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
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
发文号:黄政发〔2008〕25号颁布日期:20080823阅读3495次【字体:大 中 小】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现就我市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总体要求
(一)明确全民创业促就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黄石为主题,以创业扩大就业、扶持培育创业主体为目标,以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为指导方针,以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全民参与为基本原则,通过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环境,使各类创业主体各显其能、各展其才,成功创业。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最终实现全社会较充分就业。
(二)把握全民创业促就业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撑体系,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更快发展,促进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特色经济形成集群,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
二、培育创业主体,激发全民创业活力
(三)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重点帮扶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含单亲家庭)从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免费组织有创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推介创业项目,引导其选择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创业项目,帮助其提高创业和就业的成功率。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可按规定一次性领取其享受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对于领取低保金人员创业成功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5倍以内的,可保留享受1年的低保待遇。
(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积极创业。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在我市就业和自主创业。各级组织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在劳动关系建立和转移、档案托管、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劳动保障、人事部门3年内免收档案等托管代理费服务。本科以上(外籍)或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来黄创业的,可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具体办法由市房产、财政等部门制定。
(五)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以技创业。放开放活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自主创业和服务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以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经营和收益分配。
(六)鼓励复员退役军人再创新业。城镇退役士兵和复员安置军转干部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件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按国家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
(七)鼓励农民致富创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对从事种植、养殖业的,提供无偿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对从事商贸、服务业的,按国家规定给予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享受外地客商来黄投资同等的优惠政策。鼓励失地农民合伙创业,在经营场地、信贷等方面,当地政府部门要给予大力帮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用事业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民企业家和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八)鼓励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推动二次创业。各县(市)区要制定具体措施,鼓励个体工商户进一步发展,创办企业,鼓励微小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和扶持微小企业进入规模以上(限额以上等)企业行列。鼓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每年重点培养100家中小企业,对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或无偿资助。对进入规模以上行列的企业,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扶持,优先作为公益服务对象,优先给予融资服务。
三、完善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创业环境
(九)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按照“非禁既入”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所有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对国家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和标准,鼓励各类创业主体进入。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股、联合、购并、独资等方式,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环保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信息服务、体育等领域的投资建设。除法律法规规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创业者设置地区、所有制、行业经历、从业年限等限制条件。
(十)放宽工商管理登记。公民和各类组织都可以依法自主创业和参与全民创业。创业人员可选择最低出资门槛注册企业。创业人员申办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可自行申报出资数额,出资多少不受任何限制。创业人员申办经济实体或个体工商户,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允许能有效划分的同一地址登记为多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毕业2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退役士兵、随军家属、残疾人、刑释解教人员以及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可享受3年免收工商费优惠。专营农产品经纪业务的经纪人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的,自登记之日起,免收3年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城乡各类创业人员申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个体经营的,自登记之日起,免收3年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十一)强化小额担保贷款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3年内市直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增加200万元,大冶市、阳新县每年增加50万元,各城区(含开发区)基金规模要达到100万元。经办银行要积极做好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并且保持每年的贷款余额与担保基金保持在4:1的比例。将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扩大到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劳动者等所有初始创业扶持对象,贷款额度单笔最高为5万元。对创办小型企业以及经营能力强、发展势头好的创业人员要适当放宽放贷条件。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鼓励
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各类自主创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房产抵押手续时,免予评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各种管理费、服务费和证照费一律免收。对经过信用社区推荐和第三人信用担保的就业援助对象申贷创业的,取消反担保。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合伙经营创办企业或组织起来就业创办企业的,可按人均不超过5万元发放贷款。放宽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办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
(十二)实行“以奖代补”。对创办的各类企业录用就业援助对象中的“4050”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一户两人以上下岗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对企业按实际录用人数每人每月给予100元的奖励,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
