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就业创业促进条例
四川省就业创业促进条例(2017年9月22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就业创业促进及其相关服务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本省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扩大就业。第四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自主择业创业的权利。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第五条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平等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扩大就业和推进创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就业创业的中长期规划
和年度工作计划,对就业创业促进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予以保障。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强化各部门分工协作,加强各项政策、资源、信息整合,及时研究和妥善解决就业创业促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实施就业创业促进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及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目标任务,作为对政府相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可以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成效评估。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承担就业创业促进具体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群团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开展就业创业促进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就业失业统计、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等与就业创业促进相关的基础性工作。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成立由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劳动者代表以及企业、教育培训机构、金融机构代表等组成的促进就业创业咨询委员会,为政府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咨询建议。第十条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就业创业促进法制及政策宣传,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第十一条 对在就业创业促进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就业促进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经济政策、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评估机制,综合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完善多元化产业体系,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新兴业态发展,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就业创业促进工作目标,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的管理办法由省级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侵占、挪用。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和就业帮扶等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社会组织就业,灵活就业和应征入伍的,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学费补偿、学费资助、助学贷款代偿、优抚安置等优惠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用于安排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组织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对接收见习毕业生的单位按照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毕业生,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较高的,可以按照规定提高见习补贴标准。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应当将本地区农村劳动者就业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健全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子女就学等制度,保障其享有公平的劳动条件及
就业待遇。第十八条 有扶贫任务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就业促进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制定并实施就业扶贫政策,促进贫困地区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或者转移输出就业。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实施与非全日制用工等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关系调整、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等政策,为灵活就业的劳动者提供支持。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制定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的政策,对失业问题突出的地区、行业、企业,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情况的就业援助预案,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按照规定启动就业援助预案。第二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实施就业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不同地区的就业水平、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等方面均衡发展。支持民族自治地方、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制定和实施更加优惠的就业扶持政策,扩大和稳定就业。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吸纳劳动者就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一)国家规定的税费优惠;
(二)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三)小微企业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及财政贴息;
