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0:3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合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做些。

1、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的融合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概念、规律,复杂的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2、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融合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一次函数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一次函数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应用的广泛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兴趣和信心。

3、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融合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三、信息技术与融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是: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学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培养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在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之后进行的一节新课。由于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所以本节课是本章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节课。学习了一次函数,使学生对于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为今后讨论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会画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

2、结合图像,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

3、灵活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的图像画法和性质。

四、教学难点

观察图像,正确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五、教具准备

六、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引出课题(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

(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什么是一次函数?二者有什么联系?

正比例函数y=kx的性质

A.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B.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借助多媒体画函数y=x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引出本节课。——《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活动1(1)提出作图任务:,请大家用描点法作出y=-2x的图象,单号组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2x+3;双号组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2x-3.(2)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的作图步骤完成后,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形状都是并且倾斜程度,函数y=-2x的图象经过原点,函数y=-2x+3(或y=-2x-3)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即它可以看做由y=-2x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比较两组函数解析式,你能解释为什么吗?(答:比较两个函数解析式,对于同一个x值,一次函数y=-2x+3的函数值都比正比例函数y=-2x的函数值大3,所以相当于向上平移3个单位)。

(3)引导学生猜想: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活动(2):1.学生练习画函数y=2x-1与y=-0.5x+1的图像,并且观察图像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猜想一次函数的性质。利用课件观察验证,一次函数y=kx+b(k≠0)中k对函数图象的影响,y随x变化如何变化?

2.引导学生表达结论: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活动(3)提出研究任务:一次函数y=kx+b(k≠0)经过哪几个象限,与 k、b的正负的关系?

用多媒体展示出y=2x+1,y=2x-1,y=-2x+1,y=-2x-1的图像,让学生观察,思考图像所过的几个象限。

A.K>0,b>0时,图像过一、二、三象限。

B.K>0,b<0时,图像过一、三、四象限。

C.K<0,b>0时,图像过一、二、四象限。

D.K<0,b<0时,图像过二、三、四象限。

反馈练习(多媒体展示)

(1)直线y=kx+b的图像过二、三、四象限,则()

A.K>0,b<0B.K>0,b<0C.K<0,b>0D.K<0,b<0

(2)函数y=1-5x的图像经过(0,)与点(,0),y随x的增大而()小结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呢?(多媒体展示)

让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P117.T2.T

3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像是过(-b/k,o),(0,b)这两点的一条直线。

当k>0b>0时,图像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图像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时,图像过一、二、四象限。

当k<0b<0时,图像过二、三、四象限。

2、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2018年暑期校本培训材料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已进入教育领域,正在成为越来越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乐学氛围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均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因而,利用信息技术媒体的有利条件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轻松而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小镇的早晨》一文,文字优美、格调清新,通过生动优美的句子,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江南水乡美丽的晨景图。我在教学前,以录像的形式向学生出示江南水乡的画面,配以课文录音,柔美的画面与课文朗读的同步效果,把学生带入了“迷人的旅行”中,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山青青》导入环节,我利用课件显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春景图,同时配乐,多媒体的使用完全把学生带到了景色宜人的地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有利于增加学生获取知识量,并能长时间保持记忆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板书重要内容时,要占用大量时间。如《五花山》第四自然段描写秋天的美景,是学生重点赏析的段落,利用课件或展台可以直接展示讲解这段,省时省力。此外,多媒体利用图、文、声、动并茂的特点,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多媒体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例如,学生在学习《我是什么》,了解到水的变化过程,作用和危害,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生在学习《小树谣》,一致得出:要爱护身边的树木花草,那么它们都有什么习性呢?怎么爱护,怎么照顾它们呢?这些学生都可以自主查找学习。

五、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六、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可以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七、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大获取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

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

第三篇: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合肥市淝河小学 谢静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融合了图片、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方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使知识的传递更加多元化。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信息技术和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使信息技术、信息工具及资源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通过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可以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安排各个环节和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利用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过分依赖学习者的经验或感性世界,即纯粹的经验堆积,而不是通过认识活动对经验进行加工,那么学习将会出现危机。因此必须重视人的思维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教学认为,创新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在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的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回家独立作业,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圣诞节、教师节、春节等,学生通过家用电脑发送卡片,这些卡片中,有的可以充满着幽默风趣的话,有的还可以制造出简单的动画,这些知识我们平时都没教,但学生通过自学或家长的指导都制造出来了。这样,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也得到了巩固。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培养学生个别化、协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认识,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与互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使资源共享,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完善、提炼和概括知识,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数学,学会在合作学习与交流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拿他人的经验为已用。

五、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学习素材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下)》,2013年第10期

