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60邦学家教网:初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学习
初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学习
360邦学家教网: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成长将面临哪些变化?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怎样和孩子一起规划好三年的初中生活?那么我们来共同看一下吧!
中学的学业不同于小学家长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进入初中之后孩子的学习和心理都会有巨大的变化,这时候是关键的时刻需要好好的引导,和孩子一起规划好三年的初中生活。
1、学习科目变多,课程量增加
新生进入初中后,首先要适应的是所学科目明显变多,相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数学、外语、思想与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8门主要课程,初中的科目增加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12门(物理8年级开课,化学9年级开课)。其中,考试科目直接由原来的语数外3门增加为语数外、政史、理化等多门。
课程门类加多、课程量增加,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也相应加大。在知识结构层面,相对于小学阶段,初中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因此需要学习行为具有连贯性,一环环紧密相扣。
2、对学生思维方式要求变了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初中阶段学习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要求更高了。比如,小学《科学》课堂上涉及到“重型载重汽车装有较多轮子,菜刀的刀口很薄”这些常见物理现象,但仅要求学生能够记住就可以,而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记住,还需要用相应的物理原理进行解释。
相对于小学阶段以纯粹记忆为主的教学内容,初中阶段学习对于推理、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以具体科目为例,初中数学渐渐转为代数、几何学习。初中以前是具体数字的加减乘除法的运算,进入初中后,函数、几何画图等抽象的概念需要大量的逻辑思维过程。
3、优等生不再冒尖较常见
很多家长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不错,有的还是班上的尖子生,但进入初中后排名就不再靠前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专家解释,孩子进入初中后,他们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初中学校的生源更集中,形象地说,原来一个片区可能有几所小学,而初中却只有一所。各所小学来的孩子集中在一起,相互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原来成绩优秀的孩子不再“冒尖”,父母感觉发生变化是在常理之中,因此家长要学会理解,适应孩子的这一变化。
同时,不少学生因为不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仍以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来应对初中阶段的学习,肯定不太适应,这种“不适应”在家长眼里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孩子不太听话等等。
4、孩子将面临成长压力
孩子进入初中特别是初二以后,身心发育变快,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变化,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对不少孩子来说,进入初中将面临学习压力和“成长压力”的双重压力。12岁-15岁的初中生,在很多家长眼里还是小孩,但他们却很想快快“长大”,与家长想法的不同必然引发一些冲突,而对孩子自身来说,成长的压力更多的是对于未知世界的一种困惑,常见的就是孩子会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躁动期”。作为过来人,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身心的变化,保持沟通,适当的时候要担当“答疑解惑者”的角色。
五 解决办法之一 :找一个好的家教老师
360邦学家教网 北京最大的家教中心,辅导班的好老师都在这里!也许现在不需要,但是找1个好老师并不容易,收
藏链接或者手机存下号码,需要时一个电话解决所有问题。
6万北京一线老师,清华北大北师大优秀大学生上门
小学:50元/小时起 初中:60元/小时起 高中:70元/小时起;在职老师100元/小时起 辅导科目: 1)小学,初中,高中各科,出国考试SAT,雅思,托福等
2)
3)钢琴,小提琴,长笛,书法,舞蹈,篮球等艺体课程 英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中文等外语课程
在职老师:100元/小时起
请家教:010-57218805,57218806,57218876,57218869
第二篇: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xiexiebang推荐)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适应初中生活
赤峰三中 闫迎春
一、小学升初中面临的变化
1、学习环境的变化
学生到了初中立即会感觉到的是校园环境变了,天天接触的同学和老师一下子变了,特别是教师不仅都是陌生的,而且不像小学里只有几个教师给自己上课,中学里一门课一个老师,加上课程门类又多,老师像走马灯似的,真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2、管理方法的变化
小学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老师监管,从上学到放学,学生基本上都在教师的视线下;中学的管理则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过渡,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这样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学管得松,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3.教学内容的变化
小学到初中,课程门类突然增加,小学只重视语文、数学和英语,初中又增加了政治、历史、生物和地理,教材内容多,跨度大、要求高。就拿语文来说,小学六年级的一册书约五万字,而初一的一册书就达十四万字,初二更达到十八万字,而且初中的篇目多、篇幅长,文体种类多,在小学里,一篇课文,语文教师往往要上两到三节课;而中学老师面对一篇篇幅比小学长许多的课文常常一两节课就结束了。学生进入初一后,往往会因为骤然增多的学习科目、内容和较长的学习时间而感到学习任务加重,产生紧张、惧怕心理。4.教学方法的变化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示范和重复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模仿和记忆,以听讲为主;中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除记忆外更要思考和理解,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要同时参与活动,要有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本事。进入初中,自习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新鲜的,如何把握自习的时间学会自我学习很重要,许多孩子不会利用自习时间。5.考试及评价方式的变化
初中的考试增多,和小学的评价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考试得了80多分是比较差的,一般都在90分以上,而初中考试的班级平均分一般只有70多分,初一时会高一点。学生往往会觉得我比小学下的功夫多,成绩反而比小学差,如果不及时给与指导,有的就会丧失信心。
6.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青春期)
小学到初中不仅在生理上处于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发育和活跃时期,从初中开始就进入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和心理发育最主要的时期,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危险时期。它是人从幼稚、朦胧走向成熟的时期,必然带来心理的动荡,必然面临着新的人际交往的适应问题。所以对青春期的关注,就是对人生关键期的关注。青春期的症状如下:烦躁、叛逆、独立、不交流、厌学、追求另类、意气用事、对着干、顶嘴、寻求刺激、网瘾
二、家长帮助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的办法
1、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制定三年计划
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初中三年的打算,聊一聊孩子的人生梦想与三年目标的关系,并且一定要落实到纸上,把人生梦想一步一步分解,而后,让孩子写下初中三年的目标。家长也要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上对孩子的祝福。最后,可以把它贴在家中的醒目处,或收藏起来。计划要随着时间以及孩子的成长要修改,更主要的是要执行和及时总结。制定计划时要关注两方面: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也就是日程表。试想,当孩子的心灵插上梦想的翅膀之后,这初中三年,乃至于今后的岁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心中装着目标、满怀激情的孩子会用可爱的、真诚的行动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2.鼓励孩子采取行动,融入新环境
每个人到一个新环境,总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成人也如此,何况孩子。但这个过程,我们要让它尽量缩短,这样我们前进的步伐才会更快。怎么办?就要一步步鼓起勇气战胜自己的困惑,一次次勇敢地亮出自己。因为,面对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新的老师,谁都非常渴望融进这个新环境,每个人都在忐忑不安地试探,那就看谁能更早投入更快的适应。不妨鼓励孩子试试以下方法:
第一、自我打气。要时时这样暗示自己:我是个很特别很出色的孩子,我一定要让老师和同学看到我的亮点,我一定行!
