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纪实
今年以来,岳池县把全民创业促进就业作为富民强县、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培育创业主体,营造创业环境,培育和激发全民创业意识,吸引了一个个外出务工农民、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进行创业,掀起了全民创业促进就业的热潮。
截至目前,该县城镇新增就业798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42人,就业困
难人员再就业801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创业吸纳就业
“创业之初,我曾遭遇挫折,感谢政府的大力扶持,让我树立起积极的创业态度、正确的创业取向和诚实守信的创业理念,增强了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34岁的曾家方,曾是一名武警战士,2008年底转业回到地方,他拿出军人敢闯敢干的精神,在2009年下半年创办了“华信阳光”家具卖场。由于不熟悉家具行业的运作规律,家具卖场的资金链紧张,曾家方孤注一掷,卖掉了房子和车子。他的情况通过社区干部反映到县就业局,工作人员立即帮助他申请小额贷款,获得了一笔周转资金。此后,曾家方又通过上对口专业培训班,学到了实用的企业管理知识。经过几年的悉心经营,如今的华信阳光家具卖场已成长为拥有1500平方米、三层楼的大卖场,每月纳税2000多元,固定员工6人,曾家方的事业走上了正轨。
该县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宣传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营造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创业带动促就业”的氛围。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免费保管两年人事档案,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让专业技术人员以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入股经营和收益分配,扶持他们创办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园等。同时制定了不同层次人群的培训方案,安排了培训专业设置和班次,对有自主创业愿望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进行创业理念培训,对现有非公有制企业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个体工商业主进行创业质量提升培训,对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城镇其他人员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对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经营知识培训。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从参加培训、开业指导到提供贷款扶持、落实税费减免、后续服务等环节上实现全方位一条龙服务,为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各类创业者给予职业发展的资金扶持,让帮助创业者实现了梦想。
同时,该县通过深入开展2013年就业援助暨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共有13000余名返乡农民工、“4050”人员、残疾人、失业人员等进行了求职登记,成功推荐就业1015人。
“现在每月工资能拿到3000元左右,做得好有奖金,逢年过节老板还会发红包,收入并不比在外面打工差。”返乡务工人员吴晓丽告诉记者,她以前曾在上海打工,因为没文凭和技术特长,月收入并不高,除去房租、水电费、生活费、通讯交通费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她通过县人社局组织的招聘会,谋到了这份满意的工作。
职业培训助推创业成功
43岁的李友菊是原白庙镇铁木社的职工。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破产了,李友菊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她也曾随南下打工大潮到广东等地打工,后来为了照顾家庭,又回岳池摆过摊、卖过烟酒,也曾到餐馆洗过碗,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家里的生活。2003年,夫妻俩在白庙镇开了一家小饭馆,由于缺少经验,场镇人口少,经营十分困难,夫妻俩只得关门,再次给别人打工。
2010年,积累了一些创业经验后,夫妻俩又在九龙镇体育路开了一家饭馆。“房租高,人工贵,每月除去各项费用后,利润很少。”李友菊回忆道。2012年,当听说县就业局在组织免费技能培训时,李友菊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李友菊根据培训学到的知识,对餐馆的定位、采购、菜品、人员管理等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改变,通过外树形象、内抓管理,餐馆目前经营面积已达300多平方米,营业收入每月可达12万多元,每月为国家纳税近2000元。“以前做事懵懵懂懂的,通过培训,该怎么做事一下就明白了。”李友菊说道,“感谢国家的政策好,没有这样的免费培训,我的餐馆就不可能做得这么好。”
在这里上班的郑春华以前在家带孩子,靠丈夫一个人工作。“日子总过得紧巴巴的。”赵春华说。为了改善家庭状况,赵春华经人介绍来到这家餐馆上班。“现在一个月能有近1400元的工资,被评为优秀员工还会有奖金。”赵春华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了解,餐馆现有员工13人,基本工资都在1300元以上,且每年都会定时增加工资。
今年以来,该县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创业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创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发放《创业项目推荐手册》,聘请创业顾问,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创业者成功创业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创业培训人员422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5%,合格率达100%,创业成功率达50%以上。
第二篇: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全民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全民创业
无极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西距省会石家庄52公里,全县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无极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是战国初期廉颇戍兵屯田的处所,也是汉武帝刘秀中兴汉业的基地,是两汉时期北方望族甄氏家族的发祥地,与无极历史有关的成语“闻鸡起舞”、“枕戈待旦”、“先吾着鞭”、“多难兴邦”等至今广为传颂。无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密集。近年来,无极县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突破口,先后打造了七汲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张段固镇皮革化工、郭庄镇食用菌栽培、北苏镇马桥装饰板材等特色经济园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近就地转移率达80%以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着力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失业保险工作、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援助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无极县就业服务局连续多年获得“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7100人次,就业技能培训3504人,城镇新增就业21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9%,控制在全市要求的4.0%以内,连续几年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一、夯实基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坚持以《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和《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为依据,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一
