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音乐创作与导演的关系

时间:2019-05-14 18:4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戏曲音乐创作与导演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戏曲音乐创作与导演的关系》。

第一篇:浅谈戏曲音乐创作与导演的关系

浅谈戏曲音乐创作与导演的关系

如果说表演是戏曲导演有机综合创造的主体的话,那么音乐就是导演有机综合创造的血脉。“一台锣鼓半台戏”的戏曲谚语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戏曲音乐的重要地位。戏曲艺术就是音?酚胂肪缦嘟岷系牟?物,戏曲音乐的作用是戏曲艺术成熟与发展的必然,也是戏曲之所以为戏曲的重要标志,有人说“无曲不成戏”就是这个意思。

戏曲作曲在二度创作中,如何充分发挥戏曲音乐这一艺术要素的作用进行有机综合创造呢?我认为,要从抓戏曲音乐的共性入手,通过与导演的合作、对唱腔的处理的创造性劳动,完整的戏曲演出的活体要素使音乐既保持自身艺术个性,又为整个舞台演出增色,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具体谈一下这个问题。

一、与导演合作的原则

作曲是戏曲音乐的导演,就一出戏而言,好的作曲家至少是半个导演。音乐创作是综合性的艺术创作,是在导演总体构思框架内的、在剧本的总体结构制约下的创造性工作,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由于戏曲音乐创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作曲与导演的合作原则应该是多管宏观,少管微观,关节点要抓,一般处要放。

首先,多管宏观,少管微观。作曲要抓如下几条:一是音乐的风格与剧本的风格和导演风格是否相和谐。戏分悲、喜、正、闹,音乐创作必须与戏的风格协调一致。悲剧音乐一般要求强烈、凝重,喜剧音乐则要求轻快、鲜明。探索性剧目有特殊要求还要坐下来交流探讨达成默契;二是功路有无差异,有的戏以唱功为主,有的戏以做功为主。以唱功为主的戏应重点抓唱腔写作,以做功为主的戏重点则在音乐写作上。老戏新排还牵扯流派问题,更应处理好守与破的关系;三是音乐和唱腔好不好听。音乐唱腔是抒发人物感情的,悲也好,喜也好,哀也好,恨也好,都要建立在听觉美上,不美的唱腔再好也要慎用。戏曲有这样一个特点,有的戏本身不是很好,可唱腔好听,照样吸引人。这是由戏曲艺术追求美的特质决定的。在戏曲中,往往人物唱的是很悲哀、悲愤、悲戚的内容,因为唱腔好听,有剧种特色,仍能博得观众喝彩,产生出良好的剧场效果,而且不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思想内容的传达,这是戏曲艺术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四是核心唱段能否提升人物形象刻画。戏曲演出没有几个重点唱段,在艺术上就很难立得住。戏曲最重抒情,重点唱段往往是抒发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关节点,导演应多在此处着眼;五是看主题音乐是否鲜明优美。帮助说明和表现戏的主要思想和人物性格的音乐就是主题音乐。主题音乐是戏曲音乐的神经中枢,它能艺术地传达出戏曲音乐的精神。

然后,关节点要抓,一般处要放。再有经验的导演,也不可能在合成前把音乐全部消化掉;再优秀的作曲,也不可能说自己写的音乐十全十美、严丝合缝,谱出来就不需要改动和调整。这就要求导演抓关节、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要保戏舍曲。不能因为曲子好而迁就,影响戏的节奏和情节的发展。要为戏设曲,不能为曲设戏;二是保戏添曲。唱腔段数、句数不够要加,音乐不够要延伸或增添。反过来说,如果对戏影响不大的,尽管导演并不十分满意也要放过,不必硬钻牛角尖。

二、对唱腔的理解和把握

唱腔和唱词是一个统一体。唱腔是唱词的听觉形象展示,是唱词的舞台化、音乐化、戏曲化。离开了唱腔的唱词是文学,离开了唱词的唱腔是练声,没有戏曲审美意义。戏曲艺术区别于其他演剧艺术的标志是什么?是用特有的诸剧种唱腔表达剧情、抒发人物的情感。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讲的“戏曲者,合歌舞以演故事也”中的“歌”即指唱腔。无曲不成戏构成了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唱腔在戏曲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百多个戏曲剧种的划分,主要依据唱腔和音乐的区别而定。既然唱腔的作用如此重要,作曲者应如何进行艺术处理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与导演沟通,精心设计。

“曲乃戏魂”,离开了作曲者的协作,导演无法把握唱腔。演出形象的完整是以音乐形象的完整为基础的。作曲者对音乐和唱腔的布局设计得合理顺畅了,导演把握和处理唱腔才能得心应手。在创作唱腔时,应要求作曲者依据作曲法则选准板式声腔,既有所遵循,又敢于突破,使唱腔达到既新鲜、又熟悉,既好听、又好记的境界。

(二)帮助演员“解明曲意”。

清代曲家李渔指出:“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其意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问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观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帮助演员解明曲意就是指导演要与演员一起确定唱腔的主旨,是侧重抒情,还是侧重叙事?是表达思想,还是一般交待?

若抒情,则须婉转声腔、心唱口唱;若叙事,则须吐字清晰、适度抑扬;若表意,尚要手口相合、形致神显;若交待,便要自然顺畅、避免斧凿。唱词的内容不同,演唱的处理当然异样;潜隐的含意挖出,导演的手段便可丰富。

(三)合理调控演唱节奏。

所谓调控节奏,就是运用导演艺术手段调整、控制、设计演唱的节奏,以求达到抒发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调控节奏应以整体把握为主,局部、细节可以微调,使之不伤害总体节奏的顺畅,以便错落有致地突出词情的变化和情感的高潮。节奏的调控应建立在对剧本、角色、唱词的深刻分析基础上,摸准人物的思想线索和情感脉络,进而准确地加以处理。

调控节奏,首先要考虑这一段唱腔在这一出戏或这一场戏中位置的轻重、作用的大小及审美价值如何。然后,便可以此为依据对演唱的快与慢、声音的轻与重、情感的浓与淡、情绪的抑与扬进行合理的艺术处理。

(四)适当要求突出“伴字”。

突出“伴字”首先要突出演员,因为演员是演出的主体。剧本的文学形象转化为舞台人物形象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完成的。表演艺术是戏剧艺术的中心,离开演员表演的演奏,至多是音乐艺术,而绝不是戏曲艺术。然后,便要突出乐队。因为“伴字”突出了,演员就会借助伴奏进行演唱。演员唱好了,乐队就成功了,这本身就突出了“伴字”,突出了伴奏。要知道伴奏也是艺术创作。

导演要尊重乐队,尊重他们从作曲、教唱、练乐、合乐、响排、彩排等等一系列创造性劳动,虚心听取乐队的意见,耐心说明自己的想法,但不要迁就乐队。

戏曲导演和戏曲音乐都是戏曲舞台艺术幕后的创作者,戏曲音乐只有通过与戏曲导演的有机综合,参与到各个戏曲剧目的创造演出之中,方能显出自身的戏剧价值。

第二篇:浅析表导演与戏曲人物造型的关系解读

浅析表导演与戏曲人物造型的关系

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不得不提的是戏曲文化。在戏曲文化当中,有着许多的中国传统观念学以及优秀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高尚的文化价值。而纵观当今社会,尽管消费主义以及眼球经济盛行,但是在中国的影视剧创作当中,也不缺乏对戏曲文化的追朔和传承,导演们仍然在继续找寻老祖宗们留下的优秀点滴,想要将代表中国符号的文化印记得到世界的肯定。如果我们撇开剧中表演、音乐等的成分,那么让人么印象深刻,谈经论道的则当属于戏剧人物的造型。一个好的人物造型,直接彰显出人的心理动态,去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而如何能够使得其造型能够有着出色的表现,并深入人心,让人们对此有着良好的传承,表导演与戏曲人物造型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便是本文将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一、中国戏曲现阶段的发展状态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古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是为祭祀。战争等服务的,而经过朝代的更迭,岁月的洗礼,人们更加注重一些人文化的东西,所以也就形成当今社会艺术主要以大众娱乐为重点着力发展。众所周知,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要服务人类的,要以大众喜欢的审美观去创造,也只有把握好表导演与戏曲人物造型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创造出好的作品,使得整个艺术市场得到持续健康良好的发展。

