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实验初高中数学学习知识与能力衔接的调查分析
新课标实验初高中数学学习知识与能力衔接的调查分析 调查的实施
本调查采用自制的《关于新课程初高中数学知识与能力衔接的调查问卷》(分教师卷、学生卷,由高一中心组完成,其中育才中学岳震老师撰写初稿)。其中教师卷共21个问题、学生卷共18个问题,两卷除1个为开放性问题外,其余的均为选择题。问题的范围包括师生对初高中数学知识的了解、对高一代数与几何学习的认识、学生在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变化等. 本调查利用广州市高一年级数学教师教研活动时间(2007.3.16),对广州市部分高一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另外在2007年3月19~30日,在广州市12个区各抽一所中学的2~3个班的高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得到1414份学生调查问卷和132份教师调查问卷,对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学生问卷抽样调查学校一览表
被调查学生初中就读学校情况
学生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感受
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数学教师和数学学习持肯定态度。
学生喜欢初中数学教师最重要的原因
其中,A不偏心,真心地爱学生;B数学问题讲解清晰透彻;
C教学方法很多,课堂学习气氛很好;D很负责任;E其他
学生不喜欢初中数学教师最重要的原因
其中,A偏心;B数学问题讲解不到位;
C教学方法单调,课堂很闷;
D不负责任;E其他
学生认为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学习的最大不同
学生写出的其它答案还有“讲课速度和课堂容量”、“高中课程内容难”、“初中数学容易理解,高中数学比较深奥,学起来更难”、“高中讲课速度太快”、“高中知识容量大,难度提高,要花较长时间吸收”、“比初中数学的知识面更广”、“高中讲课方法普遍照书说,较单调、且速度快”、“初中老师有目标抓住重点讲,高中教学条理不清晰”、“练习要做得更多,方法不好就学不好”等等。
学生用于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时间
学生的适应情况还有“两个月左右”、“半个学期”、“正在逐步适应”、“有时觉得适应,有时还是不行”等多种表现。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学生认为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有:“高中讲课速度太快和课堂容量太大”、“高中赶课,知识难度加深”、“高中老师对学生不如初中老师般紧跟学生”、“初中跟着老师学就行,而高中缺乏主动就会掉队”、“初中较注重例题的解题方法,而高中较注重概念”、“高中部分知识太难,老师讲课方法单调,听不懂”、“初高中的知识体系跨度太大”、“初高中知识不连贯”、“基础差、自已不努力”、“初中知识容易”、“没有回顾初中知识,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很快接受新知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初中基础不好,不适应高中数学”、“个人不够勤奋,老师讲课速度快”等等。
高一学生学习必修1模块时的感受
其中,6-4题的选项为:A太复杂了,不想读;B;比较复杂,慢慢读后可以理解;C稍复杂些,但阅读没有困难;D一点不复杂,阅读理解没有障碍
高一学生学习必修2模块时的感受
学生对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意见
(1)高中教材内容应简单点,容量再少一点,教学课时再多一些。
(2)高中教师的讲课速度要慢一点,问题分析要透彻些。
(3)高中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应多一点。
(4)高中课外作业少一些,精一些,给学生一点时间阅读课外书。
(5)涉及初高中衔接的知识,尽量从初中的角度讲解如何发展到高中相关的知识。
(6)初中数学模仿套用的多,希望初中增加难度,多一些思维活动。
(7)初中二次函数的学习应更深入一些。
接受调查的高一教师基本情况
接受调查的132名高中教师中,属省市级重点中学的约占总数的25.8%,其他中学的约占总数的72.8%。
被试中,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约占31.1%,约有29.5%的教师任教高中数学不足一年。
其中,约有55.3%的教师从未教过初中数学,约有23.5%的教过大纲版初中教材但没有教过课标版初中教材,约有9.1%的只教过课标版初中教材,仅仅有10.6%的大纲版与课标版初中教材都教过。
约有76%的教师教过这样两届高一学生:其中一届初中使用大纲版数学教材,另一届初中使用课标版数学实验教材。
高中数学教师对初中学习课标版数学高一新生的感受(相对于大纲版)
高一教师对目前任教学生的代数知识和能力的看法
高一教师对目前任教学生的几何知识和能力的看法
大部分教师主动采取措施处理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高一数学教师在使用高一数学新教材时,约有21.3%的教师曾主动系统查阅过初中教材,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学生的知识状况; 约有43.2%的教师备课时,根据需要查阅过相关的初中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约有40.2%的教师在听其他教师提及时,在教学中适当调整了自己的教学;
约有11.4%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如学校没有初中部,也没有相关的初中教材)没有做相关的工作。
高一教师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意见与建议
绝大部分高一教师认为应在初中加强有关高中数学学习必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
关于代数:因式分解技巧(十字相乘法),韦达定理,函数与二次函数
关于几何:推理证明的表述
关于计算:减少对计算器的依赖
绝大部分高一教师认为初中代数学习存在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部分高中教师建议在高一上学期安排一些初高中衔接的专题知识讲座。
问题讨论与建议
(1)初中加强与高中衔接的代数基础知识思维层面的教学;
(2)初中加强数学符号表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
(3)初中或高中适当安排1~2个专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习的过渡;
(4)高中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的进度,以缓解内容多与课时紧的矛盾;
(5)高中教学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的难度,以适应新课程的学习要求.
第二篇: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新思考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新思考
[摘要]: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初中数学;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笔者在看了几篇关于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文章尤其是吴勇平先生所著的《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之后很受启发,也想就这问题发表一下本人的一孔之见。1.把握好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断层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教大的改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是不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被大大降低了,但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布解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里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为此在特别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2.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特点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如高一刚开始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而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3.把握好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并且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初中新课标的实施的确大大缓解这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影响和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只要考试评价体制不作大的改变,对普通中学这来说对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着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4.把握好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