站式”就业服务机制,积极主动为求职者谋出路,想办法。一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加大打击非法中介力度,依法对4家职业中介机构进行规范,并严把招工简章审批关,未经就业局审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招工信息。二是在抓好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所、村劳务信息员,及时向各信息站传递信息2600余条,使劳务信息进村入户,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举办劳务洽谈会,积极帮助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四是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社区服务、治安员、消防员、环卫工等80多个公益性岗位,尽最大努力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五是扎实做好失业保险工作,失业保险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以《失业保险条例》、《河北省失业保险管理办法》为依据,不断加强和完善失业保险工作,逐步将其纳入良性循环轨道。加大工作力度,挖掘扩面潜力,认真核实缴费基数,确保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做好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率100%。搞好失业人员跟踪服务,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二、部门联动,大力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创业带动就业的浓厚氛围,无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创业工作,将创业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创业就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
和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高校毕业生、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多方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一是协调金融部门完善创业金融支持服务,加大小额贷款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在全民创业中的积极作用。2010年全县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近400多万元。二是协调工商、税务、土地等部门,实行创业证照、税费减免、场地扶持等政策。三是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创业服务工作和服务平台建设延伸到最基层,加强创业项目推广,尤其是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单、容易实施的创业小项目。加强创业培训,推广国际劳工组织“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模式。四是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选树创业典型,营造全民创业良好氛围。就无极县而言,过去的下岗失业人员,大都是靠政府救济,安置就业,自主创业观念淡薄。要使他们走上创业之路,首先要解放他们的思想,转变观念。为此,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开辟了“如何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大讨论专栏,开辟专栏对创业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在全县选树创业先进典型31个,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创业成功经验和成长历程,让“创业光荣”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创业成功者成为人们争相传颂,争相学习的楷模。同时,在乡镇农村、街道社区开设创业培训班和创业知识宣传栏,努力消除“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等不利于创业的传统意识和观念,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者营造宽松和谐环境。
三、多措并举,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主发动机”作用
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业是扩大就业三大动力中的“主发动机”。实践证明,一人创业平均可带动3-5人就业,如能成功实现创办的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型,其倍增效应将会更大。同时,创业也是一种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形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创业公共服务。2003年在全县各乡镇、城区四个居委会建立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2007年全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实现了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功能全覆盖;2009年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完善创业咨询、创业扶持、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上半年还将投入15万元,为11个乡镇和4个城区工作站,配足配齐办公设备和专职人员,实现全部联网,做到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平台的服务功能。二是建立免费创业培训机制,提升全民创业能力。将免费创业培训范围从最初的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扩大到包括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城乡所有劳动者,实现了“全民化”的普惠制免费创业培训。同时,紧紧围绕皮革、化工、装饰板材、制药、装备制造等5大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目前五大行业中创业者高达1600余人,已形成创业规模、产生创业效应的有231家,带动全县8万多人实现就业。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创业活动,推动重点人群创业。积极开展“深入千家走访、结对百人创业”活动,深入城乡居民家中广泛走访调查,积极宣传创业政策,了解创业需求,重点对有创业意向的城镇就业困难群体、返
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创业结对帮扶,实施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创业场地、创业贷款、创业政策、创业开办“六大帮扶”措施。同时建立创业帮扶长效机制,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及时掌握城乡劳动者创业意向,对有创业愿望的,发现一个,支持一个,帮扶一个。