(四)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五)其他扶持政策。第三章 创业促进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立项、审批、办证等程序,为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便利。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建设或者支持工业、农业、科技等各类园区开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立具有创业指导、项目孵化、项目推介、融资服务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并根据入住实体数量和孵化效果等,按照规定给予奖励补助。对在政府投资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内的创业者,按照规定减免一定期限的场地、设施设备使用等费用。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创业项目征集、评估、推介制度,组建创业项目资源库,定期发布创业项目信息,引导劳动者创业。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壮 大创业投资规模。支持投资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为各类创业主体提供投资、信贷、担保等服务。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建立创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关部门、经办银行、担保机构应当优化、简化创业担保贷款审批手续和服务流程,为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的贷款对象,由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贴息。对提供创业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业绩突出的经办银行、担保机构等,可以给予奖励补贴。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创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的,按照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培育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培训和交流平台等服务。支持开展创新创业赛事及各项公益活动,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第三十条 劳动者自主创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对自主创业者给予奖励补贴。
第四章 服务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培育和完善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服务。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按照规定设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就业创业服务计划,承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委托的就业创业促进相关事务。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从事就业援助、就业失业登记、人力资源调查统计等工作。第三十三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残疾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登记工作,为残疾劳动者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接受本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各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联网、资源共享。
第三十五条 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建设综合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场所,公开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等内容,按照规定的服务标准和程序开展服务,并接受社会监督。第三十六条 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免费提供以下服务:
(一)就业创业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
(二)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指导、跟踪扶持等公共创业服务;
(三)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
(四)职业供求信息、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职业培训、创业培训信息发布;
(五)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六)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备案等事务;
(七)其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第三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录用劳动者之日起三十日内,以及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所在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者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办理登记手续。个体经营或者灵活就业的劳动者,由本人到所在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者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者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办理失业登记。
就业失业登记实行全省统一凭证,用于记载劳动第三十八条者就业、失业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劳动者凭登记凭证享受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失业登记凭证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制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第三十九条门和统计部门依法开展人力资源和就业、失业状况调查统计工作,并依法公布。统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依法进行相关调查统计、登记时,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鼓励用人单位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者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报告空缺岗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行政第四十条 部门应当对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职业中介、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机构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情况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第五章 职业教育和培训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发展第四十一条 职业教育,建立健全职业培训体系,制定并实施职业能力开发计划,规划和建设实训基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劳动者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第四十二条施,组织和引导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士兵、残疾人,以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者劳动预备制培训,并按照规定免收培训费用或者给予补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能力扶贫、智力第四十三条扶贫,加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培训。
