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语文总复习 考场材料作文素材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语文总复习考场材料作文素材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们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五步法”操作】
第一步,研读题干,明确要求。
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这些要求就是从题干中来的。研读上述题干,从这些见惯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获得四点作文信息。
①自选角度。“自选”不是自由选,“角度”须从材料来,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②自拟题目。“自拟”也不是自由拟,“题目”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论题(或论点),然后拟出题目。
③联系生活实际。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④不少于800字议论文。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800字容易做到。把握文体成了主要矛盾。议论文的形式较多,考场上要有快速定体的良方。给材料作文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读后感,一是思想评论。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写成思想评论,但许多人不赞成这种单一的要求,认为既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写成思想评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读后感和思想评论都是议论文的常见形式。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审读题干后再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通常材料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说明议论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显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轶事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较为隐蔽,需要认真阅读分析。这里有个方法技巧问题。上述材料属于后者。寓言轶事类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多为记叙文。记叙文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研究上述材料可知,人物是普罗米修斯,事件是他盗取天火让人类摆脱黑暗,经过和结果是他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受神鹰狂喙而不改变志向。通常概括叙述性短文主题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对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等。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以上述材料为例,从事件可见普罗米修斯的追求,从过程可见他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从结果可见他的志向和决心不可改变。于是,我们从普罗米修斯这个具体事件中抽象出一个普遍道理,即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正是普罗米修斯精神,也正是材料给人们的启示。第三步,根据主题,确立论点。
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有一定距离,此时,“联系生活实际”选好角度是实现从材料主题到作文论点的最好途径。“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法是联想。我们要根据材料及其主题,运用相同、相反、相关和类比等联想方式,使之与生活实际挂起钩来。这一过程是从抽象的主题到具体的生活实际、由一般的道理到特殊的现象的具体化过程。1986全国高考作文题就是这种情况。那材料叙述的现象是: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大片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合,树木就能迅速成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显然材料的主题是“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属于量变质变范畴的哲学问题。如果将这一观点直接用作作文论点显然不容易动笔,因此,高考试题给定了题目,要求自拟副题。这一做法旨在引导考生进行联想,完成由抽象概念到具体生活实际的过渡。作文时从“树木、森林、气候”三者的关系出发,可以写社会风气的改变,可以写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写人才、知识阶层与四化建设的关系,也可以写我、家乡与祖国的关系,等等。这种情况下,把握材料的主题及其揭示的“原理”是关键,谈论哪方面的具体现象都可以,作文内容的开放性极强。第二种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相近,此时材料主题可以直接作为作文的论点。本文所举材料即属于此种情况。为了追求正义与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种普罗米修斯精神就可以直接当作论点使用。写作方法上可以借鉴以往学过的《呆气》《崇高的理想》和写过的“谈毅力”、“论志向”等。至于这个论点能否有所侧重,则由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论据情况来确定,开放性也极强。第四步,根据论点,拟定题目。