(十三)给予税费减免和社保补贴。对创办的商贸和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员,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单位先缴后补”的办法,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所招用人员缴纳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部分由本人承担。
(十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税收优惠政策责任落实制度,及时公布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并在规定时限内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办理减免税收手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等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的,按有关规定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对新办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商业零售企业、劳动密集型中小工业企业、加工型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或街道社区小型加工企业实体,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黄政发〔2006〕1号)规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十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各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降低信贷门槛,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授信额度。支持保险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多的保险服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兴业,积极探索民间融资的有效途径。
(十六)规范各项收费行为。凡未经省以上批准的行政性收费和市以上批准的事业性收费,任何部门一律不得收取。符合以上规定的收费,有浮动限额的,一律按最低限额收缴。创业人员投资兴办生产经营性项目,所涉及交纳的行政性收费数额较大,一次性交纳有困难的,可实行缓交或分期交纳。
(十七)鼓励居民获取财产性收益。对居民获取的红利、房租等财产性收益予以支持和保护,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用于居住的居民住房,对个人兴办的学校、医疗机构、幼儿园、托儿所以及敬老院、养老院等自有自用的房屋,按规定给予有关税收的减免。
四、加强载体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十八)建立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市劳动保障部门在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黄石市全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市直相关部门要明确相关科室负责创业服务工作。各县(市)区(含开发区)比照设立创业服务指导机构,搭建全民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将创业服务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免费为创业者收集项目信息。利用现有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平台,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建立创业项目的引进机制和创业项目库。加强对创业人员的开业指导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宣传和组织活动,集中展示创业项目、产品、服务组织和成果。在充分发挥现有服务机构作用的同时,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服务机构。重点加快发展法律援助、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管理咨询、财务评估、信贷服务等创业中介机构。成立创业指导志愿团,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
(十九)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各县(市)区(含开发区)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各类园区建设,兴建创业园区(其中,大冶市、阳新县不少于3个,各区不少于2个),积极兴建创业一条街、创业小区,集中为创业者提供廉价的经营场地,提升集聚发展效应。在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时,要优先考虑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经营场所问题。由政府主导建设的贸易市场,应拿出不低于30%的经营摊位平价租售给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现有贸易市场经营摊位招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租售给下岗失业人员。规划部门在编制和审查城市规划特别是小区规划设计时,要落实社区服务用地。对下岗失业人员利用自己的住宅区位条件开办的小商品零售点,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倾斜和照顾。开辟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及其他各类创业者初次创业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县(市)区(含开发区)也要建立实训基地。放宽对经营场所的限制,在符合规划、环保、卫生、安全生产等规定的情况下,允许以家庭住所作为经营场所(不改变住房性质)。(二十)搭建信用平台。建立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整合金融、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覆盖各种所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构建信用信息互通和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改进信用评级办法,完善信用指标体系,由资信评估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库,实行企业信用备案查询制度。给创业者和企业办理动态的信用信息卡,对信用等级高的,金融机构应优先给予贷款支持。
(二十一)加强创业培训。增加政府对创业培训的投入,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创业培训。市、县(市)区(含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创业培训要结合就业工作的需要,面向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要确保培训质量,创业培训合格率要达到80%以上,经创业服务后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50%以上,带动就业率争取达到1:5。创业培训要与创业项目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紧密结合起来,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的,给予一次性创业技能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市区1200元/人、县(市)区1000元/人。
(二十二)完善社会保障政策。要完善创业人员的参保政策,对外地的大中专学生和农村劳动力来黄创业的,按城镇个体工商户或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参加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在不同统筹区域间流动,社保经办机构要及时按规定为参保人员转移社会保险关系。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被征地农民进入工业园区就业或进城创业,纳入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可选择低基数的缴费政策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五、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成立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建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规划局、市房产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人民银行黄石市支行等部门和组织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通报情况,研究部署工作。