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当开第四十四条设包括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的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当建立校企合第四十五条作、产教融合等培训机制,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制度,第四十六条
落实实习经费,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参加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顶岗实习的,还应明确实习报酬及支付方式。鼓励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实习场所、实习岗位和实习指导教师,接收学生实习。对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并支付实习报酬的,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和培训制度,按照国第四十七条 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第四十八条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第六章 就业援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就业援助制度,第四十九条 健全就业援助服务体系,将就业援助工作纳入就业创业促进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的大龄、残疾、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低收入家庭等人员,以及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贫困劳动者等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第五十一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登记制度和信息数据库,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动态管理。就业困难人员可以向户籍所在地或者常住地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申请就业援助,经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确认,纳入就业援助范围。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投资或者扶持开发的下列公益性岗位,由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向社会公布,并优先招用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
(一)政府及其部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设置的辅助性岗位;
(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服务性岗位;
(三)政府及其部门组织社会公益活动产生的临时性岗位;
(四)政府开发的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认定就业援助基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基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按照国家
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第五十三条 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县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提供就业援助服务,确保该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履行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义务,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招录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第五十五条 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对就业困难人员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及其他社会保险赔偿提供法律援助等相关服务。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其他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未依法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者个人骗取就业创业补
助资金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追回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第五十九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行政部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构、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一、就业见习的目的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当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而我校校团委就业见习部就是将我校学生送入这个载体的媒介。通过组织在校学生见习,帮助我校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提高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学生到企业参加见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见习人员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学生也能有一个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双向选择的成功率。
二、见习工作要求
按照团中央及团省委下发文件的相关要求及任务部署,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团委根据创建见习基地的条件和标准,并结合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本着“就近就便、服务青年、扎实推进、促进就业”的原则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工作的相关工作要求。
三、见习活动的实施
1、为了更好的组织我校毕业生到用人单位见习,选拔适合见习基地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到见习岗位,首先进行毕业生见习报名工作。报名后将对毕业生进行初步筛选和培训工作,同时根据企业要求时限和毕业生情况输送到企业见习。
(1)准备工作
①高校须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荐优秀见习基地创建单位,激活一批见习岗位。
②高校应逐步展开见习生的动员工作,优先动员和选拔见习志愿强,见习时间有保障的同学,做好见习生人才储备工作。
③我校应积极响应省团委部署,尽快完成见习计划岗位人才对接工作,正式将见习计划投入运作。
(2)宣传工作。