四、结合就业援助活动,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2010年,我们开展了多项就业援助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春季劳务洽谈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通过积极协调,为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农民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余万元,为符合条件的4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36万元。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渴望成才,是最活跃、最有潜力的创业群体。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积极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参加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质。二是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大学生创业,可分别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困难家庭大学生创业,还可享受半年的失业补助金。三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筛选一批前景好、入门易、收效快、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咨询活动,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南。
此外,我们还采取以下措施,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首先,建立农民工档案。召开老乡联谊会、恳谈会、通报会等,-5-
及时与返乡农民工取得联系,全面掌握返乡农民工从业地点、行业、工种、特长、回乡原因及今后打算、需求等信念。其次,在政策衔接方面,创新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和工作方式,明确规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可按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同时在技能培训方面,根据返乡农民工意愿,结合我县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需求,组织相应的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定向、订单式和岗前培训。通过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期限、增加培训投入、提升培训能力,促进返乡农民自立创业和自主择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民就业创业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举措,推动无极县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贾振杰 苏江明)
2011年4月
第三篇:扶持全民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扶持全民创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山东省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XX市位于青岛市西海岸,现有辖区面积1846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道办事处),1016个村(居)委会,81.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4.3万人,非农业人口36.8万人。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创业扶持基金,为农民和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发放小额贷款并予以贴息,引导广大农民和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为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创业扶持基金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扶持基金6.1亿元,扶持自主创业
1.6万人,吸纳带动就业5.3万人。
一、鼓励全民创业,制定创业贴息贷款政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怎样建设新农村?选准切入点,找到突破口,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第一要务”,农民增收是“第一难题”,2005年,在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创业和资产经营性的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农民创业意识谈薄,资金匮乏。对此,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结合本市实际,把解决农民创业“贷款难”作为促进农民创业的突破口。从2006年至今,市财政每年都拿出部分专项资金建立“全 1
民创业扶持基金”,对城乡居民创业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政府贴息,贴息贷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扩大贷款规模,完善管理办法,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社会公平、分类指导、便民高效、责任追究”的原则,切实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其成为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
一是确定创业扶持基金的范围和贴息额度。2006年我市由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建立了“农民创业扶持基金”,当年,共扶持3359户农民实现自主创业,发放贷款1亿多元。随着贷款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贷款范围的扩大,2009年市财政将扶持基金的规模提高到3000万元,贷款额度也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至20万元,各镇(街道办事处)也配套了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全民自主创业,同时,贴息的范围又扩大到了持《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以及具有xx常住户口、有意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要用于发展生产、自主创业的贷款均可以申请财政贴息。
二是确定创业扶持基金贴息标准。2006、2007年我市创业贴息贷款的贴息标准为90%。到2009年,随着贴息范围的扩大,贴息标准进一步细化,确定城乡居民创业贷款贴息年限为1年,投资回收期限长的可延长至2年。贷款3000元至10万元的予以贴息,其中第一年贴息50%,第二年贴息40%,贷款不足三个月
或逾期还贷的不予贴息。持证残疾人、在册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和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首次创业的,其创业贷款予以90%的贴息。
三是严格创业扶持基金的发放管理。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居民向创业项目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提出创业贷款申请,由相关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人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发放贷款,再向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贴息申请,对符合贴息条件的贴息对象报理事会办公室备案审核。由理事会办公室将贴息名单汇总至相关金融机构,并由市财政局于每月1日将当月贴息资金拨付到相关金融机构。