“题目”,顾名思义,是文题之目。它在作文里地位十分重要,可是许多同学考试时或许是情急之下不会拟题,或许是不注重拟题,常常胡乱写上“由一则寓言(或故事)想到的”这样一个题目,以为很保险。其实,这样的题目很不保险。因为它既看不出论题,也看不出论点,加之写作能力限制,又不能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引出论题或论点,所以,谈话不集中,论点不明确,以其昏昏,自然不能使“文”昭昭。因此,从应试作文的实际出发,每个人都要特别重视拟定题目这一程序。拟定题目的依据是论点,方法有四种。下面用本文示例材料作以具体说明。(1)缩减论点法,如“为了真理”或“可贵的奉献精神”。(2)论题设问法,如“磨难临头,志向能改吗”。(3)因素关系法,如“磨难与志向”。(4)形象寓意法,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由此看来,只要能准确概括材料主题,并由材料主题确定作文论点,拟写作文题目便不难了。
第五步,列出提纲,构思作文。
考场作文既有一般作文的特点,又有考场作文的特殊要求。从高考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看,显然内容、语言是考场应紧紧抓住的对象。通常由于考生一心想在内容和语言上写出新意,而没有正确处理好内容、语言、结构、书写诸方面的关系,导致作文失败。依我的经验看,考场在审读材料、明确作文论点的基础上,只要能顺利突破结构关,其它方面就会有充足的精力去写好。而突破结构关的关键,就是总结平时读写议论文的经验,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规律,形成框式,考场无须多想便能呼之即出,依框式写作文。在这种情况下,便能很快通过构思关,把精力集中到作文内容、语言、书写这些“门面”上,从而保证作文的内容美、言语美和文面美。通常情况下,议论文用“引”、“议”、“联”、“辨”、“结”的五字要诀布局谋篇较为理想。
“引”是引出论题或论点。通常可采用开门见山、联系实际、叙述感受、述读材料、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字数要少,概括力要强,一般不超过50字。
“议”是议论材料。通过分析议论,挖掘材料内涵,强调论题或论点。这一部分可以弥补引出论点时因为过于概括而造成内容上的突兀、断层等不足。
“联”是联想议论。“引”“议”之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实际,议论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辨”是辨析辨证,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的重点,文字不宜多。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行文。字数也不应该超过50字。有了这一部分,思维就显得严密,观点也显得恰到好处,分寸感强。“结”是文章的结论。通常要紧扣材料照应开头:开头提论点,结尾提怎么办;开头提论题,结尾作出结论并简要说明怎么办。如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们……”类语句等。
考场作文情急之下,只要牢记这五个字,作文的布局谋篇关就可以顺利通过。有了这五字框式,考试时就不需要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犯愁了,从而确保能够把精力集中到内容、语言、文面这三方面来,保证考场作文不失误或少失误。【有关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写好开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一样。但是,好的开头能够先声夺人,造成“第一印象效应”,使人产生“这篇作文出手不凡”的印象。好开头的标准是什么,古人讲“凤头”,就是强调开头要言简意赅,入题快,不拖泥带水。表达上可以叙述、设问。以下三篇作文的开头较好,可以借鉴。〖例文1〗要有普罗米修斯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见人间黑暗,就违反天规,盗天火给人类,人类获得了光明,他自已却被转辗于鹰喙之下。读了这则故事,我不禁为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所感动。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是什么?
是献身精神,是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你看,他同情人类的痛苦,不顾宙斯的淫威,毅然盗取火种;他被缚高山,惨遭鹰喙,却矢志不渝,甘心受苦,只要人类幸福。这就是他的精神。……
〔简评〕这篇作文开头用了三段:第一段叙述故事,第二段扣题设问,第三段答问并提出论点。层层推进,引出观点。第四段分析材料,说明观点从所给材料来。段落短小清楚,语言简明生动,读来明快有力。
〖例文2〗“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有这样一个古希腊神话: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见到人们在黑暗中生活得非常艰难,就违反天规,把天火盗给人类,他自己却遭受着宙斯的残酷折磨。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由想起“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奉献精神。普罗米修斯本来在天上好好的,可他为什么能为了人类能摆脱黑暗而宁愿自己遭受苦难且初衷不改呢?原因就在于他有这种“苦了自己,幸福他人”的崇高精神。古神话中的神尚且如此,我们现实中的人又怎么能不如此呢?……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同第一篇一样,先述读故事,接着便点题,提出论点,然后分析材料,揭示其内涵。行文上略与上一篇不同,述读之后是点题和分析材料。但上述两例都能紧扣材料,先述读材料,后引出观点,再分析材料说明观点。或许有同学会说“述读有什么难的”。其实述读也不容易。述读是一种叙中有议的叙述,要求通过述读能够自然而然地揭示出中心论点。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根据论点和论证要求对材料作适当的剪辑和详略处理。否则,照搬材料只能失败。〖例文3〗人贵有志
人贵有志,这早有古训为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故事说:普罗米修斯见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类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天真解释和美丽向往,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普罗米修斯为了实现拯救人类,追求真理这一志向,付出了巨大牺牲。这故事显然在教育人们:人要有志向,而且为了志向的实现,必须持之以恒,付出牺牲。……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单刀直入摆出论点,接着引用古训加以证明。这种写法与上两例不同。它入题快,扣题紧,如平地起山,突兀耀眼,论点得以强调和突出。然后过渡一笔述读材料,揭示论点来源,扣材料,释题目,恰当自然。
