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9《王几何》导学案
9《王几何》导学案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
1、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2、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习方法:
自学导读法 讨论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注音
须臾()笑面佛()皱()纹屏()息绰()号 高涨()嘈()杂弥()勒轮番()
2、解释 哄堂大笑: 得意洋洋:
笨手笨脚:
得意忘形: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3、梳理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26):
第一层(3----7): 第二层(8----9):
第三层(10—15):
第四层(16—23):
第五层(24—26):
第三部分(27—29):
4、文章探究
(1)本文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几何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
有哪些?
(2)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3)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篇: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第3课 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学习难点】
“星星”的象征意义。【知识链接】 1.朦胧诗简说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2.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自主学习】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合作探究】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6、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
【精读精练】
7、本诗的作者江河是80年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个诗派其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还有(二至三个)()
8、这首诗歌用()等来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
【教(学)后记】
第三篇: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华夏之祖导学案
第3课 华夏之祖
学习目标
(1)、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难点)
自主学习
一、炎黄战蚩尤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二、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2、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身上各有什么优秀品质?
2、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
3、说说尧、舜、禹的故事。
4、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
5、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合作探究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3、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二、材料题:
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根据材料回答:
(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第四篇: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课 走进父母导学案
第一课 走进父母
目 录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第一课 走进父母
第二课 理解老师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第五课 男生女生之间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 走自己的路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 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第八课 一念之差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 顺境与逆境
第十课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题
【学习目标】
1.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能对父母的生育之情,养育之恩充满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2.了解父母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并掌握与父母和谐沟通的方法。【学习重点】
学会孝敬父母;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 掌握与父母和谐沟通的方法。【学习难点】
孝敬父母体现在生活中;如何消除代沟。【学法指导】
1.课前认真预习第一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划出本课的基本概念、主要问题等,构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学案。
2.针对完成的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主要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总结。【学习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在线
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谁言寸草心。表达出子女要 父母。
2.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教给我们、和做人的道理。乌鸦的反哺之情,羊羔的跪乳之义说明:我们要 和 父母。
3.“万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也是中华民族的。
4.长大成年以后,不仅要在 上赡养父母,更要在 上关心父母。
二、“代沟”析疑
5.心理学家把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称为“ ”或“ ”。.父母子女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在、、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
7.青春期的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很愿意求助 和。但心理困惑更愿意向 倾诉。与同伴关系越来越密切可能会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
三、沟通与和谐
12.积极的 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 和,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13.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而不,自主而不,真正走向自立与成熟。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在生活中应做到哪几个方面?)
3. 代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醒要从双方身上找原因)。
4.如何消除代沟?(如何与父母沟通?)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当堂检测 一 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A.朋友之间的友爱 B.父母对子女的爱
C.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D.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
2.亲子间矛盾或者隔阂的出现,会使子女在成长的道路上增添许多麻烦,也会使父母忧心忡忡,从而影响家庭的团结与和睦,因此我们应()A.尊重父母,父母说什么就做什么 B.有主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C.正视亲子矛盾,实现亲子和谐 D.不能听父母的,他们想的说的已经过时了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A.不能与父母有不同的意见 B.要给父母足够的理解 C.要孝敬父母
D.爱父母就是指从物质上满足他们 4.有人说:“世上有种结,叫心结,难以解开;世上有扇门,叫心扉,难以敞开;世上有条沟,叫代沟,难以逾越。”形成代沟的原因是()A.生活背景不同,年龄特征有差异 B.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太严
C.父母不理解子女的需要 D.完全是由社会造成的
5.为了小芳的全面发展,妈妈为她制订了完美的学习计划:每天放学回家,写作业、练习书法等。周末上奥数班、舞蹈班、英语提高班、钢琴学习班等。原本学习优异的小芳在巨大的压力下,成绩不断下降。为此小芳把自己关在家里,整天闷闷不乐()A.小芳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小芳应及时与妈妈沟通 B.小芳妈妈的出发点是不好的,这是摧残孩子的一种表现
C.小芳的做法是对的,对父母不合理的要求就应敢于拒绝,不能心太软 D.小芳的做法是不对的,她应完全听父母的,否则就是不孝敬父母 6.古人说“万善孝为先”,说明的道理是()①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孝敬父母就是一切由父母说了算 ④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常言道:“长辈过的桥比小辈走的路多,长辈吃的盐比小辈吃的饭多。”这说明()①长辈的生活阅历长 ②长辈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
③长辈看问题更深刻更透彻 ④长辈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地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8.对如何与父母沟通,消除矛盾和代沟,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父母商量是沟通的过程 ②略施小计,战胜父母是良方
③尊重、理解父母是沟通的关键 ④换位思考、求同存异是沟通的结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有人这样比喻亲子之间的冲突:“孩子是火种,父母常常是火药,火药是怎么堆起来的?是用爱堆起来的。你对她要不断地付出,付出一分,她这儿的火药就多一点,有一天你让他不高兴了,她这一点,爆炸了。”这启示我们在以“逆反”言行回应父母时,要看到()A.受伤害的必然是父母 B.父母对我们的爱 C.冲突是子女引起的 D.父母要负主要责任 10.“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体现了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和关爱。但是父母不是圣人,有时他们的教育会出现误区。对此,我们应该()①我行我素,各行其是 ②设身处地体谅父母的处境和感受 ③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 ④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
A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简答题
11.很多中学生都抱怨跟父母无法沟通,关系不和谐,怎样才能解决与父母的矛盾,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12.判断分析题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学习反思 】
第五篇:王几何导学案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上完《秦王扫六合》一课,细细反思,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完成了教学目标。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为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我打破了教材编写的顺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秦完成统一和巩固、维护统一两大内容,在处理第二项内容时,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来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样做,不仅线索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创新问题设计上有突破,能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
本课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点拨、同时辅以材料展示。我还注重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如:我指导学生到黑板上设计秦的疆域示意图,以帮助学生压缩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这节课也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讲述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会的,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互相补充,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不会的,教师进行激励、引导,然后共同解决。
这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不敢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它细微之处,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释疑过程中,有些小问题的设置稍显牵强;过渡语,有个别之处,不够自然;习题设计过于单调死板,以后应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出现困难时,教者引导的语言有些罗嗦,没有做到简明扼要;对学困生的关注明显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学生方面:在讨论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时,他们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非常透彻、全面。尤其是说说他们原先印象中的秦始皇时,学生的反应特别积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比较关注历史的,我们有理由对历史教学充满信心。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教学心得。授完《秦王扫六合》一课,细细反思,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三维目标组织教学,出色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我打破了教材编写的顺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秦完成统一和巩固、维护统一两大内容,在处理第二项内容时,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来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不仅线索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创新问题设计上有突破,能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
3、本节课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还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师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在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点拨、同时辅以课件展示。我还注重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如:我指导学生到黑板上设计秦的疆域示意图,以帮助学生压缩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这节课也体现了教师的角色的转变,由原来的讲述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不过这一节课也有一些缺点。教师还是不敢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今后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相对应着,就要求课件不能仅仅停留在演示这一层面上,要增强互动性。其它细微之处,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释疑过程中,有些小问题的设置稍显牵强;过渡语,有个别之处,不够自然;习题设计过于单调死板,以后应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出现困难时,教者引导的语言有些罗嗦,没有做到简明扼要;对学困生的关注明显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初一学生学习历史已将满2个月,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学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此,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重视落实检查;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历史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
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80分以上的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订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加见识。
4、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可以布置可供选作的自主命题。此题较为灵活,应多让学生见之,熟悉题型增强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课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95%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以上前一阶段历史教学反思,我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让实践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