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语文总复习[字]·的、地、得和他、她、它
·的、地、得和他、她、它
汉拼文是全标调的,同音词现象较少,一般不进行不规则的词形分化。但是,“的、地、得”是在中文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三个助词,“他、她、它”中文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三个代词,有必要进行分化,才不至于在理解时产生歧义现象。
一、“的、地、得”的在词形上分化
“的、地、得”作助词时都读轻声,为了使它们的拼式在书面上有所区别,分别用拼写为d,dp,dpy。因为都为轻声,因而不标声调。
d本来单用时应读着“轰”的韵母一样的发音,但因为该韵母在汉语中不能自成音节,所以可把d借用来专门表示汉文中最常用的助词“的”。这种用法也和汉语拼音的用法相吻合。
dp表示“地”属于汉拼文的常规轻声音节的拼写方法。
dpy表示“得”用的是汉拼文的完全拼法。py是前置韵母e的原形,yp是后置韵母üe的原形。按汉语声韵配合的互补规律,为了缩短拼式,在d和py、yp相拼时一般可省略y,从而形成汉拼文的常规拼式。这里的常规拼式已被“地”占用,故用dpy来表示“得”,以示区别。
【例】
我的朋友拼命地游啊,已经游得精疲力竭了。
Wid pdeygi pnamnodp yge b, yijna ygedpy jnapvelvojjelp.二、“他、她、它”的在词形上分化
“他、她、它”之间的区别是受英语的影响而出现的。它们对丰富中文的表达方式,消除上下文中的歧义是有益的。但是,英语中的这几个代词(he, she, it)在读音上是不同的。而汉语中这几个代词的读音完全一样,这势必增大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差异。另外,由于作了这种区分,中文发生了和英文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没有统称词,即没有一个可以同时表达“他、她、它”的含义的词。英文中常有he/she的表达方式,就是因为缺乏统称词的结果。
汉拼文在分化“他、她、它”这三个同音词时,注意到了以上问题,为它们保留了一个统称。汉拼文将“他、她、它”分别用“tb”、“tby”、“tbbta”来表示,而用“tba”表示它们的统称。注意,“它”(“tbbta”)使用了部首“bt”,即“宝盖头”的“宝”字的无调音节拼式,来进行词形分化,这是汉拼文分化多音字的最主要的、最规则的方式。
【例】
他告诉她,它被人打死了。
Tb gtosuo tby, tbbta bf rge dbisvilp.
第二篇:高三语文总复习[字]·语素(精选)
·语素
1、定义: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也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每个语素表示一定意义。
2、分类:
语素
单音节语素
自有语素天(晴天)山(山峰)半自有语素基(地基)机(心机)不自有语素老(老虎)头(木头)双音节语素联绵词双声惆怅 伶俐叠韵苗条 朦胧非双声叠韵芙蓉 萦绕外来词幽默 吉普 尼龙多音节语素迪斯科 可口可乐第三篇:2018高三年语文总复习第三册
2018高三年语文总复习第三册
(一)成语梳理
[理解下列成语] 1.《林黛玉进贾府》
孽根祸胎: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
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便宜行事:便宜,方便合适;行事,处理事情。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不必请示自行处理的事情。
敛声屏气:敛,收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雕梁画栋:梁,房梁,古代考究的房梁常雕刻有花纹图案;栋,支柱。指房屋有十分华丽的彩绘装饰。形容房屋富丽堂皇。
顾盼神飞:目光炯炯,神采飞扬。2.《祝福》
价廉物美: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少不更事: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沸反盈天:沸,翻滚;反,翻转;盈,充满。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形容人声嘈杂喧嚣,乱成一片。
百无聊赖: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
惴惴不安:因担心害怕而心中不安。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一扫而空:比喻完全清除干净。
精明强干:形容人精细明察,处事能力强。
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天有不侧风云: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3.《老人与海》
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为所欲为: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4.《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杀人如麻:指杀死的人多得像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5.《琵琶行》
犹抱琵琶半遮面:比喻行事迟缓,拖拖拉拉。
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也指不说话比说话更有用。
门前冷落鞍马稀:无人光顾以致门庭冷落。常指人失势后无人攀附巴结,也形容店家生意
清淡,无人光顾。
江州司马:语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6.《寡人之于国也》
五十步笑百步: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7.《劝学》
青出于蓝:青,靛青;蓝,寥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常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锲而不舍: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8.《过秦论》
追亡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亡、北,指溃败(的军队)。9.《师说》
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10.《动物游戏之谜》
兴高采烈:采,神采,精神;烈,热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自得其乐:自己从其中得到乐趣。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多。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
丰富多彩: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众说纷纭:指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相互议论纷纷。常与“莫衷一是”连用。
俩规越矩:违背正常法度。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11.《宇宙的边疆》
微不足道:渺小得不值一提。
朝气蓬勃:朝气,早晨清新的空气,比喻进取、振作的精神状态。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旺盛的向上的活力。
好大喜功:好,爱好,喜欢;功,功绩,成就。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璀璨夺目: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光辉灿烂,耀人眼睛。川流不息: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奄奄一息:奄奄,形容气息微弱;息,气息。形容气息微弱,全身瘫软,濒临死亡。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1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细枝末节:比喻极小的或无关紧要的事。冷嘲热讽:尖刻的嘲笑和讽刺。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测度。常用以讽刺故弄玄虚者。自鸣得意:自己表现自己,显得十分称心如意。
五彩斑斓: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色,后泛指各种颜色。斑斓,灿烂多彩。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繁多而耀眼。
撒手人寰:人寰,指人间。指离开人间,即死亡。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情境)。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成语
