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年11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创新型人才匮乏制约中国国际竞争力。其中谈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中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具有自主品牌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0%来自外资企业。可见,我国正处于一个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科技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的支柱,而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发展的保证,也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筹码。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执行副所长、研究员张玉臣认为:人才培养,至少有5个环节非常重要。第一是个人天赋,第二是家庭教育,第三是学校教育,第四是社会使用,第五是社会文化。除天赋外,其他四个方面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使得孩子从小不爱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往往批判多过鼓励。其次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基于功利,忽视兴趣,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重考试而忽略实践和启发式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在人才的应用上,我们现在缺乏人尽其用的应用机制,其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而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主要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对人才培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充分表明了大家认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而为官者也多不唯实,学术行政化是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无法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学术标签化,学术功利化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背景。
“想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这是钱学森曾对创造性人才的定义。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要求包括:可贵的创新品质,坚韧的创新意志,超前的创新思维,敏锐的创新观察,丰富的创新思维,科学的创新实践。要做到这些,结合现今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原因分析,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个人意识、学校教育模式、社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淡化功用心态,强调人文环境建设,使得“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构筑有利于创造的知识结构,在基础教育阶段,抛弃为考试而教的积弊,由关注不同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转向关注这些科目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阶段,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汇通,构筑起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企业应当规范奖惩制度,鼓励创新,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去改进与完善。
2010
第二篇: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张洪家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一、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富于独创性,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同时在人格方面又很健全的人。这种人才,通常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时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还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所以,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人格、智能、和身心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第一,对一些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第三,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即较强的创新能力,第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保持畅通的合作,第五,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担艰苦的工作。
二、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曾不止一次地指出,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格外有意义。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可以说正是基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我们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但是不难看出,现如今我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一段距离,比如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0%,而创新型国家都高于70%,因此,继续深化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可拖延的明智的选择。
可以说现在“中国制造”已经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那仅仅是在一些科技含量很低的制造业等方面。我看过一个例子,说温州的造鞋厂卖出700万双鞋子所得的利润才刚好相当于发达国家销售一架波音747所得的利润。在一些高科技的领域,如计算机的CPU,汽车的发动机等,全世界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来自发达国家,甚至一些领域,我们根本触及不到,所有的技术百分之百都要靠进口。前些天的南海争端中,一名战略分析师在电视上语重心长地说,为什么别的国家疯狂地开采我们的石油,而我们只能坐视不理,任凭油气一点一点地被开采了去,原因是我们国家在深海开采石油方面尚缺乏相应的技术,即使探明了石油储量,由于技术原因也无法开采,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加快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是极其紧迫和重要的了。
三、制约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据2006年的一组数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约为3200万人,研发人员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研究和发展经费也居世界第六,可是我们的创新综合指数则排名第28位,属中等偏下水平。如今几年我们国家的科研经费更是逐年递增,可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因此看到与此相应的科研及其成果水平的相应提升。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一)、教育层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据统计,全国研发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在大学,在高校,而且,我们应该清楚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研发人员都是大学教育的产物。因为所有的研发人员都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科学知识,而这些只能从大学教育中获得。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有可能不利于我们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清楚地看到很多毕业大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前些年时常提起的清华大学学生毕业后卖猪肉的事例,这是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大学教育还存在着某些问题,需要我们一点点完善。
近几年来,一提起教育,高考制度常常成为了质疑的对象,诚然如今的高考制度已与时代的发展出现了种种不协调,适时适度地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考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它符合东方传统思维的选拔人才的模式,因此,在高考制度未取消之前,一切的抗争都是枉然。不如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做点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事。人大附中的王岷珠就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她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绝不只是在大学里面,基础教育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这是因为,创新型人才的智能开发,人格以及创新意识等,基本上都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形成,因此应该把小学、中学、大学各学习阶段,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地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国一直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了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而非“发现知识”的学习模式,在学校里,以老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高考结束,甚至在大学教育的初期也可以看到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子。