①根据见习岗位所需专业,下发宣传单,做好各学院宣传工作。
②通过校园公告栏张贴海报,校网站发布公告,电台广播等途径。③开展就业见习动员大会。
注:① 宣传时应明确注明见习单位和报名条件。
②报名方式要具体明确。
③见习实质与待遇要明确给出。
(3)报名工作。
通过各学院团委和校团委办公室下发报名表,有意报名且符合条件者均可填写报名表。
(4)选拔工作
①根据各见习单位的报名条件与报名者报名表内容,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
②对符合条件者进行面试,择优录取。
2、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
① 实习基地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在符合建立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协商可由学校教务处或院系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协议双方及主管部门各一份。
② 实习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
③ 协议书应包括双方合作目的、承担义务、合作年限等内容。
四、见习工作计划
(1)编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2)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规章制度,完善实习大纲等教学文件,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流程,严格实习基地工作日志制度,及时准确填报各种报表。
(3)提供为完成实习教学内容所必须的场所和条件,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机会。
(4)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环境管理以及实习师生和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再次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稳定生源市场,拓展就业基地是招生就业科的工作重点。2009年的招生就业工作将以教育部的《规划纲要》为导向,围绕学校发展,争创国家、省示范性学校这个主题,狠抓学校形象宣传、稳定生源规模、开拓就业渠道,全面开创我校招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1、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和湖南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发展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扩大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规模,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
2、认清教育体制改革新形势,把握“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等新政策”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在招生工作中,着眼生源求规模;在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上,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把我校招生就业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精细化管理”细节中去。
二、奋斗目标
2009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国家新的教育政策更有利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只有充分筹备、准确把握、学校才能迎来飞速发展;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我国返乡农民工高达2800万人,高校毕业生达700余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力度加大,民办教育得到较快发展,高中大量扩招,对中专学校冲击加大,2009年全市有效生源急骤下降。因此,2009年招生就业科的工作中心:一是抓好形象宣传,理顺关系,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全方位发动,步步为营,巩固现有生源基地,生源市场;三是转变观念,广开就业门路,走校企联合的路子,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四是把握机遇,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进程,增加办学层次,抢占学校发展的制高点。
(一)强化日常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树立敬业意识,加强责任考核,确保各项日常工作无差错,力争科室目标考核优秀。
(二)积极组织招生宣传,制定各类各层次招生方案及配套的招生奖励办法,搞好2009年招生计划的申报和衔接工作,开展切实有效的招生宣传活动。确保2009年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同时做好新生注册工作。
(三)认真搞好2010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讲座,加强就业准备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就业管理,实行多渠道衔接,多方式推荐,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确保我校毕业生基本得到妥善安置,力争一次性就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并加大就业、创业指导力度,加快实验进程,及时总结,完成阶段性实验任务。
(四)继续推行”内引外联”战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试点,促进学校办学格局向多元化发展。
三、工作举措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紧跟教育部《规划纲要》,联系我校实际,谋全局、想大事,为把我校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学校而奋斗。“示范性学校”要靠精品专业,精品专业要有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育出精品学生,精品学生反响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就得就业。招生就业科肩负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任,外部环境要理顺,招生局面要稳定,就业渠道要疏通。为此,本我们摒旧观念,树新思维,走创新之路,坚持虚实并举,立足本市抓生源,放眼省外促就业,主要工作举措如下:
(一)健全制度,严格考核,日常管理精细化
第一 完善各项招生就业工作制度,根据今年学校形势发展确定奋斗目标,制定2009科室个人岗位目标及相关考核办法,做到目标到人,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对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充分调动积极性,增加工作上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 规范招生就业工作程序,对外树立“窗口”形象。招生就业工作不仅政策性强,而且各项工作均与外部有关单位接触较多,涉及面广,影响大,要积极组织科内人员加强业务学习,选派代表参加课题实验研究,强调规范服务,做到服务态度好,政策掌握准,业务操作熟,协调衔接好。
第三 坚持科务会议制度,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做到工作有思路,月度工作有计划,周工作有要点,增加工作中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第四坚持科务日志制度,科室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填写工作记录处理突发事件。