现代社会,网络与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大众的娱乐方式花样繁多,可以算得上百花齐放,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也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多元化的约了方式以及大众口味的变化,使得戏曲将在艺术娱乐多样化的大环境下如何良好的发展,并为大众所认可,而戏曲的主流艺术形式地位是否能被保住?都是严峻的考验。要使得戏曲发展道路能狗更加顺利,就必须正确把握好表导演与戏曲人物之间的关系。

戏剧届近年来存在着资金不足、观众较少、票房低廉的状态。而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济南市文化局与济南市京剧院就在戏曲表导演过程和人物造型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正。比如在京剧《辛弃疾》当中,就在舞美效果,演员服装,音乐,以及演员形象表现力上进行了强有力的突破,在要求演员保持京剧唱腔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还要对所有的唱词进行意境化,把其中的美感给变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改剧组的创作人员在国内京剧界开创了一个先河,即首次启动专业造型设计,注重戏曲表导演同戏曲人物之间的重要关系,并介入舞蹈艺术美,追求一种保存着京剧传统韵味之美,有体现出现代美的韵律。而从舞台效果到灯光设计,从演员服装配饰到对戏剧人物的整体造型,都是请来各路专家进行严格论证和用心交流后做出最终定夺的,最终使得该剧在人物造型上取得了重大成功,其中在戏剧的人物造型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在化妆造型及服饰造型上,都较为考究,使得观众的视觉与感官形成相互交融之感,在形象造星的基础上加以剧本和语言的修饰,将辛弃疾激扬豪放而又沉郁悲愤的一生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众多好评,取得高额票房。

由此可见,作品表导演的成功与戏曲人物造型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关联。

二、表导演与戏曲人物造型之间的关系

1.戏曲人物造型元素对于是表导演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戏曲表导演中的人物造型是一个戏曲人物演绎成功的主要手段。

戏曲人物的造型不是根据臆想,随意捏造而出的,它有着极其严格的背景内容制约。戏曲在表导演的系列程序上包括了唱词和舞蹈,也包含了戏曲中人物思想感情和身处的环境等。所以通过对人物的造型进行研究后,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戏曲表导演中,人物造型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进行戏曲人物造型上要注重突出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那么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是在多个因素上由之体现出来的,如服饰、化妆设计、表演、对戏剧角色心理的整体把握和内在剖析以及写意的造型设计等多个因素组成。多个因素都对人物的造型有着重要关联。也正是这些因素,才能使得作品充满情感的旋律,充斥着高潮跌宕,也只有强表导演,利用好表导演这一手段,并做好相关工作,才能塑造出更加好的戏曲人物形象。

在对戏曲人物造型方面,讲究着对其形象的高度把握和准确的夸张变形。能否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更加鲜明的展示出来,就在于如何利用好表导演这一手段。同时戏曲舞台形象的呈现,也脱离不了表导演时的精妙构思,如此一来才能塑造出演员不似之似的表演程式和非美之美的形象。我们也知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一种形式在被大众所认可的同时,自身还能吸纳其他形式,并不断的改善造型和形象也是非常好的。以往,如果在戏曲里面需要表现出有水的情景,通常都是找几个龙套演员在旁边拿着水旗并进行一定的舞台场面调度就可以了,但是每一次都是这样的造型设计,观众难免会疲乏,不愿再看。

对于如何把握好表导演与人物造型之间的关系,在山东梆子里面有着这样一出讲《山东汉子》的戏份,就做的非常好。在戏里演员们全体化身为人体三轮车,一会儿是在三轮车里跳进跳出的山东汉子造型,一会儿又化身为三轮车实物的造型,一会儿又通过变化造型,成为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心里情感的工具。并且,在服饰和最终定妆上,都给观众以当时的年代感,这种情景以及时空心理的代入感也是人物造型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样的造型创造,不仅给舞台上带去了新的幽默,也使得观众眼前一亮,极大的引起观众内心的强烈兴趣以及强烈的情感交融。因此,在整个戏曲表演创作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戏曲人物的造型,并且用正确的形式将以贯穿,从而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戏曲人物和戏曲作品。

2.戏曲人物造型的完美是决定表导演的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进戏曲表导演程式的完善。

透过上文,已经知晓,戏曲表导演对于人物最终演绎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帮助,但这只是表导演与人物造型最主要的关系之一。戏曲的表导演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慢慢完善起来的。戏曲表演工作者会在整场戏份对人物进行亲身的揣摩和把握,并运用更多新颖的形式,使得人物表现的更加立体,生动和鲜明,这是在掌握的人物造型的基本内涵之后才能够做到的。所以,戏曲的表演不仅要将人物塑造运用到传统的表导演中,同时还必须进行有效的创新。比如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戏曲舞台现在已经较为完善,融入了绚烂灯光,唯美舞台布景。在对戏曲人物进行造型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现代设施,让戏曲人物形象表现的更加突出。而不断的让戏曲人物形象有新的突破和亮点,会显得戏曲表导演过程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为了迎合戏曲人物的改变和创新,戏曲表导演也会想方法进行自身的提高。由此可见,戏曲人物造型也对戏曲表导演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戏曲的发展,离不开戏曲人物。而戏曲人物的服装配饰,人物整体造型也是追求形神兼备。在面对表导演和戏曲人物造型的关系上,就要求在戏曲人物的造型上做出好的创新,打造完美造型,因为造型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作品的好坏,而好的人物造型,能够促进表导演的进步与提高,或者对戏曲表导演有着进一步的完善。最终使得整个作品都有着巨大的飞跃和突破。

比如我国首部原创性大型戏曲服饰意象艺术展演剧目《大羽华裳》。《大羽华裳》可以算得上是我国戏曲在服饰及人物形象艺术上的首要创举。并以瑰丽的戏曲服饰为创新重要核心点,同时将诗、乐、歌、舞、技、画等融为一体,从而为全国乃至世界人民上演了精彩绝伦的中国戏曲服饰意象艺术展演,在表导演过程中,就对人物造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北方文化同中原文化的有机融合,同时冲破宫廷服饰的约束,大胆的显示出女人美丽婀娜的身姿,参演女子们美丽的造型,加上精彩的演出,给广大观众着实带来了一场豪华的视听盛宴。而在进行人身鬼怪的出演造型上,将其刻画的形象各异但在视觉冲击上却给人一种说怪不怪,诡秘又直接,亲切又可害怕。可恨又可爱的感觉。让观众不仅沉醉于演员们流光溢彩、华美异常的中国戏曲服饰,更让更多的人们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而其在创作手法上,人物形象的创造及刻画上,更是实现了巨大的创新和突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戏曲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著名戏曲大师梅兰芳也说过,要做到“移步不换形”。因此无论在戏曲表导演过程中还是戏曲人物形象的造型上,都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同时要进行高度的重视和贯彻落实。《大羽华裳》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是整个创作人员幕后辛勤付出而换来的,其中惊艳四座的人物造型,美轮美奂的戏曲服饰更是创作人员用心思考,真诚付出而呈现给观众最美的惊喜。也正是因为《大羽华裳》在人物造型,服装配饰上的成功,促进了剧目工作人员在表导演上的创新,因为整体的提高,便给剧目本身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同时也促进了戏曲表导演程式的不断完善。三:结语 中国戏曲文化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韵味和写意精神,也是今天我们在对作品进行表导演的同时,应该着重追求的东西,更应该去传承并发扬好戏曲民族文化价值的精华。每一种文化形式的融入都应该与创作本体相契合,这些都属于人物造型设计的范畴,也是人物造型设计成功与否的核心所在。戏曲表导演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戏曲表演的整个过程,对于人物的造型设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不能一味盲目的讲求用简单的视听文化符号去博取大众的吸引度。应该正确处理好表导演与戏曲人物造型之间的关系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作品,使得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好的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不断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三篇: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内容提要:文章在概述前辈时贤对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对于此论题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缺乏系统性、开创性的状态,许多问题的论述或语焉不详,或简单比附。要突破这种状态,就要改变目前只关注二者成熟形态的比较研究,注意加强二者关系的发生研究,以为二者关系的研究提供早期形态的参照。并且要明确二者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开拓小说、戏曲研究的视界,为具体的小说研究和戏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参照系和观察点,从而使此关系研究具有文体学探讨的意义,而不是罗列一些异同现象材料,作表面化的比较。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关系研究;回顾;思考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小说和戏曲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话本小说与戏曲的关系,它们同生共长,彼此依托;而且早期的艺人和“书会才人”对戏曲和小说同时染指,这不可避免地有题材的相互沿袭、手法技巧交叉使用的现象。虽然后来二者分踪发展,但它们在题材方面、叙述体制方面的相互关联仍很明显。对此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伴随着小说、戏曲的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研究概述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最明显的表现在两方面:一为故事题材的相互袭用;二是小说与戏曲间概念不清,如视《西厢记》为“曲本小说”,是小说中的韵文一类[1](p308)(老伯《曲本小说与白话小说之宜于普通社会》),而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兼及小说和戏曲。前人有关二者关系的疑问或论定多基于此,如明人胡应麟就疑惑:

“传奇”之名,不知起自何代?陶宗仪谓唐为传奇,宋为戏诨,元为杂剧,非也。唐所谓“传奇”,自是小说书名,裴鉶所撰,……然中绝无歌曲乐府,若今所谓戏剧者,何得以“传奇”为唐名?[2](卷41《庄岳委谈》卷下)

明人称长篇南曲戏文为“传奇”,那么,这种戏曲形式何得以唐人小说书名作为文体称谓?这一疑惑也曾萦绕在王国维的脑中。他在《录曲余谈》中谈到元人陶宗仪所言“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时,案曰:“九成此说误也。唐之传奇非戏曲……”[3](p222)他们俱对陶宗仪的这一列举线索持有异议。伴随着这些思索与议论,也就开始了对小说与戏曲关系的关注和考察。

早在元代就有人对杂剧开始镜考源流,追索根本,元末夏庭芝、陶宗仪即有言:

唐时有传奇,皆文人所编,犹野史也;但资谐笑耳。宋之戏文,乃有唱念,有诨。金则院本、杂剧合而为一。至我朝乃分院本、杂剧而为二。[4](夏庭芝《青楼集志》)

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笔者案:此指唐人小说)作而戏曲继。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笔者案:指元杂剧)犹宋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5](卷27“杂剧曲名”条)

这一排列是基于故事题材为线索的追溯: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院本、元之杂剧一脉相承。然而,“传奇作而戏曲继”,则已包含了对此一脉线索内在联系纽带——叙述性的关注。正是在这一认同点上,刘师培把唐传奇小说认定为戏曲的源渊:

盖传奇小说之体,既兴于中唐,而中唐以还,由诗生词,由词生曲,而曲剧之体以兴。故传奇小说者,曲剧之近源也;叙事乐府者,曲剧之远源也。[6](p132)

刘师培以叙述性和诗韵为基点认为传奇小说和叙事乐府两种文体分别是戏曲的近源和远源,故称之为“曲剧”。当然,相对于刘师培,古人对这一点可能未形成自觉意识,把唐传奇小说认定为元杂剧的渊源还是在故事题材的袭用关系和小说、戏曲概念不清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结论,可无论如何这是对小说与戏曲关系所关注的最初视点。在此后的很长时期内,人们循着这一视点向前走去,同时也开掘出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新思路,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梳理了小说、戏曲间故事题材的沿袭关系。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间在故事题材方面有密切的交流关系,但综合说来,二者间的这种交流关系呈不平衡的状态,戏曲对小说故事题材的依赖相对要大一些。从戏曲的取材情况看,很少是专为戏曲这一体制联系到舞台表演而独出心载,多为取用现成的故事(其中小说故事占不小的比重),甚至同一故事被多种戏曲作品反复敷演,如相如、文君故事。于是学者们在叙录戏曲时多要理清其故事题材的源流,力求明其本源,识其流变。在此方面用力较大者如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谭正璧的《话本与古剧》、邵曾琪的《元明北杂剧总目考略》等著作,其中多有小说、戏曲间故事题材的承袭情况。这些基础性的资料梳理,为探析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准备。

(二)考索同一或同类故事题材在小说和戏曲间的流变轨迹,并予以美学或文化的分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顾颉刚等人对孟姜女故事流变的考察,形成了不小的学术潮流,吸引了大批学者参加到这一问题的讨论,同时也带动了一些学者对类似问题的探讨,如张寿林的《王昭君故事演变之点点滴滴》、赵景深《董永故事的演变》等(见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他们在梳理一个故事在小说、戏曲间辗转流变情况的基础上,进而考察其间的承继与变异因素及其社会印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促进了这一方法的传播。后来如王季思《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么书仪《元剧与唐传奇中的爱情作品特征比较》(《文学评论》1984年第3期)等,都是这一方法的有效应用,它至今仍是一个很好的考察视点。

(三)探讨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在形式体制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相互影响、交流关系,及其在彼此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王国维指出了宋话本小说的体制结构有“资戏剧之发达者”[7](p36);胡士莹在《话本小说概论》中辟专节(第三章第三节)论述“说话”伎艺及其话本对戏曲的影响关系,涉及到“说话”伎艺的语言艺术、以口演述故事的表演形式、首尾体制、以骈俪文字描绘景物或人物的手法等对戏曲的影响。而朱恒夫《早期章回小说<水浒传>中的戏曲质素》(《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刘永良《中国古典戏曲与<红楼梦>人物刻画》(《红楼梦学刊》1998年第4期)、许并生《<红楼梦>与戏曲结构》(《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1期)等文章,则努力在小说创作中发掘出戏曲影响的痕迹,以及这些戏曲质素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上的功能。

(四)探索小说、戏曲共同具有的艺术特性。郭英德的《叙事性: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以叙事学理论探讨了小说与戏曲所共有的叙事因素(《文学遗产》1995年第5期);董乃斌的《戏剧性:观照唐代小说诗歌与戏曲关系的一个视角》阐述了唐代小说和戏曲所具有的戏剧性的存在形式及其发展过程,从中揭示出小说、戏曲间的关系(《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刘汉光的《小说、戏曲文学的核心观念》则把寓言性作为小说与戏曲文学的核心观念(《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1期);钟明奇《明清小说、戏曲传“奇”二题》论述了明清小说、戏曲的传“奇”特色(《福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这些学者都能立足于小说与戏曲的关系,努力探析二者内在的关联之处、艺术共性。

(五)钩沉、梳理古代小说中的戏曲资料。古代小说中关于戏曲的描写,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戏曲活动的忠实记录,在戏曲资料大量湮没的情况下,这些记录描写弥足珍贵。学者们对《水浒传》、《金瓶梅词话》、《欢喜冤家》、《红楼梦》等小说中戏曲剧种、声腔、剧目、曲文、演出等方面的梳理、检索,为戏曲研究提供不少可贵的文献支持,如徐扶明的《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刘辉的《论小说史即活的戏曲史》(《戏剧艺术》1988年第1期)等。

以上即是前辈时贤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所开启的视点,许多问题还处于点到即止、提而不论的程度(相对而言,对一、二、五视点的探索较为丰富),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廓清。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是一个值得详加研究的课题,这一点已渐为学界所注意。但对于其研究,意念多于实绩,很多问题语焉不详,许多论述还是重复前人的思路,或简单地将小说和戏曲两种文体放在一起进行各种枝杈部分的对照比附,缺乏系统性、开创性,这种状态急待突破,以推进小说与戏曲关系的研究步伐。在此,笔者不避浅陋,妄陈几点想法。

二、思考之一:关系研究的起点

前辈时贤多把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的发生、存在作为研究二者关系的逻辑前提,立足于元明清三代成熟的小说和戏曲形式以求其异同点,而较少涉及二者早期形态的关系发生情况。这使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研究因缺少早期形态的考察而失去历时的参照,那些对故事题材上交流借鉴的表面梳理、形式体制上的简单比较应嫌肤浅。因此,有关二者关系的研究应突破目前只关注二者成熟形态的比较研究,注意加强二者密切关系的发生研究,这涉及到发生的条件及其表现。理想的状态是能还原二者发生关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这是相当困难的,况且关于它们的资料十分有限。我们只能以零碎的资料和沉淀于作品文本中的信息予以考察(因篇幅所限,一些问题未能展开讨论)。

小说与戏曲关系的发生首先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共同生存的文化环境,一是二者互相缺少的素质。唐时佛家的斋会上有伶伦百戏、“市人小说”(属于杂戏的一种)[8];宋时的瓦舍勾栏是各种伎艺会集的场所,这为小说、戏曲的交流提供了可能的环境因素。而它们之间所具有的差异则成为最初相互交流、借鉴的动机,它们从对方借鉴自己缺少的素质以丰富、发展自己,如宋杂剧以滑稽调笑为主,故事性较差,在这方面“说话”伎艺的故事对其发展具有不小的推动作用。这种相同的文化环境中互相借鉴、各取所需的交流状态为二者的关系研究提供了诠释的语境和论据,而具体历史范畴内二者的交流关系,又成为我们对二者关系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对象。

