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外部董事履职行为规范》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外部董事履职行为规
范》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资发干一[2009]50号)
各中央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外部董事队伍建设,促进董事会规范有效运作,我们制定了《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外部董事履职行为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各试点企业外部董事遵照执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0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外部董事履职行为规范
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外部董事要忠实履职,严格遵守本行为规范。
1.遵规守法,诚实信用。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保守国家秘密和公司商业秘密,不得对出资人和任职公司有违反忠实和诚信义务的行为。
2.代表股东,尽职尽责。要牢固树立维护出资人权益的责任意识,自觉站在出资人立场上决策,积极为董事会运作和公司运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不得在经理层选聘、考核和薪酬激励等方面损害出资人利益。
3.按章办事,正确行权。要严格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和公司章程等规定履职,坚持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不得超越职权范围干预或者指挥属于经理层的事务。
4.独立判断,敢讲真话。要按照商业判断原则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高度关注决策风险,不得对有损出资人或者公司合法利益的决策行为不反对、不制止。
5.勤勉敬业,保证时间。要认真阅研会议资料,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动态和公司运营状况,履职时间和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不得低于有关规定。
6.加强监督,知情必报。要认真监督经理层落实董事会决议,不得向出资人瞒报、延报有损出资人利益或者公司合法权益的信息。
7.清正廉洁,不谋私利。要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国资委关于外部董事报酬、福利待遇的有关规定,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任何不正当利益或者在任职公司获取未经出资人批准的其他利益。
发布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25日 实施日期:2009年03月25日(中央法规)
第二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支持配合监事会
【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国资发监督[2009]337号 【发布日期】2009-12-25 【生效日期】2009-12-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支持配合监事会依法开展当期监督工作
规则(试行)》的通知
(国资发监督[2009]337号)
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各中央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支持配合监事会当期监督工作,确保监事会当期监督工作有效开展,现将《中央企业支持配合监事会依法开展当期监督工作规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监事会实行当期监督的重要意义,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积极支持和配合监事会依法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支持配合工作机制和制度,共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中央企业支持配合监事会依法开展当期监督工作规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支持配合国有企业监事会(以下简称监事会)开展当期监督工作,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第二条 企业应当支持配合监事会依法开展当期监督工作,及时、全面提供监督检查所需信息资料。
第三条第三条 企业和监事会应当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防止涉密信息资料失泄密。
第四条第四条 监事会应当严格执行“六要六不”行为规范,遵守企业有关工作制度,恪尽职守,依法监督,廉洁自律。
第二章 工作联系机制
第五条第五条 企业和监事会应当加强工作联系、沟通,建立工作联系制度,明确联系人员和方式,协商确定有关支持配合事项。
第六条第六条 企业建立与监事会的工作联系机构,由企业有关负责人牵头,办公厅(室)、董事会试点企业董事会办公室、财务、审计、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担任联系人,分工负责重要情况报告、会议通知、财务及经营管理等信息资料报送、监督协同配合、监事会要求纠正和改进问题的整改落实以及其他需要支持配合的工作事项。
第七条第七条 企业负责人及主要职能部门向监事会汇报企业财务、资产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支持配合监事会与有关人员谈话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选举产生职工监事,为职工监事履行监督职责提供必要条件。
第九条第九条 企业应当为监事会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行政保障,协助做好监事会对所属企业监督检查的联络协调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监事会根据监督检查需要和企业情况,与企业商定支持配合具体事项和要求,确定重点联系人负责与企业日常联系工作。
第三章 重要情况报告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及时向监事会报告涉及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动态,以及出资人关注事项等重要情况。
企业重要情况报告的范围、内容、报送形式和时限等,由企业与监事会协商确定。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涉及企业战略规划、重大投融资、改制重组、产权转(受)让、薪酬分配、业绩考核、利润分配、主要领导人员出国等重要情况应当事前报告监事会。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涉及企业重要机构及人事变动、遭受重大损失或者发生重大经营危机、违法违纪违规、法律诉讼和仲裁、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突发公共事件等重要情况,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监事会,并通报后续进展情况。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监事会应当对企业重要情况和重大事项作出灵敏有效反应,随时掌握企业动态信息,加强企业风险分析,及时报告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