锦衣纨绔: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纨绔,古时富贵人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指达官贵人的后代。
饫甘餍肥:饫,饱食;餍,吃饱。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
蓬牖茅橡:牖,窗;椽,放在擦上架着屋顶的木料。用蓬草、茅柴搭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生活贫困。
绳床瓦灶:绳床,即交椅,也叫胡床;瓦灶,土坯炉灶。指简陋的生活用具。形容非常贫穷。
钓名沽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钟灵毓秀: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树倒猢狲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心劳日拙: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日暮途穷:天黑下去了,路走到了尽头。比喻到了末日或衰亡的境地,也比喻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指点迷津:津,渡口。针对事物的困难处,提供解决的方向、办法或途径。寄人篱下三本指文章著述因袭他人,后用以比喻依附别人过活,不能自立。偷天换日:比喻暗中玩弄手法,改变事物的真相,用以欺骗别人。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多含贬义)。
[对接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
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B.儿童启蒙教育应以文化为根,如写毛笔字就是十分重要,白纸黑字....,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C.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形单影只....的他,表演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D.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少年老成....,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我们要在养成好脾气、好品格上下功夫,唯我独尊稍有不满就拔刀相向....的人,是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
B.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挥而就....达到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C.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小心翼翼....,生怕会出什么事,生怕小贼溜进来。
D.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莫基人,学贯古今,融会中西,真可谓学富五车,汗牛充...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不断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才能净化社会风气、改善全民的生存环境。楚弓楚得....,受益的是社会的全体成员。
B.黄昏时分,暮色苍茫,朝山海关方向望去,只见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和四野的欢烟暮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一样扑朔迷离....。C 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南京!南京!》仅制作费投入就达8000万元。影片还没有开拍,已经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夫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B 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除了。C.近年来,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许多留学在外事业有成的青年才俊纷纷回国创业,楚才晋用....,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D.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汁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张三本来就是个耳软心活....之人,这不,别人几句连蒙带哄的话,就使他马上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信以为真了。B.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C.这已是张校长第二次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三令五申....地强调爱惜生命谨防溺水。D.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发生老虎咬人事件后,网上沸沸扬扬....,老虎咬人事件到底是游客本身的责任还是园方的责任一度成为舆论热点。
②因为98个样本(北京奥运会的60个样本和伦敦奥运会的38个样本)药检结果呈阳性,所以国际奥委会或许因兴奋剂丑闻将举重项目从奥运中连根拔起....。③经过4年艰苦谈判,哥伦比亚政府与该国最大反政府武装惺惺相惜....,24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宣布达成最终全面和平协议,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武装冲突。
④魏雪女士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会益慈善事业,在她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发展基拙教育,开展了“华萌班”等公益项目。
⑤2011年8月31日,华山景区对外免费开放。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记者27日实地探访发现,虽然免费开放,游客却寥寥..无几..,还不如收费时人多。⑥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A ①②④ B.②④⑤
C ①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宣传《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意在增强居民的控烟意识,拒绝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让控烟令落地生根....,不走过场,最终达到真正禁烟的目的。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③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和战争的血火考验,铸就了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反观我们,和平与安逸好像消解了我们的精神“钙质”。
④在市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标志习焉不察....,给这些单行道“添堵”。这引起市民不满。⑤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⑥家园被毁,亲人受仿,但战士何伟说:“我知道家中亲人没有生命危险就可以了,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救援。”这是一种境界。无独有偶....,这样的事也发生在武警四川总队中队长杨昌军身上。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③④⑤
D ②⑤⑥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
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②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③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9.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寒冬里,虽然万物在混沌和阴暗中沉睡,但是在这混沌和阴暗中,却正蓄势待发....有一种不可言喻的苏醒!