(二)要注意写好段。写好段的关键有三:一是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二是段的开头要有总起句,三是段的末尾要善于总结。段与段的过渡上述三例都是很好的榜样。段的开头有两种写法值得借鉴:一是设问领起,《崇高的理想》一课是很好的范例;一是分论点总起,下面例文是很好的榜样。段的末尾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总结,以便与中心论点呼应,保证行文严密。此外,写好段还应注意学会运用“引用材料(理论或事实)--分析揭示其中的含义和道理--总结说明这些含义和道理意义或特点”的写作程式,并且恰当把握段的容量和长度。
(三)要注意收好尾。古人讲究“豹尾”,是说结尾要刚劲有力。考场特殊氛围里怎样做到刚劲有力呢?一是反问启发式,即运用反问句启发读者思考,艺术地完成“怎么办”这一任务,《纳谏与止谤》的结尾“如若不信,盍试为之”就是很好的范例。二是总结照应式,即与开头相照应,用“因此”之类的话紧承上文,简短明了地回答“怎么办”。三是扣材结尾式,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们又怎能……”之类形式扣材料,作结论。〖例文4〗咬定青山不放松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天神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在黑暗中受苦,就盗得天火,给人们带来光明,自已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被神鹰狂喙,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读罢,心绪起伏,不禁想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古训。
“青山”也就是我们的志向所在。一个人活在世上,绝不是漫无目的生存着,他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也就是志向,哪怕只是为自己,可无论什么志向,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自然,也不能在一朝不成的情况下放弃,因此,我们需要为之奋斗。
立了志,就要实现它,就要为之付出牺牲。世界上没有坐享上苍落馅饼的事儿。布鲁诺发现了日心说,就认定了这一真理,直至被宗教裁判所的烈火焚烧,也不放弃;李时珍为了写成《本草纲目》,二十多年如一日,尝遍艰辛,最终完成了医学巨著;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日后,为了这一“青山”发愤刻苦,终于成了大事。可见,立了志向,不能就此完结,而是刚刚开始,必须为之奋斗,为之付出艰辛乃至牺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直至最终达到目的。这也就是“青山”的真谛--普罗米修斯的支柱。当然,我们不仅要有“青山”,更要有“咬定”的意志。如果普罗米修斯只有“青山”,而未真正咬定,恐怕他现在早已在仙界自由自在,不被世人敬仰了。正是他有“咬定”的精神,他才会不畏酷刑。
有人说过:“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这话不假,但凡有成绩的人,始终抱定一个目标,“咬定”一座“青山”;而意志薄弱者,常常是一个目标没实现,遇到挫折,就改换一个目标,或者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更换,结果一事无成。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很多。什么热就追什么,什么“火”就求什么,结果是追来求去一场空。我看,做人、做事还是咬定一座“青山”的好。因此,我说,心中要有青山一座,行动要能咬定不放。“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万事无悔,万难无畏,最终登上自己心中的青山,实现远大的志向。
〔简评〕虽然,这篇考场急就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但本文标题形象醒目,论点突出,给人印象很深。论证上先正面后反面,正反结合,严密有力。语言生动各段中心显豁,眉目清楚。段落长短适宜,层次清晰,结尾自然简洁。高考材料作文的五大忌
朱永明
回顾多年高考作文,我们就会发现供材料作文因其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而成为考试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虽与供材料作文有些区别,但形式上仍属提供材料(话题)作文。可以预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供材料作文的训练虽已受到了广大教师和考生的重视,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和评卷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们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供材料议论文的一些失误点,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审题立意偏离材料主旨。
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读透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一定要全面考虑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佳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如下面一则材料:
有一天墨子有事到染坊里去,看见染色工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他看了一阵,叹息说:“丝原来是白的,但是,把它投进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的了;把它投进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的了。”
有的同学读了之后,说墨子思想保守,丝只有一种颜色有什么好,五颜六色有什么不好,世界需要多种颜色。很显然这位同学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他没有抓住这则材料的主旨,墨子所叹息的是染缸对丝的影响太大了,而并非叹息工人们把丝变成了其它颜色。也就是说墨子从中看到了环境对丝的决定作用,墨子在那一刹那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
二、对原材料不作处理。