我们从二者具体的交流中找出共有的素质或特征,又从二者相互的影响中发现一系列的差异。找出这些异同现象,并不是关系研究的目的,关键要在这些现象背后发现某种必然的理由,进而在这些异同点上勾画出二者关系发生的轨迹。具体的思路是,综合二者早期形态表现出的共有的素质或特性,考察它们关系发生的轨迹,进而以此为出发点,理解二者的差异性及其原由。如此,二者在发展初期的交流过程中经碰撞而形成的共性是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起点。

(一)叙述性的结构形态

中国戏曲虽然有较强的抒情性,但仍是以叙述性作为其情节结构基础的。这一点若以西方的戏剧作为比较面加以观照则更为显见。杨绛比较了亚里士多德和李渔关于戏剧结构的理论,指出:“我国传统戏剧的结构,不符合亚里斯多德所谓戏剧的结构,而接近于他所谓史诗的结构。”[9](《李渔论戏剧结构》)亚里士多德一再从文本上强调戏剧与史诗的文类区分,而区分的尺度就是叙述与展示。周宁从话语模式角度考察中西戏剧,认为中国戏曲始终综合叙述和对话两种因素,以叙述为主导性话语,中西戏剧在话语体制上的重大差异就是“代言性叙述”和“戏剧性对话”的差异[10]。

戏曲表现出的叙述性素质,与敦煌话本、宋元话本的影响、促进是分不开的。我们知道,中国戏曲在发展的早期故事性很差,而变文、“说话”在叙事方面则已十分成熟。在长期共存的过程中,这一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它们对戏曲的影响成为必然。如宋代的话本小说故事就对宋杂剧能走向成熟的戏曲形式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对此,王国维即指出:“宋之滑稽戏,虽托故事以讽时事;然不以演事实为主,而以所含之意义为主。至其变为演事实之戏剧,则当时之小说,实有力焉。”[7](p35)但是,宋杂剧所接受、取用的话本小说故事已不是生活形态的素材,而是具有一定的叙述形式,那么,它们在接受话本小说的故事题材时,这种叙述体制就必然潜相地影响或内化于其叙述体制中。所以,后来成熟的戏曲才会表现出与话本小说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形态、话语形态,而不只是话本小说的故事促进宋杂剧“变为演事实之戏剧”。

正因为叙述性的结构模式,才有情节结构上的幅度广而密度松,才有时空的自由操作(时间的长短,空间的变换,只凭故事需要,并没有规定的限度)。因为叙述性话语模式,演员可以直接与观众接触、交流,他们的话语可以面向观众表达,剧中许多信息也不必在人物的戏剧性对话间展示,等等。也正因为这些,“我国的传统戏剧可称为‘小说式的戏剧’”[9](《李渔论戏剧结构》)。

(二)散韵(说唱)结合的表达方式

说唱结合是一种表演体式,反映到文本上,“说”的部分为散文形式;“唱”的部分为韵文形式。考察这一表达方式可分为两个方面:韵散组合的整体格局;组合这一格局的各个部分(散文和韵文)。

唐宋时的戏曲早期形态虽或有说唱结合的格局,但未能形成文体标志和有力的叙述功能。唐参军戏以科白戏弄为主,宋杂剧以滑稽调笑为主,金院本以做作念白为主。而在唐变文中,韵散结合的格局已明显地成为其文体标志(参见张鸿勋《变文》,见颜廷亮编《敦煌文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其表演形态的“转变”是说唱结合,并且能以这种形态细腻叙事。它直接孕育了后来的许多说唱伎艺,如宝卷、诸宫调、弹词、鼓子词等,其韵散结合的形态无出变文之外,而且有的已明标唱、白,如《张协状元》第一出中那段诸宫调演唱、元杂剧《货郎旦》第四折张三姑的“货郎儿”演唱即如此。若不论戏曲的角色扮演,其韵散的格局与变文无异。

宋元话本也表现出成熟的韵散(说唱)结合形态。南宋罗烨所编《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描述当时的“说话”:“藏蕴满怀风与月,吐谈万卷曲和诗。”“曲”是供唱的,参以宋话本,如《刎颈鸳鸯会》(见《清平山堂话本》),可知,“说话”是一门说与唱并重的伎艺,“说话人演出时,是讲说、歌唱和朗诵并用的”[11](p576)。

戏曲的曲文唱辞有较重的抒情性,但不能否认它也有明显的叙述性。考察元杂剧的曲辞,就有明显的叙述功能,它可以叙述人物的动作、品格、面貌;叙述不便于在舞台上表现的场面、动作(如探子报告战况);向剧中其他人物叙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件等。若考察戏曲曲辞的功能构成和渊源,诗词的抒情传统当然是重要的一脉,但也要看到敦煌变文、宋元话本、诸宫调等说唱文学对戏曲曲辞叙述功能的锻炼和促进。唐变文中的韵文就表现出成熟的叙述功能,它已能加入到故事情节的叙述进程,成为情节发展的一部分,起着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李陵变文》中就以韵文叙述了李陵请降、单于纳降、李陵封王的情节。韵文的叙述功能在后来的诸宫调、鼓子词等说唱文学中更是得到发扬,如《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北宋赵令畤)、《董西厢》、《刘知远诸宫调》等。

绾结言之,中国白话小说和戏曲的早期形态共同享有着说唱结合表述方式,显示着二者的密切联系;而它们所具有的这一说唱伎艺传统也显示着二者关系的发生轨迹及其初始状态。

(三)口传形式的传播手段

话本小说最初的存在形态是“说话”伎艺的一种,是以口传方式滚动于“说话”艺人口唇间的。我们无法重建当时的口传活动现场,但可以说,“说话”这一口传活动存在的基本条件一要有说书人的讲述,二要有听众的参与。

话本小说的传播就是要通过说书人面向听众的演述来实现,所以听众的存在是基础,也是说书人演述活动的出发点,因此,他在演述过程中必然会注重听众的接受趣味、能力和效果。首先,为适应听众的审美趣味,讲述一些切合民众趣味的、具有传奇性的故事。这也是它在当时能让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由于“说话”伎艺这一口传活动的现场性,不容许听众的细品,而且“看官”也多是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下层民众,于是讲述人的讲述多注重情节的曲折,线索的清晰,必要时还要跳出所讲述的故事虚构域对一些疑惑点作出解释,以让听众轻松地获得故事的信息,而不是让他们自己费力地从人物、情节间的话语、行动中去构建故事,作出价值判断。再者,“说话”伎艺这一口传活动与其说是记忆的复现,不如说是说书人在同参与的听众一起进行表演的一个过程。说书人特别重视现场感,注重场上的气氛,注重与听众的交流,以拉近听众的距离,如跳出故事情境面向“看官”解说、评论,以此引导其情感参与和价值判断。

说书人的这些口传活动的特征都不同程度在沉淀在话本小说的文本中,可称之为“说书体”,即指“说话”活动中说书人以第三人称视角面向“看官”的叙述特色——叙述人称上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上是全知视角;叙述口气上是面向“看官”。这种“说书体”大量遗存于戏曲中,如元杂剧《柳毅传书》第二折那段电母对二龙争斗的讲述,《货郎旦》第四折张三姑那段说唱“货郎儿”,更多的如“探子式”报告军情战况的演述,都表现出明显的“说书体”特征。

通过以上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所共有的特性和素质的简要描述,可以看出二者早期形态所具有的说唱伎艺的特性,我们也由此勾画出二者关系的发生轨迹:

惟其需要故事的发展,不得不借重于话本的力量;惟其需要加入唱词以增强美听的价值,不得不借重于其他的讲唱伎艺;而讲唱伎艺之于话本,往往如血肉之不可分离。故南戏和北曲杂剧的成立,主要即是宋金杂剧院本和讲唱伎艺的相互结合。[12](p72)

我们研究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是不能脱离或无视这些说唱伎艺传统的,这些传统是小说与戏曲关系发生、表现的最初形态,它为二者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早期形态的参照。