四是积极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在发放小额贴息贷款工作中,我们从改善农户创业金融环境入手,确保小额贷款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并将农民的贷款与创建文明信用户(村、镇)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市共评出“文明信用镇”10个,“农村文明信用村”160个,评出“农村文明信用户”11万多户,占总户数的50%,凡被评为农村文明信用户的农户,由市农村信用社发给贷款信用证,对持证农户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制度。文明信用户的贷款利率国家规定浮动部分最高可下调30%,文明信用村的贷款优先安排,文明信用镇当年新增存款的80%在本镇发放使用,并适当提高该镇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比例,通过加强信用管理,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创业者贷款到期归还率达到99%以上。
三、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是有效缓解了创业贷款难的问题。通过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劳动者创业缺资金的实际困难,极大地激发了城乡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我市海青镇唐村是远近文明的蔬菜大棚专业村,以前由于缺乏资金,大棚项目无法启动,政策出台以后,农民申请贷款建设了高标准无立柱大棚,以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20多农户得到贷款资金80万元后,立即动工建设,目前47个高标准无立柱大棚已经基本建成,投产后可增加农民收入100多万元。
二是农村经济由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通过建立农民创业扶持基金,政府由以前单一的补贴农业生产环节向鼓励引导农民创办项目走向市场转变,促使农民由单纯的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实现了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型。度假区王家台后村一村民去年申请创业贷款3万元开办家庭旅馆,可同时接待40人住宿、就餐,年收入可达14万元。宝山镇小窝洛村的几户农民通过创业贷款购买大型农机,成立了农机协会,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
三是农民创业带动了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开展农民创业扶持工作,改变了原来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单一模式,开辟了一条农民转移就业的新渠道。有的农民创业项目规模扩大后,吸纳了几十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真正形成了一户创业,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局面。我市王台镇充分发挥创业基金作用,依托全国
纺机工业基地优势,大力扶持农民发展“家庭工厂”,目前全镇“家庭工厂”达到860家,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吸纳近2万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实施创业贷款贴息的政策,深受广大城乡创业者的欢迎,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创业项目和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政府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贷款银行积极性高涨,广大创业者在积极创业的同时也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推动了全民创业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四篇:县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报告
县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岳池县把全民创业促进就业作为富民强县、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培育创业主体,营造创业环境,培育和激发全民创业意识,吸引了一个个外出务工农民、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进行创业,掀起了全民创业促进就业的热潮。
截至目前,该县城镇新增就业798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4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01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创业吸纳就业“创业之初,我曾遭遇挫折,感谢政府的大力扶持,让我树立起积极的创业态度、正确的创业取向和诚实守信的创业理念,增强了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34岁的曾家方,曾是一名武警战士,2008年底转业回到地方,他拿出军人敢闯敢干的精神,在2009年下半年创办了“华信阳光”家具卖场。由于不熟悉家具行业的运作规律,家具卖场的资金链紧张,曾家方孤注一掷,卖掉了房子和车子。他的情况通过社区干部反映到县就业局,工作人员立即帮助他申请小额贷款,获得了一笔周转资金。此后,曾家方又通过上对口专业培训班,学到了实用的企业管理知识。经过几年的悉心经营,如今的华信阳光家具卖场已成长为拥有1500平方米、三层楼的大卖场,每月纳税2000多元,固定员工6人,曾家方的事业走上了正轨。
该县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宣传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营造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创业带动促就业”的氛围。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免费保管两年人事档案,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让专业技术人员以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入股经营和收益分配,扶持他们创办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园等。同时制定了不同层次人群的培训方案,安排了培训专业设置和班次,对有自主创业愿望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进行创业理念培训,对现有非公有制企业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个体工商业主进行创业质量提升培训,对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城镇其他人员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对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经营知识培训。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从参加培训、开业指导到提供贷款扶持、落实税费减免、后续服务等环节上实现全方位一条龙服务,为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各类创业者给予职业发展的资金扶持,让帮助创业者实现了梦想。
同时,该县通过深入开展2013年就业援助暨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共有13000余名返乡农民工、“4050”人员、残疾人、失业人员等进行了求职登记,成功推荐就业1015人。
“现在每月工资能拿到3000元左右,做得好有奖金,逢年过节老板还会发红包,收入并不比在外面打工差。”返乡务工人员吴晓丽告诉记者,她以前曾在上海打工,因为没文凭和技术特长,月收入并不高,除去房租、水电费、生活费、通讯交通费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她通过县人社局组织的招聘会,谋到了这份满意的工作。