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习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最恰当的、最有用的材料,而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授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与之相对立的是“发现学习”,是指学习是通过发现而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适时恰当的指导和建议,学生通过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实验发现,发现学习更能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美国20世纪下半叶选择了以“发现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实践证明美国的这场改革是失败的,因为它使美国和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差距拉大了,但是美国近半个世纪的这场改革运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传统,出现了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使得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长盛不衰。而我国延续的是以“接受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高考制度又对这种教育模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使是现在,在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这种制度的缺陷的情况下,还是出现了像“小升初”这样的现象,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他们美好的假期生活被一个个奥赛培训班所充斥,情形实是不应该。
应该说大学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自由得多,也开放得多,学生身上的枷锁没有了,但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由于中学教育中所形成的学习思维的方式和大学教育的格格不入,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教育,整日沉迷网络、电子小说和恋爱中不能自拔,既浪费了时间,也毁了青春。
自1999年以来的大学扩招政策,诚然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使得国民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扩招使得教育质量普遍下滑,基础设施配备不足。记得前几年山东大学就因为扩招而导致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的排名一度下降不少,有的大学因为扩招连宿
舍都不够用,临时安排的宿舍卫生质量状况很差,有的学院的实验室仪器严重短缺。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也导致了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由于学生增加的比率远远大于教师增加的比率,使得纵使在大学里,小班教学也成了一种奢侈,如果一个老师带很多个学生,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大学扩招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师整体素质下降,这一点也不言而喻。
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大多集中在研究型大学里。我们的研究型大学总数不少于美国,有很多还雄心勃勃地争当世界一流大学,这本意本是好的。可问题是当我们不少大学的校园建设的豪华程度已经超出世界一流的时候,我们的研究团队水平、研究课题和成果的水平,甚至还不如美国的二流、三流大学。问题就是这样严峻!如果这几年我们的大学有拿出一半的建设校园的资金用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想,我们的大学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这一点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每次开学回来,学校里的某个角落常常又多了一栋新楼或者几个小建筑物,如果我们去一下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就会发现,学校每年都是那个样子,几百年却长盛不衰,因为它们每年都有众多的研究成果问世,这才是学校最本质的东西。上个月我们温家宝总理去探望三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老科学家叶笃正、师昌绪和王忠诚,和他们共同探讨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其中叶老语重心长地对总理说,应该把南开老校长张伯苓的教育思想和西南联大的教育思想好好总结一下。是啊,我们曾经的西南联大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努力发展,学术自由,成为与哈佛、剑桥、耶鲁齐名的“东风四翘”,靠的绝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学术研究。我不禁联想到,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的很中肯的一句话,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二)、社会层面
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力度不够可能是影响这一进程的主要因素。目前,在我国,对于整个社会所应赋予的责任而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还尚未完善。只有一些高科技领域,如IT业,电子制造,化工厂等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比较大,而对大多数的轻工业而言,比如一些服务业,制造业等,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有很多企业因为需要支付一些较高学历的博士生较高的薪金,而将这些高材生置之门外,留下一阵唏嘘。另外,像一些农村的工厂和乡镇企业等中小企业,也因为本小利薄拒绝接受创新型人才,甚至一些企业负责人因为学历资浅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些都是套在整个社会身上的枷锁,需要社会一点点去解开。因此,社会的导向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中央7套农科频道做得就比较好,上面经常报道一些农村乡镇企业靠引进技术人才迅速致富的案例,养殖业首当其冲。
四、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现如今,像“创新型人才”“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社会”等这样的词语不断见诸报端,这预示着我们正渐渐地意识到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需要一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要想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也需要创新型人才。可以这么说,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为此,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献计献策。
(一)、国家
首先,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弘扬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有能力的人进行创业。美国由于拉拢了全世界的人才,使得美国国力大增,而我们要想富强,就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二,要完善培养体系,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任人贤能,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本人认为,在2009年底实施的针对海归的“千人计划”就非常好,我国很多高材生培养到高等教育阶段,就被国外挖走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回来,所以让海归人才尽快地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三,要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有效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水平。像新农村建设,国家应该尽可能地支持城镇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它们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才,我相信,在未来的中国,中小企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引擎。
(二)、高校
就基础教育而言,在知识方面,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通识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比如在发明创造课上,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社会科学课上,可以拓宽学生对社会各个层面的了解,在心理健康课上,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等。在能力方面,要鼓励学生多思考,提问题,因为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问题意识是必备的;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点可以加强实验教学,还有要培养学生的领导和合作能力,这一方面可以通过组建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来引导。在人格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人格,形成若干个和谐班集体,组成一个和谐校园。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的诞生之地,而创新型人才又是国家腾飞的后备力量,因此大学教育模式必须要改革,以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关于人才培养,有四大要素,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培养模式,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和优秀的培养者。心理学家关于有潜质的培养对象的选择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编制的各种量表正应用于公司企业的员工选拔工作中。针对大学教育,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谈:
第一,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价值主张和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理想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我们要体现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比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有以下几条:(1)具有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2)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5)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6)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7)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8)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第二,合理运用科学的培养模式。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之所以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佳,关键就是在于人才培养的模式不够
科学。在不同环境下的学生可能在创新性上有很大差别。在这里我们可以将美国一些大学的培养模式拿来借鉴一下:在教学制度上,一个是建立暑期学制,哈佛大学就为一些求知欲很强、有自己发展特殊要求的学生提供了一些科学研究训练、素质拓展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等,另一个是实行本科生参与研究的体制,像加州理工学院提倡学生和教师在学术上密切交往,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另外像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也把本科生参与研究工作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模式上,其一是特别重视小型讨论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批判性、创造性习惯和精神的养成,其二是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验和课外实践。
第三,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选拔优秀的培养者和选拔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同样重要,因为如果大学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答,就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性也大大降低。我们国家的扩招政策直接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教师质量水平整体下降。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学科带头人能力欠缺,教风和学风不良,教育理念落后等是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紧抓,狠抓。
(三)、企业
对企业来说,要拥有创新型人才,第一要积极引进,无数的实践已经证明,企业要想有所突破,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创新,但是常常面临的情况是创新型人才太少,供不应求,所以适当地引进一些人才是明智的选择。第二要积极培养,因为引进人才不仅成本高,而且数量相对有限,要建立一个科研团队,就必须自己培养人才。东软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它创建了多所学校以支持企业发展,使得企业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谈美国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7(5).[2]宋彩凤.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3]海燕.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东北大学硕士论文.[4]胡燕,李祖超.中美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比较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0(6):679—682.2011年9月21日
第三篇: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1班
季守群
20082989 摘要: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科教兴国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针对我国现阶段大学教育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尤其针对研究型大学,从招生,硬件设施,课程设臵,师资力量,学生自主性,考试方式等6各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方法来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词: 创新
知识结构
思维方式
自主性
引言:在现代的信息是会里,知识的更新,开拓是极其迅速的,人的社会职业也在不断的变化。人所扮演的角色也出现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它所要求的人才,必须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的人才在今天的校园里,然而,我们现行下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存在很多不足。大多数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固化,不能创新甚至是不敢创新。这就与社会的要求严重的不相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做出相应的改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与社会接轨的大学教育。近年来我国针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案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虽然这些措施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然而效果却不慎明显,始终不能满足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从6各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求对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正文:传统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一些问题,尤其是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固化,不能创新甚至是不敢创新。这已经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协调。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从我国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对大学生的质量进行控制。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能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展现其价值。1 招生
招生是大学教育的源头,新生质量的好歹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因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良好的招生政策才能将学生的特长鉴别出来,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以利于人才的培养。
在现行条件高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可是面临高校扩张的严重性,也不可避免的使得招生方案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学生的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针对这一现象,我想我们的高校应当严把招生这一环节,要严格的与学校的发展相协调,而不能盲目的扩招。同时我们的高校也可以采取以高考为主,多种招生方式相结合的策略。比如可跟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一些合理的自主招生方案。硬件设施 环境,不管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文明环境都不可避免的影响着我们。不可否认良好的环境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有这很大的推动作用。大学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其硬件设施的好坏将对人才的培养产生重大的影响。再则大学是与社会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脊梁。要使他们很好的与社会相适应,为他们提供社会必须的硬件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们更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舒适的物质环境。为此,大学应当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娱乐及网络设施等。3 课程设臵
由于中学教育的一些弊端,比如过早的文理分科,应试教育等。使得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一些是只见树木不见森里的理科生,一些是只见森淋不见数目的文科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不能全面系统的考虑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在课程设臵上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在前两年的基础教育中注意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为理工科学生提供一些必修的人文学科课程,为文史哲类等提供必修的一些数学,物理学等课程。当然要给学生留够必须的课余时间,以使得他们能够学会如何自主安排时间,更好的抽空认识自己等。同时也可仿效一些学校推行的三学期制,即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生活感悟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在后两年的专业课设臵上,要注意知识的更新,而不是多少年更古不变的教材,同时也可适当的加深的深度。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能更好的在实际实践中发挥出来。4 师资力量
所谓名师出高徒,可见老师的重要性。对于大学,这里的教师教授的是祖国的饿栋梁之才,他们的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和祖国的未来。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当然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下面针对从事教学这一环节的老师提出一些要求。首先,学校应当严格控制教师的质量,在教师的聘请方面,要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严格要求。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考方式比如:发散,收敛,反向,系统等。最后,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度的调研项目等,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5 考试方式
