解决新问题,就需要产生新的数,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7页的例4及相关内容。学习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重、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师:昨天我们来到文具店,在解决购物问题中,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看看,小丽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

课件出示第96页情境图和例4的问题。

师:先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监控:引导学生梳理出题目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二)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1.通过写一写、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怎样做?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纸上尝试着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写完后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取典型案例。2.通过说一说的活动,暴露资源,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序暴露学生资源,组织研讨,重点要让学生读懂其他同学的想法。(1)预设1:

监控:

①师:你能读懂他的想法吗?

/ 4

生:先求出买1个文具盒后还剩3.2元。冉求出买1个笔记本和1支不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1元,因为剩的3.2元大于需要的3.1元,所以小丽的钱够;而要买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7元,因为剩的3.2元小于需要的3.7元,所以小丽的钱不够。

②师:你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指第一步)生:10元减6元8角等于3元2角,也就是3.2元。

③师:这是怎么算的?这步呢?(指第二步和右边的第一步)学生结合竖式的过程,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预设2:

监控:你能读懂他们的想法吗?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这两位同学都是先算出买1个文具盒、1个笔记本和1支铅笔(不带橡皮和带橡皮)需要的钱数,再和1 0元比较。不同的是左边的同学是分步计算的,右边的同学列的是综合算式。

(3)预设3:

/ 4

监控:你能读懂他的想法吗?

生:先从10元中分别减去文具盒和笔记本的价钱,再用剩下的钱分别和不带橡皮与带橡皮的铅笔的价钱比较。

(4)预设4:

监控:你能读懂他的想法吗?与上面哪个方法比较像?又有什么不同?

生:他的思路与第二、三位同学的比较像,也是先求出三种文具的价钱。但他没有直接用小数计算,而是把每种商品的价钱都化成了角再计算的。

4.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经验。

师:在解决问题时,大家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非常棒。现在大家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在解决这一个问题时,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师:大家说得很好。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而同学们用的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相互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组织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表达、交流、对比、辨析的过程中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 1.第9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解题的思路,感受多样的解题策略。2.练习二十一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限重4吨”是什么意思,确认学生都理解了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 4

/ 4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认识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和两位小数。

2、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

3、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计算。

4、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习难点:小数的含义的理解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小数的读法、写法

学习内容: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写法,(课本第88-89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学习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简单的(一位、二位)小数。

3、通过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学习重难点:小数的读法、写法,领会0.1.0.01的含义。学习准备:物品价格标签、直尺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写分数。

2、填空:(1)把1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2份占全长的()/()。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5份占全厂的()/();其中的15份占全长的()/()(3)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1元=()角

1角=()分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学习认识了整数、分数。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小数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2、小数的认识。

(1)请同学们随便取出一本书,找出它的单价,说一说是多少钱?(我的数学课本价钱是4元6角或4.6元)(2)投影出示课本第88页的主体图。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答,并填表。

引导观察5.98、0.85、2.60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说明:①像5.98、0.85、2.60以及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书本的单价)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②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不够1元的,要用0占位。

3、小数的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数部分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按数字的顺序一个一个地读出数字名,小数点读做“点”。如:5.98读作五点九八,0.86读作零点八六,2.60读作:二点六零,10.23读作:十点二三,25.07读作:二十五点零七。

试一试:下面几个小数怎么读。1.23 0.92 0.05 2.40 12.04

4、小叔的写法。学习例1。

(1)一位数的写法。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分米,每份是1/10米)

课件演示说明:①每份是1分米也就是1/10米。1分米=1/10米。②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③0.1米是小数,她表示1米的十分之一。教师: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应该怎么写? 4分米、5分米、6分米。。是多少米?(小数)。(2)二位小数的写法。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厘米,每份是1/100米)

教师:用小数怎么表示1/100米?(写成0.01米)