②因此,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显然失之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取代、威胁甚至控制人类,同样为时尚早。
③近几年,黄河、眠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④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发现一道物美价廉的创意美食,何尝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美事。⑤毫无疑问,地区的动荡与失序,欧美等西方国家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西方强权干涉作为背后推手难辞其咎....。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而韩非则是决家学派创始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说会道,温文尔雅....,有思想,有内涵。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0.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业主希望解除双方的物业管理合同,而面对法院起草的协议书,物业公司却置之不理....。②面对被车碾轧的小悦悦,先后有十几个行人路过,却泰然处之....,只有热心的检破烂的大妈挺身而出。
③上学途中的高中生尤其是大学生最容易成为骗子和小偷光顾的对象,因为穷家富路....,他们身上多少会带有一些钱财。
④如果一个人腹内空空,且不懂得去不断丰富自己的才识,到头来必是志大才疏....,没有本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⑤“坐上高铁去北京,一路都是美丽风景……”几年前青年歌手徐子崴的一首《坐上高铁去北京》,唱出了国人心中的金玉良言。....⑥为庆祝G20峰会而举办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震撼上演,火树银花、金枝玉叶,把....美丽的西湖装扮得如天堂、胜仙境。·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二)文化知识
[教材内容]
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人监读书的人称监(jian)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黎民:即“平民”“众民”之意。也称“蒸黎”“黎元”等。
黔首: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贱称。黔,黑色。黔首,犹如黑头。据说秦尚黑色,当时平民皆用黑布包头,故名。
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氓隶:下层平民。
君子:特指有学问的人。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蛙”,跨两脚为“步”。
神明:①天地间神的总称;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③人的精神。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六艺:①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②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中原:中原最基本的意义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这一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
四海:泛指天下,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六合:①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②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
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合从: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胡人:狭义也就是指匈奴人,后泛指北方少数民族。“胡”是古代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自称。
蛮夷: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古代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也是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鞭笞:古刑罚。
风骚:①原指《诗》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借指诗文、文采。②体态俊俏美好,如《红楼梦》 第三回:“身量苗条,体格风骚。”③也指人风流放荡。
新正:农历新年正月。阴司:指阴间。
[延伸]
一、古代刑罚
髡(kūn):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的刑罚。黥(qíng):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古书记载“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指的就是墨刑,即黥刑。
劓(yì):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割鼻子的刑罚。这种刑罚大约起于商代。《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一直沿用到清代。
杖刑:一种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沿用到清代。刖(yuè)刑:古代的一种酷刑,是一种砍掉脚的刑罚。“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一句中记载的就是这种刑罚。
膑刑:是古代的一种剔去膝盖骨的酷刑。《汉书·司马迁传》中“孙子膑脚”即指膑刑。宫刑:是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的一种酷刑。司马迁曾受宫刑。
大辟: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砍头的刑罚。周、商、春秋、战国等时期,为死刑的通称。炮烙(páo 1uò):相传为商代封王所用的一种酷刑。用炭烧铜柱使之热,令有罪者爬行其上。人堕入火炭中被烧死。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是把人投入到滚水中煮死。
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人头、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也称“辕裂”,俗称“五马分尸”。“秦惠王车裂商君”,商鞅就是受车裂之刑而死的。
凌迟:古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五代时开始在刑法外另设立凌迟一条。宋代凡是犯所谓“大逆”及“逆伦”等罪的人多用此刑,元代将凌迟(俗称“剐刑”)正式列入刑法之内,明清两
代沿用。
腰斩: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罪人从腰部斩断。《史记·商君列传》:“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一种刑罚。秦、汉、魏、晋各代,这种刑罚极为流行隋唐两代以后,虽然没有列为刑罚种类,但是执行死刑,一般都用弃市。
袅首:将斩下的首级悬于高处示众。
菹醢(zū hǎi):一种酷刑,把犯人剁成肉泥。
二、科举
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见后表)。汉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制。隋文帝废除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场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诸科之中,唯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宋神宗熙宁时,王安石改用经义。元、明、清均用其法。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依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改变科举办法,废止八股。变法失败后复旧。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即被废除。