(二)全方位发展,立体式发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第一 抓形象宣传,创学校品牌,树学校声誉,一是协同有关科室组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树学校质量品牌。二是搞好学校形象设计,印学校招生手册和宣传图片手册,采用墙体广告扩大宣传面,把学校的校容校貌,更好推介出去。三是利用深入各区、县、市及周边地区进行生源发动时,通过各类招生指南报刊、电台、电视台、学校网站等传媒工具进行大力宣传,重点生源地印发专题宣传册,争取把工作做到乡镇一级中学,真正使“常德财校”家喻户晓,树学校整体形象,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生源组织的“辐射力”。
第二积极协调,争取支持,努力改善学校与各类各级主管部门的关系,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切实加强与省市教委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
第三立足本市,着眼周边,建立较为稳固的生源输送基地,学校完善招生方案,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一是,要依靠本校招生骨干,通过他们带动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招生工作。二是,要深入各乡镇初级中学组织宣传,建立较为巩固的生源输送协作关系,要深入乡村农户,组织优质生源。三是,要瞄准周边地市(如湘西、张家界、益阳等),使其成为我校生源地。
第四做好春季招生工作,保证插班生生源质量。春季招生作为我校生源的补充应得到重视,我们制定了转插班学生就读《试读协议》,由此保证了春季招生的生源质量。
第五修定招生奖励政策,完善生源组织激励机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兄弟学校的招生经验,及时归纳总结,向校领导献计献策,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关心学校发展,共同参与组织生源的积极性。
(三)加强就业指导,分步实施,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观念根本转变
第一转封建观念,继续强化就业准备教育。结合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教育的需要,并针对校内毕业生在个人就业问题上存在的“等”“靠”“高”思想,让科室成员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铺垫。
第二宏观看市场,继续搞好人才和专业需求调查,建立中专毕业生人才交流信息网络,增强招生就业工作的前瞻性。对内认真搞好毕业生及往届生的就业意向摸底调查,对外及时将人才库信息向用人单位输送,推行网上快速就业机制。
第三走出校门,放眼省外,加快就业基地建设进程。一是积极参与各类人才市场的招聘会,摸清就业市场行情,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巩固现有就业基地,拓展新的就业市场。三是准确把握就业时机,努力将我校本届毕业生及时输送出去。
第四改进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学生学籍管理,进一步推行实习一就业一体化工程。联合相关科室加强实习学生跟踪服务管理。
(四)迎各级就业评估,创就业先进典型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中专职业院校的就业工作,每年组织就业评估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做好就业评估工作不仅是就业工作成绩的体现,更能促进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评估工作要求完善就业推荐流程,收集好每个环节的资料要克服工作量大,工作繁琐等困难将评估工作做好,力保就业先进单位荣誉。
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2010-11-10
第三篇:促进女性创业就业经验交流
一、突出抓项目运作,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力。对全县妇女创业就业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针对 妇女希望得到“低门槛、低技术、低资金、低投入”的“四低”岗位或项目实施创业就业,充分利用妇联信息平台发挥妇联组织网络作用,广泛征集培训项目,因地制宜实施女性特色培训。针对女大学生创业需求,积极组织参加市妇联举办的SIYB项目培训。针对农村妇女技能培训需求,申报农村女经纪人培训项目。针对失地妇女需求,申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月嫂培训等项目。从市场需求出发,探索“公司+培训机构+妇女”模式,促进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二、突出抓培训推介,促进妇女群体充分就业。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帮助妇女群体就业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技能培训和就业推介。首先是抓技能培训。对有就业创业意愿而又缺乏基本技能的下岗失业妇女,我们通过再就业培训,免费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去年,我们联合县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举办了适合妇女的纺织技能、家政服务等热门工种培训,帮助100多名农村妇女在中泰化纤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其次是抓就业推介。我们坚持免费举办春风行动和人才招聘会,为企业提供招聘摊位、为求职者提供岗位信息。
三、突出抓创业引导,促进妇女群体大胆创业。我们积极争取政策帮扶,大力扶持妇女群体创业。一是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我们将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由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拓宽到城乡妇女,同时,提高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个人创业由5万元提高至8万元,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人均最高贷款额度可达10万元。据统计,2014年全县共为220名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45万元。二是大力落实各项补贴政策。严格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帮助妇女群体稳岗就业。三是建好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创业。我们十分注重发挥创业基地的创业平台和“孵化器”作用,对有创业项目、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但无资金、无场地的下岗失业妇女等劳动者及时推荐入驻创业基地(县工业园内),在房租上给优惠。目前,有30户女性创业者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吸纳女工1200人。今年,县妇联举办了“电子商务妇女创业培训工程”活动,开启了**妇女创业就业新篇章,到目前止,已有400多名妇女参与了这次活动。在扶持妇女群体就业创业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也感觉到压力和困惑。一是妇女群体创业的意愿不强。从调查来看,60%的妇女就业创业存在畏难情绪,进取意识不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很重,不愿意走出来创业,走出去就业。二是妇女群体创业的能力不足。部分妇女经济不独立,并且传统观念认为,妇女所承担责任仅限于照顾家庭,操持家务,使广大妇女没有创业的动力和创业的基本条件。对此,我们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妇联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宣传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举办创业就业技能咨询讲座、组织优秀妇女创业就业事迹报告会等形式,鼓励、引导、帮扶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二是进一步拓展丰富特色培训。