材料作文最基本的写作思路是“引—议—联—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原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看似简单的“引”,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正确的方法是在文章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并分析提炼出观点。只要把原材料的主体内容说清,并尽量把要立论的东西说明白即可。
三、对原材料不作任何分析。
有点学生引述了材料后,马上说我们从中看到了某个道理,且不说这个道理正确与否,在一则材料后突然冒出一个道理,让人感到非常突兀,有前后脱节的感觉。如墨子的那则材料,有同学引述后马上说,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理来。这是不大妥当的。至少你应该分析一下,墨子为什么叹息,墨子的叹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然后才能说这里反映出什么问题,有什么道理。缺了这一环节,上下文就不太连贯。
四、角度选择不当。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进行议论,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
如下面这则材料:
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细看了,这才发现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头一名。
有同学写作时,选择了“韩愈落第”这个角度,推出了韩愈落第是缺乏毛遂自荐的精神的观点,也有同学推出了第一次考试高手多,韩愈“考”不逢时的观点;还有同学选择了考官陆贽这个角度,说他不负责。这些同学思路放得很开,但没能总体把握材料,选择的角度不当,把自己引向了死胡同。
其实,上面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从韩愈角度:可贵的自信心;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德;自信与实力。二从陆贽角度有:实事求是;勇于纠错的胆识;知错必改。三从整体角度:是人才终会被发现;真金不怕火炼等。只要在这些角度中对比一番,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时代意义的一个去立论,写好文章就有了一个前提。当然,角度的选择应尽量在小、新、深方面作一番努力。
五、就事论事,不联系现实。
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议论文要求作者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必须显出思考的深度,能够跳出人云亦云和就事论事的窠臼。墨子那则材料作文,我们读到最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论据的贫乏,思路的闭塞,使得有许多同学望了该怎样联系现实。其实小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大到社会环境,无一不是可谈的内容。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环境改变而失去生存的竞争力,大锅饭使得企业失去了活力,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中国加入WTO的大家庭,信息社会大环境下的人们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现在提出的三个文明建设等,随便取一样往深处思考,都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如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框子,扩展材料的意义,赋予材料广阔的背景,关心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从宽阔的背景上审视上述材料,无疑会触发更多的联想,也才能写出思想深刻的议论文来。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等等。
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方法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或读后感的写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内容不同。一事一议的文章开头要概述事件,读后感的开头部分要概述所读的书或文章的内容,给材料议论文的开头则要概述题目所给的材料。
这类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
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⑵提出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会跑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⑶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分析说理过程中既要广泛展开,阐述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说清现实意义。
⑷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特别提醒:材料作文中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过程中。
第二篇: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考场作文资料 助人为乐素材
考场作文资料:助人为乐
【名言警句】
1.2.3.4.基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马致远《陈情高卧》 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白居易《策林》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
5.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吕耶尔
6.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运用思路】
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时候,能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照顾,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高尚行为。帮助别人,也能快乐自己。
【精彩素材1】
好民警张士中