职业培训助推创业成功
43岁的李友菊是原白庙镇铁木社的职工。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破产了,李友菊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她也曾随南下打工大潮到广东等地打工,后来为了照顾家庭,又回岳池摆过摊、卖过烟酒,也曾到餐馆洗过碗,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家里的生活。2003年,夫妻俩在白庙镇开了一家小饭馆,由于缺少经验,场镇人口少,经营十分困难,夫妻俩只得关门,再次给别人打工。
2010年,积累了一些创业经验后,夫妻俩又在九龙镇体育路开了一家饭馆。“房租高,人工贵,每月除去各项费用后,利润很少。”李友菊回忆道。2012年,当听说县就业局在组织免费技能培训时,李友菊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李友菊根据培训学到的知识,对餐馆的定位、采购、菜品、人员管理等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改变,通过外树形象、内抓管理,餐馆目前经营面积已达300多平方米,营业收入每月可达12万多元,每月为国家纳税近2000元。“以前做事懵懵懂懂的,通过培训,该怎么做事一下就明白了。”李友菊说道,“感谢国家的政策好,没有这样的免费培训,我的餐馆就不可能做得这么好。”
在这里上班的郑春华以前在家带孩子,靠丈夫一个人工作。“日子总过得紧巴巴的。”赵春华说。为了改善家庭状况,赵春华经人介绍来到这家餐馆上班。“现在一个月能有近1400元的工资,被评为优秀员工还会有奖金。”赵春华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了解,餐馆现有员工13人,基本工资都在1300元以上,且每年都会定时增加工资。
今年以来,该县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创业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创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发放《创业项目推荐手册》,聘请创业顾问,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创业者成功创业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创业培训人员422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5%,合格率达100%,创业成功率达50%以上。
第五篇: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一、就业见习的目的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当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而我校校团委就业见习部就是将我校学生送入这个载体的媒介。通过组织在校学生见习,帮助我校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提高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学生到企业参加见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见习人员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学生也能有一个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双向选择的成功率。
二、见习工作要求
按照团中央及团省委下发文件的相关要求及任务部署,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团委根据创建见习基地的条件和标准,并结合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本着“就近就便、服务青年、扎实推进、促进就业”的原则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工作的相关工作要求。
三、见习活动的实施
1、为了更好的组织我校毕业生到用人单位见习,选拔适合见习基地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到见习岗位,首先进行毕业生见习报名工作。报名后将对毕业生进行初步筛选和培训工作,同时根据企业要求时限和毕业生情况输送到企业见习。
(1)准备工作
①高校须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荐优秀见习基地创建单位,激活一批见习岗位。
②高校应逐步展开见习生的动员工作,优先动员和选拔见习志愿强,见习时间有保障的同学,做好见习生人才储备工作。
③我校应积极响应省团委部署,尽快完成见习计划岗位人才对接工作,正式将见习计划投入运作。
(2)宣传工作。
①根据见习岗位所需专业,下发宣传单,做好各学院宣传工作。
②通过校园公告栏张贴海报,校网站发布公告,电台广播等途径。③开展就业见习动员大会。
注:① 宣传时应明确注明见习单位和报名条件。
②报名方式要具体明确。
③见习实质与待遇要明确给出。
(3)报名工作。
通过各学院团委和校团委办公室下发报名表,有意报名且符合条件者均可填写报名表。
(4)选拔工作
①根据各见习单位的报名条件与报名者报名表内容,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
②对符合条件者进行面试,择优录取。
2、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
① 实习基地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在符合建立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协商可由学校教务处或院系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协议双方及主管部门各一份。
② 实习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
③ 协议书应包括双方合作目的、承担义务、合作年限等内容。
四、见习工作计划
(1)编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2)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规章制度,完善实习大纲等教学文件,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流程,严格实习基地工作日志制度,及时准确填报各种报表。
(3)提供为完成实习教学内容所必须的场所和条件,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机会。
(4)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环境管理以及实习师生和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再次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稳定生源市场,拓展就业基地是招生就业科的工作重点。2009年的招生就业工作将以教育部的《规划纲要》为导向,围绕学校发展,争创国家、省示范性学校这个主题,狠抓学校形象宣传、稳定生源规模、开拓就业渠道,全面开创我校招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1、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和湖南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发展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扩大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规模,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
2、认清教育体制改革新形势,把握“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等新政策”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在招生工作中,着眼生源求规模;在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上,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把我校招生就业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精细化管理”细节中去。