第四篇: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一、就业见习的目的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当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而我校校团委就业见习部就是将我校学生送入这个载体的媒介。通过组织在校学生见习,帮助我校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提高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学生到企业参加见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见习人员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学生也能有一个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双向选择的成功率。
二、见习工作要求 按照团中央及团省委下发文件的相关要求及任务部署,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团委根据创建见习基地的条件和标准,并结合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本着“就近就便、服务青年、扎实推进、促进就业”的原则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工作的相关工作要求。
三、见习活动的实施
1、为了更好的组织我校毕业生到用人单位见习,选拔适合见习基地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到见习岗位,首先进行毕业生见习报名工作。报名后将对毕业生进行初步筛选和培训工作,同时根据企业要求时限和毕业生情况输送到企业见习。(1)准备工作 ①高校须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荐优秀见习基地创建单位,激活一批见习岗位。②高校应逐步展开见习生的动员工作,优先动员和选拔见习志愿强,见习时间有保障的同学,做好见习生人才储备工作。③我校应积极响应省团委部署,尽快完成见习计划岗位人才对接工作,正式将见习计划投入运作。(2)宣传工作。①根据见习岗位所需专业,下发宣传单,做好各学院宣传工作。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②通过校园公告栏张贴海报,校网站发布公告,电台广播等途径。③开展就业见习动员大会。注:① 宣传时应明确注明见习单位和报名条件。②报名方式要具体明确。
③见习实质与待遇要明确给出。(3)报名工作。通过各学院团委和校团委办公室下发报名表,有意报名且符合条件者均可填写报名表。(4)选拔工作 ①根据各见习单位的报名条件与报名者报名表内容,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②对符合条件者进行面试,择优录取。
2、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 ① 实习基地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在符合建立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协商可由学校教务处或院系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协议双方及主管部门各一份。② 实习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③ 协议书应包括双方合作目的、承担义务、合作年限等内容。
四、见习工作计划(1)编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2)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规章制度,完善实习大纲等教学文件,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流程,严格实习基地工作日志制度,及时准确填报各种报表。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3)提供为完成实习教学内容所必须的场所和条件,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机会。(4)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环境管理以及实习师生和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再次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稳定生源市场,拓展就业基地是招生就业科的工作重点。2009年的招生就业工作将以教育部的《规划纲要》为导向,围绕学校发展,争创国家、省示范性学校这个主题,狠抓学校形象宣传、稳定生源规模、开拓就业渠道,全面开创我校招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1、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和湖南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发展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扩大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规模,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
2、认清教育体制改革新形势,把握“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等新政策”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在招生工作中,着眼生源求规模;在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上,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把我校招生就业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精细化管理”细节中去。
二、奋斗目标 2009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国家新的教育政策更有利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只有充分筹备、准确把握、学校才能迎来飞速发展;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我国返乡农民工高达2800万人,高校毕业生达700余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力度加大,民办教育得到较快发展,高中大量扩招,对中专学校冲击加大,2009年全市有效生源急骤下降。因此,2009年招生就业科的工作中心:一是抓好形象宣传,理顺关系,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全方位发动,步步为营,巩固现有生源基地,生源市场;三是转变观念,广开就业门路,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走校企联合的路子,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四是把握机遇,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进程,增加办学层次,抢占学校发展的制高点。(一)强化日常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树立敬业意识,加强责任考核,确保各项日常工作无差错,力争科室目标考核优秀。(二)积极组织招生宣传,制定各类各层次招生方案及配套的招生奖励办法,搞好2009年招生计划的申报和衔接工作,开展切实有效的招生宣传活动。确保2009年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同时做好新生注册工作。(三)认真搞好2010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讲座,加强就业准备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就业管理,实行多渠道衔接,多方式推荐,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确保我校毕业生基本得到妥善安置,力争一次性就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并加大就业、创业指导力度,加快实验进程,及时总结,完成阶段性实验任务。(四)继续推行”内引外联”战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试点,促进学校办学格局向多元化发展。
