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数学重在培养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
培养浓厚的兴趣
高中的数学概念抽象、习题繁多、教学密度大,因此,高一过后,一些同学对数学望而生畏。
数学的学习其实不会很难,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去尝试。当你敢于猜想,说明你拥有数学的思维能力;而当你能验证猜想,则说明你已具备了学习数学的天赋!认真地学好高二数学,你能领悟到的还有:怎么用最少的材料做满足要求的物件;如何配置资源并投入生产才能获得最多利润;优美的曲线为什么可以和代数方程式建立起关系;为什么出车祸比体育****中奖容易得多;为什么一个年段的各个班级常常出现生日相同的同学„„
当你陷入数学魅力的“圈套”后,你已经开始走上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培养分析、推断能力
其实,数学不是知识性、经验性的学科,而是思维性的学科,高中数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数学的学习重在培养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开发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能力。
关于学习方法和效果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当你愿意去看懂部分题目的答案时,你的考试成绩应该可以轻松及格;当你热衷于研究各种题型,定期做出小结的时候,你一定是班级数学方面的优等生;而当你习惯根据数学定义自己出题,并解决它,你的数学水平已经可以和你的老师并驾齐驱了!
尝试这些学习方法
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
如果你正因为数学的学习状态低迷而苦恼,请按如下要求去做:预习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能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想要做出完美的作业是无知的,出错并认真订正才更合理;老师要求的练习并不是“题海”,请认真完成,少动笔而能学好数学的天才即使有,也不是你;考试时,正确率和做题的速度一样重要,但是合理地放弃某些题目的想法能帮助你发挥正常水平。
如果你正因为数学的学习成绩进步缓慢而郁闷,请接受如下建议:收集你自己做过的错题,订正并写清错误的原因,这些材料是属于你个人的财富;对于考试成绩,给自己定一个能接受的底线,定一个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有助你获得稳定的学习成绩,所以,请制定好学习计划并努力坚持;把很多时间投入到一个科目中去,不如把学习精力合理分配给各个学科。人对于某一知识领域的学习常出现“高原现象”,就是说当达到一定程度,再努力时,进步开始不明显。
第二篇:数学能力培养
数学能力的培养与网络条件的结合三河市第三中学 丁国生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数学应用时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3.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考的需要。
4.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
二.培养能力的方式
1.拓展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实到实处。
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注重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学生应用意识不可缺少的武器。
数学应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问题(即实际问题数学化);其次,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即解数学应用题).三.如何利用网络条件
数学课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的建模是关键,我们面对的是学生,首先应从学生的实际问题情况分析,学生的阅历有限,对应用问题的背景不熟,难以从中构建出数学模型,阻碍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充分地知识之后,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创新精神。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
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无比辽阔、无比丰富的学习世界。多媒体教学综合处理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声乐、图像、动画等等,给学生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同时高中数学教学又可以充分运用数学历史资料、数学成就、数学发展前景等等各种资源,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容量巨大,在其中可以登录电子网站,查阅数学资料,既方便快捷,而且资源内容时时处在更新和不断增加中,学生可以使用“网易”、“雅虎”、“搜狐”等常用搜索引擎,快速定位,准确获取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同时还可以直接点击“K12教育资源网”、“中国教育网”等。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多样性,超文本性、网络资源丰富性,能创设一种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目的。
总之,高中阶段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数学能力的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篇:《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卷调查分析总结
《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卷调查分析总结
《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卷调查分析总结
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小组交流和师生配合,使学生轻松学好数学。因此对我校初二一班全体学生开展关于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许多学生还是喜欢学数学的,而且他们也意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但是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不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模糊,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不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取“满堂灌”的形式,给学生留的思考交流时间几乎没有,学生没有形成小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未能转变,师生之间的双向或多项合作交流不够充分,大多数学生不敢大胆的提出个人意见,即使提出意见也比较盲目。
3、小组学习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小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尖子生表现活跃,差生往往被忽视,还有部分学生旁观,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4、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还缺少经验,教师不能认识到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的实际需要。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组。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保证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2、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精心备课;针对自主学习,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特别是小组合组学习探讨时,要对内容展开丰富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间优势互补。
3、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培养良好的习惯;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并且不打断同学的发言,听后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灵活探究;教师还要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掌握情况,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总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本次教研教改的目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好小组学习。
第四篇: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推断文言词义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推断文言词义的能力
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王磊
朱大成
高考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迁移能力之外,还要考查领悟推断词义的能力。如何提高推断文言词义的能力?只有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点拨并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推断词义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依据语境推断词义 1 整体感知,推断词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如果教师解题的话,“讽”的意义学生只能死记,认识并不深刻。如果让学生整体把握全文之后,让学生来推断“讽”的意义,便知道邹忌是用自己家里的事暗示、规劝,没有讽刺嘲讽的意义。对注释里“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的理解就更深透。一个“讽”字的解释,也可让学生了解进谏的方式,鸣鼓不用重敲,让纳谏者有一个接受的余地;出发点是要让他治理好国家。一个词义的理解,让学生变死记硬背为领悟推断,其思维品质又提升了几个层次,何乐而不为? 2 上推下联,揣度词义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有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其中“辞”如何解释呢?解释为“拒绝、谢绝”与下文“许之”相悖,只有解释为“推辞”,上下文意才能相符。本来注释写得很清楚,讲解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出这一个词,可以让学生关注上下文,以便寻求释词的方法,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推断词义的能力。把握感情,推断词义