第二、勇于行动。古语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积极参加每一次活动,哪怕是为班级搬一次作业,领一回新书;主动举手抢答问题„„不要放过亮出自己的机会。有些家长认为做哪些事情都没有用,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那是大错特错,因为孩子的威信并不完全是看学习,还要看你的贡献和对他人的帮助等。
第三、不怕失败。记住一句话:试一试,我有时可能会失败,但不试永远不会成功。我们要做自己最该做的事,做最自然的自己,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
第四、乐于助人。要有这样的为人处世态度: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样,无论老师、同学、家长都会因为你而快乐,而助人就是助自己。当每一天都能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时,就会感觉初中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3、告诫孩子把握课堂,学会主动学习
上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而且初中更要求学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思维创新、自学能力、笔记能力、倾听能力等。尤其是,在一个新的班级里,可能会强手如林,每个同学都会很棒。这时,如果还用小学的方法很随意地学学,突击一下,就能应付过去的学法,肯定会招架不住,甚至会在学习中落伍,丧失信心。怎么办?
第一、认真听讲是最重要的。课堂上的一分钟,大于课下十分钟。老师备课的心血,老师知识的精华都会在课堂上展示。所以,课堂上要极专注地听课,积极思考问题,同时认真地做好笔记。
第二、要严格落实老师们的要求。一位中考状元介绍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她说,我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听老师们的话。”也就是说,无论是老师口头要求还是书面作业,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不但孩子要落实,家长也要落实老师的要求。
第三、帮助孩子总结学习方法。不懂就要多与老师交流,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但所有学科又都有相同的学习规律,如五个学习环节是必需的: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该做什么事做什么,做什么事就做好什么。”如果自己真的一步步地遵循这种规律,一环扣一环的去落实,又加上运用不同学科的方法,那么,再多的科目也不怕,学习便成为了乐趣。
学校把学习方法指导已列入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备知识又要备方法,课堂老师指导,家长在家也要积极配合。
4、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克服马虎的不良习惯
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任务增多,学习量加大,一节课如有几分钟的时间溜号,就有可能导致本节课的知识学不懂、不扎实、整个知识链条就断裂开来,为以后的学习设置了障碍,因此,我们要有耐心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切记以下做法:孩子专注做事,哪怕是玩的专注,也不要打扰他;学习时不要随意打扰他,送水果、送水等吃的,提前把这些工作做好,要么就在休息时吃;更不要看到孩子很累就心疼,让孩子休息,抱怨老师的作业多;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不停地催促快点,因为你很累等原因;如果孩子坐不住,不停地出来,大人一定要在他的书房陪读,严格限制他出来,必要的话可以训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慢慢的就把孩子陪出来了。
有些人认为孩子不是不会,就是马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于马虎,就是不认真、不熟练、或者不会。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加大训练,做到熟能生巧,看谁还马虎。我女儿在初二生物地理考试的时候,做了大量的练习,马虎一点都没有了,而且地理100分,生物98分,因为她把该出的题都做遍了,而且特别熟练,所以永远都不会马虎。
5、回家及时复习巩固,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学习了新知识,如果不及时的巩固和训练,那就是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师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训练的程度肯定不够,需要通过作业来进一步强化,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作业问题。作业量虽然大,如果合理的安排时间,没有问题的。具体做法是:(女儿的例子)第一,每天固定好先写那一科作业,成为晚上学习的规律。第二,写着一科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这一科的内容,然后动笔。第三,作业写完后,在对照一下课程表,看今天哪一科没有作业,必须复习一下。
第四,所有的科目复习并写完以后,针对自己今天不太熟练的科目再次复习,直到完全弄懂为止。
第五,家长检查,查数量和质量,但是不要指出那错了。
第六,对于史地生政四科来说,一定不要偏科,当天有那一科,就利用晚上10-15分钟时间复习一下,如果等到期末再去背,就相当于10天的饭菜一顿吃了的概念。
第七,周六和周日,一定要把本周所学的知识在巩固一遍,做到天天清,周周清,学习起来就轻松了。千万不要偏科,那样既不能全面发展有不利于中考。
6、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排除各种困扰,减小青春期的不良反应
初一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加之青春期的来临,会出现成绩下降或者情绪低落等状况。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和孩子仔细谈谈心,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及时疏泄不良情绪。
第一、多用激励的语言肯定孩子。让孩子感到,“只要努力和付出了,无论成败,我都是父母心中最棒的宝贝!”而孩子有什么事情,也会愿意与父母交流。要在乎他们的想法,当好孩子的大朋友。要积极、及时、准确的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以肯定,及时表扬。到了初中在糊弄孩子可是不行了,做事情一是一,绝对不可以应付,否则孩子会学习你的做法用在您的身上,糊弄大人是孩子的特长。
第二、要理智科学的爱孩子。既要关心又不要过分溺爱,做事要有原则,万事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学会负责。对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赏罚分明,发现问题解决一定要及时,千万不可以攒着,那样会出大问题的。生活上我们一定要关心到位,学习上要求孩子的时候也好执行。
第三、和孩子共同成长。买一些通俗易懂、实用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家庭必备的书籍如《意林》《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等,挤时间学习,或者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读书,做孩子学习上的伙伴。和孩子一起运动、听音乐、唱歌、弹琴、看电视、逛街等,做生活中的好朋友。
第四、多关注孩子平时的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勤翻一翻孩子的作业本、教科书以及考试卷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及时与老师沟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孩子调整,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学习过程把握好了,结果自然会很理想。
第五、与孩子谈理想,设计美好生活。
上初中后孩子已经有了对物质的追求,开始有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设想,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让它成为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让孩子有达到目标的冲动。
上初中后,孩子和家长真正交流的时间减少了,所以,我们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快乐成长、轻松学习。例如,我女儿就好像没有青春期,因为------
7、培养孩子的习惯,从家长自身做起
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最终决定成败的就是学习习惯和方法。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常见的不良习惯:
第一,晚上睡的很晚,早晨不起床,精神状态差 第二,进家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视或电脑 第三,做事不认真,不严谨,应付差事,得过且过 第四,在家召集人打麻将或打扑克,没人管孩子
第五,在家讲话粗声大气,爱嚷嚷,絮叨,导致孩子不爱回家 第六,大人闹矛盾不避开孩子,或拉拢孩子,或把气撒到孩子身上 第七,说脏话,抱怨生活和社会的不公,意气用事 第八,在孩子面前表露消极的情绪,缺少坚强的意志
第九,缺少宽容和忍让,用刻薄的话挖苦和讽刺孩子,以自己为中心第十,强烈的攀比
第十一,长时间梳洗打扮,过分追逐时尚 第十二,善于妥协,没有主见,尤其向孩子妥协 三 消除错误的观念,成就孩子美好人生 孩子聪明,就是不用功 努力很长时间就是不见成绩提高 孩子的职业就是继承 有钱随便花,谁也管不着 老师的要求太多,任务太重 只要学习好,所有的要求一律满足 校信通没用,就是收费
老师找家长不是收礼就是收拾孩子
四、提几点具体的要求
1、校服
2、做早饭
3、补课
第三篇:360邦学家教网:初中学习方法
【中考学习方法】
做情绪“恒温器”,经常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一种稳定积极的状态是状元们的一种共同能力。积极的情绪能帮助你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要学会一些调节情绪或发泄情绪的方法。比如今天心情不好,可以去做运动,听音乐,找老师或好朋友聊天,看看最新的电影等等。又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把它撕碎!把坏心情一起撕掉,只留自信快乐的笑容常伴!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怎样才能学得最优的学法。即把学习过程归纳为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重点难点)→精心听讲→课后复习→解决疑难→独立作业→同学互考→系统小结或小考→课外学习等九个有机联系的学习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学法”体系。学生在掌握了“学法”后,就会得心应手地运用“学法”,达到“十会”,即:会看书,会抓要点、重点;会分析问题思路;会自己做笔记;会自己复习;会归纳学过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会自己归纳出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会用工具书,找资料,列表格;会看参考书;会操作现代化教学工具、模型、做实验。
1.不要迷上网
2.不要过度看电视
3.不要为人际关系问题分心