(二十四)纳入目标管理,强化督办力度。从2009年起,市政府将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纳入对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形成分层次、分系统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的工作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县(市)区(含开发区)也应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以加强对本地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督办力度。市直各部门要整体联动,进一步明确责任,制订本部门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的具体办法。对成绩突出、服务优质高效、创业主体评价较高的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诿、效率低下,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影响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二十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强创业促就业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要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上开辟专栏、举办专题,采取多种形式把创业促就业政策宣传到群众、企业和基层单位。要树立和宣传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基层单位切实落实政策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支持创业促就业工作的良好气氛。要依托企业、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大力宣传富民创业的先进典型和扶持政策,树立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理念,培育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使全民创业促就业成为黄石城市精神的重要方面,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创业、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
黄石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全民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全民创业
无极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西距省会石家庄52公里,全县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无极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是战国初期廉颇戍兵屯田的处所,也是汉武帝刘秀中兴汉业的基地,是两汉时期北方望族甄氏家族的发祥地,与无极历史有关的成语“闻鸡起舞”、“枕戈待旦”、“先吾着鞭”、“多难兴邦”等至今广为传颂。无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密集。近年来,无极县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突破口,先后打造了七汲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张段固镇皮革化工、郭庄镇食用菌栽培、北苏镇马桥装饰板材等特色经济园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近就地转移率达80%以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着力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失业保险工作、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援助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无极县就业服务局连续多年获得“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7100人次,就业技能培训3504人,城镇新增就业21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9%,控制在全市要求的4.0%以内,连续几年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一、夯实基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坚持以《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和《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为依据,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一
站式”就业服务机制,积极主动为求职者谋出路,想办法。一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加大打击非法中介力度,依法对4家职业中介机构进行规范,并严把招工简章审批关,未经就业局审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招工信息。二是在抓好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所、村劳务信息员,及时向各信息站传递信息2600余条,使劳务信息进村入户,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举办劳务洽谈会,积极帮助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四是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社区服务、治安员、消防员、环卫工等80多个公益性岗位,尽最大努力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五是扎实做好失业保险工作,失业保险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以《失业保险条例》、《河北省失业保险管理办法》为依据,不断加强和完善失业保险工作,逐步将其纳入良性循环轨道。加大工作力度,挖掘扩面潜力,认真核实缴费基数,确保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做好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率100%。搞好失业人员跟踪服务,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二、部门联动,大力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创业带动就业的浓厚氛围,无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创业工作,将创业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创业就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
和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高校毕业生、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多方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一是协调金融部门完善创业金融支持服务,加大小额贷款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在全民创业中的积极作用。2010年全县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近400多万元。二是协调工商、税务、土地等部门,实行创业证照、税费减免、场地扶持等政策。三是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创业服务工作和服务平台建设延伸到最基层,加强创业项目推广,尤其是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单、容易实施的创业小项目。加强创业培训,推广国际劳工组织“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模式。四是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选树创业典型,营造全民创业良好氛围。就无极县而言,过去的下岗失业人员,大都是靠政府救济,安置就业,自主创业观念淡薄。要使他们走上创业之路,首先要解放他们的思想,转变观念。为此,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开辟了“如何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大讨论专栏,开辟专栏对创业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在全县选树创业先进典型31个,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创业成功经验和成长历程,让“创业光荣”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创业成功者成为人们争相传颂,争相学习的楷模。同时,在乡镇农村、街道社区开设创业培训班和创业知识宣传栏,努力消除“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等不利于创业的传统意识和观念,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者营造宽松和谐环境。
三、多措并举,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主发动机”作用
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业是扩大就业三大动力中的“主发动机”。实践证明,一人创业平均可带动3-5人就业,如能成功实现创办的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型,其倍增效应将会更大。同时,创业也是一种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形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创业公共服务。2003年在全县各乡镇、城区四个居委会建立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2007年全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实现了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功能全覆盖;2009年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完善创业咨询、创业扶持、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上半年还将投入15万元,为11个乡镇和4个城区工作站,配足配齐办公设备和专职人员,实现全部联网,做到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平台的服务功能。二是建立免费创业培训机制,提升全民创业能力。将免费创业培训范围从最初的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扩大到包括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城乡所有劳动者,实现了“全民化”的普惠制免费创业培训。同时,紧紧围绕皮革、化工、装饰板材、制药、装备制造等5大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目前五大行业中创业者高达1600余人,已形成创业规模、产生创业效应的有231家,带动全县8万多人实现就业。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创业活动,推动重点人群创业。积极开展“深入千家走访、结对百人创业”活动,深入城乡居民家中广泛走访调查,积极宣传创业政策,了解创业需求,重点对有创业意向的城镇就业困难群体、返
