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1:2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第一篇: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摘 要: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为学生能力的欠缺和能力发展的不均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又完整的实施方案,其组成要素是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过程。[1]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探究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深刻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根据系统优化理论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途径和有效措施。

一、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还不太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尽管近年来各高校普遍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能力培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注重培养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进行分析的能力,而对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采取稳定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则不够重视。

(二)企业家精神培养缺位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它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调查显示:在美国,每16 个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欧洲,每26 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日本,每36 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而在我们中国,每200 人中还找不到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2]这个调查结果为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敲响了警钟。当前毕业生就业都倾向于到现有的大公司去任职,而不愿到小企业去工作,更不知道自己如何兴办企业。这与他们在校期间学校没有为他们作好充分准备不无关系。

(三)忽视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是永恒的。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所以有人认为如今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年代”。“管理无定式”,究其原因就在于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关键的能力之一。反观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给学生关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如何运作、如何管理的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如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而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

(四)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关注不足

当前,两个互相联系并正在加速的趋势是:经济向服务型发展和企业向信息密集型发展,这种趋势对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财务、会计、营销、管理)都要应用信息技术,都要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大量的信息。今后的商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于信息技术。显然,在工商管理教育中,仅仅开设一两门信息管理与技术课程是不够的。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针对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各高校纷纷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创新意识培养,是指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2)创新思维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用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3)创新技能培养,是指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4)创新情感培养,是指创新的情感动力,包括独特的创新目标,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3]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培养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与主体意识。自由包含了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和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自由。[4]自由探索的热情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竞争能激活人的活力,是开拓创新的动力。竞争离不开协作。现代工业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融通、技术集成”,这种特征告诉人们,发展需要超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竞争取胜的必要手段。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已迫在眉捷。

(三)培养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结构

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论-文-网 LunWenNet-Com)

三、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管理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铸造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是刻不容缓的命题。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转变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才素质的特质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种教学方法,结果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其实,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实践证明,某些独特的品质往往是其创新素质的表征。因此,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就首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大学应该更多强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一种终身学习的兴趣,一种探索问题的意识。

(二)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

在课程体系上,从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来总体优化设计,进行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加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建设时,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新型课程的设置,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破现有课程的界限,注重系列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构建“能力主导型”管理系列课程的新体系,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比如《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商务沟通》等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精选教学内容,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在传授经典内容的同时,必须渗透现代管理的观点和方法,为现代管理适当地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倡体验式教学等现代管理教学方法

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和“鼓励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与运用知识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学生越来越注重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及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享受获取信息的乐趣并培养专业情感,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这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去亲身经历,从中形成认知和领悟,并成为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综合创新。

(四)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

教育能否为新世纪培养出理想的创新型人才,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型的教师来培养。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创造性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和喜欢学生求异、创新,等等。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组织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五)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弱于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出现极强的求同现象。要想打破这种“趋同现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一是要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二是要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学习评价上,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作品评价、学生体验与反思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多元化评价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统一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弹性,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参考文献

[1] 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18.[2] 张建华.生存——20 个卓越的企业领袖20 家有影响力的企业25 年生存发展历程[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3] 岑丽阳,黄河,魏格坤,等.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高教论坛,2007(4):52~54.[4] 向秀英.地方商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思路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4):125~126.[论+文+网 LunWenNet+Com]

第二篇:高校创新型PHP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PHP软件已经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机械建筑、金融证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PHP传统教学模式集中于理论教学,与高职院校教学目的不相符,因此需要创新PHP软件教学培养模式,与PHP软件研发企业共建实验室,开展项目教学、虚拟教学、融合教学、分层教学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PHP软件教学成效。

1高职院校PHP软件人才培养重要意义

PHP是一种通用的开源程序设计语言,PHP语法吸收了Java程序、C程序和Perl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有利于用户使用,可以扩大其在分布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范围,更加适用于Web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与CGI程序语言和Perl程序语言相比,PHP程序开发的软件可以更快地解析动态网页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相比,使用PHP做出的动态页面能够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执行,执行效率比完全生成HTML标记的CGI快很多,另外,PHP还可以执行编译后的代码,优化代码运行。因此,高职院校开设PHP软件开发语言课程,可以满足社会实际应用以及软件设计师的需求,更好地为软件研发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职院校PHP软件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PHP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软硬件教学环境的制约,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充分的经费建设完善的实验室,只能由教师按照PHP程序设计语言的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因此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也不能够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辅导时也更加吃力。