4.不要讨厌你的老师
5.每门课程买一本练习册,坚持做就会有收获(数学杜绝用计算器)
6.坚持预习,复习
中学生作业多,预习的时间境确实不多。这就要求一方面安排好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要有灵活的预习策略。预习政治可以安排在一些零碎的时间内进行,如中饭后晚饭前,甚至是课间十分钟。
7.上课认真听讲
8.自己完成作业
9.不懂得问题一定要向老师请教,搞懂搞透
10.各科准备一本错题本,好题本,没事就看
11.注意休息,可以听听音乐放松
12.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可以放在日记中或用便携本),一定要详细,制订学习计划并学会定期小结(天天小结,每周系统总结《写在错题或好题本中,分科目记》)
13.睡前“七问”
睡前“七问”(20分钟内完成)
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准备休息之前,同学们可以问问自己七个问题再睡觉:
第一个问题:我今天上课前都准备好了吗?因为只有做了充分的课前预习,才能在上课时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老师同步进入角色。(预习)
第二个问题:今天在课堂上我与老师互动得如何?我主动参与了吗?我是今天的主角吗?(课堂互动)
第三个问题:从这堂课中,我在知识、能力、方法、技能、情感上有所收获吗?第四个问题:在课堂上我投入了激情吗?有激情地学习,才是有兴趣的学习。(学的知识记得多少)第五个问题:我今天的得与失在哪里?善于总结才能有所进步。(写在日记本上)第六个问题:明天我还有哪些任务?(明天的学习计划)
第七个问题:今天我过得快乐吗?我们要学会享受学习,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60邦学家教网 北京最大的家教中心,辅导班的好老师都在这里!,360邦学家教网 北京最大的家教中心,辅导班的好老师都在这里!,也许现在不需要,但是找1个好老师并不容易,收藏链接或者手机存下号码,需要时一个电话解决所有问题。
6万北京一线老师,清华北大北师大优秀大学生上门
小学:50元/小时起 初中:60元/小时起 高中:70元/小时起;在职老师100元/小时起 辅导科目: 1)小学,初中,高中各科,出国考试SAT,雅思,托福等
2)钢琴,小提琴,长笛,书法,舞蹈,篮球等艺体课程
3)英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中文等外语课程
在职老师:100元/小时起
请家教:010-57218805,57218806,57218876,57218869
2010年中考考生必读30条学习方法
在中考中,一些考得出色的同学堪称“状元”或“高人”。他们的经验之谈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特别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了这些想法和说法的真理性,可供我们考试时借鉴。现撷其30则,以飨正在紧张备考的同学们。
一、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二、融会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三、知识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捡“渣子”。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翻饼烙饼”。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六、基础,还是基础。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七、要“死”去“活”来。历史学科,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东西,人物、事件、年代、一些历史史料的要点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记。要多次反复强化记忆。历史课是一门机械死记量比较大的学科。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往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谓“死”去“活”来,不单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以至学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来。
八、“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电视连续剧《十七岁不哭》里的一句台词。考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勇气。“试试争争”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心态,是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挑战的气势。无论是复习还是
在考场上,都需要情绪饱满和精神张扬,而不是情绪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兴奋而不是沉闷,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光想赢的没能赢,不想输的反倒赢了”。“想赢”是我们追求的“上限”,不想输是我们的“下限”。“想赢”是需要努因而比较紧张的被动的,“不想输”则是一种守势从而比较从容和主动。显然,后者心态较为放松。在放松的心态下,往往会发挥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九、“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应该做到两点:在萎靡不振的时候要振作起来,在承受压力过大时又能为自己开脱,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能够控制和把握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处于最往。因势应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书物的辩证法。心理素质脆弱是主观能动性的放弃,健康的心理素质则使我们比较“皮实”--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去克服面临的困难。
十、“中考从根本上说是对一个人的实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实力是基础,是本钱,心理素质是发挥我们的实力和本钱的条件。有“本钱”还得会用“本钱”。无本钱生意无法做,有本钱生意做赔了的事也是有的。
十一、复习是积蓄实力积蓄本钱,考试则要求发挥得淋漓尽至,赚得最大的效益。一位考生说“我平时考试总是稀里糊涂,但大考从来都是名列前茅,大概是心理调节得好吧?”诚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涂,小考小糊涂,不考不糊涂。
十二、“强科更强,弱科不弱;强科尤弱项,弱科有强项”。在考试的几个科目上,一个人有强有弱,是太正常了。复习的策略,就是扬强扶弱。有的同学是只补弱的,忽视了强的;有的同学是放弃弱的专攻强的。从整体看,都未见明智。强的里面不要有“水分”,弱的里面还要有突破,这个时候家教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http:///上也许可以找到合适的。
十三、“差的学科要拼命补上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为真正的优势。”这里的道理与上述相仿,也是对待自己的强弱项中的一种策略。中考高考都是“团体赛”,要的是全局的胜利而不能是顾此失彼。
十四、“该记的只好记住,可是,能够不记的就不要去记忆”。为了减轻记忆的负担,能够偷懒的地方犯不着去玩命——本来该背的就够多啦!根据知识的特点,在记忆和理解之间,可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只需理解无须记忆的;只需记忆无须理解的(背下来就是了);只有记忆才能理解的。只有记忆才能记住的。我们这里取得是“出力最小原则滚动式复习法。先复习第一章,然后复习第二章,然后把第一二章一起复习一遍;然后复习第三章,然后一二三章一起复习一遍„„以此类推,犹如”滚动“。这种复习法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复习比较牢固,由于符合记忆规律,效果好。
十五、“过度复习法”。记忆有一个“报酬递减规律”,即随着记忆次数的增,复习所记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为了这种“递减”相抗衡,有的同学就采取了“过度复习法”,即本来用10分钟记住的材料,再用3分钟的时间去强记——形成一种“过度”,以期在“递减”时不受影响。
十六、“题不二错”。复习时做错了题,一旦搞明白,绝不放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得到的多,从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这个意思。失败了的东西要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十七、要掌握考试技能。“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这是应该面对考卷时答题的策略。考试试题总是有难有易,一般可分为基础题,一般题和较难题。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容
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保住应该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为遇到容易题容易大意。所以明确容易题不丢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难题不得零分,就是一种决不轻弃的的进取精神的写照,要顽强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钟。
十八、“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考试时难免会遇到难题,费了一番劲仍然突不破时就要主动放弃,不要跟它没完没了的耗时间。在做别的题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开活跃起来再反过来做它就做出来了。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多拿分也要讲策略。
十九、“对试题抱一种研究的态度”。淡化分数意识,可能是缓解紧张心理的妙方。因此,对试题抱一种研究态度反而会使我们在考场上更好的发挥出最佳水平。有一颗平常心比有一颗非常心有时更有利。
二十、“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这是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的一句经验之谈。他谈的是下棋,但对我们考试也不无借鉴意义,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比较好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是为至要。
二十一、最关键是培养兴趣。美国教育学者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还有一句名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但是不得已的事情也得做,却何如有兴趣而乐此不疲?比如政治,因为它的理论性比较强,很枯燥,所以就多培养些对政治的兴趣。
二十二、平时多关注些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遇到问题时,也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公务员,想象公务员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这样政治就生动起来了,其实政治就在我们身边。