三、工作举措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紧跟教育部《规划纲要》,联系我校实际,谋全局、想大事,为把我校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学校而奋斗。“示范性学校”要靠精品专业,精品专业要有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育出精品学生,精品学生反响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就得就业。招生就业科肩负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任,外部环境要理顺,招生局面要稳定,就业渠道要疏通。为此,本我们摒旧观念,树新思维,走创新之路,坚持虚实并举,立足本市抓生源,放眼省外促就业,主要工作举措如下:(一)健全制度,严格考核,日常管理精细化 第一 完善各项招生就业工作制度,根据今年学校形势发展确定奋斗目标,制定2009科室个人岗位目标及相关考核办法,做到目标到人,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对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充分调动积极性,增加工作上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第二 规范招生就业工作程序,对外树立“窗口”形象。招生就业工作不仅政策性强,而且各项工作均与外部有关单位接触较多,涉及面广,影响大,要积极组织科内人员加强业务学习,选派代表参加课题实验研究,强调规范服务,做到服务态度好,政策掌握准,业务操作熟,协调衔接好。第三 坚持科务会议制度,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做到工作有思路,月度工作有计划,周工作有要点,增加工作中的预见性和计划性。第四坚持科务日志制度,科室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填写工作记录处理突发事件。(二)全方位发展,立体式发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第一 抓形象宣传,创学校品牌,树学校声誉,一是协同有关科室组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树学校质量品牌。二是搞好学校形象设计,印学校招生手册和宣传图片手册,采用墙体广告扩大宣传面,把学校的校容校貌,更好推介出去。三是利用深入各区、县、市及周边地区进行生源发动时,通过各类招生指南报刊、电台、电视台、学校网站等传媒工具进行大力宣传,重点生源地印发专题宣传册,争取把工作做到乡镇一级中学,真正使“常德财校”家喻户晓,树学校整体形象,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生源组织的“辐射力”。第二积极协调,争取支持,努力改善学校与各类各级主管部门的关系,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切实加强与省市教委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
第三立足本市,着眼周边,建立较为稳固的生源输送基地,学校完善招生方案,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一是,要依靠本校招生骨干,通过他们带动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招生工作。二是,要深入各乡镇初级中学组织宣传,建立较为巩固的生源输送协作关系,要深入乡村农户,组织优质生源。三是,要瞄准周边地市(如湘西、张家界、益阳等),使其成为我校生源地。第四做好春季招生工作,保证插班生生源质量。春季招生作为我校生源的补充应得到重视,我们制定了转插班学生就读《试读协议》,由此保证了春季招生的生源质量。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第五修定招生奖励政策,完善生源组织激励机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兄弟学校的招生经验,及时归纳总结,向校领导献计献策,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关心学校发展,共同参与组织生源的积极性。(三)加强就业指导,分步实施,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观念根本转变
第一转封建观念,继续强化就业准备教育。结合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教育的需要,并针对校内毕业生在个人就业问题上存在的“等”“靠”“高”思想,让科室成员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铺垫。
第二宏观看市场,继续搞好人才和专业需求调查,建立中专毕业生人才交流信息网络,增强招生就业工作的前瞻性。对内认真搞好毕业生及往届生的就业意向摸底调查,对外及时将人才库信息向用人单位输送,推行网上快速就业机制。第三走出校门,放眼省外,加快就业基地建设进程。一是积极参与各类人才市场的招聘会,摸清就业市场行情,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巩固现有就业基地,拓展新的就业市场。三是准确把握就业时机,努力将我校本届毕业生及时输送出去。第四改进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学生学籍管理,进一步推行实习一就业一体化工程。联合相关科室加强实习学生跟踪服务管理。(四)迎各级就业评估,创就业先进典型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中专职业院校的就业工作,每年组织就业评估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做好就业评估工作不仅是就业工作成绩的体现,更能促进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评估工作要求完善就业推荐流程,收集好每个环节的资料要克服工作量大,工作繁琐等困难将评估工作做好,力保就业先进单位荣誉。
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2010-11-10
第五篇: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经验做法
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经验做法
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经验做法
近年来,**区妇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把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妇联工作重点,拓宽思路,大胆实践,主动引入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在探索和创新基层妇联工作实事化、项目化的进程中,积极运用“驿站工作法”这一新型群众工作新方法,经过基层广泛生动的实践探索,逐步打造了关爱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新平台——“创业驿站”,受到社区妇女群众的好评,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针对我区几年来平台的运作情况,我们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建立“创业驿站”的宗旨