PHP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迫切希望接触到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以便能够将自己设计的软件作品及时展现出来,査看自己掌握PHP程序设计语言的熟练程度。但是,传统的理论、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无法突出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特色,不能够实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软件项目中,不能够从根本上实时掌握和获取PHP应用前沿技术和知识,导致学生不能够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较快的特点,掌握的知识比较落后,各个知识点也比较分散,不能够融会贯通,不能够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3高职院校PHP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传统PHP软件人才培养方法脱离实际应用需求,以填鸭式进行教学,无法满足现代软件研发需求,为了改善高职院校PHP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PHP软件研发人才教学实践,提出项目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融合教学、虚拟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方法,并且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和调整,完善PHP软件研发人才教学模式。

(1)项目教学方法。PHP软件研发人才教学和培养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操作技能,扎实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来源于实际的PHP软件研发项目,应用背景与现实一致,并且学生可以参考相关软件作品完成内容,提高PHP软件项目设计能力,提高软件可靠性、实用性。

(2)理论实践一体化PHP教学。PHP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满足PHP软件设计需求,不能够让学生通过上机编程实践掌握PHP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精髓。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在机房里讲解PHP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知识,讲练结合,学生边学边练,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教授现场理解吃透,能够学会PHP程序设计操作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及时进行操作,加深对PHP程序语言的感性认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将其反馈给教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针对性、时效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可以巩固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便于培养拔尖的技能型人才。

(3)融合教学方法。目前,中国计算机协会举行多种软件程序大赛,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更加前沿的程序设计技术。PHP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包括社会职业能力考试、程序设计大赛,成立软件设计协会等,进一步营造学习PHP语言的氛围,通过各种知识竞赛了解PHP设计语言的实际需求,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PHP程序设计语言后续学习动力。

(4)分层教学方法。PHP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基础训练层、技能提升层、创新设计层,不同的层次教学内容和侧重点不同,逐级训练学生的PHP程序设计语言操作能力,满足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需求。

(5)虚拟化创新教学。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发虚拟的教学环境,同时引入云计算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云端账号登陆云服务平台,让学生在虚拟化的环境中进行PHP程序设计,并且辅以教学导航解释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

(6)互动式学习。教师、学生和PHP软件研发企业人员组成实践团队,构成互动式学习小组,定期跟随企业人员进行互动学习,掌握现代软件研发企业操作要求,及时满足实践需求。

4结束语

综上,随着PHP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实践的改革和探索,PHP软件研发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满足现代软件研发设计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求。

第三篇: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的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64575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摘要]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为学生能力的欠缺和能力发展的不均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又完整的实施方案,其组成要素是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探究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深刻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根据系统优化理论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途径和有效措施。

一、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还不太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尽管近年来各高校普遍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能力培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注重培养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进行分析的能力,而对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采取稳定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则不够重视。

(二)企业家精神培养缺位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它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调查显示:在美国,每16个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欧洲,每2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日本,每3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而在我们中国,每200人中还找不到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这个调查结果为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敲响了警钟。当前毕业生就业都倾向于到现有的大公司去任职,而不愿到小企业去工作,更不知道自己如何兴办企业。这与他们在校期间学校没有为他们作好充分准备不无关系。

(三)忽视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是永恒的。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所以有人认为如今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年代”。“管理无定式”,究其原因就在于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关键的能力之一。反观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给学生关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如何运作、如何管理的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如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而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

(四)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关注不足

当前,两个互相联系并正在加速的趋势是:经济向服务型发展和企业向信息密集型发展,这种趋势对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财务、会计、营销、管理)都要应用信息技术,都要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大量的信息。今后的商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于信息技术。显然,在工商管理教育中,仅仅开设一两门信息管理与技术课程是不够的。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针对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各高校纷纷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创新意识培养,是指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2)创新思维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用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3)创新技能培养,是指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4)创新情感培养,是指创新的情感动力,包括独特的创新目标,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培养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与主体意识。自由包含了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和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自由。[4]自由探索的热情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竞争能激活人的活力,是开拓创新的动力。竞争离不开协作。现代工业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融通、技术集成”,这种特征告诉人们,发展需要超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竞争取胜的必要手段。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已迫在眉捷。