二十三、不把作业带回家做。上课时间非常认真,课堂效率很高。学习上的事情要求自己在学校的时间全部解决,作业什么的争取不带回家做,这样回到家的时间就是属于自己的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十四、喜欢做笔记,把笔记整理得工整、全面。知识体系的把握、知识脉络的梳理和回顾非常重要,有了笔记就可以经常做有重点的复习,温故而知新。二
十五、“别把中考想像得可怕”。初三要有好感觉,不痛苦,很充实。不要紧张,只要从现在开始都不得及,努力做出,一定是有回报的。
二十六、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平时做题时,关于分析和思考问题,并积极支总结,探索新方法;并还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要主动积极地追寻在题目和解答之间的必然联系,把题目做活。
二十七、发挥和幸运才是关键。要注意考试策略,实力只是一部份。认真对待平时考试。在平时考试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二十八、班里的学习氛围很重要。班级就像家庭,好朋友臭味相投,压力之下都很快乐地学习。同伴相处得很融洽,平时也经常开开玩笑,有说有笑,复习时想到提问,气氛很好。
二十九、合理安排时间。早做准备,后期就不会觉得紧张。各科要平衡用力,略有侧重,不要抓了这科,丢了那科,杜绝弱科的产生。
三
十、保持好心情。管外面的生活有多复杂,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好心情,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相互欣赏,不要把同学看成对手,与同学良性竞争。与家教老师之间保持好沟通,能够很好的交流,360邦学家教中心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四篇: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又一次转折。因此,抓好初一,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飞跃”,为整个中学阶段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一、孩子踏入中学校门后的心理状态及中学生活的变化
第一,学习环境的变化。小学的老师一人包班,中学是书多、课多、教师多,管理与小学迥然不同。
第二,学习方法的变化。小学科目内容浅,机械记忆多,形象思维多;中学科目多内容深,理解记忆多,抽象思维多。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一般比较被动,到中学则应主动学习,所以在学习方法上应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变化。
第三,学习动机的变化。一般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如若你问他“你学习为了什么,”他会说“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为了社会主义”、“为了共产主义”云云。但中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开始考虑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升学、择业理想开始联系起来。
第四,生理上的发展变化。少年期的孩子在生理上有三大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谢快、精力充沛、活动量大;三是萌动性大,好奇心强,易受外界影响。
第五,心理方面的变化。初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化也很大,知觉的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日益提高;注意的发展也更具有意性、稳定性、选择性;记忆的目的性加强,兴趣广泛而我有选择,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情感表现丰富强烈,好冲动而不拘小节。
第六,个性方面的变化。小学生在感情上较多依恋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到了中学,则开始树立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包括老师的能力大大发展,有要求独立办事,摆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
为了使孩子尽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家长应指导孩子自学积极地去适应这些变化。但有的孩子进了初中以后,学习越来越吃力,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
(1)有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很好,但进了中学后成绩明显下降。原因是这些孩子不了解中学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2)有的孩子在小学时没打好扎实的基础,中学课程一多应应付不过来,感到很吃力。
(3)有的孩子上了中学后,认为可松一口气了,结果没抓紧时间,学习上欠“债”,一步掉队,步步落后,使学习的困难一天比天大。
(4)由于中学的管理不象小学那样紧,有的孩子就对自己放松要求,不守纪律,不求上进,打架、骂人、抽烟、喝酒、赌博、考试作弊、乱交朋友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一开始就被列入“后进生”的行列,一步被动,步步被动。
二、要了解孩子初中阶段的特点
孩子进入初中后慢慢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学习知识量上的困难,与小学相比初中增加了许多学科如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习负担明显加重,许多学生顾此失彼,觉得难以应付。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在小学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老师从上课到辅导甚至做作业都跟的较紧,讲的很细,很明白;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老师盯的又没有小学那么紧,所以许多同学课堂学习的知识慢慢出现不够系统,作业完成的不够好,甚至出现不愿意做作业的现象,时间长了成绩就受到影响。三是知识特点上的困难,初中的知识较小学要抽象一些,如数学、地理,若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学起来感到有困难。四是受中招考试的影响,初中的学习时间抓的比较紧,考试的频率较大,有时学生感到心理有压力。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进入初中后易出现的这些新情况,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进入中学的适应情况,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在中学起好步。
初二学段的学生既不像初一时那样有新鲜感、有理想、有激情,也不像初三那样面临毕业,思想和学业上感到有压力。所以,孩子在初二学段是最关键的时段。首先是学习上的分化。初二年级的知识承前启后,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些同学适应了,有些同学感觉知识内容越来越多,学习有点吃劲,对这些同学来说,咬咬牙多用些精力学习就跟上了。反之,思想一松劲成绩上就变为差生,既原先成绩相差无几的同学,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第二是思想上的变化。表现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引诱,行为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走向犯罪。第三是生理方面的变化。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4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迅速生长,第二性特征出现。男生表现在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于是思想和行为上总想独立,但又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喝酒、吸烟、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经常发生。而一般家长则认为这一阶段孩子已开始懂事了,可以放手不管了。但事实是“多事之秋”,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细心观察,耐心交流,同时与学校积极沟通、携手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疏导工作。
这里特别谈一下对初一孩子的教育:
(一)、学会谈心。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期、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从小学的凡事听父母的、凡事包办,到初中的凡事自理,有自己独立的学习、生活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对因阶段性身体素质差,学习跟不上的,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其“赶队”;对因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的,要勤敲打多引导,帮助增强兴趣;对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泄气的,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准症结,鼓励士气;对因在校和同学老师发生口角,影响学习劲头的,要耐心开导,热情帮助化解。另外,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但要告诉孩子“怎样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道理上说服孩子,在谈心的方式上也应该选择合适场合,用运合适的语言,少用命令方式的语气,在谈心的时候以倾听和引导为主,而不要用命令为主,这样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二)、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初一阶段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小学阶段的尖子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降低。相反,小学时期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很多都后来居上,成绩大幅提高。所以初一的学生成绩可能上的很快,也可能下降的很快。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沟通是教育的基础,没沟通就谈不上教育。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但是,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表明,一些教师和家长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他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高举临行,说教、批评、训斥、埋怨的多,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就大发雷霆,甚至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而家长也会往往因为孩子一点小事,爱借题发挥,把陈年旧帐都抖出来,有的家长总是拿自己的过去跟孩子比;有的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最好的学生比;也有的家长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出气等等。面对教师和家长的这些做法,学生们是敢怒而不敢言,他们往往会消极对待,要么自己走开、干脆不听,或者假装没听见,背后发泄不满,有的学生甚至与教师或家长直接发生冲突。这样,教育不仅无效,反而严重地伤害了学生,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放下架子,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平等的地位和心态与他们进行交流,这时你也可以表达你的心声及愿望,这样双方都会相互理解和接受,学生也乐于与你沟通,作为家长你的教育目的也很容易达到。