2004年年6月份一个平常日子的下午,、社区民警张士中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己分管的灵石路1082弄,正在小区里走访居民群众,偶尔听说一位来自辽宁的残疾人董站合艰苦创业的故事:此人1997年怀揣一元三毛钱来到上海,靠自己的努力,不仅开了一家家电维修店还结婚成了家,不久前又买了房子。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士中主动前去看望,果然董站合遇到了难处:原来他的女儿到了入托年龄,因为没有上海户口,不能进公办托儿所。如今开学在即,做父亲的愁得连饭都吃不下。张士中即与其所在社区的“大风车”幼儿园联系。与园领导反复商量,最后为董站合的女儿争取到一个入托名额,使他终于如愿以偿。
【素材点拨】
张士中同志从警十多年,助人为乐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看起来也很平凡,但这恐怕正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为市民群众解决了许多可以说完全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的困难。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平凡中孕育的是伟大。
【适用话题】
“爱心”、“助人为乐”“为民服务”等。
【精彩素材2】
舍己救人英雄魏青刚
2005年8月8日,青岛崂山区,成百上千的人们在岸边观看“
麦莎”旋风带来的海潮。一个巨浪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正在岸边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冲出人群,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在离岸大约20多米处抓住了落水女青年,但是被一排巨浪又将他们打散。
魏青刚爬上岸以后,他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再次跳入汹涌的波涛中,但是没能成功,头晕目眩的魏青刚不得不又返回岸上。
稍稍缓过神,魏青刚再次跳进大海。他顶着巨浪,一点点地靠近??他紧紧地抓住落水女青年的手,岸上的民警急速拉着救生圈上的绳索,将他们拖向岸边。
经过连续三次、长达40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女青年终于被魏青刚营救上岸。
【素材点拨】
一个朴实的民工,三次跳入海中救人,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靠的是什么?那是见义勇为的本分,那是助人为乐的精神。
【适用话题】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危急时刻”等。
第三篇: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考场作文资料 团结合作素材
考场作文资料:团结合作
【名言警句】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3.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4.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 权
5.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 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歌德
【运用思路】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有出路。在当今劳动分工日益细密的情况下,靠个人的能力成功的机会更少了。合作已经成了人的一种能力,是成功的基础。
【精彩素材1】
团结协作的“863计划”
1986年,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联名致信邓小平,建议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的高科技术,很快得到国务院批准,称“863计划”。“863计划”是我国科学家协同攻关的典范,它涉及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和海洋技术等八大高科技领域,协作研究的科学家数以万计。仅就该计划的管理而言,就包括决策指挥系统、协调管理系统、评估监督系统和信息交流服务系统四大块。截止2001年3月,15年来,“863计划”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创造产值560多亿元,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人们概括“863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素材点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科研攻关的,必须是多个单位,多个人分工合作。据统计,参与“神六”的单位有几百个,参与的人员更是多达几十万人。
【适用话题】
“合作与成功”、“协调和发展”等。
【精彩素材2】
歌德与席勒的合作
歌德与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位伟大诗人,也是同时代旗鼓相当的两位竞争对手。在争霸诗坛的同时,他们也是一对朋友。歌德在形容他们的友谊时说:“像席勒和我这样的两个朋友,多年结合在一起,兴趣相投,朝夕晤谈,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两人如同一人,所以关于某些个别思想,很难说其中哪些是他的,哪些是我的。有许多两行诗是我们俩一起合作的,有时意思是我指出的,而诗是他写的,有时情况正好相反,有时他作头一句,我做第二句„„”
【素材点拨】
合作与竞争并不矛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正是两个人的友好竞争和团结合作使两人同时成为了最伟大的诗人。
【适用话题】
“合作与竞争”“团结”“朋友”“友谊”等。
第四篇: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考场作文资料 机遇素材
考场作文资料:机遇
【名言警句】
1.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苏轼
2.当取不取,过后莫悔。——施耐庵
3.从容不迫地谈理论是一件事,把思想付诸实行,尤其在需要当机立断的时候,又是一件事。——罗曼罗兰
4.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卡耐基
5.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善于造就机会。——培根
6.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莎士比亚