第四章 列席会议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涉及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以及其他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重要会议,应当通知监事会列席。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监事会列席的企业会议包括:
(一)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会议,党委(党组)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二)(年中)工作会议;
(三)财务工作会议,财务预决算会议,生产经营(经济形势)专题分析会议以及纪检监察、审计方面的重要会议;
(四)监事会主席认为需要列席的其他重要会议。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监事会列席的有关会议,企业应当将会议时间、地点和议题提前通知监事会,并提供相关材料。
会议通知一般应在会议召开5日前送达监事会,会议相关材料及早报送监事会。企业召开临时会议,会议通知及相关材料应提前送达监事会。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企业重要会议决议事项、会议纪要等有关会议材料报送监事会。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监事会收到企业会议通知后,确定列席会议人员,及时向企业反馈。列席会议人员应认真进行会前准备,并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将会议情况及相关建议及时向监事会主席和办事处报告。
监事会可通过视频、电话等形式列席企业会议。
对未列席的企业重要会议,监事会应当在会后查阅相关会议记录、纪要等文件材料。
第五章 信息资料报送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企业与监事会协商确定报送信息资料范围、程序及相关责任等,及时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资料,开放企业信息系统。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企业按照监事会有关要求,做好《企业工作报告》填报工作。由相关负责人牵头,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明确内部分工,落实相关责任,按规定时间、内容和形式报送。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资料日常报送制度,及时将有关规章制度、财务和生产经营动态及分析资料等报送监事会。
《企业工作报告》中已反映、借助企业信息系统以及列席企业会议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料,不重复报送监事会。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企业向国资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请示、报告及其批复文件,应当同时抄送监事会。
企业接受国家审计等情况及时通报监事会。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监事会根据监督检查需要和企业情况,合理确定资料收集范围和程序,对获取的企业信息资料应当妥善保管、有效利用。
重要及涉密文件资料应编制交接清单,需退还企业的及时办理清退手续。
第六章 协同配合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支持配合监事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联系和沟通,就审计计划、审计重点、审计安排等事项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协调。
在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的业务约定书中,应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与监事会沟通,将监事会关注事项纳入审计计划,相关工作底稿供监事会查阅等事项。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和审计报告阶段,就重要审计事项交换意见的有关会议,应当请监事会参加。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企业内审部门或阶段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报告等资料应报送监事会。审计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监事会。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应将案件及查处情况报告监事会,重大案件及时与监事会沟通。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当将监事会要求自行核查的有关问题或事项,纳入内审、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审计或检查,审计报告及检查结果报送监事会。
第七章 交换意见和整改落实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监事会在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下,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需要企业自行纠正和改进的问题,通过座谈会、签发提醒函件以及监事会主席向企业负责人提示等形式,及时与企业交换意见,督促企业整改。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落实监事会要求纠正和改进的问题,并及时向监事会反馈。
附件:企业提供信息资料范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06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06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6]193号)
各中央企业:
为认真做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所出资企业2006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工作,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资产质量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基本经营情况,促进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为各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我委根据《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5号)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制定了《2006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及编制说明,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套报表为企业向国资委报送的2006财务决算报告格式,填报范围为企业及所属各级子企业,包括各级全资及控股子企业,以及各类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事业单位和基建项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还应填报《2006中央境外子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另行下发)。