(三)、作为家长要言传身教父母应有正确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随着父母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有利于拓展了和子女交流的层次,使子女从观望到服气到模仿学习,也有利于用各种高雅的兴趣爱好引导子女的成长发育。在学习上家长要对成绩差的孩子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因此.只要家长强化“为国教子”的意识.努力工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样子,就一定能够带出你所理想的孩子来。
总之,对初一学生的教育要坚持欲高先低、欲快先慢、欲深先浅、循序渐进的原则,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一定会顺利地渡过中学阶段。
初一新生家长“三大忌”
“大忌”一:操之过急
孩子学习成绩发生变化,家长千万不要急躁,这是正常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补救。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成绩已经名列前茅,这时候就不要过多地强调成绩,只需要教给他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处于中等或中下水平,则要积极鼓励他,在新的阶段,只要肯努力,方法正确,成为尖子生也不是什么难事。
“大忌”二:发号施令
十二三岁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有着很强的叛逆性和独立性,家长不要再事必躬亲,应当给孩子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切忌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孩子做各种事情,对于一些原则性不强的问题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比如穿着、饮食方面。但也不能完全放松不管,可以在暗中观察孩子的举动,如果出现不好的苗头,就从侧面指引解决,尽量不要发生正面冲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尊严。
“大忌”三:过分照顾
有部分学生将升入寄宿制中学,需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独自学习、生活,家长要尽早培养孩子独自生活的能力,合理有序地安排起居饮食,此外,在生活费方面,要培养孩子科学的理财观,有节制地用好零花钱。
三、要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
家长在了解了孩子初中各阶段的特点后,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光这些是不够的,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孩子个体差异千差万别,而良好的家教环境却有共性,并且家庭教育所特有的天然性、较强的针对性、伦理的权威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情感的感染性以及言行举止上的潜移默化作用等都是共有的。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作为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正直,奉公守法,积极进取。一个满口粗语,开口骂人的家长,孩子讲话肯定也不文明,只有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影响,起到榜样的作用。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洛克,特别重视榜样在教育中作用,他说:“最简单、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榜样放在他们在眼前”,好的榜样可以催人上进,反面榜样可以将人托下水。如一个14岁的中学生在劳教所里谈到他失足的原因时,说:“平时爱看一些黄色的书刊,而这些书刊都是父母带回家的”。可见父母平时行为漫不经心的随意,都对孩子带来潜移默化影响。家长对事业要有追求,对生活充满信心,要尊重知识,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这样对教育子女更有利。当然,如果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也不要紧,要紧的是一定在语言、行为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2)、家庭成员和睦,邻里友好相处父母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如何待人接物,都将影响到子女。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已经具有成人感,家长对他们要平等相待,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同他们商量。家长如有不当之处,应作自我批评。如果家长在这些问题上处理不当,就将影响自己的威信,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有一个初一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每当她听到父母因一些小事而吵闹不休时,自己就像亲临一场战争,恨不得马上离家远走,再不愿进这个家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环境的不满,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和心理肯定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3)、注重家庭环境的育人氛围家庭布置既要舒适,富于美感,又要考虑到子女正在学习时期的特点,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具应安排得整齐清洁以外,还应体现出高尚的情趣,有条件的给孩子单独留出一个房间,作为其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引导孩子在房间内张挂一些格调高雅的图画,或者勉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名人名言,帮助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家庭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要做好孩子的生活保障作为一个称职的家长应该在作息时间上照顾孩子,根据孩子上学的时间,适当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如孩子在家学习时间尽量不要约朋友来家玩,看电视要控制音量,早上要早起且给孩子准备早餐等等,这些看似小事,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4、要主动与老师联系并支持学校的工作
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家长或光靠教师都是不够的,只有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进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工作关系。有些家长特别是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家长,很不愿意见老师,这是不对的。一方面由于自己不够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表现,对子女教育就缺乏目的性;另一方面对孩子在心理上将是一次打击,认为家长都看我不行了我肯定是不行了。所以,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配合学校的教育,同时也使家教更加有的放矢。
(1)、做老师的帮手孩子上学回家后往往和家长谈起某某老师怎么样,同学们怎样议论某某老师,说起某某老师的一些缺点。这时家长不要盲目顺从,而应该讲一些自己所知道的这位老师的优点,帮助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因为“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孩子信服老师才愿意听他的课,进而学好他所教的学科。当然对某某老师确实存在的缺点,也要经过正当的渠道帮助其改正,如通过信件交流、请学校的老师或领导转达沟通等等。
(2)支持学校的工作有些家长对孩子在学校参加一些集体组织或担任学生干部不太支持,认为会影响学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参加社团组织或担任学生干部是锻炼、提高能力的重要机会,只要将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有机的安排开,就会互不耽误,并且会互相促进,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给以支持。
(3)主动进行校访、师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就要积极主动地去访问学校、访问老师。这样做,可使家长在家校联系中处在比较主动的地位,可以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与老师就教育子女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交流。校访时,既要访班主任,也要访科任老师;如果能事先同老师取得联系则更好。应当注意的是,在没有特殊情况时,不要在上课时到教室里找正在教学的老师,以免冲击教学。
(4)鼓励老师上门家访对老师家访要热情欢迎,在家访谈话时,孩子是否可以在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则应让孩子离开。家长应当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要求和建议,不要轻易打断老师的话,更不要一听到孩子的缺点就感到脸上挂不住,或急忙辩护,或当场打骂孩子。家长还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既不要为了给老师留下一个对孩子的好印象而光谈优点,也不要为了说明自己严于教子而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家访后,家长应同孩子谈话,把老师家访时所讲的孩子的优点,可以扩大化地告诉孩子,这样可以融洽师生关系,鼓励孩子上进;同时,把老师的要求同家长的要求统一起来,给孩子提些希望、建议。千万不要出现老师家访,孩子挨打的现象,以免使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5)了解、参与班级管理,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会,非不得已不要缺席或请家中其他人代为出席。不要迟到或早退,以体现对学校、对老师的支持和尊重。会上发言不要太长,有些想法如在会上不便谈,可在会后与老师个别交换意见。家长会结束后,要向爱人传达会议内容,以求统一认识,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四、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
