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浅 谈 中 小 学 音 乐 创 作 教 学
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总校赵子彬
内容摘要: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最有效的培养方法是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既将创造性训练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这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造教学
正文:音乐创造教学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各种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创作属于“创造领域”,区别于专业音乐创作学习。它是一种以模仿和即兴创编为主的具有体验和尝试性质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特点,抒发自身音乐情感,巩固所学的音乐技能。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凡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的快乐、培育创造精神和训练创造能力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来让参与创造、体验创造。作为音乐教学的“创造”领域,《标准》指出,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探索音响与音乐(音响探索);即兴创造(综合性创造活动);创作实践(音乐创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当努力探究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音乐学科实施创造性教学中可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模仿中学会创造
“模仿”在学习中很重要,例如,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学习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自觉地仿效先进的榜样,可以吸取别人经验,扩大自己经验,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
我们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我们可以归纳步骤为:1.完全模仿2.限定变化3.大部分变化。例如,在竖笛初步教学,学习吹奏si la sol时,是这样设计的:
1.在教会“si”音的正确指法后,老师不断地在“si”音上吹出
不同的节奏。如:(师)7 7 7 0|,那么学生进行模仿吹奏(生)7 7 7 0|;接着,老师变化节奏(师)7777 0|,(生)模仿吹奏7777 0|;老师再变化节奏,吹出一小节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师)777 7-|,学生也模仿吹奏(生)777 7-|等。
2.学习了“la”和“sol”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和变化的练习。如:(师)吹奏6 5 6 0|:学生先模仿,接着即兴变化一小节,如:(生)0 0 6 5 6 0|6 56 5-|,也有的吹奏:(生)0 0 65 60|66 55 6 5|。
3.学习了“si、la、sol”三个音之后,进行即兴旋律问答句练习。如:(师)6 5 6 7 |6 56 6 0|,(生):6 6 6 7|6 56 6 0| 或(生)6 7 6 5|66 堂课教学从最容易、最简单的三个音开始,先易后难,且学以致用,这是器乐教学的一条原则。采用模仿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从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二、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创作或改编乐曲则需要经过准备孕育,在酝酿创意之后再进行的加工塑型,最终成为一部音乐作品。
即兴创造与创作是音乐创造教学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中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无论是音响探索、综合性创造活动还是音乐创作都可以尽量多地采用即兴性活动。“多用即兴”的好处在于:首先,即兴性创造活动不必依据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较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性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则,即兴性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映的能力。由于即兴性活动没有事先准备(酝酿、设计、排练),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创造的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稚嫩、不成熟是难免的。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们对于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充满兴趣和热情。
三、从内心听觉启发创造
在《标准》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强调“听”,围绕倾听来进行。让孩子们从小多听、多想,不仅有利于想象力的发展,而且更能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注重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的创造效果,先描述,再与实际音响对照,如此反复练习,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例如: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这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G大调2/4拍子、复三部曲式的波尔卡舞曲。作者采用描绘性的手法,以生动而逼真的造型性音响,表现了电光霍霍、雷声隆隆的景象和人
们兴高采烈、纵情起舞的场面。这首乐曲用定音鼓来表现雷声、用钹表现闪电。
教师先启发学生回忆听到的雷声、闪电声、风声、大雨声这些自然音响,在没有打击乐器的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学生发挥想象,讨论后得出:用跺脚表现雷、用拍手表现闪电、用嘴巴发出的“呜、呼”表现风、用抖动纸张表现雨点砸在地面上等。然后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用乐队和打击乐器演奏的表现雷鸣电闪的音响效果,与之对照。接着老师去掉音乐作品中原有的用打击乐器表现的音响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刚才想到的表现方法,与乐队一起“合作”,完成整首音乐,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里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在创设大自然的音响中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围绕“倾听音乐”来展开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大自然的景象,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音乐创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音乐创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景,使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创造,体验创造。但应当注意遵循一般原则。我们认为课堂音乐创造教学原则有以下原则:
1.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尽量降低创作的难度。设计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使他们感到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2.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而不注重创作的“成果。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衡量他们的“作品”。体验他们创作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3.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尤其 要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
4.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体现创造教育,包括唱歌课、欣赏课、器乐教 学课、律动舞蹈课等。改变或尽量减少采用老师给学生“标准答案”,不用或少 用“统一标准”、“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创造精神。
引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音乐──想象──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
第二篇: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王亚丽
(岷县闾井镇中心小学,甘肃 定西 748407)
[摘要]:音乐创作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应注意消除音乐创作神秘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音乐创作的快乐,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引言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消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做都是作曲家 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带入到其他音乐教学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句、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实施创造教学
1、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训练与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要注重创造的“过程”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欣赏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实践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从而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第三篇: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王亚丽
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08春音乐教育班
王亚丽
[摘要]:音乐创作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应注意消除音乐创作神秘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音乐创作的快乐,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引言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消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做都是作曲家 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