二、本套报表由会计主附表、财务情况表及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适用于所有企业及所属各级子企业填报,其中:会计主附表是遵循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制定的统一会计报表格式;财务情况表是为满足国有资产监管需要对会计主附表的细化与说明;会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决算报表内容的解释和补充说明;财务决算专项说明是依据国资委专项监管工作要求,对财务决算报表相关内容的专门说明;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分析和总结。
三、本套报表为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与分户报表的统一格式,企业应按规定报送集团合并报表及分户报表数据。企业分户报表的报送级次为集团总部及所属三级以上(含三级)子企业,三级以下子企业并入三级子企业报送;企业所属上市子公司、金融子企业及其他重要子企业不分级次均应填报本套报表,并上报分户数据;管理级次较多、主要经营实体在三级以下以及股权结构复杂或组织结构特殊的企业,应当按照我委有关要求报送分户报表。
四、企业及所属各级子企业在终了,应当遵循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全面做好财产与账务清查、债权债务确认、内部往来核对、资产质量核实、正确结转损益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本套报表格式和编制说明的口径、方法和要求,认真编制2006财务决算报表,以保证完整、真实、准确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五、各企业应当认真落实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任务,加强分工协作,在编制财务决算报表过程中,保证各项指标口径相互衔接,对于涉及人员、工资、主辅分离、投资、主业、科技投入、资产重组等业务的管理指标,财务部门应当与有关业务部门相互沟通、协调一致,避免因管理口径差异对监管工作形成不利影响。
六、华润集团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南光(集团)有限公司4家驻港澳地区中央企业应当按照本套报表要求填报2006财务决算,并按照国内《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
七、企业所属非企业管理事业单位、金融子企业以及尚未并账的基建项目,应当纳入集团财务决算合并报表,并分别参照有关转表要求,做好会计报表项目转换工作,全面、完整反映集团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八、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应当按照集团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调整编报2006财务决算报表,并纳入集团财务决算合并范围。境外子企业外币报表应当按现行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报表。
九、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现行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和要求,以统一的会计政策编制集团财务决算合并报表。
(一)各企业应当将集团内部交易与内部往来等事项充分抵消,按照统一的会计政策,自下而上层层合并,逐级编制财务决算合并报表。
(二)企业所属合营子企业,应当按照比例合并方式编制企业财务决算合并报表;国有投资各方占等额股份的子企业,按约定由一方根据国家合并会计报表有关规定进行合并,或者按照股权比例分别纳入各方合并报表。
(三)各企业应当按规定确定财务决算报表合并范围,对于按规定可以不纳入财务决算报表合并范围的企业或单位以及重要资产,应当认真填报未纳入合并范围子企业(资产)主要指标表。
十、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资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对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的重要内容和国资委监管工作所需的专项信息进行真实、充分地披露和分析说明。
(一)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的要求编制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应当详实、准确,对重大的会计事项期初调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合并范围调整以及对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并认真做好报表附注的审核工作,确保附注指标与决算报表相关指标数据衔接一致。
(二)财务决算专项说明应当按照国资委规定的内容进行逐项说明,各项说明应当真实、全面,不得隐瞒或避重就轻,其中:对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应按国资委专项工作有关规定收集报送所需的证明材料或有效证据,并由审计机构发表审计意见。
(三)各企业应当在认真总结分析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利润实现及分配等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按照真实、客观、简练的基本要求,认真组织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对生产经营基本情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作重点说明,以促进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十一、为了保证财务决算报表的真实可靠、客观公允,各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聘请符合资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决算报表进行审计,并随财务决算上报相关材料。
(一)承担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当按规定对企业财务决算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及资产损失情况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和报表附注及财务决算专项说明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对财务决算报表中其他指标数据按有关要求进行复核并专项说明,同时按规定出具管理建议书,并对调整事项进行说明。
(二)对于涉密、境外等无法实施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特殊子企业或单位,可由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决算报表实施审计,并出具内部审计报告。
(三)承担审计任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加强与监事会的沟通协调,在制订审计计划或审计方案时听取监事会意见,对监事会提出的重点事项予以关注,进一步完善有关审计工作内容。
(四)承担集团财务决算合并报表审计任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或内审机构在审计集团合并报表的过程中,对境外子企业会计制度与政策差异调整的合理性,以及金融子企业、事业单位、基建项目报表项目转换的规范性进行复核。
十二、企业及所属各级子企业应在认真做好财务决算报表层层审核的基础上,确保报表各项指标数据填报真实完整、不重不漏,表内项目及各表指标数据之间以及报表与附注、专项说明相关数据之间相互衔接,勾稽关系正确。财务决算报表应于2007年4月30日前报送国资委(统计评价局、派驻本企业监事会各1份)。具体报送要求如下:
(一)企业集团应当报送财务决算报表(含会计主附表、财务情况表,下同)、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材料、审计报告、审计管理建议书和审计情况说明的纸质文件与电子文档。同时附报企业主要分析指标表、汇编范围企业户数变动分析表,并按顺序装订成册,加盖企业公章。纸质财务决算报表以“万元”为金额单位打印。