考试作为考察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运用的状况的一种方式,有着很好的效果。然而,不当的考试策略使得我们的一些学生成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往往思想僵化,不能举一反三,更别提实际运用。这就要求我们适当的改变一下考试制度,不能一味的凭借一张试卷来定成绩,而应当引导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比如毛概课的课改方案可提供一个案例。或则为学生提供相关学科的经典案例,有学生组织团队去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6 自主性 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外界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环境,我们不去运用也是枉然。知识不是灌输进来的,是我们主动接受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首先,我们应当全面的自我剖析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针对于自己的不足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严格的执行下去以求去全面的提高自己。其次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追求,“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发展策略。最后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自己,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书本同时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总结:大学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关系重大。大学教育应当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当把握好大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只有使得每一个环节达到相对最优才能使得整体有值得飞跃,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第四篇: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摘要: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力量,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趋势。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时代,要求人们不断地培育和开发出高创造力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后备的高级人才,他们肩负着时代的重托,其知识和能力能否跟上时代迅猛发展的步伐,能否以优良的素质来应对当前全新的挑战,已成为我国高校新时期教育工作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力量,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一个需要。
一、创新型人才的内涵根据创新的含义,“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创造性体现在人才身上,表现为人的一种特质和与众不同之处。创新人才就是指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创造性应用方面,做出比较大贡献的人才,当然也包括在管理、文化创新等方面做出比较大贡献的人才。
对于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品格,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科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创新型人才应该六个方面具备的素质和品格。第一,要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技事业,德才兼备。第二,要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三,要有严谨的科学思维的能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进行研究。第四,具有扎实的专业的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准确地把握科技发展的创新方向。第五,强烈的团结协作的精神。第六,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志向高远,不谓艰难,勇攀高峰。这六点要求明确了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和方向,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现今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到2020年要使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今后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报告在论述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期刊/jyqk/时指出:“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意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党的十七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强调,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时代新课题。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虽然高等院校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效果和成绩已开始初步显现。尤其是一批名牌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已走在高等院校的前列,充分发挥了其示范带头作用,但是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观念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创新教育体系还没有完整形成,创新型教师团队也没有完全形成,充足的资金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使培养教育仍未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综观高等学校近年的发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认识还不到位,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进展得较为缓慢,真正在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较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整体体制创新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创新,招生考试制度创新和教学科研体制的创新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展,但是传统观念和一些旧有的模式还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以致高等教育仍然部分延袭已有的的招生模式,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推动也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没有对创新的教育体制给予足够的保证和推动。
2.高等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进展较为迟缓当前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改革创新的力度不足,不能深刻反映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科学研究方法和求实创新精神方面均没有形成体系,成为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方面也同样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制约,以教师、教室、教材和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还仍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占统治的地位,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能较好地结合。3.高校教师队伍创新能力薄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主体因素,自始至终贯穿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之中。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开展教学。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虽然在不断地增强,但新进的高学历者大多缺乏教育经验,使得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4.高校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实施创新教育、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系统的工程,创新教育必须坚持“探索实践第一”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更新旧有的教学及实验设备、师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及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的升级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去实施完成。当前,政府对高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划拨严重不足,大多数高校自身这的投入也远远不够已成为制约高校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瓶颈。