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创业结对帮扶,实施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创业场地、创业贷款、创业政策、创业开办“六大帮扶”措施。同时建立创业帮扶长效机制,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及时掌握城乡劳动者创业意向,对有创业愿望的,发现一个,支持一个,帮扶一个。
四、结合就业援助活动,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2010年,我们开展了多项就业援助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春季劳务洽谈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通过积极协调,为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农民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余万元,为符合条件的4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36万元。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渴望成才,是最活跃、最有潜力的创业群体。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积极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参加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质。二是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大学生创业,可分别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困难家庭大学生创业,还可享受半年的失业补助金。三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筛选一批前景好、入门易、收效快、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咨询活动,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南。
此外,我们还采取以下措施,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首先,建立农民工档案。召开老乡联谊会、恳谈会、通报会等,-5-
及时与返乡农民工取得联系,全面掌握返乡农民工从业地点、行业、工种、特长、回乡原因及今后打算、需求等信念。其次,在政策衔接方面,创新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和工作方式,明确规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可按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同时在技能培训方面,根据返乡农民工意愿,结合我县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需求,组织相应的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定向、订单式和岗前培训。通过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期限、增加培训投入、提升培训能力,促进返乡农民自立创业和自主择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民就业创业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举措,推动无极县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贾振杰 苏江明)
2011年4月
第三篇:扶持全民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扶持全民创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山东省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XX市位于青岛市西海岸,现有辖区面积1846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道办事处),1016个村(居)委会,81.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4.3万人,非农业人口36.8万人。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创业扶持基金,为农民和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发放小额贷款并予以贴息,引导广大农民和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为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创业扶持基金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扶持基金6.1亿元,扶持自主创业
1.6万人,吸纳带动就业5.3万人。
一、鼓励全民创业,制定创业贴息贷款政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怎样建设新农村?选准切入点,找到突破口,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第一要务”,农民增收是“第一难题”,2005年,在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创业和资产经营性的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农民创业意识谈薄,资金匮乏。对此,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结合本市实际,把解决农民创业“贷款难”作为促进农民创业的突破口。从2006年至今,市财政每年都拿出部分专项资金建立“全 1
民创业扶持基金”,对城乡居民创业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政府贴息,贴息贷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扩大贷款规模,完善管理办法,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社会公平、分类指导、便民高效、责任追究”的原则,切实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其成为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
一是确定创业扶持基金的范围和贴息额度。2006年我市由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建立了“农民创业扶持基金”,当年,共扶持3359户农民实现自主创业,发放贷款1亿多元。随着贷款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贷款范围的扩大,2009年市财政将扶持基金的规模提高到3000万元,贷款额度也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至20万元,各镇(街道办事处)也配套了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全民自主创业,同时,贴息的范围又扩大到了持《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以及具有xx常住户口、有意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要用于发展生产、自主创业的贷款均可以申请财政贴息。
二是确定创业扶持基金贴息标准。2006、2007年我市创业贴息贷款的贴息标准为90%。到2009年,随着贴息范围的扩大,贴息标准进一步细化,确定城乡居民创业贷款贴息年限为1年,投资回收期限长的可延长至2年。贷款3000元至10万元的予以贴息,其中第一年贴息50%,第二年贴息40%,贷款不足三个月
或逾期还贷的不予贴息。持证残疾人、在册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和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首次创业的,其创业贷款予以90%的贴息。
三是严格创业扶持基金的发放管理。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居民向创业项目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提出创业贷款申请,由相关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人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发放贷款,再向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贴息申请,对符合贴息条件的贴息对象报理事会办公室备案审核。由理事会办公室将贴息名单汇总至相关金融机构,并由市财政局于每月1日将当月贴息资金拨付到相关金融机构。
四是积极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在发放小额贴息贷款工作中,我们从改善农户创业金融环境入手,确保小额贷款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并将农民的贷款与创建文明信用户(村、镇)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市共评出“文明信用镇”10个,“农村文明信用村”160个,评出“农村文明信用户”11万多户,占总户数的50%,凡被评为农村文明信用户的农户,由市农村信用社发给贷款信用证,对持证农户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制度。文明信用户的贷款利率国家规定浮动部分最高可下调30%,文明信用村的贷款优先安排,文明信用镇当年新增存款的80%在本镇发放使用,并适当提高该镇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比例,通过加强信用管理,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创业者贷款到期归还率达到99%以上。