三、思考之二:关系研究的意义

对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的发生探析,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历史的、逻辑的起点。这一起点提醒我们,二者关系研究并不等于将小说和戏曲两种文体放在一起进行各种枝杈部分的对照比附,也不是让我们的思想单纯盘旋于二者间的亲缘关系;而应充分注意到,我们探讨的是两种已具有独立特性的文体,对其共性的探讨只是关于二者关系研究的起点,我们更需要的是要考察二者发生关系之后又在哪些共性基础上分化,在何种因素的促进下发展,逐渐形成其个性,从而文体独立的。或者说,二者的关系为它们的文体独立和发展提供了何种有利条件或不利因素,而不是堆积、罗列一系列支离破碎的异同现象材料。

所以说,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开拓小说、戏曲研究的视界,为具体的小说研究和戏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参照系和观察点,从而使二者的关系研究具有文体学探讨的意义,而不是作表面化的比较。在这一研究视点下,无论立足于小说角度还是立足于戏曲角度所进行的二者比较观照,都是进行反思自身的过程,它们各自为显示出各自的个性和风格、理解对方的个性提供了参照系统。比如把对戏曲发展史的考察纳入这一参照系中,“只要看到宋杂剧与话本的联系,则宋元以来戏剧的发展事(除声乐外)自可大体求得解决”[12](p74)。这一联系首先会使我们注意到二者的共性,但目的却是要在宋杂剧与话本的关系参照系中去观察宋元以来戏曲的个性发展状况,即通过二者的共性找出话本对戏曲的影响痕迹,并在共性的基础上分离出二者的一系列差异,在这些差异的基础上探寻宋元以来戏曲对二者共性的背离和文体发展。在这一探寻过程中所做的一切研究尝试、认识及解释,都是以二者关系作为参照系的,如对元杂剧“一人主唱”功能的认识。

有一种观点认为,元杂剧“一人主唱”(一个脚色主唱)的体制有利于主唱人物的形象塑造。道理上,这主唱人(剧中主唱的人物)处于杂剧演述的中心,全剧只有他一人能充分地抒发感情,展示心灵,表达其对周围人事的观点,而其他人物则无此机会,则主唱人应为故事的主人公,应是杂剧着力塑造的人物。但许多杂剧却并非如此,《争报恩三虎下山》应着意的人物是杨雄、燕青和鲁智深,可主唱人却是李千娇;《千里独行》的主人公应是关羽,可主唱人却是甘夫人,其它如《隔江斗智》的主唱人非诸葛亮或周瑜、《薛仁贵衣锦还乡》非薛仁贵、《哭存孝》非李存孝、《陈季卿悟道竹叶舟》非陈季卿,等等。另外,元杂剧中还出现了许多“探子”式人物作为主唱人,出场就是为了报告在剧中无法表现的场面,如《单鞭夺槊》第四折的探子,《存孝打虎》第四折的探子,《柳毅传书》第二折的电母,《火烧介子推》第四折的樵夫,《哭存孝》第三折的莽古歹等,这类主唱人的出现只是为了完成对难以在舞台表现的场面或事件的叙述交代,是一个功能性的人物(叙述的工具)。这类主唱人的出现不是以塑造性格为旨归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叙述杂剧故事。所以说,元杂剧”一人主唱”的体制不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而设定的。这种“一人主唱”体制下的主唱人物设置,是早已成熟的话本小说、诸宫调等说书人叙事向戏曲形态转化时所必然出现的文体特征,其区别一是纯粹性叙述,一是代言性叙述。

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戏曲以观照小说,从而与小说本体拉开一定的观察、理解距离,通过对方的映照审视小说,以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从而拓展对小说的研究层次。就在这一研究视点下,我们通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来增进对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传统的理解,即通过理解对方来理解自己,又通过理解自己来理解对方,在交流和比较的观察视界中考察二者的性质和关系,以充分理解、认识小说发展史和戏曲发展史的内在逻辑。我想这是我们对二者关系研究的最终目的。

总之,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研究作为一个视点,为我们研究小说和戏曲开拓了一个新的思路,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从而有助于推动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研究的深入。这也是二者关系研究的一项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3] 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4]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C]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5]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7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8] 《太平广记》卷257《陈癞子》:“唐营口有豪民陈癞子,……每年五月值生辰,颇有破费。召僧道启斋筵,伶伦百戏毕各。斋罢,伶伦赠钱数万。”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贬误》:“予太和末,因弟生日观杂戏。有市人小说,呼扁鹊作褊鹊,字上声。予令座客任道昇字正之。市人言:‘二十年前,尝于上都斋会设此……’”

[9] 杨绛.杨绛作品集(卷三)[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0] 周宁.叙述与对话:中西戏剧话语模式比较[J].中国社会科学.1992(5).

[11] 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2] 胡忌.宋金杂剧考[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第四篇:中国戏曲学院考试戏曲导演题目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浅析

感谢山东郭延老师的文章。

2015年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影视文学系招生人数还是60人,这在名校当中历年都是收人最多的专业,今年被**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演出制作方向赶超,演出制作破天荒的收80人,扩招了40人。国戏戏文实际是分两个方向的,一个是戏曲创作方向,一个是戏曲理论方向。这个是你进入学校后根据个人意愿来进行选择的。

国戏戏文系的考试一般分为一试、二试、三试。今年也同去年一样一试二试一起考,3月7日上午考叙事散文写作,下午考文艺常识笔试,三试面试放在3月11日进行。一试二试笔试一起考,刷掉的就是那些文学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胸无点墨,就想考起名校,那是不可能的。国戏跟中戏一样老师都比较传统,喜欢文学积淀深厚、踏实沉稳的学生,如果你平时个性比较张扬,去考这两所学校的时候收敛一点。

一试:叙事散文写作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国戏的叙事散文考试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再是像往年给你两个题目任选一题写一篇叙事散文(2006年题目《过年》《校园轶事》任选一题,不少于1500字;2009年《恩师》《我们之间》任选一题,不少于1500字)。而是给你一段文言文,让你根据文言文来进行写作。2010年武汉考点给了两篇文言文《陌上桑》《此地无银三百两》任选其一写一篇叙事散文;2011年《口技》2012年是根据《李贺传》选段写叙事散文;2013年从《班门弄斧》《诗经 氓》任选一篇写叙事散文;2014年根据没加任何标点的《买粉儿》选段写叙事散文。满分分值100分。

考试中,一般给出的这些文言文都是写人记事的,学生需要弄懂意思后续写这个故事(2014年将《买粉儿》丰富、扩展为一篇叙事散文),或者是写一个跟文言文有共同意义的故事(2013年《诗经 氓》),具体看题目要求。从历年考试来看,五十分左右是散文及格过关的成绩,八十多分就是高分散文。

实际上,国戏的叙事散文主要考察学生三点:

1、文言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2、故事写作能力

3、真实情感的表达能力

第一点,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学生只有顺畅的读完并了解所给材料的意思后,才不致于写作内容跑偏。而且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能力是每个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你文学基础很差,也不爱读书,想通过上几天辅导班就能考上名校,平仄君劝你不要浪费家长的钱,另做打算为好。

第二点,故事写作能力。如果把叙事散文分为三档,拉开差距最大的就是故事写作能力。好的故事要有戏剧冲突,而且故事性要强,所写故事要真实可信、曲折波澜,吸引人读下去。这当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感情的比重要大于文笔功夫。满篇诗歌辞赋,华丽词藻,却没有一点故事性的文章毋庸置疑的是低分行列。

第三点,真实情感的表达能力。给出的材料一般都是第三人称的文言文,最好用第一人称来进行叙事散文写作,这样能比较容易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故事叙述。虽然题目的基本要求是叙事散文写作,但这个形式不是最重要的,写一个朴实动人的故事才是最核心的。

散文写作参考练**篇目:

1、刘义庆《幽明录·买粉儿》沈既济的《任氏传》孟棨《本事诗·崔护》高启的《南宫生传》

李渔的《秦淮健儿传》明·宋濂《杜环小传》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2、《智子疑邻》《五柳先生传》《塞翁失马》《口技》《夸父逐日》《送东阳马生序》《共工触怒不周山》《核舟记》《狼》

二试:文艺常识

国戏的文艺常识也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文艺常识,偏重于戏剧、戏曲和文学。2014年考题,第一题是价值25分的10个填空题;第二题是大概分值15分的三个名词解释;第三题是分值为10分的文言文标点与赏析/断句与翻译,具体看题目要求;第四题是分值50分的两个论述题。(填空题与名词解释的总分值是40分,每年根据不同题目分值有所微调。)满分是100分,从历年考试来看,40分左右是及格分。