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十六、七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同时思维形式上初中生比较侧重形象思维而进入高中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就相对比较高一点。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 丰富,记忆更牢固,进而使学生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发言与讨论。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总的说来,要解决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书目:
[1]陈立群,.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方法与思想.人民教育,2006,(1).[2]赵静茹,.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甘肃教育,2006,(1).[3]马仁珠.构建桥梁,走进高一----浅析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龙岩师专学报,2005,(S1).[4].张福宾.研究分化点探讨衔接路,中学教学,2000,(12).[5]黄艳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教育艺术,2005,(4).[6]吴勇平.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数学通报,2006,(3).[7]潘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高中数学教与学,2005,(7).[8]姜俊华.新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析.理科教学探索,2006,(2).[9]刘充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数学通报,2006,(1)6
第三篇: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过渡与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过渡与衔接
一:了解初高中过渡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们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些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数学学习挺好的,也挺喜欢数学的。但到了高中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发现有学的不好的,甚至厌学。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是初高中数材内容方面的问题。
初中的内容较为简单一些,主要是直观体现及对课程进行直接模仿。而高中的内容在深度与广度上增加了,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听懂,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是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
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侧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思想方法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而部分高一新生还是局限在模仿与一点点的接受灌输那种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障碍。
3: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方面的问题。
高一新生在学习方法上如果还是象初中那样依赖于老师课堂上大量的训练自已而不进行独立思考,归纳总结,那么就会造成课堂上听得懂,课后不会做老师没有讲到的题型的情况。
二: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方法。
1:加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高一初始阶段,适当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有一个从初中到高中过渡的适应阶段。同时,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内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知识的本质特点,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进行类比,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例题与练习的讲解上,引导学生去体会问题的数学语言表达,提高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
3: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习方法包括听课、复习、作业等方面。通过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第四篇: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性学习浅析
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性学习浅析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初高中数学学科特点的对比提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应作好的几个方面,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转变谈谈怎样进行有效性学习
关键词: 数学学习初高中教学衔接有效性学习
正文:
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担任了两届初高中数学循环教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结合这两轮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谈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衔接好教材内容
初高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新入学学生就接触的《集合》《函数》等章节新概念多、内容抽象、技巧性强,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经过这几年在教学中的摸索,建议在初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增补的衔接内容有:
《数与式》中补充几个重要的乘法公式:立方和(差)公式、多项式的平方公式、两数和(差)的立方公式;二次根式的性质、分母(分子)有理化。
《因式分解》补充: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待定系数法;
《一元二次方程》补充:根系关系、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高次方程的解法
《二次函数》补充: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联系、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的联系。《方程》补充:二元二次方程组、无理方程的解法
《直线型》补充:三角形四心的主要性质、角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圆》补充:圆幂定理
教师可将以上内容逐一列出,并推荐参考书目,在新生领取入学通知书时发放给学生,以便在暑期学生能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为后续性学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去。做好了上述准备,为学生顺利进入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了一个好头。