1、帮助建立中学生活的新秩序
中学与小学生活的要求是很不一样的。
第一,管理方法不同。初中教师不象小学那样,许多事都是教师把着手“扶”过来的,而是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教师遇事常与学生一起商量,征求学生的意见,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鉴于这种情况,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两件工作:一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动力,二是教育孩子为班集体多承担义务和责任。
第二,学校环境不同。中学接触的同学,大都是陌生的,彼此不大了解。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老是和小学时的同学在一起,要尽快和同学打成一片,不论男同学女同学都要团结友爱,并教育孩子要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班庥体,做集体的主人。
第三,中学与小学相比,学生支配时间的自由度增加。由此,家长除了要指导孩子支配好时间外,还应教育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不能贪玩,要按时到校,按时回家。
第四,中学与小学在作息制度上也不尽相同。中学的学科门类增多,课时数增加,每节课上课的时间又比小学增加了5分钟。这些,都会引起孩子们的不适应,开始时易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鉴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十分关心孩子由于作息制度的改变而可能产生的上课分心的情况,要教育孩子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课间休息,要保证睡眠时间,初一学生的睡眠时间需9――9.5个小时,以保持孩子充沛的精力。为使孩子到规定时间能很快入睡,要避免强烈的光线、嘈杂的声音和干扰,同时要避免入睡前长时间的看书、看电视和任何引起心理紧张的活动。
第五,中学与小学相比,在行为规范训练上,要求比小学高,内容比小学广,规章制度比较多。家长应教育孩子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抓好基本文明行为的训练,如卫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礼貌用语等。
2、要保护孩子进中学后要求进步的愿望
孩子进入中学以后,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本,这一切使他们感到十分新奇、无比兴奋。在这种氛围下,易使他们怀有一种要求进步的强烈愿望。家长对孩子这种愿望一是要热情加以肯定,特别是对原来比较淘气的孩子更应如此;二是要不断地向孩子提出新的要求,使孩子每走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当孩子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点,否则会失去信心;三是孩子在争取进步的过程中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这个时刻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原因,鼓励他坚决改正错误,改了就好,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为避免孩子产生学习吃力的现象,迅速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除及时补缺,加强学习划性外,应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3先3后”、“4个到”、“6个字”,抓住“8个环节”。
“3先3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4个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动脑盘多想;口到,读课文要动口,教师提问积极争取回答;眼到,多看,细看,认真看;手到,勤于动笔,多写多练。
“6个字”即看、听、记、写、问、练
“8个环节”即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
这一学习主体现了中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认真过程,反映了中学生学习规律,是较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的方法。
5、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对习惯有过极好的比喻,他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和家长引导学生长期实践和应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而形成的稳定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都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它有好坏之分。目前初中孩子中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有以下三类:其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如学习时有各种下意识动作:无目的地东张西望,无目的地瞎翻书,不断地重复做一些动作,像咬手指、咬嘴唇等。学习时胡思乱想做白日梦,一边吃零食一边做作业或一边听广播、看电视,一边做作业等。其二,不良的内隐的学习习惯。如学习不认真,总是一知半解,求快而不求懂的阅读习惯;没有质疑的习惯;上课不举手发言,从不表达自己意见,没有使用工具书(字典、地图、参考书)的习惯;抄作业、草率敷衍、因陋就简地做作业、不复习就做作业,测验和考试前只会背课本,而不会用其他方法理解和整理知识,平时常用错字别字代替写不出的字的习惯。其三,不良的外显的学习习惯。如学习用品乱丢乱放,经常寻找;生活没有规律,学习没有安排,经常熬夜,每天睡眠不足;吃过饭后立即做作业,学习时间分配不当;上学或放学路上常在街上闲逛,上课经常迟到;作业想到做才做或拖到没有办法才去做;上课随便讲话等。
这些不良习惯,不仅在后进生身上存在,在很多好学生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在学校里有进表现不明显,但往往在家庭中较易发现,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与学校承担同样重的任务。为了使孩子有效的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家长要注重孩子以下几方面学习习惯的养成。
1、勤于读书的习惯 孩子获得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两下方面:实践和读书。一个知识丰富的人,除了见多识广以外,读书也必然很多。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的普及,我们的孩子只迷恋于电视,几乎放弃了阅读,不但阅读能力退化,而且知识面大大变窄,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初中生感到那么陌生,有的还是从电视的“戏说”中才知道。因此培养孩子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已是迫在眉睫。读书的方法很多,由于初中学习阅读时间有限,家长要指导孩子挤时间读、有选择的读、有效果的读。可以根据自我的需要和阅读习惯,多种方法并用,如博览与精读、系统研读与重点选读结合起来,做到读、思、用结合,努力做到每读一本书,总会有一份收获。
2、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观察力强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很快抓住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家长首先从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可以先观事物之大体,后观事物之细节,通过与类似事物的比较,寻找出相同、相异点,归纳其规律。家长还要经常与孩子探讨所观察的事物的实质,使孩子通过观察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辨解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善于对事物进行观察的兴趣。除了会观察、会思考以外,还要让孩子学着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其归纳、表达能力。
3、积极思维的习惯 观察与思维是分不开的,人们在观察时,如果仅仅打开眼睛(感官)这个窗户,而不同时打开心灵(思维)的窗户,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具有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乐于思索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成功的发现常常是和积极思索联系在一起的。英国细菌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之前,许多细菌学家已经看到了同类现象,但他们对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没有很好的思索,结果错失了科学发明的良机。而弗莱明却对这类现象进行了积极的思索,经过反复试验,最后证实了存在一种具有杀死细菌能力的物质,即“青霉素”。
4、善于质疑的习惯 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是在不断质疑、不断解惑的过程中接受知识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出问题,决不仅仅是他已没有问题了,很有可能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平时作业也只是简单的模仿,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肤浅的学习。要培养孩子善于质疑,勇于提问的习惯,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不是难为情的事,任何一位师长都乐于学生向他讨教。其次要培养他们敢于问问题的勇气。从家长做起,对待孩子提的问题,尽可能耐心的解答,有些不能回答的问题,帮助孩子找渠道获得答案,并鼓励孩子的求知积极性。千万不能敷衍,更不能说诸如:“真笨,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之类的话。这样做会扼杀孩子的求知热情和提问题勇气的。