(二)二级子企业应当报送财务决算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财务情况说明书和审计报告的电子文档。
(三)三级子企业(含按规定应报送的三级以下重要子企业)仅报送财务决算报表数据的电子文档。
十三、本套报表的数据处理软件(另行下发)加挂了数据转换功能,可直接生成报送其他有关部门的报表;软件参数中增加了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所需的报表参数,供选择使用。
各地国资委应当参照本通知要求做好所监管企业的财务决算编制和报送工作。
各企业在报表编制和报送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与国资委(统计评价局)联系。
附件:1.2006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略)
2.2006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编制说明(略)
3.会计报表附注内容提要(略)
4.财务决算专项说明内容提要(略)
5.财务情况说明书内容提要(略)
第四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2003中央企业财务决算
【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国资评价[2003]104号 【发布日期】2003-10-31 【生效日期】2003-10-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做好2003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工作的通知
(国资评价[2003]104号)
各中央企业:
为认真做好2003中央监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财务决算工作,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促进提高企业财务决算信息质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财务决算是企业会计期间资产质量、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基本情况的综合反映,是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运营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考核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基本依据。各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决算工作,加强对所属子企业财务决算编制的督促落实工作,做到“早组织、早准备、早布置、早落实”,确保按时保质完成2003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任务。
二、在2003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中,各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在进行财产清查、债权债务确认和资产质量核实的基础上,以经营内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事项的会计帐簿为基本依据,认真组织企业总部及所属子企业财务决算编制和报表合并工作,做到账表一致、账账一致、账证一致、账实一致。
三、在2003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中,各企业要严格成本费用管理,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以及递延资产分期摊销年限,规范提留。要注意严格控制企业人工成本。各企业要在2003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中,结合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认真清理以前的潜亏挂账,如实反映历史遗留问题,经审批后合理消化和处理,并认真总结经验和查找原因。企业在2003财务决算编制中严禁出现新的潜亏挂账,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
四、在2003企业财务决算工作中,各企业要认真遵循会计完整性原则,做到财务决算编制范围齐全,财务数据准确,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财务决算要以经营内发生的全部经营业务事项的会计账簿为基础进行编制,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收入、成本和现金流入(出)等状况,不得漏报、不得留有账外账和私设“小金库”。
(二)按照国家规定的财务决算编制范围,将所有境内外各级子企业(含全资、控股)、分支机构纳入财务决算编制范围,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企业所属境外企业原则上应按统一的财务决算表式填报,因情况特殊暂不能按统一的财务决算表式填报的可填报境外表式,但必须纳入企业财务决算合并范围。
(四)企业所属经营性事业单位,应按规定要求执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尚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所属事业单位,应将资产和财务数据并入企业财务决算报表中,以完整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五)企业所属基建工程项目要与企业财务并账,尚未并账的应将基建项目的相关财务决算内容一并纳入企业财务决算报表中,以完整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
五、为确保2003财务决算的真实性,企业及所属子企业编制财务决算工作中要认真遵循会计真实性、准确性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会计核算工作要求,正确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滥用会计估计。
(一)企业财务决算要以经过核对无误的相关会计账簿进行编制,并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会计记录等资料,按照规定的会计核算原则及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确认和计量。
(二)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本企业采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等进行认真核对和清理,未经批准,各企业不得擅自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三)企业应按照会计核算规定要求,不得应提不提、应摊不摊或者多提多摊成本(费用),造成企业经营成果不实。
(四)企业不得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等手段,人为掩饰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对于企业计提损失转回情况、原因,需在财务决算中予以说明。
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确定和变更等事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国资委备案。