0.01与0.1相比较,有什么不同?(0.01有二位小数,0.1只有一位小数)。

教师:0.01米就等于1/100米,等于1厘米,表示1米的百分之一。3厘米、5厘米、18厘米呢? 试一试。

15厘米=()/()米=()米 30厘米=()/()米=()米

提出问题:像0.1、0.3、0.01、0.05、0.18这些小数它们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为什么都是0?(因为它们都不够1米,所以整数部分要写“0”来占位)

(3)1米30厘米,写成小数应该是多少米? 由于1米30厘米比1米多。整数部分不能写0,应该写1,写成1.30米。

三、巩固深化

1、课本第89页的“做一做”。

2、把下面各数量用小数表示。

2米40厘米=()米 1米8厘米=()米 7角7分=()元 1元7角7分=()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目标达成检测:

第二课时 小数大小的比较

学习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本第90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内容,学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养成会写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重难点:小数大小比较。学习准备:直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下面各数 0.8 0.66 1.3 1.25 1.05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点二 零点三五 零点零七 六点八七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量。

1米3分米=()米 1米3厘米=()米 1米12厘米=()米 50厘米=()米 1元3角=()元 2元15分=()元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引入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体育成绩,请你们汇报一下跳高的成绩(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

2、学习例2。

幻灯投影例2题目:老师这里有4位同学跳高成绩纪录表。单位:米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 0.9 1.2 1.15 0.88(1)读一读,各个同学的跳高成绩。

小明0.9米 小刚1.2米 小强1.15米 小林0.88米(2)教师:请给他们排出名次: 学生都知道跳高运动,因此都知道数据越大,跳得越高,成绩也越好,所以,要学会比较这几个小数的大小。(3)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探索。

教师: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的大小? 小组讨论法,然后汇报比较过程、结果。(4)排列大小。

不管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都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写出排列顺序。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1.2米)》(1.15米)》(0.9米)》(0.88米)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0页的“做一做”

首先要使学生弄清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再结合图形与数字,使学生懂得一个正方形在这里表示1。

2、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

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较大小。类似于“课堂活动”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步的名次,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成绩越好,名次越向前,而跑步成绩的小数越大,则成绩越差,名次越向后。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目标达成检测:

第三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读写法,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二十一第4~10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

2、能结合实例,较熟练地进行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3、通过练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学习重难点: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0.2 0.67 0.03 1.28 2.03 3.40 15.56

2、写出下面各小数。

课本第93页的第8题(看图片和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写一写,教师巡视检查,最后展示汇报结果)。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3分米=()米 4厘米=()分米 8厘米=()米 12厘米-()米 1米6分米=()米 2米30厘米=()米 6米3厘米=()米 5分=()元 2元5角=()元 4元6分=()元 20元4角5分=()元

二、课堂活动

课本第93页的第7题。

分别量出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把量得的数写成分米来做单位的小数

先要求学生测量长度,并纪录下来,然后再要求写成用分米来作单位的小数。

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1、课本第94页的第9题

请学生比较它们的价格,这里没有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所以,只要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就可以。

(1)从钱贵的到便宜的:15.15元 13.60元 8.8元(2)从便宜的到贵的:8.8元 13.60元 15.15元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在小数大小的比较中,如果从整数部分可以看出大小,那么就不必要再看小数部分。

2、课本第94页的第10题。

(1)先让学生比较人均绿地面积,说一说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小?

德国 柏林最大,人均绿地面积是50.0平方米。中国 北京最小,人均绿地面积是8.18平方米。(2)按照人均绿地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3)说一说,睨视怎么想的?