(三)培养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结构

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

三、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管理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铸造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是刻不容缓的命题。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转变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才素质的特质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种教学方法,结果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其实,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实践证明,某些独特的品质往往是其创新素质的表征。因此,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就首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大学应该更多强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一种终身学习的兴趣,一种探索问题的意识。

(二)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

在课程体系上,从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来总体优化设计,进行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加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建设时,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新型课程的设置,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破现有课程的界限,注重系列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构建“能力主导型”管理系列课程的新体系,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比如《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商务沟通》等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精选教学内容,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在传授经典内容的同时,必须渗透现代管理的观点和方法,为现代管理适当地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倡体验式教学等现代管理教学方法

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和“鼓励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与运用知识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学生越来越注重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及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享受获取信息的乐趣并培养专业情感,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这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去亲身经历,从中形成认知和领悟,并成为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综合创新。

(四)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

教育能否为新世纪培养出理想的创新型人才,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型的教师来培养。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创造性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和喜欢学生求异、创新,等等。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组织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五)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弱于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出现极强的求同现象。要想打破这种“趋同现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一是要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二是要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学习评价上,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作品评价、学生体验与反思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多元化评价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统一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弹性,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参考文献

[1]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18.[2]张建华。生存——20个卓越的企业领袖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25年生存发展历程[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3]岑丽阳,黄河,魏格坤,等。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高教论坛,2007(4):52~54.[4]向秀英。地方商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思路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4):125~126.下面是赠送的范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

2013党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我对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使我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肯定地说,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自己对相关内容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一些方面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现就学习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干净净履行职责

党风廉政建设关乎民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采取了强力措施,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中央连续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法规,充分显示了坚持不懈反腐倡廉的强大决心。对于廉洁自律问题,要把握好两条:一要干事,二要干净,也就是既勤又廉。不勤政无以立业,就没地位;不廉政无以立身,就栽跟头。要把这两条统一起来对待,经得起考验,树立好形象。

1、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我虽然只是公安局一名普通民警,也应该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工作,不要因一念之差给家庭、给亲人带来无以挽回的痛苦。

2、从严自律,管住自己。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常在河边走,难得不湿鞋”,就是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3、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地对待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常被泼点冷水,常听点逆耳之言,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党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使党内监督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路子。我们广大民警都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二、坚持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干好工作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就要坚决贯彻求真务实的要求,推进各项改革建设事业更快发展,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我们要使求真务实成为行动的准则,贯穿和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

1、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说到底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从大的方面讲,是科学判断新形势,准确把握规律,探求办法措施。具体到我们普通民警来说,就是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公安事业发展放在首位,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同时,又要看到我们良好的工作基础、各方面的优势条件,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推动公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年比一年快、一年比一年好。求真就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学会用心,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发现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和提炼经验性的做法,用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难题、工作中的症结。总的来说就是既要有加快发展的高度热情,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2、要有务实的作风。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既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创业为政的基本准则。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也能取得组织的信任,得到群众的赞誉。

3、要有实干的行动。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作风;认真,是共产党人的品格。我们要继续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科学的决策再加上实干的行动,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

4、要有实际的效果。

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准,主要是看实绩。只要是领导布置的任务、安排的工作,都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最伤群众的感情,最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治本的力度,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以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用群众的满意程度鞭策自己,模范地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我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实践证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全局,作为一名普通民警,我们应自觉自愿拥护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维护党的形象,各负其责,支持和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到廉洁自律,自觉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模范。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牢牢把握发展经济这个中心,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与基层党组织从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自觉抵制腐败,做到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严于律已的表率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我们每一个人要从自己的工作性质、业务特点出发,彻底转变“反腐败是额外负担”“我们小民警不存在也不需要反腐倡廉”的错误想法,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反腐倡廉职责,确保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平衡发展。我作为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做一名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好民警。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模范,以自己有限的力量把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全面讲话,此次讲话可以说拉开了我们党党风廉政建设新的篇章。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20XX年XX月XX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从这些讲话来看,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党之所以不断地兴旺发达,领导中国人民和政府一步一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实现小康,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始终坚定不移,特别是把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始终放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反腐倡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党风廉政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反腐倡廉就是要促进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廉政,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谋幸福;就是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查处腐败分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诸多利益和政治文化权益。只有抓好这项工作,才能永葆我党的先进性和国家政权的人民性。