三、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是有效缓解了创业贷款难的问题。通过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劳动者创业缺资金的实际困难,极大地激发了城乡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我市海青镇唐村是远近文明的蔬菜大棚专业村,以前由于缺乏资金,大棚项目无法启动,政策出台以后,农民申请贷款建设了高标准无立柱大棚,以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20多农户得到贷款资金80万元后,立即动工建设,目前47个高标准无立柱大棚已经基本建成,投产后可增加农民收入100多万元。
二是农村经济由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通过建立农民创业扶持基金,政府由以前单一的补贴农业生产环节向鼓励引导农民创办项目走向市场转变,促使农民由单纯的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实现了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型。度假区王家台后村一村民去年申请创业贷款3万元开办家庭旅馆,可同时接待40人住宿、就餐,年收入可达14万元。宝山镇小窝洛村的几户农民通过创业贷款购买大型农机,成立了农机协会,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
三是农民创业带动了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开展农民创业扶持工作,改变了原来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单一模式,开辟了一条农民转移就业的新渠道。有的农民创业项目规模扩大后,吸纳了几十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真正形成了一户创业,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局面。我市王台镇充分发挥创业基金作用,依托全国
纺机工业基地优势,大力扶持农民发展“家庭工厂”,目前全镇“家庭工厂”达到860家,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吸纳近2万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实施创业贷款贴息的政策,深受广大城乡创业者的欢迎,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创业项目和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政府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贷款银行积极性高涨,广大创业者在积极创业的同时也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推动了全民创业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四篇:县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报告
县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岳池县把全民创业促进就业作为富民强县、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培育创业主体,营造创业环境,培育和激发全民创业意识,吸引了一个个外出务工农民、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进行创业,掀起了全民创业促进就业的热潮。
截至目前,该县城镇新增就业798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4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01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创业吸纳就业“创业之初,我曾遭遇挫折,感谢政府的大力扶持,让我树立起积极的创业态度、正确的创业取向和诚实守信的创业理念,增强了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34岁的曾家方,曾是一名武警战士,2008年底转业回到地方,他拿出军人敢闯敢干的精神,在2009年下半年创办了“华信阳光”家具卖场。由于不熟悉家具行业的运作规律,家具卖场的资金链紧张,曾家方孤注一掷,卖掉了房子和车子。他的情况通过社区干部反映到县就业局,工作人员立即帮助他申请小额贷款,获得了一笔周转资金。此后,曾家方又通过上对口专业培训班,学到了实用的企业管理知识。经过几年的悉心经营,如今的华信阳光家具卖场已成长为拥有1500平方米、三层楼的大卖场,每月纳税2000多元,固定员工6人,曾家方的事业走上了正轨。
该县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宣传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营造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创业带动促就业”的氛围。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免费保管两年人事档案,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让专业技术人员以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入股经营和收益分配,扶持他们创办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园等。同时制定了不同层次人群的培训方案,安排了培训专业设置和班次,对有自主创业愿望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进行创业理念培训,对现有非公有制企业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个体工商业主进行创业质量提升培训,对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城镇其他人员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对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经营知识培训。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从参加培训、开业指导到提供贷款扶持、落实税费减免、后续服务等环节上实现全方位一条龙服务,为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各类创业者给予职业发展的资金扶持,让帮助创业者实现了梦想。
同时,该县通过深入开展2013年就业援助暨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共有13000余名返乡农民工、“4050”人员、残疾人、失业人员等进行了求职登记,成功推荐就业1015人。
“现在每月工资能拿到3000元左右,做得好有奖金,逢年过节老板还会发红包,收入并不比在外面打工差。”返乡务工人员吴晓丽告诉记者,她以前曾在上海打工,因为没文凭和技术特长,月收入并不高,除去房租、水电费、生活费、通讯交通费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她通过县人社局组织的招聘会,谋到了这份满意的工作。
职业培训助推创业成功
43岁的李友菊是原白庙镇铁木社的职工。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破产了,李友菊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她也曾随南下打工大潮到广东等地打工,后来为了照顾家庭,又回岳池摆过摊、卖过烟酒,也曾到餐馆洗过碗,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家里的生活。2003年,夫妻俩在白庙镇开了一家小饭馆,由于缺少经验,场镇人口少,经营十分困难,夫妻俩只得关门,再次给别人打工。
2010年,积累了一些创业经验后,夫妻俩又在九龙镇体育路开了一家饭馆。“房租高,人工贵,每月除去各项费用后,利润很少。”李友菊回忆道。2012年,当听说县就业局在组织免费技能培训时,李友菊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李友菊根据培训学到的知识,对餐馆的定位、采购、菜品、人员管理等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改变,通过外树形象、内抓管理,餐馆目前经营面积已达300多平方米,营业收入每月可达12万多元,每月为国家纳税近2000元。“以前做事懵懵懂懂的,通过培训,该怎么做事一下就明白了。”李友菊说道,“感谢国家的政策好,没有这样的免费培训,我的餐馆就不可能做得这么好。”
在这里上班的郑春华以前在家带孩子,靠丈夫一个人工作。“日子总过得紧巴巴的。”赵春华说。为了改善家庭状况,赵春华经人介绍来到这家餐馆上班。“现在一个月能有近1400元的工资,被评为优秀员工还会有奖金。”赵春华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了解,餐馆现有员工13人,基本工资都在1300元以上,且每年都会定时增加工资。
今年以来,该县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创业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创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发放《创业项目推荐手册》,聘请创业顾问,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创业者成功创业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创业培训人员422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5%,合格率达100%,创业成功率达50%以上。