明清科举简表
三、姓名字号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人通常在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时称自己的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字: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之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有的“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有的“名”和“字”意思相反。例如,曾点,字哲。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字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
号:又称别字。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号。例如,陆游,号放翁;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压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种情况,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对接训练〕
1.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官员应离职家居守丧,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官员遭遇父母离世,本应弃官归家守丧,但因朝廷留用,可不归家服丧,着素服处理公务。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考绩优异的官员因百姓“乞留”可提升官级或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2.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巧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的。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3.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古人坐姿有多种,“席地而坐”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4.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药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中的“严妆”指简单的梳洗打扮。刘兰芝遭遣归,自然无心打扮。
5.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救”,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6.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①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的称呼。
②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不直呼其名,而称对方的字,主要出于()的考虑。
③古代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有()。
④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对比鲜明。
7.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①河内:中国古代地方,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河内”广义泛指()中游北面的地区,约相当于今像北地区,狭义则专指河内郡(今沁阳)。
②古汉语中“明年”指“()”,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③左迁:扰言“下迁”,指降低官职调动。汉代时贵右(),故将贬官称为“左迁”。④黄初: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玉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国君()称为“改元”。
8.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①古代京官外放担任地方官称“出”,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就是外放,外放多有贬滴之意。如《岳阳楼记》中“()”一句,就是例子。
②序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其中的“佛”的意思是()。
③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
④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体禄、粮饷、财政收支。
9.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①舍,古时行军以()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②《六经》,指《诗》《书》《礼》《易》()《森秋》六部经书。
③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礼部的副长官是()。
④赠,追赠,古代皇帝给()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10.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①统治者执掌政权,叫“用事”;官吏到职办公,叫“()”,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
②(),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也借指太子本人;汉代又指太后所居之宫。
③“执事”一词含义众多,有“从事某事”“职守之人”“仆从”等意义。另外,还表敬称。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可译为()。
④幸,古代多指帝王对女子及大臣的宠爱,如宠幸等;也指帝王(),如巡幸等。高三年语文总复习第三册 参考答案
[成语梳理] 对接训练 D(A 乌鸟私情:比喻人的孝心,不可等同于亲情。B 白纸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改改悔。C 形单影只:形容人很孤独。D 少年老成:人虽年轻却很老练稳重。老成:经历多,阅历广,懂得人情世故。)
2、A(拔刀相向:指动武。B “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一蹴而至”并去掉“达到”。C “小心翼翼”形容小心谨慎。不合语境,应为“战战兢兢”。D“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不合语境)
3、A(A 楚弓楚得:楚国人丢掉的弓,仍然被楚国人拾支了。比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有外流。B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使用对象不当。C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一般指坏事,感情色彩不当。D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使用对象不当。)
4、B(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A 官样文章:只有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C 楚才晋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所使用,有时也比喻用人不当。D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对于房价的比较,不说胜负,好坏,而说高低。不合语境。)