填空每年必考两个名言名句(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填空,一个电影常识,四个左右古代文学、戏曲常识,三个左右戏剧常识,一个现当代文学常识。2012年填空题考到的题目有昨夜西风凋碧树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下一句、《西厢记》、《倩女离魂》、南洪北孔、黄梅戏、易卜生、博马舍、莎士比亚、芥川龙之介。名词解释题目:金院本、曹禺、唐传奇、蒲松龄。论述题是《西厢记》中红娘人物形象分析,《琵琶记》中赵五娘人物形象分析。考过最变态的一个人物分析是陈最良。平仄君看到这个题目是眼前也是飘过无数个……

论述题大概是三类:一是经典戏曲赏析,二是经典戏剧赏析,三是经典文学作品赏析。

经常考到的作品如下:《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赵氏孤儿》《西厢记》《窦娥冤》《救风尘》《汉宫秋》《梧桐雨》《琵琶记》《拜月亭》《墙头马上》的或是艺术成就或是人物形象分析或是作品、人物类比;还有就是耳熟能详的老舍、曹禺、田汉、莎士比亚戏剧作品,钱钟书、巴金等的代表作品等。

作为要考戏曲学院戏文系的考生,南洪北孔、临川四梦、京剧四大名旦、四大声腔、南麟北马、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纪君祥《赵氏孤儿》)、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国古代四大喜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关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李渔、孟称舜等是最最基本需要了解的。

三试面试:

面试包括编讲故事和考官提问。满分分值100分。

进考场后,考官面前会有四个信封,考生任选一个从里面抽取自己编讲故事的题目,五分钟准备时间,讲一个大概三分钟左右的故事。准备的时候会给你一个演草纸,可以写写画画,正式讲的时候最好不要拿稿纸。这个讲故事的关键还是要有情感和波澜。为了在最短时间编出好故事,所以最好是讲一个符合三一律的故事,情节简单一点,其中有细节点睛。故事题目有:十字路口、归燕、天涯若比邻、生日、短信、停电后、风雪夜归人、多病故人疏、漫卷诗书喜欲狂、千里姻缘一线牵、他乡遇故知、人逢喜事精神爽、慈母手中线、花好月圆人又散、年年岁岁花相似、重逢、等待、节外生枝、春去春又回……

回答考官提问的时候,三点最重要自信从容,真诚热爱,积极阳光。会就是会,不会就不会,对错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的态度。作为一个高中学生,不要在考试中动不动就批判这个批判那个,谁都不喜欢满身充满负能量的人。还有就是

你要自然流露出你对你报考这个专业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非常看重这一点。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专业,单纯为了考学来考这个专业,那你几本属于被刷的那一个。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平时喜欢读什么书,家庭介绍,为什么要考这个专业,知道什么是戏曲影视文学吗?家乡剧种……每个学校的老师都是想尽可能多尽快的了解你,不会故意刁难你,放松心态很重要。

2016年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初试文常试题

一,填空题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3.徐渭的杂剧《四声猿》包含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等四部作品

4.《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

5.元杂剧《救风尘》的作者是(关汉卿),《梧桐雨》的作者是(白朴)《灰阑记》的作者是(李行道)

6.被称为“武生泰斗”的演员是(林玉昆)被称为“江南活武松”的演员是(盖叫天)7.易卜生的四大社会问题剧是(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8.长篇小说《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樱桃园》的作者是(契诃夫)《罪与罚》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9.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导演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二,名词解释 1.红娘

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北宋以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到了南宋被民间艺人改编为话本《莺莺传》和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代董解元进一步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历史上流传的崔、张故事,特别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的再创造。红娘这个人物在崔、张故事中以一个婢女的身份出现,在元稹的《莺莺传》中虽有其名,但并不十分重要,是一个平凡的女婢,从唐到宋的流传过程中她的地位也一直如此,自《董西厢》起,才对这个形象进行了成功的创造,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2.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雷峰塔传奇》。清人著有《义妖传》弹词。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甚至包括木偶戏、皮影戏都有《白蛇传》的演出。其中以文武开打、唱做并重的京剧《白蛇传》最有特色。最早的《白蛇传》,第一折戏叫《双蛇斗》,是用京剧、昆曲同台合演的“风搅雪”演法。青雄白雌。青蛇要与白蛇成婚,白蛇不允,双蛇斗法,最后白蛇战胜青蛇,青蛇甘愿化为侍女,姐妹相称,而后下山。该剧是清末名演员余玉琴(饰白蛇)、李顺德(饰青蛇)的拿手好戏。戏中有对双剑、走旋子、大开打等技艺,还置有砌末,并配火彩,此剧今已失传。

3.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三,标点与赏析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四,论述题

1.试论《墙头马上》的戏剧冲突 试析《占花魁》的艺术特色

2010年 中国戏曲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曲文学方向 初试(武汉考点)考题

根据下列两则材料之一改编叙事散文,改编1500字以上。

1.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2.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

想出了自认为最好 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 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

王二一切都明 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 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 坑边的墙角上。

2009年 中国戏曲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曲文学方向 初试(北京考点)考题

初试:命题写作《恩师》《我们之间》 任选一个

复试:文艺常识

1.中国戏曲的早期形式_____.________

2.柔石的代表作_____._______.3.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4.桃花扇的男主人公叫______.二.名词解释 4个

蒙太奇 脸谱化 海鸥 《无极》

三.赏析。400字

关汉卿的《单刀会》

四。评析 400字

谈宝黛之爱

谈关汉卿的创作

三试:面试

1.命题便讲故事

流程:跟着一个带考的学生去一个教室,然后抽四张卡片

发一张稿纸,准备十分钟,稿纸可以带进考场一边看一边讲

2.回答考官提问

为什么考戏曲学院?

怎么知道戏曲学院的?

家乡有什么剧种?会唱么?

2008年 中国戏曲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曲文学方向 初试 考题

命题创作(故事写作):1 冰雪除夕夜

舞台

二选一进行创作。

2008年 中国戏曲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曲文学方向 复试 考题

一、名词解释:关汉卿

二、简答题

1.简述“临川四梦”的故事梗概。

2.谈谈对下面这段唱词的理解:“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三、论述题:比较《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2007年 中国戏曲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曲文学方向 复试 试题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_____,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他先后发表了___,___,《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名作,由于沈从文的许多作品都是以清丽的文笔反映当时社会的不同侧面,因此他被称为有风格、有艺术个性的作家。60年代,年近花甲的沈从文转入文物考古、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他的专著〈____〉填补了我国古代文物研究的一项空白。

二,_____,美国著名剧作家。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位严肃的戏剧家,他的剧作可以说是美国严肃戏剧、试验戏剧之滥觞。他才华横溢,擅长写作悲剧。〈 _____〉是他剧作中唯一的一部喜剧。一生坚持不懈地革新戏剧艺术。他把戏剧从19世纪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现实生活中扎根、成长。代表作是。

三,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_____,字______。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主要著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 _ 》《_》《_》。《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创作出版

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等。

四,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_____。

《____________》,作者刘鹗。

〈孽海花〉作者_________。

五,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在六十年的时间里,文学史上相继走过了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是_____,欧。亨利,______。

六,古希腊三大悲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美狄亚》。

七,荒诞派戏剧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贝克特的《_______》1952)、《美好的日子〉(1961)

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_________》(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

二,名词解释(5分*4)

1.蒙太奇

2.《红与黑》

3.田汉

4.《赵氏孤儿》

三.简答题,写出元杂剧四大家的名称,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并用概括的语言写出它们的主要情节。(2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题,对以下两段台词的内涵,进行简要分析。20分。

1.啊,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白杀的律法!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冶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刚死了两个月!不,两个月还不满!这样好的一个国王,比起当前这个来,简直是天神和丑怪;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于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天地呀!我必须记着吗?嘿,她会偎倚在他的身旁,好像吃了美味的食物,格外促进了食欲一般;可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还没有破旧,她就,她就——上帝啊!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得长久一些——她就嫁给我的叔父,我的父亲的弟弟,可是他一点不像我的父亲,正像我一点不像赫剌克勒斯一样。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嫁了人了。啊,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结果;可是碎了吧,我的心,因为我必须噤住我的嘴!