第五篇:发展海峡西岸经济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 发展海峡西岸经济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第一次将“海峡西岸”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说明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地位更加突出,充分说明了福建在全国大局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支持更加有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思路的探索、形成和实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福建的实践,伴随着福建改革开放29年的历程。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继承创新,鲜明的特点是发挥优势、服务大局,显著的效应是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基本的经验是注重运作、实干实效。这些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符合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符合十七大的精神,是福建加快自身发展的战略抉择,是福建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实践途径,也是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福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进一步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构建扩大对外开放的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的平台、促进祖国 1 统一大业的平台。切实提高认识,培育壮大创业主体,拓展全民创业空间,完善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创业是发展之基、就业之本、屈起之途、和谐之策。开展全民创业,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加快富民强市步伐、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市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为此,县(市、区)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创新宁德”“和谐宁德”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全民创业工作抓实抓好。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的方针,以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加强创业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把宁德建设成为创业之城。
二、培育壮大创业主体
(一)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业。鼓励和支持不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各种形式创业,既包括本土创业,也包括外来 2 投资创业;既包括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也包括加快发展民营企业;既包括兴办大企业,也包括创办中小企业;既包括经营实业,也包括经营非实业;既包括实在资本和有形资产投资,也包括非实在资本和无形资产投资。广泛动员民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自主创业。鼓励各类经营型和管理型人才创办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组织。鼓励各级干部转变作风,奋发进取,立足本职,服务创业。
(二)大力扶持初始创业。凡我市以自主创业方式实现就业或再就业的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和农村劳动者等七类人员,从事初始型创业活动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均属创业扶持对象,均可享受《再就业优惠证》中有关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对扶持对象从事初始型创业活动的,给予限额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期限依情况而定。
(三)鼓励科技人员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在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市属科研机构、高校和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留职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离岗期间由原单位继续为其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三项保险费,同 3 时允许他们一定年限内回原单位竞争上岗,并享有与连续工作的人员同等的福利待遇。对归国留学人员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人员,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创新项目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对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者和技术骨干进行鼓励。
(四)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享受外地客商同样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对从事高科技种子、种苗产业或其他新品种生产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从事规模种植、养殖的,提供无偿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土地规范流转。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村公用事业建设。积极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带动范围广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三、拓宽全民创业空间
(一)放宽准入门槛。实行非禁即入,凡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均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平等享受优惠政策。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外,其他前置审批一律取消。对有前置审批项目的,工商部门可先核发筹建登记的营业执照,在取得前置审批手续后,再办理营业执照的变更。从事个体工商业、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一律不受注册 4 资本限制;开办科技型、环保节能型有限责任公司,降低首期出资额;投资设立其他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允许分期注入。投资人可以用专利技术、科技成果以及股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二)简化登记手续。注册登记的前置审批,按照“统一受理,抄告相关、限时办理、集中回复”的并联方式,在承诺时间内办理完毕。创业主体可自行选择规范的企业名称、字号,凡依法申办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均可冠市名。允许非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宁德”字样。鼓励并全程帮助各类主体申请冠省名和国家无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
(三)扩大经营场地范围。个体工商户经批准的临时商业用房可视为有效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进行工商登记时,租房协议可作为有效的经营场所使用凭证。申办企业时,可提交经相关部门认定的使用权证明进行场所登记。允许经过物理分割的同一法定地址注册多家企业。凡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后,允许以家庭住所为经营场所。
(四)打造创业平台。开展社区创业促就业活动,积极创建允许就业社区,对建成的充分就业社区和以创业促就业先进社区给予表彰奖励。街道、乡(镇)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 5 用地和闲置厂房等,因地制宜实施规划、改造、再利用,搭建创业平台。各区要依据自身资源条件,加强引导,注重各类专业市场和楼宇经济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创业场地和设施。充分整合利用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现有促进创业的各类服务资源,加强下岗职工(工友)创业和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妇女创业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创业载体。建设科技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创业入社区,构建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的科技创业平台。
四、完善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一)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市、县(市)、开发区都要积极推进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服务的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对已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支持其做大做强,使其资本金达到亿元以上;尚未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县、市(区)尽快组建或确定为本区域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并给予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社会投资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出资人增加资本金投入。每年由市财政局、经委、科技局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政府出资设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补充资本金,以及为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实行补贴。市财政要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逐步增加。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合理确定放大担保倍数。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 6 构免征一定年限的营业税。完善个人和企业信用诚信系统,建立健全信用奖惩制度,为推动全民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和农村劳动者等所有初始创业扶持对象。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全面推进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加强信用社区与经办银行合作,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各类自主创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房产抵押手续时,免予评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各种管理费、服务费和证照费一律免收。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一定比例,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享受贴息贷款优惠政策。设立市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用于小额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各县、市(区)要制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目标,强化责任约束,探索建立小额担保贷款长效机制。
