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时间:2019-05-12 21:4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一篇: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

要举措

新年伊始,中央就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间跨度长达一年半。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要求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布,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在注重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同时,也重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特别是通过加强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制度建设,来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提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这一举措,深化和完善了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执政要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四项建设并举的方针,是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升华。

一、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的积极意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当今社会,民主潮流在全球范围内涌动,世界上绝大多数执政党都是在赢得大多数选民支持的情况下才上台执政的。我们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主动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密切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而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则从体制层面保证党“走群众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是新时期党“走群众路线”这一执政理念的突破和创新,对提高党的决策能力、深化领导干部“为民”意识、强化党的反腐败力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1、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可以保证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党的正确决策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之一。党要形成正确决策,主观上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客观上要求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各级党政领导能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我们通过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可以充实和完善党的决策内容,促使党的决策更加符合群众的需要。

2、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可以深化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继续发扬“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可以从群众的视角来督促领导干部坚持这一执政理念,增强监督的有力性和实效性,防止领导干部脱离或背离群众的根本利益。

3、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可以强化党的反腐败力度。《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党要加大反腐败力度,除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外,还要引进群众监督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运行、土地使用权出让、检察权审判权行使等等方面接受群众的监督。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自己利益的坚定维护者。我们通过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可以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减少或防止权力行使者滥用权力侵害权力所有者现象的发生。

二、对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的几点思考

这次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明确要求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要求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布,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前,采取群众代表评议和在群众中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由上级党组织对下一级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多数群众不满意的,必须及时“补课”。

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举措,是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形式。为此,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我认为,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应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

1、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是建立群众监督制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增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和工作的透明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以方便群众监督。

2、拓宽群众的监督渠道。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要求,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等项制度,畅通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长期稳定和发展。我们要通过建立受理群众举报违纪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来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

3、强化群众的监督力度。我们所主张建立的群众监督评价制度不应是一个软制度,必须赋予它刚性的监督内容,也就是说,要引进群众监督的罢免机制建设。当大多数群众对一项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不投赞成票时,群众就有权阻止该项政策付诸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充分吸收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同理,当大多数群众对某位领导干部投不信任票时,该领导就应主动辞职;否则,群众就可通过人大行使罢免权,罢免该领导的领导职务。

综上所述,这次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给我们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这就是要求通过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来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这是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升华和深化,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深刻领会。(浙江省金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倪红钢)

第二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认识现在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简明的论述。

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紧迫性,重中之重,面临的挑战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我们讲党的建设,一般都侧重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把它们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来看待。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又增加了制度建设,把它看成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方面。再后来,基于对党的历史方位根本变化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基于对世界政党政治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我们党认识到: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应当是执政能力建设。那么,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呢?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是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任何执政党,要想长期执政,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价值和目标,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本领。从党执政以后的全部活动来看,党的最根本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的,都是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来进行的。无论是治党治国治军也好,改革发展稳定也好,内政外交国防也好,都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又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二,这是由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其他几个方面建设的关系决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是一项单独的,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并列的建设,而是贯通在其他各项建设之中。党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建设搞得好不好,最终会体现和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从党执政以后的自身建设来看,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党的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也正因为这样,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应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最终都应当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第三,这是在科学分析我们党执政的现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执政能力建设。在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自身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严重,以及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总起来说,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涉及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过去我们一直说,党的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这项伟大工程是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贯通起来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推进这项伟大工程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

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含义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因此,在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摘自网络 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余敏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广东 佛山 528000)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强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党中央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党建专家认为,尽管55年的执政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但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仍然给党的领导和执政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挑战。因此,必须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应如何去落实,提高执政能力,党员干部要自觉地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的选择,执好政是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据新华社16日播发的《抓好党建的“重中之重”》报道,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对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党中央的思考是不断深化的。从“战略任务“,到”重中之重“,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我党过去没有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2、我党面临严峻考验,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能力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面临着

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1)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

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从党的历史任务上讲,我们党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的,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双重历史使命意味着,和其他政党相比,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强的,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能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尚待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党风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在一些领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损害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2)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矛盾出现的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尖锐地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党的建设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来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揭示了这一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苏共探索了70多年也未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后连执政地位都丢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看待。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缺乏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从国际来说,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争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这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是直接的、严峻的。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对外开放,要求我们改变一些长期习惯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调整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并没有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加紧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这都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日益加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使得党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化发展的要求。从党内来说,党的执政能力相对于党担负的执政使命而言,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世情、国情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立足与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时代课题。