2.【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

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论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的人物形象。(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他先后发表了《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名作。由于沈从文的许多作品都是以清丽的文笔反映当时社会的不同侧面,因此他被称为有风格、有艺术个性的作家。60年代,年近花甲的沈从文转入文物考古、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他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文物研究的一项空白。

2.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2),美国著名剧作家。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奥尼尔是一位严肃的戏剧家,他的剧作可以说是美国严肃戏剧、试验戏剧之滥觞。他才华横溢,擅长写作悲剧。《啊.荒野》是他剧作中唯一的一部喜剧。奥尼尔一生坚持不懈地革新戏剧艺术。他把戏剧从19世纪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现实生活中扎根、成长。代表作是《榆树下的欲望》。

答案

3.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主要著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创作出版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等。

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

《孽海花》,作者曾朴

5.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在六十年的时间里,文学史上相继走过了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莫泊桑、契诃夫和欧。亨利。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被誉为“悲剧之父”

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从天界为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甘受宙斯惩罚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是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完美结构的典范。以倒叙“追凶”的方式讲述了俄底浦斯王发现自己就是“弑父恋母”的罪魁祸首。其悲剧的感染力特别使人震撼。也使“俄底浦斯情结”被后世心理学家当成了“恋母情结”的代名词。

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

代表作:《美狄亚》。写取回金羊毛的英雄依阿宋的妻子美狄亚不惜杀害自己的孩子复仇的故事。在后来的女权主义者看来最早提出了妇女问题。

6.戏剧荒诞派

荒诞派戏剧absurd theatre

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点为: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

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

二.1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综上所述,可见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那么,这电影的基本元素——镜头,究竟是什么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么关系呢7我们知道,镜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时间一次拍摄下来,并经过不同处理的一段胶片。实际上,从镜头的摄制开始,就已经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镜头来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自然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侧拍、逆光、滤光等,其效果显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摄的镜头来说,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其效果就不一样。再者,经过不同的处理以后的镜头,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加之,由于空格、缩格、升格等手法的运用,还带来种种不同的特定的艺术效果。再说,由于拍摄时所用的时问不同,又产生了长镜头和短镜头,镜头的长短也会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时,在连接镜头场面和段落时,根据不同的变化幅度、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需要,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联接力法,例如谈、化、划、切、圈、掐、推、拉等。总而言之,拍摄什么样的镜头,将什么样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什么样的方法连接排列在一起的镜头,影片摄制者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说画面和音响是电影导演与观众交流的“语汇”,那么,把画面、音响构成镜头和用镜头的组接来构成影片的规律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导演的“语法”了。

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掌握了这些基本原理并不等于精通了“语法”,蒙

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内容和美学追求中往往呈现着千姿百态的面貌。

蒙太奇对于观众来说,是从分到分。对于导演来说,蒙太奇则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后又由分到合,即组合。分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因此导演应写出分镜头剧本。作为观众,应当怎样从蒙太奇的角度来鉴赏导演的艺术呢?说到底,蒙太奇是导演用来讲故事的一种方法;听的人总希望故事讲得顺扬、生动,富有感染力又能调动起观众的联想,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些要求完全适用于蒙太奇。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弄清剧情校概。或一般地领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应让观众看懂。

现在,一部当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个左右的镜头组成。每一个镜头的景别、角度、长度,运动形式,以及画面与音响组合的方式,都包含着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说,从镜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蒙太奇了。与此同时,在对镜头的角度、焦距、长短的处理中,就已经包含着摄制者的意志、情绪、褒贬、匠心了。

在镜头间的排列、组合和联接中,摄制者的主观意图就体现得更加清楚。因为每一个镜头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对形态必然和与它相连的上下镜头发生关系,而不同的关系就产生出连贯、跳跃、加强、减弱,排比、反衬等不同的艺术效果。另一方团,镜头的组接不仅起着生动叙述镜头内容的作用,而且会产生各个孤立的镜头本身未必能表达的新含义来。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

用于表现的尝试,就是将一个因在荒岛上的男人的镜头和一个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写组接在一起的实验,经过如此“组接”,观众感到了“等待”和“离愁”,产生了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o又加,把一组短镜头诽列在一起,用快切的方法来连接,其艺术效果,同一组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淡”或“化”的方法来连接,就大不一样了。

再如,把以下A、B、C三个镜头,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与意义。

A,一个人在笑; B、一把手枪直指着;C、同一的人脸上露出惊俱的样子。

这三个特写镜头,结观众什么样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连接,会使观众感到那个入是个懦夫、胆小鬼。现在,镜头不变,我们只要把上述的镜头的顺序改变一下,则会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

C、一个人的脸上露出院俱的样子,B、一把手枪直指着;A、同一的人在笑。

这样用C—B—A的次序连接,则这个人的脸上露出了惊惧的样子,是因为有一把手枪指着他。可是,当他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结观众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人。

如此这样,改变一个场面中镜头的次序,而不用改变每个镜头本身,就完全改变了一个场面的意义,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种连贯起来的组织相排列,就是运用电影艺术独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影片的结构问题。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排列和组合的结构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排列组合的不同,也就产生了正、反,深、钱,强、弱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认为,A镜头加B镜头,不是A和B两个镜头的简单综合,而会成为C镜头的崭新内容和概念。他明确地指出:“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更象二数之积——这一事实,以前是正确的,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它之所以更象二数之积而不是二数之和,就在于对排列的结果在质上(如果愿意用数学术语,那就是在”次元“上)水远有别于各个单独的组成因素。我们再回到上述的例子。妇人——这是一个画面,妇人身上的丧服——这也是一个画面;这两个画面都是可以用实物表现出来的。而由这两个画面的对列所产生的‘寡妇’,则已经不是用实物所能表现出来的东西了,而是一种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由此可见,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这就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关于这个向题,我们还可以从物理学上的一个现象得到极大的启发:众所周知,炭和金刚石这两种物质。就其分子组成来讲是的相同的。但一个出奇的松脆,一个则无比的坚硬,为什么

附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证明:是因为分子排列(品格结构)不同而造成的。这就是说,同样的材料,由于排列不同,可能产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实在发人深思了。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也同样指出:“上—个镜头一经连接,原来潜在于各个镜头里的异常丰富的含义使象电火花似地发射出来。”可见这种“电火花”似的含义是单个镜头所“潜在”的为人们所未察觉的,非要在“组接”之后,才能让入们产生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我们所讲的蒙太奇,首先是指的这种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关系,也包括时间和空间、音响和画面、画面和色彩等相互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由这些组接关系所产生的意义与作用等。

总之,“蒙太奇就是影片的连接法,整部片子有结构,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结构,在电影上,把这种连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实际上,也就是将一个个的镜头组成一个段,再把一个个的小段组成一大段,再把一个个的大段组织成为一部电影,这中间并没有什么神秘,也没有什么诀窍,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逻辑,合乎生活和视觉的逻辑,看上去‘顺当’、‘合理’、有节奏感、舒服,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没有如此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对蒙太奇的说明与阐述了。

2009年中国戏曲学院考试戏曲导演考试题目

初试 :散文写作《我和你》和《恩师》

复试 : 一.1.()和()是 中国戏曲较早的演出形式。

2.《救风尘》中的主人公有()和()。

3.游园惊梦是明代传奇《》中的折子戏,断桥是 京剧名剧《》中的折子戏。

4.李渔的戏曲作品有《》、《》等。

5.无边落木萧萧下,()。露从今夜白,()。

6.《杜十娘投百宝箱》中的 男主人公是()。《胭脂》是清代文言小说集《》中的名篇。

7.老舍描写北京人力车夫的 小说有《》,其话剧代表作有《》。

8。柔石的代表作有《》《》。

9.《》是狄更斯的一部自传性作品,巴尔扎克的小说总名是《》。

10.托尔斯泰的 代表作有《》《》。

二.名词解释

1.司马迁,2,“荆刘拜杀" 3.《海鸥》 4,蒙太奇 5,脸谱化。

三,作品赏析

1,柳宗元《江雪》

2,关汉卿《单刀会》片段。

四,1,浅析关汉卿的 创作。

2.浅析玉黛之爱。

第五篇:教师和学生是主演与导演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主演”与“导演”的关系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王 乙 旭 内容摘要:

世界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份子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思想和体系。新中国的成立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生着几次重要的教育体制变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探索在国家大力推行下如火如荼的开展;2010年7月《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规划部署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本次教育规划与改革国家意在更一步拉近世界的距离。以名族的眼光站在世界的高度,以人类发展的规律重新审视我国的教育。这又是一次在原有基础上思想又一次新的变革。本次长期规划与改革中认真梳理脉络,思其精髓。规划与改革是建立在发现并探讨时代,触及教育发展的规律,追寻教育的本质。在本次变革中追溯变革缘由,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价值,明确改革方法,注重改革手段,使其回归教育本体,最总服务于适合国建建设需要的发展的人才。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课题内外