四、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建议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必须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速度,因此,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转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观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大学教育体制、教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是进一步转换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教育理念,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精心育人”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对落后于时代要求的体制与机制问题进行革新,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化发展融入到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去。树立适应时代创新精神的创新教育理念,在高校的整个教育领域进行弃旧立新的创造性革命,对于一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同时,把重塑大学的创新型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当前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实现的头等的重要事情来做,一旦观念转变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自然就会被放到高校办学的重要位置。
2.加快高校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转变了教育观念后,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推动切实可行的教育体制的创新。要加快高校的体制创新,去健全和完善原有的体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组织保证。完善高校的体制创新,首先是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软硬实力;其次是办学体制的创新,在办学格局上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上,在多种办学层面的融合等问题上加大创新的力度;第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高校应组织一定的人力和物力逐步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书本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创造性的能力,培养出许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此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创新工程,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比如现有的招生考试制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制度、各类考核奖惩制度;对在校大学生的各项管理规定等,都应该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快创新,改革和完善,为人才的培养创造科学的良好的氛围。
3.采取措施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要着力建设“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积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高校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知识和科研水平。为了带动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一些高校在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不断提高其教学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参加过企业新发表论文产品研发和科研院所研究经历的比例,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人才,适当适量地改变现有教师队伍的成分;二是有计划地安排或引导现有的高校教师深入到企业、科研院所去进行产品研发和科研实践活动,可采取阶段性实践,甚至挂职的方式去参与。另外,欢迎或鼓励以兼职的形式使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人员到高校从事教学和实践活动。
除了建立健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机制,还要制定高校教师创新素质的基本标准,制定围绕创新教学环节,把科研和实践引入到教学的考核措施,考核措施都必须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师的创新素质得到逐步的提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出一批知识渊博、人格魅力突出、能让
学生终身铭记的学术大师和教学名师。
第五篇: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
凤凰商业服务中心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集团公司层面,都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尤其在我们公司,关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交流在历届项目管理研讨会中都重点讨论,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有的已经制度化,有的在实践成功后大力推广,有的也得到公司领导一致认可。具体到项目管理部层面,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公司培养与项目培养相结合,并在很多优秀项目部管理实践中产生很多好的值得推广管理经验,下面,我仅代表凤凰商业服务中心项目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浅谈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确保一定的经费投入
项目部对公司分派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工作十分重视并确保一定的费用投入,不管是从工作还是生活角度,对于基本的需求配备都十分到位,同时,对于用于生产研究工作所需的各种设备投入到位,如BIM培训所需的软硬件设施、部分仪器设备购买,进行绿色施工技术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示范研究等设备设施投入等。
二、将公司创新激励机制宣传到位
项目部通过组织对新老员工学习武汉建工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如最近项目管理手册)等,让他们在工作中熟悉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同时,争做武建人,传播武建文化,维护武建信誉,把各项制度融入于实际工作中,各部门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公司《专项奖励办法》后,都表示创新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起来。2015年下半年,项目技术创新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取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拟总结施工工法两个,在绿色施工技术和新技术应用方面成绩也很显著)。
三、有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带头人
项目创新氛围浓厚,项目部定期进行创新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还同兄弟项目部进行互访,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等。项目部形成了以项目经理桂高斌同志为创新带头人创新团队,其中以项目经理桂高斌同志为第一完成人的《预制混凝土薄板胎膜制作及安装施工技术》从实用新型专利到完成国家级工法的申报并逐步实现产业化,是一个非常典型非常成功的产学研创新案例,在项目部乃至公司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在2015年下半年,以桂高斌为第一完成人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和一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四、创新人才的识别及创新团队的建设
项目部对项目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进行人才识别与有针对性的培养及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项目部有以项目经理桂高斌同志为代表的创新管理和商务经理贺梅芳为代表的造价管理以及以魏义佳同志为代表的宣传管理等方面典型人物,同时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个个团队,对项目不同岗位管理人员的特长进行识别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使他们迅速成长成才,最终为公司驻外项目输送了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因此,凤凰商业服务中心项目各项管理工作都较为出色,较好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与方法
在凤凰项目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方面,有以下几点经验可供借鉴: 1.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
凤凰商业服务中心项目制定集体学习制度,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由项目领导组织,委派有一定学术专长的人进行一次专业课题讲座和专业技术交流等。如已经进行的有专利创作培训学习、BIM技术交流、鲁班奖工程创优资料及视频学习、QC创作学习等。同时项目还成立了一下团队及小组,BIM团队、绿色施工小组、新技术推广应用小组、QC小组、创新兴趣小组等。在集体学习之余,就是个人制定一些学习计划,项目定期检查指导。2.一对一培养及指导交流
对于公司新员工,根据师徒协议要求,项目部安排师傅与徒弟一对一指导,定期交流培养的心得。在这方面,我作为项目部2015年新员工王展展的师傅,我第一次带徒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我把我在公司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结合项目管理工作,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对他进行传授和指导,在很多方面,他的表现超过我同期水平。他的BIM技术及计算机操作技术、有限元分析软件应用及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能力都已经远远超过我,所以我觉得压力很大。但是我不断给他加压,他的成长速度非常快。
六、岗位的轮动
按照现在创新人才的标准,应该既有技术创新人才,同时也有管理创新人才,还有技术创新兼管理创新复合型人才,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是公司所欣赏和重视的,而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必须要进行岗位轮动才能培养出来。以项目交流出去的邓鑫、石磊为例,都是在技术与管理两个层面轮岗后培养起来的复合型人才。
以上是我代表凤凰商业服务中心项目进行的一些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交流,做得好的仅供参考,不好的请批评指正。
武汉建工凤凰商业服务中心项目
夏文才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