3、从国情、世情、党情以及问题、矛盾、挑战来看,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来自各方面的考验是非常严峻的,我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逐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我党能否牢固树立、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执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着是我党来自国内的考验。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也继续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如何以马克思的宽广眼光观察、审视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趣利避害,争取主动,这是来自国际形势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如何有效抵制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这是来自党内的考验。

“近20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陆续丧失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

能及时适应执政环境的变化,积极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白钢指出:“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调试,更好地面对挑战,正是一个政党成熟的表现,是她走向政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过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结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过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也是矛盾出现的时期,无论从国内、国外形势及党内自身的形势来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只有不断解决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党在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历史使命。在取得成就的时候也应居安思危,看到来自四方八面的考验以及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深刻吸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政。要做到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2] 王长江《人民日报》(2004年07月05日第九版)[3] 南方月刊2004.10 总第10期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

世界背景通过长期历史考察,在党和政权的关系上,《决定》中有两个重要论断。这两个重要论断,不仅总结了中国的历史经验,而且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对这两个重要论断,人们有一个认识过程。第一个重要论断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过去人们在认识上有个误区,即认为有了政权以后将会一顺百顺,万事大吉。其实,作为一个政权的党,执政的担子很重,上至国计民生、安邦治国,下至百姓的衣食住行,样样都要管,而且管好并不容易。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表明,共产党执政以后在一段时期掌好权的还有一些,但长期掌好权的并不多。掌好权特别是长期掌好权,比夺取政权更不容易,甚至更加艰难。第二个重要论断是:“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对这个论断的后一句话同样有认识误区,即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才建立政党,而且实行的是多党制,哪个党执政,法律不能规定,要由大选决定;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一劳永逸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特别是在苏东剧变中,共产党在“一夜之间”丧失执政地位,震动了全世界,说明这种认识是肤浅的错误的。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原因复杂而且是多方面的,但是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最后被人民所抛弃。所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通过上述对我们党执政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回顾,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共产党执政以后,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能不能执好政;执好了,就能巩固政权,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执不好,政权就将易手,得而复失,断送社会主义前程。因此,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对执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完成新世纪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新要求和新举措。《光明日报》

为什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提上全党的议事日程,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执政55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进入向3000至4000美元攀升的关键发展时期后,社会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难度明显增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政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解体;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党员的大党,却在一纸禁共令下稀里糊涂地被解散,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失。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导致了党的执政地位的丢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要确保千百万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确保党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就必须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从各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总的看,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重任和使命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党在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果不下大气力抓紧解决,就会影响党的执政成效。我们必须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紧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永远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三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一项根本建设修改后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什么要加强,加强之后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明的论述。

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紧迫性,重中之重,历史使命,国际形势,自身状况,面临的挑战,重要意义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抓好党建的“重中之重”》报道,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党中央的思考是不断深化的。从“战略任务“,到”重中之重“,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我党过去没有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第二、党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和历史使命

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从党的历史任务上讲,我们党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的,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双重历史使命意味着,和其他政党相比,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强的,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能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尚待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党风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在一些领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损害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

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尖锐地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党的建设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来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揭示了这一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苏共探索了70多年也未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后连执政地位都丢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看待。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缺

乏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第四、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也继续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如何以马克思的宽广眼光观察、审视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趣利避害,争取主动,这是来自国际形势的考验。我过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五、党目前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执政五十五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地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总体上看,广大党员干部主流是好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还不完善。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就队伍自身而言,有的理想动摇,信念滑坡;有的不思进取,敷衍塞责;有的心浮气躁,趋利媚俗;有的官气严重,脱离群众;有的腐化堕落,成为罪人;有的领导班子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一些基层组织弱化,基础不牢。

就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而言,也存在“六个不完全适应”,即

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不完全适应。

二、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执政6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进入向3000至4000美元攀升的关键发展时期后,社会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难度明显增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从成为执政党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执掌政权,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因素。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重任和使命,都决定了必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从各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总的看,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重任和使命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