六、在2003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中,各企业要认真遵循会计稳健性和可比性原则,分类制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标准和方法,合理预算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定期对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逐项进行认定、计算,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企业财务决算的编制基础、编制原则、编制依据和编制方法及各项财务指标口径应当保持前、后各期一致,各期间财务决算数据保持衔接,如实反映间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变动情况。
七、各企业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财会计[1995]11号)和国资委有关合并财务决算编制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合并财务决算报表编制工作,并按照规定的合并范围、合并口径和合并方法,如实编制财务决算合并报表。企业2003财务决算合并范围因特殊情形发生变动需进行调整的,应于结账日之前将调整的企业名单、变动原因、相关材料,以及由此对合并财务决算报表带来的影响等情况,报国资委备案。
八、各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财务决算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制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作为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的必备要件,须与企业财务决算报告一并报国资委。
(一)企业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标或其他合理方式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决算审计。
(二)按照“统一委托、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的工作原则,企业对公司总部及所属子企业的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并将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资质证明材料,于当年12月31日前报国资委备案。
(三)企业应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审计意见进行财务决算调整;企业对审计意见存有异议且未进行财务决算调整的,应当在上报财务决算时,向国资委提交说明材料。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财务决算尚不需经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应当按照要求进一步完善内审制度,确保本企业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九、在2003中央企业财务决算编制和审核工作中,各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制度和规定,强化各项财务数据质量控制,提高各类报表和数据的编制质量,杜绝弄虚作假、故意调节企业经营成果的行为,避免财务决算报表数据失真。
(一)不得以调整财务决算合并范围、采用成本法核算控股子企业或重大长期投资项目,以及合并报表账项抵消不充分方式调节企业经营成果。
(二)不得少转或不转主营业务成本,避免在有关会计科目中存在成本费用挂账现象的发生。
(三)不允许不摊或少摊费用、多计或少计利息,以及在建工程完工后不及时结转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四)不得以随意变更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体现高风险投资损失以及通过调整期初项目等手段调节企业经营成果。
十、财务决算编制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国资委将依法对企业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审计质量进行监督,并组织对企业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在2003财务决算工作基础上,各企业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研究探索,强化对所属子企业的财务监管,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企业财务决算编制管理工作机制。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三年十月三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有关
【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发布文号】国资发评价[2009]317号 【发布日期】2009-11-05 【生效日期】2009-11-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网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资发评价[2009]317号)
各中央企业:
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国家救灾、扶危济困等救助活动,有效推动了我国公益事业发展。为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对外捐赠行为,维护国有股东权益,引导中央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就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外捐赠行为规范管理。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企业对外捐赠支出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各中央企业要加强对外捐赠事项的管理,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救助捐赠活动,规范对外捐赠行为,有效维护股东权益。集团总部应当制订和完善对外捐赠管理制度,对集团所属各级子企业对外捐赠行为实行统一管理,明确对外捐赠事项的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责任,规范内部审批程序,细化对外捐赠审核流程;要根据自身经营实力和承受能力,明确规定对外捐赠支出范围,合理确定集团总部及各级子企业对外捐赠支出限额和权限;应将日常对外捐赠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体系,细化捐赠项目和规模,严格控制预算外捐赠支出,确保对外捐赠行为规范操作。
二、规范界定对外捐赠范围。企业对外捐赠范围为:向受灾地区、定点扶贫地区、定点援助地区或者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性捐赠,向教科文卫体事业和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公益性捐赠,以及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其他捐赠等。各中央企业用于对外捐赠的资产应当权属清晰、权责明确,应为企业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包括现金资产和实物资产等,不具处分权的财产或者不合格产品不得用于对外捐赠。中央企业经营者或者其他职工不得将企业拥有的资产以个人名义对外捐赠。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捐赠项目之外,中央企业对外捐赠应当通过依法成立的接受捐赠的慈善机构、其他公益性机构或政府部门进行。对于有关社会机构、团体的摊派性捐赠,企业应当依法拒绝。企业对外捐赠应当诚实守信,严禁各类虚假宣传或许诺行为。