同样,这一题的大小比较也只要看整数部分就可以确定,不必再看小数部分。

(4)从这些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数据中看到北京人均绿地面积与表中其他城市相差很大,也可以想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要注意环境保护,要加强绿化建设。

3、补充练习。五位同学身高统计表 单位:米 小刚 小王 小芳 小红 小明 1.08 1.10 0.98 0.97 1.02 请比较他们的身高。

四、实践活动

课本第93页的第6题。

要求学生高商店了解一些指定商品的价钱,输了课本中指定的商品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指定商品,如体育用品,家电等等,要求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平常能注意观察身边的小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六、目标达成检测:

第四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学习内容: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本第95页的例3,第96页的例4,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重难点: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学习准备: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一说。

(1)1.20表示 元 角 分,0.03表示 元 角 分。(2)1.25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0.30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0.05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2.40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2、算一算。

112+16 25+18 138-25 35-12 说一说:(1)整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2)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揭示课题。

教师: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到商店里买学习用具。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单价:铅笔盒6.8元,书包25.8元,练习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笔刀0.8元,铅笔0.6元,水笔 1.2元)。

3、学习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4、学习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1.2-0.6=0.6元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两点:一是小数点对齐;二是减法退位,方法于整数减法退位是一样的。

5、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六、目标达成检测:

第五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6题)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学习重难点:

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这几种体育用品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2、提出问题。

(1)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一共多少钱?(2)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一共多少钱?(3)一个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贵多少钱?(4)20元钱,能买到什么东西?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求学生也能从简单问题入手,(学会判断加法的进位与不进位,减法的退位与不退位计算。)

二、指导练习

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点。(1)小数点对齐。

(2)按整数方法来计算,注意进位加与退位减的计算。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2、算一算:12.4+7.6=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提问:“12.4+7.6”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从小数含义来说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要讲小数的基本性质。)

3、想一想:5-1.3怎么算?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说出见解。(1)整位怎么对齐?

按照整数减法法则:1.3哪一位是个位? 按照小数减法要点:5的小数点在那里?(2)退位怎么退?

把5看成5.0然后按整数中的退位减来计算。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5、6题

第4题是小数加法,先让学生读懂这幅统计图,说一说题目提供的信息,然后再要求提出问题,并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这里只能提“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的减法计算问题,而不能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如:求“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一共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该予以简要说明。

第5题是小数加法问题,先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1)小红是在哪一站?(儿童乐园)(2)小红要坐到哪一站下车?(光明街)

(3)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要坐几站?(12站)

(4)票价怎么计算?(10公里以内票价1元,后2公里,1公里加0.5员,这样一共是2元)

第6题是小数减法,大小比较问题,第(1)小题用10岁时的体重减去7岁时的体重,既增加的重量。第(2)小题应该分别算出7-8岁,8-9岁。9-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然后再进行比较。

四、课内外活动

让学生准备5、0、7、6这及格数字卡片。通过排列,写出结果。

1、小于1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2、大于7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六、目标达成检测:

第四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试题 精品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

1、读出下面商品的价钱。

12.5元 9.65元 30.50元

()

()

()2、0.57元表示()元()角()分。

9.87米表示()米()分米()厘米。3、6角8分=()元

9分=()元 3厘米=()分米

47厘米=()米 5分米2厘米=()米

1元5分=()元

4、一根绳子4米,用去1.6米,还剩下()米。5、3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25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6、按要求排列顺序。

(1)1千克、0.56千克、0.6千克、1千克20克()>()>()>()(2)8.07米、0.87米、8.7米、8.77米、0.88米

()<()<()<()<()

7、在Ο里填上“>”“<”或“=”。

0.8元 Ο 0.7 元

0.12元Ο 0.21 元

0.45元 Ο 0.35元

2.4米 Ο 0.08 米

0.08米 Ο0.18 米

2.05米 Ο 0.52米

二、判断。1、7米9厘米等于7.9米。

()2、20.805读作二十点八零五。

()

3、五点零三六写作:50.36。

()

4、在5和6之间添上一个小数点,可以得到一个大于5而小于6的小数。

()

三、算一算

1、直接写出得数:(共8分)

0.5+0.4 = 1.4+2.7 = 8.2+3.7 =

7.5+2.4 = 1.8-2.7 = 7.3+0.9 =

6.2+5.3 = 2.0+1.8 = 5.7+2.8 =

6.6+2.2 = 1.5+8.5 = 7.4+1.6 =

7.5-6.5 = 3.2-2.3 = 0.7+8=

2、竖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0.6+1.4 =

1.25+12.7 =

6.2-3.9 =

4.5+2.3 =

8.4-7.5 =

1.10-0.3 =

四、解决问题。(每题4分)

1、小亮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4.6元;又买了一天《宇宙探险》,花了10.5元。小亮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一本《快乐学数学》定价4.5元,一本《数学小灵通》定价2.8元。王鹏有10元钱,他各买了一本,还剩下多少钱?