然而,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在我国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组织管党不得力,一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不强。二是当前经济类案件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如2006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大案18241件,其中贪污、受贿百万元以上的案件就有623起。三是利用干部人事权,司法权和行政审批权违纪违法案件突出。四是窝案串案明显增多。五是领导干部与配偶子女串通进行腐败活动相当突出。六是作案手段隐藏性加强。七是一些领域中制度和体制还不完善。

从以上种种现象来看,当前反腐倡廉的斗争还非常艰巨,其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这场斗争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也直接关系到我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决心与勇气。因此,为了真正打好我们党的党风廉政建设这一生死战役,必须正确分析和判断反腐倡廉的形势,认真审视反腐倡廉的形势。所以,当前必须要做到的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正确处理好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系;充分发挥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作用,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整体合力。

二、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一定要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那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作法,那种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的作法,以及那种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和那种只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喜欢搞花架子的做法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的目标格格不入的。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自学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扎实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知道,实现社会和谐,一个主要前提是政通人和,有好的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我们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风对政风民风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他们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就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如果领导干部在坚持党的优良作风方面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给群众做出好样子,群众就会密切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反之,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不好,就会使人民群众与党离心离德,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削弱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利因素。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 线方针政策上,而且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上。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高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评判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依赖、能否执好政的重要依据。一个政党的领导班子作风好,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其执政基础就稳固;一个政党的领导干部作风不好,就必然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信任,其执政基础就会逐渐瓦解。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党才能更好地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永葆先进性。

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反腐倡廉必须始终为促进发展服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和干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坚决查处违纪案件。要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使反腐倡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审视、判断和分析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在促进权力阳光运行上要有新突破,在加强监督上有新举措,在查办案件上有新动作。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实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找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对策和办法,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果。

第四篇: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 :本文对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及可行性方案,以为这一新兴学科的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培养模式 媒体 技术 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是顺应数字信息社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应用型学科,它借助于数字科技的发展成果和全面支持表现出独有的特征。根据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特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应该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重点,制定课程建设的规划思路,通过修订教学计划,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形成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案。

一、创新型数媒艺术A才的素质要求分析

数字媒体是一个新兴的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产业。它涉及到许多相关的传播媒体,数字影视、特效;多媒体网页设计、电脑游戏与电脑动画;卡通漫画、数字插图与数字艺术设计;数字音频、虚拟仿真等等也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字媒体艺术源于文化、艺术和技术的交叉、融合,在这一科学技术与艺术创意高度结合的学科,知识的更换速度对媒体创作人员和教学人员的考验是严酷的,创作者随时可能因技术的更新而落后。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它向我们提出了媒体艺术创作和发展教育的新使命。因为面临的将是全新的学科,无法照搬与沿袭传统的艺术样式。数字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留给创作者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受到技术标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何表述数字时代全新的艺术语汇,很多是未知的空间。数字媒体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除了要求从业者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之外,更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个人创意。这就需要数字媒体人才具有“多才多艺”的才能。它对原先媒体的承传性造成该专业对美学素养的需求,它作为高科技的时代产物从各个方面与艺术的结合更加密切。

技术教育应与文化、艺术融合。正如厉无畏先生在其著作《创意产业导论》所说:“在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上突破前人模式的独创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创意人才必备的首要素质”。创新型数媒艺术人才要求数字制作相关人员既要具有人文艺术修养。又要能够运用最新的数字制作技术手段。因此,真正具有人文艺术修养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数字制作技术的数字制作、创新、创意人才能够成为符合这个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数字变革时代的媒体艺术创作涉及到的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它要求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全新的认知与判断方式,既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较高的技术素质,也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更需要掌握综合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创新的才能。也就是说能将自身的创新素质合理地与其专业领域相结合。

在这一领域里,专业的技术操作需要协调与沟通,团队精神非常重要。现在重要的创新活动已经很少靠个人单打独斗,在国内外很多高校都非常关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更多的是跨学科“集群”式的创新,没有团队精神,协同攻关,集思广益,就很难产生很大的创新成果。个人只有融人到集体之中,才会有个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创造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人才。个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人是有思维、感情、个性和丰富思想的。传统的大学教学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使学生形成千篇一律的思维方式,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的全过程,一切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以学生为归宿点,一切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怀疑批判,探索创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思维,把学生的头脑作为开发的对象,而不是作为灌输的对象来进行教育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向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方式挑战。只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素质才能逐步形成。另外,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需要的不是单一的教学,而是创新的复合型教育。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拥有艺术创意和审美能力,又能掌握新媒体技术的高级复合人才。