二、衔接好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
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之一是由于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特点,对初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的变化没有深入的了解,无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有以下的特点变化 :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除了知识特点的变化之外,中考和高考的命题特点,考察目的也存在显著的区别:中考的定位是达标检测与选拔考试的综合;而高考则纯粹是选拔性考试。因此题目的难易程度有很大的区别:中考的难度系数一般在0.6——0.7;而高考的难度系数则在0.4-0.5。考试的内容也有很大区别:中考的题目80%都来源于教材所讲的内容;而高考能在教材中找到的知识不到30%。
建议数学老师在高一的第一节数学课上不要急于讲述新课,应对“什么是数学?初高中数学学科特点比较,怎样学好高中数学?数学在现代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等问题给学生作一个介绍,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提前布置成作业,让学生课前思考,查询资料寻找答案。了解
了以上特点,学生才能针对学科特点适当的改进学习习惯,调整学习方法,为顺利地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衔接好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因此在高中数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有较好的衔接。
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教学,促进思维过渡。
例如,在初一代数教学中,要着重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初二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推理的训练,发展形式思维的能力;在初三应通过数形结合和解题思路的探索活动,来发展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以达到为理论型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准备、打基础的目的。至于高中数学教学,则要进一步注意理论观点对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注意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并丰富数学观念系统,在高二解析几何教学中,则应把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当作重要的教学目的。
所以在衔接阶段,要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过难、过急是不行的,过易、过慢也是不行的,要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结构所具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强度和适当难度。
2、注意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
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3、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的解题思考方法。
在高一上期的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准备上好每个章末的《复习与小结》课,给学生作好示范,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总结方法。到高一下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整理。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定期进行知识梳理,每个周末,每一学月,每一章节结束后都应该及时进行知识的梳理,方法的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应进行及时评价反馈,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衔接好学习方法
初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
1、重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建议可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①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 拓展的课外知
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② 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
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③ 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
练程度。
④ 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
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⑤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
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⑥ 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
能是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2、重视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
初中数学由于内容相对简单,容量较小所以除了对基本方法的掌握之外还提倡学生一题多解,鼓励学生用教科书之外的方法解决问题。高中数学容量大,知识综合性强,要求学生
掌握的是一类问题的解决通法,而不提倡学生用技巧性很强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因此学生应把握数学训练的策重点,不要作无用功。
3、培养自学能力。
教会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学会使用参考书。让学生明确高考考察的内容教材中只有30%左右,教师补充50%左右的知识,剩下的20%内容只有自己通过查阅参考书,做课外练习来掌握。
五、衔接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当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的学习;变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辅的学习为自主学习。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变等待老师指出问题到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发现问题。
我们相信,以积极的心态,严谨务实的作风对待数学学科的学习,每一位学生都会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收获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心理学》
2、《天府数学——初高中衔接专辑》2006年第23期
3、《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谈》
4、《关于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性学习浅析》包兴文
第五篇:基于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于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岚
来源:《化学教学》2012年第12期
现实表明,很多在中招入学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经过高一半学期或一学期的学习后,化学学习兴趣锐减,有的甚至成为学困生。经过长期的观察与调研,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切实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工作,导致高一新生不能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与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