5、A(耳软心活:指轻易相信别人人的话,自己没有主见。B 如履薄冰:形容小心谨慎,没有“情况危急”的意思。C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与“第二次”抵触。D 胸无城府:为人坦率,不用心计。褒贬失当。)C(①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②连根拔起:比喻彻底铲除或消灭。不合语境。③惺惺相惜:聪明人怜惜聪明人,泛指性格,才能或境遇等相同的人互相爱重,同情。对象不当。④过江之鲫:赶时髦的人很多。为贬义词。此词褒贬不当。⑤寥寥无几:非常少。⑥沙里淘金:既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也形容费力大而成效少。此句用第一义。)7 A(落地生根:编织袋发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使用正确。②席不暇暖:形容很心,多彩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望文生义。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悲惨凄凉的境遇。使用正确。④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使用错误。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使用正确。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成对。多用于贬义。)
8、D(①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与前文“球场顿时沸腾,欢呼声叫喊声”
矛盾。②炙手可热: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能形容电视剧热门。不胜其烦:烦琐得让人不能忍受。正确。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正确。⑤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合语境。⑥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正确)
9、B(①蓄势待发,指随时准备进攻。不能接宾语。③江河日下,望文生义。④大快人心,误用褒贬。)
10、A(置之不理: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①泰然处之: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此处应用“漠然置之”。穷家富路:在家的时候要节省,但是如果要出门身上一定要带充足的钱财,免得遇到困难。志大才疏:志向远大而才能不足。⑤金玉良言:金、玉:比喻十分珍贵。良言:好话。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⑥金枝玉叶:借称帝王子孙,也比喻人的身份极其尊贵。)
[文化知识] 对接训练
1、A(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2、B(“署”些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3、C(古人席地而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4、D(“严妆”,即盛装,仔细地梳妆打扮。)
5、A(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咒,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6、①成年后步入社会时;②尊重;③笔名、艺名;④反义相对。
7、①黄河落②第二年 ③贱左 ④改用新的年号
8、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②弟弟敬重兄长③ 最高学府 ④户部尚书
9、①三七里事②《乐》 ③礼部侍郎;④已死 l0、①视事;②东宫;③您;④到某地去。
第四篇: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3课时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现代文部分
基础知识
【知识梳理】
一、语音吧台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狭隘
跋
涉
沉溺
慰藉
麻痹
戕
害
给
予
符箓
钥
匙
炽热
捏
造
甄
别
擅
长
时髦
真知灼
见
二、字形超市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辉煌殿塘
书藉
闲遐
出类拔萃
三、词语网络
近义词辨析
【积累/积聚】都有“(事物)逐渐聚集”的意思。前者可用于资金、材料、经验等方面,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词语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语汇量。
后者多用于钱财。如:本书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财富积聚和过度消费现象。
【教养/修养】前者①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②教育培养。如:每位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先天的发展水平和家庭教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
后者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②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如:这人有修养,从不和别人争吵。
【灼见/卓见】灼见:透彻的见解。如:真知灼见。卓见:高明的见解。如:您的卓见让我们茅塞顿开。
【精练/精炼】精练(或讲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如:语言精练。精炼:①提炼精华,除去杂质。②同“精练”。如:原油送到炼油厂去精炼。
(二)熟语积累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前感到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如: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如果没有高科技的帮助,恐怕大多数观众面对足球赛只能“望洋兴叹”。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如:从最新的卡通造型到古典花木造型,从工笔画到夸张写意的山水画,指甲盖这么大的地方也气象万千。
【举一反三】从一类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如:一个人要学得快,就要懂得举一反三。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如:这满园春色,叫人情不自禁地想入非非!
【大彻大悟】彻底明白、领悟。如:每病一次都有大彻大悟的感觉,可是归结出来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
【了无一物】空洞,没有什么内容。如:说什么一辈子都要一起玩耍,如今想起却成了了无一物的瞎话。
【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如:他的真知灼见,使我们对事情有了一个透彻的了解。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之上,也说出类拔群、出群拔萃。如:我认为,一块真正出类拔萃的砖头,宁愿在建筑中销声匿迹,也不肯在大道上绊人一跤。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如: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走马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观花”。如: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澳大利亚的学校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记。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如:如果你细读他的,就会发现他对世事与人性的了解洞若观火。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如:能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而去支援x藏的人,值得尊敬!