[2] 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__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中心学校 石恒山

摘要: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是教育的一场革命,改变未来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大胆创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改革,旨在转换老师的教学方式,转换学生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数学 信息技术 深度融合

几年来,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胆尝试,进行了数学课堂信息技术革命,旨在建构高效课堂,快捷实现课堂学生自主化,学习任务以自学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觖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就初三平面几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课堂教学,遑论体会。

一、借信息技术,翻转数学课堂环节高效。我在实施五环高效课堂的课改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呈现环节快捷,质疑出示快捷,演示推导快捷。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媒体课件质疑:“什么叫相似三角形?根据定义可知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同学们略加思考;很快就回答上来。紧接着,我又说:“除了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之外,相似三角形还有什么性质?这是我们这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我在电子白板出示课题,利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运动图像,相似图例,结合声音,图像变化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并打开课前已经制作好的的自学思考题(PPT展示):①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②上述性质都是如何推导证明的?每一步推导证明都是根据哪些定理、定义和公式?③例题是如何求解的?解题的关键是什么?采用这种以旧引新设疑求知的方法,调动了学生们看书学习阅读教材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直观性。

二、借信息技术,凸显数学生活零距离。数学即生活,拓展视野,直面生活,感受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和学生在网上搜集生活中数学学习资料,实行网上备课,利用教师交流的平台,推进微课研究和翻转课堂,层层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丰富教育资源。由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而这些感性材料来源于生活观察和实验,需要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具体生活的信息和情景,在课堂上演示有声有色的感性材料,通过“先示实物,后教文字”的方法,把教学内容化虚为实,化繁为简,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轻轻松松掌握教学内容。

如:在研究“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之后,马上质疑,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中线,角平分线,三分之一线……)的比是否等于相似比?如何证明的”?引导同学们积极动脑分析思考,动口答辩,课堂异常活跃。

三、借信息技术,助学数学方式多元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多媒体中的形声资源是控制注意的工具。多媒体集声音,图形和文本为一体,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事物,通过自身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据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纯视觉和纯听觉的注意比率是不同的,视觉占81.7%,听觉占54.6%,视觉比率明显高于听觉,所以,设计出物体运动,镜头变换和特技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艺术效果作用学生的感觉器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对象上,从而产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性质之后,师生共同合作重点探究教材中两个问题,教师指导学生①审题画图:例题一是求已知三角形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问题,何谓三角形的内接正方形?(教者展示教具,画出图形)②观察分析:启发同学观察已知图形,分清已知线段和未知线段的位置和关系,根据图形,可设想此题可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解。③求解答案:根据已知图形的替点,可设正主形的边长为x,确定已知线段和x可以表示哪些线段,再观察这些线段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很容易发现: 要证明三角形相似,列出方程式利用代数法就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来,例题二,是求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利用综合法(由因导果)可求解。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演示、设疑、点拨、讲述等方式,启导学生口答、板演练习。

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多种学习路径,调动学生的手、口、眼、耳、脑全部感觉器官参与学习,通过一系列的人机交互操作,使多种感官协作活动,在大脑中形成多个感觉中枢的联系,增强记忆效果。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借信息技术,反馈数学学习成效简单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学习成效如何,主要借助课堂检测反馈来实现,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是最上乘的首选。出示练习便宜,学生借助白板演示讲解、纠错、修改方便,拓展思考高效实用。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关键的是转变了教学思想,转换课堂方式,颠覆了过去上课“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变“教”为“学”,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注入式为启发 式,变单向交往为多向交往,解放了课堂,培养了学生自学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

联系电话:*** 邮编734000 邮箱497184355@qq.com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武汉市蔡甸区第二小学 余秀萍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新生介入的信息技术,以其独特优势进入课堂,冲击着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充分、有效地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3年,蔡甸二小成为武汉市教育云首批试点学校,作为学校语文骨干教师,我积极参与,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广、效率高等特点,产生了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充分发挥优势,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的内因。如执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傻二哥》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感受到傻二哥傻灵傻灵的形象,了解一个穷而有志却心地善良的人物特点。由于人物生活环境和背景离现在孩子的生活经验很远,让学生明白人物的特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视频这一电教媒体,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三十年代天津人的生活环境和背景,并辅以京味十足的传统音乐配上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到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环境和特点,有了这种人物生活特定环境的真实呈现,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2、运用多媒体,巧妙突破关键字,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力的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众所周知,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师通常会牢牢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对于这些关键字词的体悟,方法甚多,但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情境再现,也是突破关键字的好方法。例如鄂教版四年级下册《我站在铁索桥上》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几个词背后的含义,在鼓励学生充分想像之后,我播放了《飞夺泸定桥》中精彩的视频,画面上红军战士穿着破草鞋,在湿漉漉上的铁索桥上艰难爬行,对面一片火海中庄严地举起一面破损残缺的红旗,那一刻孩子们眼眶红了,接下来学生自己谈感受,他们就能抓住这些关键词,结合画面,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从而顺理成章地感悟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罪、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