7.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了。——泰戈尔
8.有时一扇门虽然关上了,其余的门却是敞开的。——塞万提斯
9.运气通常照顾深思熟虑者。——诺贝尔
10.如果没有人欣赏,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群鹅的聒噪里歌唱,人家决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够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莎士比亚
【运用思路】
翻开人类奋斗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因为抓住了机遇而“柳暗花明”,从而摘取成功的桂冠;有的人因为与机遇擦肩而过,从而“山穷水尽”,甚至有人为错过机遇而抱憾终生。机遇对于成功者来说是多么宝贵啊!但机遇从来就垂青有准备的人。
【精彩素材1】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
吴鼎民,安徽
巢湖人,1951年出生,南航大人与社会科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江苏省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目前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2006年获得“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荣誉称号。
小学毕业时吴鼎民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一所全国有名的中学读书。可初二还没读完,文革就开始了,学校停了课,然后便是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他背着行李随着高中同学走了,这一去就是八年多。
八年中,劳动以外,他到处寻找精神食粮。附近鞭炮厂收了一大堆书籍准备卷鞭炮皮,他跑去像搜寻珍宝一样淘出一批大学文科教程,一本本地啃了下去。八年中,他不去考虑用什么办法回城,只知道看书学习。因为有一个信念支撑他。这个信念来自于一位长者对他说的话:“国家不会永远乱下去,总有一天知识会有用。”他努力着,等待机会。机会来了,1978年初,初二没读完的吴鼎民同样考上了大学。后来吴教授为了提高自身能力,一次次向新的高度攀登,分别在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学习,1988年获得广州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
【素材点拨】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也许机遇只会降临一次,也许它会无数次地光顾你。但是,你若不能及时地抓住它,它就会瞬间即逝。所以,能抓住机遇也是一种能力,它会帮助你在苦苦跋涉中来一次人生的飞跃,让你目睹成功女神的微笑。吴鼎民教授抓住了机遇,生活也给了他一个圆满的回报。
【适用话题】
“奋斗”“机遇”“机遇与人生”“信念”“立志”等。
【精彩素材2】
彭丽媛演喜儿
彭丽媛,我国著名女歌唱家。她的成功之路同样充满荆棘和不平,但她并不向困难低头,而是能准确抓住机会,把握好人生的机遇。
1985年6月份,中国歌剧舞剧院向她发出了邀请信,希望她能参加歌剧《白毛女》的重排演出、并饰演女主角喜儿。接到信后,彭丽媛的心情是又高兴,又害怕。
小的时候,彭丽媛就最爱看《白毛女》,田华演的电影、郭兰英演的歌剧她都喜欢,每看一次就要为喜儿的悲惨命运流一次泪。今天,自己也能有幸担任喜儿的主演,她怎么能不高兴呢?可是,高兴之余,她又害怕。在作曲家施光南的鼓励下,她不断刻苦练功,磨炼自己,终于在公演《白毛女》时获得空前的成功。
【素材点拨】
企盼机遇是每一个渴望成才的人的共同心理,但是,并非人人都有抓住机遇的能力。彭丽媛有这个能力,所以她才向艺术的巅峰不断地攀登。彭丽媛的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做准备工作,在机遇来临的时候我们才能抓住它,从而获得人生的成功。
【适用话题】
“机遇”“勤学”“机会”“积累与成功”等。
【精彩素材3】
麦克斯韦的机遇
麦克斯韦16岁就到爱丁堡大学攻读数学物理,后又至伦敦剑桥大学深造。他学习非常刻苦勤奋,博览群书,尽情地在知识海洋里遨游。但由于缺乏名师指点,他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此时,幸运之神降临到了他的身边。一天,著名数学家霍普金斯教授到
图书馆借一本高深的数学专著,却被告知书被一个叫麦克斯韦的学生借走了。
教授既惊讶又好奇,因为这本书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他找到了麦克斯韦,见他正认真地看书,同时也发现了他的弱点,就对麦克斯韦进行了热心的指点,并收他做自己的研究生,同时还介绍另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斯托克斯当麦克斯韦的导师。
麦克斯韦在两位导师的指点下,认真学习,学业大进,最后终于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
【素材点拨】
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一切的准备都是奋斗的产物。一个人只有在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后才有可能终其一生为之奋斗。在奋斗中积累经验,锻炼魄力,练就敏锐的眼光,才有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并以之为阶梯跃向成功的顶峰。麦克斯韦抓住了机遇,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物理学家。
【适用话题】
“机遇”“机遇与命运”“机遇与人生”“人生”等。
第五篇:福建省泉州一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泉州一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卷
命题人:吴秀峰 审题人:李陇耕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谈笑间。(《念奴娇》)此情可待成追忆。(《锦瑟》)
(2)雁过也,正伤心。(李清照《声声慢》),形影相吊。(《陈情表》)
(3)道之所存。(《师说》)封狼居胥。(《永遇乐》)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述而》)
人能弘道。(《卫灵公》)(5)欲速则不达。(《子路》)
人而无信。(《为政》)