3、一根绳子剪去2.5米后,还剩1.7米,这根绳子原长多少米?

4、一本《童话故事》定价6.4元,一本《动脑筋大王》定价12.7元。(1)《童话故事》比《动脑筋大王》便宜多少元?

(2)他各买一本书,20元钱够不够?

5、用0、3、8和5这几个数字写出下面各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1)小于1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大于8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五、动脑筋

4.□

□.4 0.0 + □.9

□.2 1 3.7 ̄ ̄ ̄ 1.9  ̄ ̄ ̄ 3.□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检测题

评分标准

一、填一填。本题共31分。(2题2分,其余每空1分)

二、判断,本题共8分。(每题2分)

三、算一算,本题共26分。(口算8分,笔算18分)

四、解决问题,共24分。(1、2、3每题4分,4、5每题6分)

五、动脑筋,共6分。,每空1分。

第五篇: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轴对称图形

单元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总课时:2课时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P56~6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用具:彩纸、剪刀、钉子板、图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我们的眼前(出示蝴蝶图片的一半),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给藏了起来,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使半个身体是怎样的吗?

第七单元

学生选择图片,问:为什么选择这一种?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谈话:老师不仅喜欢昆虫,还喜欢旅行,上次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一个展览馆,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剪下的这三件物体的平面图,自己折一折、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翻开来看看,还发现了什么?这条折痕所在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指名说说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每个图形是步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拿出发给他们的图形纸片折叠、判断。

汇报自己的判断结果。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2: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2、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判断,教师介绍第4个图形。

3、操作:要求学生在钉子板上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展示作品。

4、想想做做4: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5、想想做做5:观察下面的国旗,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

6、想想做做3: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7、想想做做6

第七单元

四、全课总结

谈话:能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呀,其实对称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美,请阅读P60~61的“你知道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研究,你会觉得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老师更希望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美。

课后反思:

奇妙的剪纸

教学内容:P62~6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剪刀、彩色纸片。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利用实物投影仪欣赏剪纸作品。

2、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制作剪纸。

3、问:你最喜欢刚才的哪一幅剪纸?

第七单元

教师相机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谈话: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使分不同种类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小组讨论,学生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充分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分类。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以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

2、研究方法

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案?你知道这样漂亮图案是怎样剪成的吗?

组织学生拿出工具进行剪纸。

三、作品创作

1、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教师指导枫叶图案:

一次对折——沿外边画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小结:剪纸时对折要整齐,画样要美观,用剪要稳当。

2、二次对折

出示P62下方的剪纸步骤。提出要求:按照要求及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得好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

小结: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了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P63长方形剪花边——叠剪图案

第七单元

3、独立创作

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阳刻(剪去的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阴刻(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阴阳混刻。

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都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以往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对称轴,折痕的两侧是能够完全重合的。

课后反思:

下载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注意事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注意事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七单元练习题 一. 很快算出得数:0.5+0.4 =1.4+2.7 =8.2+3.7 =7.5+2.4 =1.8-2.7 =7.3+0.9 =6.2+5.3 =2.0+1.8 =5.7+2.8 =6.6+2.2 =1.5+8.5 =7.4+1.6 = 7.5-6.5 =3.2-2.......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太阳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儿童共同拥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叙事性......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例4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材第97页的例4及做一做,相关练习。 学习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 1课时 认识角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2、从直观入手,通过多媒体演示......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7页的例4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20恐龙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 红星小学 :代继安一教学目标;使 1,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通用(精选五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通用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