二、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理念分析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模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可见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理念是人才培养的灵魂。

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理念首先它应该体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要塑造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独立自主人格三者的统一,其本质和根本目的是实现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需要的有创造力专业人才人的全面发展。高校素质教育理念

高等院校更应该强调素质教育,很多高校教育在方法上重灌输而轻启发、重复制而轻创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所谓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理念的革命,而且是教育内容、方法和思路的变革。

高等教育学校是正规的学历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它与社会机构的各种相关专业培训相比。人才培养的周期要长很多,整体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3个月培养一个数字媒体制作精英,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些办学机构面对毫无专业基础的学员,在极短时间内恶补各类专业软件技巧,很难达到高端人才培养的真正效果,其对口就业率往往不到10%。”另外“社会人员太复杂,层次参差不一,大学生素质就高一些”。

所以。一定要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把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本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素质教育向着更加高度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开放性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时空的开放性,注重激活学生的心灵,开发人的心智,发展人的个性。21世纪并不意味着掌握了知识和信息就一定具有了竞争力,还必须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因此,要转变单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中心的继承型教育观念,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求实创新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社会实践表明,独立人格的养成,正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方面。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把“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个性化教育理念

个性是创造的基础,个性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个别差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或教育的过程,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教育模式,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更多地强调统一,个性发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在教育机制上缺乏合理完善的个性培养运作模式,影响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创新精神的培养、以至于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的实践方向探索招生中生源素质结构的思考

招生的生源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改变中国高校招生管理体制和教育模式,将目标锁定在具有创新和潜力的人身上。改变不适时宜的传统分数录取制,按人才培养的专业学科发展目标要求吸收人才,培养人才。将考试分数与人的整体素质相结合,对学生的脑力和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潜在的智力发展进行综合评判,招进人才。以创新为先导,发展多元化办学模式,把我们的教育理论转化为能动的实践。

在高等教育界要推动学科交叉,打破技术科学与艺术科学之间存在的种种壁垒,联合培养相关人才。目前,我国数字媒体教育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潜质人才的短缺。这是由基础教育开始的文理分又、艺术学习与文化科目学习分叉造成的。这种分叉导致学习艺术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不开阔普遍存在着文化知识短腿的毛病这一问题需通过加强通才教育来解决;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化,这是由高等教育中技术科学与艺术科学问学科壁垒森严等造成的。在这种学科分立的情况下艺术类的学生只会学习如何更好地使表现形式好看,而忽略这种形式表现所需要的技术是否可行成本是否过高,是否会带来安全性问题;技术类的学生则追求技术的先进,而不管这种技术是否能与艺术很好地结合,会不会因技术手段的限制而带来美学意义上的不足。所以,确定招收的生源结构是数字媒体创新型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一环。以实践为核心的专业课程项目组合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以应用性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以真实课题来强化教学过程之实践性内涵。可以采取项目化课堂作业方式推进教学,强调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同时,积级倡导“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学生要研究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开放性的项目或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与专业实践相关的学习任务来提高他们的能力。

策略之一:拓展课堂教学内容项目化的作业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但同时体现其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而布作业不必拘泥于教材。打破教材的单元安排及学科的界线。同时,拓展的程度要控制好,要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

策略之二:化繁、杂项目成多个子项目,大型项目难以完成,需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我们可以把大的项目分成好几个关联的子项目在课外完成,然后到课内展示、讨论。注重专业能力提升的“创作型”课程体系

注重能力”是创新型数媒艺术人才培养的重点。在培养目标上,必须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一些数媒艺术专业主干课程结束后。(如3D、AE、PREMIERE等)设定一些综合制作类与联合作业类课程。完成特定主题的影视作品。主题包括MV作品、影视广告和艺术短片等,要求每个学生分组完成影片制作中的各门类的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和发展愿景在创作小组内选择更具体的专业方向,这样一方面满足高年级团队创作成员专业侧重点需要,另一方面提高自身创作综合素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逐渐形成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特点,这或许是他的专业某个方向的切人点。作品完成后在课堂上演示,教师进行点评。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从剧本到拍摄和剪辑的所有制作过程。打造与行业接轨的教学环境

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实行多区域实习,与基地签订协议。配备工作能力较强的指导教师通过产业基地内企业群安排实习生,分配实习任务,布置实习内容,为满足专业教学实习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实践教学质量。鼓励参赛为主的创作团队