(6)不悱不发,则不复也。(《述而》),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二、文化经典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5题。(11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鸡为黍而食之 食:给„„吃 .B.明日,子路行 明日:明天 ..C.使子路反见之 反:返回 .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君子:学问好,德行高的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至,则行矣 居则曰:“不吾知也” ..B.孰为夫子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植其杖而芸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以下语段表现儒家学派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做人臣的应尽职责。B.表明逃避现实,保持自身的洁白,这种做法是对的。
C.表明不逃避现实,保持自身的洁白,是做人臣的应尽职责。D.表明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种做法是对的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5分)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江夏、桂阳三郡还给孙权,请孙权趁曹操在汉中之际兵进合淝。诸葛亮许诺,等刘备夺下汉中后,将荆州之地全部奉还东吴。
C.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却又虚伪地推托了三次。汉献帝迫不得已,修筑“受禅台”,亲自将玉玺交给曹丕。曹丕即位后,定国号大魏。改年号为黄初,迫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曹丕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即日必须离开京城,不宣召不得人朝。
D.钟会攻打剑阁,邓艾则带领精兵偷渡阴平小路,直取成都。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并献了地图。邓艾挥师进攻绵竹,刘禅慌忙派诸葛瞻来应敌。诸葛瞻拼死力战,多次杀败魏军,终因寡不敌众,与儿子诸葛尚双双战死于绵竹。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荀彧劝阻曹操加封九锡,曹操心中不快,就让他自杀了。曹操兴兵四十万征讨孙权,要报赤壁之仇。两军相持多日,曹操无功而返。见曹操兵退,孙权又想再取荆州。他的谋士出了一个计策,给张鲁写一封信,让他进攻荆州;再给刘璋写一封信,说刘备想夺取西川。
B.孙权听说刘备已去了西川,便想派兵断刘备的后路,不想此事被他的母亲吴国太听见,吴国太怕孙权此举会伤了自己的女儿,不准孙权妄动。孙权与张昭谎称吴国太病危去召孙夫人,孙夫人带着阿斗离开荆州。刘备派赵云奋力拦截,从船上夺回阿斗。张飞带船赶来接应,救回阿斗。
C.刘备与庞统兵分两路进攻雒城,蜀将张任伏兵于山中,把庞统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刘备无心再战,令人到荆州请诸葛亮。诸葛亮把荆州托付关羽后,亲率大军分两路进川。张飞异常英勇,计取巴郡,还收了老将严颜。
D.刘备引兵再攻雒城。为张任所败,幸为张飞所救。诸葛亮定计捉住了张任。马超引羌兵来攻冀城,刺史韦康欲降,参军杨阜苦谏。韦康不听,投降后被杀。马超认为杨阜守义,复用杨阜为参军。杨阜暗中借来救兵,大破马超。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刘琦病亡,鲁肃二讨荆州,又被诸葛亮以图得西川后即奉还为由哄骗回去。刘备之妻甘夫人病逝,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想引刘备入吴招亲,要挟他交还荆州。孔明将计就计,派赵云保驾,让刘备前往南徐娶亲。刘备依计而行,首先得到了乔国老和吴国太的支持,顺利地娶了亲。
B.周瑜病亡,诸葛亮到江东吊孝,归途见了庞统。孔明留书一封,劝他投靠刘备。后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孙权,孙权见其貌不出众,不肯重用,鲁肃也写了封信,把他推荐给了刘备。刘备也不肯重用,庞统就拿出孔明和鲁肃的信,刘备方才悔悟。
C.玄德更衣出殿前,见庭下有一石块。玄德拔从者所佩之剑,仰天祝日:“若刘备能够回荆州,成王霸之业。一剑挥石为两段。如死于此地,剑剁石不开。”言讫,手起剑落,火光迸溅,砍石为两段。孙权在后面看见,暗暗祝告日:“若再取得荆州,兴旺东吴,砍石为两半!”手起剑落,巨石亦开。
D.诸葛亮在渭滨摆下战场,与司马懿交锋。两军对垒,司马懿与孔明比斗阵法。司马懿摆出“混元一气阵”,诸葛亮则以“八卦阵”破之,魏军大败。不料,负责运送粮草的都尉苟安因好喝酒耽误了时间,被诸葛亮责打,苟安心怀不满,连夜投奔魏军。司马懿让苟安回成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有篡国之意。刘禅听了大惊,让诸葛亮退兵回成都 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宝钗来探视黛玉,叫她看病,黛玉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可强。宝钗看她的药方太热,应该吃些燕窝才好,黛玉深为感动,向宝钗叙说了自己寄居,有诸多不便处。宝钗十分理解黛玉的烦难,遂从自己家里取来燕窝送给她。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而作了一首诗,名曰《秋窗风雨夕》
B.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及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椟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的哪一场战役?请简述。
(2)“宝玉挨打”之后,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言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情节作简要叙述。
(三)阅读理解(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17题。
①原来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因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②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③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
④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