5、珍惜时间的习惯 惜时是成功的秘诀。有的孩子平时做作业磨磨蹭蹭,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由于边玩边做,弄了三个小时也没做完,不但形成动作慢的坏习惯,而且还会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品质。还有的孩子不珍惜“求学的黄金时间”,糊里糊涂过日子,既不好好学习,也没有一技之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家长对孩子珍惜时间习惯的培养,首先在学习上要求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一件事、抓紧做”。同时可以采用“奖励时间”的办法来激励孩子。具体做法是: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该做的事,如能省时且高质量的完成,则就省下来的时间做为奖品交给孩子,由孩子自己支配,做自己喜欢的事。另外鼓励孩子抓紧时间多读书,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要浪费岁月,虚度年华。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其一,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书房、舒适的桌椅、合适的灯光等物质条件及和谐的家庭氛围、浓厚的家庭学习风气和合理的生活安排等等。其二,注意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父母的习惯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的不少习惯是潜移默化地直接从父母那里“移植”或学过来的。如果父母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业余生活的最大爱好,把谈论学习作为家庭的重要话题,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会自觉地模仿父母认真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熏陶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其三,一定要抓早、抓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习惯往往是先入为主的。人的许多习惯都是在成长过程中靠父母帮助形成的,且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形成任务。一般说来,有很多的学习习惯是在小学阶段逐步形成的,但由于青少年的可塑性特征,一些习惯还是可以调整或改变的,所以要抓住初中这一阶段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所谓抓了,就是一定要抓出成效,抓出结果。习惯是一种经过重复实践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也就是说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过程。孩子往往有惰性,所以要靠父母不断地对好行为强化,对坏行为纠正来逐步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家长能持之以恒,抓住不放,就一定能抓出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个人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4、正确对待孩子进中学后的第一次考试成绩
孩子进中学后很想在第一次考试时考出好成绩,以取得父母的欢心。正考试时往往心情比较紧张,而这样又很容易产生怯场,影响临场的正常发挥。因此,考试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以免造成精神上的负担。家长要正确对待分数,如果孩子第一次没有考好,那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是原有基础差?还是对中学的学习不适应?如果是后者,那应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
为了使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考试,消除考前的是紧张心理、自卑心理和消极心理。在方法上可作出具体的指导,如考试前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重点;考试中要有信心并保持清醒头脑,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上,可先放一放,待情绪稍稍稳定一下再做。
总之,初中阶段是孩子从童年走向成人的第一步,这个阶段对孩子今后的人生非常关键。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就等于孩子有了人生的一个美好开端。
第五篇: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又一次转折。因此,抓好初一,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飞跃”,为整个中学阶段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一、孩子的心理状态及中学生活的变化
孩子一踏入中学校门,首先感到的是学习的节奏加快了,一天好几门课,几乎没有重复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小学迥然不同,上课时得支起耳朵听;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所有这些使他们感到新鲜好奇,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家长应根据孩子踏入中学校门后的这一心理状态,积极引导孩子去适应中学生活的变化。那么,中学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呢?第一,学习环境的变化。小学的老师一人包班,中学是书多、课多、教师多,管理与小学迥然不同。
第二,学习方法的变化。小学科目内容浅,机械记忆多,形象思维多;中学科目多内容深,理解记忆多,抽象思维多。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一般比较被动,到中学则应主动学习,所以在学习方法上应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变化。第三,学习动机的变化。一般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但中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开始考虑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升学、择业理想开始联系起来。
第四,生理上的发展变化。少年期的孩子在生理上有三大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谢快、精力充沛、活动量大;三是萌动性大,好奇心强,易受外界影响。
第五,心理方面的变化。初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化也很大,知觉的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日益提高;注意的发展也更具有意性、稳定性、选择性;记忆的目的性加强,兴趣广泛而我有
选择,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情感表现丰富强烈,好冲动而不拘小节。
第六,个性方面的变化。小学生在感情上较多依恋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到了中学,则开始树立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包括老师的能力大大发展,有要求独立办事,摆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
为了使孩子尽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家长应指导孩子自学积极地去适应这些变化。但有的孩子进了初中以后,学习越来越吃力,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
(1)有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很好,但进了中学后成绩明显下降。原因是这些孩子不了解中学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2)有的孩子在小学时没打好扎实的基础,中学课程一多便应付不过来,感到很吃力。
(3)有的孩子上了中学后,认为可松一口气了,结果没抓紧时间,学习上欠“债”,一步掉队,步步落后,使学习的困难一天比一天大。
(4)由于中学的管理不像小学那样紧,有的孩子就对自己放松要求,不守纪律,不求上进,打架、骂人、抽烟、喝酒、赌博、考试作弊、乱交朋友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一开始就被列入“后进生”的行列,一步被动,步步被动。
二、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
1、帮助建立中学生活的新秩序
中学与小学生活的要求是很不一样的。
第一,管理方法不同。初中教师不像小学那样,许多事都是教师把着手“扶”过来的,而是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教师遇事常与学生一起商量,征求学生的意见,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鉴于这种情况,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两件工作:一
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动力,二是教育孩子为班集体多承担义务和责任。
第二,学校环境不同。中学接触的同学,大都是陌生的,彼此不大了解。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快和同学打成一片,不论男同学女同学都要团结友爱,并教育孩子要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做集体的主人。
第三,中学与小学相比,学生支配时间的自由度增加。小学生就近入学,中学生划块入学。这样,中学的学生上学时的路程比小学时远些,上学、放学在路上的时间增加了,因而接触校外的各种机会更多、面更广,这对孩子的成绩既有利又不利。由此,家长除了要指导孩子支配好时间外,还应教育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不能贪玩,要按时到校,按时回家。
第四,中学与小学在作息制度上也不尽相同。中学的学科门类增多,课时数增加,每节课上课的时间又比小学增加了5分钟。这些,都会引起孩子们的不适应,开始时易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鉴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十分关心孩子由于作息制度的改变而可能产生的上课分心的情况,要教育孩子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课间休息,要保证睡眠时间,初一学生的睡眠时间需9―9.5个小时,以保持孩子充沛的精力。为使孩子到规定时间能很快入睡,要避免强光、噪音和干扰,同时要避免入睡前长时间的看书、看电视和任何引起心理紧张的活动。
第五,中学与小学相比,在行为规范训练上,要求比小学高,内容比小学广,规章制度比较多。家长应教育孩子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抓好基本文明行为的训练,如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礼貌用语等。
2、要保护孩子进中学后要求进步的愿望
孩子进入中学以后,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本,这一切使他们感到十分新奇、无比兴奋。在这种氛围下,易使他们怀有一种要求进步的强烈愿望。家长对孩子这种愿望一是要热情加以肯定,特别是对原来比较淘气的孩子更应如此;二是要不断地向孩子提出新的要求,使孩子每走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当孩子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点,否则会失去信心;三是孩子在争取进步的过程中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这个时刻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原因,鼓励他坚决改正错误,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为避免孩子产生学习吃力的现象,迅速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除及时补缺,加强学习计划性外,应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3先3后”、“4个到”、“6个字”,抓住“8个环节”。