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带入到其他音乐教学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句、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
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实施创造教学
1、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训练与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要注重创造的“过程”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欣赏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实践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从而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王亚丽
2011年6月12日
第四篇:浅谈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作者:桑美侠 电话:*** 地址:开原市松山堡乡中心小学 邮编:112312 内容提要:“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名言。音乐创作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应注意破除音乐创作神秘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音乐创作的快乐。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觉、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作是包含在其中的。
一、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
音乐创作不仅需要音乐创作方面的知识技能,还需要记谱、音乐表演方面的技能。小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小学音乐创作教学要探寻一条既要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又要使学生容易做到的道路,才能保证音乐创作教学的切实开展。这需要音乐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真研究创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把音乐创作活动化解成简单的、易操作的行为。
二、音乐创作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采用“听”、“唱”、“创”、“奏”、“评”的教学手段来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首先是“听”——是素质训练的基础,是探索音乐奥秘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比唱更重要,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不仅对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教学生“会听”音乐,就能用心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
其次是“唱”——让学生多唱优秀的作品,从千锤百炼的,大家百唱不厌的优秀歌曲中去探寻规律,在唱中来积累感性经验,进行音乐积累为音乐创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创”——是素例如在讲“同头换尾”的创作方法是,我先让学生来唱一唱维吾尔族的《青春舞曲》、陕北民歌《信天游》。然后来吹奏其中的片段,进行观察和分析,从中探究音乐主题的结构规律。进行分乐句,看一看这上下两乐句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两乐句开头相同,而结尾不同。这样我就总结出:这就是我们在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创作手法“同头换尾”。然后再让学生从我们学过的歌曲中找找有没有在创作中用到这种方法,并唱一唱。这就使学生在唱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简单的创作方法。
第四是“奏”——“奏”实际就是用竖笛进行吹奏。它对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才能,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重大意义。吹奏实际上也是音乐表现的一种方式,音乐表现是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中间环节。音乐艺术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乐谱转化为声音,实现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在这个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因为小学生的音高概念还不稳定,所以让学生演奏自己的作品,这样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音乐,可以一个组集体进行表演,也可以一个人代表全组表现出来,总之形式多样可以自由选择。
最后是“评”——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三个方面。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对同学表演和聆听老师的评价,能有效地强化对作品的理解。
三、让学生亲自表现他们的创作作品
小学音乐创作教学的目的不是创作出儿童音乐作品,而是培养有创造性品质的人,所以尽管学生创作的作品不那么象样,也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创作,并让他们亲自表现自己的创作作品,使他们感受创作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培养他们创造的兴趣、信心、能力都很重要。
小学音乐创作教学的目的不是创作出儿童音乐作品,而是培养有创造性品质的人,所以尽管学生创作的作品不那么象样,也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创作,并让他们亲自表现自己的创作作品,使他们感受创作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培养他们创造的兴趣、信心、能力都很重要。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参考文献: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曹理、何工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王安国、吴斌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音乐教学实施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怎样做》 沈阳出版社
浅谈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辽宁省开原市松山中心小学
桑美侠 2010年4月25日
第五篇:音乐创作教学反思范文
音乐创作教学反思
虽然本人刚刚毕业在音乐教学经验方面较为浅薄,但是从第一天的上课起我就知道音乐创作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创造力是人类最伟大的潜能,这潜能是人类得以延续生命。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教学体系创作就是其教与学的中心,在学习中他强调使用身体的不同姿势和动作,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来促使学生体验感受节奏的内在关系,增加内心体验与外在动作的协调感,在他的音乐教育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对创造型精神和创造性能力追求的观念和原则。
我现在从事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音乐教学,这阶段的学生属于低年级段,在设计音乐创作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并且结合其认知特点。小学低年级音乐教材中着重强调了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作创编歌词创编能够自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象、记录声音和音乐。我针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首先师动作创编方面,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教师做动作能很快的模仿下来,但不能在聆听音乐的时候自己创编动作,常常只是抬抬手,转个圈,动作单一。比如在感受音乐表现动作上教师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教师说动词(学生自己说动词),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编动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模仿。教师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教师或学生说一句话,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编动作,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模仿。这个练习可以在组织教学时也可以布置成作业能分散音乐课中动作创编的难点。
第二个是歌词创编方面,歌词创编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小,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容易学会创编歌词。让学生给熟悉的歌曲增添新的段落或改变部分歌词内容。这样做不仅能引起幼儿唱歌的兴趣,提高唱歌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能促进幼儿注意、记忆、思维的积极活动。
第三是能够自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打击乐在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打击乐正是要求听着歌曲、乐曲按其节奏、节拍敲打不同的乐器,这些活动都与肌肉活动、身体动作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节奏感也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才活动发展,我利用各种声源体做打击乐器如人体当打击乐器,物体当打击乐器。
第四,能够运用线条记录声音和音乐。新课改提倡综合就是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时间,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会用线条,色块,图像,记录声音和音乐。用色块,图象记录声音和音乐对学生来讲好理解没有难度,而用线条录声音和音乐对学声来说就不好理解。因此我从3个方面训练孩子用线条,来记录声音和音乐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的开展中还是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如目标不清楚,难度过大,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创作一条四个小节四二拍的节奏,学生根本无从下手,之后进行改进变成补空题,将每一小节少的节奏填补上。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专业要求不能过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的音乐的音乐创造教学中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仅仅是 个别教学等等,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创造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力所能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