激发学生的原创能力,以大量的影视类作品比赛为鼓励学生创作的机制,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和制片能力,将大学四年中学习的理论课程运用到有时间压力的创作进程中,也增加与社会的接触面,提高了个人交际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法在理论上要反映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要注重创新潜质的挖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创造能力。培养方式要具有开放性,培养过程要尽可能具有行业参与性,培养环节要具有实践性。要实现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教育。了解世界先进科研成果,向国际视野拓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实践性。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淡化专业界限,实行专业交叉与整合。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所形成的观念、教学方法对培养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将是一种以全面开发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需要的数媒人才整体素质的有益的探索。

第五篇:“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摘要: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不同。通过“三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结合人文素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以及产学研项目实践,达到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的互动转化,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关键词:

三创 视觉传达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123-04

2012年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视觉传达设计从艺术设计专业中单列出来,作为独立专业进行招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了自己更为明确和直接的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必须结合市场需求的标准,应重视学生创意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对视觉形态的审美能力和市场预测能力等,培养出市场能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着我们教育环节中的核心竞争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成败的关键,我们认为应用型院校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境,有其固有特色功能并与传统大学共同塑造国家可用人才,所以应用型设计教育的专业性加强其整合力度,重视人文艺术修养的训练,职业实践能力等培养,能够满足和适应国家社会发展、能够进行创业、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并在社会上有立身之地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1.2 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型人才的不足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也逐年上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扩招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变化还跟不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市场需求,学校注重根据教学大纲传授为主的知识能力框架,学生在学校所学理论根本无法完全应用于市场设计上,而企业市场需要能够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因此,如何将学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和市场之间无缝接轨,促进我们探索“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路径之一。

1.3 学生缺乏创造力与敏锐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创新的再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受到了束缚。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思想上注重设计的创新,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过于懈怠,难以对一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与观察,因而无法有效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创新最终沦为空想。另外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不善于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钻研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创造力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发现并解决问题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与独特的创造力,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只会填写答案的学生,在标准答案下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急需改革的一环。因此,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以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2.“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创”是“创意、创新、创业”的简称。创意:老师、学生具备创新的思想,进行教与学;创新:老师用创新实践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用创造性的实践行为自主学习;创业:老师教授学生以实际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与管理,培养具备设计制作、管理、创业的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众多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对创业定义的理解不一,提出的创业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创业,主要代表是哈佛大学斯蒂文森(Stevenson)的定义,强调对机会的追求;从广义上讲创业,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注重个人的能力。与此相对应,本专业将创业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侧重即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创意、创新与创业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创业能力离不开创意创新能力,而创意创新能力又会体现在创业能力上。从创意过程中学习、好奇、灵敏。创意不会有一定的标准答案,从课堂视觉传达专业知识外学习创意的敏感度,培养对问题的探索,从已知的知识中,学习找到新观点。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互动过程中学习、热情、勇敢。从分组团队过程中,体验在团队创作过程中的投入指数,你是否能以兴奋的心情去接收任务,用乐观与热情的态度去感染他人。当困难来临时,会协助甚至鼓励他人,以积极与不服输的斗志,对未来与挑战永远兴致盎然。从实际项目过程中学习与合作。以期末大作业的创作过程为例,通过研讨交流和分工合作,增进学生们的观摩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知道忠实于自己工作所代表的价值,懂得团队合作的价值;在推销自己理念时也善于倾听与学习;不但扮演好在团队的角色;同时全力照顾团队中其他的伙伴。本专业推进“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视觉审美观和创造性潜力的发展。

3.“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宁波大红鹰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平面设计、新媒体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在广告装饰、文化传媒、网络等中小企业从事新媒体广告、平面设计、交互界面设计、展示设计、品牌策划与执行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就业目标的优势互补,重视学生的知识变成智慧的过程和方法,基本涵盖学生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尤其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拓展课,以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重视拓宽学科基础,突出“三创”能力,强化实践教学和项目训练,增加专业认知、实践实训、素质拓展等学分,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个性化培养空间。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特长,选修专业拓展课程,强化专业目标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计划,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

为保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创意、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优化及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与整合,课程体系和课程群的设置既要考虑到专业内在的综合性,又要考虑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2 优化应用型课程体系