二、奋斗目标
2009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国家新的教育政策更有利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只有充分筹备、准确把握、学校才能迎来飞速发展;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我国返乡农民工高达2800万人,高校毕业生达700余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力度加大,民办教育得到较快发展,高中大量扩招,对中专学校冲击加大,2009年全市有效生源急骤下降。因此,2009年招生就业科的工作中心:一是抓好形象宣传,理顺关系,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全方位发动,步步为营,巩固现有生源基地,生源市场;三是转变观念,广开就业门路,走校企联合的路子,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四是把握机遇,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进程,增加办学层次,抢占学校发展的制高点。
(一)强化日常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树立敬业意识,加强责任考核,确保各项日常工作无差错,力争科室目标考核优秀。
(二)积极组织招生宣传,制定各类各层次招生方案及配套的招生奖励办法,搞好2009年招生计划的申报和衔接工作,开展切实有效的招生宣传活动。确保2009年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同时做好新生注册工作。
(三)认真搞好2010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讲座,加强就业准备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就业管理,实行多渠道衔接,多方式推荐,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确保我校毕业生基本得到妥善安置,力争一次性就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并加大就业、创业指导力度,加快实验进程,及时总结,完成阶段性实验任务。
(四)继续推行”内引外联”战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试点,促进学校办学格局向多元化发展。
三、工作举措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紧跟教育部《规划纲要》,联系我校实际,谋全局、想大事,为把我校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学校而奋斗。“示范性学校”要靠精品专业,精品专业要有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育出精品学生,精品学生反响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就得就业。招生就业科肩负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任,外部环境要理顺,招生局面要稳定,就业渠道要疏通。为此,本我们摒旧观念,树新思维,走创新之路,坚持虚实并举,立足本市抓生源,放眼省外促就业,主要工作举措如下:
(一)健全制度,严格考核,日常管理精细化
第一 完善各项招生就业工作制度,根据今年学校形势发展确定奋斗目标,制定2009科室个人岗位目标及相关考核办法,做到目标到人,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对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充分调动积极性,增加工作上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 规范招生就业工作程序,对外树立“窗口”形象。招生就业工作不仅政策性强,而且各项工作均与外部有关单位接触较多,涉及面广,影响大,要积极组织科内人员加强业务学习,选派代表参加课题实验研究,强调规范服务,做到服务态度好,政策掌握准,业务操作熟,协调衔接好。
第三 坚持科务会议制度,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做到工作有思路,月度工作有计划,周工作有要点,增加工作中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第四坚持科务日志制度,科室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填写工作记录处理突发事件。
(二)全方位发展,立体式发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第一 抓形象宣传,创学校品牌,树学校声誉,一是协同有关科室组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树学校质量品牌。二是搞好学校形象设计,印学校招生手册和宣传图片手册,采用墙体广告扩大宣传面,把学校的校容校貌,更好推介出去。三是利用深入各区、县、市及周边地区进行生源发动时,通过各类招生指南报刊、电台、电视台、学校网站等传媒工具进行大力宣传,重点生源地印发专题宣传册,争取把工作做到乡镇一级中学,真正使“常德财校”家喻户晓,树学校整体形象,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生源组织的“辐射力”。
第二积极协调,争取支持,努力改善学校与各类各级主管部门的关系,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切实加强与省市教委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
第三立足本市,着眼周边,建立较为稳固的生源输送基地,学校完善招生方案,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一是,要依靠本校招生骨干,通过他们带动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招生工作。二是,要深入各乡镇初级中学组织宣传,建立较为巩固的生源输送协作关系,要深入乡村农户,组织优质生源。三是,要瞄准周边地市(如湘西、张家界、益阳等),使其成为我校生源地。
第四做好春季招生工作,保证插班生生源质量。春季招生作为我校生源的补充应得到重视,我们制定了转插班学生就读《试读协议》,由此保证了春季招生的生源质量。
第五修定招生奖励政策,完善生源组织激励机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兄弟学校的招生经验,及时归纳总结,向校领导献计献策,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关心学校发展,共同参与组织生源的积极性。
(三)加强就业指导,分步实施,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观念根本转变
第一转封建观念,继续强化就业准备教育。结合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教育的需要,并针对校内毕业生在个人就业问题上存在的“等”“靠”“高”思想,让科室成员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铺垫。
第二宏观看市场,继续搞好人才和专业需求调查,建立中专毕业生人才交流信息网络,增强招生就业工作的前瞻性。对内认真搞好毕业生及往届生的就业意向摸底调查,对外及时将人才库信息向用人单位输送,推行网上快速就业机制。
第三走出校门,放眼省外,加快就业基地建设进程。一是积极参与各类人才市场的招聘会,摸清就业市场行情,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巩固现有就业基地,拓展新的就业市场。三是准确把握就业时机,努力将我校本届毕业生及时输送出去。
第四改进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学生学籍管理,进一步推行实习一就业一体化工程。联合相关科室加强实习学生跟踪服务管理。
(四)迎各级就业评估,创就业先进典型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中专职业院校的就业工作,每年组织就业评估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做好就业评估工作不仅是就业工作成绩的体现,更能促进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评估工作要求完善就业推荐流程,收集好每个环节的资料要克服工作量大,工作繁琐等困难将评估工作做好,力保就业先进单位荣誉。
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