**区地处**市城南,属于劳动密集型妇女就业集中的老城区,改制后,失业女性占全区失业总人数的55%以上,一方面,她们普遍年龄大,文化程度较低,对自身素质提升要求少,对家庭的依附性和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创业就业的激情和动力;另一方面,近年来出现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因此,近年来,区妇联能从自身职能出发,立足社会家庭对服务技能型女性人才的需求,多方联络,主动作为,于2007年联合区人社局创新搭建起一个集宣传政策法规、指导创业就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开办企业与失业妇女就业直通车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妇女创业驿站”平台,设立了“妇女创业基金”,主动从劳动部门、宣传部门承接有关妇女创业就业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和宣传表彰活动,为基层妇联组织进一步拓宽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基本做法
“创业驿站”作为广大失业妇女和待业女大学生的娘家,一直坚持以服务妇女创就业为中心,树立“为政府分忧,为妇女服务”的宗旨,通过实施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创业帮扶、典型激励等一系列工作,不断提升失业妇女和女大学生的就业技能,激发她们的从业热情和创业激情,鼓励帮助她们成就创业。经过四年运作,“创业驿站”共表彰了27名优秀创业女性,培训了近900名失业妇女,推动了近500名妇女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帮助了5名初始型创业女性成功创业。我们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夯实驿站规范化的工作基础。在创建初期,针对区域特点,发放失业妇女调查表1000余份,召开座谈会20场,成立了“创业驿站”成员单位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能,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下发了《**区妇女和家庭“创业驿站”公益培训实施方案》、《**区“妇女创业、就业基金”管理使用办法 》、《 创业基金申请及发放流程 》等文件,还制定了学员招录、培训、考勤、后续跟踪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通过认真调查摸底,精心>策划组织,为“创业驿站”的规范化运作夯实了基础。
二是借力造势,从“联”入手,构建驿站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借助这几年政府在促进创业就业上的政策扶持,妇联组织在“联”字上下功夫,健全组织机构,形成覆盖广泛的创就业服务网络。区妇联成立了妇女“创业驿站”,在街道设立分站,社区设立联系点,形成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同时与人社局、总工会等部门强强联手,资源共享,每年实现七个一:即开展一次女性知识讲座、一次辖区内女企业家表彰联谊、一次外出考察、一次创业就业政策答疑、一次失业妇女座谈会、一系列免费技能专业培训班、一次女性专场招聘会。
三是培育典型,着力引导,发挥创业女性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依托各类宣传平台,帮助失业妇女树立信心。通过召开创业事迹报告会,对**、**、**等优秀创业女性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妇女创业就业热情,激励更多女性投身创业热潮。通过每年的“创业基金”发放,表彰辖区内自主创业的女性,引导已就业、创业下岗失业妇女发挥领头羊作用。通过带领学员外出考察,开阔视野,接纳新的创业理念,激励学员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实现创业梦想。
四是跟踪服务,全面帮扶,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取得实效。会同街道、人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完善失业妇女和零就业家庭培训体系,积极落实创就业政策,进一步优化妇女创、就业的社会环境。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后,迅速履行组织援助、组织创业、组织就业的职责,为创业妇女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如在第一批学员培训结束后,当下岗多年的彭永梅学员提出要在秦虹小区内开一家手工串珠坊的想法后,妇联联合街道领导帮助其多方协调营业用房,积极引荐客户为她争取货源,并帮助她组织所有学员来赶做产品,打响了创业第一炮,鼓舞了全体学员创业、就业的勇气,陆陆续续学员们均走上了创业、就业之路。
五是创新做法,彰显特色,不断拓展驿站内涵。今年我们紧密结合区委人才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办班层次,运用灵活的方法不断丰富活动内涵,驿站工作成效越来越明显。首次开办了技能中级班,在培训对接就业方面,创新启动了“企业与失业妇女就业直通车”活动,走访了30多位女企业家收集26个空岗信息,达成学员优先就业意向,对驿站学员培训成绩合格、获得等级证书的学员优先接纳。这项活动同时也探索了解决女企业家用工荒的难题,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在寻找岗位的过程中,结合企业需求,今年首次尝试了实施“定岗订单式培训”计划,“秀域”健康美容院主动找上门向妇联求助招录培训店长、美容师等33人,对我们培训的中级刮痧师学员非常有兴趣,我们在学员中进行了宣传推荐,有效地促进培训创就业无缝对接。
通过几年的运作,“创业驿站”逐步走上正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平台,我们也处在摸索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岗失业妇女参训率不高、帮扶手段需拓展,培训内容不够丰富、创业就业率待提高,资源整合不够,作用发挥不到位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创业驿站”运行几年来,我们感到多数下岗失业妇女的择业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要求,受某些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缺乏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及社会参与意识。因此,一要大力宣传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引导妇女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唤起广大妇女的主体意识,帮助她们摒弃旧观念,在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二要选树典型,广泛深入地宣传她们的成功经验、主要做法、切身体会,增强女性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三要强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营造女性发展的良好环境。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增强女性创业就业能力。
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将社会需要作为培训专业的设置先导,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通过市场调研,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解决下岗失业妇女文化偏低,缺乏技能或技能单
一、落后的现状,帮助她们掌握就业本领,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3、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多方联动,拓宽女性创就业渠道。
要紧贴区委提出的“创建充分就业区”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力度。妇联要充分发挥工作优势和组织优势,广泛联合人社局、工会、工商、税务、街道、辖区内有关企业等部门和单位,通力合作,搭建平台,采集岗位信息,建立岗位超市,畅通女性创就业“绿色通道”。要组织专门人员认真研究梳理省、市、区出台的相关再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帮助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服务补贴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出台有地区特点的奖励扶持政策,鼓励辖区内有实力的企业或优秀女企业家吸纳下岗失业妇女。通过横向合作和纵向延伸,形成有效的岗位对接,应势借力将政策、技术、信息向下岗、失业妇女倾斜,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为促进创业富民、保障安民和政策惠民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