(三)加强金融支持。银行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加快筹建以民间资本为主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督促各商业银行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小企业贷款工作,对小企业贷款业务加强专项指导和分账考核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和授信额度,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为全民创 7 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各商业银行要按照要求,简化贷款手续,创新金融产品,疏通结算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农信联社城区社增加贷款的一定比例,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
(四)支持多渠道融资。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扶持引入、设立和发展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为高新技术风险投资项目提供贷款贴息。设立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专项资金,对列入后备改制、实现上市的企业,给予分阶段补贴。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面向社会发行债券、实行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按照有关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登记,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通过对合法经营的典当行的服务费补贴,支持创业者以典当方式获取创业营运资金。
(五)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设立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各区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工作。全民创业以奖代补资金,按各县、市(区)当年新增创业基地面积、创业服务提供量、新增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户数、新增就业人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等指标进行考核拨付,主要用于补助各区政府推动创业基地和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典当融资补助等各项全民创业工作支出,以及表彰创业先进个人和企业,各县、市(区)也要从实际出发,为全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8(六)依法实行减免税收政策。税务部门要为初始型创业和“二次创业”提供宽松的征管环境。对创业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应按规定免征营业税。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研究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一定比例摊销。对专业从事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以及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防治的创业企业,应按规定免征营业税。对吸收就业多、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低等服务类企业,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给予补贴。研究制订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实物租赁、维修服务、便利连锁经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华老字号经营等服务和出口文化教育产品等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
(一)加强创业辅导服务。建立全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搭建全民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全民创业提供政策法规、投资信息、创业项目、创业培训等资讯服务。各县、市(区)要利用现有平台,建立全民创业服务指导机构,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财会、法律和劳保等代理服务,开展政策、信息、技术和融资指导等服务。要对全民创业服务 9 指导机构,给予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科技孵化器以及各类创业基地的服务功能,为有意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咨询和创业辅导服务。
(二)实施创业培训工程。建立全民创业培训基地,加强对城乡劳动力的创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加政府对创业培训的投入,对创业扶持对象参加创业技能培训,给予一次性创业技能培训补贴。培训机构对创业培训合格者,要积极提供就业指导、项目开发、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等等“一条龙”服务。
(三)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县、市(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要积极开展融资辅导、管理咨询等公益性服务。按照“政府扶持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服务企业”的原则,引导社会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投资与资产管理、技术、会计等专业化服务。鼓励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加强行业信息、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六、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一)优化政务环境。推进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市直部门“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工作机制。推进联网审批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行政许可事项信息发布、受理登记、内部流转、结果反馈和监督考核等环节的网络化,凡是具备网上审批条件的事项,都应做到网上办理,10 全部实行“一表受理、一网运作、一次发证”。实行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和行政过错追究责任制,依法保护创业出资人的合法权益。慎用“司法介入”,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收费和不执行收支“两条线”等问题,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完善投诉处理办法,及时处理创业者的兴趣报投诉。建立健全维护企业、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体系。
(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和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表彰优秀的创业者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大力宣传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成长的典型事例,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由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全民创业的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以及检查督促和考核工作。各县、市(区)是推进全民创业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开展全民创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制订长远和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周密部署,认真实施,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具体指导全民创业工作,认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目标 11 责任考核体系,推动全民创业工作在本区域内扎实有效地展开。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效率,主动服务,共同推进全民创业。
(中央党校县<处>级干部培训班 12
林守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