战,党在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果不下大气力抓紧解决,就会影响党的执政成效。我们必须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紧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永远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党的建设”,从不同的历史方位来看,可以分为“革命党的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执政党的建设,就是在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包括执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他各方面建设起牵头作用。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就是执政能力建设。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巩固立党之本、夯实执政之基、开掘力量之源,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政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解体;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党员的大党,却在一纸禁共令下稀里糊涂地被解散,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失。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导致了党的执政地位的丢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同时也说明:执政能力建设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根本建设。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提上全党的议事日程,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因此,在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第四篇: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是不容易。党执政后的全部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政治地位来进行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党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的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进行了不懈探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并在继承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科学总结了我党长期执政的经验,从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七个方面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全新而又科学的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科学的理论概括,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体系,使全党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主动、勇敢迎接新考验、新挑战的重大战略决策,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因

而说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做好这项工作,是一项深谋远虑的历史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但也必须看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更是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于极具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天下并不太平。国际国内形势这种极其复杂激烈的变化,要求我们党以更宽广的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十六届四中全会科学分析了我们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积极应对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的这种激烈变化,审时度势,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号召全党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从而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因而说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做好这项工作,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做出的一项深谋远虑的历史决策。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着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长期执政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国,要把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地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历史三大任务,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甚至私四分五裂,、纷争不已,不再有什么稳定可言,更谈不上集中力量搞好现代化建设了。历史证明,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我们党,同样,实现三大历史任务,关键也在我们党。我们最终能否实现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事关我们党能否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大计,反映了

时代和人民的意愿,因而说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做好这项工作,是一项深谋远虑的历史决策。

20世纪后期,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解体,震惊世界。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执政长达数十年之久,为什么竟在一夜之间亡党丢权?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目光短浅,长期忽视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僵化,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盛行,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当的各级组织软弱涣散,失去了战斗力,特别是长期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丧失了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轰然倒台就不足为奇。目光远大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吸取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失败的教训,大力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借鉴国外其他政党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执政安全,使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居安思危、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因而说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做好这项工作,是一项深谋远虑的历史决策。

我们党建党已83年,执政已55年,领导改革开放也已26年。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各种艰难和曲折,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党的各级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在加强自身建设反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加紧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增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和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十六届四中全会深刻分析和总结了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和不足,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和阐明了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实践中努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就一定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牢固。毫无疑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立足于现实,着重解决实际问题,又着眼于长远,谋划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而说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做好这项工作,是一项深谋远虑的历史决策。

第五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修改后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什么要加强,加强之后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明的论述。

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紧迫性,重中之重,历史使命,国际形势,自身状况,面临的挑战,重要意义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抓好党建的“重中之重”》报道,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党中央的思考是不断深化的。从“战略任务“,到”重中之重“,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我党过去没有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第二、党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和历史使命

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从党的历史任务上讲,我们党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的,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双重历史使命意味着,和其他政党相比,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强的,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能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尚待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党风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在一些领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损害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

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尖锐地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党的建设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来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揭示了这一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苏共探索了70多年也未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后连执政地位都丢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一个需

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看待。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缺乏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第四、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也继续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如何以马克思的宽广眼光观察、审视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趣利避害,争取主动,这是来自国际形势的考验。我过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五、党目前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执政五十五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地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总体上看,广大党员干部主流是好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还不完善。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就队伍自身而言,有的理想动摇,信念滑坡;有的不思进取,敷衍塞责;有的心浮气躁,趋利媚俗;有的官气严重,脱离群众;有的腐化堕落,成为罪人;有的领导班子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一些基层组织弱化,基础不牢。

就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而言,也存在“六个不完全适应”,即

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不完全适应。

二、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执政6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21世纪的关键发展时期后,社会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难度明显增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从成为执政党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执掌政权,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因素。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重任和使命,都决定了必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党的建设”,从不同的历史方位来看,可以分为“革命党的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执政党的建设,就是在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包括执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他各方面建设起牵头作用。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就是执政能力建设。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巩固立党之本、夯实执政之基、开掘力量之源,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政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解体;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党员的大党,却在一纸禁共令下稀里糊涂地被解散,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失。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导致了党的执政地位的丢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同时也说明:执政能力建设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根本建设。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提上全党的议事日程,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因此,在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综上所述,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党执政的一项根本建设。

参考文献:

全国干部培训网The training web of national cadre

《光明日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赵曜 2004年12月21日

《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余敏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广东 佛山

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及途径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日报,2002.11.18。

2、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求是杂志2004(01)。

3、孙学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干部读本。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2。

4、赵国良。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干部读本。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3。

5、郑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

6、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党建研究。2004(06)。杭州市司法局·倪毅

下载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