三、合理确定对外捐赠规模。各中央企业对外捐赠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负债水平、现金流量等财务承受能力,坚持量力而行原则,合理确定对外捐赠支出规模和标准。中央企业对外捐赠支出规模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内部制度规定的最高限额;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负债水平偏高、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或者大幅减少的企业,对外捐赠规模应当进行相应压缩;资不抵债、经营亏损或者捐赠行为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安排对外捐赠支出。
四、严格捐赠审批程序。各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对外捐赠的审批管理,严格内部决策程序,规范审批流程。企业每年安排的对外捐赠预算支出应当经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批准同意。对外捐赠应当由集团总部统一管理,所属各级子企业未经集团总部批准或备案不得擅自对外捐赠。对于内部制度规定限额内并纳入预算范围的对外捐赠事项,企业捐赠管理部门应当在支出发生时逐笔审核,并严格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对于因重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需要超出预算规定范围的对外捐赠事项,企业应当提交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专题审议,并履行相应预算追加审批程序。
五、建立备案管理制度。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对外捐赠事项实行备案管理制度。以下情况应当专项报国资委(评价局)备案,同时抄送派驻本企业监事会:
(一)各中央企业应当结合本通知要求,对本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进行修订或完善,并于2009年12月31日前报国资委备案。以后需要对管理流程、支出限额等关键因素进行调整的,应当对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报国资委备案。
(二)中央企业对外捐赠支出应当纳入企业预算管理,并形成专项报告,对全年对外捐赠预算支出项目、支出方案及支出规模等预算安排作出详细说明,并对上年捐赠的实施情况及捐赠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中央企业对外捐赠预算专项报告随财务预算报告报送国资委。
(三)中央企业捐赠行为实际发生时捐赠项目超过以下标准的,应当报国资委备案同意后实施:净资产(指集团上年末合并净资产,下同)小于100亿元的企业,捐赠项目超过100万元的;净资产在100亿元至500亿元的企业,捐赠项目超过500万元的;净资产大于500亿元的企业,捐赠项目超过1000万元的。
(四)对于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特殊事项超出预算范围需要紧急安排对外捐赠支出,不论金额大小,中央企业在履行内部决策程序之后,及时逐笔向国资委备案。
六、加强监督检查。各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对外捐赠事项的财务监督工作,在实际发生对外捐赠支出后,应当规范账务处理,并将有关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企业应当重视对外捐赠项目实施效果的后续跟踪,有条件的企业,应当组织对重大捐赠项目进行现场检查或审计,督促受益对象发挥捐赠的最大效益。企业应当通过纪检监察、内部审计、中介机构审计等多种渠道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查找企业在制度建设、工作组织、决策程序、预算安排、项目实施和财务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派驻企业的监事会应当将企业对外捐赠管理与实施情况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国资委将不定期组织对企业捐赠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对制度不健全、未按规定程序决策、未及时向国资委报备等不规范行为,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对在对外捐赠过程中存在营私舞弊、滥用职权、转移国有资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予以依法处理。
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外捐赠管理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坚持量力而行原则,完善制度,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切实有效维护股东权益。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企业法制建设和
【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国资厅法规[2004]263号 【发布日期】2004-11-08 【生效日期】2004-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
【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发布文号】国资厅发评价[2005]43号 【发布日期】2005-10-07 【生效日期】2005-10-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中央企业学习型
【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发布文号】国资厅发群工[2006]19号 【发布日期】2006-04-20 【生效日期】2006-04-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评选优秀
【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发布文号】国资厅发法规[2006]2号 【发布日期】2006-01-14 【生效日期】2006-0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以下简称《办法》)施行后,一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2012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2012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资厅发改革[2011]74号 各中央企业: 2012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仍将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2008年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2008年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共国资委纪委文件 国资纪发[2008]2号关于中央企业2008年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中......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换发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证工作的通知(共5篇)
【法规名称】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换发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证工作的通知 【颁布机构】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 文 号】 国资产权[2005]6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