⑤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15.第2段中说黛玉,“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在理解基础上作概括。(6分)..所喜:自己找到了知己。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这是佛教的妙处,每个行为都能在它的思维下找到一种实现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在它的背景下找到一个自我。山西隰县小西天寺里,有一副对联:“佛即心,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即心即佛;因即果,果即因,种甚因,结甚果,是因是果。”当我们谈佛说禅时,其实是在探寻自我,研究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种含义是说不很准的,也是“测不准原理”。我心茫茫,佛法无边,唯其不准,才有大用,才有发挥的空间,两千年不衰,天地间永驻
我们对佛千万不敢太认真,烧香拜佛,求其显灵;或打坐入定,求其忽通,那不是佛的本意。列宁说,真理不可太死板,也不能太灵活。至于掌握到一个什么样的度,还是那句话,饮水人冷暖自知,你自己慢慢去品吧。
(节选自《人民日报》)
18.作者认为传人中国后的佛教“是佛教,即非佛教,是名佛教”,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是()(2分)
A.中华文化儒、道、佛三足鼎立,巍然浩然,源远流长。
B.佛教能使每个行为都可在它的思维下找到实现的方法,每个人都可在它的背景下找到自我。
C.佛教得华夏文化之灵,浴神州风土之情
D.佛教已成为哲学、文学、艺术、政治、人生修养等等的一种混合体。1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化“横流”是普遍现象,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传到中国来,中国的儒学也可以传到欧洲去。
B.对外来文化,我们既不要一概排斥,也不要盲目膜拜,而应该开放吸收,兼容并蓄,进而改革创新。
C.较之于其他宗教,作者认为佛教不搞神秘化,但在谈及对佛的体验时,作者却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测不准”“说不准”这些模糊语言加以表述。可见只有像李叔同、金庸这样的文化精英才懂佛用佛。
D.佛教不宣传神主救世,而强调自度度人,谈佛说禅,其实是在探寻自我,研究“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因此,只要心中有佛,就有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20.为什么在作者看来,“一部佛教,更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读不完的书”?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6分)
21.请概述作者梁衡写作此文的“用意”。(6分)
五、作文(7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块蛋糕。有贪婪心的人说:我得马上吃了它,我饿坏了。有感恩之心的人说:我得马上把它送人,比我饥饿的人还很多呢。有涵养的人说:我可以先吃掉一块,然后用另一块去换一点鲜花。有商业头脑的人说:我得先做广告,然后高价卖出去。
可以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立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的含意范围之内,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8.A(郭嘉此时病重,并未随行,而是“遗计”)9.B(刘备不知此事,是赵云自己前去拦截)10.B(庞统未拿出孔明和鲁肃的信,是其在耒阳县表现出出奇的才能,张飞告知刘备,刘备方才悔悟)11.B(这幅对联是贾雨村所作)12.C(并无严刑审讯,且凤姐是亲自登门将尤二姐诓入大观园)13.A(宝玉听说晴雯做了芙蓉之神,转悲为喜而作《芙蓉女儿诔》)
(二)简述题(10分)14.(1)赤壁之战。(1分)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欲一举统一天下。危急时刻,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联合刘备军,迎击曹军。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的苦肉计,对曹军实施火攻,曹军船阵被烧,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4分)
(2)①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规劝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无意间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因而红了脸,低下头来,还堂皇地为薛蟠辩护。②黛玉泪光满面,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万句言语无法倾诉,仅抽噎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5分)
(三)阅读理解(10分)
15.所惊:宝玉赞己,亲热不避嫌。所叹:既共为知己,就该共有“金玉”,不必再有他欢。所悲:父母早逝无人做主,虽为知己,但身病难以久持。(6分)
16.宝玉让黛玉“放心”的是自己对她的爱情是专一的,是无人取代的(2分)
17.因为宝玉的话吐露了真情,表达了对黛玉的理解、体贴和倾慕之情,而这也正是黛玉所期待所要了解的。(2分)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18.A(A是对“中华文化”的陈述,不是对“佛教”的陈述)(2分)19.C(“可见”后面推论错误)(2分)
20.(1)佛教有用,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世界、人生和人的心理。(2)佛教强调自我体验、自度度人。有宽忍、无私、利他、和谐的一面。(3)佛教在处世用事中给人以莫大的启发。(4)佛教传人我国后,得华夏文化之灵,浴神州风土之情,成为一种混合体文化。(5)佛教妙在能使每个行为都能在它的思维下找到实现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在它的背景下找到自我。(共6分,答到其中任何三点即可)21.(1)充分肯定佛教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2)强调对佛的体验重在参悟,(3)把握好一个“度”。(每点2分,共6分)
五、作文(70分)22.略。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