时代需求

以生为本

正文:

世界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份子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思想和体系。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生着几次重要的教育体制变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探索在国家大力推行下如火如荼的开展;2010年7月《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规划部署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本次教育规划与改革国家意在更一步拉近世界的距离。以名族的眼光站在世界的高度,以人类发展的规律重新审视我国的教育。这又是一次在原有基础上思想又一次新的变革。本次长期规划与改革中认真梳理脉络,思其精髓。规划与改革是建立在发现并探讨时代,触及教育发展的规律,追寻教育的本质。在本次变革中追溯变革缘由,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价值,明确改革方法,注重改革手段,使其回归教育本体,最总服务于适合国建建设需要的发展的人才。

明确方向研其做法会事半功倍,在国家倡导的思路下,根据本人、本地、当时的具体情况开展有效的方法实效做法,就会大力推进个体教育改革的有效变化。千万的个体与群体的转变就会有变革的成果。虽然方法方式不尽相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在本次变革与规划中创新被提升到特殊的高度,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国家之前教育的短板。是这次教育改革与规划的“好东西”。

一、教育背景 世界教育

世界教育在19世界工业革命后,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今天世界的教育是一个多元的,兼容的,复杂的,包容的,相互学习的教育体系。世界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相互交融,相互学习。在这种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加剧了教育的复杂性,推动了世界教育的积极发展,完善了人类教育体制的健全。特别是在互联网出现后世界教育的方式、方法、途径等都在积极的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既有传统的精髓,民族的灵魂,区域的特点,人类集体的智慧综合体。也有人类教育学习方式与思维的全面改变。

中国背景

中国有着优良的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一直以来在世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当代,中国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需要同时代同步、同世界接轨。目前看中国的教育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还是存在着重大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保姆式”,“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已让教育工作者慢慢体会到了问题和所带来的后果。

中国教育“应试”、“填鸭式”的教育导致了民族创新精髓缺失。带来了竞争力低下的严重恶果。国家现行制度培养的这样的人才,并一代代的产出。会更加循环的降低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当这些人才大批的走上建设国家的岗位时。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国家、民族。在世界的竞争中尴尬的竞争力。竞争力的缺失导致同世界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民族值得改进和学习的地方?

竞争力来自哪里,无可争议来自人才。人才来自哪里?当然人才来自学校。学校没有良好的教育肯定是没办法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更不说创新的人才了,也更不可能培养出与世界竞争的人才。所以一个国家应该站在这历史的高度,世界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很有幸的看到国家已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全面规划并实施了新一轮教育改革。

在这次改革中从事教育的人思想是较难改变的。长期旧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改变谈何容易。如何有效的转变思想,是改革的关键。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首先得搞清楚教育为什么要改?不能跟上时代就需要改革。怎么改变?改变的根本在于因时、因地高效的找到符合时代需求的、社会变革的教育方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本次改革急需要改变的东西。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具备团队协作的人才。

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和探索“改”的问题和“变”的问题。“改”是在原有基础上调整、完善、叠加使其向良性的事物发展。“变”是在“改”的方法手段上达到某种目标而发生的变化。有改革才会有变化,所以改变思想我们需要认清事实,找到问题再逐一改变。不人云即云,改革也就变成了实践,才可能成功。本次教育规划与改革才可能正在的到施展与落实。

时代背景:

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致使人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不断的转变与更新。有权威证实现代人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古代人的几倍乃至几十倍。现代人一天获取知识的量同样是古代人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当代知识传播的速度是古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千万倍。据美国权威预测,未来30年,人类的科技知识总量将再增加100倍,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这些知识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会影响乃至直接导致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已经开展多年年之久,重庆市新课程改革也全面开展近三年时间,但新课改的情况如何?开展情况怎样?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10年11月17日对全校高中课程改革认识与了解,做了全面的问卷调查,调研数据如下:学校领导:调查15人,全面了解新课程改革的2人,占13%,部分了解的4人,占26%,不大清楚的9人,占61%,不知道的0人。教师:调查50人,全面了解的3人,占6%,部分了解的12人,占24%,不大清楚的35人,占70%,不知道0人。学生:调查250人,全面了解0人,部分了解80人,占40%,不大清楚的68人,占27%,不知道的102人,占41%。从以上数据看情况不容乐观。虽然高中新课程高中在重庆市顺利推行,但个人认为实际效果有待于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与思考。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的中学,重庆市是中国高中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最后一批实施的学校。从这个点可以窥见新课程改革的难度与艰难。如何要真正弄明白高中新课程为什么要改?高中新课改改什么?过去到底哪些东西不好需要改变?我想大家是愿意去从我做起开始改变的。

三、新课程与老课程最大区别在哪? 从教育改革背景看我们需要改革。教育目的是培养出社会需求并与时代同步的人才。这种同步是能够在同一个时代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核心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这种人才正是中国教育中缺失的或没有的。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临终的时候都在关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他的观点准确而明锐。他指出“中国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就高中新课程来看新增加的大量课程中高中综合实践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等。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其核心的思想是从小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为什么国家把这些课提高到国家高度。是时代赋予他的责任,说明它是时代的需求,人发展的需要。从思维上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过去学生被动的学,变成了学生今天课堂的“主演”,教师只需要积极的正面的科学的有效的“导”与“引”在变革的时代需求中人们的理念正在逐步改变。

以人为本在整个社会达成共识的今天,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理念越来越达到共识的今天。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与转变非常关键。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一个优秀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既有时代、社会、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但学生在学生阶段更多受到教育导向,教育目的,教育手段等影响。而教育教学最终实施者是教师,教师角色的变位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很好的转变学生学习的变革。一个学生参与听故事和一个学生参与演故事其结果我想是不一样的。听可以间接接收大量的信息,参与会带来更多的情感与感受,这种感受的积累将汇成一个人成长的经验。当这种经验是积极的、主动的、向上的将指引这个个体积极主动地向上。他更多的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有意义的事情。反之就会变得更坏。这也许就是教育的本质功能所在,也是教育的职责所在。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需要思考也需要行动。行动源于思想;思想支配人大脑的行为。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加上繁杂的工作,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导致很多人从思想上就根本不愿意改变。

也许可以采取创新的方法努力改变不愿意改变的个体,或先改变愿意改变的个体。再逐一的用成果影响他们慢慢改变。也许教育改革永远需要继续,因为时代永远的在向前发展。所以教育需要永远的创新。是不断最求完美的过程。不断寻求更好办法的过程。

下载浅谈戏曲音乐创作与导演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戏曲音乐创作与导演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中还融入了戏曲音乐的元素范文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中还融入了戏曲音乐的元素。其母亲精通昆曲,在母亲的影响下,赵元任从小就受到民族戏曲音乐的熏陶,因此,不知不觉中,戏曲音乐也成了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中吸收借鉴......

    戏曲与美术

    《戏曲脸谱》美术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我是一位刚从事美术教学的老师,也正赶上了美术新课改,深知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创造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

    浅析戏曲表演与程式

    浅析戏曲表演与程式中国的戏曲表演,和其它戏剧表演不一样,有它自己的独特性。传统的说法,把戏曲表演归结为“唱、念、做、打”四个字。这是一种比较贴切的概括,把戏曲表演各种艺......

    戏曲与人生[推荐阅读]

    戏 曲 对 我 来 说 —— 学习《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班级:机自102209 姓名:XX 学号:201022010930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都是很高深,很难懂得一种艺术,它只存在于......

    电影导演创作与理论

    电影导演创作与理论》 一、填空题(30分,每题各2分)根据以下提供的特征或概念判断电影,请写出电影名和导演 1、携款出逃、禽鸟标本、床上的人形凹陷,恋母情结2、小岛、失踪的女友......

    微电影与导演 论文

    微电影的发展和微电影导演的职能转换 论文摘要:微电影的蓬勃发展带来更多的人参与到拍摄微电影的道路上来。本文通过对微电影的诞生和发展分析,以及探讨微电影中导演的角色定......

    古代小说与戏曲专题.doc(1-4)范文合集

    古代小说与戏曲作业一 一、话本、拟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和前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相比,在爱情观念、人物形象上发生了哪些新变? 在爱情观念上:1、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

    戏曲的历史与现状

    戏曲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