《赤壁之战》中,有“权勃然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没可以当曹操者,然刘豫州于人”“非刘豫州没可以当曹操者”“安能抗此难乎”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怒气,对刘豫州不屑一顾。依据字里行间的情感推断,“勃然”解释为“发怒的样子”。
《伶官传序》中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如何解释呢? “兴国”和“亡身”相反,感情迥异;那么“逸豫”和“忧劳”相反,褒贬相异,因此“逸豫”要解释为“闲逸,安逸”。揣度语气,推断词义
《师说》中“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中“其”如何解释呢?句中“此”从上文可知,指“是否从师而问”,那么“其”只能是表推测的副词,意为“大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中的“其”又如何解释呢?依据上下文反问的语气,便可解释为“难道”。解释文中副词的意义,一般比较麻烦,而依据上下文的语气是可以推断的。还有一些文言虚词的意义,也可以借助句子结构关系分析或者文言句式常识进行推断。
二、依据句子结构关系,推断词义
l 利用对举结构的特点,推断词义 《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中“出”、“下”如何解释呢?因为此句有对举的特点,“从师而问”与“耻学于师”相反,“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为对比关系,因此,“出”解释为“超出”,“下”应解释为“低于”,也构成为相反钓关系。分析句子结构关系,推断词义 《过秦论》“追亡逐北”中“追”“逐”意义相同,“亡”“北”意义相同,但如何解释呢,还要进行语法分析,“亡”“北”均为宾“失败”,而此处的解释,只能从语法结构关系去解释,才能说通。《赤壁之战》“闻操已向荆州”中的“向”如何解释呢? “向”前有“已”(副词)修饰,“向”一定是动词,只能解释为“奔向”,后面的“荆州”作“奔向”的补语。《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如何解释? “谏”只能作“纳”的宾语,解释为“意见、谏言”,而不能解释为“规劝……改正错误”。这也是按语法结构关系解释词义的一个例子。
《赤壁之战》“可烧而走之”中“走”如何解释呢? “烧”的主语是吴方,那么“走”的主语是谁?走的肯定不是吴方,而是曹方。主语的暗换,就改变了“走”的用法,只能解释为“使……逃跑”上下文才能贯通。文言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往往暗换主语,只有从语法结构入手,才能释准词义。
三、比较分辨,断定词义 《过秦论》“瓮牖绳枢”与《训俭示康》“锦衣玉食”,如果按照“瓮牖绳枢”解释的方法去解释“锦衣玉食”,可能就会出错。原因何在?前者是并列关系,后者是偏正关系。“瓮”“绳”是动词,分别带宾语;“锦”“玉”是名词作状语,构成偏正结构,没有动词,只能补上省略的动词一一“穿”“吃”。如果此处按照“两名词在一起,一定有一个活用作动词”的规则,必定会混淆不清。
总之,要提高推断文言词义的能力,就应该以识记为基础,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在让学生看注释的时候,提出假设,如果此处没有注释,文中哪些信息可以找到这一注释的内容,如此反复地训练,学生会从语境中学会推断词义,学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必然会增强。
第五篇:浅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幸福中心学校
赵永红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就是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生能真正“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老师”,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使学生的潜能得充分发挥,从而构建起学生自主习得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被动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谓自主学习,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教师精心创设情景,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知识课堂学习模式。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获取知识。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习得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引起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促使学生想学要学。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提供了原动力。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常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如在教学《4乘法口诀》一课时,我通过创设编1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编顺口溜等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课堂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减少教师课堂活动量,相应地增加学生自学和思考、读书和质疑、讨论和交流等方面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落实素质教育。但一些老师担心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只以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确,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的大都是优生,后进生只是在一旁观望。其实,我想只要教师注意提供机会,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如,我在编排座位考虑学习小组中优差生比例搭配,一般四人为小组,“一优一差两中”。上课伊始,“组间合作读书和质疑”开始,有小组长主持,各组成员提出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并尝试互相解答,这个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质疑甚至答难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预习时间动脑想、动手记,在讨论时动口说。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都是主角,都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组间质疑后,剩下的一些理解不深刻的问题就是课文的重难点了。接着就进行“班内质疑并讨论、交流”,问题大多由优生提出,教师相机以疑导学,设一些放缓坡度的小问题,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中下水平的学生。这就提供了人人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人人都有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思考、讨论的条件和机会,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三、指导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研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度到“会学”。(1)提供动脑思考的机会。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动手实践不是数学教学目标,其作用只是为学生动脑思考提供材料,让学生更好地动脑想数学、理解数学,而且动手实践离不开动脑思考,动手固然重要,动脑却比动手更重要!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
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设置疑问,让学生勤于动脑;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让独立思考与互相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创设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2)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是有效的途径。同时,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使学生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使学生善问,会问。在“9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中,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提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
四、提供时间,使学生有空学习
陶行之先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教育格言:解放头脑,使学生能想;解放双手,使学生能干;解放眼睛,使学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谈;解放空间,使学生飞进大自然、大社会;解放时间,使学生能有空学习、干事和娱乐。学习是一个自我感悟的过程,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是建立在主体思维参与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去自主的探索。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物质保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只有通过自己思维的积极运转,才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实现知识的迁移——而这,是需要时间予以保障的。如果说课堂上只有教师演独角戏的时间,而没有学生真正去紧张思维的时间,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不具吸引力的,甚至是枯燥无味、容易跑神的。所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的探索,这样才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在实处。
总之,低年级是学生步入正规化学习的开始,学生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教师要做到是正确的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这种精神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