“3先3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4个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动脑筋多想;口到,读课文要动口,教师提问积极争取回答;眼到,多看,细看,认真看;手到,勤于动笔,多写多练。“6个字”即看、听、记、写、问、练。
“8个环节”即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
这一学习方法体现了中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认知过程,反映了中学生学习规律,是较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对习惯有过极好的比喻,他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和家长引导学生长期实践和应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而形成的稳定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都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它有好坏之分。目前初中孩子中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有
以下三类:其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如学习时有各种下意识动作:无目的地东张西望,无目的地瞎翻书,不断地重复做一些动作,像咬手指、咬嘴唇等。学习时胡思乱想做白日梦,一边吃零食一边做作业或一边听广播、看电视,一边做作业等。其二,不良的内隐的学习习惯。如学习不认真,总是一知半解,求快而不求懂的阅读习惯;没有质疑的习惯;上课不举手发言,从不表达自己意见,没有使用工具书(字典、地图、参考书)的习惯;抄作业、草率敷衍、因陋就简地做作业、不复习就做作业,测验和考试前只会背课本,而不会用其他方法理解和整理知识,平时常用错字别字代替写不出的字的习惯。其三,不良的外显的学习习惯。如学习用品乱丢乱放,经常寻找;生活没有规律,学习没有安排,经常熬夜,每天睡眠不足;吃过饭后立即做作业,学习时间分配不当;上学或放学路上常在街上闲逛,上课经常迟到;作业想到做才做或拖到没有办法才去做;上课随便讲话等。
这些不良习惯,不仅在后进生身上存在,在很多好学生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在学校里有些表现不明显,但往往在家庭中较易发现,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与学校承担同样重的任务。为了使孩子有效的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家长要注重孩子以下几方面学习习惯的养成。
1、勤于读书的习惯
孩子获得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两下方面:实践和读书。一个知识丰富的人,除了见多识广以外,读书也必然很多。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的普及,我们的孩子只迷恋于电视,几乎放弃了阅读,不但阅读能力退化,而且知识面大大变窄,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初中生感到那么陌生,有的还是从电视的“戏说”中才知道。因此培养孩子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已是迫在眉睫。读书的方法很多,由于初中学习阅读时间有限,家长要指导孩子挤时间读、有选择的读、有效果的读。可以根据自我的需要和阅读习惯,多种方法并用,如博览与精读、系统研读与重点选读结合起来,做到读、思、用结合,努力做到每读一本书,总会有一份收获。
2、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观察力强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很快抓住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家长首先从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可以先观事物之大体,后观事物之细节,通过与类似事物的比较,寻找出相同、相异点,归纳其规律。家长还要经常与孩子探讨所观察的事物的实质,使孩子通过观察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辨解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善于对事物进行观察的兴趣。除了会观察、会思考以外,还要让孩子学着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其归纳、表达能力。
3、积极思维的习惯
观察与思维是分不开的,人们在观察时,如果仅仅打开眼睛(感官)这个窗户,而不同时打开心灵(思维)的窗户,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具有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乐于思索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成功的发现常常是和积极思索联系在一起的。英国细菌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之前,许多细菌学家已经看到了同类现象,但他们对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没有很好地思索,结果错失了科学发明的良机。而弗莱明却对这类现象进行了积极的思索,经过反复试验,最后证实了存在一种具有杀死细菌能力的物质——青霉素。
4、善于质疑的习惯
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是在不断质疑、不断解惑的过程中接受知识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出问题,绝不仅仅是他已没有问题了,很有可能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平时作业也只是简单的模仿,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肤浅的学习。要培养孩子善于质疑,勇于提问的习惯,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不是难为情的事,任何一位师长都乐于学生向他讨教。其次要培养他们敢于问问题的勇气。从家长做起,对待孩子提的问题,尽可能耐心的解答,有些不能回答的问题,帮助孩子找渠道获得答案,并鼓励孩子的求知积极性。千万不能敷衍,更不能说诸如:“真笨,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之类的话。这样做会扼杀孩子的求知热情和提问题勇气的。
5、珍惜时间的习惯
惜时是成功的秘诀。有的孩子平时做作业磨磨蹭蹭,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由于边玩边做,弄了三个小时也没做完,不但形成动作慢的坏习惯,而且还会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品质。还有的孩子不珍惜“求学的黄金时间”,糊里糊涂过日子,既不好好学习,也没有一技之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家长对孩子珍惜时间习惯的培养,首先在学习上要求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一件事、抓紧做”。同时可以采用“奖励时间”的办法来激励孩子。具体做法是: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该做的事,如能省时且高质量的完成,则就省下来的时间作为奖品交给孩子,由孩子自己支配,做自己喜欢的事。另外鼓励孩子抓紧时间多读书,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要浪费岁月,虚度年华。
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其一,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书房、舒适的桌椅、合适的灯光等物质条件及和谐的家庭氛围、浓厚的家庭学习风气和合理的生活安排等等。
其二,注意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父母的习惯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的不少习惯是潜移默化地直接从父母那里“移植”或学过来的。如果父母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业余生活的最大爱好,把谈论学习作为家庭的重要话题,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会自觉地模仿父母认真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熏陶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
其三,一定要抓早、抓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习惯往往是先入为主的。人的许多习惯都是在成长过程中靠父母帮助形成的,且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形成任务。一般说来,有很多的学习习惯是在小学阶段逐步形成的,但由于青少年的可塑性特征,一些习惯还是可以调整或改变的,所以要抓住初中这一阶段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所谓抓了,就是一定要抓出成效,抓出结果。习惯是一种经过重复实践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也就是说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过程。孩子往往有惰性,所以要靠父母不断地对好行为强化,对坏行为纠正来逐步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家长能持之以恒,抓住不放,就一定能抓出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个人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四、正确对待孩子进中学后的第一次考试成绩
孩子进中学后很想在第一次考试时考出好成绩,以取得父母的欢心。考试时往往心情比较紧张,而这样又很容易产生怯场,影响临场的正常发挥。因此,考试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以免造成精神上的负担。家长要正确对待分数,如果孩子第一次没有考好,那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是原有基础差?还是对中学的学习不适应?如果是后者,那应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
为了使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考试,消除考前的是紧张心理、自卑心理和消极心理。在方法上可做出具体的指导,如考试前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重点;考试中要有信心并保持清醒头脑,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上,可先放一放,待情绪稍稍稳定一下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