3、利用音频视频工具,激发学生乐于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温暖》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父母、老师的感恩之心,我选取了一段视频,配上《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音乐,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很多学生当场就流泪了,于是我赶紧趁热打铁,将视频画面关上,再配上一段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与其说学生们陶醉在音乐中,不如说学生沉醉于自己的创作中,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老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4、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例如我在执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浮冰上》一课中,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尼玛克向诺尼走去,结果会是怎样?我让学生充分假设,学生看着屏幕上吐着血红舌头的尼玛克,纷纷站起来,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它毕竟是畜牲,它一定会冲上去吃了软弱无力的诺尼。”听到学生这么一说,屏幕上立刻出现了狗冲向主人,一口咬住主人的脖子,露出狰狞了面目,“哇!不要!”善良的孩子们大叫起来,显然这个结果孩子们很难接受,“我觉得这样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只狗的本性不是这样,不然前面文章不会写它温柔地舔着主人的伤口。”“我觉得狗虽然非常饥饿,但是它如果想吃早就吃了,说明这只狗真性善良„„”经过这样激烈的讨论,孩子们自发地体悟到狗尼玛克的善良、忠诚,思维在讨论中擦出了独特的个性的火花。

二、依托云平台软件,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目前,围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借助网络,搜集资源,或提前预习,或置疑探究,或作业训练,第二种就是课堂上呈现的缤纷多彩的课件。这两种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去年自从教育云走进课堂之后,我发现了一款值得推荐的软件,即教育云平台下的优课软件,这套软件的掌握和运用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非常实际的促进作用。

1.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文本的关注度

教育云平台下的优课软件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地将学生手 中的纸质课本还原成电子白板上的电子课本。教师和学生都能在一只电子笔的帮助下,适机在电子课本上涂划、圈描。对于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还能放大缩小、涂色、遮屏、聚光等不同方式的强调,再配上软件自带的各种工具和功能,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课本上,不必低头看书,而是抬起头自主地阅读,欣赏,实践,思考,感悟。老师也能在学生的目光中反馈到学习状态,避免学生课堂学习方向的偏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2、丰富了师生合作互动的方式

教育云的优课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大,能同时兼容幻灯片、音视频文件、图像文件等,因此课堂上可用来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师生合作,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架设一条纽带,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流更加畅通,更好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地完美结合。例如我在执教《傻二哥》一课中,在读到傻二哥卖药糖那一部分时,电子白板上出现了电子课本,我将这一段放大到适当尺寸,要求学生圈画出人物动作的词语,学生们都争着抢着上台,我随机将手中的电子笔交给了一位动手能力较差的孩子,他一边听配乐的范读,一边准确地在电子书上圈出了相关词语。这种互动参与的形式是其它多媒体无法做到的,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愉悦主动的状态,兴意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3、立化教材,优化课堂。

教育云平台下的优课软件也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资源库,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配备有各种文、形、声、图资源,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更多的元素,帮助教师更深刻地解读文本,获取更多信息,立化教材,使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针对一篇课文、一个教学内容、一个环节项目的活动,而是更为全面、系统的知识、能力的整合。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表达课《绕绕复绕绕》时,针对绕口令这一独特的表达形式,将优课资源库打开,与之相关的内容丰富而全面,既避免了教师网络海量搜索,同时减轻负担,能及时有效地将这些知识融入课堂。比如绕口令的起源、特点、形式、创编要领等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丰富了课堂的含量,使一堂简简单单的语文表达课变得有质有量。

总之,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同时更需要教师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了解学生的特质,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作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更有语文味的高效课堂。

下载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的深度融合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不断改革不断变化。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刘相明 摘要:以信息、通信为核心的技术(ICT)兴起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认知。在其影响力逐渐深远的今天,作为我国基础教育......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5篇模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系马庄小学 余文英 随着教改以及高效课堂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征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之我见 摘 要: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经验1:其他学科整合信息技......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总结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阶段总结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课程”作为20世纪末的新生事物,以不可抵挡之势来到了我们身边,我校的工作内容也顺应时代的发展,悄然发生着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二级培训 思南县田秋小学:李勇凤 10月10日至10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2017贵州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为期5天的......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015年济南市电化教育参评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平阴县龙山小学 郭英华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