【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如:为人处事要有定见,绝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如:要想给学生一个清新的课堂,就必须推陈出新,不断设计新游戏。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如:经过警方锲而不舍的追查侦辨,一件曲折离奇的凶杀案终于水落石出了。
文言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生
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蛟龙生焉
利
①非利足也
②金就砺则利
暴
①虽有槁暴
②暴殄天物
③性情暴躁
驽
①驽马十驾
②相如虽驽
备
①圣心备焉
②有备无患
③关情备至
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佛印绝类弥勒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望
①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③先达德隆望尊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
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博闻强志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用
①用心一也
②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③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④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⑤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从
①惑而不从师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攻
①术业有专攻
②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
(①—④读zhōng)
①瓮中之鳖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中道而废
④古之人虚中乐善
(⑤—⑦读zhòng)
⑤木直中绳
⑥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⑦欲中守法
致
①非利足也,而致干里。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③罗敷前致词,使君自有妇。
④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⑤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孔子师郯子
④吾师道也
⑤巫医乐师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二.辨析虚词
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而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吾尝趺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则
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而耻学于师
③青,取之于蓝
④不拘于时
⑤其皆出于此乎
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通假总汇
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的本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君子生非异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或师焉,或不焉
四.活用串烧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2)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3)名词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吾师道也
(师:学习)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5)形容词用作名词:
圣益圣
(圣:圣明之人)
愚益愚
(愚:愚蠢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圣人)
小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使……快,走得快。)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耻学于师(耻:认为……可耻)
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以……为耻)
耻相师
(耻:以……为耻)
(7)数词用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一:专一)
五、判断句式
.判断句
(1)“者……也”,表示判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轻使之然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也”,表示判断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无明显标志词的判断,翻译时直接在主语后面加“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示被动)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确筋骨,“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状语后置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后置,翻译时提到“寒”的前面)
而耻学于师。(介词结构“于师”后置,翻译时提到“学”的前面)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于弟子”后置,翻译时提到“贤”的前面)
4.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5.固定句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六.异义细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参
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加入。
声非加疾也。
疾
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
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用心一也
用心古义:因为心思,两个词;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
吾从而师之。
从而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跟从”和连词“而且”;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古义: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七、集结名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达标练习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沉溺
舟楫
契约
六艺经传
B.麻痹
阿谀
跬步
木直中绳
c.戕害
句读
槁暴
跂而望矣
D.符箓
骐骥
炽热(zhì)
真知灼见(zhuó)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锻炼
斑斓
训诫
锲而舍之
B.驽马
灸热
寂寞
金石可镂
c.慰藉
闲暇
喧响
出类拔萃
D.蓬勃
彷徨
桑梓
蓬荜生辉
3.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于“教养”也即精神与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 和扩展。
②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
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③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弱其中的杰作,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
A.逐渐
增强
领略
B.逐步
增强
领悟
c.逐渐
加强
领悟
D.逐步
加强
领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
c.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
D.他看着孩子们锲而不舍地玩着游戏,无可奈何的走出了屋子。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第4课时
阅读与写作
课时目标
1、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掌握高考文言文考点的阅读技巧
3、积累“学习与修养”的写作素材
(一)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乏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7.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
8.作者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和人格作为前提,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9.“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1题。
问说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颖,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①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果,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不见其有可耻焉,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注]①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致:招致,取得