3.2.1 人文素养课程的优化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国际上已有近百年发展史,而在国内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目前,较多专业理论知识是引入西方国家的,国内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当下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将实践技能放在首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对片面,忽视传统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社会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如何做到视觉传达设计人文素养课程设计的本土化。

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绘画等与视觉传达设计是紧密相连的,将其融入统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精华,赋予视觉传达设计精神内涵,而并非是只懂设计技法的操作工匠。本专业在学科基础课程多采用翻转式和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创意、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开发与培养。在公共基础课和拓展课程中融人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美学教育,开设专业史论必修课程等(见表一)。以史为鉴,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元素、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能够较好地进行本土化视觉传承,更系统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为专业设计课程的创意、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人文素养课程的融入与优化,被赋予了“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形态新的时代面貌。

3.2.2 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

专业课程构建了‘‘人文素养+专业核心+实践项目”教学模块结构,来体现“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转化。核心应用型课程特色乃是培养专业一技之长,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为重要指标,这些课程强调视觉传达设计各种媒介应用与表现进行专门的教学实践,强调以品牌设计与开发、交互界面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围绕核心能力及岗位需求,进行整合和优化为交互界面课程群和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群(见表二),明确了核心能力在相关课程中的体现,结合实际案例与应用技术项目的连贯与延伸,对现有核心课程内容作进一步的调整与拓展,逐渐减少课程课内总学时,加大课外调查、学习、设计与制作辅导。除了专业核心课程之外,寻找校外实习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广泛吸收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经验,从新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对原有单一核心课程进行了优化,形成现在专业课程组之间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交叉、有机结合,开发大视觉核心应用型课程群。

3.2.3 实践课程的优化

以多层面和多角度的实习实训凸显“三创”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本专业实践课时比例占总学时的56.7%。其中课内实践包括专业课程实践环节、集中实践课程实训、综合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外第二课堂的实验室、工作室、产学研合作项目实践(见表三)。对学生完全开放实验室、工作室,学生课外自主实践项目操作;运行管理由本专业应用型教师主持负责,如手工创意实验室、交互界面实验室、印刷工艺实验室等;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选拔优秀学生,分层次、分时间段的进驻学习,在工作室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另外,加强产学研合作,发展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关社会服务项目,吸收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学生参与到项目实践中来,以社会服务为载体提高学生设计技能和水平;并且作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选择确保广告设计公司、品牌策划与营销公司、交互设计公司的平衡与相互补充,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大视觉设计范围实践与实习实训需求,培养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

根据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加强和优化应用型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形成科研成果向教学活动积极渗透与转化的良性机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方面,不断推进国内国际间的校际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需要接触世界的设计前沿、设计潮流。鼓励和支持高年级学生参与国际专业竞赛项目、学分互认学习、教师互派访问学习以及学术论坛交流,并且尝试开展创业计划,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社会,了解市场,理解视觉传达内涵,培养具有国际前沿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4.“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教学理念的推行,首先是优化教学师资团队。对现有团队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分析,通过柔性引进、外聘、企业兼职等方法进一步合理化师资队伍;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的国内外培训、进修和业务交流活动;督导青年教师制定并实施教学和教学改革研究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有序推进“三创”教学理念。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激励政策,组织团队成员高质量有序地完成教学改革任务,坚持高职称的教师为学生授课;积极聘请行业内的设计师兼课教授,并担任实训项目和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等。以逐步推进,层层递进的方式,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三创”应用课程教学体系。最后,应用型课程与应用型教师团队建设。本专业开展以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为重要支撑作用的课程组,可以申报为应用型课程,结合应用型教师团队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主动性参与度高,突出创意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教学保障与评价体系等,同时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5.结语

纵观以上全文,通过“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专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创意、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基础实践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三层次进阶培养,在不断深入探索和实施中,结合学校专业建设激励机制,该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中反映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三创”人才模式对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强大推动作用。

下载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惠州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选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为选题的大体范围,申请者可以在本选题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申报选题。重点资助项目主要在......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 一、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教育部16号文件)和“广......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件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为了加快专业建设步代,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学术......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 一、人才培养方案特色; (一)基于专业能力模块设置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工;针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的能力体系,以电子......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1班季守群20082989 摘要: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科教兴国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针对我国现阶段大学教育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摘要: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力量,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

    凤凰商业服务中心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集团公司层面,都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尤其在我们公司,关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交流在......

    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对策论文

    摘要: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拔尖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仍然存在着导师制形同虚设,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不强及实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