B.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规:规劝
c.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
鄙:卑鄙
D.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
几:接近
1.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基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问焉以破其疑
B.舍问,其奚决焉
c.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D.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一致的一项是()
A.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
B.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D.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3.下列各句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读书人“学而不问”的陋习,围绕“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的中心观点作阐述,倡导“问学相辅”的正确求学态度。
B.作者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话“就有道而正”“好问则裕”等,来证明“问”的必要,从中看出“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一环。
c.在作者看来,今人学而不问有“师心自用”“好学不诚”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所学“非古人之学”,而所好“非古人之好”。
D.写作允许模仿,但拒绝抄袭。清代桐城派刘开的《问说》很明显是模仿了韩愈《师说》,语势纵横,说理透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译文:
(2)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译文:
(3)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译文:
现代文部分
一、精品鉴赏
请对下列两个语段进行鉴赏,写出超过50字的鉴赏性文字
从形式上对语段一进行鉴赏
语段一
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都时刻准备着将它那万千声音和形式掩盖下的同一性体验。
从内容上对语段二进行鉴赏
语段二
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无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谰锦缎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十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于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二、素材提纯
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话题有关的内容
话题:学习•修养
第二专题
现代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语音吧台
隘——ài
跋——bá
溺——nì
藉——jiè
痹——bì
戕——qiāng
给——jǐ
箓——lù
钥——yòo
炽热——chì
捏——niē
甄——zhēn
擅——shàn
髦——máo
灼——zhuó
二、字形超市
辉煌殿堂
书籍
闲暇
出类拔萃
文言文部分
【知识梳理】
一.实词一词多义
生:
①“生”通“性”,天赋,资质,名词
②生长,动词
利:
①敏捷,快,形容词
②锐利,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的“利”同此
暴:
①pù,同“曝”,晒干②(tiǎn)天物(bào,糟蹋
③bào,急躁
驽:
①nú,劣马,常比喻没有能力
②nú,比喻愚劣无能
备:
①具备
②准备
③详备,完全到位
绝:
①停止,消失
②隔绝
③极,尽
③横渡
假:
①借给
②借助
③假装
望:
①远看
②盼望
③名望
④农历每月十五
闻:
①听到 ②见闻
③名声
用:
①因,由
②用途,用处
③物资财用
④采用 ⑤任用
从:①跟随 ②自
攻:
①研究
②攻打
③ 雕琢
中
:(①—④读zhōng)
① 内、里 ② 中间、当中③ 半、一半④
心中、内心
(⑤—⑦读zhòng)
⑤ 符合、适合⑥ 命中 ⑦ 爱到、遭到。句意为,想要使太守受到法律制裁
致:
① 达到
②招引,招来
③表达,传达
④意志,情趣
⑤尽,极
师:
①名词,老师
②动词,从师学习
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动词,学习⑤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传:①动词,传授 ②名词,解释经义的书
二.辨析虚词
而:
①表转折
②表顺承 ③表并列
④表递进 ⑤表修饰 ⑥却,表转折
则:
①就,表条件
②就是,表判断
于:
①比 ②向 ③介词,表所从,可译为“从” ④被 ⑤在
乎:①比②呢,反问
三.通假总汇
①“有”通“又”,“暴”通“曝”。
②“知”通“智”,智慧。
③“生”通“性”,资质,禀赋。
④“受”通“授”,教授。
⑤“不”通“否”
达标练习
.cB跬步(kuǐ)D炽热(chì))
2.B
3.A(增强:增进,加强;加强:使更坚强或更有效。逐渐:渐渐,逐步;逐步:一步一步地。领悟:领会,理解;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4.D(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用于孩子们玩游戏不合适。)
5.D(A为宾语前置句,B为判断句,c为定语后置句,D为被动句)
(一)课内语段阅读
7.①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阅读);②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③必须花力气、下功夫读杰作。
8.“个性和人格”指爱的阅读(或“对文明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难获得教养。
9.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读书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不能成为生活的目的。但现实是,不是读得太多,而是太少。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应该倾心于书。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
0.c(鄙:庸俗,浅陋)
1.A(A为代词,指“贤于己者”;BcD或为句中语气词或句末语气词)
2.B(“审问”古义是详细地考察、询问,今义是审讯)
3.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君子之学必好问。”)
4.(1)非常勤勉地只是将进修(学业)作要务,(这)并不多见。(2)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的通病。(3)(那些)非常难解的问题,(拿来)追问别人来极尽别人的短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现代文部分
一、精品鉴赏
【语段一赏析】:“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作者将书的世界比喻成这些美好的事物,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形象,活泼传神,能唤起读者美好的感受。
【语段二赏析】:“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是每部经典的个性。“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人类对于真、善、美与“崇高”的追求都是一致的,这也是“教养”之所在。这里,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二、素材提纯
话题:学习•修养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2.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3.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4.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
5.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字词句测验
六年级毕业总复习拼音,字词句测验
一、读拼音,写句子。
1、Yào xiǎng zào jiù gāo shēn de xuã wân, jiù děi cïng zì mǔ xuã qǐ
2、Chãng dū dîng wù yuán lǐ yǒu hěn duō zhēn guì de dîng wù, zuì xī yǐn rãn de yào shǔ dà xiïng māo le。
3、Wǒ men yào zuî wãn míng shào nián。
二、给下列各组词的注音加上声调。
1、忍受 ren shou人手 ren shou2、知识 zhi shi 指示 zhi shi3、诗集 shi ji时机 shi ji4、放置 fang zhi纺织 fang zhi
三、看拼音,写词语。
(1)你是一颗明珠,在____(hǎi xiá)西岸放射出璀璨之光;你是一道风景,在____(guǎng mào)大地上吸引着无数游人的目光。啊,古城泉州,青春焕发,_____(měi lì)泉州,精彩无限。你用爱拼的精神,___(yíng dã)____(hâcǎi),收获辉煌。
(2)6年来,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认真地____(lǚ xíng)职责,无论工作多么繁重,从不____(bào yuàn)生活的艰辛;他教育我们做人讲诚信,要信守____(nùo yán);他____(dū cù)我们在时间面前莫___(pái huái)。虽然他身材并不____(kuí wú),但他教艺____(jīng zhàn),教学有____(mâi lì),因此,他在我们心目中形象十分高大,他就是“人类____(líng hún)的工程师”啊!
四.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1.挑山工早以在那里交货了。()2.星空是这样低,正是摇摇欲坠呢!(3.我喜欢那稚态可鞠、漂亮多姿的大熊猫。()4.天空中下起了满天大雪。(5.疲劳和干喝,把黄河象折磨得有气无力。()6.田鼠跑到田里糟蹋庄稼。(7.董存瑞稳蔽在一小块凹地里。()8.楚王想侮辱晏子,却反到让他取笑了。(9.阿维一语不发地在心中翻来复去思量着。()10.扬科想,那怕只摸一下小提琴,也够心满意足的了。()
五、按要求查字。
(1)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翡()兀()臀()丫()券()丞()逸()黝()憨()册()颖()炙()瘪()峻()郅()匐()凹()享()妆()摩()箍()衰()盾()仓()晋()斩()叉()帅()冥()办()闩()为()
(2)勾出带点字的意思。
风调雨顺(1.配合得均匀合适2.使配合得均匀合适3.调解).
极目远眺(1.顶点、尽头2.最终的3.副词,相当于“很”4.尽).
惊恐万分(1.害怕、畏惧2.使害怕3.恐怕).
.危峰兀立(1.危险2.使处于危险境地3.高4.端正).
.或浓或淡(1.或许2.或者3.某人)安居乐业(1.快乐2.乐于3.笑)...
奋不顾身(1.转过头看2.注意、照管3.拜访4.购买者、要求服务.的人).
六、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推却—()迁移—()阻击—()观赏—()支援—()惭愧—()舒服—()精美—()粗野—()晃动—()惦念—()驱赶—()爱惜—()靠近—()闪耀—()关怀—()潜伏—()胆小—()
七、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
清晰—()深奥—()隐藏—()减弱—()便宜—()藐视—()平坦—()湿润—()寻常—()直接—()曲—()伟大—()热情—()建设—()战争—()
八、选词填空
惊恐惊奇惊讶惊异
(1)管家看了扬科一眼,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的眼睛。(2)那时我有点()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3)同学们一个个睁着()的眼睛,看着魔术师的表演。激烈猛烈热烈强烈
(1)战士们窜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的搏斗。
(2)突然,飞机遇到了一股()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越结越厚。(3)拔河比赛到了关键时刻,我的心在()地跳动着,真想冲上去帮我们班拉一把。(4)风()地刮着,白杨树发出哗哗的响声。
九.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
A吃一堑,B 不经一事。C一年之计,一生之计。
D,十根筷子坚如铁E人心齐。
十.补充下面的名言警句。
(1)己所不欲,(2)前事不忘,(3)生于忧患,(4)烽火连三月,十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坚定、沉着。(改为感叹句)
2、2、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3、世界人民的友好往来是阻挡不住的。(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4、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了些什么呢?(改成转述句)
十二,给句子补上适当的关联词。
1、()地球有吸引力,()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不往天上飞。
2、()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道路()越走越宽。
3、这种地板砖()坚固,()美观。
4、()我们走到哪儿,()不会忘记培养我们的小学老师。
5、妈妈()吃多少苦,()不会动摇她供我上大学的念头。
6、妈妈买的这条毛巾()漂亮()便宜。
7、()我没有去学校,()我生病了。
7、8、小姑娘()收拾东西,()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问我。
8、9、今天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累了一点,()感到很快乐。
十三,修改病句。
1、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2、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3、爷爷常常给我们讲起从前有趣的往事。
4、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
5,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6、我校请解放军叔叔经常作报告。
7、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8、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